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编排高一备课组2012年4月使用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一、预习目标

初步掌握课本上P

60-62

的有关“甲烷的性质”的基础知识。

二、预习内容:

(一)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

60-62

“一、甲烷的性质”全部内容,并勾画出要点和疑点。

(二)自主探究并完成以下内容:

知识点1、甲烷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2)、甲烷空间结构的描述:甲烷是结构,碳原子位于,

顶点都是。

实践活动

见课本P60中描述动手操作体会甲烷分子空间结构。

知识点2、甲烷的性质

(1)、甲烷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的,

溶于水。

(2)甲烷的化学性质:

①、甲烷分子结构稳定,怎样证明甲烷的稳定性?

通常不与、和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如: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高温分解。

②氧化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

怎样防止气体爆炸?

怎样检查其燃烧的生成产物?

思考:如何区别H2、CO、CH4三种气体

③、取代反应

试验探究

点拨:水槽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是为了降低氯气的溶解度。问题探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甲烷的氯代反应:反应条件及书写方法:

反应现象:产物呈气态的有,呈液态的有。

取代反应概念:

取代反应的训练:

1、写出甲烷与溴蒸气的溴代化学方程式

2、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取代产物是a

3

C H C l b

22

CH Cl c

3

C H C l d

4

C C l()

A、只有a

B、只有c

C、abc的混合物

D、abcd的混合物

点拨:甲烷的取代反应

(1)反应条件:光照(在室温暗处不反应,漫射光,不能强光照射,否则可能爆炸)

(2)反应物状态:纯卤素的气态、如甲烧与澳水不反应,与溴蒸气见光发生取代反应。

(3)反应产物:甲烷的取代反应是“连锁”式的反应,产物不是一种,而是几种氯代物的混合物。

课堂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3、了解甲烷及其取代反应产物的主要用途

二、学习过程

(一)教师或学科组长检查小组成员教材和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给出预习评价。

(二)教师和学生一同解读“学习目标”。

(三)问题与探究

问题一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二甲烷分子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若把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换成氯原子,还是正四面体结构吗?你能写出中学阶段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微粒吗?

归纳与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 编排 高一备课组 2012年4月使用 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1.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较

特别提醒 无机物与有机物在性质及反应上的差别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我们研究物质共性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物质的特殊性,如多数有机物具有可燃性,但CCl 4不能燃烧,常用于灭火。

2. 取代反应

1.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有关规律 (1)反应条件和反应物

反应条件为光照,反应物为卤素单质。例如甲烷与氯水、溴水不反应,但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2)反应产物(以CH 4与Cl 2反应为例)

反应生成的产物是CH 3Cl 、CH 2Cl 2、CHCl 3和CCl 4四种有机物与氯化氢形成的混合物,虽然反应物的比例、反应的时间长短等因素会造成各种产物的比例不一,但很难出现全部是某一种产物的现象。

(3)物质的量的关系

CH 4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时,每1 mol H 原子被取代,消耗1 mol Cl 2分子,同时生成1 mol 的HCl 分子。

特别提醒 (1)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常伴随很多副反应发生,因此有机反应方程式常用“―→”。

(2)CH 4与Cl 2的反应逐步进行,应分步书写。

(3)当n(CH 4)∶n(Cl 2)=1∶1时,反应并不只发生CH 4+Cl 2――→光

CH 3Cl +HCl ,其他反应仍同时发生。 课后巩固:

1.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中四个C -H 键是完全等价的键

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

2.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 A.沼气 B.煤气 C.天然气 D.坑道气

3.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 4和Cl 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 .CH 3Cl B .CH 2Cl 2 C .CCl 4 D .HCl 4.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 2的量最多的是( )

A .CH 4

B .

C 2H 6

C .C 3H 6

D .C 6H 6

5.把纯净的甲烷与氯气混合气放在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好瓶口,放在光亮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气体发生爆炸反应 B .瓶内气体的颜色变浅

C .用一根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伸入瓶内时有白烟产生

D .集气瓶壁有油状液体生成

6.已知正四面体形分子E 和直线型分子G 反应,生成四面体形分子L 和直线型分子M 。(组成E 分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10,组成G 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如下图,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E ) (G )

(M )

A .常温常压下,L 是一种液态有机物

B .E 是一种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

C .干燥的G 能漂白有色物质

D .上述反应的类型是取代反应

7.下列各物质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①金刚石 ②白磷 ③甲烷 ④四氯化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 D .全部 8.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242242C H Cl C H Cl +→

B 25252522

C H O H C H O C H H O →+ C 、252252C H Cl H O C H OH HCl +→+

D 、242444C H Cl CCl HCl +→+

9.在标准状况下,1.12 L 某气态烃(密度为0.717g/L )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气体

先通过无水氯化钙,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经测定前者增重1.8 g ,后者增重2.2 g ,求该烃的分子式。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编排高一备课组2012年4月使用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高一、班第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2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初步掌握课本上的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基础知识。

二、预习内容:

(一)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

33-36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全部内容,并勾画出要点和疑点,同时设计出实验2-1、2-2、2-3的操作步骤。

(二)自主探究并完成以下内容:

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或者。

?放热反应: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的化学反应。

3、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拆开化学键需要的总能量(E1)、形成化学键的总能量(E2)与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

【特别提醒】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只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而与反应开始前是否需要加热无关。吸热反应也可能不需加热,而放热反应也可能需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

【资料收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吸热反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自学解答】阅读课本34~36页,了解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

1.化学反应提供的热能对人类社会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应用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应用:、。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在下面。

课堂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掌握演示实验的基本知识。

二、学习过程

(一)教师或学科组长检查小组成员教材P

33-34

和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给出预习评价。

(二)教师和学生一同解读“学习目标”。

(三)【问题与实验探究】

实验2-1:

实验2-2 :

实验2-3: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

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 2mol/L 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 2mol/L 的NaOH 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编排高一备课组2012年4月使用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1.中和热

(1)概念:。

(2)中和热的特点:为生成1 mol 水时所释放的热量,注意以下特点:

①中和反应都放出热量。

②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为定值:57.3 kJ/mol。

③弱酸与弱碱中和热偏低,因为弱酸或弱碱电离过程会吸热。

2.中和热测定装置图

思考:(1)实验仪器有哪些?

(2)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准确?

【总结】

(1)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大多数的化合反应;(CO

2+C

高温

2CO为吸热反

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置换出氢气⑤缓慢的氧化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C、H

2

、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CO

2+C

高温

2CO ;C+H

2

O

高温

CO+H

2

等;`③以及:Ba(OH)

2

·8H

2

O+2NH

4

Cl=2NH

3

↑+BaCl

2

+10H

2

O ;?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其它为放热反应

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

某些常见的热效应:

(a)放热: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吸热:铵盐溶于水。

(b)反应条件与热量变化没有必然的关系,既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课堂检测】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通常表现

为变化。2.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

2

·8H

2

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4、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5、一种“即食即热快餐”适合外出旅游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包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适合选择的是()

A.浓H2SO4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

【课后练习与提高】

★6、已知反应:X + Y =M + 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 的能量一定高于 M

B.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M 和 N 的总能量

C.Y 的能量一定高于

N D.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一定能发生

★★7、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 kJ·mol–1。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57.3 kJ热量的是( )

A.稀HCl和稀NaOH

B.500 mL 2.0 mol·L-1 HCl和500 mL2.0 mol·L–1 NaOH

C.1.0 mol·L-1 HCl和1.0 mol·L–1 NaOH

D.500 mL 2.0 mol·L-1 H

2SO

4

和500 mL 2.0 mol·L-1 Ba(OH)

2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编排高一备课组2012年4月使用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高一、班第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1课时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2、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

3、能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

二、预习内容:

(一)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

39-42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全部内容(包括“资料卡片”和“科学探究”),并勾画出要点和疑点,同时预测出实验2-4可能的现象和原因。

(二)自主探究并完成以下内容:

[知识点1] 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

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如: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__________________如:

练习:下列属于一次能源的是__________、属于二次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

A、风能

B、电能

C、水能

D、太阳能

E、蒸汽能

F、煤、石油、天然气

[知识点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认真阅读教材第40页,图2-8 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能量转化中,锅炉的作用,发电机的作用。

火力发电能量的转化过程:_______能—→_______能—→________能—→_______能

反应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2、实验探究:如图2—9所示,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阅读教材P41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2)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是什么反应类型?

锌片:(反应),铜片:(反应);

(3)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4)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是怎样移动的?。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

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能写电极反应式。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三、学习过程

(一)教师或学科组长检查小组成员教材P

39-42

和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给出预习评价。(二)教师和学生一同解读“学习目标”。

(三)【问题与实验探究】

问题一(1)结合课本图2-8(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分析煤中的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是什么?

(3)电能属于二次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

问题二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结合预习学案“实验探究”)

重点思考:通过以上三组实验的比较,你能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和原理?

问题三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

将转化为的装置叫做。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编排高一备课组2012年4月使用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一)原电池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以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为例:

①______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

②______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

总电池反应:,()反应;

【总结】正负极与总电池反应的关系:。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二)原电池中工作原理:电流、电子的流向和离子的移动方向

(1)电子流向:→ 导线→

(2)电流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阴离子移向______极,阳离子移向_______极

【总结】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为,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极流向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极流向极。

(3)根据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极,阴离子移向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发生反应,正极总是发生反应。

(5)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一极为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一极为极。【提醒】原电池的应用: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原电池。

问题四水果电池探究【课堂检测】

1、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2、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3、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2-4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4、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

5、如图所示,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

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

A.A是Zn、B是Cu、C为稀H2SO4B.A是Cu、B是Zn、C为稀H2SO4

C.A是Fe、B是Ag、C为AgNO3溶液D.A是Ag、B是Fe、C为AgNO3溶液

【课后练习与提高】

6、把Zn+Cu2+==Zn2+ + Cu设计成一个原电池装置,画出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反应;

(2)__________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反应;

(3)该反应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若消耗了6.5g的锌,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个。

7、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锌片作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铜片作正极,铜得到电子

C、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8、对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32.5g ②锌片增重了32.5g ③铜片上析出1g H2 ④铜片上析出1molH2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在由铜片、锌片和200 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当在铜片上放出3.36 L(标准状况)的H2时,硫酸恰好用完,则:(1)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的质量是多少?(2) 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3)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 编排 高一备课组 2012年4月使用 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

高一、 班 第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2课时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2、了解化学电源可能回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二、预习内容:

(一)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 42-44“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全部内容(包括“2-11至2-16图片”),并勾画出要点和疑点。

(二)自主探究并完成以下内容: [知识点] 发展中的化学电池 1、干电池(一次电池) (1) 普通锌锰电池

人们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 ,它是一种 电池,放完电之后不能再充电,正极材料为 ,负极材料为 ,负极反应式为 ,电解质溶液: 糊和 糊。 (2) 碱性干电池

将普通干电池中的电解质 换成湿的 ,并在 上作了改进,制成了 。 2、充电电池(二次电池)

(1) 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 ,它是以 为负极, 为正极,以 为电解质。Pb (s)+ PbO 2(s) +2H 2SO 4(aq)

4(s) +2H 2O(l)

(2) 镍镉电池以 为负极, 为正极,以 为电解质,其寿命比铅蓄电池___ _,由于镍镉电池对健康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人们又研制出了 。 (3) 人们利用元素周期表中ⅠA 族的 金属,制造了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 ,其具有质量轻、绿色环保、高效可充等的特点,它广泛成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低功耗电器的主流电源。 3、燃料电池

? 燃料燃烧是一种剧烈的 __ 反应,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 _ 和 ___ 反应所放出的 直接转变为 , 以提高________________。 ? 燃料电池是一种的 、 的发电装置。

? 燃料电池如果以氢气为燃料时,产物为 ;以甲烷为燃料时,产物为 和 , 燃料电池与干电池和蓄电池的主要差别在于反应物不是 ,而是用外加的设备,源源不断地提供_ 和 ,使反应能连续进行。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发展中的化学电源,了解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2、能分析电池的工作原理;

3、了解化学电源可能回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二、学习重难点:分析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学习过程

(一)教师或学科组长检查小组成员教材P 42-44和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给出预习评价。 (二)教师和学生一同解读“学习目标”。 (三)【问题与探究】 问题一 原电池原理应用探究

(1)实验室用Zn 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 2时,常加入少量的CuSO 4溶液,产生H 2的速率会加快,其原因是什么?

(2)有两种金属A 和B ,用导线连接后插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 极溶解,B 极上有气泡产生,则金属A 、B 的金属性强弱关系?

(3)利用反应:Cu+2AgNO 3===Cu(NO 3)2+2Ag,设计一个。 ①负极材料: ②正极材料: ③电解质溶液: ④电极反应:负极: 正极: ⑤原电池装置(画在右边)

放电

充电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编排高一备课组2012年4月使用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问题二(1)什么是充电电池?

(2)常见的充电电池有铅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请写出放电(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时)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

正极:

总反应方程式:

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三(1)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对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比火力发电;

(2)如图是一种氢氧燃料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方程式。

负极:

正极:

总反应方程式:

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如果将图中的H+改为O H-呢?

负极:

正极:

总反应方程式:

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总结反思

原电池反应式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书写原电池反应式注意:电极反应式是离子方程式,要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书写原电池反应式的一般方法:

负极:

正极:

【课堂检测】

1.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B.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

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

D.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用

2、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铜电极沿外电路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3、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其电池总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B.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液肯定不是强酸

4、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

【课后练习与提高】

5、将两个铂电极插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即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已知通入甲烷的一极,其电极反应为CH4+10OH--8e-===CO2-3+7H2O;通入氧气的另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2O2+4H2O+8e-===8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入甲烷的电极为负极B.氧气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补充氢氧化钾D.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6、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7、将铂丝插入K O H溶液作电极,然后向两个电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可以形成原电池,由于发生的反应类似于甲烷的燃烧,所以称作燃料电池,根据两极上反应的实质判断,通入甲烷的一极为_________,这一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通入氧气的一极为_______,电极反应为_,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编排高一备课组2012年4月使用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导学案高一、班第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单位;

2、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二、预习内容:

(一)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

47-50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全部内容(包括思考“2-17至2-18图片”内容与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关系;思考实验“2-5至2-6”),并勾画出要点和记录疑点。

(二)自主探究并完成以下内容:

[知识点1] 通过阅读P47第一段内容,我们明确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是

和。通过阅读P

47

2-17图片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有的很,有的进行很,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快慢用来表示。

[知识点2]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定量的表示方法。(认真阅读P47最后一段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来表示。

2、公式:V =ΔC/Δt

3、所对应的单位:V:,ΔC:,Δt:。[练习]1、氧气的浓度在3min内由变成2mol/L,则以氧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2、中和反应中,V(NaOH)=5mol/(L·min)表示。

[知识点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阅读P50后三段和P51最中间“大字”内容)

三、同学们,通过预习了解,各举出5个反应很快和很慢的例子,请写在下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2、能分析简单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和现象;

3、能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三、学习过程

(一)教师或学科组长检查小组成员教材P

47-50

和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给出预习评价。(二)教师和学生一同解读“学习目标”。

(三)【问题与探究】

问题一(1)从概念分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

(2)哪些物质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什么?

(3)你能进行定性描述化学反应速率吗?试举几例。

[过渡练习]反应N

2

+3H22NH3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5min内NH3的质量增加了1.7g,求:

(1)5min内N2、H2、NH3浓度的变化值?N2、H2、NH3

(2)分别用氮气、氢气、氨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

ν(N2) 、ν(H2) 、ν(NH3)

(3)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问题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相同吗?意义相同吗?

(2)同一化学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与什么有关?

(3)比较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时,为何要将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编排高一备课组2012年4月使用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问题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实验探究】请填写在教材P

48

表中。

2、【总结】结合探究实验及课本P

49

内容。

哪些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是怎样影响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请完成课本P

53

习题第1题。(填写在教材)

[练习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硫酸

C. 滴加少量CuSO

4

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练习3] 一定量的盐酸和过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以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 NaOH固体

B. 水

C. CuSO

4

固体 D. 氯化钠溶液

3、思考: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快,产生气体有快有慢()

2、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加入少量MnO2后很快产生气体()

3、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

4、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

4、课堂讨论:锌粒与稀盐酸反应,若不改变锌粒大小,只增加数量(假定每个锌粒表面积不变),反应速率是否会变快?哪些措施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三)、知识总结【当堂检测】

1、同质量的锌与稀硫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最大,选择下列组合中的反应条件()

①锌粒②锌片③锌粉④10%的稀硫酸⑤15%的稀硫酸⑥20%的稀硫酸⑦加热⑧用冰冷却⑨不断搅拌⑩迅速加入锌片后静置

A. ②⑥⑦⑩

B. ①④⑧⑩

C. ③⑤⑦⑨

D. ③⑥⑦⑨

2、在2 L密闭容器中,某气体反应物在2 s内由8 mol变为7.2 mol,则用此反应物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0.4 mol·(L·s)-1

B. 0.3 mol·(L·s)-1

C. 0.2 mol·(L·s)-1

D. 0.1 mol·(L·s)-1

3、反应2A+3B=C+2D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

A. v(C)=0.01 mol·L-1·s-1

B. v(B)=0.03 mol·L-1·s-1

C. v(A)=0.01 mol·L-1·s-1

D. v(D)=0.02 mol·L-1·s-1

4、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N

2

和CO

2

。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的速率

C.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D. 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课后练习与提高】

5、可逆反应2S0

2

+O

2

2S0

3

,如果υ(S0

2

)=O.05 mol/(L·min),用一定的SO

2

和O

2

在容积固

定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则2 min后SO

3

的浓度为( )。

A.1 mo1/L B.O.9 mol/L C.O.2mol/L D.0.1mol/L

6、在反应:C+CO

2

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

2

④增加碳的量⑤降低压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7、反应2SO

2

+ O

2

= 2SO

3

,经过一段时间后,SO

3

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氧气表示的速率为0.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A. 0.1s B. 2.5s C. 5s D. 10s

8、反应A+3B

2

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 mol·L-1·s-1 ②v(B)=0.6 mol·L-1·s-1③v(C)=0.4 mol·L-1·s-1

④v(D)=0.45 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A. ②﹥④﹥③﹥①

B. ④﹥③﹥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②﹥③=④﹥①

9、已知反应2SO

2

+O

2

2SO

3

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测得SO

3

的物质的量增

加了0.5 mol,求SO

3

、SO

2

、O

2

的平均反应速率及速率之比。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 编排 高一备课组 2012年4月使用 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导学案

高一、 班 第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预习可逆反应的定义;

2、化学反应限度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二、预习内容:

(一)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 50-51“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全部内容(包括思考“2-19至2-20”内容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关系;),并勾画出要点和记录疑点。

(二)自主探究并完成以下内容: [知识点1] 可逆反应

通过阅读P 51第三段内容,明确可逆反应的概念。

(1)不少的化学反应都具有 , 即正向反应( → )和逆向反应( → ) 都能同时进行.

(2) 可逆反应:在 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H 2在O 2中燃烧生成水、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否互为可逆反应?

[知识点2] 化学平衡的建立(认真阅读P 51图2-20)

以CO(g) + H 2O(g)CO 2(g) + H 2(g)为例。在一定条件下,将0.1mol CO 和0.1molH 2O(g)通入1L 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

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填大或小)。

生成物的浓度为 ,逆反应速率为 (填大或小)。

2.反应进行中: 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 ,逆反应速率 。 3.肯定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 ,

此时,反应物的浓度

, 生成物的浓度也 。

画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 对于同种物质:v(正)=v(逆) ≠0, 对于不同物质:百分含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三、预习质疑

同学们,通过预习了解,你能判断可逆反应吗?你能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教师或学科组长检查小组成员教材P 50-51和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给出预习评价。 (二)教师和学生一同解读“学习目标”。 (三)【问题与探究】 问题一 可逆反应

1、(1) 我们还学过哪些可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下三个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 2H 2

+ O 2 2H 2O ② CO 2 + H 2O 糖

③ 3Zn + 2K 2FeO 4 + 8H 2O 3Zn(OH)2 + 2Fe(OH)3 + 4KOH

(3)掌握可逆反应概念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表示可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SO 2+O 2

催化剂 加热

2SO 3中:

(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是怎样改变的?

(2) 刚开始时,正向反应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是否相同?(提示:此时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关)

(3)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怎样改变的?最终达到怎样的状态?

(4) 能否用图示表示该过程?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编排高一备课组2012年4月使用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问题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特征(认真阅读教材P51中间一段内容,思考并总结)

(1)“逆”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反应。

(2)“等” 指和相等,都大于零。

(3)“动” 指化学平衡是一种,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

(4)“定” 指平衡体系混合物中,一定,不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5)“变”指当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会使,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说明】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反应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一经建立平衡状态,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外部条件的改变会引起化学平衡的改变。

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平衡的标志:(1)速率:_________=_________≠0(是化学平衡的实质也是判断依据)。

(2)浓度: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保持_________(既某反应物或生成物消耗的量等于生成的量)

(3)试讨论并总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以xA(g)+yB(g)=zC(g)为例]

[练习1]对于反应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

,下列说法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υ(N

2生成)=υ(N

2

消耗),②N

2

、H

2

、NH

3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③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

3

同时消耗1molN

2,④N

2

、H

2

、NH

3

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练习2] 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

2 + 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

达到平衡状态()

A.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 键断裂

C.1个 N 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 键断裂

D.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 键形成(三)、反思总结

bB

【当堂检测】

1、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SO

2

+Br

2

+2H

2

O=H

2

SO

4

+2HBr与2HBr+H

2

SO

4

(浓)=Br

2

+SO

2

↑+2H

2

O互为可逆反应

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SO

2

被O

2

氧化成SO

3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2、对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3、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

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PCl

5

,发生化学反应:PCl

5

(g)PCl

3

(g)+ Cl

2

(g),反应一段时

间后又向其中加入37Cl

2

,在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37Cl原子存在于()

A.PCl

5

B.PCl

3

C.Cl

2

D.三种物质中都有

【课后练习与提高】

5、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

2

和H

2

合成NH

3

,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6、在一定温度下,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内反应A

2

(气)+B

2

(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A

2

同时生成n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 的AB同时生成nmol的B

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A

2

同时生成nmol的B

2

7. 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X(g)+3Y(g) 2Z(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Z的生成速率是X的消耗速率的2倍 B.容器内压强恒定

C.X、Y、Z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nmolX 8. 一定条件下,X(g)+3Y(g) 2Z(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Z的分解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B.X、Y、Z的浓度不再变化

C.反应体系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nmolX

9.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X

2

(g) + 3Y

2

(g) 2 Z

2

(g),若X

2

、Y

2

、Z

2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mol/L、

0.3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A.X

2

为 0.1mol/L 、 B. Y

2

为0.4mol/L、

C.Z

2

为 0.3mol/L、 D.Y

2

为 0.6mol/L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 编排 高一备课组 2012年4月使用 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导学案

高一、 班 第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3课时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 二、预习内容:

(一)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 51-52“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全部内容(包括思考“2-21图片内容),并勾画出要点和记录疑点。

(二)自主探究并完成以下内容: [知识点1]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通过阅读P 51最后一段内容,思考:学习化学反应的限度有何意义?

(1)关于人类需要或对人类有利的化学反应

① 反应温度、使用催化剂等 反应速率,以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 ②增大某一种 的浓度或增大 的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2)关于有害或人类不需要的化学反应

① 反应温度、使用 等,降低反应速率。

② 会引发反应的物质.如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森林灭火时制造隔离带等 . (3)关于特定环境或特殊需要的化学反应,如定向爆破、火箭发射等。则要对反应条件进行严格 的控制。

[知识点2] 燃料的燃烧 (1)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

①尽可能使燃料 ,提高 的转化率.关键是燃料与 或 要尽可能充分地接触,且空气要适当 .

②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 ,提高热能的 .

(2)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 (包括 )它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煤在气化过程中可以脱硫、除去灰分等)。

(3).观看有关定向爆破的图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 阅读课文52页,回答课文中的有关问题,

① 煤的状态与煤燃烧的速率有何关系?与煤的充分燃烧有何关系?

② 空气用量对煤的充分燃烧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③ 应选择什么样的炉(灶)膛材料?理由是什么?

④ 如何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 归纳: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提高煤燃烧效率的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完成课本53页“思考与交流”内容?

【当堂检测】

1. 工业制硫酸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 2在400~600 ℃下的催化氧化: 2SO 2+O 2

催化剂 加热

2SO 3, 这是

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 在上述条件下,SO 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 3

C. 为了提高SO 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 2的浓度

D. 达到平衡时,SO 2的浓度与SO 3的浓度相等

2. 氢气是21世纪极有前途的新型能源,是各国研究的热点之一.氢能开发的首要问题是研究如何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 以下研究方向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大量建设水电站,用电力分解水制取氢气

B. 设法将太阳能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 寻找更多的化石燃料,利用其燃烧放热,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3、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

①固体燃料粉碎 ②液体燃料雾化 ③煤经气化处理 ④通入足量的空气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高一化学必修2 导学案 编排 高一备课组 2012年4月使用 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温暖自己。

课后检测

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 .滴加少量CuSO 4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2.欲提高合成氨: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反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采用高温 ②采用高压 ③使用催化剂 ④增大N 2的浓度 ⑤增大H 2的浓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⑥

D .全部 3、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 2(g)+3H 2(g)

3(g),△H <0 ;673K ,30MPa 下n(NH 3)和n(H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点a 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 的大 B .点 c 处反应达到平衡

C .点d (t 1时刻) 和点 e (t 2时刻) 处n(N 2)不一样

D .其他条件不变,773K 下反应至t 1时刻,n(H 2)比上

图中d 点的值大

4、向100 mL 2mol/L 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 .硫酸钾溶液

B .氢氧化钠固体

C .碳酸钠固体

D .水

5、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 产生氢气体积V 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下图,则曲线a 、b 、c 、d 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

A .4-3-2-1

B .1-2-3-4

C .3-4-2-1

D .1-2-4-3 6.可逆反应:2NO

2

+O 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7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

23

2

1

期末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两课时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两课时)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 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 2与O 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 +Y =M +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内容主要出现在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和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发现主要考点有宏观、微观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反应热、焓变、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理解,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以及能源等。 统观整个高中化学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本部分内容与后面电化学基础形成了一个能量转化的体系,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了整体认识。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一问中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工艺流程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常与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有关。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与新能源问题相关的考点也引起了关注。 命题趋向:预计在2019年高考中,反应热的考查内容将不断拓宽,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的应用要求会有所提高,另外试题会更加关注能源问题,以期引导考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在必修2和选修4中都有,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能书写和判断简单的热化学方程式,并且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反应热。但是由于时间较长,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有所遗忘,尤其是反应热与焓变、燃烧热与中和热等概念又混淆不清,在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时,分不清物质中到底含有多少个化学键,在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复杂反应的反应热时,不知道怎么通过变形得到目标方程等。 针对这些问题,一轮复习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复习、归纳,对比、总结,将知识系统化,考点突出化、方法具体化,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多媒体辅助、讲解法、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真题演练、反思归纳等等 将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点、易混淆点,采用多台阶、小步幅的方法层层推进,使学生在教学的进程中潜移默化地收获和提高。 学法:查教材和资料梳理相关内容,分析真题,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自主探究或讨论,攻坚克难,整理归纳条理清晰。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础) 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重点) 第三课时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重点、难点) 六、教学设计 基本思路:知识梳理典例分析真题演练归纳总结习题巩固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反应热和焓变 【复习巩固教材,构建知识体系】首先梳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如反应热、焓变、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 【投影展示图像】对比分析图像,理解图像的含义,加深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以及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的理解。如图1从宏观角度分析为放热反应,图2从微观角度分析为放热反应,图3图4是关于催化剂、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通过图像将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概念,便于掌握。 【真题演练】弄清考法,有的放矢。15年北京理综第9题就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2、燃烧热和中和热 【知识梳理】弄清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1、燃烧热:在101 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注意:两者标准不同。燃烧热的标准是1mol纯物质,中和热的标准是1mol液态水。通过概念的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加深理解。 【投影展示例题】学生分组讨论结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注意易错点,如C——CO2,H——H2O,S——SO2等;中和热必须是稀的强酸跟强碱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1 mol 液态水的反应热才为57.3kJ·mol-1 【习题巩固】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解决能源危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学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 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 Fe3O4O2+K===KO2 S+H2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学案(苏教版)

疏导引导 知识点1: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热 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heat of reaction)。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1)活泼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如 Fe+2HCl====FeCl2+H2↑ (2)酸碱中和反应。如 2KOH+H2SO4====K2SO4+2H2O (3)燃烧反应,如 2H2+O2点燃2H2O (4)多数化合反应,如 SO3+H2O====H2SO4CaO+H2O====Ca(OH)2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1)多数的分解反应,如 CaCO3高温CaO+CO2↑ FeSO4·7H2O △ FeSO4+7H2O (2)部分特殊反应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C(s)+H2O(g)高温CO+H2CO2+C △ 2CO 2.反应条件与吸放热的关系 不同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有的常温下就可以发生,有的则需要加热。实验证明,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中和反应;也可能是吸热反应,如NH4Cl和 Ba(OH)2·8H2O的反应。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如C+CO2△ 2CO,也 可能是放热反应,如2H2+O2点燃 2H2O,两者的区别是放热反应撤去热源后仍能继续进行, 吸热反应必须持续加热才能继续进行。由上可见,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而是由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高低决定的。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化学反应要吸收热量,其原因是:(1)化学反应必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不同;(2)能量是不能再生也不能消灭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电能转化为光能或热能等,或从一种物质中传递到另一种物质中去,即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吸热。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4)物质所具有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 一、建构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零碎,要注意按照知识得内在联系站在全章得角度,重新审视、整合知识,借组图表把零散得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如本章内容,可以整合成如下框图: 二、整合重点知识 1、常见得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1)常见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③C+H2O 高温 CO+H2,④C+CO2 高温 2CO。 (2)常见放热反应 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燃烧,③中与反应,④活泼金属与酸反应,⑤铝热反应。 2、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得原因 (1)微观角度 化学反应得本质就是旧化学键得破裂与新化学键得形成,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若断开化学键吸收得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得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断开化学键吸收得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得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2)宏观角度 一个确定得化学反应完成后就是吸收能量还就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得总能量与生成物得总能量得大小关系。若E(生成物)>E(反应物) ,反应为吸热反应;若E(生成物)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导学案)

编号: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年___ 月___日 班级:_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 编写:刘红旗 审核:张先斌 审批:苏自先 选选修修四四::第第一一章章 化化学学反反应应与与能能量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课内导学案(第1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知道焓变,△H 的“+”与“一”。 3、掌握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类型。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焓变 反应热 (一)焓变 1、焓( )是与______有关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_______( )决定。 2、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时,此时的反应热等于_______,用____表示,常用单位为_______。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1、反应热产生的原因:任何化学反应都有_______,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的化学键_____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_____作用,这需要_____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时,即新化学健_____时,又要_____能量。 2、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 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 的变化。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 守恒和 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______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习】 1、化学反应的本质: 2、以H 2(g) + Cl 2(g) = 2HCl(g)为例,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______。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新课标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及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4.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知道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初步认识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重要性和途径。

【例1】(2001天津16)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气)+B(气)=2C(气)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 -1②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由题知2 s时C的浓度为0.6 mol·L-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可算出B的变化浓度为0.3 mol·L-1,进而确定B的浓度是(1mol·L-1-0.3 mol·L-1)=0.7 mo l·L-1;A的变化浓度为0.6 mol·L-1,从而求出A的转化率为30%;用C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可推知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 -1,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 mol·L-1·s-1。对照各选项,符合题意的是B。 【例2】(2001年全国理综·1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向外界释放出能量,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①当化学键键能越大,断开时所需的能量就越多,形成时所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 ②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总键能E1)断裂时,吸收能量E1,在形成化学键变成生成物(总键能E2)时,放出能量E2。整个过程中,反应体系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 ΔE=E1-E2 . 2、有的化学反应会吸收能量,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能量。 据图可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 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 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3、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或吸热反应(热能转化成化学能)。 (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表现形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键能变化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 由1、2联系得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图示

5、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某些常见的热效应:放热: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③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二、化学反应中化学能除了可以转化为热能,还可以转化为电能,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用于电池中电能的生产源,由此制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1、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做原电池的内电路,并参与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姓名:班级:学案编号:4001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编写:耿爱茸.08.30 教学目标: 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 △H的“+”与“—” 【复习回忆】 1. 举例说明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哪些是放热反应? 2. 化学键在形成和断裂的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 【学习新知】 一.反应热焓变(认真阅读课本第2—3页,填写下列空格) 1、反应热焓变的定义、符号、单位 ⑴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_____反应还是_____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______ 即焓变(△H)决定。化学反应过程所______ 或______ 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 反应热等于焓变。 ⑵单位:_________ 或__________ ⑶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_______测得。 2、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微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时,需要_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能量;当,即新化学键时,又要______ 能量。如果反应完成时,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比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这是放热反应。反之,就是吸热反应。 举例:以H2和Cl2反应生成HCl为例分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参考课本第二页) 3、△H符号的规定 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能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_ ”。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等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ΔH为“ ”。 当ΔH为“___ __”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_ _”或ΔH_ __0时,为吸热反应。 【动脑筋】结合上例,能否得出反应Cl2 + H2 = 2HCl的反应热△H? 4.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B.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下列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碳的燃烧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④⑤ 3. 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B、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 C. 在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4. 1mol C与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131.5 kJ的热量。此反应的△H 是多少?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空白处,谢谢! 第1页共1页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2.下列氧化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 .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 .锌粒与稀H 2SO 4反应制取H 2 D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但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4.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 2A ( l ) + B ( l ) = 2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H 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H 3 D. 2A ( l ) + B ( l ) = 2C ( l ) △H 4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 4 ( g ) + 3/2O 2 ( g ) = 2H 2O ( l ) + CO ( g ) △H 1 B. S ( s ) + 3/2O 2 ( g ) = SO 3 ( s ) △H 2 C. C 6H 12O 6 ( s ) + 6O 2 ( g ) = 6CO 2 (g) + 6H 2O ( l ) △H 3 D. 2CO ( g ) + O 2 ( g ) = 2CO 2 ( g ) △H 4 6.已知(l ))g (O 2 1)g (H 22+ =H 2O (g ) △H 1=a kJ·1mol - (2))g (O )g (H 222+ =2H 2O (g ) △H 2=b kJ·1mol - (3))g (O 2 1 )g (H 22+=H 2O (l ) △H 3=c kJ·1mol - (4))g (O )g (H 222+ =2H 2O (l ) △H 4=d kJ·1mol - 下列关系式中准确的是 ( ) A . a <c <0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7.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 N 2 (g ) + 3H 2 3 ( g ) △H = -92.0 kJ/mol ,将此温度下 的1 mol N 2 和3 mol H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有时实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 略能量损失) ( ) A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等于92.0 kJ C. 一定小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8.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 -2804 kJ/mol ,当它氧化生成1 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 26.0 kJ B. 51.9 kJ C. 155.8 kJ D. 467.3 kJ 9.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已知H —H 键能为436 KJ/mol ,H —N 键能为391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N 2 + 3H 2 = 2NH 3 ΔH=—92.4 KJ/mol ,则 N≡N 键的键能是 ( ) A .431 KJ/mol B .946 KJ/mol C .649 KJ/mol D .869 KJ/mol 11.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能够由自然界中大量存有的水来制取: 2H 2O ( g ) = 2H 2 ( g ) + O 2 ( g ) △H = +517.6 kJ/mol 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准确.. 的是 A. 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所以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 二级能源 B.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12.燃烧a g 乙醇(液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经测定,a g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5.6L,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准确的是( ) A.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Q B.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 Q / 2 C. 1/2 C 2H 5OH(1)+3/2O 2(g)=CO 2(g)+3/2H 2O(1) △H = -Q D.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2Q 1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 2O(1) △H= -571.6KJ/mol C 3H 8(g)+5O 2(g)=3CO 2(g)+4H 2O(1) △H=-2220.0kJ/mol 实验测得,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 A .1:3 B .3:1 C .1:4 D .1:1 1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H 1>△H 2的是 ( )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学案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 能量转化形式。 2.记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会用反应热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4.能结合能量变化图像分析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体会引入焓变概念的价值。 一、焓变反应热 1.焓变 ①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焓变(ΔH):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决定了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反应热 ①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②与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单位kJ·mol-1。 二、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 ①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特点 ②举例(以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

2.宏观角度 3.结论: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三、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示

2.举例 1 mol C和1 mol H2O(g)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需吸收131.5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131.5_kJ·mol-1。 探究点一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 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 总能量 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 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 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 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 的总能量 表示方法ΔH<0 ΔH>0 图像表示 说明1.(1)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ΔH<0,即ΔH为“-”。 (2)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吸收来自环境的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ΔH>0,即ΔH为“+”。 2.同一个反应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时,一个方向释放能量,另一个方向必然吸收能量,但能量的绝对值相等。 (1)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木炭、H2、CH4等在O2中的燃烧,H2在Cl2中的燃烧。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 随堂练习 1.(2011·上海高考)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要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化学键的断裂一定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一定释放能量 D.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除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3.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B.该反应热ΔH=+(a-b) 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4.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它与N2O4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N2O4(g) ΔH=+8.7 kJ/mol,N2H4(g)+O2(g)===N2(g)+2H2O(g) ΔH=-534.0 kJ/mol, 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N 2H 4(g)+N 2O 4(g)===3N 2(g) +4H 2O(g) ΔH =-542.7 kJ/mol B .2N 2H 4(g)+N 2O 4(g)===3N 2(g)+4H 2O(g) ΔH =-1059.3 kJ/mol C .2N 2H 4(g)+N 2O 4(g)===3N 2(g)+4H 2O(g) ΔH =-1076.7 kJ/mol D .N 2H 4(g) +12N 2O 4(g)===3 2N 2(g)+2H 2O(g) ΔH =-1076.7 kJ/mol 5.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已知: ①2H 2(g)+O 2(g)===2H 2O(l) ΔH 1=-571.8 kJ/mol ;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 ΔH 2=-192.9 kJ/mol 。 (1)甲醇 蒸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 2=________ kJ/mol(用E 1、E 2表示)。 (3)H 2(g)的燃烧热为________。 (4)请你分析H 2(g)作为能源比甲醇蒸气作为能源的优点: (写出两点即可)。 9.(15分)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 2H 4)和强氧化剂H 2O 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 mol 液态肼和足量H 2O 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56.64 kJ 的热量。 (1)写出肼和H 2O 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H 2O(l)===H 2O(g) ΔH =+44 kJ/mol ,则16 g 液态肼与足量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器,除释放出大量热量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 。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 1.焓变 ①概念: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即焓变(ΔH)决定。 ②常用单位:。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因此,我们常用表示反应热。2.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243 kJ的能量, 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862 kJ的能量,则H2(g)+Cl2(g)===2HCl(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 为。 3.Δ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1)放热反应:ΔH 0(填“<”或“>”),即ΔH为 (填“+”或“-”)。 (2)吸热反应:ΔH 0(填“<”或“>”),即ΔH为 (填“+”或“-”)。 4.△H计算的表达式: 合作探究 一、探究: 1、对于放热反应: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 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2、由课本P2 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H= 3、△H<0时反应热△H > 0时反应热 4、如何理解课本P3中△H =-184.6kJ/mol中的“/mol 5、由课本P3 中图1-2 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二、反思总结 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 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2、△H<0时反应热△H > 0时反应热 3、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 【小结】焓变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单位:kJ·mol-1,符号:H。

高中化学全部反应公式汇总

高中化学全部反应公式汇总 编辑:徐淑贤2012-11-13 13:53:00来源:中国教育在线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 1.氧化性: F2+H2===2HF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2M===2MFn(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F2+Cl2(等体积===2ClF 3F2(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2IF7 Cl2+H2===2HCl 3Cl2+2P===2PCl3 Cl2+PCl3===PCl5 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 Cl2+2FeCl2===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2NaI===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Na2S===2NaCl+S Cl2+H2S===2H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H2O2===2HCl+O2 2O2+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第一节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 学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二、问题与例题 第一部分、自学(8分钟)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 2、符号: 3、单位: 4、反应热表示方法: 二、△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三、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和。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也不同。 四、中和热 1、中和热: 第二部分、新课学习(20-30分钟) 问题1、如何区分反应热和焓变? 【例题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 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变式训练1】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问题2、如何计算△H?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策略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策略 高要一中高三化学备课组苏学玲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识要求: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能量: 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则要放出能量; 化学反应是吸收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高低。 2、反应热: 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吸热时,Q为正值;放热时,Q为负值。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 在普通化学方程式基础上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标明了化学对应的焓变。3、注意 (1)△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2)应注明△H 的测定条件。未指明反应热△H ,是指25℃(298K)101KPa时的反应热△H。 (3)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4)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5)相同条件(温度、压强),正向进行的反应和逆向进行的反应,其反应热△ H数值相等, 符号相反。 (6)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 H表示反应完全进行时的能量变化,与是否可逆无关。 三、反应能量的计算 1、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 2、计算方法:如下图:△H =△H 1 + △H 2 。

1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如: H 2(g)+O 2(g)=H 2O(g) ; ΔH=- kJ/mol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燃烧物前计量数为1。 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 水。如: NaOH(aq)+H 2SO 4(aq)= Na 2SO 4(aq)+H 2O(1) ; ΔH=- kJ/mol 。 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前的计量数为1。 五、反应热的相关计算 1、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计算: △H =H(生成物) - H(反应物) 2、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键能计算: △H =Е(反应物) -Е(生成物)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运用盖斯定律要注意: ①研究对象的物质的量与题意要求一致 △H △H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