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分析一部动画片

如何分析一部动画片

如何分析一部动画片
如何分析一部动画片

安东尼奥尼式空间:跟踪人物运动附带介绍空间的一种镜头语言形式

分析动画片的方法——主题、结构、人物、场景、景别、空间、机位、光线、影调、对话一、主题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主题是动画片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动画片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是动画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动画片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动画片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动画片的主题是动画片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动画片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动画片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动画片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动画片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通常理解动画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动画片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对于动画片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的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4)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地表达出这种心理的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的回味?

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

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动画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

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

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最感兴趣的东西?

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上述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动画片,就要思考我们的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二、结构

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分析影片结构,甚至,根本不去关注。其实,动画片的结构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动画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

剧作结构分析:

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动画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动画片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动画片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

纵观世界各国故事片动画片的样式,动画片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及故事的结局基本是四种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

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

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但无论哪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因果关系”“偶然关系”“必然关系”和“戏剧关系”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

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形成上,无非是形成两种模式“n个体无意识形成集体的有意识。

情节结构分析: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动画片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

传统的电影情节,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现代电影的情节则更为复杂,更为混淆。但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是影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

电影情节的编排,往往是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和发展。以往的“戏剧式”电影叙事,对于精巧的外部情节的设计和设置是十分依赖的。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总体来讲,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影片最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三、角色

动画片中的角色,是动画创作的核心。反过来讲,角色的塑造,是动画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动画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角色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动画中的角色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动画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在分析动画片时,对角色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角色在影片中担当的任务: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片中由导演创造出来的“人物”十社会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片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故事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片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角色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角色的外形,是影片角色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造型的处理。影片中的角色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2)角色景别表现:

某一个角色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重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角色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角色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角色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3)角色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4)角色位置表现:

动画片画面构图中的角色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角色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角色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角色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角色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巧、结构和导演方法。

3、分析角色动作的表现技巧:

动画中决定角色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作为导演,对于角色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角色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角色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巧(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一)画面内容的逻辑性(二)动作衔接的连贯性(三)空间组合的方向性(四)景别角度的和谐性(五)影调色调的统一性

A1) 中景:一教室大门,下课铃声响2) 中景:教室内,学生起立离开座位3) 近景:学生走出教室门4) 全景:操场上挤满了学生5) 近景:几个女生踢毽子6) 近景:几个男生打乒乓B1) 全景:空荡荡的操场,下课铃声突然响起2) 近景:笑嘻嘻的学生从教室蜂拥而出3) 特

写:操场乒乓球桌旁,一男生手挥球拍喊另一同学4) 特写:一同学跑着穿过花花绿绿的人群5) 近景:几个女生在踢毽子6) 全景:操场上挤满了喧闹的学生

通过上述两组画面的比较可以看出,A 组画面由于景别的单一和画面语言的死板,没有把中学生那种活泼的精神表现出来,从而使画面的表现力显得不足;B 组画面较好的运用了景别上的差异和画面主体的表情,使学生的青春气息跃然纸上。同样,画面上的过分渲染和夸张也会破坏画面的意境,影响表达效果。

起幅落幅运动过程运动镜头的构成

在画面设计中把握画面语言所产生的对人心理上的引力,我们将这种力称为画面的“张力”,“张力”是由画面主体性质和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而产生,是引导观众注意的焦点。农庄,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溪旁,一只小鹿正低头饮水。从远处农庄传来人们干活的声响,小鹿抬起头。一个半大小孩拿着枪从家里出来,蹑手蹑脚地靠近溪边的小鹿。小鹿掉转身子。小孩藏在灌木丛后,举枪瞄准。小鹿没有发觉,仍低头吃草。蓦地,传来得得马蹄声,骑马人从画外飞驰而来,小鹿惊起,逃走。小孩扫兴地直起身,望望远方,转身向家里跑。

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蒙太奇是电影语言最独特的基础,它意味着将一部影片各种镜头在某种顺序和延续时间的条件中组织起来。(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

蒙太奇不是用连接在一起的画面来叙述思想,而是要通过彼此独立的两个画面的冲突而产生思想。(爱森斯坦)

库里肖夫实验脸(特写) + 一碗汤脸(特写) + 一个小孩脸(特写) + 一具棺木

流畅+连贯

“作出一次流畅的剪接,意味着两个镜头的转换不致产生明显的跳动并使观众在看一段连续动作的幻觉不致被打断。”[英]卡雷尔·赖兹、盖文·米勒:《电影剪辑技巧》

“必须注意上下镜头间具有有效的连贯性。[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

打斗场面:1、A和B在小巷中的全景镜头,A高大的身型明显和瘦小的B形成对比2、小巷中的猫或乌鸦在盯视他们3、A以恶狠狠的表情瞪视B4、B带着不愿意退缩的表情看着A5、A挥起拳头6、猫转身跑开或乌鸦大叫着飞起7、A的拳头打在B脸上的镜头8、B吐血倒在地上

状语镜头1:A和B在小巷中的全景镜头,A高大的身型明显和瘦小的B形成对比

状语镜头2:小巷中的猫或乌鸦在盯视他们

主语镜头3:A以恶狠狠的表情瞪视B宾语前置镜头4:B带着不愿意退缩的表情看着A

谓加定语镜头5:A挥起拳头补语镜头6:猫转身跑开或乌鸦大叫着飞起

谓语镜头7:A的拳头打在B脸上的镜头补语镜头8:B吐血倒在地上

画面内容逻辑性组接中常用的基本关系:层次关系视线关系并列关系平行关系对比关系隐喻关系因果关系意外关系

场景

场景——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

场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动画场景,可以是现实空间环境,也可以是非现实空间环境,但是,这两种场景的存在,都

要求要体现和反映剧本中规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场景存在的方式和种类,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如下六种:

1)内景——在摄影棚内,专门为影片的拍摄搭制的人工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有限,拍摄的环境完全要布置,光线的处理可以比较细腻,拍摄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观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广阔,往往要选择局部进行拍摄,或者是对局部进行加工才能拍摄,由于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光线的处理要选择光线的时机。3)实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自然建筑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存在,往往不是为了影片的拍摄。这种场景空间十分真实,具有生活的气息,但是,有明显的建筑结构关系,拍摄起来也受一定的限制。

4)场地外景一为了影片的拍摄,按一定的比例,专门在选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工搭制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摄要求。但是对总体美术设计的要求比较高,也会受到自然光线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于配合特技拍摄的小比例人工场景。这种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与实际的自然场景拍摄在一起,美术设计的透视、比例十分的重要。

6)计算机模拟景——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场景环境。

电影场景的构成有如下的几种特点:

1)影片的银幕空间是由多种类型的场景以不同的顺序和方式组成的。2)同一场景内,可以开展和表现一场戏,也可以开展、表现多场戏。3)一场戏可以在一组场景或多组场景中展开。4)影片中的场景的视觉效果,参与影片的叙事和造型,从而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5)场景的变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6)影片的构成上,场景交替变化、交替运用越来越频繁。7)特技合成,虚拟现实的场景的出现和使用越来越广泛。8)影片中的场景在视觉造型和视觉风格上越来越影响和决定影片的风格。

动画电影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影片某一个段落的人物、叙事、动作对话的构成与处理。场景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例如:操场(街道、河边、厨房、卫生间、车内。影片中的场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没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区的别墅,严格的意义应该是一个场景,但是,在具体的拍摄中,室内的戏和室外的戏,我们在拍摄和表述上往往又分为两个不同的场景。

电影场景其次有一个时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这个场景所表达的叙事、动作的时间关系。正如我们经常讲的:就影片叙事而言,换镜头就是隔时间;换场景就是换时间换场景就是换空间。

通过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利用、排列、构成,会影响到以下几个问题:1)场景决定影片的风格:场景的选择和具体的运用,在宏观上就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我们常常讲:外景利于影片的气氛。内景利于影片的光线运用;实景利于影片的空间表达。外景出意境,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2)场景影响影片的空间感觉:电影中外景的出,现,无论场次的长短、多少,都会在影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空间规模。感觉和效果。而在内景的拍摄中,我们会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感觉,显得影片空间变化较多,但不完整。

3)场景制约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中外景的应用,使得人物的表达更为有环境依据,使人物在叙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内景的应用,优化了摄影的造型元素,在视觉上更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人物的“戏”的表现。

4)场景关系影片的影调构成:由于影片中场景的有意识、无意识的变化,影片中的地调关系会有很大的变化,可以构成影片的不同场景的不同的初调效果。

5)场是决定一段叙事情节的完整: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可以清晰、明确地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叙事情节,也可以仅仅是表达叙事情节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

我们也要关注场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场戏,是一个表述性的语言,是一个实际增节的称呼,更是一个独立的事件的表达方式。实际增况往往是;一场戏有可能在一个场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几个场景中完成。

由于场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们在选择场景的时候要特别地道憧和准确。

根据我们对现代电影的分析,电影中的场景构成方式越来越灵活,场景的数量越来越丰富,这样,有利于影片的叙事,有利于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于影片的风格表达。因此,电影场景的运用规律是我们要进行细化分析的东西

景别

电影的景别,是一个电影镜头和画面的视党形式的表述语言。表面上是一个造型元素,实际上是一个教事的手段。

景别最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电影景别的划分大体上有如下的几种形式;l)大远景,2)远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对近景,8)特写,9)大特写。

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决定影片风格,决定叙事风格,决定视党风格,决定导演风格。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过程中,对于影片的是别的把握重点是在于全片,而不在于具体的某一个镜头。分析的重点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影片全片的叙事过程中,以什么样的镜头画面景别为主?在影片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导趋势?对影片的风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场景中重要的人物对话镜头是以什么样的镜头景别为主?镜头景别变化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和叙事的推动有什么样的帮助?

3.电影场景中的内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外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这两种景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特别是要分析景别分别在外景和内景当中对于人物、叙事、对话、动作的表现和表达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每一个场景的开始的镜头和结束的镜头的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镜头剪接中景别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5.全片中,镜头画面的景别的变化幅度是什么?对影片的节奏有什么样的影响?景别的这种变化对影片的叙事有什么样的帮助?

6.分析在动作的场景中,人物的动作和镜头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形式?

7.景别的运用以及最终画面完成的效果对于影片的风格有什么样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别运用,对于画面的构图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

9.分析景别的应用对于环境的气氛,空间的表达,场景有什么样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别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动作的表达。我们看到的影片,有的时候,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个特定的景别,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景别对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叙事内容、不同的情绪要求、不同的动作表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电影的景别对影片的节奏所起的作用。

空间在理论的分析中,电影的空间是一个不太具体的概念。

同时,电影的空间又是一个表述的整体概念,它不能离开影片的叙事和影片的主题电影的空间在影片拍摄的表述上是一个虚词,在影片拍摄完成的理论分析上是一个形容词。

但是,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空间是影片具体场景的体现。往往在我们认识电影的过程中,电影的空间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比较广泛,不太具体的甚至是模糊的概念。

我们对电影空间的这种感觉一般来自于我们的生存观念。那么,电影的空间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电影载体空间的明确性。也是我们说的银幕的二维空间。电影的银幕空间是有限的,平

面的,具体的。我们所看到的空间关系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关系上构成的。

2. 电影表现空间的假定性。我们所看到的银幕的三维空间是一种假定性的三维空间。电影是利用光学的、色彩的、影调的给我们创造一个生理(眼睛)感受是具体的,心理(大脑)感受是假空的空间关系和空间效果。

3.电影感觉空间的综合性。我们对电影空间的感觉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感觉懂得过程。即是银幕的,又是想象的;既是具体的,又是幻觉的;既是平面的,又是三维的;既是表现的,又是再现的。

4.电影画内空间的现实性与画外空间的想象性。电影是用画内有限的空间布局,表达画外的无限空间关系。我们常常是用局部的、不完整的画内空间去表达画外整体的空间关系,缝合观众心理的想象。

我们在分析电影空间的过程中,就要分析如下的一些问题:

二.影片中主要的空间构成是否参与影片的叙事与造型?

电影中的空间存在,一般的情况是作为事件发生的环境来帮助影片完成叙事。电影的空间既是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又是推动事件发展的主要载体。

例如:影片《红高粱》中,高粱地成为了影片中“我爷爷”和“我奶奶”情感宣泄的重要环境依据。场景的空间表达了人物,反映了性格,影片的空间直接作为一种叙事元素和造型元素,成为影片的视觉主体和审美主体。

2.影片中主要空间的跳跃是否构成巨大的对比关系?

美国影片《勇敢的心》中,英国苏格兰的地域风光和古代封闭式的城堡,这两个场景的交替,形成了巨大的空间对比,也形成了巨大的气氛对比,对影片的叙事和风格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影片的空间是否具有象征意义?

电影中的空间既是主题的载体,又是叙事的环境;既是影片的视党风格,又是影片的造型风格;所以,电影中的空间有很大的表现性和象征意义。

例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宅院内的红色灯笼和黑色灯笼成为了人物生活的方式和人物命运的象征,封闭、灰色的宅院,作为一种环境,作为一种象征,作为一种风格,作为一种影片的故事和造型元素,独立的在影片中发挥作用。

1玛丽和马克思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两位笔友之间的非常简单的故事。玛丽·丁克尔是一个居住在墨尔本市区的胖乎乎的有些抑郁和孤独的小姑娘;马克斯·霍尔维茨是一个居住在乱糟糟的纽约的肥胖的,患有亚斯伯格症(自闭症的一种)的44岁犹太人。两个人的通信跨越了两个大洲,持续了20年。这份笔友之间的友谊随着一封接着一封的书信,就这么保留了下来。影片把观众带入了一场关于友情、自我和对自我的剖析之旅,向人展示了两个人的精神世界、诉说了人类的本源。

剧情略述: 1976年,8岁的玛丽·黛西·丁格尔(贝丝妮·惠特摩尔 Bethany Whitmore 配音)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女孩,喜欢动画片“诺布利特”、甜炼乳和巧克力。玛丽的妈妈是个酒鬼,而在茶叶包装厂工作的父亲平日只喜欢制作鸟标本。孤独的玛丽没有朋友,某一天心血来潮给美国纽约市的马克思·杰瑞·霍罗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配音)写了一封信询问美国小孩从哪里来,并附上一根樱桃巧克力棒。44岁的马克思患有自闭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欢看“诺布利特”动画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笔友关系从1976年维持到1994年,期间各自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玛丽(托妮·科莱特 Toni Collette 配音)

终于来到纽约看望马克思…… 本片获2009年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最高奖。

影片风格色彩

影片中色彩的运用很有特色,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玛丽和马克思在没有通信之前,二人周围生活的色调是灰暗的,色彩以灰,黑,褐色为主,这暗示了两人生活的无聊、平淡甚至透露出一丝绝望。玛丽穿的外套是蓝黑色,而马克思则是穿着黑色的外套,头戴犹太人戴的黑色小帽。而台词中连玛丽幻想中想要的“梦中情人”都叫“灰伯爵”。当二人开始通信后,影片的色彩逐渐明亮,二人逐渐敞开了各自的心扉,影片中玛丽寄给马克思的自画像、马克思头顶的小红球以及玛丽进入大学后渐渐艳丽最后到洁白的婚纱,让人一步步看到希望,可是影片到后三分之一的时候,玛丽和马克思的友情因为玛丽的著作而暂时中断的时候,色彩又回归到了影片一开始那种阴暗的氛围,直到最后两人和好如初,影片色彩又趋于明亮,这也体现了导演擅长用色彩的明暗表现人物的心理并让色彩配合故事的进展。

一、影片形式的变与不变

从哈维到马克思,亚当·艾略特最大的坚持,或许也将是他一生的坚持,就是影片的形式——粘土动画。

二、人偶设计的变与不变

亚当制作的人偶比一般粘土动画中的人偶要大一些,平均高度达到30厘米,从人物形象上来看,这两部影片有不少相似之处。首先,人偶都具有以浅灰色为主色调的肤色,几乎所有的人偶都具有两颗大眼球,这也是亚当动画形象标志性的元素。之所以说是“几乎所有”,是因为在《玛丽和马克思》中,亚当在玛丽和玛丽母亲两个角色上也尝试采用了黑豆眼。黑豆眼在其他偶动画中较为常见,它可以通过眼睛的形状变化,表现眨眼等动作以及各种神态。亚当的“大眼球”属于另一种偶动画的眼部设计方式,它表达神态并不是直接通过眼睛的变形来完成的,而是通过瞳孔位置的变化来表现,其眨眼动作也需要眼睑配合完成。在《玛丽和马克思》中,人偶使用的是一种相对柔软的粘土,因此你经常能见到马克思拖着沉重的身体行走在纽约黑暗的街道上,或者小玛丽满怀希望地走到邮筒前把信投进去的镜头。材质的变化不仅对人物动作影响较大,对人物的面部表情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裸体哈维闯人生》中,人物的口型是被事先制作好,然后贴在脸上的空位处的,因此只有两三种口型的变换。而在《玛丽和马克思》中,你可以看到人物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尤其是更多的口型。此外,在哈维一片中,很多镜头是静止的画面,人物只有眨眼一个动作;而在马克思一片中,这种静止的画面已经变得非常少了。由材质变化带来的更多的可能性,是马克思比哈维进步的一面。

三、影片主题的变与不变在影片题材上,《裸体哈维闯人生》和《玛丽和马克思》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刻画了一个有着先天生理或者心理疾病的人。这可能和导演本身有着前文所说的生理疾病有关。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有着独特的体验。

关注人性可谓是两部影片共同的主题。其实,单从影片命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亚当是多么地关注人性。《裸体哈维闯人生》的英文名为《Harvie Krumpet》,《玛丽和马克思》的英文名为《Mary and Max》,都是用主人公的名字直接命名的,这在当今好莱坞动画大片中已不多见。现在的许多动画片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描述一个离奇的环境、故事背景以及形象上,却很少深刻地去挖掘人性。亚当影片对人性的关注是不遗余力的。

四、剧情设置的变与不变

两部影片在情节上的不变之处首先在于纪传体的讲述方式。《裸体哈维闯人生》描写了哈维的一生,《玛丽和马克思》讲述了两位主人公在二十年左右时间跨度之内发生的故事。两者均忠实地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的方式,没有倒叙、没有插叙、直白、客观地进行着讲述。和一般的叙事体讲述方式不同的是,纪传体讲述方式能通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反映人物受到各种事件影响后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在叙事体讲述方式下,人物的想法可能只是发生了一次改变,或者根本没有发生改变,但在纪传体讲述方法下,人物的想法则往往发生了若干次巨大的改变。虽然同是纪传体的讲述,两部影片在推进情节的方式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哈维一片全部是用旁白的方式来推进剧情,主人公没有台词;而马克思一片则对这种方式进行了改进,在主线仍是旁白串联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主人公写信时自我叙述的台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用声音来包装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有利于深入刻画人性。从哈维到马克思,在剧情设置上的另一个不变是,主人公都曾想要自杀,但最后又都没有自杀。自杀作为逃避生活困境的一种方式往往是在人被逼到了绝境以后才会选择,哈维和玛丽都曾想过要自杀——前者要通过服药的方式,后者要通过上吊的方式——这说明他们都被逼到了某种绝境。在富有张力的自杀情节后,亚当的故事总会峰回路转,让主人公重新找到了生存价值——哈维想明白自己还想要活下去,而玛丽则再次收到了马克思的来信。自此之后,故事临近尾声,矛盾获得解决。

从色调上来说,而马克思一片则采用了两个滤镜,对于玛丽生活的澳大利亚乡村使用了棕色滤镜,这里的一切都是棕黄色的。这可能也承载了亚当对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澳大利亚的记忆。对于马克思所在的美国大都会纽约,影片使用了灰色的滤镜,即大都会里的一切都是黑色或者深灰色的。这或许意寓了马克思一直以来心境的沉闷与灰暗。值得一提的是,玛丽送给马克思的小花是这片灰暗中唯一的红色,它是这对笔友珍贵友谊的象征。

其次,如果说色调的不同是出于影片对不同表现效果的需要的话,那么音乐元素的不同则更多体现了《玛丽和马克思》对《裸体哈维闯人生》的改进与革新。除了在上文中提到的两部影片都在主人公面临绝境时播放了插曲以外,在哈维一片中,很少有背景音乐出现,影片略显沉闷;相比之下在马克思一片中,时常能听到各种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剧情轻松时、沉重时,以及影片结尾处当玛丽来到马克思家,看到马克思曾在信中介绍过的一件件事物,并最终发现屋顶那片用自己的信铺成的墙壁时,都有各自不同的音乐来烘托气氛。应该说,从使用音乐的角度看,《玛丽和马克思》比《裸体哈维闯人生》更加成熟。

剧情影片中的剧情有一种对称之美,剧情的进展是两条看似平行实际交汇的两条

线,分别从两人写信及信中的内容的两个角度来进行叙事,而二人的信则是两条线的交点。两人的经历从不幸到幸运再到不幸最后又是幸运。在剧中两人的经历在玛丽第一次被马克思鼓励而产生信心的情况下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玛丽的生活看似一步步好起来,但是马克思却经历了不小的风波,生病、电视机砸死了一个哑剧演员最后自己好心给老太太的大笔奖金中省的不少钱还被黑心的慈善组织负责人霸占。两人的在影片后半部分的友情破裂是影片中最让人揪心的一部分,而二人最后的相遇竟是以马克思的辞世为结果,也让观众感到一丝伤感。剧情中玛丽母亲生前糟糕的生活方式和玛丽在失意之后的种种表现形成了照应,抛弃了玛丽的丈夫和玛丽诞下的孩子的样子相像也形成了照应。

反思影片作为粘土动画,画面上自然不能与皮克斯、梦工厂还有好莱坞制作精良的大片相比,但是在剧情和内涵上的含金量却远高于那些所谓“大制作”,那些大制作所阐述的一些简单、空洞的感情和大道理在这部影片面前显得是如此的虚弱无力。而正是这样的佳作的导演也坦言,自己有一柜子电影节的奖杯,却常常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难题,投资方认为这样的影片叫好不叫座,利润不大,不愿投资。我们不能指责投资人利欲熏心,逐利乃是人之常情。我们应反思的是,为什么现今这么多人如此浮躁,同佳作相比,更愿意选择一些浮华、低俗过度娱乐化的作品,难道真的没有人愿意在电视机、银幕和电脑前,泡上一杯茶,拿上零食,静静地欣赏这样的佳作,思索自己的人生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象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跟我的很相像,但或许没有我这么多的裂缝... (马克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马克思)

例举一些小亚(一种自闭症)的特征:第一世界对我来说非常的难以理解和混乱不堪,因为我的思想过于条规和逻辑。第二我在解析别人的面部表情是会遇到障碍。第三我写字很难看,异常敏感,笨手笨脚,而且很容易就会忧虑。第四我喜欢解决问题。最后我在表达感情时有障碍。

玛丽和马克思天生就没有一个好的碟包,尤其是玛丽还被难看的胎记所困扰,本来就普通,还多了一块污点,使得其比普通更差了一点。因为天生而无法改变,玛丽从就开始了自己的孤独生活。本来就已经因为天生条件而被孤立却不去改变,宁愿沉沦其中,被更多的人孤立,让自己局促在狭小的空间,越来越走不出去。其实玛丽从一开始,就已经不去喜欢自己,那她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赢得别人的爱,她怨天尤人,从不考虑自己本身的问题并不是那点虚荣心,走不出去的是自己该去交涉的心,把全部东西闷在自己内心,不去跟别人说又说别人不理解,没有人天生就有自己所想要的那种感应力,从一开始真的可以称为是错误,而后将错就错,然后一错再错。

而亲爱的马克思,他的孤独已经无可救药,玛丽只是不敢与人交流,而马克思已经是恐惧的状态,他的生活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规律,好像输入电脑里面的程式,若不是按照那个方式进行下来就是一次失败的人生,他的世界最后也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了,因为就好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碟包一样,每个人的人生程式也一样不同,不能强加于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的方式,不能是他认为的就一定要全部去做,不能让地球整天围绕着马克思来转。可马克思坚信自己是对的,一种很偏执的倔强是他能一直生存的习惯,直到已经转变为性格,马克思也终究成了孤独的,孤独到只能去幻想一个朋友,独自面对着它说话。他碟包里一直有这么一部戏,幻想一个人存在,好像《闪灵》,却其实是部独角戏。

本片如同它的灰暗阴沉的影像色调一样,充满了黑色幽默,这种幽默叫人忍不住发笑,笑过之后又难免哀伤。影片整体风格粗犷色彩单一,但是每个细节却又夸张怪诞,极其独特,

用简单的影像讲述简单的故事,但是我们得到的观感却并不那么简单。

玛丽和马克思的来信一直穿插在电影之中,每一封都是一段人生的解读,那是玛丽的未知和马克思的解读,玛丽和马克思两个人的两段人生,加起来就好像一个孤独的人一样,玛丽看到的是年轻时候的样子,而年老了就成了马克思。但也因为有马克思在,玛丽没有成为马克思,而是有了新的生活,追求到了新的生活。也就是说她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那一步。而这一切真的可以归功于素未谋面的马克思。

玛丽有个问题是,你小时候被人欺负过么?马克思听完立马又陷入焦虑状态,碟包被打开,不停的被翻,找出一部电影,立马就在脑海里上演。几十年后的马克思再去想小时候的事情的时候已经懂得如何解决,撕开自己的伤疤,然后跟别人说怎么疗伤。他是玛丽的朋友,他应该让自己的朋友不去重复自己的路,即使不是错的路,可也不是什么好的路,尤其是玛丽是多么渴望能走到那条路上。马克思说虽然我不喜欢谎言,但在那种情况下,是管用的,因为得到了想要的,玛丽开心的笑了,她手指上的心情戒指也变成了红色,马克思说别担心不笑的问题,我嘴上不笑不代表我心里不笑,而玛丽终于嘴上笑了,心里也笑了,而代表玛丽心情的戒指,也一直亮起了红色。

当玛丽给马克思发来I'M SORRY的时候,即使马克思想打个YOU ARE WELCOME 回应,缺了M键,也打不出来了。再者,玛丽的形象已经被马克思撕毁,这么多年他相信的都是自己想的,这一刻都已经没法想象,若她之前的都是谎言,同样的字迹,就算换成I'M SORRY,也可能是同样的谎言,也只有真正的看到时,才可能去相信可能是真的。

就更不要说马克思,一个嘴上不笑,不代表心里不笑的人。

在他遇到乞丐,听到乞丐说SORRY,从乞丐的眼里看到真正的SORRY的时候,马克思一直都是在要求别人做自己想要的那个人,想象的那个人。

自闭的马克思,原谅自己,也原谅了玛丽。

三“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暇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象我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很多人很想成为别人,除了自己,就好像玛丽脸上的胎记,他们天生就带着出来,天生就是一个并不太好的碟包,都希望自己没有这个,没有那个,那些缺点最好不存在,我们必须去适应它,有些可能会改变,也好像玛丽脸上的胎记,他们也会消失,一切并没有那么的可怕,躲避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而生活里更多的缺点需要别人的填补,每个人都像一块拼图,有自己凹陷的部分也有突起的部分,找到合适的人填补别人或者别人填补自己,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何必要求别人去做一些什么。最开心的是因为你进入了我的生命,填补了我的空缺,也许还会漏风,但至少有那么一个人在,它不是空虚的。

而这之前,LOVE YOURSELF FIRST。

电影整体颜色一直是冷色,中间只有两点是红色,一只是那枚戒指偶尔变红,另外就是一直戴在马克思头上的红色线球,若俺戒指的说明书来说,红色是代表开心的,所以玛丽给马克思送去的就是开心,而马克思一直都戴在头上,也因为有了玛丽,自己也很满足。

最后玛丽见到了马克思,也没见到马克思,虽然见到了真正的人,但马克思也依旧还是那个心中的马克思,那个信中的马克思。马克思最后仰着头,死在自己的家中。

这是最好的结局,也许若是马克思还会醒着,那才是真的是把梦给叫醒,一切都会打

破,打回了现实的原型,甚至可能都无法面对,也甚至就再站到凳子上,又回到从前的恐慌之中。影片的场景总是暗色,灰,黑,褐色的画面让你也不禁沉浸在对未来迷茫的恐惧与对过去回忆的压抑中。在这灰暗的色调中,唯一的亮色是玛丽的红色发卡与马克思犹太小帽上的红缨,但这稀少突兀的红,更让我们觉得他们是如此孤独,与世界如此格格不入。

电影在中间有个伏笔,马克思说他会把每封信熨好,放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当玛丽扬起头的时候,她的眼泪就掉了出来,整个天花板都是她的字迹,所有的信都贴在上面。直到马克思闭上眼的那一刻看的都是她的信,整个的世界都是她。因为她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唯一的朋友。在离去的时候,他终于不是孤独的。

这部粘土动画片已经不能用好字来形容了,简直就是浓缩了人生的精华,因为寂寞才会交汇的两只手..这是一部比悲伤更悲伤的电影。剧里的男女主角是用写信的方式来沟通,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幼女,虽然空间和年龄相差巨大,但是二人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寂寞,各自不同的无奈。从未见过面,却又是彼此的唯一。片中二人只见了一次面,而那次见面确是永别。。。。。。。。。。整片的视觉风格就是压抑,除了压抑想不出别的词汇来形容,但是这份压抑却又无比的真实,好像故事讲述的就是你我身边的故事,是那么的熟悉,又好像讲述的就是你与我...

2我在伊朗长大

影片通过一个早熟而且直言的9岁女孩玛丽的眼睛,揭示了伊斯兰革命时期,基要主义者掌握大权后伊朗人民希望的破灭,女性被迫戴上面纱,数以万计的人被投进监狱。聪明而大胆的玛丽,设法瞒过官方的爪牙,认识了朋克、ABBA和Iron Maiden 乐队,两伊战争的爆发,让人们的生活陷入无边的恐惧中。随着玛丽年龄的增长,她的大胆让父母对她的安全越来越担忧,她14岁那年,他们终于做出艰难决定,把她送往奥地利上学。

身在他乡、孤独脆弱的玛丽经受了青少年惯常的苦难折磨,而且经常被等同于她所逃离的宗教基要主义和极端主义,对此她毫不退缩,极力辩白,最终赢得了认可,甚至有了爱情的体验,但是高中毕业后,玛丽又恢复到孑然一身,而且患上了严重的思乡病。尽管这意味着她要重新戴起面纱,生活在一个专制的社会中,玛丽还是决定回到伊朗家人的身边。经过一个艰难的调整期,玛丽进入艺术学校并嫁作人妇,她仍然没有改变自己仗义执言的个性,继续针砭时弊。24岁时她意识到,尽管自己是个道道地地的伊朗人,却无法在这个国家生活,于是她做出了痛苦的决定,离开家乡前往法国,尽管过去被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她却要追求一个乐观光明的未来。

我在伊朗长大》让人笑中带泪,并且没有局限在伊斯兰专政当时对一批人的迫害和打击造成的创伤中,幽默而犀利,富有教育意义,引人入胜。——《巴黎竞技》艺术操控游刃有余,睿智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人道报》

《我在伊朗长大》的每一分钟都是全新的观念,彻底改变了世界。这是一部真人电影,具备所有一部现代影片应有的特征。——《解放报》

如果看过《我在伊朗长大》,相信所有那些落伍者都会乖乖地闭上嘴巴、停止争论,意识到动画片的确能够成为让成年人和孩子们都感兴趣的传播媒介。——《综艺杂志》

如果这片是用真人拍摄,可能与完美相去甚远。但动画的抽象抹去了现实的丑恶,

同时也让一国之殇,升华为全体人类的思乡。异土制作,全球获奖,故乡禁播,泪流满面。聊生苦短,光怪陆离,黑白分明,悲喜无常。人者民者,族者国者。几进几出,爱深恨切。这片对于我们或有现实意义,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细说。箇中意味,还需自行体会。想起艾青的那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与恨其实是一对同义词,它们的反面是漠然与无视。首先必须要有爱,而这世间没有完美之物,便心存不满,或有愤慨。无爱则心死,随便无所谓。漠视是比愤怒还要可怕与可悲的存在。除了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影片还描绘了异国人生的飘零,特别是青年时期的彷徨与茫然。与当地人难以沟通,孤独愁苦离群索居……都很能引起“海龟”们的共鸣与怀念。电影看上去固然简朴,却充满温馨和惊奇,才女莎塔琵把那些非常激烈的独立精神和幽默感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对于德黑兰和维也纳城市道路和建筑的描绘,艺术性地将普通地貌变成了一首诗歌。故事里的祖母是个坚定的、女家长式的人物,这个角色也是影片幽默的源泉之一。同时,这个角色也是影片女权倾向的具体化身。继承了祖母的意志,小姑娘玛嘉的骨血里也流淌着反叛精神,她将自由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利,并充满勇气地随时准备着挑战社会。

玛嘉生长的家族曾遭受迫害,后来随着伊斯兰革命的胜利,他们又得生活在毛拉的统治下。这段充满战争、酷刑以及死亡的历史,却被莎塔琵以一种清新、谐趣的视觉形象表达。男人的胡须和女人的披巾就像黑洞一样,吸噬了所有光亮。

玛嘉遵循了她祖母的榜样,立场始终强硬。不过,莎塔琵本人并没有被“英雄主义”所限制,影片在思想尺度上的把握如同她的绘画一样简洁而大胆,这个冷静女子追求的是在情感上向观众寻共鸣,而非单纯用标语的形式来获得大家认同。

随着故事的进展,出于安全考虑,玛嘉被双亲送到了奥地利,她在异国被孤立的无望感是对她之前在德黑兰时那股子焦躁的呼应,两者同样让人心生悲伤。她几乎在欧洲的朋克摇滚中迷失自我。在维也纳的经历,真正意义上让她的痛楚显现无遗——她独自面对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展现这个难题的时候,影片并没有让问题变得过分容易或感性,片中人或多或少是导演莎塔琵自己年轻时候的写照,他们时常出现的或沮丧或活泼的举动,亦是她偶尔流露的自怜情绪的折射。而生活艰辛、资历丰富的祖母则没有太多时间作出左右为难,她必须快刀斩乱麻地做出抉择,她已经老了。尚且年轻的孙女儿玛嘉的选择,则归根结底是在延续她祖母的心愿,或许,也是导演本人的心愿。

在这部欢喜与哀愁交织着的影片中,色调经常是阴郁的,但同时又显得大胆而反复无常。我想,对那些坚持世界完全可以用黑白两色来表达的人们来说,这电影确是一次完美的诠释。与其说这是绘本,莫不如说是多格漫画。黑白的色调,版画般的质感,很有风格。作者玛赞?莎塔碧生于伊朗,后来到欧洲求学并在世界范围内发表漫画作品,她在书中将自己对于伊朗这一神秘而古老国度的个人记忆描绘出来,表达方式是轻松幽默的,画面内涵却涉及成长、亲情、宗教、政治等主题。——中华读书报

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们为一个在伊朗长大的伊朗人,知道这个形象远非真实。

正因为此,创作《Persepolis:我在伊朗长大》对我来说才这么重要。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不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

人可以原谅,但绝不应该忘记。——玛赞?莎塔碧

今天很兴奋,因为我看到了近年来唯一触动我心灵的影片。结构紧凑,很懂得镜头语言的运用,一部貌似简单的平面动画电影竟然让我在电脑前老老实实地看了一个半小时。

这是一个孩子眼中祖国的历史,描绘的是个人的成长:童年,少年,成年。一部看似沉重的历史诉说却不乏诙谐幽默的意味。黑白的回忆,彩色的现实。,独裁与专制,革命与暴力,成长的快乐与哀伤掺杂着伊朗七十年代以来的历史就这样在个体的体验中消解了。影片通过一个早熟而且直言的9岁女孩玛嘉的眼睛,揭示了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人民希望的破灭,女性被迫戴上面纱,数以万计的人被投进监狱。聪明而大胆的玛嘉,设法瞒过官方的爪牙,认识了朋克、ABBA和IronMaiden乐队,两伊战争的爆发,让人们的生活陷入无边的恐惧中。随着玛嘉年龄的增长,她的大胆让父母对她的安全越来越担忧,她14岁那年,他们终于做出艰难决定,把她送往奥地利上学。

身在他乡、孤独脆弱的玛嘉经受了青少年惯常的苦难折磨,而且经常被等同于她所逃离的宗教基要主义和极端主义,对此她毫不退缩,极力辩白,最终赢得了认可,甚至有了爱情的体验,但是高中毕业后,玛嘉又恢复到孑然一身,而且患上了严重的思乡病。尽管这意味着她要重新戴起面纱,生活在一个专制的社会中,玛嘉还是决定回到伊朗家人的身边。经过一个艰难的调整期,玛嘉进入艺术学校并嫁作人妇,她仍然没有改变自己仗义执言的个性,继续针砭时弊。24岁时她意识到,尽管自己是个道道地地的伊朗人,却无法在这个国家生活,于是她做出了痛苦的决定,离开家乡前往法国,尽管过去被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她却要追求一个乐观光明的未来。

对于伊朗政府打压这部电影,这是专制国家的一贯做法,电影就是电影,不是什么政治宣言,请不要用肮脏的政治来玷污电影艺术,记得姜文曾经说过,电影就是表达个人体验的东西,如果要强制他符合主流的口味,请你去看历史书。我敢断言:这部影片是十年之内成长题材电影的巅峰之作,很希望不久以后也会出现一部《我在中国长大》,这部电影里没有什么主旋律,没有花儿朵朵向太阳,也不会突出社会主义阳光下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唯一表现的就是在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个体的成长体验,表达的是一双纯洁的眼睛中的真实的中国,真实的社会,真实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在港台地区的翻译名字是“茉莉人生”,这个译名别有一番韵味,仿佛玛嘉祖母胸前的茉莉花香一样伴随着玛嘉表里如一地生活,在巴黎,维也纳,还有……德黑兰。

3太阳公主

在当今世界动画电影潮流中,美国迪斯尼、日本的吉卜力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或者说,引导了当今动画电影的潮流。但在欧洲,法国动画的崛起,却是以一种完全清新与众不同的风格而受到世人的瞩目。如《青蛙的预言》、如《疯狂约会美丽都》、如《我在伊朗长大》。而我要说的则是另外一部动画电影:《太阳公主》。

在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墓志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这就是著名的法老的诅咒。图坦卡蒙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代法老(公元前1334-前1323年),这位法老虽然不是并不是在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却是在今天最为闻名的埃及法老王。不仅因为他是古埃及最年轻的法老,更是因为他的陵墓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未被洗劫一空的古埃及王陵。

而《太阳公主》的主角却是图坦卡蒙的妻子、阿肯那吞(曾在古埃及进行过一次宗教信仰改革的法老)的女儿安克姗娜门,安克姗娜门即片中的“艾卡莎”。片子改编自法国著名小说家克里斯蒂安?雅克(Christian Jacq)之同名小说。

第十八王朝的古埃及,阿肯那吞进行了一次宗教信仰改革,即强制人们对太阳神的信仰,以达到宗教统一,从而引起了众多长老的不满,加之面对外族的入侵而采取的“和平”政策,一场由大祭祀组织的密谋篡位的阴谋正在策划中……而与此同时,天真俏皮的埃及公主艾卡莎因为父王宣布即将迎娶新王妃而难以接受,决定穿越沙漠,寻找住在遥远绿洲的母亲,而皇家传统规定和公主有婚约的王子图坦也卷入了这场出走计划中……

事情总是没有想像中顺利,两人从一踏出宫门就闹不合,又因为行事作风大不相同而几近分裂。路途中又饿又渴还被尼罗河上的船夫欺负,后头甚至还有大祭司派出的追兵及诡计多端的佣兵团追着他们到处跑,一连串倒楣的事情,让艾卡莎的旅程困难重重,但随着困难的一一化解,两人却发现埋藏在这些困境背后的阴谋…… 凭着坚强、智慧,以及神灵的帮助,公主终于完成驱逐外敌与复国的重任。

这部只有70多分钟的动画电影,用3D做2D的效果,虽然故事情节乍看稍嫌老旧,但画面风格却是埃及金子塔的平面壁画风格,有着一眼即可辨认的风格化的面貌,特别是阿肯那吞驾崩的那一段,巧妙地融合与实与古老传说的特点,即梦幻又不脱离现实,美不胜收。

整部片子高潮迭起,并不时有着恰到好处的幽默,更为可贵的是,人物的刻划点到为止,但廖廖数语,其性格特点却跃然画面。这是目前国内动画所应该学习的。

作为一部法国动画电影,《太阳公主》充满着东方式的异国情调,从这点上看,颇很符合西方国家对东方神秘色彩的幻想。

《玩具总动员3》是迪士尼/皮克斯3D立体动画。《玩具总动员3》在追求画面真实与细致之外,依然保持了前两集的风格。安迪已经长大成人,正准备离家前往大学,展开新的生活。安迪舍不得巴斯和胡迪这些陪伴他十几年的玩具,想把玩具们存入自家阁楼,但把胡迪留了下来。安迪妈妈错把玩具们当成垃圾扔掉,玩具们却误以为安迪不要它们了。阴差阳错地被捐到幼儿园的玩具们想象以后的美好生活,不愿与胡迪回去,胡迪只能一人离开。

幼儿园里不懂事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将他们的小脏手伸向这些新来的玩具们,受尽折磨的玩具们想换个地方,却发现他们在幼儿园其实毫无人身自由,玩具“大熊”控制着幼儿园玩具们的命运。离开的胡迪得知伙伴们的处境后决定与他们一起离开幼儿园,回到安迪的身边。他们万众一心,开始酝酿一个伟大的逃跑计划。当然,他们将面临的是一次惊险无比的大冒险……

4凯尔经的秘密

外围的围墙,以抵抗北欧海盗的袭击。布莱登每天都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直到另一位传奇画师艾丹(米奇·拉里配音)的到来。

艾丹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宗教画师,他所在的修道院被海盗夷为平地,这才来到了塞拉奇的修道院避难。来到修道院的时候,艾丹带着自己的尚未完成的绘本——《凯尔经》。在这里,艾丹发现了布莱登在绘画方面的才华,他开始要求布莱登和他一起完成这部巨作。为了完成《凯尔经》,布莱登不得不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惧、违反叔叔的命令走出修道院的围墙,来到树林中寻找做墨水的浆果并独自面对恐怖的黑暗怪兽。

在这里,布莱登遇见了能变身为白狼的女孩阿斯琳Aisling(克琳森·穆尼配音)。在她的帮助下,布莱登得以安全地在树林里行动。可是好景不长,海盗来到了这里,开始进攻,修道院被夷为了平地。艾丹带着布莱登离开了这里。很多年之后,布莱登带着自己绘成《凯尔经》回到了这里,从此《凯尔经》被当成黑暗中的光明、能教化野蛮人的文明被流传了下来。角色介绍

布兰登:是一个透着点傻气却又非常可爱的男孩。外面的世界对于他来说充满着无限的诱惑,他渴望有一天能够走出凯尔斯修道院,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而现实却是院长叔叔为了抵挡维京人而修建了一座城墙,彻底把他与梦想隔绝了。伊丹修士的到来带给了布兰登希望,布兰登为他找到了绘经用的颜料种子,从而认识了森林里的阿诗玲,友情也来到了布兰登的身边。这时的布兰登是幸福与快乐的,因为他有梦想,他有自己的追求。即使是叔叔的阻挡、维京人的入侵都没有抹去他的希望,一颗坚强的心,只为完成那部经书。布兰登长大后,重新又回到了凯尔斯,而此时年老的叔叔也终于明白了,梦想不应被锁在这高墙之内,带着一颗坚强的心,黑暗终究会被光明所取代。

艾伯特·塞拉奇:Brendan的舅舅,高傲而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希望Brendan能随他一心一意地修建城墙抵御北欧海盗的袭击。

Aidan:绘画大师,带着传说中的艾欧娜之书来到了修道院,Brendan对绘经的热爱再次被强烈地触动……

阿诗玲:她一头银发,深绿色的眸子犹如一对清澈的宝石,她轻盈的身影像一阵微风,在他身边若隐若现。她领着他穿过这片神秘而深邃的山林,缤纷的野花开满了山野,翻开茂密的树叶,无数艳丽的蝴蝶在眼前飞舞,静穆的古树延续着自己漫长的呼吸……她向他展现了春天的奇迹,最后,一尘不染的蓝天下,她说出了自己美丽的名字…… Aisling这个林中精灵的角色无疑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影片的核心角色,Aisling在爱尔兰文化中的象征义包括梦、诗歌、春天和自然等,她的存在让影片包含的历史与文化仿佛就发生在这个精灵的回忆与梦境中,让人如处梦境,又回味无穷。影片特色本片最迷人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壁画式风格的水彩样式绘画;另外一点是超凡脱俗携带迷幻色彩的背景音乐。先看第一点,本片的绘画风格十足的迷幻色彩,影片的设计者们利用了大量的宗教符号、几何图形、抽象线条来表现凯尔斯的民族风情,影片主人公的形象设计类似简笔画,半圆的脑壳,或修长或矮胖的身体线条,简洁流

畅,表现力相当丰满,这让人想起了中国早期的《三个和尚》一类的动画作品。画面背景部分几乎被无数的几何图形和丰富的色彩悉数填满,没有太多的留白,这使得作品看起来更加绚烂梦幻像极了五彩万花筒,色调中红绿蓝白四色和谐搭配,将温馨、可爱、阴冷、迷幻的感觉全然烘托了出来。设计者仿若丹青妙手,线条清晰,灵动流畅,诉诸于影片灵快轻飘的节奏,镜头的表现力呼之欲出。

音乐部分,动听的迷彩音乐自然清新而温和。配合每一帧或欢快或忧伤或梦幻的画面,均由曲曲到位的背景音乐烘托出来。最为精彩的一段当属“小女孩爬上高塔以歌声幻化小猫咪拿钥匙救出布兰登”的桥段,该曲空灵迷幻,纯洁梦幻之童声听得人如痴如醉,曲调悠扬自然轻飘已可做摇篮之用。刨去这段唱腔,其余部分的音乐也是异常精彩,配乐部分中,利用了大量的民间乐器,空灵的弦乐,清脆的铃铛,跃动的琵琶,沉重的鼓槌,所有这些配器整合在一起,造就了本片超凡脱俗的清新感受。

技术层面,这款表面上传统朴实的手绘简笔画,依然融合了大量的三维制作技术,三维技术的加入让二维动画看起来更加形象动人。影片的每一帧画面都进行了精雕细琢,这有赖于动画制作者的别具匠心,精心描绘之下的每一帧画面都富含艺术气息,浓浓的宗教色彩暖暖的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凯尔经的秘密》在众多动画电影票房大鳄中被奥斯卡评委会慧眼相中,最大可能也是因为他们也受到了影片的灵感启迪:不能将优秀的书籍或者优秀的动画作品束之高阁,应该将这部兰心聪慧的动画佳作推广出去!“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中国推广传统文化时常用的一句套话,值得我们辩证地去理解。鲁迅的原文,其实是一种善意的观察和渴望;

把千年国宝搬上银幕

简简单单的人生哲理,照样能打动现代人的心灵。在如今炫耀电脑建模技术,银幕上到处充斥着3D造型的时代,如何再现那些隽永而又淳朴的古代传说,《凯尔经的秘密》给出了最佳答案。

就拿动画片里的情节来说,制造墨水的工艺技术,源自遥远的中亚-阿富汗地区;绘制的图案风格,又受到了北非摩洛哥人的影响;而动物和景物的造型,又源自古爱尔兰早期的原始宗教图腾…观看电影,同样是欣赏经书,翻开历史的辉煌画卷,从隽永的文字和图案中,传出基督徒虔诚的诵经圣歌,也传出维京人疯狂抢掠的喊杀声。

所幸,这部“凯尔经”没有毁于战火,在勇敢的僧侣的保护之下,得以流传至今。这部被称为爱尔兰国宝的古代圣经典籍,浸透了凯尔特民族在宗教经卷绘制上的伟大传统和智慧,每一页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真实动人的传说。在爱尔兰的历史上,凯尔特人创造了独立灿烂的本土岛屿文化,但在强大的外来势力面前,又是那么弱小而被动,也迫使他们采用另一种方式来反抗。坚强的爱尔兰人,在修道士和传道士的鼓舞带动下,保存着本民族的文化精髓,依靠这种精神力量,祖祖辈辈与暴力和强权作斗争,在这片并不大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凯尔经”是这个民族演进史的见证,其本身的诞生和传播过程,同样是一部感人的传奇,布兰登的原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传道士。简单的美得以永恒

12岁的小修道士布兰登,有着和所有男孩一样的质朴和勇气,在凯尔斯避难城墙被维京人攻破时,他勇敢地保护了“凯尔经”,目睹院长的牺牲,突然领悟了生命的真谛,成长为一个具有圣洁信念的青年传道士。影片的前半部分,在一种无忧无虑的童年畅想中度过,布兰登与小仙灵阿诗林的友谊,在生机盎然的森林里游戏,令人神往的神秘感;而当维京强盗攻破城墙时,冰冷的色调又营造出一种坚强的悲壮感。维京人的威胁,其实从影片一开始就笼罩在人们的心头,院长紧锁的眉头,不苟言笑的固执,建立在基督徒解救世人的责任和危机感之上。只是在年幼的布兰登眼里,儿童的世界依然能和现实脱节。外面的危险再大,总能在自己的小花园里保留一片天地。这样的天真和遐想,在儿童文学中颇为场景,无论是《哈利波特》还是《纳尼亚传奇》,孤独的孩子总是幻想衣橱后有个共同玩耍的伙伴。和老修道士伊丹一同绘制经书的过程,也是布兰登最幸福快乐的时光;而维京人的杀戮,也让他明白了自己真正肩负的重任。

虽然是手绘的二维动画,但在现代技术的渲染下,《凯尔经的秘密》不输给好莱坞的3D商业大作。从立意到手法都显得如此纯洁,充满了童趣和诚意,情节流畅,人物鲜明,也避免了宗教题材的过于说教。来自欧洲的创作团队,用娴熟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力,塑造了一个既平面而又立体的世界。最后的成片之所以能够如此鲜艳绚烂,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近大远小”的基本层次感,运用先进的数码上色和3D补光渲染技术,让整部影片既保留了手绘风格中的细腻,又在视角和场景的灵活变换中凸显了视野的宏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大银幕上欣赏这部《凯尔经的秘密》,就像是回到了梦境中的童年。影片中近乎完美的构图和注色,茂盛的金绿,肃穆的青紫,恐慌的血红,纯洁的雪白…大面积的色块里饱含了值得玩味的细节。一花一世界,就像古老的经书被绘制得美轮美奂,丝毫不觉得呆板和乏味。色调的和谐统一,是这部影片在视觉上的

成功之处;叙事节奏上,则始终处于轻快的跳跃之中。同一个银幕中的平行画面,既遵循了古代宗教壁画中的描述习惯,又让看腻味了三维动画的现代观众尝到了二维才能挖掘出的新意。当然,这种手法无形中也加快了影片的叙事节奏,结尾处稍有些仓促的感觉。小布兰登突然长大,美妙的故事仅仅持续了七十余分钟,意犹未尽,只能在音乐中重温。配乐让这部动画达到了视听的完美统一。古雷和Sprit录音团队一同打造了配乐、混音效果,选用极具凯尔特古风的配器,灵动轻巧的弦乐和圣洁恢宏的唱诗互为映照,阿诗琳的一曲“潘歌庞”如天籁般纯净空灵,为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绚烂的画面锦上添花。

其实全世界的古老神话,都有着扬善除恶、传播真理的相通之处。影片里讲述的故事虽然是古爱尔兰的,但那些人物造型和绘画风格,善恶双方的对决,保护经书的决心和信念,都为我们熟悉,甚至可以在中国动画上找到相似点。“经书不该只是藏在高墙之后,而应在世间传播”,从人物形象和剧情设定来联想,本片与上美影曾创作的《天书奇谭》何其相似。勇敢的小男孩布兰登,就是个爱尔兰版的“蛋生”,不畏强权,普度众生,保护着象征真理的“天书”。影片的剧情设置,也不同于迪斯尼

常见的“好人打败坏人”的套路,布兰登所追求的不是一种简单的武力,而是一种欧洲民族在文化溯源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其境界和价值更加深远。

传播真理的勇气和信念,拯救世人的责任与博爱,这些都是普世真理。在好莱坞和迪斯尼的弥漫侵蚀下,欧洲动画人并没有抛弃自己的经典和传统,而是运用新的手法崇焕生机,选用最合适的方式加以保存和发扬。回顾中国,也曾有过同样精彩的动画,可随着特伟的去世悄悄离,曾经的将军、哪吒、悟空和蛋生们,都离我们远去了。《凯尔经的秘密》的成功,并不期待奥斯卡的奖项,就像布兰登一直坚持的那样,质朴的情感与智慧,必将在世间流传。

5卑鄙的我

部由环球影业出品的3D动画讲述的是:在一个被白色围栏和玫瑰灌木环绕的郊区住宅区,坐落着一栋死气沉沉的黑色房子。在这里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巨大的秘密,主人公格鲁(Gru)正在策划一出前无古人的计划——他图谋把月亮偷到手。

格鲁醉心于所有邪恶的事情。他不仅配备了阿森纳收缩射线、冻结射线,而且还拥有用来战斗的陆空交通工具,只要谁阻碍了他的计划,他就消灭谁。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三个失去亲人的小女孩,这些孤儿们把他当做父亲看待,而这种体验是格鲁从未感受过的。地球上最大的坏人遇到了最大的挑战:三个名为玛尔戈(Margo),伊迪丝(Edith)和阿格尼丝(Agnes)的小女孩。精彩的故事就此展开!

超级坏蛋格鲁(史蒂夫·卡瑞尔 Steve Carell 配音)在听说埃及金字塔被盗的新闻后不满市面上新贼辈出,决定在纳法利欧博士(拉塞尔·布兰德 Russell Brand 配音)的帮助下建造火箭升空盗取月亮。在向坏蛋银行贷款的过程中,格鲁盗取的收缩射线枪被新贼维克托(杰森·席格尔 Jason Segel 配音)抢走。为了夺回收缩射线枪,格鲁决定领养三位孤儿——玛戈(米兰达·卡斯格拉夫 Miranda Cosgrove 配音)、伊迪丝(达娜·盖伊 Dana Gaier 配音)和阿格蕾丝(埃尔希·费舍 Elsie Fisher 配音),利用她们进入维克托的城堡兜售饼干的机会实施偷盗,计划成功后再偷偷处理掉三个小孩。然而在平凡的日常相处中,格鲁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三个小鬼,但这样的感情用事却将严重影响周密的盗月计划……

1925年,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了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The Battleship Potemkin)。影片中“敖德萨阶梯大屠杀”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片段之一,“敖德萨阶梯”因这部影片而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阶梯。这个片段里,爱森斯坦成功的运用了杂耍蒙太奇手法,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动画影片赏析 实训题

实训题 一、《功夫熊猫》 第一部分简答题 1、怎样让你的题材一鸣惊人? 2、如何在动画电影中突出动画表演? 3、如何看待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4、如何运用看似简单却独具匠心的方式来实现“画龙点睛”的效果? 5、如何运用对比实现影片强烈的视觉特征和美学特点? 第二部分论述题 1、作为一部功夫题材的动画电影,举例说明,创作者如何借鉴了中国功夫片的 创作素材? (提示:导演马克·奥斯本用了多年时间研究中国文化,尤其迷恋中国功夫;制作这部影片历时5年,制作人员认真翻看了从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的大量港产功夫片;为了把中国功夫的招式放到动画里,幕后人员亲自上阵接受中国功夫的训练。) 2、讨论创作者如何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展现中国文化? 二、《海底总动员》 第一部分简答题 1、怎样将生活中稀疏平常的事情提炼成一部充满情感的优秀影片? 2、怎样处理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典型性格对于剧情的推动? 3、如何在电影中塑造众多人物的同时又赋予他们鲜明的个性? 4、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童心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5、如何为自己的电影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 6、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动画电影的视觉奇观? 7、怎样运用多种线索交织的叙述方式来制造影片的节奏和悬念? 8、怎样编织动画电影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9、如何运用简单的故事来编制出一部精彩纷呈的影片? 第二部分论述题 1、结合《海底总动员》谈如何有效地发挥配角、群众角色在电影中的作用?(提示:整个影片中人物有点有面,控制得相当成熟。在众多人物中有着重表现了几个人物的个性,比如鱼缸中几个在面貌狰狞的吉哥领导下的难友、成天喊着“鱼儿不是食物”的鲨鱼布鲁斯、性格乐天豁达的大海龟、人心敏感的鹈鹕尼格等。) 2、讨论创作者在影片的美术设计与电脑技术上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三、《埃及王子》 第一部分简答题 1、如何运用人物转变历程来塑造人物? 2、怎样将一个重大严肃题材改编成动画影片?

影视动画鉴赏论文

影视动画鉴赏论文 影视动画鉴赏学是研究影视艺术鉴赏现象、揭示鉴赏规律的学问。提出影视动画鉴赏学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指导大众正确欣赏影视艺术作品的需要,也是促进影视动画创作和研究的需要,具有较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个人会看电影,看动画,不代表他会把一个影视动画作品内在的意蕴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很多人看它们只是浅层次的看懂,或者说一句好,显然易见,看动画片与赏析动画片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观赏者不可能仅凭自己作为人的朴素感觉,就能对一门艺术有真正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影视观看活动自然上升到审美鉴赏的境界。人们鉴赏影视动画的能力,固然可以通过自发的、无引导的观赏活动一点点去磨炼、积累并提高,但这种成效是较低的。必须要靠平时对一些影视艺术理论和影视艺术鉴赏知识的关注和了解。影视动画鉴赏理论的实际指导是很有意义的。 在刚开始选择选修这门课程时,因为没有教材我并不知道具体要学什么内容,只是由于我很喜欢看动漫所以选择了这门课程。但是当老师给我们讲完课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其中蕴含着许多的学问,并激发了我对这门课极大的兴趣。记得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近两年我们学校这门课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以前是怎么上这门课的,还讲了一些他从事教这门课的亲身经历和他曾经看过的一些动画,虽然大多我都没看过也叫不上名字,但是老师讲得很生动、有趣使得教室气氛也很活跃。 在这中间老师用了一节课专门给我们讲日本的机器人动画让我记忆深刻,在这堂课上我对机器人有了更多的认知和理解。机器人动画即常说的机甲动画,是以人操纵机器人进行活动的,多以战争、科幻为题材的动画作品。机器人动画注重描写战斗场景和人物对话,著名机器人动画有《高达》、《超时空要塞》等。也有人认为,只有以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为主角的动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动画,如著名的《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等。但不管是哪一种观点,机器人动画的核心总是围绕着“机器人”这一中心元素,从而发展剧情的。日本最早的机器人动画是《铁臂阿童木》、《铁人28号》,而现在最广为人知的机器人动画当然是《高达》系列了,哆啦A梦等等。另外,美国最广为人知的机器人动画是《变形金刚》系列。通常机器人动画中的机器人设定有两类,分别为超级系机器人(SuperRobot)与真实系机器人(RealRobot)。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的机器人,就是超级、神棍类的,通常敌人是一些超越地球文明的存在,但是作战策略往往低能的可怕?而机器人的动力来源并没有合理的设定,但总是很热血。最早的此类机器人是铁人28号,而第一个由主人公亲自搭乘并驾驶的是魔神Z,超级机器人是由日本魔神Z原歌词中出来的(“超级机器人,魔神Z”)。

林雪娇-《经典动画片赏析》教学大纲

《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总课时:32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本科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是本科公选课程。 动画片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了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动画片能培养和提高儿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创造力。目前中国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度转型阶段,鱼龙混杂,大量低质、劣质动画片充斥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影片却是凤毛麟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了解儿童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以及动画片对儿童各方面的积极消极的影响;通过观摩分析中外经典动画片,提高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将有效的动画资源用于教学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动画影片实例讲解,幻灯片展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并通过课堂动画影片赏析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动画影片分析,利用其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大纲的使用说明:由于本课程暂时无任何教材可用,故大纲的制定以自编教材为蓝本;在每章的教学纲要中都标明了课时、讲授要点、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授课时可依此为参照;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实际适当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学的相应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动画片概述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动画。了解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掌握动画片的的基本特点。 重点: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 难点:动画片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一、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二、问卷调查

动画作品赏析论文

观《冰河世纪Ⅱ:消融》有感 2009年6月《冰河世纪Ⅲ:恐龙现身》在北美上映,使我越发的想看《冰河世纪》系列电影。最近终于找到了相关的视频,其中对《冰河世纪Ⅱ:消融》的感触最大。在继《冰河世纪》的高票房后,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再次集合团队在蓝天工作室制作了《冰河世纪Ⅱ:消融》。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不断利用,大肆地排放二氧化碳,截至2008年9月造成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空洞2700万平方公里,这样必将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最终致使南极冰川融化,人类也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冰河世纪Ⅱ:消融》讲诉的是,偏于执着的小松鼠斯科莱特为了一颗松果不惜撼动冰川,引发雪崩,冒着被砸成肉酱的危险。而此时正是冰河时期即将结束的时候,解除了冰天雪地的寒冷。正当大家都在享受阳光的时候,泡着温泉,消融的世界成了一片新的天堂。然而搞笑“三剑客”猛犸象曼尼,树獭希德,剑齿虎迭戈却发现冰川的消融并不是身好事,冰山的逐渐的崩塌会带来巨大的洪水。生物面临着被淹没的困境,它们作出决定应该马上迁移才能不被江河吞没。在迁移路上猛犸象遇到了另一只母猛犸象艾丽,但艾丽却认为自己是一只负鼠。经过一次次的磨难,曼尼和艾丽燃起爱情之火。最后同样是追逐松果的斯科莱特助成冰山裂开,洪水流去,大家都得就了。 获得过多个独立制片奖和国际奖项的克里斯·韦基执行导演创作了《冰河世纪》。他用诙谐幽默的方法制成了“三剑客”的形象。而当时蓝天工作室的凯萝丝·山达纳接过克里斯·韦基的画

笔创作了《冰河世纪Ⅱ:消融》。而凯萝丝·山达纳同时也是《冰河世纪》的其中一名创作人员。他将讽刺的语言运用于动画电影里,更使该电影更具深刻寓意。三维技术的运用使电影本身看起来更觉得真实。给人的视觉效果不亚于立体电影。 每个导演的创作都有他的个人预期想要达到的目标,不仅仅是一种震撼,还应该给人予启示,这才是一部电影应具备的效果。也许诉说的故事很简单或者很陈旧的情节,但是用不一样的方法诠释相同的故事,给人不一样的想法,那就是一种成功,一个新的成功。凯萝丝·山达纳讲诉的故事同样老套,但是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看法。 开篇斯科莱特的出场引发了后续的篇章,一个小小的配角同样也是一个具有鲜明的特色。它贯穿整部电影,到最后动物们即将受到毁灭的时候。它的举动带来了生机,冰川开裂,水流向其他地方。一头一尾的造成冰川开裂也告诉人类们自己造成的破坏必须要由自己解决才能回复原来的完好。斯科莱特进入天堂的梦想破灭告诉我们凭空想是无法完成自己的该做的事的,不劳而获的事件是不存在的。 如果南极冰川真的融化,我们能够去哪,能够搬到何处去躲难,没有地方,没有选择,我们等着大海把我们吞噬。我们还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减少排污,减少二氧化碳的派出,那么人类的末日到来不会太远,现在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电影里演绎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场景,但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有什么反应。与其后面的沉默还不如现在的好好把握。利益只是暂时的,只有人类的生命是永恒的。珍惜好每一片清晰的空气。 曼尼在得知艾丽处于危险的境地的时候,义无反顾的跑回去救

动漫艺术赏析论文2010

动漫艺术赏析论文 课题名称:分析世界部分动漫强国的发展经验谈谈如何发展中国动漫产业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提交日期:

目录 1.绪论 (3) 2.美国动漫 (3) 2.1美国动漫史 (3) 2.2美国动漫发展给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3-4 3.日本动漫史 (4) 3.1日本动漫史 (4) 3.2日本动漫发展给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4) 4.俄国动漫史 (5) 4.1俄国动漫史 (5) 4.2俄国动漫发展给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5) 5.韩国动漫史 (5) 5.1韩国动漫史……………………………………………5-6 5.2韩国动漫发展给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6-7 6.这些动漫强国给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7) 7.参考文献地址 (8)

1.绪论 一直以来中国动画给人的感觉非常糟糕,故事情节俗套,人物不够精美,技术处在非常低的档次。但随着国家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支持,大量资金投入其中,漫画方面已经上了一个很高的档次,漫友文化机构更是成为了孕育漫画家的摇篮。漫画发展起来了,动画也跟着发展。但相比起其它动漫强国(美日俄欧洲和韩国),中国的动漫发展还没有突出其自身的特点,还需要借鉴其发展经验,不断完善动漫产业,根据这一课题,本人查阅大量资料,做了一些深刻的剖析和研究。 2.美国动漫 2.1美国动漫史 美国第一部动画片出现于1907年,至2002年为止,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 1937~1949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片长达74分钟,这在美国动画片史上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举,继而推出《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小鹿班比》等动画长片。 1950—1966年是美国动画片第一次繁荣时期。这个时期,迪斯尼公司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片,如《仙履奇缘》《爱丽斯梦游仙境》《小姐与流氓》《睡美人》,等等。其他的动画制作公司在迪斯尼公司的排挤之下纷纷关门停业,迪斯尼公司成为动画电影业的霸主。1967~1988年是美国动画的蛰伏时期。 1989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鱼》,获得了极大成功,标志着美国动画片又一次进入繁荣时期,一直持续至2002年。 2.2美国动漫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美国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鲜明的特点。它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引人人胜,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多以大团圆结局,悲剧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大多不大变形,形象优美;动物形象大都作大幅度的夸张:大头、大眼、大手、大脚,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到了20世纪末,大量运用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结合,使画面更趋逼真形象,达到完美的画面效果。美国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从1914年的恐龙葛蒂到2002年的小马王斯皮尔特和怪物史莱克,美国为世界动画艺术宝库推出了难以计数的具有各种造型和各种鲜明性格的为全球人稔熟和喜爱的动画明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与之比肩的。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动画片赏析

2012-2013-2学期全校通识选修课 《动画影片赏析》结课作业 浅论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影响之嬗变 浅论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影响之嬗变 陈立业土资1201 A03120734 摘要: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动画片进入中国至今,许多经典的日本动画片已经是中国受众耳熟能详的,特别是伴随着动画片成长起来的八零后那一代人。除此之外,在中国还到处充斥着与日本动画片相关的产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本文则旨在分析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实现跨文化适应的原因及其它的跨文化传播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动画片;跨文化传播;青少年亚文化

一、日本动画片在中国播出历史概述 动画(Animate)在英语字典中的解释是“赋予生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似乎具有上帝的权威,然而这种权威不是别的,正是人类思维的能力以及由思想支配的创造技能。这种技能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各种造型艺术符号活动起来,并能够赋予其某种含义。在日本,大约在1925年前后由山本藤延郎和村本安次创始动画片,此后持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80年代以来涌现了以宫崎骏、大友克扬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动画人,日本也成为世界上的动画大国之一[1]。动画片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还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从日本动画片的传播媒介来看,其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动画片趁着中国改革开放之机进入中国,但这个时期从没有大规模、成系列地引进过日本动漫,但积少成多,各电视台陆陆续续引进的动画片数量仍不在少数,《变形金刚》、《一休》、《花仙子》、《忍者乱太郎》、《机器猫》等片子皆是在这一时期引进。这一传播时期,传者为官方电视台;是主流媒体;动画片的受者主要为当时就读幼稚园、小学、中学的学生,动画片只是作为少年儿童的娱乐手段之一。所以尽管此时的日本动画片也很受欢迎,但没能形成一股潮流。但这种情况很快被打破,1990年左右,《圣斗士星矢》开始在国内部分电视台播放,其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角色、新颖的画面造型对孩童无疑有着无比的诱惑力。《圣斗士星矢》迅速在播放的当地受到青少年的热捧。看到了有如此热烈的反响,各地电视台竞相引进此片,并由此带动内地掀起一股巨大的《圣斗士星矢》热潮。现时众多二十岁左右的动画迷,几乎都是从那时开始真正喜欢上日本动画片的。但这时由于对动画片的播放仍然只限于官方的电视台,而且电视台的播出也是根据少年的闲暇时间来安排,所以此时日本动画片的影响范围还是很有限的。 第二个时期是从1998年开始,当年,几乎是全国的电视台都在热播同一部动画《灌篮高手》。并且,这部充满热血的作品引发了比《圣斗士星矢》更为巨大的反响。当年的中小学生,无论男女,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樱木花道或是流川枫(两人为片中主角)的名字。这一次的情况跟上次不同的是,还引发了盗版动画的风行,或许是巧合,当时正好产生了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将影像存储在光碟上的技术—VCD技术,而这是盗版所需要的。或许这一切已是历史的必然,正是受众对动画片的巨大需求量,催生了大量的盗版动画片,远远超过了官方译制片。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官方引进的动画片不管从数量和内容上都不能满足市场和受众的需要。但盗版的产品就难以避免粗制滥造。这样受众肯定是叫苦不迭。但又无能为力。 第三个时期是互联网的出现。动画迷们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动画片资源,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观看动画片。但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字幕翻译问题。于是这时又应运而生了众多的字幕社,如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数十间高校都曾建立过基于动漫社的字幕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尝试使动漫迷开始正视互联网对于动漫本身的传播作用。除此之外原本只是作为动漫迷交流平台而存在的漫游、空间、极影、天香、花园等各大动漫论坛也纷纷成立字幕社。 二、日本动画片的跨过文化传播及影响 跨文化传播,从学理上说,是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活动[2]。通过以上对日本动画片在中国播出情况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到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流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它的风靡不是借助于主流媒体而是非主流媒体。但不管怎样,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它得到了中国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的青睐,那么日本动画片是如何跨过文化体系界限实现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的呢?

中外经典动画赏析论文

中国动画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一)中国动画的过去发展史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最早的动画出现在一九二几年,在那段时间我国拍摄了著名的黑白电影动画《铁扇公主》以及《三毛流浪记》。解放后动画基本都是在长春电影厂和上海美术片厂制作,先是《大闹天宫》(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而后是《小蝌蚪找妈妈》(中国第一部水墨画电影)、《葫芦娃》、《黑猫警长》、《舒克贝塔》、《邋遢大王》、《小猪噜噜》、《哪吒闹海》、《九色鹿》、《魔方大厦》等。可以说从1926年的8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出现了一系列优秀动画作品。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50多年来拍摄了近500部动画片,累计20000多分钟,其中在国内获奖100多次,国际上获奖70多次,并在世界动画业树起了“中国动画学派”的旗帜。然而曾经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二)中国动画的现在状况及问题 如今,中国动画在世界已经失去原有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的发展呈现了缓慢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动漫艺术的质量不高。首先,题材范围狭隘,针对低龄化人群。个人认为经典这种东西是适应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而产生的,记录着一个时代辉煌。旧作翻拍显然失去意义,往往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这些都只是次要因素,重要的是定位问题。中国动画业消费面定位狭窄,成人市场长期被忽视。成年人是一个巨大的尚未得到开发的市场,具有极大地市场潜力。国产动画的服务对象本来就不是10岁以上的孩子,所以10岁以上的观众没有资格评论其好坏。可如今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社会节奏产生巨变,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现在的小孩普遍早熟,也就是说部分国产动画连低龄观众也觉得幼稚。如果中国动画仍将消费群集中在少儿,且过度重视教育感化功能,忽略动画漫画作为传媒产品应有的娱乐功能,导致我国动画产品政治性过强,娱乐性不足,缺乏吸引力。其次,中国制作水平低下,缺乏原创力。中国动画产业涉及面狭窄,大部分题材都与神话、传奇,如《葫芦兄弟》、《哪吒脑海》《封神榜传奇》或者是小动物为主的动画,如《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喜洋洋与灰

动漫赏析课心得

动漫赏析课心得 转眼间大一生活将要接近尾声,接触动漫赏析这门课程已经半个学期了,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交给我们动漫制作的过程,从前期准备到中间运行再到最后的后期处理虽然只是理论知识,但是我们也学得津津有味,至少明白了一部动画片完整的运行下来多么复杂多么不容易让我们对动漫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学好这门课程有了足够的信心。 听老师讲解得知,中国动漫在之前的发展中落后的并不是太严重只是走了很多弯路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在人才方面的培养,缺少和世界动漫产业先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和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那时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我们大多数的时间都埋头于书本之中缺少太多实践对我们的创新有了极大的束缚。创新和实践是动漫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只有坚持创新和实践才能发展我国的动漫,才能与国际接轨。 我国有比较庞大的动漫市场,但是在这市场上有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动漫电影来自于其他国家而我国真正原创又比较受大众欢迎的动漫电影真是少之又少。我想说一下我们的近邻日本,日本的动画已经在世界前列之中,并且发展势头很迅猛,日本的动画有很多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我们要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日本的动漫无论是在创新还是在内容上都能与社会相结合,以动漫的形式充分反映社会的现状,让我们以愉悦的心情接受社会的现状。 我们儿时看过的动漫影片很多很多,耳熟能详的有《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小糊涂神》《舒克贝塔》等等这些动漫影片都是我国自主创作的动漫影片,在当时能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还有一些国外的动漫影片也深受我们喜爱比如《猫和老鼠》《圣斗士星矢》《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等还有很多很多一时半会也说不完。这些动漫影片陪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丰富了我们幼小的心灵。说起这些动漫影片我们更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我们自主创作的动漫影片也有比较好的销售量,不比日韩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动漫影片销售量差,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那时的我们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众多的小观众,正是靠着这两个因素的支持我们的动漫影片才得以在那时迅速发展。为什么现在我国的动漫影片会受到冷淡呢?我想可能是题材不新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国的动漫影片大多是以我国的神话和我国的现状为主题来展开构思的,这种想法在过去可能很成功,但是从现在看来却是一种弱势,因为仅仅凭着这种想法是很难和国际接轨更别说把我国动漫影片推向其他国家的荧屏了。由此可见,我国动漫还是缺少创新精神,如果不展开一系列的动漫创新

动漫影视赏析论文要求

课程: 动漫影视赏析考试形式: 论文 一、论文要求 1、思想:主题明确,要有新意;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阐述自己的观点。可参考文献,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真情实感。 2、独立完成论文写作,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文章,如有雷同,成绩为零。 3、格式、字数:(姓名、学号、专业放在封面或者页眉) a.论文具备标题、关键字、摘要、参考文献或网上文章网址 b.字数1500字以上;书写打印皆可。(影视评论及写作ppt-课程邮箱) c.字体:文章题目标题小二黑体,文章段落标题(观点)小四加黑,文 章内容小四宋体。 d.打印页面设置: A4,上下左右边距均为2.5厘米;行间距:1.25倍 4.提交时间:最后一次上课(主校区12.4建设路12.2)交, 二、论文题目:(三选一): 1.选择一部动画片,选取一个或多角度进行分析,从造型特点、角色分析、音乐、色彩、故事情节、艺术特色导演等,题目自拟。 2.定格动画(偶类动画)或者传统手绘动画是否会被电脑动画所取代,以影片为例说明谈谈你的看法? 3你喜欢哪种风格,哪个国家,哪位大师的作品?分析其原因 2012本课程观赏动画片 电脑动画:《怪物史莱克》《料理鼠王》《穿靴子的猫》(美国、法国)《兰戈》《怪物史莱克1-4》《长发公主》《飞屋环形记》 偶类动画:《僵尸新娘》《超级无敌掌门狗》《崂山道士》《玛丽与马克思》《圣诞夜惊魂》 手绘动画:《埃及王子》《美女与野兽》《美丽都四重奏》《我在伊朗长大》《丁丁历险记》《千与千寻》《悬崖上的金鱼姬》《大闹天宫》《我在伊朗长大》《三个和尚》《种树的男人》《摇椅》《机器猫》《樱桃小丸子》《记忆中的木屋》《公厕爱情故事》《纽约》《父亲》 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牧笛》

动画片赏析

你爱他吗? 人文学院小教1001 曾卫 1505100127 我热爱动画片。我还跟小朋友一样喜欢哆啦A梦,喜欢猫和老鼠,喜欢名侦探柯南,喜欢海贼王,火影忍者。所以我非常果断的选了动画片赏析这门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动画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个课将以介绍日本动漫为主,通过对大量日本动画作品的赏析,让我们了解日本动画的历史。老师很认真的跟我们聊动漫,聊起源,聊发展,聊各种日本动漫大师,聊各种名气大的作品,从她的语气、她的表情、她的肢体动作,我觉得我找到了知音,我也爱动漫爱的疯狂! 而我爱的最疯狂的,要数《海贼王》了。下面我就要疯狂的谈论一次,我跟海贼王的故事。 《海贼王》讲述了主人公路飞立志成为海盗王,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秘宝ONE PIECE而展开的凶险无比同时也波澜壮阔的冒险故事。草帽小子路飞带领船员从东海启程经伟大航道到新世界,一路历经各种艰难挫折,不断朝伟大航路的终点站迈进。 起初,对于《海贼王》这部动漫,我只是通过星空电视台看过几集。当时对于它的画风有点不认同,觉得不是很细腻,所以对它不是很上心。直到今年4月我在看完了很多短篇的动漫后,实在不想找什么好看的动漫了,于是想就看《海贼王》吧,大概500集够我看一段时间了。当时认为起码够我看几个月了,但是真正看的时候,我没花到两个月就把它全部看完了。然后开漫长的追逐。 “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拉开了海贼王的序幕。一个头脑简单且任性的船长Monkey D Luffy带着一群人追逐梦想的故事。一个一心只想成为第一剑客让自己的名字响彻天堂的剑士Zoro, 一个爱钱如命喜欢橘子要画完全世界航海图的航海士Nami, 一个满嘴大话希望变成勇敢海上战士的狙击手Usoppu, 一个好色却要找到ALL BULE的厨师Sanji, 一个想能医治所有病的船医Chopper,一个想找到全部的历史文本知道100年空白的考古学家Nico Robin,一个为了看到自己亲手制造的船到达伟大的航道的终点船大工Franky,还有为了完成50年的约定的音乐家Brook。这样一群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人为了各自的梦想而一起冒险的故事。 被这部动漫感动得哭的地方有太多。第一次热泪盈眶的时候,是在Zoro被鹰眼打败的时候,Zoro哭着对路飞说:在赢这个家伙之前,我再也不会输了,你有异议么?海贼王!在鹰眼压倒性的实力面前,Zoro输了,且输得彻底。Luffy 一直控制着没插手这场决斗,这是尊重Zoro的梦想。所以Zoro给Luffy这样的承诺,也是对自己对Luffy梦想的尊重。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梦想,理解了自己的梦想,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梁宸 回顾我们的童年,有谁不是与动画片一起相伴成长的呢?所以今天我想来说一说这些风格各异但又各具特色的动画片。 说到动画电影,人们脑海里大都会想起一些美国动画电影,日本动画电影与中国动画电影的名字。不得不说的是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主要由这三方主导,但是就电影质量和收欢迎成度而言,美国动画电影和日本动画电影则更胜一筹。我也不是刻意去贬低中国动画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电影一样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等。 在我看了很多的动画电影后,我也总结出了各国的动画电影的不同点。比如说动画的剧情,描写手法,画风和影片传达的价值观等。 首先就来说一下我之前最喜欢的美国动画电影吧。美国一直都宣称自己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美国梦”俨然已经成为了美国一个闪亮的标志。除了这个之外,我还是不得不说一下他们的“英雄主义”。好莱坞大片中从来都不缺少的就是英雄,例如超人、蝙蝠侠、金刚狼和钢铁侠,这些美国超级英雄的名称早已熟透人心。所以说,在这种全民“英雄主义”的背景下,美国的动漫电影同样存在“英雄”的情结,也就不足为怪了。就拿前两年上映的《超能陆战队》来说吧。影片改编自漫威于1998年出版的同名漫画,故事设定在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虚构大都市旧京山中,一位精通机器人技术的小神童滨田广发现,这座充斥高新技术的城市正遭遇着一场犯罪危机,为了拆穿阴谋拯救家园,他将携伙伴机器人Baymax,与一伙生拉硬凑的菜鸟团队组成“六大英雄”联盟,共同作战抗击罪恶。不得不说,光看影片简介就觉得这个电影的故事非常的老套。永恒不变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漫威电影的经典套路。但为什么这类型的电影如此受欢迎呢?不可否认,虽然“个人英雄”的主题非常老套,但是美国动漫电影的画质一流,叙事风格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团圆的结局也是非常符合国人的口味。美国电影受到国人的追捧也就不作为怪了。 除此之外,我也曾注意到美国的动画的人物的形象都比较偏卡通化,人物的身材比例一般不会像我们所见到的正常人的身体比例。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绘画师一般会把人物造型夸张化,例如《无敌破坏王》中的“破坏王”拉尔夫,他有着十分健壮的身体和奇大无比的手,这很显然是常人无法可能有的形态。而《超能陆战队》的技术宅主角滨田广却又非常的瘦弱,或许是为了突出机器人“大白”白白胖胖的的可爱形象。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功夫熊猫》的系列电影,人们都说美国的电影抄袭了中国的国宝和中国的功夫。其实我想说的是早在多年前制作《花木兰》的美国人就已经将眼光看向了中国。其实就像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加入中国元素一样,这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而已。其实早在美国电影场景融入中国元素之前,日本元素也曾经常出现在美国电影中。其实就美国电影融入中国元素这件事而言,我们不必太过消极亦或是沾沾自喜,理性看待才是最重要的。 到这里开始,我想开始说一下日本的动画电影了。其实一提到日本动画电影,许多人都会想宫崎骏的电影。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日本的动漫界已俨然成为了一面旗帜,他的作品是其他作家争相模仿、追赶和祈求超越的对象。相对于美国英雄主义的电影题材,宫崎骏动画的题材选择驳杂而不拘形式,其动画来源十分丰富,纵横古今,无论是日本本土、欧洲还是世界各地的传说、神话、史诗、小说、影视动漫等各种样式的素材都会在他的创作中有所体现,从《风之谷》、《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等作品中我们就能有所感受。

日本动漫赏析论文资料

宫崎骏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他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可以说没有他的话日本的动画事业会大大的逊色。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宫崎在打破手冢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榜样。其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获奖无数。纵观宫崎骏的主要作品,我个人觉得有以下一些艺术特色: 一、极具东方神秘色彩,历史气息厚重,文化信息承载量较大。这个和他本人的生存地域和文化影响分不开,比如《幽灵公主》中就将历史设定在日本的室町时代,故事的发生和特定的历史阶段有些契合。在他作品中,龙、狸猫、灵兽、龙猫等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形象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比如在《百变狸猫》当中,狸猫们为了赶走人类而进行的那场旷世奇闻的巡演。里面体现出了很多具有东方气息的活动,狸猫们每变换的每一种角色,都可以透过这个形象在历史中找到相应的文化对应符号。此外,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能找到很多极具东方艺术特色和风格的建筑和构景,特别是《千与千寻》中“汤婆婆”居住地那座“油屋”整体的布局,很有中国古典建筑和日本奈良时期建筑的特色。 二、极其精美的画面,特别是故事发生地环境,大多是一种超越了现实的纯自然状态。这种状态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原型,很大程度上可以这么来说,这种美,是作者本身的想象,也是整个人类应有的理想。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白雪皑皑的峻岭、碧波盈盈的湖泊、夕阳西下的大海、绿草如茵的农庄、百花繁茂的大地……每一幅图画就是一幅典型的中国古典式的山水田园图。比如《龙猫》中对于日本乡村那种最自然、最原始状态的刻画,树可以穿越云端,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此起彼伏在整部作品。在《幽灵公主》中,麒麟兽安身的那个山谷可以称得上真正的“世外桃源”和人类精神意义上的“自然风景”,那种美令人瞠目结舌,让人觉得任何言语在那样的图画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了! 三、人类的不合理就在于对于美的毫不理智的破坏。正因为如此,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有一种很强的悲天悯人的环保意识,这种意识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可以给整个人类以极强的启示和警告!集中反映这点的就是《幽灵公主》,故事本身就是通过人类在自我扩张对于森林破坏这个主题展开的,幻姬是人类的代表,珊是森林和自然地代表,阿席达卡则是二者之间的平衡体。在《百变狸猫》当中,众多狸猫那些行

动画赏析论文

动画赏析-《麦兜响当当》 说起动画,想必每个90后童年都离不开几部动画片的陪伴。在我童年中印象十分深刻的有三部动画,《麦兜系列》《龙珠》、《名侦探柯南》,也是三部风格不同的动画,它们陪伴着我成长,度过了最最美好的童年光阴,今天我想分享的也是这其中的一部动画,它叫做《麦兜响当当》,是一部低龄动画电影。虽然这是一部很定位于儿童的动画片,但纵观整部动画,在它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构造和表现技巧,和作品内涵的表达上是成功的。它在影片故事情节、艺术技巧和内涵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值得其他动画片借鉴的地方。 第一次看麦兜系列的动画电影是《麦兜故事》,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看的,那时候就喜欢上麦兜这个卡通角色。而第一次看麦兜系列的第四部作品《麦兜响当当》,则大概是中考后那个暑假,是带着年幼的弟弟去电影院看的。大概是因为这是我在电影院里唯一看过的动画片,所以对这部动画电影一直情有独钟,印象深刻。昨天晚上我又将这部动画电影在网上重温了一遍,决定写下我对这部影片的赏析,以表达我对这部动画片的欣赏和对麦兜这个卡通形象的喜爱。 影片的故事情节围绕着麦兜习武展开的,主打温情和幽默无厘头的风格。作为一部香港动画电影,故事情节中,不仅有香港特有的港式幽默对白,还融入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元素,非常有亲和力。在卡通人物形象塑造上,以小猪形象为设计灵感的麦兜更好的体现和展示出了属于小孩的那种可爱、纯真和善良,易获得观众的喜爱。影片内涵上,仔细品味,我觉得它是非常丰富的,通过简单的动画故事,不仅表达了母爱,表达了香港底层人民的故事,也表现了许多和麦兜一样资质平平的年轻人追求梦想遇到挫折的乐观等等对《麦兜响当当》这部动画电影,我将从故事情节、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以及说说我对这部动画影片内涵的理解。 在故事情节上,刚刚大概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它是围绕麦兜习武为主要线索展开的。在影片开头就介绍了三峡考古的神秘古物和麦兜十八代祖宗麦子仲肥等这些背景,都为后面情节和人物的引出做铺垫。影片从麦兜和麦太的那段关于什么是十八代祖宗的开场白,就非常自然的引入了人物角色,而且衔接的十分合理,不会让观众觉得突兀。 影片故事内容上,麦兜的母亲麦太和所有的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小孩,作为一个单身妈妈一个人在外面打拼,都是为了在上幼儿园的儿子麦兜。有一次麦兜考试考了H,回家后和妈妈说差一丁点考了A,而且还在课堂上拉屎,回家后麦太批评了麦兜懒,由于作为一个单身妈妈,麦太在外四处奔波打拼不顺加上儿子的不争气,让麦太感到十分伤心,半夜起来偷偷流泪,而这一幕也被爱着妈妈的麦兜看见,麦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加倍努力和许诺以后自己争气了,不

动画电影赏析

【动画电影赏析】超能陆战队 水利与建筑学院 水电1403 荣存鑫A13140189 0246

《超能陆战队》是15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构建了一番温情、萌翻天、科技、思想并存的场面。影片在故事讲述、节奏衔接、悬念设置方面十分出色,萌物大白也是本片最大的角色亮点。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影片的思想性不是我所关注或者说希望影片能够展现的角度,也许是作为新时代的迪士尼影片,浅显易懂的道理才是最适合全家观看的。 先分析下这部影片的优越性。小人物拯救地球,是美国影片不变的英雄情结,相对于宣教集体智慧的中国,他们更看重个性的闪光。影片的快节奏故事衔接,使整部影片故事合理、流畅、栩栩如生。 机器人设置方面,当小宏设计的微型机器人亮相时,我简直被这样的高科技亮瞎了眼,虽然我明白现代机器人学科的思想肯定已经超

越了本部影片的设置,但是看到这样的组合机器人在影片中展现,还是觉得心中是那么澎湃。 本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大白机器人,棉花糖般的身躯、圆圆的肚皮、萌萌的姿态、轻松的语气,一切的组合都像让我穿过荧幕,去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当然,本片也存在一些让我很不喜欢或者说诟病之处。当小宏骑着大白在空中翱翔之时,我俨然看到了钢铁侠和驯龙高手的身影。而陆战队小伙伴的角色设置,很有以前超人总动员的影子。 当小宏用芯片让大白复活时,我的情感是欢喜的,我的理智是排斥的。我欢喜我们可爱的白白又回来了,我排斥换芯之后的另一个躯体。在我的认识深处,我是坚持,机器人尤其是类人机器人是不应被生产、制造的,不知是这类影片带给我的深深的恐惧感,还是本身对此类机器人命运的深深的担忧,或者是杞人忧天,所以看完不是觉得欢乐而是深深的思考。扯远了,总之这部影片还是非常不错的。 剧情简介 在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旧金山+东京)的虚构大都市旧京山(SanFransokyo)中,一位精通机器人技术的小神童阿宏发现,这座充斥高新技术的城市正遭遇着一场犯罪危机,为了拆穿阴谋拯救家园,他将携伙伴机器人大白,与一伙生拉硬凑的菜鸟团队组成“超能陆战队”联盟,共同作战抗击罪恶. 影片简介 1.亲切而又灵活,令人激动而且令人捧腹,《超能陆战队》用一个接

动漫欣赏论文

《圣诞夜惊魂》动画影片赏析 学院/专业:管理学院12营销1班学号:20121506109 姓名:刘齐 在为期一学期的动漫鉴赏课上老师让我们欣赏了很多部动画作品,而《圣诞夜惊魂》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诞生于1993年的定格动画经典之作,直到现在也没有一部同类型的影片可以超越他。哥特派大师Tim Burton成功的诠释了这部怪诞、有趣的动画片。 《圣诞夜惊魂》带有了Tim Burton一贯的哥特式叙事风格:古怪幽默,略带恐怖色彩,百老汇歌剧式的唱腔,配合着阴沉的画面讲述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人物的造型设计是本片一大亮点,Jack的骷髅头形象风靡全球。夸张、诡异的造型设计奠定了本片的设计风格。并且《圣诞夜惊魂》里的人物造型很有特点,其代表人物有:Jack,像蜘蛛一样细长的身体,圆圆的骷髅头,穿着条纹燕尾服。Zero,Jack的宠物,透明状的幽灵,鼻子可以发光。FinKlestein博士,坐着轮椅,嘴巴像鸭子般张合,头盖可以打开露出里面的大脑。Sally,FinKlestein博士制造出来的用线缝起来的人偶,穿着破布缝制的衣服,走路的时候身体重心不平衡般向后倾斜,以及其他很多可爱的人物。 本片经典的三幕式结构也十分值得我们分析与学习,第一幕:在阴暗灰冷的万圣镇里,枯叶飘落,冷风呼啸,那里住着各种各样的鬼怪,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为每年一度的万圣节作准备。主人公杰克,一个被众鬼赋予最高荣誉的桂冠诗人,一个天生的恶魔艺术家,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帝王般的人物,却在生命中感到痛苦不堪,一种莫名的孤独感。他厌倦了年复一年的尖叫,厌倦了被包裹在掌声与喝彩下。在他的“骷髅深处”,有着对另一种生活的憧憬,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呼唤。然而却无人能懂…… 第二幕:失落忧伤的杰克漫无目的地在树林中走着,在树林的深处发现了一些有着奇怪的门的大树,他被其中一扇刻有圣诞树的门深深吸引了,好奇之下,他打开了这扇神奇的门,结果一下子坠入到了另一个洁白的冰雪世界——圣诞镇,那是一个充满欢笑,充满快乐的世界,一个令他心驰神往的世界。他回到他的小镇,向人们讲述圣诞镇的美丽,并宣布要筹备下一次的圣诞节。他怀揣为孩子们带去美好,带去欢笑的梦想,不停地做着实验,不停查阅有关圣诞的书籍,有序地安排人们筹备着圣诞的一切,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将一切准备好了。最终圣诞来临了,他派人绑架了圣诞老人,架起自己的鹿车,开始了他梦想中的圣诞之旅…… 第三幕:孩子收到恐怖的圣诞礼物,惊叫起来,小城处于一片恐慌当中,于是圣诞节还是变成了万圣节,人们从孩子的惊叫声中醒来,他们将穿着圣诞老人衣服正满心欢喜地驾着鹿车飞过天空的杰克一炮轰了下来。最终,杰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从怪物乌基布基的手里拯救了圣诞老人,让圣诞老人重新带给人们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来挽救自己的过错。同时,他也找到了理解自己的红颜知己——玩偶小姐莎莉。 《圣诞夜惊魂》在细节的处理上堪称经典。布景和人物细微的纹理依稀可见,细节使整部片子充满生活化,比如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设计的不同睡帽、眼罩;道路上的叶子和随处可见的南瓜;Jack的家门设计-门铃是尖叫声,门铃按钮是蜘蛛,门把手是眼睛;博士的实验室;在圣诞节城时对雪的刻画等等。 为了制作特效,《圣诞夜惊魂》也用到了一些二维动画,比如:墓碑上的影子、万圣节城里的幽灵、雾气、闪电、火、雪花等等。 音乐是《圣诞夜惊魂》的灵魂,画面配合着音乐演奏出完美的乐章,从嘴形到动作和音乐都配合的天衣无缝,节奏感十足。

动画片赏析论文

故事讲述了一个五岁的城市小男孩豆豆,因为爸爸出了车祸,不得不暂时去外表看起来很可怕的阿妈家住一段时间,由于阿妈有着制服妖怪的能力,更是一个专捉恶鬼的大师,鬼怪都很怕她,豆豆一开始也不喜欢她。阿妈家后院里面的储藏室是不准豆豆接近的,那里关着很多恶鬼,可是豆豆不听话,趁阿妈不在家的时候跑了进去,其中一个被关在罐子里的鬼怪因为豆豆的贪玩,打开了罐子,溜了出来,附身在了黑猫身上。鬼怪为了对付阿妈,欺骗豆豆收集阿妈的眼泪,企图阻止阿妈来收服自己。与此同时豆豆还认识了像大象那么大的鲸鱼,捡到一条被大卡车压扁的小蛇——小扁,还有因为害怕牛头马面,不敢投胎的小女孩apple……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慢慢和阿妈有了感情。 影片中千奇百怪的,富有想象力的动画人物造型设计。,趋向于不同的风格特征。做到传统中带有新意,营造出漫画式的动画类型影片。特别是阿妈的造型具有浓郁的漫画特色。在人物设计上,那些千奇百怪富有想象力的人物造型,可爱有趣。在动作设计中,普遍强调流畅,连贯、自然和富有节奏感。影片的背景制作极为出色,台北城市的街景,渔村当地的面貌,创作者还原了台北本来的真实面目,绘制写实明快、画面细腻、真实。影片根据孩童的语言特点设计了许多搞笑的对白,颇具趣味性。更加上小演员们精彩的配音让小角色们各具特色,惹人喜爱。使观众能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浓郁而又淳朴的乡土氛围。 魔法阿妈:阿妈写实中带夸张的动作设计很能体现个性特点,动作绘制细腻,最重要的是这些动作完全没有任何夸张与变形,没有弹性与伸缩,但同样流畅与自然外貌造型很有特色,有新意,区别于传统的固定模式,写实中带有夸张。表面上是一个以卖鱼蛋为生的老妇,其实家族自祖父那代开始已肩负起捉鬼使命。外表凶恶、严肃,其实很疼惜女儿及孙子豆豆,为对付上了猫(酷罗)身的恶魔,不惜与狗(西罗)调转躯壳,险些丧命。 豆豆:顽皮无知,因为爸爸出了车祸而被妈妈送到外婆家住,感到外婆凶恶、古怪,为返回妈妈的怀抱,不惜答应把外婆卖掉,害外婆被车撞倒,最后终于知道一切是恶魔的诡计,和外婆一起捉拿恶鬼。导演在设计豆豆的对白,动作时注重生活化,使其形象更加贴近儿童的心理与行为。 小扁:一条可爱的蛇,给车压扁后,意外给豆豆发现。并答应帮助它投胎,因此成了豆豆那个看不见的朋友。 Apple:一个性格内向,手里拿着个玩具娃娃,特别害怕牛头马面而不敢投胎的女孩。在中元节放水灯的时候意外与豆豆相识,自此小豆豆又多了一个看不见的朋友。 阿民:说话结巴,是豆豆来到阿妈家后认识的第一位朋友。拥有豆豆看不见的大鲸鱼朋友,后来独身一人去救大鲸鱼却被恶鬼给捉了 剧中形象设计个个有棱有角,各具特色,非常生动,为剧情增添了许多笑料与温情。这一切若非真具有童心,恐怕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吧。也就是这些东西将鬼故事的背景设定和天真的童话题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单从画面上恐怕可以列举出一大堆超过它的日本动漫,但是内容天真到这么纯粹,这么亲切的童话题材却很少再见到了。阿妈和一帮老太太的台湾方言,还有那些夸张,和美不搭架,却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再加上各种各样的鬼怪形象,总会让人想起小时候长辈为了让小孩子听话,连哄带骗的各种说法,从吓到不行,到将信将疑,再到如今想起那些甚至还会傻笑着觉得有点温暖,这也许就是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吧。 全篇融合鬼神,善恶,自然,亲子感情于一体,活泼有趣。反映了台湾社会中的真实部分,讲述了隔代亲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代沟以及亲情的可贵,祖孙亲情的甜蜜与伤感,体现了人与心灵的感情沟通。由此产生的感人情怀始终贯穿影片,浓浓的祖孙情贯穿了整个片子,当影片放到豆豆回家前不久,阿妈带着豆豆骑脚踏车的场景,背景音乐里用阿妈口吻唱出的歌词让人忍不住想到自己的外婆,突然觉得很难过。故事的结尾还是传统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喜剧收场,还加上了给小朋友总结的小道理,逃出去作祟的小鬼也给抓了回来,还有更让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