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房】历代名砚欣赏(二)

【文房】历代名砚欣赏(二)

【文房】历代名砚欣赏(二)
【文房】历代名砚欣赏(二)

【文房】历代名砚欣赏(二)

陈子奋铭平板端砚

铭文:1. _毛主席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沁园春·雪,一九六六年十月榕华同志属,陈子奋敬刻。印文:奋翁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主席长沙诗句,陈子奋敬琢于榕城,时年六十又九。子奋。

3. _气爽秋高九月天,光芒万丈读鸿篇。此心永永遵方向,雪比明来石比坚。读毛主席书永迈方向当与雨花共逸之,子奋又识。

收藏印:雨花藏石(仿小松法,子奋记)端溪妙品

说明:_榕华旧藏,由其家属提供。清·冯继龄铭圭池端砚铭文:_宋严精华治平后,五百年来所未有也。藏以适君子之用,岭南冯继龄识。印文:臣龄江长

说明:_此端砚体大方正,作圭形砚面,圭顶部有翡翠斑,刻以星辰,若隐若现,美不胜收。背面作日月形砚面,角上饰梅花朵朵,姿态丰富,精美别致。配红木天地盖。清·卢云

乔铭门字形端砚

铭文:_水墨青花漾碎冻,洞石精腴第壹种。卢云乔文房无上神品。印文:云乔珍赏

说明:_水墨青花,碎冻荡漾,洞石精腴,被主人奉为无上神品,可见宝贵。砚作门字形,简洁明快,典雅大方。侧作隶书铭文,浑朴古穆,气韵生动。配楠木砚盒。清·丁斋铭井田老坑端砚

铭文:_砚有铭,则章第,画法丑,镌手拙,玷佳石,又不知虚左以待矣。丁斋主。

说明:_此砚石为清初熊坑石,即熊文璨任两广总督时开采老坑之石。作井田式砚面,背面覆手内石品尽显,白中有晕,向两遍晕开,似水非水,似线非线,与砚台完全融合。侧刻铭文,书法隽秀。配瘿木砚盒。清·计氏白蕉砚

铭文:1.计氏白蕉研之一品。石公。

2.六六十蒙叟自写小象,钝厂刻。

砚盒题字:_端溪白蕉研,癸亥夏观并题签。竹垞铭。印文:竹垞

说明:_计氏应为计芬,计芬喜砚,收藏颇丰。端石,长方形,淌池,墨池处刻鹅一对,背刻蒙叟自写小像。神情生动,栩栩如生。配鸡翅木天盖及红木嵌瘿木面砚盒。清·麻子坑平板端砚

说明:_麻子坑平板端砚,色艶丽,质温润。有青花、火捺、

翡翠斑等石品。配红木砚盒。

清·老坑平板端砚

说明:_平板端砚,老坑质地,集冰纹、青花、金线、火捺等名贵石品于一身。配红木砚盒。清·老坑蕉叶白端砚

铭文:_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制同拱璧,形如缺月。星园居士为棠村主人题研。

说明:_随形端石,形似缺月,古拙素雅,有蕉叶白、火捺、青花等石品。蕉叶白色青绿嫩黄,娇嫩无比。背面有大块翡翠斑,颇添异彩。配漆制砚盒。清·梅月纹端砚

说明:_梅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题材,精神之寄托,内心之写照。此梅月砚造型独特,“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配红木砚盒。清嘉庆·竹节形歙砚

铭文:_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空处也无心。嘉庆乙丑夏月。春晖学舍珍选。

说明:_竹被视为谦谦君子,具有外刚内虚,不受傲雪,坚然挺拔等品格,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砚台,墨,水盂,臂搁等文房用具常制作成竹节形。此歙砚为材,仿竹节形,彰显主人对竹精神品格之追求。配红木满工砚盒清·端溪图端砚铭文:端溪图。道光丙戌岁仲冬日造。钤印:长乐名家梁章巨印

说明:_砚长方形,长方淌池砚池,周缘阳刻夔龙纹,背

面刻端溪图。端溪图,记录广东端溪名坑名称、位置,其图虽非专业地图,但对端砚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刻端溪名坑于砚上,创意新颖,价值。配黄花梨木砚盒。清·祁阳石玉带砚

说明:_祁阳石,产于湖南祁阳县,石质温润细腻,多呈紫红色,石色匀净,常见浅绿色石脉,称之为紫袍玉带。清·老坑鼓腹抄手端砚

说明:_鼓腹抄手端砚,形制简约,古色古香,线条凝练、挺拔,体现了中国高超砚雕艺术。配红木砚盒。清·张均衡旧藏,石韫玉铭夔龙纹端砚

清·张均衡旧藏,石韫玉铭夔龙纹端砚

铭文:_蜀道难,如上天,草军书,十万言。惟吾与汝相周旋。云龙睽睽升于天衢。独学老人书。

说明:_此砚为张石铭旧藏,来源于嘉德拍卖。南浔张家富甲一方,生意遍布大江南北,国内国外,涉及盐业、丝绸、地产等各行各业,乃著名的南浔四象之一。南号大房张石铭,致力于收藏,古文典籍、历代书画、金石钱币,无不囊括。适园藏书誉满天下。不仅如此,张石铭还是一名砚痴(有石铭砚癖一印)。他不仅喜欢收藏古砚,还请当时的砚雕大家陈端友作“老耕品砚小景”砚,竹刻大家金西厓作“适园主人五十六岁小景”砚(分别于西泠印社07秋拍,08秋拍中高价成交)。此夔龙纹抄手端砚,石质一流,品美质佳,工手精美,

为典型之乾隆工,古色古香,质朴厚重。配红木天地盖。

铭者简介:_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一字琢如,号琢堂,又号竹堂,晚号独学老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五年状元,官山东按察使。工诗善书,亦作画,兼擅古文。归田后,闭户着书,谢绝尘网,偶弄铁笔亦古雅,如其为人。藏家简介:_张钧衡(1871~1927),名石铭,是著名的懿德堂的主人,张静江是其堂兄,南浔“四象”之一的张颂贤是其祖父。张石铭是清光绪二十年举人,酷爱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玩赏奇石,是清末民初南浔四大藏书家之一。清·五风十雨端砚

铭文:五风十雨。

说明:_砚上端刻“五”字,与砚形成“五风”二字。砚反面刻“十雨”二字,合为“五风十雨”,言为风调雨顺。在古砚上较为常见,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寓意深刻。配紫檀木砚盒。清·风字形松花砚

说明:_选用松花石为材,风字形,砚面起双边,随形而起,弧线优美,线内饰勾云纹和乳钉纹。整体造型娴静典雅,配红木天地盖。清·钟形端砚

说明:_仿古钟形、风字形砚面,边饰回纹。背面饰古铜钟纹饰,雕工精美。配红木砚盒。清·钟式龙纹端砚

砚盒题字:贡砚九式之六。钟形砚,类风字形,砚额雕夔龙纹,砚缘雕回纹,砚背分四层,分别雕树叶纹、云龙纹、夔

龙纹、鸟羽,琢制精到,洵出自名家之手。清·卢葵生制漆砂砚

铭文:葵生。

说明:漆砂砚流行去清代中期,大部分出自卢葵生之手,其为扬州制作漆器的能手。《漆砂砚记》称卢葵生“高雅通古,极为杭人袁枚简斋所称许,见彼集中。葵生能世其家,尤擅六法,优人能品,交流多文学之士”漆砂砚以木材为胎骨,大漆调入极细沙粒髹成砚面,胎质轻巧,坚细耐磨。此砚配以红色漆面砚盒,面嵌螺钿成荷塘佳趣图。

作者简介:卢葵生(?~1850)名栋,字葵生,江苏扬州人。世代漆工,以漆砂砚名重一时。清·唐云旧藏,张之洞铭大西洞端砚

铭文:重开大西洞砚,无竞居士。

说明:_1.唐云旧藏,来源于大石斋专场。

2. _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时任湖广总督的洋务派首领张之洞批准砚工重开淤塞多年的老坑,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老坑采石,所得的这批老坑石皆为珍品,时称“张坑”。此砚为目前所存的唯一一方张之洞铭文的端砚,亦是张坑端砚的标准件。此砚半璞半琢,石色天青,石质细润,叩之为木声,为砚中的极品。配红木砚盒。

铭者简介:_张之洞(1837~1909),字香涛、香严、孝达,号壹公、无竞居士、抱冰、广雅。同治二年进士。曾任两广

总督。曾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纺织四局,两湖书院等,洋务派首领。光绪末,擢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定清末教育制度。有《张文襄公全集》。唐云铭井田歙砚

铭文:食破砚,视良田,肥以火,大有年,此经火歙,烂缦发墨。甲辰秋得于歙。乙巳春铭于申。杭州唐云。

说明:_1. _来源于大石斋专场。

2. _井田砚常见于明清二代,以井田纹作砚之装饰。多数踵前人笔耕之典故,“墨耨笔耕,长登大有”,“儒老终身耕此田”。此歙砚经火,有特别之效果,唐云谓:烂缦发墨。背面作井字纹及卧牛,寓耕耘于砚田。配红木砚盒。

铭者简介:_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东原、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居士、大石翁,浙江杭州人。曾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西泠印社理事。为海上花鸟画“四大名旦”之一。

清·唐云旧藏,海螺纹白端砚

说明:_1.唐云旧藏,来源于大石斋专场。

2. _海螺在古代作为一种乐器,历史悠久,为佛教法器之一。在我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此白端砚,质地细腻洁白,似和田美玉一般,砚面作海螺,以海螺口为墨池,边饰回纹,此砚制作优雅,具有一定的佛教意义。配红木砚盒。

清·汪复庆制云雷纹庙前青歙砚

说明:_清代藏砚者多,制砚名家亦伙。汪复庆是继王岫君、顾二娘后的又一位砚雕名家。汪复庆制砚以歙砚为主。此砚石质细润坚实,乃歙中之佳材。作淌池式砚面,平正宽广,边饰云雷纹,精雕细琢,颇见作者功力。此砚纹式简单,造型简约,却显得落落大方,意趣典雅。配漆制砚盒。

铭者简介:_汪复庆[清],安徽歙县人。号善琢砚,一本古法,尤善度材,迹浑象脱,能就石理而摸形,异样天成,素质弥焕,不假雕琢,而边幅整严,可谓善矣。清·许作屏铭荷叶端砚

铭文:_珠翻颗颗,风卷田田。一泓香暖,烟水无边。临池宝此,笔华生莲。画山题。印文:花开见佛

说明:_此砚取法自然,然不拘泥于规矩章法,自然成形,作风卷莲叶,颇有趣味,田田意为莲叶,自有文人的意趣。铭文富有诗意,与砚颇为贴切。此砚青花满池,又伴有胭脂晕,造型简约大气,典雅,格调高逸。配红木砚盒及日本桐木盒。

铭者简介:_许作屏(1767~1819),字子锦,画山,光禄坊许厝里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许友之玄孙。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山东曲阜知县,广守知县。着《青阳堂文集》、《拜云楼诗》、《端溪砚史》二卷张景安制瓜田绵绵绿端砚

铭文:瓜田绵绵。景安制砚。印文:张

说明:_张景安乃海派砚雕大师陈端友的弟子,传其衣钵,作品神韵自然,惟妙惟肖。此仿生绿端砚,以丰瓜为题材,雕工细致入微,茎叶藤蔓无不表现的淋漓尽致,寓意吉祥深刻。绿端为端石中之稀有砚材,石质细腻纯洁,色泽青绿纯正。以此作材作丰瓜砚,可谓恰到好处。配红木砚盒。

铭者简介:_张景安(1905~1975),祖籍江苏无锡人。早年随砚刻、雕艺人张文彬学艺,后拜制砚名家陈端友为师。清·高眼云月纹端砚

说明:_此砚方正有度,砚面以高眼为月,周浅雕云纹,给人一种月明星稀清幽之感。配紫檀天地盖。清· 太狮少师端砚

说明:_长方端砚,石色灰紫,质温润,落墨处精雕子母狮戏球,神态生动。清·彭演铭长方端砚

铭文:_含太一之元气,凝金寒而玉腻,倩鬼斧与神工,出峡山之灵异,晴窗摩挲,云蒸霞蔚,光润而洁,晶莹而澈,坚比琐珉,湛若冰雪,受磨不磷,破淄不涅,愿订公以石交,遂镌赠而为别。古禺彭演铭。印文:彭演。

说明:_此砚,质佳,形制简洁素雅,具文人清淡之气。红木天地盖。明·朱家祥藏眭嵩年铭端砚

铭文:_斋中一砚真奇材,端溪六寸横安排,以几为匣髹髪贴,紫云绿雨摩幽崖,平方正直谁量裁,羲之宅裏一片阶。庚寅立秋后二日书于揅经室,眭明永跋。印文:某生

砚盒题字:_眭嵩年生年不知,卒于一六四五年,明代人,字明永,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年)举人,工书善画,崇祯十二年(一六二九年)作有山水图。《晋唐五代宋元明清画集》。该砚跋于明万历庚寅年,朱家祥,辛巳春。印文:寄翁

说明:_端溪小湘峡绿石所制。颇为难得,小湘峡绿石,泛称绿端,《高要县志》载“绿端石出北岭及小湘峡。”淌池式砚面,为明式砚

的常见样式。此砚铭文有明确纪年,弥足珍贵,配红木天地盖。

铭者简介:_眭嵩年(?~1645),字明永,崇祯十五年举人,善画,崇祯十二年作有山水图。清·盛复初等铭蕉叶砚

铭文:1.小窗愁雨。以简。印文:以简

2. _绿天一片云。盛复初题。印文:春谷

3. _蕉叶其形,云根其质。清淑所锺,式侔圭璧。浚发灵明,永保无斁。袁枚铭。印文:随园

收藏印:古亳刘游收藏神品

说明:_ _蕉叶微展,露珠微凝,质佳形美。蕉叶形端砚,富有诗意,蕉叶研在清代是常见的题材,琢工精美,伴有喜蛛。配紫檀砚盒。

铭者简介:盛复初[清],字子亨,号春谷,浙江秀水人。有《且种树斋诗抄》。清·郭尚先铭九天珠玉端砚

铭文:九天珠玉。印文:仁寿研斋

说明:_老坑端石,题材新型,工艺精湛。此砚材佳,工美,品妙。仁寿砚斋为郭尚先之斋号,参阅《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郭尚先之用印。配红木砚盒。

铭者简介:_郭尚先(1785~1832),字符闻,又字兰石。福建蒲田人。嘉庆十四年进士,官大理寺卿。精鉴别,工书法,兼工兰竹。清·枫叶形端砚

说明:_枫叶形端砚,设计巧妙,繁简有度。以一大叶为砚面,周边辅以小叶,相迭之处构成墨池。砚台高处有一鸡公眼,此眼乃坑仔岩端石之特征。配木砚盒。

第十二课 笔墨纸砚 文房清玩——书写工具与材料

第十二课 笔墨纸砚文房清玩——书写工具与材料 课时设计:一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教材版本:人美版高中二年级上册第12课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是人美版高中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2课《笔墨纸砚文房清玩——书写工具与材料》,可将本节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笔、墨、纸、砚。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和艺术创造,笔墨纸砚是创造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基本工具,是伴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笔迷之眼不仅是中国古代人的书写工具、文房雅玩,而且这些工具本身已成为具有独特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文化艺术品。本节课向同学们介绍书写工具与材料即笔墨纸砚,从欣赏中,是学生认识或了解笔墨纸砚在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重要性以及其功能、特点、性质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使用不同工具与材料,如长锋、中锋、短锋、狼毫、羊毫、兼毫等,体验不同的效果;对不同纸的使用有不一样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展示与讲解,使学生们对古代书法文化知识有一定得认识;学会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文化”史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精神的愉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课程目标:书法课程以提高学生在深入了解并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得审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书法文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内容主要作为一般知识来介绍,使学生对与中国书法相关的文化史知识有大概的了解,笔纸是重点讲解部分,其他知识一般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材教案、电子图片、笔墨纸砚 学生: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有哪位同学能解释一 下这句话的意思呢?(请同学回答)。其意思是说工匠想要使她得工作做好,一定 要先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引出课题)这节课我 们就来一起学习第12课的内容 笔墨纸砚文房清玩『教师 ——书写工具与材料板书』 (二)讲授新课 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和艺术创造,笔、墨、纸、砚是创造中国书法特有的工具与材料。文字书写,需要工具与材料。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字,在汉字创造和使用的历史过程中,中

名人书法作品大全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今天,书法似乎离很多人都很遥远,但又有很多人又非常热爱书法,书法的千姿百态,让人顿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气吞山河之势,今天我们欣赏一下名人书法作品大全,了解一下名人书法知识,看看名人书法作品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书法名家在他们当代都已经非常或比较“著名”了,自李斯、蔡邕、二王、颜柳欧褚、苏黄米蔡、松雪玄宰、枝山衡山一直到令我们骄傲自豪的林散之、沙孟海、启功诸先生,都是生前成名。身后出名的书法家确实有,但是成大名的不多。这并不是说,收藏书法作品惟名气论,要知道这些“名人书法”,有的是因为作者担任过不同级别的领导职务、是知名学者或者哪一方面的专家,作者的名声提升了作品的名声,成了“名人”的书法;有的是因为作者字写得好,得到了行家和社会的认可,名声渐盛,最后社会公认,这是书法的名声提升了作者的名气,作者成了书法界的“名人”。我们当然提倡收藏后一种人的作品。 书法发展至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风格也各有不同,姿态万千,但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魅力,唯美的书法作品,让人沉浸在这艺术长河之中。 名人书法作品大全欣赏:(作品均出自于易从字画商城) 柏青体创始人柏青先生书法作品《易道》 李传波四尺横幅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近几年来,国内的书法收藏存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就是以职务特别是作者在各级书协中的职务论高低,买家根本不看或者不懂作品质量,动辄主席多少钱、理事多少钱、会员多少

钱,这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殊不知一些书协官员的字价当下很高,等到卸任或者离世之后便应声而落,赔本的还是不成熟的买家。至于作品的流通量,很多人都主张越少越好,认为“物以稀为贵”,但要知道如果没有一定作品量的积累,流通和流传上就会受到影响。只有书法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形成一定的流通规模和流通速度,书法作者的艺术成就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书法作品才能得到收藏界的普遍认可,才会进一步提高作品的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

G20牡丹图被批低端,看看历代名家国画牡丹图提高你的艺术品味

G20牡丹图被批低端,看看历代名家国画牡丹图提高你的艺 术品味 牡丹是国画花卉中经常描绘的题材,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G20峰会上的牡丹图遭众多网友批低端垃圾,这幅国画长啥样,↓↓↓↓大家自行鉴赏。好坏不是你说了算,看看历代名家画的牡丹图你就明白了。历代名家国画牡丹作品大赏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清余稺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牡丹《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此图册绘兰花、

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石渠宝笈》著录。 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石渠宝笈》著录。 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小品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钤“恽冰”、“清于”印。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明徐渭《水墨牡丹图》花鸟画立轴牡丹是徐渭最喜欢画的花卉之一。徐渭的大笔写意牡丹前无古人。他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无论花头及叶皆大笔点染而成,仅枝茎及叶脉

阆中馆藏宋代文房清玩赏析

2012.No1 摘 要 文房用具是中国汉字独特书写的形式下产生的实用器具,阆中馆藏宋代文房清玩,对于研究古代阆中丝绸生产和文房清玩艺术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 文房用具 宋代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文房清玩是中国古代文人书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陈设的总称。除“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外,还有随着笔墨纸砚相应发展而来的各种辅助用具。根据不同用途,有笔架(笔床、笔船)、笔筒、笔洗、笔舔、水丞、砚滴(水注)、砚屏、墨床、镇纸、镇尺、臂搁、印章、印盒、印规、仿圈、纸刀等书写用具。 文房用具是中国汉字独特书写的形式下产生的实用器具,它随汉字的出现而逐步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得到完善,自汉代开始兴起,到宋时趋于成熟并实现了由实用器具到艺术收藏品的转变。特别是宋朝国策重文轻武,文仕阶层地位提高,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文房用具由于常置文人案头,受文人生活的美学影响甚巨,这些用具除实用之外,还兼有了装饰功能,其制作不仅讲究材质,还有了外观造型和制作工艺的要求。而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科学技术和手工业制作技术的大发展,又为文房用具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的保障,文房用具发展成为了一种既实用,又可观赏把玩的艺术品,并逐步出现了文房用品的专著。南宋赵希鹄所写《洞天清禄集》是第一部关于文房用具的专著,书中收录了: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笔迹、古石刻、古画等十种文房用器。宋末林洪所著《文房图赞》中还出现了臂搁的记录。 到了明代,文人将“读书之苦”变为“读书之乐”,将自己的审美旨趣和人生追求融于书房之中,追求文房用具成为一种时尚。明初曹昭著《格古要论》将文房清玩分十三类逐一从工艺、产地、考据与鉴赏的角度进行了论述,相继还有文震亭的《长物志》、高廉《遵生八笺》等专门著述,明末屠隆所著《考盘余事》一书中《文房器具笺》篇列举的文具有45种,加上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达到了49种之多,可谓当时文房清玩之大全。这些论述包括了文房直接用具,也有文房清玩器物,还包括了收藏鉴赏,体现出明代书斋文具的丰富多彩和明代文人“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的心境。 到清代特别是清早期,各种手工艺制作兴盛发展。随着文玩的流行与繁荣,除了文人精心追求的,营造一个窗明几净,赏心悦目的书斋环境外,更缘于清康、雍、乾三朝皇帝的爱好和推动,特别是乾隆时期,宫廷文化生活极为丰富,制作了大量文房陈设器具并传于后世。使得文房用具更加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其设计制作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故宫所藏乾隆皇帝的旅行文具箱,设计精巧,可内置50余件文具,展开还可作书 阆中馆藏宋代文房清玩赏析 张晓峰 (阆中市文物管理局) 案,是文房清玩的登峰造极制作。 阆中文物管理局收藏有一批宋代的文房清玩,其中较为珍贵的有: 宋缫丝图铜摆件:出土于飞风镇升钟水库灌渠工地。该摆件为文房用镇纸类器具,长5厘米,宽3.5厘米,高6厘米 ,采用了青铜浇铸、铜丝盘扎、焊接等工艺,在矩形的铜板上,塑造了古代缫丝手工生产的场景,图中缫丝车,煮蚕锅,缫丝工人一应具备,场景十分真实生动; 宋百戏图青铜摆件:阆中丝厂工地出土,该件亦属镇纸类文房用具,高7厘米,宽7厘米,为青铜浇铸。摆件为两人嬉戏表演图案,人物衣饰、道具刻画清晰,面部须眉毕现,表情生动、诙谐。 宋龙虎图青铜摆件:阆中丝厂工地出土,镇纸类文房器具,长11厘米,高4厘米,青铜浇铸龙虎相斗图案。图案中龙虎相对,头颈相交、弓身、曲颈、扭头作撕咬状,呲牙、蹬足,极富力感。 宋青铜砚:阆中丝厂工地出土,文房四宝之一,青铜浇铸,呈椭圆形,四柱状足;长8厘米,宽6.5厘米,高2.5厘米, 墨池深0.9厘米,形制古拙。宋百戏图青铜摆件 宋青铜砚

国画牡丹精品26张 花开富贵 国色天香

国画牡丹精品26张  花开富贵国色天香 牡丹是国画花卉中经常描绘的题材,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历代名家国画牡丹作品大赏 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 《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 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 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 清余稺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牡丹《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

此图册绘兰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石渠宝笈》著录。 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 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 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 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石渠宝笈》著录。 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小品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钤“恽冰”、“清于”印。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 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明徐渭《水墨牡丹图》花鸟画立轴牡丹是徐渭最喜欢画的

《书法》教案课程

文化瑰宝艺苑奇葩——《书法概述》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1节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授、讨论法 教材分析: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大量的名作赏析,提高学生鉴赏和审美能力,培养专业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学准备:教材、电脑课件、课前搜集有关书法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3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

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1)古文字系统: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2)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末时的曹操就非常欣赏当时书法家梁鹄的作品,章草兴于汉章帝年间,故名。以上所讲的几种字体均属于古文字系统,是一个以象形为主的初级的书法阶段。狂草(连绵草)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

刘心安的写意动物画作品欣赏 写意牡丹画作品欣赏

刘心安的写意动物画作品欣赏写意牡丹画作品欣赏 写意花鸟画创作的源泉或动力的问题,重在意境,从其概念本身就可以看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刘心安的写意动物画作品,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写意动物画吧! 刘心安的写意动物画作品欣赏 刘心安的写意动物画图1 刘心安的写意动物画图2

刘心安的写意动物画图3 刘心安的写意动物画图4 刘心安的写意动物画图5 写意动物画的技法练习 对于写意花鸟画创作来说,加强技法尤其是基本技法的练习一直被归于形而下的范畴,似乎只有好的创意、好的意境,或者只有作者在情感上的超越,作品才能传神,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作品。这个道理值得肯定,但是如果考察画者,尤其是知名画家的人生经历,我们也许会对此产生另外层次上的认同。花鸟画的写意重在突出画面所产生的意境,恰如其分的用笔与巧妙的布局会让我们惊叹,在观赏一幅好的的画作时,在意会的同时,我常常在思考作

者为何如此用笔,添一分如何,减一分又如何呢?其结果只能是赞叹作者技法的纯熟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而一幅让人感觉遗憾或者总有表达不尽如人意的画作时,也为作者疏于技法练习而叹息。技法的纯熟是意境表达的前提,大师们在追求意境的同时,也在寻求着技法的突破,如同盖屋,最美的房子是由最具特点的材料来完成的,当然这些材料不一定是最昂贵最稀缺的,但一定是组合最好的。在技法的练习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临摹,这看似老套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整个艺术生涯。当然这里所认为的临摹,不是那种初学者的照搬,而是一种创作的过程。时下有许多关于如何作画的书籍,将用笔的方法进行分类,对初学者进行指导,甚至有许多画得不错的人也孜孜不倦地对画卷进行科学方式地分析。诚然,我们的教育理论已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但就写意画法来说,却更像是感性的学问,如果没有感情的注入,就如同一个婴儿面临着大千世界,充满的只有好奇,而本身拥有的只有最基本的欲望。所以在对名作的临摹,应该是有移情的临摹,这种感情的注入是私有的,很多情况下是被读者误解的,但是不要小瞧这种误解,对于临摹者而言,本身就对画作有着有价值的误解,这也是在画者的不同人生阶段,对同一幅画有不同的领悟的原因。如此感情的注入,形成了对基本技法的重新诠释,也丰富了创作者的创作素材,形成了有价值的临摹。 2、布局,写意重在布局,好的布局将画作在时间、空间上进行了诠释,使得画作具有了画外之音、画外之意。作为技法的一种,布局的练习也不能间断。构图从来就是我国传统写意花鸟画的精髓所在,从传统的三角构图到三迭构图到三远构图,再到八大山人的四边四

《书法》教案

《书法》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文化瑰宝艺苑奇葩——《书法概述》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1节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授、讨论法 教材分析: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大量的名作赏析,提高学生鉴赏和审美能力,培养专业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学准备:教材、电脑课件、课前搜集有关书法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3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 1)古文字系统: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 2)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

草书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草书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欣赏草书书法作品,首先要对什么是草书书法有一定的基本了解,然后知道草 书书法的欣赏标准,然后再以实际来检验知识,欣赏真实的草书书法作品,草 书书法欣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书法欣赏也是这样的,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不断进步 掌握欣赏草书书法的基本要领,还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所以在家中挂上 一幅名家书法真迹,可以更好地领悟欣赏书法的真谛,锻炼草书书法欣赏的眼力。 下面的这幅草书书法作品是海丙离先生的四尺竖幅草书书法《弘一法师格言》。 海丙离,男,1934年生,河南郑州人。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是郑州市书法家协会的创建者之一。 海丙离四尺竖幅草书书法《弘一法师格言》

此书法书写的是弘一法师的格言,内容是:“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书法以草书的形式,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一气呵成,笔法富于变化,在草书的形式上又有作者自己的风格。此幅作品,挂在书房可自励,挂在企业公司则不仅可以起到管理者与员工共勉的作用,又成提升企业公司的形象和品位,用于礼品赠与他人,也是一件相当不错的礼物。 王文彬六尺横幅草书书法作品杜甫诗《饮中八仙歌》 此作品为王文彬老师书写的一首——“诗圣”杜甫的诗《饮中八仙歌》,内容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观之王文彬老师的这幅行草《饮中八仙》如饮琼浆,虽无酒亦自醉人。王老师的行草运笔如行云流水,气之所至,一簇而就。节奏鲜明,顿挫抑扬,浓淡有致,韵律和谐,将书法的流畅之美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宣纸之上。是一副难得的上乘之作。 王文彬,号放夫,生于1939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擅长行草,其书犹行云流水,气势磅礡,曾在新加坡,韩国举行个人书法展,在国内举办大型个人及师生书法展数次。

关于有关牡丹的经典散文5篇

关于有关牡丹的经典散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有关牡丹的经典散文:牡丹花开别样红 记者是陕西人,爱听家乡戏秦腔,听不懂河南豫剧。然而,听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豫剧名旦李金枝扮演的豫剧《泪洒相思地》主角王怜娟的几段唱腔,竟觉得甜美悦耳,如歌剧一样好听。一个星期天午后,记者在郑州采访了她。 1980年初夏,古城洛阳牡丹盛开,四面八方的宾客云集这儿。牡丹花会期间,有关方面安排洛阳戏校排演的新编古装豫剧《大闹清华府》在洛阳人民会堂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即将从戏校毕业的李金枝在剧中扮演富有正义感的正宫娘娘,她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表演,给观众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她天赋极好、优美动听的金嗓子唱红了古都。“洛阳小牡丹”---这个许多戏迷对李金枝的昵称,在中原大地不胫而走。 1983年底,北京电影制片拍摄完成的彩色戏曲电影艺术片《三全其美》在全国上映,受到好评,并被评为本年度北影厂优秀影片。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肖金萍就是由洛阳戏校分配到洛阳地区豫剧二团不久的李金枝扮演的。第二年,豫剧大师常香玉带着洛阳豫剧二团进京演出由李金枝主演的《泪洒相思地》和《金鸡引凤》。临行前,常香玉对李金枝手把手传艺。在首都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两部大戏在吉

祥、长安、人民大会堂轮番上演,场场观众爆满,引起了轰动。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给予赞扬。 为李金枝夺取“梅花奖”、“文华奖”的豫剧现代戏《风流女人》,是湖北省十偃市豫剧团在剧作家杨兰春推荐下,邀请她去扮演女主角杨花,她优美的唱腔,出色的表演,受到领导专家观众一致好评,特别是剧中“骑车”、“背人”的程式,是李金枝与导演一起创造的,此后成为戏曲院校给学员示范的教材。后来,李金枝调到河南省豫剧院一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新华社河南分社、河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今日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选拔活动中,她被评为“当今中国豫剧十大名旦”之一。 多年来,李金枝始终坚持去工厂、农村、军营演出,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在河南新乡农村演出时,观众人山人海。演出结束后,她听说有一个五保户老大娘腿脚不便,没有来,而她非常想见李金枝,李金枝没有卸妆,径直赶往五保户老大娘家,为她演唱,唱了一段又一段。有个精神病医院的患者烦躁不安,纷纷要求看李金枝的戏,李金枝不顾个人安危,二话没说,赶到医院。面对这些与常人不同的观众,她像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毫不嫌弃,而是神情专注地用她那甜美动人的金嗓子抚慰他们的心灵... 有关牡丹的经典散文:赴一场春之牡丹花约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牡丹花开了。很多文友会到洛阳去看牡丹,其实滇西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牡丹的,弥渡的白云寺牡丹由为有特色。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应网友要求,发些现代名家硬笔书法作品,以作为选贴参考.以下排名不分等级。▂_▂_▂_▂_▂_▂_▂_▂▂_▂_▂▂_▂_▂▂_▂1、 田英章,l950年生于天津,字存青、存卿,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田英章系书法世家,自幼3岁时和其兄田蕴章习练书法,主功欧楷,兼学二王及历代名家碑帖。是屈指可数的楷书名家。硬笔楷书偏与秀丽飘逸,虽说他楷书学欧,毛笔在当今也是屈指可数,硬笔笔法感更贴近与《灵飞经》。现在市场上的字帖太多了,字库编排,要知道字库在制作过程中,经过软件 调整秀气,难有手写之美,也造成了很多人认为他的硬笔楷书太过于“魅化,抗肩过重”等特点。也难免会对他的硬笔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倦之感,但是他的手写体个人觉得依旧很美,灵飞经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也不要让字库误导了田师在硬笔上的成就。之前也有分享过他的老字贴,90年出版的,喜欢的可以点击“硬笔书法技巧”查看历史消息。2、 卢中南,1950年12月出生。祖籍河南济源。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处长、研究馆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

学欧体,擅长楷书,笔法秀美不失丰盈,结体端正,不扬不俗,柔中带刚。主页君手中也有卢中南老师的《欧阳询楷书全集 临本》,不胜美哉。 金书《兰亭序》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3、 吴玉生,1959年生,江苏人。多年临池不辍。担任过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华艺硬笔习字会副会长、中国书协函授培训中心副教授、中央电视台硬笔书法讲座主讲人和全国、全军书法赛事评委、编写出版书法教材字帖数十种。被北京市教育局评为“优秀书法辅导教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遴选为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写字》课本规范字书 写人。国家行楷手写体规范字形样本字书写人。吴玉生是软笔、硬笔都颇有建树的书家,多年的教学实践,吴玉生总结 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练字方法。 硬笔特点:温润秀劲,中宫紧凑且形态生动。特点非常易与掌握。 4、荆霄鹏 田英章弟子,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砚田书院特聘教授、《语文报·书法版》特约编委、特约高级书写员、《书法报·硬笔 书法》特约创作员、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关公书画院院士、傅山书画院院士。荆霄鹏,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

历代砚论

历代砚论、砚谱及相关资料(来自网络):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见清陆以源《十万卷楼丛书》) 宋吴淑《事类赋》 宋欧阳修《砚谱》(见《欧阳文忠公全集》) 宋蔡襄《文房四说》 宋唐询《砚录》 宋朱长文《墨池篇》 宋米芾《砚史》(载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二集第十辑)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端溪石) 宋沈括《梦溪笔谈》 宋杜绾《云林石谱》(载《丛书集成初编》)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五卷论端砚) 宋高宗《翰墨志》 宋苏轼《名砚铭》(载清姚耀山《清怀丛书》) 宋叶樾《端溪砚谱》 宋周密《烟云过眼灵》 宋高似孙《砚笺录》(载清曹寅《栋亭十二种》,上海古书流通外)宋李之彦《砚谱》(载宋左圭《百川学海》) 宋陈栖《负暄野录》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砚辨》(载《美术丛书》初集第九辑) 宋魏泰《东轩笔谈》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文房类》 宋林洪《文房图赞》 宋梅尧臣《宛陵集》 宋佚名《端溪砚谱》(载《美术丛书》二集十辑) 宋何薳《春渚纪闻?记砚》(北京中华书局) 元罗先登《文房图赞续》 元汤允谟《古砚辨》(载明都穆《铁纲珊瑚》卷十六) 明姜绍书《韵石斋笔谈》 明陆深《春风堂随笔》 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闻清赏笺》(载《四库全书珍本第九集》) 明张应文《清秘藏》 明方以智《通雅?器用》 明温博《欣赏砚谱》 明沈仕《砚谱》(载明陶珽《说郛续》) 明屠隆《考槃磐余事》 明谢肇浙《五杂俎》 明李日华《六砚斋笔谈》 明陈子升《砚书》 明文震亨《长物志》 明谢堃《金玉琐碎》 明王世贞《宛委余编》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端州砚材》

清曹溶《砚录》(载《美术丛书》初集第六辑)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 清朱彝尊《说砚》(载《美术丛书》二集第九辑) 清余怀《研林》 清施闰章《研林拾遗》(载《美术丛书》二集第一辑)清孙炯《砚山杂记》 清江藩《炳烛斋杂文,端研记》(载《丛书集成初编》)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石语》 清潘耒《砚铭》附《端溪砚石赋》(载《清怀丛书》)清高兆《砚石录》(载《檀几丛书》第十册) 清钱以垲《岭海见闻》(雍正刻本) 清钱朝鼎《水坑石记》(载《美术丛书》四集第六辑)清王士祯《海洋山人精华录》 清吴录《端石记》(见日本饭岛茂《砚墨新语》) 清阮元《恩平石记》 清阮元《百汉碑砚谱》拓本 清阮元《龙门十品砚谱》拓本 清景日昣《砚坑述》 清金农《冬心斋研铭》 清周梅山《砚坑志》 清高凤翰《砚史》拓本(道光巳酉年) 清陈龄《端石拟》(同治癸酉年) 清《广东通志》(道光二年) 清《高要县志》(康熙二十年) 清《肇庆府志》(光绪二年) 清广玉《开坑记》琴川张氏小琅环福地》 清吴绳年《端溪砚志》(乾隆丁丑) 清程瑶田《纪砚》 清乾隆钦定《西清砚谱》 清谢慎修《谢氏砚考》(乾隆五十七年) 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录》(见金陵周品儒) 清纪昀《阅微草堂砚谱》(一九一六年拓本) 清朱栋《砚小史》 清袁澍《端溪砚谱记》(见《昭代丛书》庚集《埤编》)清黄点苍《端溪砚汇参》(嘉庆刻本) 清黄任《香草斋诗注》 清计楠《端溪砚坑考》(载《美术丛书》三集第七辑)清计楠《石隐砚谈》(载《美术丛书》三集第七辑) 清计楠《墨余赘稿》(载《美术丛书》三集第七辑) 清何传瑶《宝砚堂砚辨》(道光十七年) 清李兆洛,端溪砚坑记》(《美术丛书》初集第二辑)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载《丛书集成初编》) 清孙森《砚辨》(光绪四年) 清汪曰旸《寿石齐砚谱》

历代名家画奇石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画奇石作品欣赏 陈洪绶《米芾拜石图》设色绢本上海工美2007春拍成交价836万元“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无声的诗,是不朽的画。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对奇石情有独钟,敬石、供石、赏石、写石、画石、藏石之风更是层出不穷,千百年来在我国形成了独特的石文化。中国历代向有爱石之人,而以石入画者亦层出不穷,古之赵佶、米芾、陈洪绶,近之任伯年、溥心畬、吴昌硕等皆有专画奇石佳作传世。【五代】【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北宋徽宗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宋微宗能书善画,尤其喜爱翰墨、花、石;他大兴土木,在皇城东北处隅筑万寿艮岳,《艮岳记》云:”石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长成,养于雕栏曲槛”。除了征用民间的庭苑花石来筑艮岳,还广征天下奇珍异石,选得六十五块,亲自一一予以封爵题写铭文并刻于石背,定名为“宣和六十五石”。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他玩石如醉

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米颠拜石”一直传为美谈。他曾在涟水为官,因当地毗邻美石产地灵壁县,因而米芾藏石很多,上佳石子,他一一品题其名,藏于雅斋,“入玩则终日不出”。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观赏,谓之“握游”。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赏石、玩石的胸襟与其性情一样阔达磊落,他仕途坎坷,颠沛流离,所到之处广泛收集奇石,得意失意,奇石总成知己,还写了许多咏石诗文。举凡山水景石、抽象石、纹理石、彩石等等,都是随兴所至,无甚拘束。以为“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并首创以水圩供养、观赏纹理石。苏东坡多次提出以盘供石而不可将山水景石随意放置,此外还有“石文而丑”的论点。一次,他在扬州获得两块奇石,一块为绿色,一块为玉白,石上山峦迤逦,有云穿于山脊,他十分珍爱,就借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诗句命名为“仇池石”。他将这双石置于案头,每日都要玩赏一番。苏东坡的这块仇池石,后来被好友、当朝驸马王诜看中,借走不还,苏东坡不让步,便提出王诜以大画家韩干所画二马交换,为了这件事,当朝几位名人都卷了进去。【元代】元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处低潮,赏石雅事当然也不例外。书画大家赵孟頫是当时赏石名家之

书法教案课程

文化瑰宝艺苑奇葩——《书法概述》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1节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授、讨论法? 教材分析:?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大量的名作赏析,提高学生鉴赏和审美能力,培养专业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学准备:教材、电脑课件、课前搜集有关书法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3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

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1)古文字系统: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2)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末时的曹操就非常欣赏当时书法家梁鹄的作品,章草兴于汉章帝年间,故名。以上所讲的几种字体均属于古文字系统,是一个以象形为主的初级的书法阶段。狂草(连绵草)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着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

牡丹花开春满园春风长驻在人间

牡丹花开春满园春风长驻在人间 ——记昭通国税贺金楠的翰墨情缘 “一枝红艳露凝香”,这是盛唐时节的洛阳牡丹,纵使赢得了君王的垂爱、胜得过飞燕、玉环的容颜,甚至让玉山、明月失色,但它终敌不过春风吹尽的惆怅。花开了,终归是要谢的。 但有这样的一位女子,她能叫牡丹常开、春风常在,让人沉醉在其中,痴迷在其中,流连在其中,仿佛是一首歌、仿佛是一段梦,仿佛是一切的仿佛。说到她与画的情结,每每是笔中自有浓浓意,流出心底醉;每一次的画卷轻展,都一段说不尽的翰墨情缘。 在盛世繁荣的今天,她作为一名60后的国税人,延续着中国画精神文脉与深层文化基因,并在此脉络中对中国画笔墨语言和造型样式整合提炼,远承青藤、白阳之意,近习南田之工、八大之趣,能兼容诸家而又风格独具;不断强化对个人心性与情怀的笔墨书写,使学养与经验化入情致意趣,让美感与哲思濡染象外之象,并以其强烈的文化本土意识再造花繁锦翠的“重彩写意”作品,让乌蒙山原生态野生花草的强劲生命力在她的画中恣意绽放,如同展现着她在含蓄优雅之外的一种洒脱、爽朗。 其花鸟画作品借助多年苦学的扎实造型功力和深厚的传统笔墨素养,在繁茂与舒朗相间的物象中蕴含着一派飒然高古的书写性,笔简形备、味朴意远,展现出其书画同源的涵养修为与多才多艺的灵根慧性。其作品拜托了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冲和、淡雅与过分个人化的狭窄框架,探寻出一种将家乡山水的蓬勃生机与人文气质的厚重积

累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在题材、构成、意境、色彩,乃至材料、用具等方面进行着全新的整合提炼,既烂漫自然又随性洒脱,彰显着新时代的生机和意趣。 她,就是贺金楠,生于1965年6月,师从当代书画名家许家盛先生、清华美院新水墨导师王奇寅,现为昭通市书画协会会员,其作品屡次参加省、市级画展并屡获金奖,其代表作如: 2014昭通市迎新春书画展一等奖《彩墨葡萄》 2014年昭通市文联抗震救灾义卖作品《鼎盛春华》、工艺美术鸵鸟蛋《牡丹》 暂求造化且为花开 她与牡丹的笔墨情缘是从许家盛先生一幅小写意牡丹开始的。看那牡丹,仿佛看见玉环醉月的丰腴、优雅,看那硕大花冠,那艳而不俗的色彩,那各样的花型,仿佛看见了玉环的高贵从容,不仅使人想到她羞红的双颊、顾盼的眸子和飘逸的裙裾。至此,注定了她与牡丹的不解之缘。 此后,她一直追随许先生学画,从师法古人开始,宋代工笔牡丹、明代“青藤白阳”的大写意水墨牡丹,清代恽南田的没骨牡丹,无不一一临摹练习;此后又拓宽眼界,遍取历代花鸟画笔墨精华,水、墨、彩三者融于笔端,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于是在朋友之间也有了“贺牡丹”的名头。 然而她却不不愿止步于此,尝试着让自己的画更贴近自然、贴近自我,一如乐天居士《牡丹芳》所赋“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

历代名家笔下的《岁朝图》,春节最吉祥最添福的富贵图!

历代名家笔下的《岁朝图》,春节最吉祥最添福的富贵图! 齐白石《岁朝图》 “岁朝”,是指阴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通常谓之“年初一”——“春节”。在这一岁之始,人们为了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往往喜欢在厅堂挂一些“岁朝图”,给家宅带来明媚温煦的春意。 “岁朝图”在我国传统绘画题材中,是一个独特、应时且受人喜爱的常用画题。它通常以静物画的面貌出现,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表现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如画百合、柿子、灵芝寓意“百事如意”;画玉兰、牡丹、海棠寓意“玉堂富贵”等。此种吉利画到了清代已经非常盛行,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布衣秀士,名家高手多有应景即兴之作,为春节平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北宋赵昌《岁朝图》:现存最早宋代《岁朝图》 赵昌《岁朝图》以实地写生的构图,画湖石、立石两座,前后茂密地穿插了茶花、长春、水仙及梅花,勾线一丝不苟,硃砂、胭脂、白粉的花色,石绿填叶,而以石青衬底,构图整肃,色彩明艳,极其富丽堂皇,正适合宫廷挂壁。图左有“臣昌”款。 宋董祥《岁朝图》 董祥《岁朝图》绘一花盆,栽灵芝两株,旁一花瓶,插松、

梅、茶花,案上还有百合两颗。画上有明代娄坚题词:“写生惟花草最难,而瓶花更难。盖生动之气,全在枝叶掩映,横斜欹侧,乃能尽其天然之妙。而瓶花则既无根柢,又乏照应,欲以杂卉相骈而如出一手,非深明偏反之态者不能下一笔。……”而董祥以一个宫廷画师,却在其晚年选择纸本、水墨来描画《岁朝图》,真深悟化工造物之妙者矣。 宋李嵩《花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李嵩《花蓝》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洪绶《岁朝图》 《岁朝图》始于唐代,起先不过是一些仕绅、文人在大年初一将金石、书画、古董等雅玩之物精心摆设于临窗的案几上,渐渐地也有将这些物品勾染成画挂壁,意在祈福纳祥。 至宋代,这民俗流行宫廷内外,宋徽宗每逢春节将临,乃命其图画院的画师们描画冬季不能见到的花卉禽鸟,陈列宫中,以增添岁朝的喜庆气氛。此后,岁朝图的内容逐渐扩展,经明、清而至近现代,大至文房器物,小至灯笼、鞭炮、果蔬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为图上的吉祥物,日益成为一种雅俗共赏、意蕴丰厚,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画种。 明陈洪绶《岁朝图》 “岁朝图”作为古代宫廷春节一种重要的绘画题材,不仅宫廷 画师们要按时呈交“年例画”,擅长绘画的皇亲、大臣也常常 以绘画的形式向皇帝恭贺新春。不仅如此,有时皇帝也会亲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1]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一.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 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 年 主要成就: 书法 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 帖 所处时代: 东晋 称号: 书圣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 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2.作品风格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 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 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