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农村教师持续成长发育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_吴国珍

为农村教师持续成长发育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_吴国珍

为农村教师持续成长发育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_吴国珍
为农村教师持续成长发育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_吴国珍

第25卷第1期2013年1月教师教育研究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25,No.1Jan.,2013

[收稿日期]2012-11-07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2011年度承担的985项目“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调查研究:基于《规划纲要》的视角”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国珍,女,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为农村教师持续成长发育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

吴国珍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教育质量与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之间的矛盾,论证一种滋养村小的城乡统筹教师管理创新机制。认为从多层面建构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寻求一种多方共赢的联系,可以吸引优秀年轻教师农村任教,缓解基层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机会,英语、音乐、美术专业教师长期结构性缺失等问题,而疏通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是农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关键词]农村教师;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13)01-0011-06

Rising the Overall Arranged Community of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 for

Country Teachers to Grow

WU Guo-zhen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education and rural lower level students ’wanting near-home schools ,this paper offers a novel system with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To form the system is to construct multilayer overall arranged teachers community which includes teachers from city ,rural town and remote coun-tryside with educational spiritual communications and exterior rewarding design according to human deep nature.And the system can let all participators share connections for a win-win result.It is also able to attract good young teachers to play rural teachers role.In addition ,it alleviates the issues of rural teachers ’lacking chance for professional upgrade ,the issues of chronical and structural defects in lacking music ,art and English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The author also believes that the base of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is depended heavily on a mechanism that can well and smoothly shar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Key Words :rural teachers ;urban and rural ’s overall arrangement ;teacher community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矛盾的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空壳和教育凋零引起普

遍关注。农民不满意村小教育质量异地择校增多,而优秀年轻人不愿意任教条件艰苦的农村,农村学校教师断层却人才难求,山大人稀地区音乐、美术、英语专业教师长期结构性缺失,教育质量与就

近入学的矛盾突出。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了输送优秀

年轻人任教边远农村出台不少鼓励政策。如国家特岗、轮岗、志愿者、支教、免费师范生、适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政策等;此外,也可以考虑利用乡情亲情引回人才,适当优惠回乡安家费,信贷资助回乡教育创业,以便落地生根等。

DOI:10.13445/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5136255.html,ki.t.e.r.2013.01.003

但上述均不足于形成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本文从城乡统筹视域,认为农村教师管理机制创新生长点,是从多层面建构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机制,包括“以镇带村统筹”、“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构成依托“以镇带村统筹”为细胞通过“基层城乡区域统筹”为中介的“城乡教师共同体对接联动”。目的是为了因地制宜改善农村地区小学生就近入学和教育质量矛盾,就吸引优秀准教师山区任教、丰富教师专业学习机会、解决农村长期缺乏专业的英语、音乐、美术教师等问题,寻求到一种多方共赢的联系,为年轻人在农村学校的职业生涯与生命本质能量的发挥融为一体,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一、逐步完善农村以镇带村统筹的教师管理机制

随着政府扶贫工程的进展,充分利用农村未来交通可望大多数农村都能够通公路的便利条件,[1]在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或山大人稀地区,逐渐完善一种新的以镇带村统筹的教师管理机制,不仅着眼于农村教师自身挖潜,而且也为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到农村,准备好畅通接收的“软着陆”机制。这对于缓解农村教育质量与就近入学的矛盾,杜绝农村学校撤并导致学生校车和住宿身心安全隐患,为农村教育质量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新生长点。

以镇带村统筹的教师管理机制的发育,需要国家财政援助和政策引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为必要条件。首先需要承诺:愿意入职农村教学的所有年轻教师,都可以居住在中心镇新建的廉价租赁房,家属乡镇企业优先安排工作,孩子可以在镇上就近上学,经济待遇可以满足生存所需和电脑日常运转费用。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发育出未来农村教师在职成长的丰富潜在空间。

其具体操作可以设想为:设在镇上的学校发挥规模效益,镇上和附近村落能够走读的到镇上就读;其它农村都设村小或教学点。在公路路况安全旅程短的村小,可以全镇教师统筹走教轮岗,安排专车送教师上下班,相应就大大减少学生校车的安全隐患。教师定居镇上,方便参与镇上集中的教师专业交流活动。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老师通过全镇统筹安排,可走教几所村小,以此解决农村教师长期存在的学科专业结构性缺失问题。对于远离中心镇交通不便非得住校任教的教师,实行全镇教师均摊轮岗,轮岗期间财政另补津贴。

换言之,即使在山区,未来将没有纯粹的村小教师,基层农村教育管理机构最基本的细胞是以镇带村统筹,镇上的教师也是村小的教师。晋级加薪全镇教师一视同仁,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正居住山村轮岗者优先,居住山村轮岗后更加容易获得带薪进城进修机会。这样就建立了持续增强山村教师力量的机制。目前小学学童人口高峰期已经来临,以镇带村统筹显然相比于撤并学校或建住宿学校,更加人性化。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城镇化程度高的地区,学校规模办学已经步入良性循环,则以保障幼童的校车食宿安全和住校生的身心健康为重点;在需要新建学校的情况下,仍然有必要尽量谋求就近入学和提升质量双赢。

上述设想在具备了交通条件,经费紧缺地区,可行的第一步,是鼓励基层教育管理规划的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方案,进行投标,中标者先行获得资助进行试点。对于管理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使得山区孩子就近入学有教育质量保证的方案,择优中标资助落实,建立监督跟进机制,行动中摸索优秀经验推广。国家公共财政支付援助加上多渠道筹资,分期分批试点,逐步铺垫增强乡村基层教师共同体专业力量的必要基础。

县城学校和周边乡和村的学校也统筹为本县中心性的区域教师共同体,对全县其它以镇带村统筹的教师共同体起到引领作用。县城学校的教师相对于镇上的教师,分配到县城周边乡和村的学校走教或入居轮岗的时间更少些。这样,就形成全县教师分担所有的乡与村学前和小学教育任务的格局。所有的地(市)学校,也类似县城,和周边乡与村的学校统筹为区域教师共同体。这样,围绕地(市)的区域统筹、围绕县城的区域统筹、以及全区各县的以镇带村统筹,就在地区范围内构成下文专论的“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

这一教师管理机制把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的基层细胞定位在“以镇带村”,而非“以乡带村”。其逻辑上的优点是:

首先,可以比较妥善地满足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小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极大减少接送学生的校车隐患。只要有可能,村小就设在农村,增加

2013年教师教育研究第1期

空巢农村的生命活力。在村小设校确实有困难的地方,才退而求其次住校解决。只有逐渐减少山村学前和小学住校生,才能保护农村孩童得到家庭关爱和教育的权利。

其二,以镇带村统筹的范围包括全镇、几个乡的中心学校和村小,教师团队有一定规模,不仅便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学科结构缺失问题,而且,对于顺势凝聚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气候放大辐射效果有其优势。此外,以镇带村统筹教师走教的可达范围较大,边远山村轮岗是全镇教师团队均摊,保证了每位教师居住山村轮岗时间不会太长。这样,未来入职基层农村的教师,既承担了最基层的村小教育工作,又大部分时间在镇上,生活和专业学习机会都为吸引优秀准教师提供了可接受的底线水平。

其三,农村教师以镇带村统筹教师共同体细胞的发育,为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到农村,准备了畅通接收的“软着陆”机制。各级城市的送教下乡,城乡结对,落实到镇也就同时辐射到村了。从而增强基层城乡统筹区域教师共同体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实质功能。为了快速发育以镇带村统筹教师共同体,大城市名师专家的农村支教力量,可以有意识地落脚以镇带村统筹教师共同体,以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

其四,有利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教育的人财物援助,在全县范围顾及各乡有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厚此薄彼倾斜几所重点中学或小学。而当全县是以几个“以镇带村统筹”的片区围绕“县城为中心统筹的共同体”运作,每一个区域共同体在全县都占很重的分量,资源配置不容易厚此薄彼。任何增强教师的资源影响到镇也就同时影响到村,自然有利于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

以镇带村统筹的教师共同体,就是整个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中最基础的细胞,值得地方教育领导执政为民,问计于民,统筹管理,因地制宜加大援助和完善力度。为了支撑农村教师专业持续成长,还需要在更高层面完善疏通大城市到农村末梢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机制。

二、培育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

现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高要求,现代社会膨胀的让人性迷失的各种诱惑,极大挑战培养人才的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持续成长确实需要教师共同体凝聚和分享教育智慧,这是城乡教师成长的共同需求。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人才单向往上流动,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绝大部分在城区。从2005年以来,教育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城乡教育统筹,但是城区骨干支教农村也好,各省抽选骨干团队派往大城市学习也好,主观上都是种子工程,但客观上种子太分散,营养稀薄难成气候,如果地方领导利用无方或根本无心利用,种子连发育的土壤都没有。

为了支撑农村教师专业持续成长,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完善全国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的机制。一是上述作为最基层细胞的以镇带村统筹教师共同体;二是作为大城市(省城和直辖市)和乡村教育之间联系枢纽的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其三是疏通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大动脉,即城乡区域对接联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机制。大城市或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向以镇带村统筹的广阔的农村学校辐射的过程中,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是十分重要的中介。

发育以镇带村统筹为细胞的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更加困难和长期的任务,是真正贯注能滋养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的灵魂,而不在行政指令下貌似神离搞形象工程。教师在教学中开创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依托的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强健。这一支撑职业生命活力的源头,又需要受到教师共同体生命网络的滋养,在教师群体的坦诚分享中,更加自在地汲取和萌生教育智慧,以支撑教学中真正把教师的自我、学生的自我和学科出神入化的个人意义三者编织在一起,使教育教学充盈着灵动、质感与惊喜。[2]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的心灵隐藏着制衡制度偏颇和存养教育真气的力量。在教育发达的城市发挥良好的区域教师共同体,相对有浓郁的学习氛围,凝聚优秀学校的教育智慧辐射本区域,为许多优质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对于推进本区域教育均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正是基层城乡教师共同体和以镇带村教师共同体所迫切需要的。

相对于城市,地大山稀地区最缺乏的是大城市这种群英荟萃的区域教师共同体资源。基层农村学校规模小,分散,看不见的优质教育气场易散难

为农村教师持续成长发育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

聚。有关研究指出,建立城乡区域教育共同体,以项目协作小组、区域内城乡结对拜师、送教下乡、教学互访、联体教研、人财物向农村学校倾斜等,确实行之有效,但在整体协调促进城乡教育发展方面还是存在困难。[3]如果以镇带村统筹为基层细胞的区域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管理机制逐渐得到完善,城市优秀教育资源可以比较方便辐射到以镇带村统筹为细胞的基层区域教师共同体中,只要辐射到镇就同时辐射到了村小。

发挥更多创造农村教育奇迹的人民教育家的潜力,是奠定以镇带村统筹为细胞的基层区域教师共同体良性循环机制的最可靠力量。乐观的前景来自农村教育创新步入良性循环的典范。例如,山西省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马文友校长创造的农村教育奇迹,不仅带给中国农村教育以希望,而且营造了办教育清水衙门,搞经济两袖清风的小气候、保有一方净土,带出公廉务实的一批批团队。培养的毕业生升学有后劲,就业有技能,创业有精神,不少人成为本地区靠创办实体经济挖掉穷根、改变命运的领头雁。正如山西省曾任省委书记张维庆所言,马校长是真正的人民教育家,从教育体制的大问题上,从幼教、小学、中学、职教一体,办学与创业一体,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至关重要的体制问题上实行了改革突破。带来中国农村教育的希望之路、光明之路,成功之路。也是感染引领基层领导的精神导师。[4]

国家调控与市场资源配置的激励导向,是疏通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的通道。同时,因地制宜发育的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还应该发挥一种常规性的重要功能———疏通基层中小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养育到村小末梢的通道。这是发挥城市教育人才密集的优势为农村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

三、疏通城市教育资源反哺农村教育的通道

要能持续滋养教师专业成长达到良性循环,必须在区域教师共同体内凝聚适宜优秀教师成长的气场。而以往有机会派往大城市学习的基层教师,一般都是全省优中选优,回到基层人员太分散辐射力量小,不久又被原有气候同化。因此,本文假设,在基层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能够相对密集地批量接触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在基层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内形成优质教育气场,产生质的飞跃,从而吸引凝聚更加优质的教育气场,促使教师成长步入良性循环,并依托以镇带村统筹的教师共同体的“软着陆”机制,营养到村小末梢。以实现基层城乡区域教师共同体与大城市的区域教师共同体之间的实质对接联动,有效地疏通城市教育资源援助农村教育的通道。

这一理论假设的理据主要是,一旦形成优秀教育气场,就更容易吸纳教育的正面力量步入良性循环。城市区域教师共同体优势强大,一方面是城市人才济济,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是组织管理体制比较先进。尽管城市教师同样面对各种疏离内心的力量,也可能因竞争压力过大,教育气场聚散难料,但总体在形成正面强健的教育气场、增强教师专业内在权威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是面对教育宗旨目标与选拔人才的评价标准之间的冲突矛盾,城市学校更有定力带着铐链跳舞,正在经历力图挣脱名校和薄弱校分化的过度竞争而走向均衡发展的阵痛,也日益意识到呵护教师内心的安适自在和教育实质成效之间存在良性循环。优质教育气场让教师优雅放松,舒展生命畅通智慧,解构流行教育的刻板控制,复归自由与竞争之间相生相克的平衡。

而农村教育系统最欠缺的就是渗透教师专业内在权威的气场,难以抵制外行指挥内行或教师聘任晋级开后门等不正之风。在升学压力中,专业力量单薄的基层农村学校,更加容易偏向迁就制度要求,抑制学生天性,而学生更加渴望通过受教育摆脱出身不利境况,更能忍受制度对人性的抑制。因此,农村教育系统最需要从城市教育系统中汲取教师专业内在权威固本,形成正面教育气场。在基层农村,只有贴近真相尊重教师专业内在权威,才可能纠正和完善现实中种种脱离内在需求的教师培训方式,以实质满足教师成长的需要,扶助专业权威力量抵制外界社会负面力量疏离教师内心的入侵。

由此,形成农村地区滋养教师心灵和意义感的优质教育气场,是完善以镇带村统筹为细胞的基层城乡区域教师共同体的重心,也是进一步打通城乡教育资源互通动脉,培育城乡区域对接联动教师共同体的重点。在操作策略上如下图的直观显示:

2013年教师教育研究第1期

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分批密集互动跨越发展示意图

上图直观显示一种重建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的思路。鼓励分批次组织基层城乡区域教师共同体与大城市的区域教师共同体对接联动,双向短期内密集接触。派往大城市学习的教师团队,有区域城乡统筹共同体中的中小城市和县城的教师,也有以镇带村统筹中的乡镇村的教师,可望渗透到村小末梢受益。如上图向上的粗箭头所示,当然,向上的箭头也包含草根教师向城市分享新鲜纯净的、相对在主流培训控制外的原生态教育智慧。名师专家支教多安排到以镇带村统筹的教师共同体,比仅仅落在一所基层学校发挥的作用大。如图中向下的细箭头所示。同期批量接触城市优秀教师的智慧,有利于促成区域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产生质的飞跃,包括在以镇带村统筹的共同体内形成优质教育气场。

显然,分批次在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内同时期批量送教师往大城市学习,一个现实的困难是会引起区域内师资短缺。这里潜藏着一种潜在的共赢空间可以挖掘———在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外出学习机会与丰富农村准教师培养的实习机会之间互补。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可以成为连接基层师院的教师职前培养、教师在职培养和疏通吸纳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枢纽。而且,目前基层师院职前培养教师实习力度薄弱,实习基地建设困难,这样就顺势形成了一种职前职后一体共赢的管理机制。为密集吸收先进教育营养促成质变,国培资源可以有意轮流集中扶持小批的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基层师院实习基地也随之轮流安排在正受到扶持的范围内,争取全部的职前学员都有顶岗实习锻炼机会,又弥补了区域内大批教师短期外出学习的师资缺口。

再配合大城市学校与基层城乡区域统筹学校之间经常性的互动联系,诸如项目协作小组、城乡教师结对拜师、送教下乡、教学互访、城乡联体教研等,可望逐渐发育城乡教育优势互补空间,为一批批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批量注入大城市凝聚的教育营养,促使其产生跨越式质的飞跃步入良性循环。而且影响到村小的城乡联动应该是持续扩散的,短期快速小批量扶持,是为长期发育所有的基层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服务。前期受到重点援助的区域有意想教育薄弱地区均匀分布,便于横向带动相邻城乡区域统筹教师共同体,形成实质上疏通城市援助农村的纵横网络。

农村教育系统关系到整个国民基本素养的提升,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的未来,也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最博大的摇篮。我国有占国土69%的山区,林地43亿亩,其中有27亿亩林地产权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制,涉及4.3亿农民。[5]随着

为农村教师持续成长发育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

小学人口高峰的到来,居住在山区,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环境生态命脉的4.3亿农民的孩子,有必要设身处地满足其就近入学受到优质教育的需要。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基,培养国家创新人才和农村农业现代化人才,农村低幼阶段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本文论述的为农村吸引优秀年轻人任教农村奠定制度基础的城乡统筹教师管理机制,急迫需要解决的经费缺口,有必要开源节流,包括加大国家和地方公共资源投入,吸引社会慈善资金,[6]争取正当的国际援助等。而最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是制度创新催生更多马有才式的人民教育家,发挥地方创造性增强学校和社区命运共同体联系,政策调控方向是吸引市场资源扶助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的内在专业权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2015年除了西藏以外,西部地区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班车。扶贫力度加大,对于十分遥远铺路成本太高的山村,将因地制宜,有序搬迁,移民到中小城镇、工业园区。中

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

2020年)[EB/OL].北京: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

gov.cn.2011-12-1[2012-4-10].http://www.gov.

cn/jrzg/2011-12/01/content_2008462.htm.

[2](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14.90-106.

[3]刘永忠.浅论城乡区域教育共同体[R/OL].百度文库.2010-9-30[2012-4-5].http://wenku.baidu.

com/view/0bf785160b4e767f5acfcebe.html.

[4]参见马文友.农村教育完全能够办好[R].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2012年7月7日于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高层论坛”资料;张维庆在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2012年7月7日于北京师范大学

举办的“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的

演讲.

[5]贺东航,孔繁斌.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2011,(5).

[6]2012“中国慈善蓝皮书”:2011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量达845亿,预测未来捐赠将达千亿量级,中国的慈善

必然突破预设的弥补公共财政不足的地位。北京:新

京报,2012-07-13(A06重点).

(本文责任编辑:江东)

(上接第21页)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7.

[9]和震.校企深入合作的有益尝试[J].教育与职业,2012,(3):81.

[10]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11.

[1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6.

[12]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

[13](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7-

53.

[14]Smith A.B.Faculty.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Washington:American Associa-

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1976.3.

[15]上海交通大学.智慧的钥匙—钱学森论系统科学[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2005.

[16][18][22]黄小寒.世界视野中的系统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28.530.525.

[17]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19](美)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8.[20](法)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2.

[21]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71-75.

(本文责任编辑:江东)

2013年教师教育研究第1期

共同体,青年教师的成长的助推器

共同体: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题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近几年我校新进了一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涉及学校的各个学科,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新,专业基础好,思想活跃,创新思维强,富有朝气,精力充沛。他们满怀教育理想和激情,希望通过学习、教学和反思丰富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青年教师面临多重挑战和巨大困难——教育教学经验少,教学技能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偏低,无论是师德水平还是教学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制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主要有: 1、缺少引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行走在教育路上,只靠个人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不会进步的。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展示、探究、合作,可能有一些方法,但不一定是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真展示、真探究、真合作。这时,最希望的是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引领,发现问题、纠正误区、弥补不足、发扬优点,使自己在教学上

切实践行课改理念,获得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 2、缺少氛围。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教育问题,由此产生的困惑、引发的思考就迫切需要与同行交流。教师的个人成长不仅需要个人努力向上,更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积极氛围,形成合作、交流,才能实现“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缺少支持。上完一节公开课却听不到建设性的意见;没有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课堂教学理念只局限在校级围交流,没有更广阔的舞台展示……。 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长势不旺,甚至枯萎衰败,而众多植物在一起生长时,却长得挺拔茂盛。这就是植物的共生效应。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学校积极探寻青年教师的成长途径,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决定构建“发展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整体发展。 二、建设学习型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专业学习:提升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理念先进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共同体存在的根基和使命,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不断学习,尤其是专业学习,是促进青年教师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活动方案

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藉此推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各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不必面面俱到,着力突出重点;不搞形式主义,讲求活动实效;不能只顾眼前,做好长远规划。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和活动领导小组,副校长杨xx担任组长,教科室主任尹xx任担任副组长,特级教师牛xx担任专干。牛xx老师具体负责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活动的各项工作。 活动原则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2.引领与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主与互动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参加人员

学校现任教师中,教龄9年以下(含9年)的青年教师。 活动内容 1.建立成员业务档案。包括: ⑴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登记表 姓名、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学习专业、修业年限、专业职务、任教年级、是否参加高学历进修、获得的最高奖励、备注。 ⑵每个成员的专业发展规划书 按学年度填写。内容有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分析,包括师德修养、学识水平、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等项目;自我剖析,谈基础分析的的感受,找出自己的薄弱项目和重点发展项目;三年发展目标: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校、区、市级)、学科带头人(校、区、市级)。年度具体目标:师德修养、学识水平、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的细化和量化。 ⑶每个成员的学年度业务总结 针对自己的年度专业发展规划书,说明目标落实情况,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对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提出建议。 ⑷每个成员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和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论文、著作等原件。 2.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全体成员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围绕“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水笔字、普通话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四个方面进行。

浅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是我一直十分热爱并尊重的一份理想职业。作为接受多年的教育的学生,接触最多的除了同学便是教师,慢慢地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形成了一些稳定的看法,比如老师的职业性质,工资收入等级,社会地位,职业道德,教师使命等等。然而,上了本学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之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开始有了一些改变,由一种静态的稳定的认识到现在懂得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在变化发展,从而与附属于教师的一些属性也在发展着。 因此,我想,就这个学期老师所讲的相关知识引起我看法发生变化的方面并辅以我自身的受教育过程中的经历来谈一谈我的认识和认识的变化发展。 首先是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微妙变化。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作为学生可以去主导一堂课程,也不曾预测我们这群年少轻狂的学生可以和老师争论一个问题到无法无天的地步,而事实上这样的现象的确存在着。首先当然可以说明我们的老师有着宽容的品质,然而这也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教师职业角色的变化。在过去的课堂上,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课程由老师作为主导,换句话说,老师就是学生的“老板”“上司”“将军”,学生只能全盘接收,服从命令。老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授课本是无可非议,然而在老师满堂灌的方式下,课程的氛围则非常的死板呆滞,此外学生不

允许提出自己个人的见解,见解无论是显得愚昧或独特有深度,都会受到老师的批判和斥责,挨鞭子也是有的,因为学生会直接被视为扰乱课堂纪律,久而久之,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学生也就变得不敢“胡思乱想”,更不敢踊跃表达自己的思维,这就是一种“上司”的角色。但近些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得受欢迎起来,而老师的角色便转换成了我们的“朋友”。对于要教授的课程,老师开始放手让我们自己来讲,并不断地鼓励我们表现出我们最好的一面。我们这些吓怕了的孩子觉得不可思议但也愿意踊跃一试,体会当老师的感觉。无论是学生以个体还是以团队的方式,学生都会激发自己所有的潜能,绞尽脑汁,尽力做到最好,之后老师做出点评和建议,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此时会觉得他们的老师不再是以前那个可怕的boss角色,而成了他们的好朋友。这是体现教师职业角色变化的一个例子。 其次是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发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老师都似乎只是单单传递知识,送学子金榜题名的职业。而事实上,这种说法到了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节奏社会更是不能符合其本身的功能了。首先老师本身要有夯实的专业知识并有效的教学技能使得学生信服,此外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也必须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知识,固守不放。我们都懂得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是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可是当学生都热衷于从网络上搜索资源的时候而我们的老师还不知网络为何物时,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大庆路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我们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山可以不靠山,但人一定要靠人。能聚人者以一当十,善管人者以一当百。团队的志向是共同的事业。只要团队成员,都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一心一意为 所在的团队而努力,相互之间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二、组织领导 组长:王建华 副组长:许国堂 办公室:周海燕 三、组织形式 1、由校长室直接管理,教科室分管。 2、学校内:由学校牵头,在学校范围内,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长由集体推荐、个人自荐,成员自行组合,每组3-5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全面开展,每位教师可参加1-2组,采取多种形式,“师带徒”“青蓝”工程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四、职责任务 1、学校职责任务 (1)负责学校共同体的组建,建立共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负责共同体的管理:组织小组研制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和学年目标,根据本学科特 点组织并督促各共同体按照计划要求开展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3)组织对校共同体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一次。 2、教师共同体职责 (1)制定、交流自我发展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措施, (2)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上市、区级公开课,所有成员要执教1节校级公开课,承办1 次业务讲座。 (3)每学期至少发表2篇主流期刊文章,在三大杯论文竞赛中获奖不少于3 篇。 (4)共同体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 (5)成员之间开展五个一活动:“同研一个课题、同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同写教学反思、同建教育博客”等共同研讨活动。 五、评价考核 每学期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进行考核,设优秀团队奖、达标奖,并在教师专业评比上优先考虑。 2015 年9月7日 分组: 语文3组:任慧芳;周海燕;李惠。 数学2组:李玲;缪书园。 英语组:张凤 品德组:马莉 综合实践组,周海燕 科学组:王生军 艺体组:许国堂 综合组:王建华

合力抱团,让教师在共同体中成长

合力抱团让教师在共同体中成长 沙河镇镇北小学曲丽君 题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11月16日,有幸参加了在夏邱中心小学举行的莱州市“促进新教师优质进步”基地建设现场观摩会,观看了青年教师现场粉笔字书写展示,浏览学习了学校的活动刊板:走进联盟、共沐书香工程、教学强师工程、项目攻关工程,听了杨秀老师的一节英语课,聆听了王军荣校长的《精准定位谋方略着眼未来促发展》、王新老师的《理性研判寻找助力教师优质进步的精准站位》,以及翟丽华老师和阴晓晶老师师徒的优秀经验交流,感受到了夏邱中心小学青年教师的活力与才气,感受到了他们取得的成绩,同时王春锡主任对本次活动的总结,让我对“促进新教师优质进步”基地建设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会议结束后,思考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深感惭愧,虽然我们也很重视,但是远远不够!以本次学习为契机,回校后和我校校长汇报了学习感悟,并共同改进优化了青年教师成长方案:向下扎根,书是方向。教师应该有一个书香人生,校园应该书香四溢;一名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使其学生也嗜书爱书。教师多读书,可以让手中的教材活起来;多读书,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厚起来;多读书,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为了扎实推进“师徒结对”活动,我校即将启动“生活,因读书更精彩”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让青年教师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从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通过定期给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评选书香教师等活动,有效改进学校内部的阅读氛围,通过氛围的营造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组织中的价值取向,从而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读书中来。 集体备课,抱团学习。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教研形式,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背后和根源性的东西,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独立备课能力,校长决定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手写教案,召开各教研组结合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教师专业发展是终生教育的需要、自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等途径来进行,而教师成长共同体可以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为一体,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共同体成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1共同体成立的必要性 专业发展共同体是让老师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目前,在一些学校,同事之间在教学上互相保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帮助他们解决由于学校改革和变化而出现的危机感和不适应感,以使教师积极应对变化环境和新的挑战,从而为学校走向成功提供适宜的组织与教学 资源. 著名的管理学研究者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组织是一只美妙的乐曲,不过它不是单个个人的音符的罗列,而是由人们之间的和声所谱成的. 1.2共同体建立的可能性

共同体的建立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上.必须要有共同的愿景和理想.同时需要引领和榜样,领头人可以 来自组织内部,也可以从外面邀请.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 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宪魁教授的话说,一要有热心人带头;二要有追随者.组内建立共同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共同的专业, 共同的需求,共同的时间,共同的资源. 2我们的做法 2009年9月12日至14日,海峡两岸第三次教育论坛在南 京师大附中召开,主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张建波校长参加 了活动,他对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共同体成立的外界条件.而内部条件是我和潘学俊老师都是破格晋升了高 级职称.还有25年左右的教学生涯应该如何度过,难道要像很多人一样平庸下去吗?我们积极思考准备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 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交流,2009年11月16日,当我们 把想法告诉组内四位老师时,立即得到积极响应,于是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利用每周四下班之后的两个小时在校内观看全国教 学大赛的录像、观看教育类电影、论文选读、读书交流等活动),当天晚上我们就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并在之后不久建立了共同体 的博客(zpmjdz../).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我想,我们应该属于这种境界了.

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看法

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看法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这一路走来,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学习终身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快,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发展滞后,已制约着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了新课程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写进了十七大报告。 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学历层次偏低,教育观念比较滞后,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老化;综合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教育创新能力不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严重缺乏;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较差;研究意识淡薄,研究能力较差;自我发展意识较弱;“小富即安”的思想较浓。这些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而,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 加快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就培训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不可忽视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紧缺的现状。要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大多数工作量繁重、任教科目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具体困难,选定在寒、暑假期间采取集中培训与平常节假日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要因地制宜,不拘形式。(二)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结合教师所担任的课程来确定,要与教学专业对口,培训应力求精悍而实用。有的农村教师身兼几科教学任务,在集中培训的时候,各科培训不能全面铺开,要有利于教师在参加一门学科的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进一场包括重建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等层面的全方位课程改革运动。要让这场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契机,就要促成教师基于角色转型和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专业力量的兴起,重建其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表明,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将使教师走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而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通过基于对话的研究共同体的构建,凭借组织互动所产生的激励力量、知识建构和智慧共享,将使教师跨上通向教育研究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并走上“自我更新”与“合作互助”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 一、基于“研究”的教师成长 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及其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动力是全部教育问题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笼罩在传统应试教育阴影下的相当一批教师形成了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因循守旧、经验为本的职业心理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许多教师甚至已经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勇气和动力。这样一个群体是难以担当起社会和时代所赋予的越来越重的教育使命的。

如何改变上述现状?教师的在职培训一直被认为是改变教 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然而实践证明,以文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讲授为形式的教师培训,对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助益甚微。 由于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都是作为外在于个人的异己 之物,与个体当前的、现实的工作情境与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个体特定场景中特定的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体内心深 处的精神的渗透,因此它没有真正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心智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造就”了现实中口是“行”非的教师群体,其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教师“所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与“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的分裂。 教师培训向何处去?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受训教师的素 质和能力?我们认为,让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是一种“生态”型培训模式,因为它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反思研讨为中介,把培训融入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中,倡导基于课堂、学校现实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有别于专业性、理论性的学术研究,其内涵是:其一,以实践经验为专业学习资源。即要使教育教学“工

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发言稿

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见面会发言稿 半程小学赵燕妮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日子,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成长共同体新老教师见面会,更荣幸的是能作为帮扶教师代表发言,这是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也将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和鼓励,更是我不断进取的动力。 其实,四年前我也是一名新教师,回忆自己刚刚走上讲台之初,面对教育教学工作,时常有困惑的时候,有时甚至会感到束手无策。我想对在坐的每一位新教师说一句:我真羡慕你们!在你们教育生涯刚刚起步不久的时候,就有人在注视着你们,关心着你们,搀扶着你们,你们是幸运的! 我结对子的老师是王冠萍。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今后我会和她一起做好以下几点: 一、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多听课,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的方法。抓住课堂,提升素质。王老师我想说:你的帮扶教师并不只是我,我只是你名义上的帮扶教师。其实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你的帮扶教师,尤其是那些与你共事的教师。他们中有些课上得好,有些教学经验丰富,有些班主任工作非常扎实,非常出色,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你们学习的榜样。 二、关注细节。备好每一次教案,上好每一堂课,讲评好每一次练习,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变化······只

有把细节做好,才能为自己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把握机遇,展现自我。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但给我们每个人的机会又是不多的,而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准备着,都要善于把握每一次机会,让机会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多阅读,勤实践,善思考,摸透学生,找到教学的路子。 四、同舟共济,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没有绝对的帮扶教师,也没有绝对的新教师。希望我们通过这次结对建立真正的友谊,相互信赖、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今天,在这个隆重的“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见面会”上,我想代表在坐的帮扶教师们,向大家承诺:从今天起,我们愿意对自己工作上严要求、业务上多提高。我们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们。当你们遇到困难时一定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你们走出困境。从高从严地要求自己和新教师。 我想,我们学校的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不是一个虚空的形式,它将承载的是一份责任与一份自我体现。我相信,我们结对子的教师一年后能给学校、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只有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青年教师才能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洞悉教育的走向,不断走向超越。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青年教师应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专家引领等有效途径中,务实求发展。 :一、自我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果只埋头教书,从不反思写作,从不整理自己的成败得失,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充其量只能当一个教书匠而已。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起来,必须坚持个人反思。 自我反思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随笔类反思。可以写故事性的随笔,把校园里的点滴写下来,写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可行的方法。也可以写成工作日记型的反思,简短易记,条分缕析地记下每天的收获与感想,便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种是围绕教学中的问题写成教后小记以总结经验,研究困惑,不断改进。老师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班级实际情况,认真修改教学设计,然后把教学过程中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处、失败之处。 二、同事互助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同伴互助也是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教学活动中的同伴互助可以通过“一课三议”的方式进行。所谓“一课三议”,就是指同一个教学内容,由学科组内的每位老师依次试教,每次上课后,由组长组织评课、议课,修改教学设计,再上课……在这样一个不断打磨的教学流程中,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某一环节上会有不同的亮点、创新点。课堂不是静止的空间,而是动态的时空,在课堂中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精彩,在这样一个体现集体智慧的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拥有了真诚的热情,课堂成了一个有魅力、有情趣的地方。 三、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的本质是以校为本,就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力军,以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水平为目的。它摈弃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注重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理论

谈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谈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深刻的时代命题,是融合社会的变革、学校的发展及教师职业发展要求等广泛领域的立足教师从业需求的终身课题。接到这样一个报告的题目,想要触及这一问题的根本,也希望能从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领个层面,就孝义市、孝义六中的具体做法以及我个人的感悟与大家一道做个交流。在梳理了其中的逻辑关系之后,今天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性和深入了解教师的专业素养的组成来一同提高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也就具体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做法从地方、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围绕贴近实际、展望未来的思路进行一些相关的探讨和交流,尝试解读今天命题存在的必要性、命题的内涵、和推进命题的做法,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一、为什么要谈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面对未来,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正面对一个不断变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视频《未来,扑面而来》)我们将面对一个教育领域巨大变革的时代;(未来课堂视频 1、2)我们是否是不可替代的专业的从业人员?(以 202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为例,谈教师职业须不可替代) 1.2020山西中考语文“大变脸”,你怎么看?(搜狐教育) 热点回放语文题型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当天考生家长热议的话题。语文满分依然是120分,阅读理解被取消,四个篇幅要求不同的作文共占了70分,此外还有一个阅读心得,也是考察 写作能力。有考生认为,考前做了无数套模拟题,结果考试题型却大不相同,有一种踏空的感觉。也有家长认为,改变题型无可厚非,要是提前给考生们预告一下,更能得到大家的理解

和支持。争议焦点此次山西中考仅一套语文试卷就引发了外界强烈的关注和争议,重新梳理一下,对问题的争论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焦点:一、这样考对不对?与前面近二十年的试题相比,是进步还是退步,它能不能代表语文教学改革未来的方向?二、该不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对考生搞“突然袭击”?学生、家长、教师、外界四方代表热议。编者结语一份考卷竟然引起轩然大波,不论是点赞还是批判,冷静下来,客观分析与评价才能真正助力于今后的命题。有争鸣是好事,理不辩不明。对于2020年山西中考语文发生的重大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 断和看法,谁是谁非,谁也别急,留给时间就行。此次山西中考语文大变革,是好还是不好,是利多还是弊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自有公论。也许除了上面代表的不同观点以外,还有其他不同的声音,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的初衷与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山西中考能伸出手臂为我们指引今后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同反思与考量。到底谁打了谁的脸?——不是“谁打谁的脸”的问题——体现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考验,突出教师面向学生是否有作为、有担当——教师应该是不可替代的专业的从业人 2.顺应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高度融合,孝义市正在推进“学乐云教学平台”的应用。学乐云教学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构建的服务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 第三方合作商等七边群体的教育生态圈平台。在这里,老师们通过云教学平台可以享受海量的PPT、教材辅助材料,利 用手机直接备课、布置电子作业,并通过手机将所备资源分享给学生及家长,即时查看全班同学参与情况并进行点评互动,

教师学习共同体及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及专业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大力推进,教师成为课改的主力军。正如列宁所言:“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教育方针再明确,课程标准再理想,教学材料再优良,如果教师的水平达不到,或者缺乏改革的意愿,教学质量仍然难以保证。如果缺乏一个关乎教师自身需要、利益和希望的提供话语权的变革,并且在决策和实践中忽视了这种独立性的话,那么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将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抑制。目前,主流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主要集中在以教师个体孤立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中,极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发展的条件和内在需求。由此,本文尝试探求一种更有效,更加契合教师个体内在需要的、开放的、合作沟通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以此克服个人主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局限,回应教师自身改进和变革的需求及其为之所做的努力。 一、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局限 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以焦点或问题为导向的案例分析,以老带新的导师制模式,以及自我研修式的反思实践模式。任何一种选择或取向都反映着决策者和实践者自身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侧重点的理解和判断,受制于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解读和认识,这些发展模式或途径容易支配研究者的注意力,导致一些不成熟或者主观意志强烈的判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案例分析模式指的是借助文本、影像等手段,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或故事的描述,继而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解读和剖析诊断,解释课堂现实中的经验,促进教师专业认知、行为技能以及专业情意的发展。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现实多样,比较多的是采用公开课或课堂录像,也有书面文本现实的教学形式。这些形式提供了一种教学情境,包含着专家教育教学的特殊的事实样式。案例教学传授的是在特定情境下识别和运用相关知识所需的技能,通过对特定的具体的问题典型的感知实现学习的,优秀教师或专家的教育教学示范为教师提供了某种外在刺激时他们重新发掘和重组自己的教学经验。但是,现实中优秀教师提供的教学场景很难刺激观课教师的深入审视、批判和自我反思,更多的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仅仅将其作为模型去模仿,而缺乏对复杂教育教学背景的思考和批判性的分析。 二、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工具。”知识不仅仅是在学习者与实际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意义的,社会文化的互动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知识的建构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和支持来实现。有研究者对“学习共同体(或称为学习的社会群体)”给出的界定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建立了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或者专家作为促学者或者助学者,学习者与促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地经常性地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合作文化的建立基于促进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这种生态取向的学习者发展处于一种相对于“个人建构主义”更为宏观的视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合作文化,为学习者及促学者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经验、技术等等以及合作为核心精神,共同构

(完整版)教师专业成长感悟

教师专业成长感悟 ——语文共同体活动发言稿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名教师,这句话可以这么说:“不想当优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专业成长是途径。 所谓教师专业成长,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身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优化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处理好以下几点对教师的专业提高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相关书籍中,不断提到两大关键词:一、优秀教师的认知特征:好学习、善思考、重积累、勤反思。二、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认真、执着,正确的自我认识,不断追求进步。以上特征,在我的理解中可以解读为以下四点。 一、状态大于方法。这也是新教育试验的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在我们长期的思维定势中,提到问题,往往就想到方法。管理需要管理方法,研究需要研究方法,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学习需要学习方法。似乎一切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什么“方法”,似乎一切名师、专家的成长也都是找到了什么有效的成长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有一定的方法、途径和规律,但是众多名师成长的经历却清楚地告诉我们:成长,其实是一种状态。 何谓状态,状态就是心态,就是精神状态。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状态的创造与给予。同样的教育成长背景和相同或相似的工作环境,但只需几年,人与人之间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环境有影响,但是关键因素吗?绝对不是。关键在于各自拥有的发展心态。我们常说的“机遇总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平庸的教师常常埋怨教育环境不好,埋怨领导同事不行,埋怨物质待遇太低,埋怨教育学生太难,埋怨课程改革太烦,缺乏对本职工作应有的激情,不少人还在平凡和单调的教师生活中逐渐倦怠,丧失了激情。而那些成功者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积极的自我发展的成长状态。教师专业成长固然与所处环境有关,但成长的关键动力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精神状态。 二、反思大于苦干。“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其实,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成长和完善。所谓苦干,就是耐心地干,尽力地干。苦干的精神令人感动,但苦干经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5136255.html,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作者:孙丽娟邵清湖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6期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必须主观努力,同时学校也要提供相应的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行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学校要组织适合教师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校本培训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经验交流,其中师徒结对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交流形式;二是观摩研讨,某一学科教研组通过互相听课观摩评价,发现亮点、改进不足;三是案例剖析,围绕教育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或提出疑问,或交流做法,或提出策略,最终达成问题解决;四是课题研究,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转化成课题,开展集体性研究;五是专家讲座,邀请某一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专家开展全员培训;六是个人自学,教师自己通过实践、阅读等形式实现自我的提升。这些培训形式较好地适应了校本培训的特点,成为开展校本培训的有力抓手。所以学校的校本培训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如果本校年轻教师多,那么我们就可以多进行一些教育教学的活动,通过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要加强新课程理论知识的培训,因为年轻教师都是有活力,有热情,但是缺少经验,我们要创造这样的平台,让他们去锻炼,去发展。 二、大力发展教育科研。 科研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是丰富教师从实践到理论的重要过程,现在我们提倡的是科研课题进课堂,要让每个老师都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当中,带着问题去教学,去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其实我们不用谈到科研课题,就认为那一定是专家研究的内容,其实我们生活遇到的小问题,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现在市里面所搞的科研小课题,其实就是我们都可以参与的。作为学校要指导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开题——制定课题方案——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完成阶段性小结——建立课题档案——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把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三、学校要组织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教研活动。 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可以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共享、教学创新、常规完善等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规范、优化、研究和评定,形成了反思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诊断、互动研讨、教学沙龙等五种

新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和综合素质,以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作为“引领学生”、“发展学生”和“成就学生”的重要角色人——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这就要求教师加快专业成长,提升专业水平,以期能更好的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作为教师团体中的重要“一员”,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磨合”,面临着个人与团队的“融合”,面临着专业与辅业的“结合”。 一、新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决定了教师要比其它许多行业的人员承担更为繁多和沉重的压力。特别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师往往带着“激情”和“憧憬”步入校园,却遭遇诸多的“羁绊”和“挫折”,究其原因,归结如下。 1.不缺“学历”缺“学力”。 社会的变革让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的学历程度也是“水涨船高”,步入中小学的教师已经趋向于本科起点、研究生伴随,所以大部分的中小学目前招收的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对口”教师,教师的“学历”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知识层面”的需求,但问题是“高学历”不代表“高学力”。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面对活生生的、个性的学生,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自身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的缺失以及对学生的“认知”还停留于“初级”阶段,教师的“学力”就显的薄弱和贫乏,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不缺“个性”缺“定性”。 人的个性在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的覆盖下,已经得到彰显,甚至澎湃,特别是青年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性张扬”,作为新教师也不例外。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踏上社会后就有了更多的责任,“个性”也是在社会、家长、学生认同范畴下的自觉,比如“赤膊上课”、“男教师带耳钉”、“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等就不符合教师的言行自觉,这些新教师往往能“谨遵之”,可是面对外界的喧嚣、诱惑和校园的宁静、平淡,很多新教师开始的激情会消减,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 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 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 必由之路。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 斗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要想促进教师 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认识 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也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 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从目前实践看,教师的各 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

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为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教学方法老一套,老经验,一用几十年,他们是经验主义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是一味的“灌”。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争课时,加班加点。他们不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只是一味强调教材的变化太快……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 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

教师发展共同体计划

教师发展共同体计划 新课程已完全打破传统的管理、教育、教学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上下之别已不存在,每一个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得以升华,是优是劣是好是坏都将按新的“游戏规则”来评判。教师要想在这场改革中赢得主动,惟一的选择就是主动投入课程改革,把课程改革当作自己脱胎换骨、自我更新的天赐良机,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自觉追求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牵涉到个人的、组织的、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各因素如果能够有效地加以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将会更为顺畅。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而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定位及目标 积极探讨具有教育特色的有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完善基于网络的新课程资源库。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创造一种研究氛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1、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共同研究,有效推动本共同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共同体成员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实现共同体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以引领我镇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2、在实践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瞄准各科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确定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为研究方向,在实践探索开展具有诗性教育特色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科研活动。 3、每年承担至少一次县级以上级公开教学研讨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形成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教学经验和优秀地理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形成共同体共同的多种教学特色,探寻比较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 5、争取做出一批成果。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辅,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评析)、论文、课题报告等形式呈现。 二、教师发展共同体创建规则设想 教师发展共同体将努力研究与探讨骨干教师成长规律,共同参加教育科研,不断充实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造就具有学科教学特色具

教师专业化发展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化发展心得体会 古镇小学李云玲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生的转变。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教育质量。只有发展每一个教师,才能成就每一个孩子。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专业发展型教师。现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提升发展的动力 一切语言活动都是思想、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师的思想素质非常重要,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阎学老师说的好,如果一个教师处于“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之中,那么他就把自己看作了社会中的一分子,他所做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更看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好处。这样,他从事的教育工作,都变得具有意义。他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长感到快乐,在付出与给予中感到满足。他往往首先是教育了自己,然后再来教育学生,或者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这样的教师,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是出于自觉

去做。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超越了自身的道德伦理价值,从而达到了一个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要真正当好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态度谦虚谨慎,气量大度容忍,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沟通,擅长调整人际关系,自我调控和调节的能力较强,淡化得失,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会享受职业生活,增强职业的幸福感,从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寻找持久有效的动力。 二、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著名画家张大千曾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教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创新专业型的教师,必须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认清形势,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使读书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特有的生存习惯。 一、学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思想和依据,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加强理论学习,如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