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家庭教育比较

中外家庭教育比较

中外家庭教育比较
中外家庭教育比较

中外家庭教育比较

11学前本B 杨佩芸11550106044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第一学校,父母是第一老师。家庭教育本是一个生活化的普通的话题,如今,由于儿童受到高度关注,学前教育成为热点,家庭教育自然也成为人与人交流时的一个热议问题。

中国的家庭教育自古以来便受到教育家、思想家乃至文学人士的关注,他们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见解在著作或者诗词中一览无遗。最典型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所强调的即母亲为了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三次搬家。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是中国生生不息的教育文化的传承,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而非教育。

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是显著的,这源于中西方无论文化,甚至是经济政治上的大不同。长期的文化底蕴的积淀,以及自身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造就了中西方父母在教养孩子上观念的区别。所谓思想决定行为,不同的教育观自然也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我从课本学习的理论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探索分析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

一、教育观

1.亲子关系

从课上观看的两个影片《成长的烦恼》(代表西方的家庭教育)和《小孩不笨》(代表中式家庭教育)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外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有截然不同的区别。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由于深受传统承袭下来的“长幼有序”的等级观的影响显然有一定程度上的等级之分。因此,在教育中,父母会强调在不同的场合应遵从某种秩序感。比如,吃饭的时候讲究按身份落座,有一种强烈的尊重与服从的意味。又比如父母与孩子发生分歧时,无论事实对错与否,父母都会拿出自己是长辈的身份及有经验的噱头来强迫孩子听从,完全不理会孩子的立场。其中,在影片《孩子不笨2》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一家人在吃饭时,哥哥准备拿起手机接电话,却被父母以“吃饭时间不准接电话”的理由阻止,但父母却偏偏违背了这一原则,在孩子面前丧失了威信。父母这样说一套做一套出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他们只懂得命令却不懂得以身作则,只懂得施压却不懂得沟通之道。如果父母一直以自己的立场去教育孩子,又因为交流的缺失,只会导致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尊重父母,但同时也要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个榜样。在这样的教育中,作为旁观者,我只看到了压迫和无奈,不仅是孩子的无奈,也有父母的无奈。教育是双方的,正如在《成长的烦恼》中,我们所看到的景象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没有秘密,没有不可开交。尽管在小冲突面前也能和善解决,父母亲密的行为也不会在孩子面前躲藏,因为这样做也是为了向孩子们彰显这个家庭的和睦以及父母与孩子是可以处于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因此,良好的的亲子关系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这种平等和善的关系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2.培养目标

“中国的家庭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趋同化的个体,而西方家庭教育是要培养有个性的儿童”这一句话令我叹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解析了中外家庭较与在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上的差异。中国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就是听父母的话,顺从长辈的意思。这样一来,无疑会培养出呆板木讷、失去原则和立场的幼儿。比如说我们

可以经常看到如果一个孩子违背了父母的意愿而受到指责和批评时,父母不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而是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而这样的判定往往只是父母单方面的意识而已,所以无论孩子的行为出于任何意图,父母的看法即是标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儿童是悲哀的,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天性、缺乏自主判断的能力和自由的空间,成为了父母希望塑造成趋同于这个中国社会环境的一个“工具”。在西方国家,父母则是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意见,尽管双方意识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也会选择共同商讨来断定是非对错,有利于儿童从小形成自己的主见,目标在于培养一个有个性的、有独立能力和适应环境的社会人。

3.教育环境

说到教育环境,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说是儿童的成长环境,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教育,当然,一个科学的家庭教育能够给孩子提供可靠的成长环境。在教育中,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怎样的环境才能达到有效教育呢。我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是值得借鉴的。由于古代中国处于一个封建专制制度的时代,当代中国教育受到一些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的影响,因而教育观相对保守。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家庭教育的氛围比较封建专制、严谨固化。这不利于幼儿的自由化成长,使幼儿丧失自主权,被父母或其他长辈牵着鼻子走,从这样教育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必然是不能迎合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

二、教育内容

1.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这一名词在中国的教育领土中显然是陌生的。因为中国的父母太过“爱孩子”,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掌中宝,生怕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我们大概都看过许多新闻报报道:某某小朋友在幼儿园玩耍时不小心磕碰受了一小点儿外伤,结果就换来父母到幼儿园无理取闹。因此,挫折教育在中国父母心目中可谓距离太远,因为家长的溺爱决定了孩子不能接触一切危险的因素。而挫折教育在外国却是普遍平凡的一个教育内容,尤其在日本。在课堂上观看了许多日本挫折教育的视频,日本父母乃至幼儿园对幼儿的“残酷”令我瞠目结舌、叹为观止。尤其是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光脚跑步或冬天游泳等在中国父母眼中不可能的行为却是如此常规的一种活动。挫折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坚毅的的品质、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中国领土虽大,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从意志上来看,中国儿童便输给了日本的小朋友。众所周知,中国的孩子普遍娇生惯养,这归根结底还要反思我国的家庭教育。

2.独立性培养

“独立性”这个词并不陌生,在教育中,无论时代、无论国度、无论年龄都在强调它的重要性。但实践中又是否真的注重对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呢?独立性包括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立。意识决定行为,因此培养独立性首先从思想出发。这就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给他们简历独立自主的意识,如学会自理。在日本,一个患有癌症的妈妈用了一年的时间培养她女儿学会自理;一个美国的媳妇儿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严格执行约定。但是在中国,独立性的重要性似乎并不被待见。由于爱孩子的方式不同,中国的父母并没有‘放手给孩子足够空间’的意识。通常来说,他们由于过度疼爱孩子,因而在生活中父母养成了“包办”的习惯,剥夺了孩子自主的权利。长期下来,中国父母培养出来的则是丧失自理能力、过度依赖、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

3.教育即生活

“现在教育”代表杜威在1899年首先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主要内容。在20C早期的中国,陶行知在批判杜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虽然两者观点有差异,但都强化了生活这一元素在教育中的作用。很多中国的父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者不懂教育孩子,放纵孩子的行为或者把孩子外送,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培养。殊不知,其实生活——我们每天所要经历的分秒都可以成为教育的素材。没有任何东西比生活、经验用来教育更直接。西方家庭教育则是秉承了这一理念,坚持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于生活的经验进行教育。对于父母来说,这样的教育也容易实行,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教育容易接受。但在中国,恰好与之悖道而行。我国的家庭教育认为书本知识更为重要,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迫去看“十万个为什么”,问题在于孩子们真的看懂了吗?

三、教育方式(手段)

1.沟通

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家庭教育的现象;有多少对父母,就有多少种教育方式或手段。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即是沟通。一个良好的教育成果离不开父母与孩子充分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父母能够听到来自孩子的心声,而孩子也能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从而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然而,在中国,许多父母并不重视与孩子的交流,甚至连陪伴的时间都非常吝啬。他们心里似乎只有自己的事业或利益,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更别说沟通,因此直接导致父母与孩子的隔阂,阻碍了家庭教育的实施。在西方,父母是非常重视与子女的交流的,无论是大小事情都会与孩子一起进行家庭会议来商量,鼓励他们积极发表意见,重在参与,给予充分表达的空间。尽管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情况下,父母也会让孩子自己解释再进行教育。沟通是连接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桥梁,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中国父母应该及时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2.倾听

除了沟通之外,与孩子交流,倾听也不容忽视。如果父母不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再多的沟通也是无济于事。在《孩子不笨2》中,Tom和Jerry的父母就是不懂交流、不懂倾听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一桩桩令人痛心的事情。特备是Tom在自己修好电脑后给父亲送去,不仅没受到表演还因此而遭到指责。这样的结局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多大的创伤,Tom的爸爸正是因为不懂得倾听儿子的解释而妄下定论。父母的不尊重与不理解在于孩子的关系中插上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门。相反,在《成长的烦恼》中,父亲在儿子犯下一个严重错误的情况下,能够冷静下来和他平等交谈,听取儿子的说法再给予他正确的指引。倾听不仅是对孩子们尊重也是保证沟通顺利进行的前提。

3.尊重与鼓励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随情境而变。因为做错事而批评,因为表现好而怎样,因为不听话而生气,因为有进步而激动……但是无论任何情况,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同表现时,首先要予以尊重和理解。比如一个孩子在父母提醒的前提下还是做错事,中国的爸妈可能会当即发火怒骂,而西方的父母则是冷静地想孩子指出问题并鼓励他自己承担责任。不管怎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在在所难免的,而且也是责任不能结局的,既然如此,为何不报以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呢。做对的时候予以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继续保持;做错的时候予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鼓励其改过自新。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儿童树立自信的基础,对他们鼓励是他们有责任有意识找到正确的方向。孩子的心态来自于

父母如何对待。所以父母在教育中要保持头脑冷静,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家庭教育的方式对于塑造一个优秀的儿童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要素的分析,我们意识到中西方的家庭教育的确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些差异不可能完全得到改善而趋同也没必要,但是,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充当一个关键角色,所以我们必须以客观科学的眼观去看待家庭教育的模式,其中包括观念、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我们不仅需要分析中外差异,还需要研究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去知道实践的开展,一切教育为了儿童,保证他们的健康愉悦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核心。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整理)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小组成员:郁洁、张静雯、张苗苗、章莉丽、赵浏婷、仲秋、周阳、朱珏(组长) 一、共同之处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 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你属于,哪些国籍,我们都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第一个老师。中国或西方国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家庭教育总是在最基本的位置的。 第二,家庭教育应从小开始,履行职责。 家庭,“家长们应该是言传身教。从他的表情,我们知道他生气或快乐,然后给予指示。”因为“它很容易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他长大后,他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孩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第三,有时候父母的分工在某些情况下会阻碍孩子教育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些坏的结果。 在中国或在西方,母亲几乎是被描述的主要角色,然而对父亲的描述只有一少部分。母亲几乎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母亲是负责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如饮料和食物,母亲是孩子物质保障,情感等方面的主要承担者,也 是培养孩子的主要监护人。 第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正确地认识知识的价值。 中国的父母在远古时代就充分意识到这个道理,他们在孩子校时候就教他们阅读《四库全书》和《五经》,并且学习各种各样的思想学派,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在西方,父母也注重家庭阅读。孩子必须在睡觉前听的故事,这是一种优良的西方传统家庭教育。 五、注重以个人的例子以及口头令来教学。 父母是孩子的模式,通常父母一个简单的动作是更有效率的灌输,孩子会在不经意间模仿他们的父母。

二、不同之处 一、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要从小就形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独立生活能力来自从小的锻炼。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参加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增长才智,并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由此看出,中国家长的育儿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 二、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

————————————————————————————————作者:————————————————————————————————日期:

(一)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 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三)让孩子自然发展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种值得父母不断追求的艺术,需要父母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根据孩子的特点探索自己的家庭教育,这才是智慧型父母的魅力。精神需求VS物质需求中国有些 家庭,在生活中极端宠爱孩子,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难及的物质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但在精神上却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这与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正相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西方人更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营养,穿得舒服就可以了。所以,父母应改变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在精神方面感受到你对孩子的爱,感受到你的关注,感受到你的期望,而这种期望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只有这样,父母的期望在孩子身上才能产生正效应。讲道理VS具体指导中国注重理论的、宏观的指导,粗线条地讲道理;西方更注重具体的、微观的指导。我们有不少父母,只从道理上讲该怎幺做,如果孩子做错了,稀里糊涂打一顿,打完了孩子还不知自己错在哪儿。在国外不少家庭中,孩子无论犯了大错小错,也要受到惩罚,比如:不让看电视,或几天不许到外面和小朋友做游戏等,就是孩子想做的事不让他做,让孩子在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中来体验对与错。孩子就从这各式各样的体验中,明白了该做什幺,不该做什幺;做什幺是对的,做什幺是错的,从而一步步明白做人的道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有人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这句话深刻指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所起的作用,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有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 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美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甚至相互打闹,美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没有生气。 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 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 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教师还极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概括地说,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创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儿童是被动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美国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发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可。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虽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 一、西方各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节约自强的美国家庭教育 许多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将会不再负担其生活费,他们会注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才能够尽快使孩子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这些美国家庭教育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市场经济的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有偿工作,以便于将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氛围,那里的孩子们也随之崇尚自己挣自己花。而美国社会相对宽厚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令父母们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安全感,他们不需要过于向孩子施加奋斗的压力,而是让他们能随着自己的天性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长大成为独立的个人是美国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们会鼓舞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根据调查,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是不拿零用钱的,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获得零用钱,大约68%的受访青少年学生以打零工赚取零用钱。[3]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这位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十分紧巴巴。他家账本扉页上记录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记清每一分花销的来龙去脉,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则更少。洛克菲勒解释说,

“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这句蕴含着他人生经验的话,就像他的财富,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磨练吃苦的英国家庭教育 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总的来说,英国人性格恪守传统,他们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即严谨而且爱独居,为了自己获得独立自由而愿意吃苦耐劳来换取理想生活。英国的青少年,从小就体验送报、打工等劳动的辛苦,这本身就是磨炼吃苦精神的绝佳途径。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撒娇,赖床时要父母三请四催说尽好话,英国的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而言可能难以接受,甚至觉得这样对待孩子太过于冷血残忍。英国的教育理念受其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加之英国属于发达国家,社会制度相对健全,社会福利较丰厚,这也减轻了国内人民不少负担。对于他们而言,受教育成为了选择之一而非必由之路。他们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选择自己要学习的方向。从英国国内市场看,他们的职业选择范围相对更宽泛,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外,专业技术在英国是非常实用的香饽饽。所以英国的家长们不局限于要求孩子在学问上有所建树,他们更重视自己的孩子是否可以独立负担其生活,顺利在社会中立足。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整理

1. Family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majority of family educational expert consider that family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 narrow and broad sense. Generalized family education indicates that family members teach each other in their daily life. In a narrow sense, it indicates that the elder members (especially for parents) of a family teach younger in their daily life. Family education as one part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education has an irreplaceable meaning to other two educations. Family education is not onl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health of children, but also their mental health which makes them more adaptable to competitive society in the future. More often than not, education is also an intera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parents which means that they both be educa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t. 2.1The Feature of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First, Chinese parents usually charge of whole things of their kids to make them have enough time to study. Especially for those parents who have only child provide them anything what their kids need. There is also a new phenomenon that we can see mos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mobile phones, digital camera, MP5 which are top grade cons umer goods. It’s detrimental to develop children’s independent ability and imperceptibly make them spend freely on money which given by their parents. A lot of Chinese parent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ir kids’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but not their inner mind which easily make them have mental or moral character problems. In the meantime, it’s easy to make their kids have personality defect and lose ability of living all by themselves. Therefore, this kind of education is absolutely unreasonable and lack short of scientific. Second, the matters of family education one-sided emphasize test score. Chinese parents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their kids but seldom evenly conduct the education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and art to their children. So that it’s the main cause of uneven i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integral ability. We also see a phenomenon that a lot of only children are high intelligent, vulnerable and sensitive. But in the fields of developing intelligence of children, Chinese parents only care for their result of ability of memory, comprehension and computational problem. On the contrary, innovation-oriented society is pressed for 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 Third, Chinese parents always regard their kids as private property. They are concerned more about face-saving than their kids. They deserve their kids are their own and have right to control the children’s behavior. When their kids betray their orders, they also use their dignity or effect violence to their children but do not know it is illegal. They believe the concept of family education needs violence sometime to their naughty behavior. Furthermore, Chinese parents also think if they love their kids, whatever methods of expression, the kids should accept it and unconditional comply with it. As the times passes, the children would not lik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ents who will not be told by their kids when they have something mental problems.

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的英语演讲

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的英语演讲 篇一: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 (一)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

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 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三)让孩子自然发展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 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三)让孩子自然发展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 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摘要: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人的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任何其他教育所无法替补的。中美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两国的儿童在成人后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浅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的建议性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育儿观;传统;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一、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及原因 1.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内部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儿童也由此学会了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懂得了父母比朋友重要,长者是权威的象征。而在美国家庭,家长更注

重自由与平等的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言有独到之处,父母还会给以适当的奖励。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2. 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为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美国家庭的育儿观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从小就注重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诸如劳动锻炼、意志的锻炼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 3.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异及原因 一位西方著名人士说,他小时候,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兄弟两个都想吃最大的哪个。他的妈妈就笑着说:“你们来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2块,你们2人一人一块各自负责修剪,谁干的最快最好,谁就能得到它。”结果他赢了,并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这很公平,你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代价! 而一个中国犯人也说道,小时侯,他的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等。他一眼就看中了那个又红又大的,这时弟弟说了他想说的话,结果被妈妈骂了一顿:“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那个犯人就灵机一动改口说:“我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结果他受到了妈妈的奖励。从此以后,他学会了说谎,然后开始不择手段。 同样是分苹果,但结果却不一样。外国的那位母亲选择了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那位中国母亲,却让孩子用虚伪的话来换取他们心中想要的东西。通过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的家庭教育是存在差异的,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其目的都是表现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些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

浅谈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学生姓名谢梓丹指导教师陈朝虹 系(部)外语系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 93 学号 09124340 提交日期2012年月日答辩日期 2012 年月日 2012 年月日

浅谈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论文提纲 前言 一、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1、中美家庭教育的结果比较 2、中美家庭教育的过程比较 3、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三、概括 1、教育目的 2、教育内容 3、教育方式 四、结束语

浅谈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谢梓丹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英教093班) 摘要: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不痛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是方方面面的,主要体现在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价值观、道德观等,这一切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关注中西文化差异,学习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各种体现,有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取长补短,使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美文化差异;家长;孩子;跨文化 前言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篇文章就是在阐述着中西方家庭在教育子女时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会导致这些差异?哪些该继续发扬哪些该摒弃?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我们也意识到:中美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在美国,年轻人大多很有主见,这种独立意识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中国人为什么独立能力不如美国人好呢?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 一、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启蒙部分,它对孩子习惯、兴趣、生活方式,甚至个性的培养产生了深远意义。家庭核心的意义在于,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不自觉地接受着基本生活常识和文化价值观。所以说,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中西方孩子的不同性格、处事方式和生活态度等。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在教育方面,中国教师强调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多引导他们呢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则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自由滴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中国人重视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什么都力求完美无缺。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还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姓名:闫姗姗班级:1003班学号:20103952 专业:英语 一、课题研究目的 1.正确认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原因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分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是我们正确借鉴美国的先进育人理念的前提。 2.寻找,借鉴美国一种更加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中美在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很多差异,在这个差异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借鉴美国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使中国的家庭教育趋于完善。 3.完善中国整个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作为教育中一个重要细胞,对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异的对比研究能够有效的完善整个教育体系。.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4.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 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

主要场所,对其日后的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研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出于起点位置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现今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家庭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而这种观念导致中美在教育方式上产生巨大差异。正确认识两国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从中美家庭教育对比分析中得到的启示。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对比分析,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促进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内容 A.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比较

浅析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异同 [主要内容]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当今社会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国在培养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本文通过中西方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的差异和共同点进行粗浅的分析比对,为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 关键词] 中西方家庭教育异同 不论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是在校大学生,只要没踏上社会,独立自主地依靠自身能力生活,家庭的教育对其成长的影响和意义都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发挥着学校教育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我们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无疑将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发展,让家庭这一渠道发挥更关键、有效的作用。 一、中西方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差异我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强调忠君孝父,子女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当代中国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批判地吸收、借鉴传统教育理念,其主要特点是:首先,家长长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推崇“孝悌”等思想观念,通过日常的言谈举止会影响到子女,使子女受到尊老爱幼等正面的道德教育。但其中“学而优则仕”、“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思想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通常认为孩子的学习第一,其他次之,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父母与孩子沟通较少,只注重物质需要的满足,缺少情感交流,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子女对父母感到畏惧的同时,产生了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孩子偏离正常的道德发展轨道。其次,家长比较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爱祖国、爱集体、

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导致孩子行为失矩,对孩子进行的社会责任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停留于表面。最后,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独生子女制度,所以所有家长都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希望儿女成才,但是成才的标准和方式则通常由家长来规定,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幸福观、荣辱观以及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在培养孩子成为理想中的“人才”的同时,也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 而西方家庭比较注重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强调在和睦的家庭中培养孩子遵守纪律、服从社会公德和为大众服务的良好行为习惯,注重各个家庭之间的交往。家庭与家庭之间习惯于互相拜访,通过交往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并对孩子的道德言行产生影响。在交往过程中,孩子的社会性人格得到了发展。教育方式既严谨又不乏活泼,注重文明礼貌的培养;父母在教育中对孩子的鼓励多于惩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强调“个人奋斗”,注重自立能力的培养。亲子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很少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也不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生活模式生活。并对孩子进行别具特色的“生存教育”,努力把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但又不乏风度教养的“社会人”。 二、中西方家庭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从小就培养孩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注重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通过参加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增长才智,并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而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塑造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不同,两国的家庭教育呈现出不同的教育模式。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对两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结果进行比较,呈现出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家庭教育;比较 引言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美两国文化的比较 文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不一。早在19世纪,最有影响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著名的“文化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我们认为文化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进程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民族性格和思考模式等。由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观念意识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使中美两国的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一)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反之,被视为不礼貌。美国人深受基督教新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淡薄。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晚辈对长辈可以直呼其名,可以与长辈争论问题,提出自己个性的主张。 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集体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这与美国文化却是截然不同的。美国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到限制,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这在中国却被视为另类。 (二)社会关系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儒家伦理,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幸福家庭的标准为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亲情关系密切。一片“少有所抚,老有所扶”的祥和景象。在美国却不一样。美国人平等意识强调人人平等,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人人都要尊重自己,不允许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显赫的家庭背景也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因为他们坚信,不管怎样,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并且美国式的家庭结构相比中国就简单多了。 (三)民族性格的不同

中外家庭教育比较

中外家庭教育比较 11学前本B 杨佩芸11550106044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第一学校,父母是第一老师。家庭教育本是一个生活化的普通的话题,如今,由于儿童受到高度关注,学前教育成为热点,家庭教育自然也成为人与人交流时的一个热议问题。 中国的家庭教育自古以来便受到教育家、思想家乃至文学人士的关注,他们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见解在著作或者诗词中一览无遗。最典型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所强调的即母亲为了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三次搬家。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是中国生生不息的教育文化的传承,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而非教育。 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是显著的,这源于中西方无论文化,甚至是经济政治上的大不同。长期的文化底蕴的积淀,以及自身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造就了中西方父母在教养孩子上观念的区别。所谓思想决定行为,不同的教育观自然也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我从课本学习的理论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探索分析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 一、教育观 1.亲子关系 从课上观看的两个影片《成长的烦恼》(代表西方的家庭教育)和《小孩不笨》(代表中式家庭教育)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外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有截然不同的区别。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由于深受传统承袭下来的“长幼有序”的等级观的影响显然有一定程度上的等级之分。因此,在教育中,父母会强调在不同的场合应遵从某种秩序感。比如,吃饭的时候讲究按身份落座,有一种强烈的尊重与服从的意味。又比如父母与孩子发生分歧时,无论事实对错与否,父母都会拿出自己是长辈的身份及有经验的噱头来强迫孩子听从,完全不理会孩子的立场。其中,在影片《孩子不笨2》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一家人在吃饭时,哥哥准备拿起手机接电话,却被父母以“吃饭时间不准接电话”的理由阻止,但父母却偏偏违背了这一原则,在孩子面前丧失了威信。父母这样说一套做一套出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他们只懂得命令却不懂得以身作则,只懂得施压却不懂得沟通之道。如果父母一直以自己的立场去教育孩子,又因为交流的缺失,只会导致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尊重父母,但同时也要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个榜样。在这样的教育中,作为旁观者,我只看到了压迫和无奈,不仅是孩子的无奈,也有父母的无奈。教育是双方的,正如在《成长的烦恼》中,我们所看到的景象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没有秘密,没有不可开交。尽管在小冲突面前也能和善解决,父母亲密的行为也不会在孩子面前躲藏,因为这样做也是为了向孩子们彰显这个家庭的和睦以及父母与孩子是可以处于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因此,良好的的亲子关系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这种平等和善的关系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2.培养目标 “中国的家庭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趋同化的个体,而西方家庭教育是要培养有个性的儿童”这一句话令我叹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解析了中外家庭较与在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上的差异。中国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就是听父母的话,顺从长辈的意思。这样一来,无疑会培养出呆板木讷、失去原则和立场的幼儿。比如说我们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 —以美国和中国为例 姓名:史惠文学号:200741320132 指导老师:刘慧敏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世纪,是中国逐渐迈进世界强国之林的一个世纪,是广大中国人民生活走向幸福的一个世纪。教育无疑是实现目标的强大推动力,正因为如此21世纪的中国更加注重教育的发展,事实上大多数人在谈到教育时往往会想到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固然重要,家庭教育也不能被人们所忽视。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最早接触的是什么,是家庭,最早接触的教育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家庭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和完善家庭教育,既要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精华,又要放眼于世界,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中国家庭教育与西方家庭教育相比优势和不足在哪里,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究竟有哪些,在21世纪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如何使家庭教育更好地为学校教育做准备,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对中西方家庭教育进行比较一番,从而使我国的家庭教育更适合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家庭教育比较 Family Education of the West compar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Name:shi huiwen No:200741320132 Instructor:Liuhuimin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a century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is gradually into the world powers of a century, the Chinese people a happy life into a century. Goals of education is undoubtedly a strong force, and as such the 21st century, a greater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fact, most people tend to think about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to the neglect of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of a person impact is important, family education can not be overlooked.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a man came to the world's first contact with what the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first contact with what is undoubtedly the family education, we can see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So we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and improve family education, not only to inherit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but also look at the world, learn and absorb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dvanced the concept of family education. Family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