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_课程整体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_课程整体设计

计算及应用技术11级《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整体设计(12-13秋季学期)

软外学院张元斌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计思路:

1. 课程性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的综合应用技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强调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包含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微机接口技术及常用外设原理与维修、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病毒等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微机的安装、维护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实际配置、组装计算机,能够对微机中的常见故障进行简单的维修和维护;掌握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维护、维修方法,对于常见故障能够进行维护和简单的维修;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内部结构,能够通过检测分析判断故障原因,进而更换损坏的器件,达到板卡级的电脑维修水平。课程内容涵盖了最新型微机、外设和简单局域网设备的维护、维修技术,适应当前计算机应用行业的需求,培养适合计算机维修人员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2.设计思路

改变一往的教学模式,将以知识传授为本位的教育转变为实际操作为本位的教育,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开展教学,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创设实际工作情境,结合学院现有的实践条件,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维护和维修电脑及外部设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以计算机应用中,IT桌面设备运行维护所涉及的主要产品为主,引导学生掌握微机、外设和简单局域网设备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检测方法和维修技术,达到板卡级电脑维修工的标准。所有理论课均应依托实际的维修过程进行,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的维修过程中,培养当前社会急需的电脑维修技术工程师,满足计算机应用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

二、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

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2)掌握硬件安装、常用软件的安装;

(3)掌握常见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4)掌握常见输入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内部结构

(5)掌握常见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内部结构

(6)掌握常用局域网设备的安装配置方法;

(7)掌握BIOS的设置和升级方法;

(8)掌握简单计算机病毒和防范方法;

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展示自我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模式、主线、载体,如何体现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要学好本课程,学生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然后才能够掌握计算机及其外设的检修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实际的故障案例为主线,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步说明计算机出现故障的基本原因是什么,要分析这一故障现象,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哪些,具体的硬件电路是怎样的,应该如何检测该硬件电路,进而让学生建立起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故障现象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分析、检测、判断和维修的方法。在每一个实际故障案例分析中,应从基本原理入手,说明有哪些原因能够导致该故障的产生,通过什么样的检测方法能够排除其它的原因,最终判断出具体的故障电路,通过更换损坏的器件,完成计算机的维修过程。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掌握计算机及其外设尤其是计算机主机配件的故障检修,因此本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具体的微机、外设、软件系统和网络设备,通过实际故障分析、检测、判断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需全面掌握微机及其外设、软件系统和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内部结构,从而掌握计算机的板卡级维修的方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主要体现在对微机、网络设备和外部设备的维修过程中,需掌握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技术、电脑维修技术和常用外设维修技术。在实训过程中,通过有限的实验设备,模拟企业化的操作流程,讲述故障现象、产生该故障的原因、利用哪些方法判断具体的故障点、如何检测故障电路,直到查找出故障元件并更换,完成整个的检修过程,最后,由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本次检修工作的得失,并记录形成检修报告。对于比较复杂的故障现象,可由多位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故障产生原因的分析、判断和检测,集思广议,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五、教学资源:

主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故障诊断及服务教程》,李春桃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辅助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刘瑞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自编讲义:

网络资源: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相关网站。

六、教学进度表(附后):

七、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课改措施:

1.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1)实训室、教室合一

课程教学不再区分理论课在课堂讲授,实训内容在实训室进行,而是将课堂设在实训室,教师授课对照实物,对于难以理解的理论部分用直观的现象来演示,既生动,又易于理解。

(2)课程学习从实际的操作开始。

让学生了解,每一堂的理论教学,都是为了解决计算机组装、维护和维修的实际要求来展开的,首先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然后说明解决的方法,引出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有哪些,最后,再讲解实际的解决方案。

(3)开展多渠道的实践训练。

在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而其出现的故障概率也是越来越大,因此,除了在实训室中,对实训用的电脑故障进行维护、维修之外,还应倡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出现故障的电脑进行维护、维修,以便于增加实际动手的能力,积累保贵的维修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2.课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和案例教学,结合实训条件进行教学,将理论融入实践,紧密结合芯片级电脑维修工的要求进行授课。

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每部分的重点,以此为中心展开,形成贯穿本章节内容的一个项目或任务要求,即根据故障现象来分析,依据工作原理找出可能的故障部位,再通过实际电路的检测,找到具体的故障原因,最终掌握具体电路的结构、原理,以便于学生建立计算机组装、维护和维修的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八、辅导、答疑、项目作业安排等:

1.辅导和答疑的方法:采取随时随地答疑和网上答疑的方式,只要有问题存在,老师及时解决。根据所教授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练习。答疑时,针对共性的问题集体解答,对于个别的问题,采取课后答疑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案。

2.课后项目作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代表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问题大致如下: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是什么?

(2)主板上都有哪些器件?其作用是什么?是如何工作原理的?

(3)常用输入设备有哪些?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4)常用输出设备有哪些?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5)计算机结构是怎样的?其维修方法是什么?

(6)计算机通常会中那些病毒,如何查杀并防止病毒入侵?

(7)局域网都用到哪些网络设备,如何配置ADSL拨号和无线路由,如何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

(8)操作系统有哪些,如何快速安装,备份和恢复?

3.措施:通过实验,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的组装、维护和维修能力,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考核,检查学生的故障分析与判断能力。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评价标准:

1.学习态度、行为规范要求:学习态度端正,准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学生在学习中,必须保证参加过程考核各环节,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项目作业,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具体内容(考核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采取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等级分制记录成绩。等级分制分为:优、良、中、及和不及,分成三次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

知识点:

(1)基本技能:按照课程提纲和课程标准要求,重点考察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内容包括计算机硬、软件的安装与维护、外部设备的维护、笔记本电脑的维修。

(2)基本知识: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重点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解决计算机故障的能力。

(3)难点:根据计算机的故障现象,分析出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通过检测来判断具体的故障配件,并能够更换故障配件,完成整个检修过程。

技能测试点: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主板、CPU、存储器的结构原理,计算机硬、软件的安装与维护,常用外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如何配置无线路由和ADSL拨号,计算机常见故障现象及其检修。

3.成绩评价的标准和具体办法:

按照学院考核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日常考勤占30分,旷课和迟到的学生,出勤分每次扣除1分,旷课三分之一以上,认定课程为不

及格;

三次过程考核占30分,每次任课教师及时评分,等级制,无故不参加考核成绩以零分计,过后不补。

期末考核40分:根据考核管理制度规定,知识考核内容为90分钟试卷考核。

学期末的成绩以上按照三项成绩进行综合,为学生的期末成绩,成绩以等级制,记为优良中及0,在学期末及时登录教务管理系统。

十一、教师信息:

附:课程进度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