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_动态构成_到_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_解读扎哈_哈迪德两个竞赛方案设计语汇

从_动态构成_到_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_解读扎哈_哈迪德两个竞赛方案设计语汇

从_动态构成_到_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_解读扎哈_哈迪德两个竞赛方案设计语汇
从_动态构成_到_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_解读扎哈_哈迪德两个竞赛方案设计语汇

从“动态构成”到“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

——解读扎哈 · 哈迪德两个竞赛方案设计语汇

■ 徐 炯 刘 峰 赵和生 ■ Xu Jiong Liu Feng Zhao Hesheng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 · 210096)

收稿日期:2007-1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扎哈·哈迪德两个竞赛作品设计语汇的解读,阐述了“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语言的主要特征要素,并借此深入理解这位前卫派设计师风格演变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扎哈·哈迪德 非线性 流体 设计语汇[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vocabulary of Zaha Hadid’s two works for competition, this paper strongly elaborat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essential factors of the language of “overall design of non-linearity and ? uid style”, and by this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achievements this avant-garde designer has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 style.

[Key words] Zaha Hadid, Non-linearity, Fluid, Design vocabulary

From the Dynamic Composing to the Overall Design of Non-linearity and Fluid Style

—— Interpreting the Design Vocabulary of Zaha Hadid’s T wo Works for Competition

自从德国魏尔维特拉家具厂消防站建成以来,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动态构成”设计语言就一直被学术界关注。这种有别于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不仅带来新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更为现代主义建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探索道路。本世纪以来,哈迪德不断发展、完善了这一设计语言,其作品开始向随机、流动、自由、非标准、不规则的非线性、动态建筑方向转变,更加注重对建筑复杂性的关注,通过整体控制反映建筑与场所的共生、对话,体现为“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

哈迪德最近参与的“意大利卡里亚利Nuragic ①

和当代艺术博物馆”(图1~图3)、“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图4,图5)两个国际竞赛中,进一步强化了对这一建筑语言的应用。前者的建设目的是营造文化交流的节点,其内容包括Nuragic和当代艺术展区、1座图书馆、1座会议厅、办公区和零售区,哈迪德获得竞赛第一名;后者是集音乐、戏剧、生活、休闲、文化、观光为一体的戏剧园区,哈迪德获得竞赛二等奖。虽然功能定位并不相同,但是,她的这两个作品集中阐述和表达了其“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的建筑语汇和思想,我们从中可以解读出哈迪德作品的共同特征。

一、定格——空间的拓扑异形

在这两个作品中,哈迪德对空间的处理不再是对点、线、面构成的模数化空间的追求,传统欧几里德几何概念在这里也不再是引领建筑空间灵魂的主线,建筑空间以一种拓扑的空间姿态展现,空间形态不再单一、均质,空间话语呈现多元、复杂化的趋向,时间因素在这里得到空间回应,多视点的表达给予空间更强烈的流动感、漂浮感,视觉转换出现无间隔、即时态。空间就像拓扑异形过程中被瞬时定格取样,让观者始终处于一种动态行进之中而无法想象其前一格或者后一帧的空间变换形态。这是她对自己“动态构成”空间设计语言进一步提炼、演化的结果,传达的是一种动态的视觉张力和流动的空间反重力。

传统欧氏空间在平面上以点为基础、以线为构

成元素来产生面,再由均质的面构成空间,这样的空间形态呈现确定性、标准化和唯一性,空间模式

可以以此类推,演化出类均质空间体系,但总体上摆脱不了“元空间”模式的制约。而哈迪德“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的建筑语言在空间处理上则改变了这一状态,由于“元空间”没有单一性的限制,可以产生无数个拓扑形式,而最终存在的空间形态如同拓扑异形过程中的一个个即时阶段,因此空间形态不会出现大量类空间体系的并置,每个空间都有自身的话语权,空间形态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这种空间表达的自由度和随意性是对过于理性化、标准化和模式化的现代主义建筑空间的一种突破。

二、消解——传统界面的变革

传统空间界面以内置物为参照点,对其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进行定义,面与面之间有明确的界限,而这两个项目则消解了这一概念。在这里,面呈现多曲率的转换状态,构成面的曲线形成了更多的角度和延展方向,正如她自己所言:“我不在乎什么圆形,而是手绘出高效率的、连续变换曲率

的曲线。”②

线性体系被非线性体系所取代,模糊了

面与面之间的分隔界限,使之融为一体,不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六面围合空间;墙面是部分楼面的延续,楼面也可以是部分墙面的拓展。这不仅是对传统结构形式的新阐述,而且界面的消解更适合空间功能的表达。这种界面随空间功能的定位设置,以空间形态的差异替代建筑内部装饰。界面直接与功能衔接的处理手法是对柯布西埃“新建筑”标准中“平面、体量、表皮”的挑战,也是对密斯“皮包骨”建筑风格的革命。

界面由于不再受传统梁柱体系的限制,变得更加自由和反重力,造成了一种漂移的视觉动态,空间类型更加多样化,建筑的每一个面都可能反映不同的需求,而在整体性设计中,面不作为独立单元而存在,各空间系统中的界面元素相互依托、共同构成面的存在意义,这也顺应了非线性理论之一“涌现理论”中关于整体与部分互为关系的阐述。

三、颠覆——图底关系的反叛

格式塔心理学的“图底关系理论”在建筑设计的图解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图底对比所体现的非此

即彼的二元论为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存在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而哈迪德从社会技术背景和自身创作思路出发,提出了注重作品独特性与未来性的概念。

“建筑不再意味着试图模仿毗邻的物品,使得看上去达到一种和谐;而是肇始一种新的观念,使下一个建筑有不同的语境”②,正是她对建筑与城市关系的独特理解“擦去一切东西,开始一个新的样式”②成为可能,这种理解也相应地表达在这两个项目上。虽然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独特形象与传统的城市肌理格格不入,但反观现代建筑在传统城市格局中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与矛盾,只是影响程度不同而已。“试图为城市建造一个新的平台,它可以在其上真正地发展”②,这就是哈迪德对这种反城市设计建筑作品的最好诠释,“每个城市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生活,但人们都有类似的梦想和愿望,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满足我们梦想的形制,为了未来而建造。”②

虽然这两个作品都体现了对传统格式塔图底关系的颠覆,但对建筑本身所在的地形场域却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对话的可能性。建筑不再以一种强势语言对所在基地进行侵入式的介入,而是更加协调地融入基地,基地则为建筑提供生长的场域,两者形成一种互动式的对话,这种对话的方式是自然界独有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物质客体在自然世界的存在状态。因此,专业人士也把这种形态的建筑称为“地生建筑”。

四、生成——随机的视觉形态

这里用“生成”一词而不用“建造”或者“建构”,在于表达哈迪德这种设计语言的独特性。作品中呈现的建筑形态是一种“流体式”的物质存在,具有了黏稠性、流动感,建筑形态削弱物质“固性”的同时,“液态”则明显强化,如同熔岩的自由流动形态被瞬时冻结。因此,我们用自然界中的“生成”更能反映这种自由、随机、不规则的客体视觉形态,但反过来,这种物质形态的产生也属于人类有意识的创作,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生成”状态必须借助信息社会的技术力量,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应用,这也是哈迪德从“动态构成”到“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转变的一个客观原因。

哈迪德的作品呈现出的随机视觉形态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传统的美学标准在它面前显得毫无生机,古典透视美学中的比例、尺度、韵律、对称被彻底击碎,基座、柱、窗、屋檐构成的传统意义上的立面被转换成一张由均质材质构成的表皮,以往的投影法已经不能全面展现建筑的形态构成,因为多曲面的表皮有了更大的延展度和方向感。“重力”这一建筑最大对立因素也被相对减弱,形态更具漂浮感,观者视点的移动随着动感的表皮流线更显流畅,多画面的构成让人产生一种连续、非固化的视觉享受。

五、营造——都市景观节点

这两件作品呈现的视觉形态是反传统城市设计原则的,因此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具有标志性。建筑如同一个巨大尺度的雕塑凸现于城市之中,建筑的功能性被极大削弱、艺术性增强,景观效应随之扩展。这种“都市景观”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将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提升城市原有品质,这是一种哈迪德式面向未来城市的更新语言。这种整体的个性化设计带来建筑统一性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景观场”——巨大体量的物质“场”,形成了强烈的“向心聚合”效应。这种“纯艺术建筑”的附加值远远超过建筑本身的使用价值。建筑作为景观节点,消融了边界,建立了一个城市空间新秩序中心,建筑不再以独立的客体存在,而是随着必然和偶然事件在城市中的不断发生,具有了对话文化的可能。

六、结语

哈迪德作为当今先锋派建筑师之一,其设计语言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其对于建筑创作的探索热情,正如普林斯顿大学Sara Whiting 教授所言,“扎哈·哈迪德有无畏的探索和坚持的精神,所以她的风格才没有在传统的口诛笔伐里被淹没,并最终脱颖而出!”③这两个作品反映了她对“纯艺术建筑”前卫性、原创性的把握,集中体现了“非线性流体式整体设计”中的各种设计语汇。期望通过对这两个竞赛作品的解读,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位设计师风格转变的深层原因。■

注释

①N u r a g i c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萨丁岛上的一种史前文明。

②参见:李宏宇.扎哈·哈迪德:我不相信和谐.南方周末,2004-03-14

③参见: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建筑教授S a r a W h i t i n g在古根汉姆博物馆扎哈·哈迪德(Z A H A HADID)作品展上的讲话。

④所有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

参考文献

1 Zaha Hadid1996-2001. El Croquis哈迪德专辑

2高岩.晰释复杂性——与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马赫的访谈. 世界建筑,2006(4)

3 伍端.固化.建筑师,2004(4)

4 徐卫国.非线性建筑设计.建筑学报,2005(12)

5 费菁.超媒介——当代艺术与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 Nuragic和当代艺术博物馆总平面图

3 Nuragic和当代艺术博物馆室内透视

4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室内透视图

5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总平面图

城市建筑|竞赛视窗|U RBANISM AND A RCHITECTURE|V IEW OF C OMPETITION

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风格解析.

扎哈?哈迪德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她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起室内空间设计。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 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内设计,浅析扎哈对 于当带室内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解构;未来流动 1.引言 扎哈哈迪德是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也无疑是 当今世界住最受人瞩目的明星建筑是之一。她以其激 进的设计风格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在建筑界赢得 了一席之地。扎哈哈迪德始终一如致力于推动建筑与 城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追求一种梦幻般的,对未来 具有前瞻性的且能够贯穿于建筑设计,室内与家具设 计范畴的美感。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于扎哈哈迪德的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在室内空间设计,甚至是产品设计。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内设计,浅析扎哈对于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室内设计并不是不是在建筑设计之后才开始考虑的,而是与建筑方案同构思的,正如扎哈在设计她的建筑的同时,通过计算机 建立起模型,建立起室内模型。进一步考虑室内空间设计。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阐述扎哈的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 2.解构与破碎 2.1 维特拉消防站﹙如上图﹚ 德国维尔市维特拉家具消防站设计,是扎哈从事建筑以来的第一个建成的作品。这座消防站打破了现代建筑所推崇的“形式服从功能”的信条,表现出的则是“功能追随形式”的建筑理念。消防站的功能要求包括要求停放5辆消防车的车库和为35名消防员的辅助用房,这些辅助用房包括了餐厅,训练房,俱乐部兼会议室以及消防员的更衣室和卫生间。不安定的动感构成了此建筑的基本状态。三个相似三角形的锐角并排在一起,强化着建筑的运动状态。 室内充满动感,很多内壁,顶棚是倾斜的,门市倾斜状的拉门,内部的装饰也是简洁的,楼梯处随意伸出的金属构件,用金属包裹的墙面光滑而简洁。屋顶设计了许多方向性明确的灯带,不仅具有照明作用,也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 置身于这样动态的不安的空间之中,使人们的心理也变得晃动与不安。与消防站这样随时待命,准备外出执行任务的建筑来说,很符合建筑本身的气质与作用。 值得一说的是,这座消防站在开始使用不久后,就被迫停用。原因是内部空

浅析扎哈的设计理念

浅析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 1.简介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哈迪德1950 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 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和埃利亚·增西利斯一道执教于AA 建筑学院,后来在AA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 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教席。 2004年3月21日,位于洛杉矶的海耶基金会宣布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今年的得主,出生于巴格达的英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获此殊荣。此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2.扎哈·哈迪德主要设计作品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 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 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的设计和广州歌剧院也是扎哈·哈迪德所创作。

北 京 地 标 建 筑 银 河 SOHO 的 设 计 广 州 歌 剧 院 3. 扎 哈 ·哈 迪 德 的 现 代 主 义 的 三 种 模 式 ( 1). 信 仰 新 的 结 构 方 式 现 代 主 义 俾 益 自 新 科 技 , 不 管 是 空 闲 还是 其 它 价 值 , 现 代 主 义 者 都 可 对 任 何 资 源 做 最 有 效 的 运 用 。 这 种 "过 度 "导 致 对 全 新 事 物 、 对 未 来 、 对 乌 托 邦 的 超 乎 现 实 的 夸 大 。 也 因 此 导 致 了 形 的 消 失 , 导 致 造 形 的 极 度 简 化 。 辛辛那提的当代 艺术 中心 德国的维特拉消防站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目录 一、扎哈哈迪德 1.简介 2.主要作品 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 1.哈迪德的建筑思想 (1)空间的透明性 (2)空间的流动性 2. 哈迪德的空间创造手法 (1)拼贴与破碎——水平方向的空间组织(2)层叠与转换——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3)折叠——水平与垂直的空间交融 3. 哈迪德的建筑与时尚 三、哈迪德主要作品收集与分析 1. 广州歌剧院 2.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3. 银河SOHO 四、个人启发

一、扎哈哈迪德: 1.简介: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 筑奖获奖者。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 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 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 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 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2.主要作品: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 (1)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 (2)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3)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 (4)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 ), (5)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 (6)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7)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8)广州歌剧院 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 (1)伦敦的Bitar( 1985 ),札幌的Moonsoon餐馆( 1990 ) (2)由Sawaya and Moroni制造的Z-游戏( 2002 ) 和Z-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 (3)Alessi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 她所设计的临时建筑物包括: 大阪的Folly(1990 ), 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馆(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 1995 ),意大利罗马美蒂奇(Villa Medici)安装网(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英国伦敦盘旋形画廊的夏亭( 2000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亭阁( 2001 )。 ——————(摘自百度百科)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 人们对于“建筑师什么”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不同时期人们对其也有

一篇关于扎哈建筑设计的论文

题目:一个集理性与疯狂为一体的女性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 【摘要】:本论文主要通过对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作品的分析和学习,了解其建筑设计的风格灵魂所在,包括她建筑设计中理性的思维和疯狂的形体是如何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复杂性超理性动态连续空间人造自然基地重塑塑性形体抽象理念个性表达 扎哈哈迪德作为一位唯一得过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茨克奖的女性建筑师而闻名于世界。她的思想大胆前卫,她设计的建筑夸张怪诞,让人印象深刻,却也有点难以接受。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她父亲是一位政治家、经济学者和实业家。具有国际化的开放思想,他从小就培养哈迪德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培养她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哈迪德在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到欧洲游览,这是她从小就孕育了先进的西方激进、开放的思想和文化。这样的环境也是她形成了雄心勃勃、桀骜不驯和特例独行的的性格。之后哈迪德在上大学时攻读数学,这段学习经历使她精通于应用数学、物理学和逻辑学,而且对数学与哲学、物理学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她认为数学能够提供非常严谨和周密的方法论,而且数学和艺术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独特的兴趣和思维方式都为扎哈以后的设计创作打下了基础。因为幼年的哈迪德曾有过想成为建筑师的念头,之后她在上完大学之后,又到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获得学士学位,那里哈迪德建筑梦想开始实现的地方,在那里有全新的理念传播,一切看似不可能的幻想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实验的机会。哈迪德在那里接受了开放式的自由教育。当时,她的导师是库哈斯,而且在毕业之后,哈迪德也曾在他的事务所工作他对哈迪德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库哈斯关注社会的问题和从城市角度去理解建筑的设计方法,对哈迪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以后她的设计中,成功的将社会化的思想和一些超理性的狂想一起柔和进她的建筑中去,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和空间体验。 一、哈迪德设计理念的创作源泉 哈迪德早期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从绘画开始的,她的绘画风格受到“至上主义”马列维奇 的深刻影响。在至上主义中(如右图),大小不同的几何形体 从线条到平涂色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他们相互交错,重叠 或避开。所有至上主义基本造型的原型都来自于方形,长 方形是方形的延伸,圆形是方形的自转,十字形是方形的 垂直与水平的交叉。“所谓至上主义,就是在绘画中的纯粹 感情或是感觉至高无上的意思。”扎哈的抽象绘画风格就很 明显的体现出了这一点,例如她的毕业设计作品《马列维 奇的构造》,还有1983年的一幅《世界》。这些建筑空间的 视觉绘画是扎哈研究建筑设计的起点,“发明创造,或者创 立不同的新派别,设计流畅、局部分段以及考虑到相关的 风险,从而创造新的造型和空间。”扎哈的很多设计效果图

试论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

摘要:通过对扎哈、哈迪德设计风格与调性得形成要素研究,探究她得成功之路,理解她得设计创作思维与方法。从而对影响设计风格得因素产生新得认识。对她富有代表性得建筑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她得很多作品中都有解构主义得理念在其中。扎哈、哈迪德反对极简主义,提倡在现代主义得基础上对线条与块面得充分使用,作品风格柔中带刚,这种风格得形成与她刚毅而又带有女性柔美得性格相关、总得来说,她得作品风格夸张惊异,却又不失美感,块面与线条得使用,有力但又柔与。从扎哈设计风格得形成,可以认识到,设计思维方法及个人性格可能就是决定设计风格成功形成得重要因素、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 建筑设计, 风格与调性 前言 在建筑界优秀得女性建筑师,极为罕见与难得,而扎哈、哈迪德则就是一个例外,扎哈被称为“建筑界得女魔头”可见她在建筑界得地位非同一般。2004年,她获得建筑界得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就是该奖项自创立25年以来得第一位女性获奖者,也就是最年轻得一位得主。2012年她被大英帝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荣誉女爵士得称号”。 一、扎哈、哈迪德个人性格得形成 扎哈。哈迪德,当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得时候都会感觉就是个男性,但就是扎哈自己介绍说这个名字得意思其实就是相当于光,它就是光芒四射得意思。并且从名字不难瞧出,她并不就是一个土生土长得英国人,扎哈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得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得家庭。爸爸就是伊拉克民主党领袖与商人,而母亲则就是一个收藏迷与艺术迷。父亲从小鼓励扎哈独立思考,而母亲教扎哈绘画。并且绘画成为扎哈童年最为着迷得事情。扎哈得性格有阿拉伯血统中刚劲

激越得一面,又有女性柔美得一面。她勇往直前得性格,源于童年时父母对她开明得教育与童年特殊得成长环境、扎哈得童年正处于20世纪60年代,此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迎来变革。反战浪潮风起云涌,嬉皮士,性解放等反传统文化,严重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学潮不断,自由主义风行。许多欧洲青年开始奉行与父辈截然不同得价值观。人们开始关注,为妇女与各色人种争取更多权利,尽管身处相对封闭得中东地区,但拥有政治前卫得父亲及酷爱艺术得母亲、少年扎哈耳边萦绕着得都就是大时代得回响,可惜在巴格达安逸得童年时光,并没有延续太久,伊拉克时局动荡,城中四处弥漫着蠢蠢欲动得战争信号。扎哈得家族在萨达姆当权,两伊战争爆发后离开家乡、扎哈跟随家庭移居欧洲,从小立志学习建筑得扎哈,却出人意料得选择在大学攻读数学。本来可以成为数学家,却由于想成为建筑师。她又于1972年进入伦敦得建筑联盟学院学习建筑学,此时世界文化氛围,正逐渐走向保守与低调。而伦敦建筑联盟学院却处于黄金时期,号称全世界得建筑实验中心。对于向往艺术得年轻人来说,当时得伦敦建筑联盟学院,就是色彩斑斓得殿堂。每个人都勇于成为现代主义者。在这里一切都就是反常规得,学生不用参加考试,并且没有类似得课程设置,学生只需要按照自己得喜好,做好设计就可以。伦敦建筑联盟学院开放多元得氛围,感染了年轻且坚定自我得扎哈,她在这里奠定了扎实得基础、扎哈曾在一次专访中谈到,“我很感谢那所学校,因为它就是一个开阔了我视野得地方。我觉得当您还就是一个学生得时候,您对您得潜能就是没有概念得,如果您就是足够幸运得,您能够遇见那个能够预见您潜能得人。她会为您 指引方向,告诉您以后得路该怎么走,所以我得学校非常棒,它给我极大得自信、我相信只有有了这样得信心,您才能继续前进。” 扎哈特立独行得性格,源于父母对她开明得教育,同时也受到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求学经历得极大影响、 二、扎哈.哈迪德设计形成风格得原因 毕业后便加入了著名得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然而,她得成功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固然她在设计上具有独特得解构主义风格,但要想在建筑界取得如此高得成就,离不开她自身得努力,她个人得火爆与刚强得性格,让她对待工作持之以恒与

扎哈 哈迪德 作品赏析

北京银河SOHO商业综合体设计分析设计师:扎哈·哈迪德 项目名称:银河SOHO 地点:东二环朝阳门桥西南角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 建筑类型:集商业办公于一身的大型综合项目 1.建筑特点 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北京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在建筑设计策略上,此项目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平台的相互错综位移,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产生环绕着的、引人入胜的环境。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世界,没有角落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源自自然的启迪,建筑的外观展示了连续流动的深空间。数百米长的景观构成深远的、全角度的视野。访客可以仰望,也可以向前远眺,透过百米长的空间找到下一目标和方向。这里的关键策略是空间的流动性和导向性。当走近建筑的时候,访客会观察到光影的游戏,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转换。这个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将遵循美国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标准(LEED C&S standard),节能环保。 1.设计师——扎哈·哈迪德 S OHO中国委托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设计,该项目将成为北京城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会给北京的天际线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建筑界的女魔头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在女儿身上投入了比男孩还要多的期待。她父亲一位世交的儿子是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位邻家哥哥对年幼的哈迪德产生了极大影响。另外,母亲的品位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从小,哈迪德就看着母亲在家里来“乾坤大移位”―――因为母亲又买了标新立异的新家具。 18岁,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22岁时,全家为了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伦敦建筑联盟攻读研究生。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那会儿,哈迪德的火爆脾气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当年,伦敦建筑学院的学风相当放任自流,谁也不会教她做什么和怎么去做,就是在如此自由的氛围中,她想象力的种子一颗颗萌芽了,使她成为日后最有创意的建筑师和雕塑家。 求学期间,哈迪德开始对20年代的苏联前卫艺术,包括马列维奇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感兴趣。这个流派的作品只采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抽象造型。每天对着这样的前卫艺术,哈迪德突发奇想:建筑,为什么不可以是前卫的,有漂浮感的? 1977年,哈迪德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之后创立个人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她的设计中开始出现锐角尖顶、流动丝巾一样的长弧曲线,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浅析扎哈的设计理念.

浅析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 1简介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哈迪德1950 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和埃利亚?增西利斯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教席。 2004年3月2 1日,位于洛杉矶的海耶基金会宣布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今年的得主,出生于巴格达的英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获此殊荣。此 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 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 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2 ?扎哈?哈迪德主要设计作品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她所设计的 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itra )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 威尔城(Weil am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 ),奥地 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 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勺设计和广州歌剧院也是扎哈?哈迪德所创

3 ?扎哈?哈迪德的现代主义的三种模式 (1) ?信仰新的结构方式 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 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这种 "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 实的夸大。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2) ?信仰新视点 德 国 的维 特 拉 消 防 站 北京地标建筑银河 SOHO 勺设计 广州歌剧院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5269354.html,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分析 作者:王伟俊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7期 摘要:扎哈·哈迪德是建筑界瞩目的明星建筑家,她以绘画、数字计算机为设计工具,表达她超前、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扎哈在进行实践的同时也一直十分关注建筑创作理论,这使得扎哈的前卫设计理念解构主义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为她的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总结,同时能够使她保持创作的活力与激情。扎哈在空间造诣上有着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手法,对于在建筑空间关系研究上产生了新的贡献。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手法;设计思想;解构主义 一、扎哈·哈迪德“解构主义”设计理念和思想 (一)“解构主义”的概述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可以营造建筑物优雅、柔和的外表和保持建筑物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达到理想的效果。 扎哈·哈迪德是世界上著名的女建筑设计师,是“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她的作品都有解 构理念蕴藏在其中,她提倡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对线条和块面的充分使用,作品风格柔中带有刚毅,作品风格夸张,却又不失美感,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和丰富的世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她刚毅而又带有女性柔美的性格相关。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动的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流露出贴近自然的浪漫品位。 (二)“解构主义”设计理念的形成过程 1、“解构主义”的起源 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当时苏联社会经 济发展状况与欧洲有些相近,被欧洲的一些现代艺术所吸引,新的观点在苏联迅速的传播,容纳到它的苏联的艺术中去,一些艺术家将艺术直接引向抽象之路,扎哈·哈迪德的“解构主义” 设计思想由此逐渐产生。 扎哈·哈迪德的“解構主义”设计理念与她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童年时期的扎哈 痴迷于精美繁复的波斯地毯,总是专注的观察地毯的图案。扎哈的父亲送给他一面不对称的镜子,她慢慢地喜欢上了不对称。因此,在她后期的设计中,会大量的运用不对称的手法,是这些作品富有艺术的灵魂。在中学的时候,她学习了数学专业,学会把抽象几何的数学美感融入到设计中,使她的作品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可以看到复杂拓扑、双曲几何、黎曼面理论等数学的精髓。

试论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

摘要:通过对扎哈.哈迪德设计风格与调性的形成要素研究,探究她的成功之路,理解她的设计创作思维和方法。从而对影响设计风格的因素产生新的认识。对她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她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解构主义的理念在其中。扎哈.哈迪德反对极简主义,提倡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对线条和块面的充分使用,作品风格柔中带刚,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她刚毅而又带有女性柔美的性格相关。总的来说,她的作品风格夸张惊异,却又不失美感,块面和线条的使用,有力但又柔和。从扎哈设计风格的形成,可以认识到,设计思维方法及个人性格可能是决定设计风格成功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风格与调性 前言 在建筑界优秀的女性建筑师,极为罕见和难得,而扎哈.哈迪德则是一个例外,扎哈被称为“建筑界的女魔头”可见她在建筑界的地位非同一般。2004年,她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是该奖项自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女性获奖者,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得主。2012年她被大英帝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荣誉女爵士的称号”。 一、扎哈.哈迪德个人性格的形成 扎哈.哈迪德,当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会感觉是个男性,但是扎哈自己介绍说这个名字的意思其实是相当于光,它是光芒四射的意思。并且从名字不难看出,她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扎哈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的家庭。爸爸是伊拉克民主党领袖和商人,而母亲则是一个

收藏迷和艺术迷。父亲从小鼓励扎哈独立思考,而母亲教扎哈绘画。并且绘画成为扎哈童年最为着迷的事情。扎哈的性格有阿拉伯血统中刚劲激越的一面,又有女性柔美的一面。她勇往直前的性格,源于童年时父母对她开明的教育和童年特殊的成长环境。扎哈的童年正处于20世纪60年代,此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迎来变革。反战浪潮风起云涌,嬉皮士,性解放等反传统文化,严重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学潮不断,自由主义风行.许多欧洲青年开始奉行与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人们开始关注,为妇女和各色人种争取更多权利,尽管身处相对封闭的中东地区,但拥有政治前卫的父亲及酷爱艺术的母亲.少年扎哈耳边萦绕着的都是大时代的回响,可惜在巴格达安逸的童年时光,并没有延续太久,伊拉克时局动荡,城中四处弥漫着蠢蠢欲动的战争信号.扎哈的家族在萨达姆当权,两伊战争爆发后离开家乡。扎哈跟随家庭移居欧洲,从小立志学习建筑的扎哈,却出人意料的选择在大学攻读数学。本来可以成为数学家,却由于想成为建筑师。她又于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学习建筑学,此时世界文化氛围,正逐渐走向保守和低调。而伦敦建筑联盟学院却处于黄金时期,号称全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对于向往艺术的年轻人来说,当时的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是色彩斑斓的殿堂.每个人都勇于成为现代主义者。在这里一切都是反常规的,学生不用参加考试,并且没有类似的课程设置,学生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好设计就可以。伦敦建筑联盟学院开放多元的氛围,感染了年轻且坚定自我的扎哈,她在这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扎哈曾在一次专访中谈到,“我很感谢那所学校,因为它是一个开阔了我视野的地方.我觉得当你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你对你的潜能是没有概念的,如果你是足够幸运的,你能够遇见那个能够预见你潜能的人。他会为你 指引方向,告诉你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所以我的学校非常棒,它给我极大的自信。我相信只有有了这样的信心,你才能继续前进。" 扎哈特立独行的性格,源于父母对她开明的教育,同时也受到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求学经历的极大影响。

扎哈 哈迪德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和作品分析 摘要 扎哈·哈迪德是建筑界瞩目的明星建筑家,她以绘画、数字计算机为设计工具,表达她超前、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扎哈在进行实践的同时也一直十分关注建筑创作理论,这使得扎哈的前卫设计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为她的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总结,同时能够使她保持创作的活力与激情。扎哈在空间造诣上有着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手法,对于在建筑空间关系研究上产生了新的贡献。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空间关系,创造手法,建筑思想 一.扎哈的成长环境及教育经历 扎哈·哈迪德1950 年出生于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当时的伊拉克经济兴旺、社会繁荣,奉行自由主义和非教派主义。扎哈在幼年时期就经常到欧洲区游历,这使得她从小就孕育了西方激进、开放的思想和性格。 1968 ~1971 年,扎哈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美国大学攻读数学。这段学习经历让她在应用数学、物理学和逻辑学方面都精通,并且对数学和哲学、物理学之间的关系存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认为数学能够提供非常严谨和周密的方法论,而且数学和艺术之间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1972~1977 年在伦敦建筑联盟(AA)学习,获得了硕士学位。20 世纪70 年代的AA 在阿尔文·博雅尔斯基的带领下,成为当时全世界前卫建筑的试验场。新锐的理念在这里传播,一切看似不可能的幻想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实验的机会。扎哈在那里接受了自由开放式的建筑教育。 1979 年扎哈单独开业,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扎哈的建筑逐渐表现出“数字化”,那时候计算机刚在她的工作室投入使用来帮助设计,再加上更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的引入,这种“数字化”的表现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强烈。后来扎哈的作品越来越趋向于液态化和复杂化,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脑工具的支持,那些浑然一体的类似于生物体的建筑形态是怎么被建造甚至设计出来的。对于计算机设计媒介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 二.苏联前卫艺术对扎哈的影响 在扎哈早期的设计作品中,主要以俄国先锋派艺术中的构成主义和至上主义为基础,探索其个性化的建筑语言。而近期的作品则呈现出一种柔软、连续和非几何性的自由形态。她以复杂的、多变且充满动感的建筑形态消解了形式系统的完整与和谐。至上主义对哈迪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持久深远的。它不仅塑造了哈迪德艺术家的品格,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哈迪德对时代建筑的认识。 由于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关系紧密,因此哈迪德在受到至上主义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构成主义的影响。构成主义对哈迪德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思想层面上。 构成主义基本原理所倡导的艺术思想对哈迪德的影响是间接的。因为早期构成主义、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已经将构成主义的艺术思想引入现代建筑。实现了艺术思想向建筑思想的转化。其思想不仅体现在建筑的体量上有构成主义的意味、建筑中没有多余装饰,更主要还体现在对重视空间建造和新结构的运用。这些积极的思想曾经被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迷雾遮挡,但是,哈迪德能够抓住现代主义,或者说更本源的构成主义的艺术思想的本质,发展着她的现代主义建筑。 在哈迪德的建筑“维特拉消防站”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那带有构成味的建筑形式,

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风格解析

扎哈?哈迪德对当代室设计的影响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她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起室空间设计。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 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设计,浅析扎哈对于 当带室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室设计;解构;未来流动 1.引言 扎哈哈迪德是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也无疑是 当今世界住最受人瞩目的明星建筑是之一。她以其激 进的设计风格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在建筑界赢得 了一席之地。扎哈哈迪德始终一如致力于推动建筑与 城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追求一种梦幻般的,对未来 具有前瞻性的且能够贯穿于建筑设计,室与家具设计畴的美感。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于扎哈哈迪德的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在室空间设计,甚至是产品设计。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设计,浅析扎哈对于当代室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与室设计的关系:室设计并不是不是在建筑设计之后才开始考虑的,而是与建筑方案同构思的,正如扎哈在设计她的建筑的同时,通过计算机建 立起模型,建立起室模型。进一步考虑室空间设计。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阐述扎哈的的室设计与建筑设计。 2.解构与破碎 2.1 维特拉消防站﹙如上图﹚ 德国维尔市维特拉家具消防站设计,是扎哈从事建筑以来的第一个建成的作品。这座消防站打破了现代建筑所推崇的“形式服从功能”的信条,表现出的则是“功能追随形式”的建筑理念。消防站的功能要求包括要求停放5辆消防车的车库和为35名消防员的辅助用房,这些辅助用房包括了餐厅,训练房,俱乐部兼会议室以及消防员的更衣室和卫生间。不安定的动感构成了此建筑的基本状态。三个相似三角形的锐角并排在一起,强化着建筑的运动状态。 室充满动感,很多壁,顶棚是倾斜的,门市倾斜状的拉门,部的装饰也是简洁的,楼梯处随意伸出的金属构件,用金属包裹的墙面光滑而简洁。屋顶设计了许多方向性明确的灯带,不仅具有照明作用,也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 置身于这样动态的不安的空间之中,使人们的心理也变得晃动与不安。与消防站这样随时待命,准备外出执行任务的建筑来说,很符合建筑本身的气质与作用。 值得一说的是,这座消防站在开始使用不久后,就被迫停用。原因是部空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