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学复习提纲

土壤学复习提纲

土壤学复习提纲
土壤学复习提纲

土壤学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土壤? 土壤分为哪两类?

2、简述土壤的地位。

3、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是什么?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有哪

些?

4、土壤的物质组成是什么?

5、土壤肥力的概念。什么是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肥力的分类。

6、土壤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章

1、岩石、母质、土壤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2、自然界中的矿物分为几类?名称是什么?

3、什么是原生矿物?其来源是什么?什么是次生矿物?其来源是什么?

4、次生矿物分为哪几类?

5、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化学组成有什么特点?

6、什么是同晶替代?同晶替代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7、什么是硅氧四面体?什么是铝氧八面体?

8、粘土矿物有哪些类型? 它们的性质如何?

9、什么是土壤粒级?通长把土粒分成哪几个级别?常用的土粒分级标准有几个?

10、简述土壤各粒级的矿物组成及肥力特征。

11、什么是土壤的机械组成?什么是土壤质地?一般把土壤质地分为哪几类?常用的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有哪几个?

12、各土壤质地组的理化性质和生产形状有什么区别。

13、什么是土壤质地剖面?

14、哪些土壤质地需要改良?常用的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

1、什么是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哪些?

2、简述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3、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什么是有机质的矿质化率?

4、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在好气和嫌气条件下各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什么是腐殖化系数?

6、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7、为什么在沤制土壤肥及秸秆还田时应加入适量的速效氮肥?

8、什么是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组分有哪些?

9、试述土壤腐殖质的性质。

10、腐植酸主要有哪些含氧功能团?

1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哪些?

12、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的途径有哪些?

第三章

1、按照土壤水所受力的不同,可将土壤水分为那几种类型?

2、什么是土壤吸湿水?吸湿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吸湿系数?

3、什么是膜状水?膜状水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最大分子持水量?什么是萎

蔫系数?

4、什么是毛管水?毛管水的特点是什么?毛管水分为哪几类?什么是田间持

水量?

5、什么是毛管上升水?什么是毛管悬着水?

6、什么是重力水?

7、土壤含水量有哪些表示方法?

8、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9、土壤有效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是什么?

10、什么是土水势?土水势包括哪几个分势?

11、什么是土壤水吸力?它和土水势的区别是什么?

12、什么是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土壤水分常数?

13、什么是土壤有效水?旱地和水田的有效水含量是有什么区别?

14、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是什么?

15、什么是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的指标有哪些?

16、土壤通气性机制有哪些?其推动力分别是什么?

第四章

1、什么是土壤容重?什么是土壤比重?如何用容重进行土壤的各种计算?

2、什么是当量孔径?其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是什么?

3、根据土壤当量孔径划分的土壤孔隙分为那几种类型?各类型的基本特点分

别是什么?

4、什么是孔隙度?旱地适宜的三相百分比是多少?

5、什么是土壤结构体?什么是土壤结构性?土壤的结构体有几种类型?

6、土壤结构体稳定性从哪几个方面评价?

7、什么是土壤孔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8、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包括哪几种性质?

9、什么是土体构造?产生土体构造的因素有哪些?旱地农田的土体构造分为

几个层次?

10、什么是土壤耕性?耕性好坏从哪几个方面衡量?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是什

么?如何调节耕性?

11、什么是土壤的粘结性?影响因素是什么?

12、什么是土壤粘着性?影响因素是什么?

13、什么是土壤可塑性?影响因素是什么?

第五章

1、什么是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种类有哪几种?

2、土壤胶体的表面类型有哪几种?

3、土壤胶体所带电荷有哪几种?分别是如何产生的?

4、影响土壤电荷数量的因素是什么?

5、简述土壤胶体构造。

6、什么是土壤吸收性能?分为哪几个方面?

7、什么是土壤的机械吸收作用?

8、什么是土壤的物理吸收作用?它是怎样产生的?

9、什么是土壤的化学吸收作用?它是怎样产生的?

10、什么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吸收作用?它是怎样产生的?

11、什么是土壤的生物吸收作用?其特点是什么?

12、什么是离子吸附?什么是离子解吸?什么是离子交换作用?

1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遵循的规律是什么?

14、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5、什么是阳离子交换量?什么是盐基饱和度?

16、什么是钠离子饱和度?

17、什么是饱和度效应?它对离子对植物的有效性有什么影响?

18、什么是陪补离子效应?它对离子对植物的有效性有什么影响?

19、影响交换性阳离子对作物的有效性是什么?

20、土壤酸性是如何形成的?

21、土壤酸度类型有哪些?什么是活性酸?什么是潜性酸?

22、土壤碱性是怎样形成的?

23、什么是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酸度的数量指标有哪几种?

什么是交换性酸度?什么是水解性酸度?

24、土壤的碱性指标有哪些?什么是总碱度?什么是碱化度?

25、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有哪些?

26、如何调节土壤的酸碱性?调节土壤酸度时如何计算石灰用量?

27、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有何益处?施用果过量有什么负面影响?

28、什么是土壤缓冲性?土壤为什么具有酸碱缓冲性?什么是土壤缓冲容量?

29、土壤的减缓冲体系有哪些?

30、什么是土壤的氧化还原缓冲性?

31、土壤的缓冲性能对土壤肥力有何意义?

32、如何提高土壤的缓冲性?

33、什么是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1、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有哪些?

2、什么是土壤养分?土壤养分的存在形态有哪些?

3、土壤中的氮素形态有哪些?其对作物的有效性如何?

4、什么是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该矿化作用分为几个阶段?、

5、什么是土壤氮素的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影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写出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的反应式。

6、什么是铵的固定作用?

7、实践中通常采取什么措施调节土壤氮素?

8、什么是土壤的脱氮作用?主要的脱氮途径有哪些?

9、土壤中的无机态磷有哪几种?

10、什么是土壤磷的固定?磷的固定有哪几种机制?

11、影响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12、如何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13、土壤中钾素的形态有哪些?其有效性如何?

14、影响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15、土壤中的中量元素有那些?为什么土壤缺镁现象较缺钙普遍?

16、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有哪些?

17、什么是土壤的供肥性?如何调节土壤的供肥性?

第七章

1、土壤水分的来源有哪些?消耗途径有哪些?写出土壤水分平衡表达式。

2、如何利用土壤水分平衡原理计算灌溉时间?

3、调节土壤水分的措施是什么?

4、如何调节土壤的通气性?

第八章

1、土壤热量来源有哪些?消耗途径有哪些?影响土壤热量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土壤的热性质有哪些?什么是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到温率?

3、什么是土壤导热性?

4、如何调节土壤温度?

第十章

1、什么是土壤背景值?

2、什么是土壤的自净作用?自净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3、什么是土壤环境容量?

4、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

5、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哪几类?

6、土壤污染的危害是什么?

7、土壤农业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8、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有哪些?

9、如何防治土壤污染?

第十一章

1、什么是土壤退化?

2、什么是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的结果是什么?

3、土壤退化的类型有哪些(中国)?

4、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是什么?

5、什么是土壤质量?

6、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完整版)土壤学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容重 3.土壤退化 4.土壤养分 5.BS 6.同晶替代 7.富铝化作用 8.土壤圈 9.粘化作用 10.土壤肥力 11.CEC 12.土壤质量 13.土壤结构性 14.可变电荷 15.土壤呼吸强度 16.有机质腐质化 17.田间持水量 18.土壤热容量 19.土壤污染 20.有机质矿质化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因素有、、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3+为,NH4+和Ca2+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 孔径的筛子?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4.今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四)问答题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环境地学知识点整理

环境地学知识点整理 1、 环境地学概念:环境地学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地系统的组成、结构、发展变化规律,并运用地球科学一系列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人—地系统的科学。 2、 环境地学分支学科:环境气象学、环境水文学、环境土壤学、环境海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物理学 3、 太阳系是由恒星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其公转。 4、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日冕3层。 5、 开普勒三大定律:①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②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它的向径(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③行星公转周期T 的平方与行星轨道长半径a 的立方成正比,即: 6、 地球圈层结构表 7、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和人类智慧圈所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也是环境科学、环境地学和地理科学重要的研究内容。(补充30页图2-11) 8、 大气要素:①气温:华氏温度(F )与摄氏温度(C )的换算关系为C=5(F-32)/9或F=32+9C/5。大气的温度一般以百叶箱中干球温度为代表。②气压;③湿度:a 、相对湿度(f )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f=e/E ,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B 、露点(T d )在气压一定的情况下,并保持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使空气

土壤学复习

土壤学 绪论: 本章重点: 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它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即植物只有种植在适宜它生长的土壤中其肥力才是高的,种在不适宜它生长的土壤,即使该土壤肥力水平很高,对该植物来说也是不高的。在林业生产上,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1.土壤形成的时间长 2.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 3.土地退化日趋严重 4.人口剧增 3、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1.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 2.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4、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1.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 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2.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3.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及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结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一般常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①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②土壤中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矿物的稳定性,如长石和石英。 ③土壤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和榄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硅酸盐矿物的结构 1、基本构造单位: Si-O四面体 2、结构类型 a 岛状构造 b 孤立环状构造 c 连续链状构造 d 连续层状构造 e 架状构造 2.本章的重点是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认真理解和掌握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对学习好以后各章有重要的

土壤学复习整理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同晶替代: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其它离子所代替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它是反映土壤保水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凋萎系数:植物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容量,单位重量的土壤所含交换性阳离子(一价)的总量,简称CEC。单位是cmol/kg。 土壤活性酸: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反映出来的酸度。 潜性酸: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在被其它阳离子交换进入溶液后,才显示酸性。土壤交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如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 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pH8.2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 石灰性土壤:含有游离碳酸钙的土壤 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土壤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 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这就是土壤的结构体。 土壤的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结构改良剂:指能改善并稳定结构的制剂。可分为天然结构改良剂、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制剂等三类。 土壤耕作: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 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 土壤粘着性: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 土壤塑性: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这种性能就称为土壤塑性 土壤粘闭现象: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

土壤学复习题

绪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4、园林土壤 二、土壤与土地有什么区别 三、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土壤的肥力 四、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第一章地学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二、试述下列矿物含有的主要营养元素: 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三、什么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四、酸性岩包括哪几种岩石 五、基性岩包括哪几种岩石 六、主要的沉积岩有哪几种 七、主要的变质岩有哪几种 八、运积母质包括那些层次 九、第四纪沉积物包括哪几类 十、试述常见的地质内力作用和地形。 十一、试述常见的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及土壤剖面 一、矿物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二、化学风化包括哪几种作用 三、风化产物的主要物质组成是什么 四、简述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五、从土壤肥力角度出发,简述土壤成土母质与岩石的区别 六、岩石风化物的母质类型有哪些 七、什么叫土壤剖面如何挖掘土壤剖面 八、土壤颜色能反映哪些物质组成

九、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哪些 十、自然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 十一、耕作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 第三章土壤生物 一、土壤微生物包括哪些类 二、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中的功能是什么 三、菌根对林木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四、名词解释 1、氨化作用; 2、硝化作用; 3、反硝化作用; 4、根际效应 五、林木根系的类型有哪些 六、试述常见的土壤动物类型。 第四章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包括哪些类 二、土壤腐殖质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三、简述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四、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五、名词解释 1、土壤矿质化过程; 2、土壤腐殖化过程 六、森林土壤腐殖质类型有哪些 七、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土壤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单粒; 2、土壤机械组成; 3、土粒密度;; 4、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5、土壤孔隙度; 6、物理性砂粒; 7、物理性粘粒;8、土壤结构 二、土壤质地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三、简述土壤矿物颗粒各粒级的性质。 四、简述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五、土壤容重有哪些用途

833高级土壤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3 考试科目:高级土壤学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土壤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土壤学理论分析能力,具备较强的土壤学理论应用能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土壤学基础知识和土壤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应用两部分。 四、考试大纲 (一)土壤学基础知识 1.土壤质地与结构 2.土壤水 3.土壤热量 4.土壤胶体与特性 5.土壤酸碱性与酸碱缓冲性 6.土壤氧化还原性 7.土壤生物种类与功能 8.土壤氮素的形态与转化 9.土壤磷素形态与转化 10.土壤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与有效性

11.土壤母质的来源与类型 12.土壤形成因素 13.土壤形成中的物质循环与代表性成土过程 14.土壤发育与剖面 15.地带性分布概念与世界主要土壤分类系统 16.我国土壤分布状况 17.土壤质量概念与评价 18.土壤退化概念与主要类型 19.土壤调查基本原则与方法 20.土壤信息系统组成 (二)土壤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应用 1.土壤肥力评价原则与实例分析 2.土壤水、气、热状况的调控手段与实例分析 3.土壤酸碱性的意义与调节途径 4.土壤生物与土传病害、连作障碍关系分析与防治措施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全球碳循环 6土壤养分有效性与调控 7.土壤过程与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与实例分析 8.土壤过程与温室气体排放 9.农田、园艺、草原、城市土壤特征分析 10.土壤学与现实问题(如再生水灌溉、垃圾施肥、食品安全、碳贸易,等等)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3*10=30分) 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母质:指经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多孔体。 植物提取修复:是指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并将污染物富集于植物体内,而后将植物体收获,集中处置的过程。 有机质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数值,但不是不变的)。 土壤污染:指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和净化能力,而使土壤性质、组成和性状等发生改变,破坏其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其自然功能失调,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在本底值的基础上所容许承纳的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土壤临界含量:又称基准值,是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溶度,是决定土壤负载容量的关键因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化合物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多氯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P240 有机污染物的水解作用:指有机污染物与水的反应,X基团与OH基团发生交换,而H与X 相结合: RX+H2O ROH+HX 有机污染物的老化:随土壤与有机污染物接触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效应与时间变化的表现、总体的描述,它包括了导致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所有过程。 非点源污染:狭义:各种没有固定排放口或地点的环境污染。广义:难于按点污染源进行管理的污染源的统称。 有机污染物的光解作用:有机污染物分子在光的作用下,将光能直接或间接转移到分子键,使分子变成激发态而裂解或转化的现象。 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硒的生物甲基化:金属硒和硒离子等无机硒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转化成甲基硒和二甲基硒。 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O、 N2O、 N2的过程. 同晶替代: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相互替换而不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并造成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中心位置,既是它们所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这些圈层的支撑。 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土壤学整理

第一章 土壤学绪论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支撑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 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指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 2、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 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 激发作用:由于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使土壤有机质矿化速率加快(正激发)或变慢(负激发)的效应称之激发作用。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 在一定土壤pH 值条件下,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通常以每千克土壤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 CEC )。 土壤盐基饱和度 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的百分率 100) )(())((%11?++=--kg cmol kg cmol 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总量盐基饱和度 土壤结构体:指土壤中的土粒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土壤结构性:结构体在土壤中的类型、数量、排列形式、孔隙状况以及稳定性的综合特性。 同晶替代作用,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田间持水量:在一个地下水埋藏较深、排水条件良好的平地上,充分供水,地表覆盖避免蒸发,待水入渗完1-2天之后,测得土壤含水量的数值即为田间持水量。 萎蔫系数:当植物根系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 冻后聚墒”现象 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层以下土层的水汽压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集聚、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现象。 夜潮”现象 白天土壤表层在大气蒸发力的作用下,水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变干。夜间降温,使得底土温度高于表土,水汽由底土水汽压高处向水汽压低处的表土方向移动,遇冷便凝结,使白天晒干的表土又恢复潮湿。 土壤活性酸:指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出的酸度。 土壤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 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H+,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土壤容重:指单位容积(包括空隙在内)的原状土壤的干重,单位g/cm3 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容积内各种大小空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它表示土壤中各种大小空隙度的总和。。 1.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

土壤学复习题2010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请同学们认真复习! 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二、简答题 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 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晶代换;土壤剖面 二、简答题 1.风化作用的类型 2.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3.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 4.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 5.自然/耕作土壤剖面层次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第三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二、简答题 1.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其作用 2.土壤腐殖质的性质 3.林木根系对土壤的影响 *论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重要作用并详细说明 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机械组成;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容重);土壤孔隙度;物理性粘粒/物理性砂粒 二、简答题 1.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2.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 3.土壤密度的用途 4.适合植物生长的孔隙状况 第五章土壤水、空气与热量 一、名词解释 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热容量 二、简答题 1.土壤含水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 3.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 4.土壤水分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 5.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与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 6.土壤热量的来源

第六章土壤胶体 一、名词解释 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 二、简答题 1.土壤胶体的组成和来源 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 3.土壤胶体的性质 4.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5.影响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 *离子交换在园林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第七章土壤酸碱性、缓冲性 一、名词解释 土壤活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土壤缓冲性 二、简答题 1.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2.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3.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第八章土壤养分与园林土壤肥料 一、名词解释 土壤养分;肥料 二、简答题 1.土壤养分的来源及消耗 2.大量元素(N/P/K)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植物吸收形态 3.土壤养分迁移到根表面的途径有哪些? 4.施肥原则及方式 *氮素/磷素的循环(主要过程及条件) 第九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 土壤质量、土壤分类、诊断层的概念 土壤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东北农业大学 土壤学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土壤生产力:土壤生产力是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肥力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土壤肥力高,土壤生产力不一定高;土壤生产力高,土壤肥力也高。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肥力只有一部分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简答题及论述 1.土壤学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 答: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土壤生物化学、土壤地理 2.土壤在农作物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答:①营养库作用。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除了 CO2 主要来空气外,氮、磷、钾及中量、微量营养元素和水分则主要来自土壤。 ②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在地球表层系统中通过土壤养分元素的复杂转化过程,实现着营养元素与生物之间的循环和周转,保持了生物生命周期生息与繁衍。 ③雨水涵养作用。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多孔结构的介质,具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能力。 ④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使绿色植物根系可以在其中生长和穿插,获得机械支撑,保证了绿色植物地上部分能稳定的站立于大自然之中。土壤中还孕育和滋养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 ⑤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交界面,是各种理化作用最为频繁和活跃的地带,它具有对温度、湿度、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变化的缓冲能力,同时也具有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着一个稳定的环境。 3.写出四种国家级土壤学期刊的名称 答: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土壤通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农业环境保护学报4.土壤肥力的主要内涵 答: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其中营养条件是指水分和养分,为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环境条件指温度和空气,对植物生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称之为环境因素或环境条件。“协调”是指土壤中四大肥力因素,水、肥、气、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四大肥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协调。 5.土壤肥力因素包括哪些?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答:肥力因素:水、肥、气、热,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四大因素同时存在,而且要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 第一章粘土矿物 名词解释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 次生矿物:土壤按矿物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同晶替代作用: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简答题及论述 1.高岭石类粘土矿物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南方热带亚热带土壤 中大量普遍存在。 1)1:1型 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 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 键,3-15cmol(+)/kg 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可塑性,粘 结性,粘着性,吸湿性弱。0.2-2μm 2.蒙脱石类粘土矿物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2:1型膨胀型粘土矿物,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分布广泛。 1)2:1型 2)膨胀性 3)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普遍 4)胶体性突出,可塑性,粘结性,黏着性吸湿性 突出。 3.粘土矿物对肥力的意义 答: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矿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如何对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及生物化学性均有深刻影响,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含丰富的Ca、Mg、K、N、P、S等常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经风化作用释放供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一些硅酸盐粘土矿物发声同晶替代作用,吸附离子防止流失)。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名词解释 - 1 -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园林树木:指城市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以及相关景观中以观赏和防护功能为主的各类木木植物的总称。包括?裸了植物和被了植物中的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木。 园林树木栽培: 狭义:从苗木出圃(或挖掘)开始肓至树木衰亡、更新这一较长时期的栽培世间活动。 广义:园林树木栽培包括茁木培冇,定植移栽,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树体支撑加固,树洞修补及树木各 种灾害的防治等。 园林树木栽培(Aboriculture):是关于园林树木繁殖、种卅i养护与管理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 园林树木栽培学的研究内容: 以园林树木为硏究对象,硏究园林树木生长发育习性、弓I种驯化、繁殖、栽植、养护管理技艺及应用的理论和技术。 我国园林树木资源 我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树木资源极其丰富;原产我国的乔灌木树种有7500余种,其屮不少属活化石如:银杏、水杉、水松、金钱松、鹅掌楸、银杉等等;有些种经长期栽培选冇、变异众多,如梅花有200多品种、杜鹃花有600余品种;有些树种被卅界各地引种, 在园林事业中发挥重 要作用,如水杉是冃前世界上引种栽培最广的树种 冃前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树种并不很多,仅占10% 1、研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技术; 2、研究和发掘园林绿化种质资源、引种驯化栽培的技术体系; 3、研究园林树木栽培的立地条件及其控制技术;特殊立地环境下的栽培养护技术体系; 4、研究园林树木生态配置、整形修剪、营养管理以及安全性管理等理论和技术; 5、研究各类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管理的关键技术。 园林树木栽培的特点 园林树木栽培不同于一般的造林绿化: 造林相对比较粗放,用少数树种进行大面积栽植,可形成纯林或混交林; 园林上,种植每一棵树都需严格的选择和配置,多采用大苗甚至幼树,讲求景观构图;耍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树制宜、细致种卅i、精心管护,才能收到布置景观的预期效果。 林树木栽培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园林专业的主干专业课Z—,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应用科学,是以植物学、树木学、土壤学、气彖学、遗传学、树木生理生态学、树木病虫害学、市场营销学等众多学科为基础 所面临的挑战由于城市绿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和高标准要求,使得园林生产经营而临着巨人挑战:栽植苗木规格加人、外调量人,导致园林树木栽培及养护成木增加,绿化效果降低;园林树木配置、造型等不能满足绿化耍求;景观效果日趋重视,在树种规划、选择和配置上,存在绿”有余而 “彩”不够的局而;需进一步加强园林树木的养护、安全性管理、古树名木保护;发展非公有制园林绿化事业。 第二章 一、植物学的系统分类法 植物学的系统分类法是依照植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进化过程,以种作为分类的基本单元,按类上归类、类下分类的方法,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系统排列,所有的植物种类都有一个合法名称。尽管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但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被大家都接受的系统。各国学者根据现有资料和各自观点,创立了TT同的分类系统,基本分为两大

种植基础知识清单

种植基础知识清单 绪论: 1、种植业的特点: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2、当前种植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的同时,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种植业的功能日益拓展,已经由单一保障供给逐步向多样性发展。 3、种植业面临的问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灾害威胁加剧; 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千克,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 1、太阳光是生物存在的基本能量来源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自然能源 2、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清晨太阳辐射较弱;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为最大值;午后逐渐减弱。 3、在一年中,夏季太阳辐射量大,夏至最高;冬季太阳辐射量小,冬至最小。 4、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减小;随纬度降低,太阳辐射增大。 5、海拔高度高,太阳辐射强;海拔低,太阳辐射弱。 6、我国北方地区称为长日照地区,南方地区称为短日照地区。 7、光照度是太阳辐射强度中的可见光部分。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度的增强而增强。 8、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而确定的,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主要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1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情况。 9、光中能促进植物组织的分化,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形成、开花结果,强光的照射可使植物花色艳丽。 10、长日照植物包括小麦、油菜、萝卜、白菜、甘蓝;短日照植物有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菊花、甘蔗;中间性植物有四季豆、番茄、黄瓜等。木本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如草本植物敏感。 11、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要选择早熟品种,南种北引需要选晚熟品种;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选择晚熟品种,南种北引需选择早熟品种。 12、喜光植物有银杏、梅花、向日葵、玉米、谷子、芝麻、花生、棉花;阴生植物有人参、吊兰;耐阴植物有大豆、豌豆、绿豆、红小豆、桧柏、君迁子。 13、植物幼年阶段比较耐阴;湿热条件下耐阴能力强;肥沃土壤植物耐阴能力较强。 14、光能利用率的原因:光的漏射、反射和投射的损失;受光饱和现象的限制;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影响。 15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合理密植;间套复种;加强田间管理。 16、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外因有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地表覆盖。 17、在正常条件下,一日内土壤表层最高温度出现在13点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之前。不同土壤深度,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幅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表层土壤的日变温幅度最大,随土层加深,土壤的日变温幅度逐渐减小,在80—100cm深土层日变温幅度为零。 18、一年中,土壤表层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份。 19、一天中,气温(离地面高测定)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2—3时,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日出请的时间段。 20、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7—8月;月最低温度一般出现1—2月。 2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地面越远,温度就越低。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 - 中国大学 mooc 第一讲绪论单元测验 - 绪论 1、土壤指覆盖于的疏松层。 B、地球陆地表面 B、水域底部 A、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D、浅水域底部 参考答案:A 2、水、肥、气、热是土壤要素 B、肥力 B、环境 A、营养 D、健康 参考答案:B 3、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 B、表层 B、交界面上 A、中心 D、底层 参考答案:B 学派。4、提出五大成土因素学说的是 B、农业化学土壤学 B、农业地质土壤学 A、土壤发生学 D、现代土壤学 参考答案:A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B、贮存和供应养分 B、接纳、贮存和供应水分 A、生物支撑作用 D、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AD 6、土壤的固相由组成 B、矿物质 B、有机质 A、空气 D、水分 参考答案: 7、国际土壤年的主题是“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希望唤起全世界对土壤的关注,提高对土壤保护的认识,推进土壤管理工作,促进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答案:正确 8、德国化学家法鲁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田间作物的产量决定于施入土壤中的矿质养料的数量。 参考答案:错误 9、2013年12月第 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 12月日定为“世界土壤日”, 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 参考答案:5 10、土壤学的主要分支为、土壤化学、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壤地理学。参考答 案:土壤物理##%_YZPRLFH_%## 土壤物理学 单元作业 - 绪论 1、简述土壤健康具有哪些核心指标?(30%)健康的土壤能维持哪些功能?(30%)

(整理)土壤学复习.

土壤:地球露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自然土壤:未经开垦、人为耕作的土壤。 农业土壤:经开垦、人为耕作的土壤。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提供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肥力特征是水肥气热的四个要素之间的综合反映。 自然肥力:自然因子联合作用下发生起来的肥力,自然成土过程中的产物。 人为肥力: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肥力,是农业土壤在耕种、改良、施肥等人为技术措施下产生的。 有效(经济)肥力:受环境条件、土壤管理水平技术限制,只有部分肥力在生产中发挥并产生经济效果。 潜在肥力:受环境条件、土壤管理水平技术限制,肥力在生产中未发挥并产生经济效果。原生矿物:风化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重新生成的矿物。 黏粒(土)矿物:存在于黏粒当中的次生矿物。 土壤粒级:将土壤颗粒按直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级别。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的百分含量。 土壤质地层次性:土壤质地在上下土层间排列状况。 粘土矿物:组成黏粒的次生矿物。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晶架内组成离子常常被另外一种大小接近、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所替代,其晶型结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内电荷(永久电荷):由同晶替代作用产生的电荷。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 腐殖质:有机残体经微生物彻底分解,并在合成为一种黑褐色、高分子胶体物质。 矿质化过程:复杂有机化合物经微生物,变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矿质、养料的过程。腐殖化过程:矿质化的同时微生物作用于有机物质,使其成为更为复杂的腐殖质。 起爆效应:给土壤加入新鲜有机物,促进微生物活动,微生物不仅把新加入的有机物分解完,且加速土壤原有有机物的分解。 土壤胶体:土壤中1—100nm之间的固体小颗粒。 电荷数量:单位土壤所带电荷库仑数。 电荷密度:单位土壤表面电荷数量。 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活性酸:自由扩散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直接反映出来的酸度。 潜性酸:土壤胶体上吸附着的氢离子、铝离子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交换性酸度:过度中性盐浸提土壤,土壤胶体吸附着的氢离子铝离子被浸提剂中的阳离子交换下来,进入土壤溶液所表现的酸度。 水解性酸度:过度弱酸强碱盐浸提土壤所表现的酸度。 土壤缓冲性能(作用):给土壤加入酸碱物质后,土壤具有抵抗酸碱度变化的能力。 土壤总孔隙度(总孔度):一定土壤容积内,土壤孔隙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孔隙比:一定土壤容积内,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 土壤密度:单位体积土粒重量。 土壤比重:土壤密度与4摄氏度水密度之比。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干重。 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和复粒大小、数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土壤结构体: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土壤学复习资料

(0)绪论 1、土壤肥力的生态性相对性 (1)土壤肥沃或者不肥沃是针对植物而言的,应从植物的生态要求出发来认识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2)如果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所能提供的生态性质不一致,即使土壤具有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植物也不能利用或利用很少。 (3)通俗意义上讲的土壤肥力高低,如果不指明植物,一般只能说明其有机质和养分的高低及适宜的物理性质。 2、土壤肥力的量化指标 (1)以地上部分生物量来评价 (2)以土壤的某些性质和养分数值来评价 如:土层厚度、土壤质地、 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全氮等。 3、肥力的影响因素水气热:受土壤中不同粗细颗粒的控制。土壤颗粒的粗细取决于母岩中稳定性矿物和易分解矿物的比例。 养分: (1)受母岩释放的养分多少控制。土壤养分取决于母岩中含有的盐基离子即金属离子的数量。(2)受土壤细粒部分吸持养分能力的影响。 一、土壤矿物质 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是胶体的主要成分)(一)构造特征:(1)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2)铝氧八面体 3、单位晶层:1:1型单位晶层: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2: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2:1:1型单位晶层: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4、同晶替代: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2、土壤中同晶替代的规律 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2)四面体中的Si4+被Al3+离子所替代,八面体中Al3+被Mg2+替代。 3)同晶替代现象在2:1和2:1:1型的粘土矿物中较普遍,而1:1型的粘土矿物中则相对较少。 3、高岭石和蒙脱石的区别?(简单题) 高岭石:(1)1:1型的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少。(4)胶体特性较弱。蒙脱石:(1)2:1型的晶层结构(2)胀缩性大(3)电荷数量大(4)胶体特性突出。 4、粘土矿物的南北方哪边肥力更强?为什么?(问答题) 答:北方更强。北方以2:1型矿物为主,含蒙脱石、水云母较多,土壤反应又多为中性或微碱性,因此,阳离子交换量一般较高,则保存养分的能力大。其胀缩性大,吸湿性强,易发生同晶替代,因此永久性电荷数比较多,其粘结性、可塑、胀缩性比较强。而南方以1:1型矿物较多,为红、黄壤地带,无机胶体以高岭石和含水氧化铁、氧化铝为主,土壤酸性大,pH值低,阳离子交换量小,晶格内的水铝片和硅氧片很少发生同晶替代,因此无永久性电荷。晶片与晶片之间形成氢键而结合牢固,水分子及其他离子难以进入层间,并且形成较大的颗粒。因此其吸湿性、粘结性和可塑性较弱,富含高岭石的土壤保肥性差。 二、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1)动物、微生物残体 2)植物残体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 (土壤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 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按照其作用因素和 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 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经过风化破碎形成的疏松堆积物。 5.土壤的机械组成:据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是划分土壤质地的依据。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 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理想 土壤)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b.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良质地,改善耕性 c. 翻淤压砂、翻砂压淤:下层砂土或粘淤土翻到表层使砂粘混合,改良土性 d. 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利用洪水中泥沙改良土质 e.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砂土:深播种,多次少量施肥;粘土:深沟,精耕,适量施肥 8.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蚯蚓、线虫等)和植物等的总称。栖居在土壤中的活的有机体。土 壤微生物包括: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70%-90%)、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适宜于有机质含量高、偏碱性土壤环境)、真菌(大多好气,喜酸性土壤)藻类(数量少于细菌、真菌等当与真菌共同生长,可风化岩石)、 原生动物。 9.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它的来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 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其形态有新鲜有机质(土壤中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半分解的有机质 (有机质已被分解,多成分散的暗黑色小块)、腐殖质(有机残体在土壤腐殖质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褐色或暗 褐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10.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㈠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 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 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㈡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腐殖质的组成: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腐殖质的性质:带电性、吸水性、稳定性。植物物质形成学说:最初形成的腐殖物质是胡敏素。在胡敏素经过微生物的降解后才形成胡敏酸。胡敏酸进一步降解才形成富里酸。 分离方法: 11.腐殖化系数: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12.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土壤水、热状况;土壤通气状况;土壤酸碱性。 1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 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 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14.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调控: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调节土壤水热状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