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模拟试卷(合并)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机能不对称原则 P27-28

2、可知度 P46

3、本我P118

4、发展方向的原则P27

5、发展 P5-6

6、退化P126

7、低级心理机能 P238 8、停滞 P126 9、同化P 181

10、行为模式(A.Gesell)P94 11、观察学习P90 12、关键期P 277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P26 (A )

A、突然转变

B、阶段连续

C、逐渐过渡

D、线性连续

2、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 P42 (D )

A、认识过程

B、理解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3、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P65 (B )

A、实用性的

B、实验性的

C、实例性的

D、实质性的

4、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P240 ( B )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主客体相互作用

D、社会学习

5、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P73(C )

A、递增

B、适量

C、越少

D、越多

6、弗洛伊德认为,就本质而言,防御机制是: P 133 (C )

A、本能冲动

B、行为系统

C、精神动作

D、里必多

7、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 P83 (B )

A、改变习惯

B、改变强化

C、改变刺激

D、改变环境

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P 111 (B )

A、性欲的表现

B、愿望的达成

C、本能的冲动

D、要求的反映

9、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 P 191 (B )

A、失调

B、对抗

C、解除

D、平衡

10、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 P91 (A )

A、定向过程

B、选择过程

C、观察过程

D、学习过程

11、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 P99 ( C )

A、教育

B、交往

C、行为

D、个性

12、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P119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13、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 P280 ( A )

A、鲍尔毕

B、劳伦兹

C、安思沃斯

D、达尔文

第 2 页共7 页

14、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 P 85 (C )

A、强化

B、习惯

C、塑造

D、

15、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 P142 ( A )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参加活动

16、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P90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17、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P119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18、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P79 (c )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19、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P141 (d )

a. 神经症

b.退缩

c.社交恐惧感

d.基本焦虑

20、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P28 (b )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21、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P148 (a )

a.8 个

b. 6 个

c.5 个

d.4

22、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达到自设的标准时,他会对自己实行什么?P93 (c )

a.自我封闭

b.自我控制

c.自我强化

d. 自我体验

23、皮亚杰认为,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始终保持着什么状态 P193 ( a )

a.自我中心

b.思维混乱

c.不守恒

d.迷信鬼神

24、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P31 (b )

a.量变

b.个别差异

c.质变

d.相互作用

25、埃里克森把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称为什么?P148 (c )

a.生命循环

b.生物圈

c.生命周期

d.生物链

26、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称为什么?P202 (b )

a.适应

b.运算

c.平衡

d.认知结构

27、格塞尔把儿童机能一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P27 (c )

a.单侧原则

b.偏好原则

c.不对称原则

d.主导性原则

28、斯金纳把人想要消退一个已习得行为的过程称为什么?P 86 (b )

a.退化

b.矫正

c.消亡

d.遗忘

29、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P28 (b )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训练

30、斯金纳方程式:R=f(S·A),其中A 是什么变量?P80 (c )

a.第一变量

b.第二变量

c.第三变量

d. 第四变量

31、华生认为,婴儿的喜、惧、怒是三种什么情绪反应?P74 (d )

第 3 页共7 页

a.遗传的

b.先天的

c.非遗传的

d.非习得的

32、班杜拉的理论注意到认知的作用,其实质属于那一流派?(c )

a.成熟论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33、斯金纳认为,机体的行为更多的是属于哪一类?P83 (a )

a.操作行为

b.个体行为

c.应答行为

d.习得行为

34、皮亚杰把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称为什么?P184 (d )

a.随机化

b.适应

c.构造主义

d.建构性

35、基本焦虑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P141 (b )

a.埃里克森

b.霍妮

c.格塞尔

d.弗洛依德

36、格塞尔认为,儿童出生后的哪一年是学会尊重儿童个性的最好时间P29 (c )

a.第一年

b.第三年

c.第四年

d.第五年

37、埃里克森认为,影响儿童信任感发展的重要因素什么?P150 (c )

a.亲子交往次数

b.亲子交往时间

c.亲子关系质量

d. 亲子分离长短

38、霍妮认为形成儿童基本焦虑的原因是什么P141 (d )

a.人际关系缺乏

b.人际关系短暂

c.人际关系单调

d.人际关系困扰

39、弗洛依德把人格发展的第一阶段称为什么?P123 (b )

a.动作期

b. 口唇期

c.本能期

d.吸吮期

40、班杜拉认为,自我强化与个人什么的标准有关?P93 (c )

a.自我体验

b.自我控制

c.自我评价

d.自我意识

41、格塞尔既重视个别差异,又十分重视什么?P30 (b )

a.相互作用

b.行为模式

c.质变

d. 量变

42、斯金纳把人们想要的操作行为的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什么?P85 (c )

a.结累

b.渐变

c.塑造

d.改造

43、埃里克森把学前期又称为什么?P155 (d )

a.准备期

b.练习期

c.非真实责任期

d.游戏期

44、霍妮理论中的逆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怎样?P142 (a )

a.进攻性为主

b.喜欢独行

c.不听劝告

d.好提反面意见

45、同化与顺化的平衡称为什么?P180 (c )

a.运算

b.适应

c.平衡化

d.认知过程

46、格塞尔认为,当儿童尚未成熟时成人应该如何?P34 (b )

a.耐心教育

b.耐心等待

c.耐心启发

d. 抓紧开发

47、斯金纳方程式:R=f(S?A),其中f 是什么意思?P81 (a )

a.函数

b.正数

c.负数

d.正整数

48、华生认为婴儿具有三种非习得的情绪反应,它们是什么?P 74 (a )

a 惧喜怒b.喜怒悲c. 哭笑叫d.兴奋抑制平静

第 4 页共7 页

49、皮亚杰把机体不断追求平衡的过程称为什么?P180 (c )

a.自动化

b.平衡化

c.机能不变性

d.结构化

50、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P 28 (b )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5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P 26 ( A )

A、突然转变

B、阶段连续

C、逐渐过渡

D、线性连续

52、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P 42 ( D )

A、认识过程

B、理解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53、格塞尔关于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论断来自下列哪个经典性实验?P26( C )

A、视崖实验

B、三山实验

C、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D、惧怕获得实验

54、托马斯认为,难以照看型气质的儿童人数较少,大约占:P295 ( B )

A、5%

B、10%

C、15%

D、17.5%

55、观察榜样示范后得到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仍能再现示范行为的模式,称为( B )

A、言语模式

B、延迟模式

C、参照模式

D、象征模式P 95

56、斯金纳认为,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对反应的概率都能:P 84 ( C )

A、保持不变

B、减弱

C、增强

D、守恒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

1、格塞尔关于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论断来自视崖实验。(错)P26

改:格塞尔关于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论断来自“双生子爬梯”。

2、皮亚杰认为,平衡是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形成的适应状态. ( 错 ) P210

改: 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守恒和创新的结合。

3、弗洛伊德在代表作《精神分析新论》中指出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的。(错)改: 弗洛伊德在代表作《自我与本我》中指出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的P118

4、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自己的大纲和社会的大纲之间的转变?(错)改: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自己的大纲和教师的大纲之间的转变。P260

5、华生认为,婴儿的喜、惧、怒是三种遗传而来的情绪反应?(错)P 74

改: 华生认为,婴儿的喜、惧、怒是三种非习得而来的情绪反应。

6、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呈阶段连续地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错)P26 改: 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呈突然转变地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

7、霍妮认为,形成儿童基本焦虑的原因是人际关系缺乏。(错) P141

改: 霍妮认为,形成儿童基本焦虑的原因是人际关系困扰。

8、斯金纳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还适用于抑制不良行为。(错)第 5 页共7 页

改: 斯金纳操作性行为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还适用于矫正不良行为。P86 9、维果斯基认为3 岁前儿童的学习是按照家长的大纲来进行的。(错)P259

改: 维果斯基认为3 岁前儿童的学习是按照自己的大纲来进行的。

10、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不理睬他人。(错)P142

改: 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保持距离。

四、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根据华生的观点,人的习惯是什么?P72—73

2、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哪些性质? P206--207

3、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焦虑的根源是什么?P129--130

4、简述埃里克森关于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8 个阶段)P148--162

5、根据鲍尔毕的理论,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P283--285

6、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 244--245

7、格塞尔认为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 个原则) P 27--29

8、皮亚杰关于学习和发展的观点是什么? P 215--220

9、观察学习包括哪几个过程?(4 个) P91

10、皮亚杰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P211

11、吉布森认为儿童知觉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48--52

12、霍妮看来,环境中的哪些不利因素会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P141

13、维果茨基为什么说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儿童“转变大纲”?P259--261

14、发展理论的任务是什么?P6--7

15、为了控制儿童的行为,研究工作要具体地考虑哪四种条件的变化?

五、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能理论联系实践阐述,各理论流派对当前学前教育的启示,关注文中的“评析”

1、观察学习的过程含哪几个部分?举三个例子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观察学习的模式。P91-95

2、请你结合实际谈谈成人是如何运用强化理论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并举例说明。P 83

3、结合吉布森的理论,举例说明儿童知觉发展趋势在实践中的运用P54—56

4、结合维果茨基的理论,谈谈其理论对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P238--267

5、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你的教学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P90

7、根据所学内容,谈谈某一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如:皮亚杰对儿童动作发展重要性的观点,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启示?P 202—205)

8、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学习和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你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P215--220

9、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哪种发展理论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如:如何利用行为主义理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改善其不良习惯?P83—89)

第 6 页共7 页

《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总复习(开卷)

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

二、单项选择

三、判断改错

四、简答

五、论述——能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各理论流派对当前学前教育的启示,关注文中的“评析”

框架梳理:

章节各理论流派名称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知识点

第二章成熟势力论格塞尔1、遗传--“双生子爬梯”

2、发展性质

三条重要观点 P24、五个发展的原则 P27-、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 P30

第三章知觉学习论吉布森知觉是人类主动的活动---“视觉悬崖”对知觉的五个基本观点P42-52

三项实验(视崖、抓握反应、回避反应)P43知觉发展的三个机制 P52

经典行为主义华生刺激-反应界定P65、思维与语言P68、习惯P72、情绪(内隐行为)P74、人格P78、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评析P100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强化控制原理---“斯金纳箱”行为分类(应答性、操作性)P81、第三变量(公式、字母含义)P81、四种条件变化85、程序教学法87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论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观察学习--“充气娃娃”观察学习(替代学习)90、组成P91-、模式P94、亲社会行为(榜样力量)P99、行为决定因素P99

儿童心理发展佛洛伊德《梦的解析》(释梦)P111《精神分析引论》P114《超我唯乐原则》P117

《自我与本能》 P118梦111、本我118、自我119、超我120、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23-、焦虑的分类128-

基本焦虑霍妮童年经验、女性心理学基本焦虑141、七种不利因素141、

应付外界环境三种手段141

第五章精神分析发展论儿童心理发展埃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生命周期)发展组成因素146、发展阶段及任务148-、同一性混乱、危害160

第六章日内瓦认知发展论皮亚杰

1、认知机能不变性

2、认知结构的建构性3 、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4、动作到运算的思维发展

智慧\适应P180、同化\顺化P181 结构概念特征184 、发展阶段188语言与思维213、学习与发展215 对儿童动作发展的评析205--

第七章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发展论维果茨基

1、心理发展观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3、教学与发展

心理机能分类(低级、高级)P238 思维与语言P246、最近发展区P257

(什么样的教学才适宜262)

第八章习性学发展论鲍尔毕

依恋理论发展阶段P283-、行为系统287-、

分离焦虑阶段P290-、影响依恋的因素P294-

基本理论

第二章 基本理论 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先天、后天;连续、阶段;主动、被动 精神分析观 人格发展是通过自我的调节,整合生物性需要与社会要求而逐渐形成的过程; 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 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 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强调人格发展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 行为主义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环境决定论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1.关于儿童的怕、怒、爱的研究 2.关于儿童的嫉妒和羞耻的研究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1.攻击性:"充气娃娃"实验 2.性别角色的获得 3.自我强化 4.亲社会行为 都是社会学习榜样影响的结果 行为、个体、环境相互作用 发展是一个通过社会模式的呈现和不断社会化而形成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并不能完全决定儿童将要学习什么和模仿什么,其认知结构本身也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发展极易受到经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发展阶段。 认知发展观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动作的本质: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适应通过同化、顺应实现 图式——个体用以应对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心理结构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发展的因素成熟:前提因素物理环境:前提因素物体经验:大小、重量、形状、颜色等数理逻辑经验:玩石头社会环境:前提因素平衡:决定的因素 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 二、新皮亚杰学派 (一)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蒙纳德(Moundoud)、道易斯(Doise,W) 、布琳格(Bullinger,A) 、斯科姆科斯克(Schmid-Kitsikis,A) 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应用的研究。 要求把儿童发展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因此情绪、意志、人格等均成为他们考虑的内容 研究方法上,强调被试在实验中的作用 重视社会因素影响在个体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期末(上)复习资料 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1.儿童文学的几种说法 儿童本位论:是写儿童的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教冇儿童的文学(鲁宾) 2.儿童文学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泄义: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备类文学作品基本内涵:是文学的一个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有自身特点;具有教疗功能,但本质上是审美的;关照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文学存在的根本 3.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区别与联系 儿童文学儿童读物(范围较广) 4.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作家创作目标指向的差异;文化底蕴的差异;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文学接受对象的差异联系:二者为文学的两个分支,是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通过塑造生动的文学形象,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都具有文学属性 5.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与特殊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致性:凭借语言文字创造艺术形象: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通过艺术形象来发挥教育作用 特殊性:读者的特殊性: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 读者的多样性:性别因素:智力因素:心理个性的差异:文化的差异 6.儿童文学有哪三个层次齐有什么特点 a.婴幼文学(0-6岁):注重娱乐、趣味,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故事性强,想象丰富, 形象具体鲜明,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形式上图文并茂或以图画为主, 多采用儿歌、儿童诗、低幼童话的形式表现。 b.童年文学(7-12岁):注重想象与认识。题材广泛包括科学的社会的自然的,形式多样, 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构思新颖,主要文体童话、科学文艺、儿童诗、短 篇 ) 儿童故事及小说 c.少年文学:(13-18岁)注重美育与引导。要求具备深刻、系统、全而的知识内容,有 较强的文学性,情节曲折,构思新颖的中长篇作品。(与成人文学比较接近)。主要 文体有少年小说、幻想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寓言等。 7儿童文学的基本功能表现在哪些方而请举例说明。 a.审美的功能:对儿童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对儿童审美趣味的提升 b.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不是一种偏狭的思想教冇,包含了美好情感、品格及道徳行为的 教育,引导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c.认识的功能 d.智力开发的功能: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e.娱乐的功能:主要以幽默夸张、滑稽变形的形式表现具有美感意义的内容,从而造成富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05823]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八年七月 自学用书:《儿童文学教程》,黄云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儿童文学教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科)的必考课程和汉语言文学(专科)的选修课程。它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多维的理论性、鲜明的师范性和较强的应用实践性,是从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文学理论和儿童文学史构成两大基本板块。以文体考察和创作、鉴赏及阅读指导等作为基本理论的延伸和补充;以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评述充实历史内容;最后选择部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配以点评文章帮助理解和应用。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自学应考者在全面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增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着眼于儿童,立足于审美;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佳作;基础理论学习与作品应用实践相结合,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初步学会儿童文学的鉴赏和评论。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共分四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明确古典意义和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了解儿童文学读者的主要特点及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的原因和意义。把握儿童文学基本的美学特质。 二、考核知识点 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2.儿童文学的读者。 3.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2)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3)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4)儿童读者的多样性的特点。 2、领会:(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2) 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3) 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儿童文学可分为哪几种具体形态?它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4)何谓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3、应用:(1)试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纯真美、稚拙美、欢愉美、变幻美、朴素美(任选其中一点)。 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创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以及及时强化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 A. 华生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巴普洛夫 2、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有()。 A. 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B. 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 C. 能完成序列化问题 D. 掌握群集的概念 3、以下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A. 认知发展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不连续的,故发展有阶段性 B. 发展阶段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或社会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发展的先后次序不变 C. 发展阶段是以个体的年龄为根据 D. 发展阶段认知方式的差异为根据 4、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既影响儿童,又受儿童影响的复杂交织体的是() A. 心理社会阶段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生态学观点 D.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5、精神分析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A. 重视人格的健康成长 B. 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 C. 性教育 D. 多元的成功评价体系 6、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7、弗洛伊德认为代表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高级方向的人格结构是()。 A. 自我 B. 本我 C. 超我 D. 意识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属于控制系统的是()。 A. 本我 B. 本我和超我 C. 自我和本我 D. 自我和超我 9、弗洛伊德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标准是()。 A. 生理年龄 B. 心理年龄 C. 思维特点 D. 力必多的位置 10、认为人格的发展是终其一生的是()。 A. 弗洛伊德 B. 艾里克森 C. 皮亚杰 D. 斯金纳 11、艾里克森认为建立同一感和防止混乱感是哪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 A. 6—12岁 B. 12—20岁 C. 15—17岁 D. 20—40岁 12、“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是()。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2014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儿童发展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12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C) 1-25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德 D.皮亚杰 2.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D) 1-30 ~32 A.心理的实质 B.量变与质变 C.遗传与环境 D.心理与生理 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C) 2-35 A.环境 B.教育 C.生理基础 D.社会条件 4.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B) 2-37 A.连续性变化 B.结构性变化 C.跳跃式变化 D.间歇式变化 5.在格赛尔的育儿观念中,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是(A) 2-40 A.尊重儿童天性 B.以儿童为中心 C.引导孩子发展 D.及时教育 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3-48 A.斯金纳 B.华生 C.班杜拉 D.巴普洛夫 7.观察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D) 3-61 A.强化和动机过程 B.运动复现过程 C.保持过程 D.注意过程 8.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是(C) 4-83 A.本我 B.自我 C.本能 D.超我 9.性欲的前生殖期是指(B) 4-86 A.前生殖器期 B.口唇期和肛门期 C.潜伏期 D.青春期 10. 产生神经病焦虑的原因是(A) 4-89 A.性节制 B.道德焦虑 C.压抑 D.移情 11. 霍妮认为儿童焦虑的防御策略有盲点作用、分隔作用和(D) 4-95 A.反向作用 B.投射作用 C.趋众作用 D.合理化作用. 1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是(B) 4-87 A.心理的发展 B.性欲的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情感的发展 13.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C) 5-118 A.认知结构 B.顺化 C.适应 D.同化 14.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A) 5-124 A.吮吸反射 B.循环反应 C.智慧动作 D.反射性动作 15.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到 (C) 6-18 A.按先天的大纲学习 B.按后天的大纲学习 C.按教师的大纲学习 D.按社会的大纲学习 16.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活动起源于(B) 6-147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语言符号 D.社会的交互作用 17.在儿童概念思维时期,对形成真正概念起决定作用的是(B) 6-155 A.个人经验 B.词语 C.抽象思维 D.动作发展 18.根据习性学理论,属于联结反映的是(A) 7-176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儿童文学》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作用:儿童文学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的改善,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教育文科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他相关的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它的前导课程如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如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课程设计理念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

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 2)针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要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3)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点,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针对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技巧而进行的系统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每一章节完成相应的一般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一般性作业为理论的书面作业,创造性作业包括儿童文学创作和课堂训练),这对学生儿童文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意义深远。 教学中既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引进新的信息与新的研究成果,还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注重学生将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分析作品、评价作品、讲授作品和创编作品的能力,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1.3.2学情分析: 入校以来,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课程知识,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也已基本明确。他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有较高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作用。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1)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到边缘,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发展。 2、可知度: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停滞(固结):在里必多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在继续发展到下个阶段。 4、运算: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5、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c )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d ) a. 神经症 b.退缩 c.社交恐惧感 d.基本焦虑 5、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6、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 b )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7、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a ) a.8个 b. 6个 c.5个 d.4个 8、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达到自设的标准时,他会对自己实行什么?( c ) a.自我封闭 b.自我控制 c.自我强化 d. 自我体验 9、皮亚杰认为,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始终保持着什么状态:a a.自我中心 b.思维混乱 c.不守恒 d.迷信鬼神 10、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 b ) a.量变 b.个别差异 c.质变 d.相互作用 11、埃里克森把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称为什么?( c ) a.生命循环 b.生物圈 c.生命周期 d.生物链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1).

全真模拟演练(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冯德D。皮亚杰 2.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典酌实验,详尽地描述了儿童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化的 发展事实,最后归纳出年龄常模和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格塞尔 D.班杜拉 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 D.社会条件 4。通过“双生子爬楼梯”研究,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取决于【】 A.遗传因素B.饮食习惯C.环境影响 D.生理成熟 5.儿童姿态的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手指的抓握,属于【】 A.动作能B.应人能C,语言能D应物能 6.华生认为,适用于人所熟悉的材料,例如浏览一段熟悉的诗歌,这种思维应用属于【】A.习惯的思维B.无声的思维 C.计划性思维D.动作性思维 7.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操作B.强化C,增强D.守恒, 8.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霍妮D.华生 9.力比多转化为社会赞同的高级文化活动,如艺术、科学和哲学,这叫做【】 A.暴增B。退化C.升华D.转化 10.当儿童从伊底帕斯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便出现了【】 A.本我B.自我C。升华D。超我 11.“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种现象用霍妮的防御机制理论解释属于【】 A.盲点作用B.合理化作用 C.自以为是 D.犬儒主义 12.儿童进人学龄期后,开始感受到幼儿期的游戏缺少一种能够制造而且制作精美的感觉, 从而产生不满和不快。埃里克森把这种感觉称为【】 A.挫败感B.进步感C.勤奋感D。自卑感 1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发展的早期是【】 A.生理敏感阶段B。无意识阶段 C.感知一运动阶段 D.认知阶段 14.儿童早期的动作,最终会内化为【】 A,表象和运算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观经验 15.维果茨基认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 A.科技研究B.历史研究 C。人类遗传研究D.人类生理研究 16.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心理机能的起源B.心理机能的发展 C.心理机能的范围 D.心理机能的概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在认知过程中犯同类的错误,得出同样的结论。年幼儿童不仅比年长儿童或成人“笨”,而且他们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即是顺应。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心理状态的失衡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皮亚杰在进行上述年龄阶段的划分时,提出下列重要原理:(1)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不连续的,故发展有阶段性;(2)发展阶段是按固定顺序出现的,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或社会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发展的先后次序不变;(3)发展阶段是以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个体的年龄为根据。因此,阶段的上升不代表个体的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而是表现在认知方式或思维过程品质上的改变。 小学生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对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行推理。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守恒是指物体某方面的特征(如重量或体积),不因其另一方面的特征(如形状)改变而改变。皮亚杰设计了一系列守恒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液体守恒实验。当着儿童的面向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杯A和B中注入相同高度的水,并问儿童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由实验者或儿童将A杯的水倒入另一个较矮且粗的杯子C中,问儿童,A杯和C杯中的水是否一样多。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往往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能达到守恒,他们有集中化倾向,即考虑问题只将注意集中在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顾此失彼,造成对问题的错误的解释。如儿童会认为A杯中的水多,因为它高。另一种表现是接近守恒但尚未成功,儿童注意到不同的维度,但不能同时考虑,在心理上感到困惑。如儿童一会儿说A杯中水多,因为它高;一会儿又说C杯中水多,因为它宽。 儿童大概到七岁,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时,能够掌握液体的守恒。他们运用三种形式的论断达到守恒。第一,同一性论断。儿童认为既没增加水,又没拿走水,因此它们是相等的。第二,互补性论断。儿童认为宽度的增加补偿了高度的下降。第三,可逆性论断。儿童认为可将C杯中的水倒回原来的B杯中,因此是相同的。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面的目标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②争取吃透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积累班级管理经验,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④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努力渗透新课程的理念。⑤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流畅,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达到信息的处理和优化。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是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解决许多新的课题,如创新教育、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等;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可归结为三类: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理智取向将教师视为教育理论的应用者和实践者,将理论性知识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实践—反思取向将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将教学工作视为融入教师个体经验和生活的实践,将实践性知识视为教室专业发展的基础;生态取向强调联合学校团体的教学文化来培养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而在于它的环境与机制。人们认识到秉承“理智取向”的传统教师教育几乎培养不出能圣人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型教师,纷纷转向关注教师个人知识的“实践—反思取向”和关注教师成长文化背景的“生态取向”。实践取向理念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理念发展的趋势。但教师对进一步推进新课程,仍面临困难,教学行为与新理念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和做法上有所突破,才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改革热情,这是目前推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对教育真谛应有深刻的理解。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只有将人的培养、将完整人格的自我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看做教育的最终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1961)。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格赛尔和伊尔克,1949年)。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二、行为主义的观点(一)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遵循着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华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解释受到洛克“白板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认为发展是儿童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的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不会体现出阶段性。华生将条件反射广泛运用于对儿童行为的研究上。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他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改变了当时过分重视意识研究的倾向,开始强调和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但华生否定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行为是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按照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的获得就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从而使孩子进一步发出这些音节,导致语言体系的最终掌握。斯金纳同时认为,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而且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具有指导意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予以“忽视”,即不予强化。斯金纳的行为发展观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人对儿童积极行为及时强化、对不良行为表现出淡化,这些观点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三)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老行为主义受到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忽略了行为的社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不足。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

儿童文学思考与练习答案知识讲解

儿童文学思考与练习 答案

《儿童文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1.结合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谈一谈你对儿童文学含义的理解。 提示:能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说出儿童文学是“被儿童接受的”“适合儿童的”“具有艺术性”“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具有哪些特点,请分别用你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提示:能说出儿童文学具有题材多样、新颖,主题明确、有意义;情节完整、有趣,结构清晰、有层次;人物形象、鲜明,符合儿童审美需要;语言简明、规范,具有儿童化特征;内容富有情趣,充满奇妙幻想等特点,并能够以合适的例子进行分析。 3.结合自己童年接触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谈一谈儿童文学的作用。 提示:每个人童年都会接触过一些影响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是一句话,或是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或是一部动画片,只需分析一两个作品对自己的影响,若能结合正文中提到的基本作用、教育作用及美感作用最好。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4.读一读达妮拉·库洛特的《鳄鱼爱上长颈鹿》,你觉得这部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适合儿童阅读吗?为什么?你怎样看待儿童文学与教育的关系? 提示:适合儿童阅读。 因为4~6岁的孩子很多都会经历一段婚姻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对婚姻及男女关系产生兴趣。这是很正常的,家长们务必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轻易伤害孩子心中对婚姻及男女关系的美好向往。《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绘本正可以在孩子的幼小心灵种下爱的种子。 5.组织一次课堂讨论,结合对《鳄鱼爱上长颈鹿》作品的认识,谈一谈儿童文学与教育的关系。 提示:教育并不都是在课堂上的,也不一定都是死板的,正确的引导,良好的熏陶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意义深远的。(可以再查找一些资料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第二章儿歌 1.结合自己熟悉的一些儿歌,谈一谈儿歌的特点和作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项目一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项目一儿童文学基本理论【教学目标】 1.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 2.掌握儿童文学的特点。 3.熟悉儿童学问的功能、作用。 4.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 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 1.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2.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儿童文学概说【学习目标】 1.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 2.把握儿童文学的范围 3.清晰了解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儿童文学的概念 2.熟练掌握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教学难点】 把握儿童文学的范围,理解儿童读物与儿童温馨的关系【教学方法】 提问法、归纳法、举例法、浏览阅读法 【教学手段】 白板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关上书,提问。 ①我们肯定不是第一次接触到幼儿文学或儿童文学这个术语,但是它们究竟是 指什么?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它们? 学生回答。(学生会涉及到童话、动画片等) ②选择性地回忆一些童话作品,如《灰姑娘》、《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请学生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提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些作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这些作品情节生动,富有幻想色彩,语言浅显优美,符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和欣赏习惯。 ③儿童文学就是童话吗?肯定不是。那么,究竟什么是儿童文学呢?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 提示:写给谁看的? 功用是什么? 既然是写给孩子们看的,要注意一些什么? 二、儿童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和接受,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 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概念) 2.从三方面理解这一概念: 1)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 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一样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反映社会生活。

自学考试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资料全

学前教育本科 儿童发展理论 内部资料 绪论 (2) 第一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 (3)

第二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4) 第三章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理论 (6) 第四章日内瓦学派的发生认识论 (7) 第五章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9) 第六章生态学和习性学的发展理论 (10) 绪论 1、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心理学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心理学是什么?第二,怎样研究心理现象? (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心理学面临的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对象——人。无论把心理学当做自然科学来看待还是当做社会科学来看待,任何一个学派运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揭示有限的规律和作出有限的贡献,“心理学有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即没有哪一种理论或范式能包容人类行为的广阔范围和全部复杂性”。 2、什么是发展 (1)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就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也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成为发展。空间变化、非空间变化虽然具有可逆性,但不具备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性。发展还可以说成“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制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指导研究 (1)理论还能启发思考。指导观察和产生新信息。 (2)理论不仅能促进研究者新的观察,而且还能促进我们重新考察那些早已脍炙人口而反遭忽略的变量。 (3)事实上,每一个研究者总是在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儿童发展研究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从假设起步的,而假设必定来自于一定的理论。 4、发展理论的主题 (1)心理的实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机械轮的观点中,整个世界好像是一台在时间和空间中运转的机器,它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与机械论相反的是机体论,该思想起源于莱布尼茨。 (2)量变与质变:机械论强调外部环境、刺激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其逻辑的结果是认为心理的我发展只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量的多少,而无法涉及质的变化。 (3)遗传与环境(或成成熟与学习):关于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他在分析发展的因素时指出了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的各自作用,成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 5、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一切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构建理论。 1、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每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都具有() A:模糊性 B:不确定性 C:真实性 D:可逆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每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故选B。2、机械发展论强调,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内部变化 B:外部环境 C:内在机制 D:遗传基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量变与质变这一知识点,机械论强调外部环境刺激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故选B。 第一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 1、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基本观点 在心理学界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1)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所具有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物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遗传决定论); (2)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所处的环境、教育、社会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决定论)。 2、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 在遗传与环境作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生物学结构,而这个生物学结构的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 3、发展的性质 格塞尔认为,儿童的生理熟表现为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不同水平之间的行为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性表现为波峰和波谷周期性的变化。 格塞尔认为,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变化,结构性的变化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 4、发展的原则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维果斯基(外文名Lev Vygotsky,1896-1934)亦有翻译为维果茨基,前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还写有多篇论文阐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等观点。 维果斯基的儿童发展观点假设社会互动和孩子参与真实的文化活动,均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心智能力也因需要沟通而被唤起。其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跨文化差异(cross-cultural variation):因为人们所强调的文化活动以及使用工具的不同,所以在每个文化的高层次心智活动上也会有所不同。 发展的或发生学的方法(the developmental,or genetic method):我们只有借着检视行为的发展或历史,去了解人们的行为,如果想了解某些东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看它是如何发展形成的。 双线的发展(two lines of development):在儿童发展上有两个不同的平面等级发生,那就是自然的线及文化的线:自然的线(the natural line) 指的是生物的成长、物体的成熟,及心智的结构;文化的线(the cultural line)指的则是学习使用文化工具,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知觉意识。 较低相对于较高的心智功能(Lower versus higher mental

functions):就像发展的生物与文化的两条线一样,人们的心智功能也可分成较低和较高的心智功能。较低的功能是与其它哺乳类共有的,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是人类所独具,包括语言及其它文化工具的使用,来修正引导认知的活动。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自动重组低层次的心智活动。 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起源法则(general genetic law of cultural development):任何孩子的文化发展功能,都会出现在两种层面上,第一个是出现在文化或人际间的层面;另一个是在个人或心理的层面。所有具这种社会根源的高层次心智功能都会逐渐化。语言是中心(language as central):语言是最初始的文化工具,人们用来修正行为;这是再重建思想,以及形成高层次、自我规的思考过程中非常有用的工具。 教育引导发展(education leads development):正式的教育以及其它社会化的文化形式,是引导孩子发展到成人的主要关键。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是学习与发展产生假设推测的动力根源。所指的是一个特定的距离—从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到获得成人或该文化中有能力份子的协助,而完成工作之间的距离。 在各种符号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语言。语言有很多功能,但最重要的功能是把我们的思想和注意从当时的情境中──从刺激作用的那一时刻解放出来。词能代表不在眼前的事物和事件,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考试真题 全套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儿童发展理论》考试真题(全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外在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华生 C.弗洛伊德D.皮亚杰 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起步于 A.假设B.实验C.分析D.调查 3.儿童发展中,“进两步,退一步,然后再进两步”体现的发展原则是 A.个体成熟原则B.发展方向的原则 C.自我调节原则D.发展阶段的原则 4.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是 A.运算B.自我中心 C.动作逻辑D.对应逻辑 5.格赛尔成熟理论认为,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生物学结构B.教育质量 C.家庭氛围D.社会文化

6.华生认为,人格是由我们的系统构成的,这一系统是A.环境系统B.能力系统C.知识系统D.习惯系统7.以下不属于班杜拉“攻击实验”电影中攻击行为的结果是A.攻击-奖赏型B.攻击-惩罚型 C.无结果型D.无攻击-奖赏型 8.《梦的解析》的作者是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 C.格赛尔D.乔姆斯基 9.超我的来源是 A.快乐B.良心 C.自恋D.自居 10.弗洛伊德认为性欲的前生殖期包括口唇期和 A.潜伏期B.青春期 C.肛门期D.宣泄期 11.心理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是 A.投射B.精神分析暗示法 C.趋众作用D.合理化作用

12.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重心是 A.社会过程B.本能过程 C.生物过程D.自我过程 1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所有生物体结构共有的机能是A.适应B.顺化 C.认知结构D.智慧 14.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 A.自我中心B.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15.维果茨基认为,制约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是 A.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B.人的生物成熟规律 C.学校教育发展规律D.科学技术发展规律 16.3岁以前儿童的学习依据是 A.自己的大纲B.学校的大纲 C.社会的大纲D.母亲的大纲 17.视崖实验表明知觉活动具有 A.主动性B.选择性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低级心理机能 2、观察学习 3、机能不对称原则 4、可知度 5、停滞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 钦纳 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 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a. 神经症 b.退缩 c. 社交恐惧感 d.基本焦虑 5、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 a.遗传 b.成熟 c.环 境 d.训练 6、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 a.递增 b.适量 c.越少 d.越多 7、霍妮认为,造成女性心理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生理成熟 b.文化 c.社会角色 d.生理结构 8、班杜拉的理论注意到认知的作用,其实质属于那一流派?() a.成熟论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9、斯金纳认为,机体的行为更多的是属于哪一

类?() a.操作行为 b.个体行为 c. 应答行为 d.习得行为 10、皮亚杰把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称为什么? () a.随机化 b.适应 c. 构造主义 d.建构性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呈阶段连续地从一种 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 改错: 2、霍妮认为,形成儿童基本焦虑的原因是人际 关系缺乏。() 改错: 3、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 童新行为的塑造,同样还适用于抑制不良行为。 () 改错: 4、维果斯基认为3岁前儿童的学习是按照家长 的大纲来进行的。() 改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