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矫正教育学1

矫正教育学1

矫正教育学1
矫正教育学1

1.矫正教育学:是指研究矫正教育现象、揭示矫正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长期以来矫正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随着我国矫正教育工作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2.矫正教育目的:是指矫正教育者代表着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利益,在观念上、思想上对矫正教育活动结果的设计。矫正教育目的是通过矫正教育工作,把矫正教育对象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3.矫正教育评估:是指根据矫正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数

据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统计分析,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4.集体教育:是指矫正机构将全体或某一类型的矫正教育对象集中起来所进行的,一种旨在解决一些共同性问题的矫正教育活动。

5.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是指根据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决定的劳教期限,经过强制教育改造后,执行期满,依法解除劳动教养,恢复其人身自由和其他权利回归社会的人员。1.矫正教育:是指国家矫正机构以违法犯罪分子为对象,从改造人、挽救人的目的出发,结合生产劳动有计划、有组织、依法实施的转变思想、矫正恶习、灌输知识、培养技能的系统影响活动。

2.矫正教育对象:是指在特定的矫正机构当中依法接受矫正教育的各类人员。在我国,矫正教育对象包括服刑罪犯、劳动教养人员、少年收容教养人员以及回归社会人员。3.道德教育:是指按照公民道德规范的要求对矫正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其形成道德观念、养成遵守社会道德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活动。

4.矫正教育任务:是指矫正机构根据有关规定,为实现矫正教育目的而确定的矫正教育的步骤、手段和措施的总和。矫正教育任务是矫正机构的核心工作任务,是矫正教育

目的的具体化。

5.少年收容教养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的,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的犯罪少年。

1.行为矫正:是指矫正机构依法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及一些行为恶习进行规范,使其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的活动。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及作用。

3.分类教育:是指矫正机关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实施的教育活动。

4.矫正教育评估方案:是指在进行评估前由评估组织者制定的有关评估目的、项目、指标、方法、步骤、要求等的文件。

5.罪犯构成: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罪犯整体内各种罪犯类型及其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6.个别教育:是指矫正机构针对矫正教育对象的个别、特殊问题,采取面对面的思想影响、心理沟通和知识传授活动。

7.少年教养管理所:是对少年收容教养人员实行强制性教育的机关,也是教育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

8.罪犯:狭义罪犯及矫正教育学研究的罪犯,是指被法定机关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在监狱或社区实施矫正教育的罪犯。具体包括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包括缓刑,假释,监外执行)、拘役、管制的自然人罪犯,而不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没收财产、罚金、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简答题

1. 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有利于全面提高矫正教育的质量

(2)可以为矫正教育工作创造和谐、通畅的心理环境

(3)有利于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2. 矫正教育影响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社会价值

矫正教育影响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矫正教育影响的选择上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矫正教育对象的社会规范,有助于正确社会态度的重建。

(2)教育价值

矫正教育影响的选择与实施,必须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就是矫正教育影响的教育价值的内涵。

3.监狱对罪犯进行矫正教育的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答:一是入监教育阶段,即对新收押的罪犯进行的矫正教育。

二是常规教育阶段,即对经过入监教育阶段的罪犯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各种矫正教育活动。

三是出监教育阶段,即监狱对即将刑满出监的罪犯进行的巩固矫正教育成果,确保改造质量的教育活动。

4.矫正教育针对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矫正教育的针对性是指矫正教育始终是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在教育过程中,矫正教育者采取个别教育和分类教育策略,贯彻“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

5.如何对回归社会人员进行心理指导?

答:(1)指导回归人员建立社会适应机制。

(2)指导回归人员建立家庭相容心理。

(3)指导回归社会人员建立健康稳定的心理机制。

6. 矫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1)矫正教育对象是社会人;

(2)矫正教育对象是有缺陷的人;

(3)矫正教育对象是需要矫正的人;

(4)矫正教育对象是发展中的人。

7. 教育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指导意义有哪些?

答:(1)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使教育成为矫正工作的基本手段

①教育能够引导受教育者沿着特定的方向发展;

②教育能够给受教育者比较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③教育由专职教师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的培训。

(2)教学论有助于提高矫正教育的课堂化教学效果

8.依据《监狱法》罪犯教育改造原则有哪些?

答: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服人

9.刑满释放人员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答:(1)刑罚执行终了,获得《释放证明书》,结束行刑法律关系;

(2)未被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责任终结,恢复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恢复人身自由,与其他公民一视同仁。但不能担任检察官和法官;

(3)被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主刑已执行完毕,人身自由得以恢复,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开始执行;

(4)具有刑事前科,再犯罪可能成为累犯。

10.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的区别有哪些?

答:(1)具体目标和任务不同;

(2)理论基础不同;

(3)工作方法与形式不同;

(4)对矫正教育者的要求不同;

(5)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11.矫正教育影响的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答:矫正教育内容,矫正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模式,矫正教育者,集体,监所文化。

12.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行为矫正有哪些特点?

答:(1)矫正教育对象在行为矫正过程中的被动性。

(2)矫正教育对象行为矫正的长期性。

(3)矫正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与行为表现的不一致性。

13.矫正教育对象的一般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是对社会规范造成了破坏、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的人;

(2)是存在不同程度消极意识或心理缺陷的人;

(3)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或限制了人身自由的人。

14.教育刑理论的产生对行刑和监狱制度有什么影响?

答:(1)改革监狱建筑,废除铁栏杆,尽量减少对受刑人的刺激,以利于教育刑的实施;

(2)在刑罚的执行上,注意通过劳动使犯人改过自新,把劳动看作是教育的手段;

(3)在行刑的方法上,由一般化过渡到个别化,由不加区别过渡到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和循序渐进的累进制;

(4)在行刑的目标上,不仅注意监管,也注意矫正和改造。

15.矫正教育内容中的法律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 (1)教育对象的特定性(2)教育目的的特殊性(3)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16.贯彻以理服人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矫正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

(2)坚持调查研究,注意工作方法。

(3)坚持正面教育和疏导。

(4)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注重身教。

论述题

1.矫正教育的制约因素。

答:矫正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有着普通教育不具备的特点。但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

(一)社会因素对矫正教育的制约性

矫正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首先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具体说是要受到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矫正教育的制约性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矫正教育的性质、地位、发展规模都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矫正教育的目的、出发点有着显著的差别。

(2)生产力对矫正教育的制约性

矫正教育活动不但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还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矫正教育活动的发展主要是在矫正教育目的、内容、手段等方面收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二)个体因素对矫正教育的制约性

矫正教育必须从人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矫正教育要适应被矫正人员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员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2)矫正教育要适应被矫正人员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利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3)矫正教育要适应被矫正人员身心发展的个别性差异,做到因人施教。

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矫正教育的指导原则。

答:(1)由强迫向促使矫正教育对象自觉接受教育转变

强迫对矫正教育对象来说只是外部推动力,自愿接受矫正教育才是矫正教育对象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守法公民的内在动因。因此,需要正确处理矫正教育工作中强迫与自愿之间的辩证关系。

(2)发挥正义的外因作用,促使矫正教育对象的内因起变化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矫正教育必须创设强大的外部力量,通过这些外部正义力量形成强大攻势,促使矫正教育对象发生变化。

(3)掌握由思想到行动的矫正路径

违法犯罪行为都是由违法犯罪者的错误思想或不健康心理素质所导致的。因此,要矫正其不良行为,首先必须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

(4)掌握由量变到质变的特点,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人的思想意识的变化是逐步进行的,首先是量变的积累,最后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在矫正教育过程中,矫正教育者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一定能取得成果。

3.论述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的意义。

答:(1)有利于全面提高矫正教育质量

矫正教育对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就主观原因而言,既有反社会思想观念的支配,也有情绪障碍、性格变异等方面的因素。因此,矫正教育必须多层次、多方位的进行。心理矫治可以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矫正与调适,准确、及时掌握矫正教育对象情况,弥补一般思想教育方法的不足。将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有利于全面提高改造质量。

(2)可以为矫正教育工作创造和谐、通畅的心理环境

矫正教育对象在心理健康、情绪稳定、身心协调的情况下,容易与矫正教育者建立起和谐、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也就能顺利地接受教育。而有效的心理矫治可以及时缓解或消除被矫正人员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创造和谐、通畅的心理环境,从而实现矫正教育的最佳效果。

(3)有利于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通过心理矫治,不仅可以了解到矫正教育对象的一般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而且可以了解矫正教育对象的情绪、气质、性格,从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4.论述贯彻社会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一)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

(1)坚持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矫正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

(2)各级党和政府都要负责领导、督促相关部门做好社会教育工作。把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明确职责。

(二)充分发挥社会各级组织的作用

主要指发挥政法部门、街道、居民委员会、学校、原工作单位、工会、青年团、妇联等机关团体的积极作用。

(三)调动社会有关方面人士的积极性

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劳动模范、英雄人物到矫正机构与矫正教育对象见面,以

作报告、座谈等方式进行教育及进行就业、生活咨询等。

(四)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

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是社会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的关键是适应社会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社会教育工作的机构和制度,使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5.试述对矫正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要求。

答:(1)稳定的情绪

矫正教育者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对待被矫正人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做到冷静地思考处理。

(2)顽强的意志

矫正教育者必须具有顽强的意义,即不因每一被矫正人员在矫正教育过程中的反复而气馁,也不因被矫正人员的矫正教育时间漫长、过程复杂而丧失信息。

(3)较强的控制能力

矫正教育者在进行矫正教育工作是应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情绪能力,避免出现一时头脑发热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6.社区教育对回归人员再社会化的作用。

答: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府统筹、社会参与、集合、协调各种教育因素,利用所有教育资源,实施以提高全员素质、促进本社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宗旨的各种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对回归人员再社会化具有以下作用:

(1)社区教育提高了全体社会人员的素质,为回归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影响、感化回归人员,使其走向正道。

(2)社区教育对回归人员具有全面影响力。社区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全方位、立体化、系统化、大网络。使回归人员无时无刻不受到影响,无处不在接受教育,特别是能受到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等。

(3)社区对回归人员的教育、控制和帮助,能起到特殊预防作用。可以预防回归社会人员走向重新违法犯罪的道路。

7.设施内教育与设施外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答:(1)可以更好地贯彻罪刑相适应和刑罚个别化原则。

(2)有助于降低行刑成本和合理配置行刑资源。

(3)有利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矫正教育活动,提高矫正教育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

(4)更加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更好地维护违法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8.对回归社会人员的生活指导。

答:(1)指导回归社会人员正确处理婚姻问题

(2)指导回归人员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3)指导回归人员建立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

9.矫正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正规教育与辅助教育相结合;

强制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

设施内教育与设施外教育相结合。

10.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加强理论教育;(2)理论教育要实际出发,有的放矢;(3)理论教育与解决矫正教育对

象的具体问题相结合;(4)理论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1.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因人施教”体现的教育思想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 A. 孔子 B.陶行知 C. 马卡连柯 D.李斯特 2、对矫正教育对象进行职业培训必须适应 A. 社会需求 B. 道德要求 C. 法律需求 D.文化需求 3.生产劳动是犯人“改过自新的唯一手段”,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A. 马克思 B.恩格斯 C. 列宁 D.斯大林 4.西方国家对犯人的教育最初始于是 A. 宗教教诲 B.文化教育 C. 职业教育 D. 社会适应 5.依据刑满释放人员具有的法律特征,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可能成为 A. 累犯 B.偶犯 C. 过失犯 D.顽固犯 6.根据矫正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原则称为 A. 因人施教原则 B. 以理服人原则 C. 分类教育原则 D. 社会教育原则 7.对不同类型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实施的矫正教育的原则称为 A. 分类教育原则 B. 因人施教原则 C. 以理服人原则 D. 社会教育原则 8.矫正教育评价的实质,是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的 A. 价值判断 B. 数量判断 C.发展判断 D.形势判断 9.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对犯人进行教育是在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两汉时期 10. 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北部郊区,开设首座“宗教监狱”的时间是 A. 2004年 B.2003年 C.2005年 D.2002年 11.社会结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是 A. 涂尔干 B. 萨瑟兰 C. 库利 D.米德 12. 清末主张把监狱改造成为感化教育场所的大臣是 A. 沈家本 B. 张之洞 C. 王元增 D.李鸿章 13. 强调社会文化如何界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的理论是

教育学第一次作业辅导

第一章 单选题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论语》 《师说》 《学记》 《大学》 C 第一章 单选题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理想国》 《学记》 《论语》 《雄辩术原理》 D 第一章 单选题 下列是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的是:()。 拉伊 杜威 赫尔巴特 桑代克 A 第一章 单选题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基本观点。 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 社会即学校 家庭即学校 A 第一章 单选题 ()一书共20篇,其中论及了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论语》 《学记》 《实验教育学》 《史记》

A 第一章 单选题 1990年,在泰国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大会的主题是:() 最大限度扫除文盲 使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 普及初等教育 提高全民素质 D 第二章 单选题 学校在人身心发展中起()。 关键作用 主导作用 次要作用 不重要 B 第二章 单选题 党的()十分重视教育问题,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十二大 十八大 十七大 十五大 D 第二章 单选题 早在1818年,德国的威特将其培养儿子的经验写成()一书出版,第一个提出了早期教育的系统理论。 《卡尔·威特的教育》 《学会生存》 《雄辩术原理》 《大教学论》 A 第二章 单选题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 性质

机会 规模 管理体制 C 第二章 单选题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关于这句话的正确观点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大 唯心论 片面夸大了环境的作用 机械唯物论 C 第二章 单选题 从结构上看,教育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和()。 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 衍生功能 正功能 C 第三章 单选题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个性差异性 D 第三章 单选题 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大学阶段 B 第三章 单选题

公共教育学精华试题(有答案)

公共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1×40=40分)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5.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A.教学大纲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7.()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A理论加实践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读书加劳动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9.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0.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1.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 B.模拟直观 C.语言直观 D.课件 12.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育的本质规定了教育的属性有 _________ A.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交流性 B.目的性传呈性实践性社会性 C.社会性实践性学习性育人性 D.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实践性 14.我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卯学制 D. 壬子学制 15.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是德国1619年颁布的() A.《义务教育章程》 B. 《义务教育法规》

辅导班学生管理制度[1]

卓帮教育学生管理制度 一、行为规范: 1、学生应严格遵守辅导班的各种规章制度,勤奋好学,团结同学,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 2、着装整洁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3.、上课期间,学生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打闹,上课后请将手机等调为非响铃方式,有问题是举手,不得随意喊叫老师或同学。 4、不得无故在室内走动,不得随意离开座位,喝水、上厕所以及其他问题需征得老师同意。 5、学生须自觉保持教室卫生,不准随地吐痰;课后请将自己的废弃物放到指定的地点;不准在门窗、桌椅、墙壁上随意涂写。 6、不得携带玩具等进入教室,不得在学习时间吃零食,学生自觉服从老师管理,如有任何建议和意见可单独向老师反映。 7、上课时如发生突发事件,如停电等,不要惊慌,听从老师指挥和安排。 8、请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贵重的东西最好不要带到辅导班,如有丢失,后果自负。 9、学习完经老师同意后即刻回家,不许故意逗留、打扰别人学习。 10、培训班内部资料未经老师批准禁止带出。 二、学习管理: 1、学生到班后需如实向老师汇报当天作业、当天所学内容及学习效果,以方便老师查阅、辅导。 2、每科作业需单独完成(不会的先空着),完成后主动交与老师,由老师检查后针对错误、不懂的进行单独讲解。 3、需要背诵或默写的,主动到指定地点朗读,要求读出声,不得故意大声喧哗。 4、每天家庭作业完成后,老师适量安排针对性辅导,要求学生自觉服从老师安排。 5、每天坚持15分钟英语听、读、写。 以上制度,首次违反给予警告;再次违反,当面批评并抄写该条10遍,并加做一定的题目(如数学题,背英语课文,及单词等);多次违反,则通知家长并予已重罚。

公共教育学

公共教育学 1[判断题] 为了发展经济和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国家允许一部分儿童和少年就业。()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2[判断题] 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3[判断题] 教育学是专门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4[判断题]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必须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5[判断题]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6[判断题] 德育有法,但无定法。()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7[判断题]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8[判断题] 教育学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9[判断题] 教师教的方法就是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B 解析:

10[判断题] 人是教育的产物。() 参考答案: B 解析: 11[判断题]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12[判断题] 循序渐进就是说教学要“慢进”。()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13[判断题] 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首先见于《学记》。()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14[判断题] 教师的全部任务是传授知识。() 参考答案: B

赵世伟矫正教育学复习

矫正教育学复习 题型: 一、单项选择20题,1分/题,共20分。 二、多项选择10题,2分/题,共20分。 三、名词解释4题,3分/题,共12分。 四、简答题3题,6分/题,共18分。 五、论述题1题,10分/题,共10分。 六、案例分析2题,10分/题,共20分。 本资料最终解释权归风休住,未经许可,请勿复制! 时间:8号上午 一、单项选择20题,1分/题,共20分。 1.“矫正”一词在西方最通常的含义是“改善”。(专升本)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系统地提出了“教育目的刑”的政策主张的是德国著名刑事政策学家冯·李斯特。 3.强制是教育的障碍,教育需要奉献的观点提出者是拉德布鲁赫。(专升本) 4.矫正是1870年以来兴起于北美的一种刑罚改良模式,187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成召开了矫正工作大会,会上发表了9条原则性《矫正宣言》。提出刑罚的目的是矫正而不是报复,教育是矫正罪犯的最重要的手段。(二学位) 5.苏联教育革新家马卡连柯在20世纪初建立的矫正教育组织称为是“工学团” 6.实证学派以实证方法研究犯罪人及导致其犯罪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矫正的新理念。这一学派以龙勃罗梭、菲丽、李斯特最为著名。(二学位) 7.《礼记·学记》中最早提出了“长善救失”的矫正教育思想。 8.我国对罪犯的矫正教育改造制度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20世纪50年代”。 9.我国监狱系统举办特殊学校进行正规化教育的时间起点是1985年6月。 10.鲁辛·摩林在其主编的《论监狱教育》中明确指出:“监狱及矫正系统中,不是作为惩罚,因为监禁是惩罚;不是监狱活动的功利性目的的工具。(二学位)11.实证研究是将矫正教育研究对象置于特定研究条件或环境下,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或检验,取得现象之间联系及变化的相关数据,揭示或证明有科学价值的研究结论的方法。 12.作为矫正教育基础的哲学命题是人的“可塑性”。★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14.行为主义心理学基于调节反射理论提出矫正人们行为能力的原则是强化原则。 15.差异交往理论是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1939年出版的代表作《犯罪学原理》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 16.社会学解释服刑人员实现再社会化和回归社会的理论是:“复归理论”★★★ 17. 社会学习理论渊源于法国著名的犯罪学家塔尔德的“模仿理论”

健康教育学模拟试题1

《健康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_B_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A.健康心理? B.健康相关行为? C.健康状况? D.健康知识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A_ A.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卫生宣传 B.健康促进>卫生宣传>健康教育 C.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健康促进 D.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传 3.不属于“KAP”模式内容的是 B A.获取知识? B.需求需要? C.形成行为? D.产生信念 4.健康相关行为是 B A.仅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C.仅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D.只是促进健康的行为 5. TABP不包括_C_ A.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B.冠心病易发性行为 C.情绪压抑 D.不耐烦和敌意 6.?以戒烟为例行为改变阶段模式_A A.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B.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C.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D.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 7.社会网络的特点不包括_D_ A.密度? B.互惠 C.强度? D.物质性支持 8.制定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时,下面那一方面不重要?C A.材料是否具有可读性 B.材料的形式、风格是否易于被目标人群接受 C.语言是否精美,富有哲理 D.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 E.目标人群是否能负担起有关费用 9.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与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_D_ A.传播者不同? B.传播模式中各要素不同? C.媒介不同? D.是否有反馈信息交流过程 10.同伴教育者应该具备哪些特征??D A.具有责任感 B.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流技巧 C.能在工作组织者和干预对象之间起到连接的作用 D.以上均是 11.下面关于问卷调查的哪一个说法不正确_B_ A.问卷调查表中的问题可以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B.开放式问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C.封闭式问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D.问卷调查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

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新)

公共教育学 考试大纲 教师宁伟 职称副教授 二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授课对象各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 《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严格遵照本课程课程标准执行,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教育学基本常识知识,初步运用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来解读教育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基本问题,重点考核教育学课程的核心概念知识、理论原理,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教材的关系 考试大纲是有关本课程考试复习时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等知识的纲要性提示。考试大纲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写,但偏重于学生学习时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与命题时可能出现的知识点。 考试大纲的容结构与教材基本一致。教材是课标的展开论述,大纲简略而不丰富,其作用只是教师授课、命题和学生复习时的依据。考生应认真阅读、思考和理解教材,并在理解的教材基础上指导学习,从而真正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文科类专业课程考试的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要求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称、概念、原理、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本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是要求考试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教材教参 教材: 白彦茹主编《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2017年8版。 教学参考书: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2002年版;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大学,1991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1999年版; 4、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1999年版; 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教育,1993年版; 6、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1989年版; 7、方主编《基础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2010年版; 8、卢晓中主编《新编教育学》,师大学集团,2014年版 (四)学习方法说明 1、认真学习和阅读教材、教参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的最新的教育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方法等; 2、积极参与各种有关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见习、试讲等)和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从实践中找出教育规律。

小学教育学辅导:教育的本质

小学教育学辅导: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广义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二)、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级的产物 二、教育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利托尔诺) 错误:把人类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混为一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也掩盖了教育的阶级性。 3、心理起源(孟禄) 错误: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 4、劳动起源(马克思)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教育的发展 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1、原始社会教育概况 (1)、教育有社会性而无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 2、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中国:文艺(礼、乐、射、御、书、数) 欧洲:斯巴达:军事体育教育 雅典:和谐发展教育 (2)、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四书五经个别教学 欧洲:教会教育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内容:七艺(三科四学) 骑士教育目的:培养封建骑士内容:骑士七技 3、现代社会的教育 (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的:出现又重教育目的,既要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又要培养熟练的劳动力教育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增设许多新的学科 教学方法: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许多新的教学方法 教育组织形式:以班级受课制取代个别教学 教育权:第一次提出了义务教育问题 (2)、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 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倡唯物主义,反对封建迷信 4、全社会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反对民族压迫

矫正教育学5

1.矫正教育学:是指研究矫正教育现象、揭示矫正教 育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我 国长期以来矫正教育工 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 概括,是随着我国矫正教 育工作的产生、发展而逐 步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 学科。 2.矫正教育目的:是指矫正教育者代表着一定的社 会或阶级的利益,在观念 上、思想上对矫正教育活 动结果的设计。矫正教育 目的是通过矫正教育工 作,把矫正教育对象塑造 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3.矫正教育评估:是指根据矫正教育目标,运用科学 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 关信息、数 据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统计分析,对矫正教育活 动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 断的过程。 4.集体教育:是指矫正机构将全体或某一类型的矫 正教育对象集中起来所 进行的,一种旨在解决一 些共同性问题的矫正教 育活动。 5.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是指根据劳动教养管理委员 会决定的劳教期限,经过 强制教育改造后,执行期 满,依法解除劳动教养, 恢复其人身自由和其他 权利回归社会的人员。1.矫正教育:是指国家矫正机构以违法犯罪分子为 对象,从改造人、挽救人 的目的出发,结合生产劳 动有计划、有组织、依法 实施的转变思想、矫正恶 习、灌输知识、培养技能 的系统影响活动。 2.矫正教育对象:是指在特定的矫正机构当中依法 接受矫正教育的各类人 员。在我国,矫正教育对 象包括服刑罪犯、劳动教 养人员、少年收容教养人 员以及回归社会人员。3.道德教育:是指按照公民道德规范的要求对矫正 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其 形成道德观念、养成遵守 社会道德的行为习惯的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系 统性活动。 4.矫正教育任务:是指矫正机构根据有关规定,为实 现矫正教育目的而确定 的矫正教育的步骤、手段 和措施的总和。矫正教育 任务是矫正机构的核心 工作任务,是矫正教育目 的的具体化。 5.少年收容教养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17条第4款规定的,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 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的 犯罪少年。 1.行为矫正:是指矫正机构依法对矫正教育对象的 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及一 些行为恶习进行规范,使 其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的活动。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 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 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及作用。 3.分类教育:是指矫正机关 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针 对不同类型矫正教育对 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内 容和方法实施的教育活 动。 4.矫正教育评估方案:是指 在进行评估前由评估组 织者制定的有关评估目 的、项目、指标、方法、 步骤、要求等的文件。 5.罪犯构成:是指某一特定时 期罪犯整体内各种罪犯类型及 其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6.个别教育:是指矫正机构针 对矫正教育对象的个别、特殊问 题,采取面对面的思想影响、心 理沟通和知识传授活动。 7.少年教养管理所:是对少年 收容教养人员实行强制性教育 的机关,也是教育人、挽救人的 特殊学校。 8.罪犯:狭义罪犯及矫正教育 学研究的罪犯,是指被法定机关 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在监狱或 社区实施矫正教育的罪犯。具体 包括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包括缓刑, 假释,监外执行)、拘役、管制 的自然人罪犯,而不包括判处死 刑立即执行、没收财产、罚金、 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简答题 1. 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 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有利于全面提高矫正教 育的质量 (2)可以为矫正教育工作创 造和谐、通畅的心理环境 (3)有利于加强思想教育的 针对性 2. 矫正教育影响的价值表现 在哪些方面? 答:(1)社会价值 矫正教育影响的社会价值 主要体现在矫正教育影响的选 择上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有助 于社会的稳定和矫正教育对象 的社会规范,有助于正确社会态 度的重建。 (2)教育价值 矫正教育影响的选择与实 施,必须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身心 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就是矫正 教育影响的教育价值的内涵。 3.监狱对罪犯进行矫正教育的 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答:一是入监教育阶段,即对新 收押的罪犯进行的矫正教育。 二是常规教育阶段,即对经 过入监教育阶段的罪犯进行的 有计划、有目的的各种矫正教育 活动。 三是出监教育阶段,即监狱 对即将刑满出监的罪犯进行的 巩固矫正教育成果,确保改造质 量的教育活动。 4.矫正教育针对性的含义是什 么? 答:矫正教育的针对性是指矫正 教育始终是针对违法犯罪人员 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采取的不同 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在教育过程 中,矫正教育者采取个别教育和 分类教育策略,贯彻“因人施 教”、“因势利导”的原则。 5.如何对回归社会人员进行心 理指导? 答:(1)指导回归人员建立社会 适应机制。 (2)指导回归人员建立家庭 相容心理。 (3)指导回归社会人员建立 健康稳定的心理机制。 6. 矫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 是什么? 答:(1)矫正教育对象是社会人; (2)矫正教育对象是有缺陷 的人; (3)矫正教育对象是需要矫 正的人; (4)矫正教育对象是发展中 的人。 7. 教育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 指导意义有哪些? 答:(1)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使教育成为矫正工作的基本手 段 ①教育能够引导受教育者 沿着特定的方向发展; ②教育能够给受教育者比 较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③教育由专职教师对受教 育者进行科学的培训。 (2)教学论有助于提高矫正 教育的课堂化教学效果 8. 依据《监狱法》罪犯教育改 造原则有哪些? 答: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 服人 9. 刑满释放人员的法律特征 是什么? 答:(1)刑罚执行终了,获得《释 放证明书》,结束行刑法律关系; (2)未被判处附加剥夺政治 权利的,刑事责任终结,恢复其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恢复人身 自由,与其他公民一视同仁。但 不能担任检察官和法官; (3)被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 利的,主刑已执行完毕,人身自 由得以恢复,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刑期开始执行; (4)具有刑事前科,再犯罪 可能成为累犯。 10.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的区 别有哪些? 答:(1)具体目标和任务不同; (2)理论基础不同; (3)工作方法与形式不同; (4)对矫正教育者的要求不 同; (5)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 同。 11.矫正教育影响的构成包括 哪些方面? 答:矫正教育内容,矫正教育的 方法和手段,教育模式,矫正教 育者,集体,监所文化。 12.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行为矫 正有哪些特点? 答:(1)矫正教育对象在行为矫 正过程中的被动性。 (2)矫正教育对象行为矫正 的长期性。 (3)矫正教育对象的思想认 识与行为表现的不一致性。 13.矫正教育对象的一般特征 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是对社会规范造成了破 坏、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的 人; (2)是存在不同程度消极意 识或心理缺陷的人; (3)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剥 夺或限制了人身自由的人。 14.教育刑理论的产生对行刑 和监狱制度有什么影响? 答:(1)改革监狱建筑,废除铁 栏杆,尽量减少对受刑人的刺 激,以利于教育刑的实施; (2)在刑罚的执行上,注意 通过劳动使犯人改过自新,把劳 动看作是教育的手段; (3)在行刑的方法上,由一 般化过渡到个别化,由不加区别 过渡到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和循 序渐进的累进制; (4)在行刑的目标上,不仅 注意监管,也注意矫正和改造。 15.矫正教育内容中的法律教 育有哪些特点? 答: (1)教育对象的特定性(2) 教育目的的特殊性(3)教育方式 的多样性 16.贯彻以理服人原则的基本 要求有哪些? 答:(1)矫正教育者必须具有较 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文化修 养。 (2)坚持调查研究,注意工 作方法。 (3)坚持正面教育和疏导。 (4)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 合,注重身教。 论述题 1.矫正教育的制约因素。 答:矫正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 教育活动,它有着普通教育不具 备的特点。但也受到众多因素的 制约。 (一)社会因素对矫正教育的 制约性 矫正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 活动,首先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 约,具体说是要受到政治经济制 度和生产力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矫正教育 的制约性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矫正教 育的性质、地位、发展规模都有 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 社会制度下,矫正教育的目的、 出发点有着显著的差别。 (2)生产力对矫正教育的制约 性 矫正教育活动不但受到政治 经济制度的制约,还受到生产力 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推动着 整个社会的发展,矫正教育活动 的发展主要是在矫正教育目的、 内容、手段等方面收到生产力发 展水平的制约。 (二)个体因素对矫正教育的 制约性 矫正教育必须从人的身心发 展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 展规律,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矫正教育要适应被矫正人 员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 地促进学员身心向健康方向发 展。 (2)矫正教育要适应被矫正人

最新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河北省教师资格认定 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本试卷仅供学员参加"两学"河北师生网培训辅导练习使用,不做其它使用,特此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B.《礼记》 C.《学记》D.《孟子》 2.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可以把以物体方式储存的文化转化为以人为载体的文化,这指的是教育的什么功能()。 A.传承文化B.整理文化 C.创造文化D.激活文化 3. 下列关于单轨学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 B.单轨学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C.单轨学制不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 D.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 4.在学生的各项权利中,哪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身权 D.人格尊严权 5. 5 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观察、阅读实验操作等,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探究学习 C.自主学习 D.合作学习 6. “产婆术”是哪位教育家提出教育方法()。 A.孔子 B.孟子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7.下面哪个因素决定着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A.德育目标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 C.时代特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D.文化传统 8.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D.自我教育法 9.首次采用编班分级的教学方式,把班级授课形式引入我国的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B.洋务学堂 C.太学馆D.京师大学堂 10.新建班初期学生对规范的遵从程度是()。 A.观望B.服从 C.认同D.内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构成教育的三要素包括()。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活动 12.下面哪些是教育的政治功能()。 A.培养政治领导人才B.传播政治意识形态 C.提高全面素质D.推荐社会的民主进程 13.下列说法对学生的本质属性表述正确的是()。 A.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 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C. 是教育的纯客体 D. 具有主体性的教育对象 14.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A. 课程设计 B. 课程计划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大教学论 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五经、四书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 6、癸卯学制 7、理论性和应用性 8、强制教育 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10、教学活动11、辅助形式12、课外辅导成绩考核13、通过各科教学14、课程计划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16、③17、①18、②19、①20、①21、①22、①23、③24、①25、④26、①27、③28、①29、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31、答:(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32、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33、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5、()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矫正教育学试题和答案评分标准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矫正教育学试题和答案评分标准 课程代码:00931 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B·C.乌捷夫斯基主编的《苏联劳动改造教育学》正式出版的时间是 A.1947年 B.1957年 C.1967年 D.1977年 正确答案:C(1分) 2.英美犯罪学家不再主张矫正的医疗模式,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正确答案:D(1分) 3.矫正教育活动是一种 A.双主体活动 B.个体活动 C.群体活动 D.单主体活动 正确答案:A(1分) 4.要求犯人在囚禁中“幽闭思愆,改恶从善”的监狱制度是 A.圜土制 B.嘉石制 C.囹圄制 D.桎梏制 正确答案:C(1分)

5.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矫正教育目的观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精神本位论 正确答案:A(1分) 6.“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这一基本要求反映的是矫正教育原则中的 A.因人施教原则 B.以理服人原则 C.分类教育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正确答案:B(1分)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是矫正教育方法中的 A.集体教育方法 B.个别教育方法 C.分类教育方法 D.常规教育方法 正确答案:B(1分) 8.1982年10月我国监狱系统办成的第一所特殊学校是在 A.北京市 B.上海市 C.河北省 D.山东省 正确答案:D(1分) 9.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被评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判断并赋值的过程称为 A.矫正教育测量 B.矫正教育测定 C.矫正教育量化 D.矫正教育统计 正确答案:A(1分) 10.采用科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真正反映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体现的是 A.科学性原则 B.适时性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标准化原则 正确答案:A(1分) 11.对末级指标的赋值与数据处理过程称为 A.指标量化过程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父母 B.教育 C.环境 D.遗传 2.下列哪种社会因素会影响教育目的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3.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4.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是 A.语言 B.制度 C.文化 D.人口

5.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是指 A.文化传递 B.文化传播 C.文化变迁 D.文化选择 6.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是指 A.文化传递 B.文化传播 C.文化变迁 D.文化选择 7.华生的"教育万能论"属于 A.教育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8.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表达的观点是 A.父母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9.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A.遗传差异 B.教育差异

C.环境差异 D.物质差异 10.个体发展的特征不包括 A.规律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11.下面哪一项不是个体发展规律性的表现 A.从简单到复杂 B.由一般到特殊 C.由头到脚 D.由四周到中间 12.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 B.游戏 C.看书 D.识字 13.幼儿期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A.讲授 B.游戏 C.自学 D.参观

14.《教育漫话》是哪位教育家的教育论著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 15.卢梭所倡导的教育观是 A.爱的教育 B.自然主义教育 C.大教育观 D.进步主义教育 16.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齐 17.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包括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 A.制作的本能 B.创造的本能 C.宗教的本能 D.运动的本能 18.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有系统地把游戏列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

教育学内容要点(1)

[内容要点] 一、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 教育学的概念: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属于一级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关键人物;关键事件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派别;代表人物;重要的教育学著作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四种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发展: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特征 1、原始社会:教育水平低;教育无阶级性;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关系密切。 2、古代社会:古代学校出现;教育出现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奴隶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官吏、牧师和骑士;教育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教育方法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封建社会) 3、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目的一是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二是给与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课程结构、内容得到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出现;师生关系民主化;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极大发展。 (三)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和终生性。 三、学校 (一)学校概说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学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我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学校具有公益性。学校的公益性特点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二)学校文化

教育学专升本辅导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 2、学生中心说以法国的和美国的为代表。 3、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永恒性、。 4、教育有两大规律:、。 5、在欧洲中世纪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即和。 6、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7、人的发展是从到的渐变过程。 8、中国教育经费的来源可以概括为:财、税、、、社、基。 9、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 10、教师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广博的基础知识和三方面。 11、教育目的的功能表现为、调控功能、。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 13、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 1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15、从世界范围学制的发生发展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认为教师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的是。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四书五经 B、六艺 C、七艺 D、文法修辞 3、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 A、能源 B、环境 C、人 D、物质 4、学生学习好的根本原因是。 A、学校管理好 B、教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C、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D、学生聪明 5、人的发展水平归根到底是由决定的。 A、生产关系 B、社会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历史 6、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有。 A、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B、齐全的教学设备 C、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D、好的教学内容 7、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是。 A、升学率的高低 B、师资的文化程度 C、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D教学管理水平 8、学校产生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A、校舍、教师、学生 B、设施、师资、书籍 C、教师、学生、教材 D、剩余劳动、社会需要、文字 9、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第一次把中小学规定为“六三三”制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10、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进行过三次学制改革,时间分别是在。 A、1949、1958、1995 B、1951、1958、1985 C、1952、1957、1997 D、1951、1958、1999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狭义) 2、教育目的 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4、学制 5、义务教育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简述中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5、20世纪中国学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6、为什么说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7、人力资本从形式看其投资方向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10分)教育应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