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1童年的泥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字,会写13个生字。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课的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二、重点难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问:同学们,我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子、放风筝......)而在老师的童年里,每当夏天时,孩子们都在玩泥巴,泥巴却是我们的珍爱,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

板书课题:1、童年的泥巴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音准流畅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三、互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桌之间互读课文,理清条理,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四、精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导读1、2自然段,并归纳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这风一样的日子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短暂的,与自由自在、转瞬而逝的春风有几分相似之处。

(2)找出课文中的童谣读一读。想一想此处要用怎样的语气读呢?(开心、快乐)

五.、研读课文,佳句赏析

(1)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那时的我们都玩些什么呢?在书中找一找。(板书:捏泥人、泥物)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所捏的泥人、泥物的句子。

同学们,当孩子们捏完泥人时心情怎样呀?(高兴)

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3)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这里的“黑泥鳅”指的是谁?(小伙伴)

这段话写出了“三美”:白牙、黑皮肤、红泥哨儿,这是色彩之美,吹泥哨儿,童谣清亮亮、脆生生,这是声音之美,为秋日沉寂的田野上平添了无限生机,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4)孩子们的童年不仅玩得高兴,吃得也是津津有味。

我们来读第五自然段,看看这些孩子们又在做些什么?(板书:备下野餐)

小组讨论野餐的程序

捉鱼—开膛—冲洗—撒盐—荷叶包裹—红泥密封—野火烧烤

这里有一个关联词语,不是......就是......,谁能用这个关联词语说句话。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话与文中的哪句话一样,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

(与开头第二自然段“这风一样的日子呦!”这句话一样)

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首尾呼应。这两句话不仅是结构的呼应,也是感请的呼应,重点也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

1.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以生代师: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六、品读课文,感悟升华

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教师进行激励评价。

六.拓展阅读,课堂练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以生代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运用。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和同学交流。

2.训练题: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三.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板书设计:

1、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快乐无比

备下野餐——爽口舒心

教学反思:

1.童年的泥巴(教案)

1.《童年的泥巴》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

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2019新教科版三语下册1童年的泥巴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1 童年的泥巴 教学要求 1.会认“昔、捏、盼”等13个生字,会写“梦、娘、材”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4.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2.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会写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3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畅谈童年乐趣。 2.老师小时候虽然没有你们这么多的玩具,但我们有大自然给我们不用花钱买的天然泥巴,你们想知道我们那时候的小朋友是怎样玩泥巴的吗?(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分段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展示给大家?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5.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7.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1)作者梦里的故乡是什么样的? (2)孩子们是怎么玩泥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8.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 三、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课件出示)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练习写字。 四、小结,齐读课文。 童年的泥巴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呢?试着说一说吧! 五、课后反思: 一堂课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节课,我从孩子们的童年趣事入手,让学生们畅谈自己的童年乐趣,激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学习课文是这么的有趣,从而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课堂的导入环节要小切口。选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契合点,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入手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才欧式最好的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一读,连一连。 xīniēpàn sāyāpáo bèn mīqiào zhá

《回忆童年》教学设计

《回忆童年》教学案例 使用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 适用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唱歌《回忆童年》 教材分析: 歌曲《回忆童年》是一首结构为一段体(后加补充句),大调式的创作歌曲。6/8拍的节奏使歌曲充满愉快与摇曳的感觉,具有丰富的舞蹈律动感。歌词充满童趣,把天真烂漫、富于幻想、丰富多彩和充满友情的童年生活刻画得惟妙惟肖。歌曲反映了少年一代回忆中的童年幸福生活和童年时代幼稚、活泼的性格。歌曲的前四乐句具有典型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流畅而优美,结构规整。最后用歌曲中的素材作两句补充,使歌曲更为完整。 设计理念: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唱、奏、演等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歌词、音乐剧等进行音乐创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演唱与表演,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养。

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从而对少年时光倍加珍惜,孕育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能用连贯的声音、朴实的情绪唱好歌曲《回忆童年》,切实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童年的美好情景。 3、能用创造性的活动方式再现童年情景,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教学重点:按节拍、按情绪唱好这首歌。 教学难点:为作品创编打击乐伴奏、歌词及音乐剧 教法学法:愉快教学法、视唱、听唱法、分组讨论法、交往合作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三角铁响铁木鱼双响筒响板沙锤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师:2/4 1 5. | 6 3.| 5 4 3 2 | 1 - ‖ 你好你好同们学好 生:用同样旋律向老师问好 师: 谢谢你们的问候,你们的问候充满了欢乐,那么再听听当我

《童年的回忆》指导课教学设计

《童年的回忆》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趣味,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愉悦。 教学目标 1把事情的经过写生动、写具体。 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 3使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童年趣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播放歌曲《童年》给大家听。 师:这个旋律大家熟悉吗?(熟悉。)一起跟着唱一唱,好吗?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出示插图),也许你曾经在清澈的溪水边垂钓,也许在美丽的公园中捕捉蝴蝶,也许你在大自然中描绘过美丽的图画……今天,老师将与你一起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手中的笔把它记录下来。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明确要求 (1)读了课题,谁能告诉大家这篇作文在选材上有什么要求? 圈出“趣”,曲线画出“童年”。 (2)师:当然这个“趣”字还包含着很多方面。(课件出示对“趣” 的理解。) (3)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由谈一谈对“趣”字的理解。 (4)师小结:同学们审题审得特别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篇作文的重点。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习作指导语,看看有哪些要求?找一找,画一画。 (5)师生交流,相机板书。 2.指导选材 (1)师:有了好的选材,我们才能写出好的文章。难怪说选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呢!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童年趣事吧,今天打算写什么呢?先动脑筋想一想,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和小组同学分享吧。(围绕事先准备的照片或物品说一说) (2)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回忆、叙述,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带反思)(人教版)

个人个性化备课 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民和中心小学校 学科语文 三年一班 教者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四、方法措施 根据第二学段的学习要求 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采用 “演示、讲解、提问、讨论、交流” 为主的教学技能,注重教给学生学 习方法,充分发挥师生教学当中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教 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课标解读和教材宏观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1、积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6能用普通话交谈,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1、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养成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4、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体例: 本册教材编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篇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能说会写及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本册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结构起来的?写出知识结构图。 “阅读”版块选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中的阅读材料16篇;“能说会写”版块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8次;每个主题单元后均设计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主体课文 阅读 快乐读书屋 口语交际 主题单元能说会写 习作 本册教材语文七色光 选读单元 四、本册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欣赏童年的回忆音乐教案

第二课时《童年的回忆》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 2、歌表演《童年的回忆》 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童 年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 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 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节奏, 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唱法、练习法。 教具:钢琴、课件、多媒体、头饰。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放背景音乐)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快慢 <难点解决》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并板书。 3、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后记:

课文《童年的泥巴》教案

课文《童年的泥巴》教案 课文《童年的泥巴》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 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童年的泥巴一(1、2) 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三(6) 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1)给课文分段。(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撒(多音字)狼虑狠虚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阅读:童年的泥巴

童年的泥巴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chè)的小河还是往昔(xī)的模样吗,那群泥狗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lǜ)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sā)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渍麻亮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

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蠢(chǔn)胖蠢胖的大肥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biě)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几个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nián),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

《童年的回忆》 教材分析 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为法国的图森。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A段的旋律由分解和弦构成,上行与下行交替,不断流动,显得明朗活泼,勾起了人们对童年快乐时光的回忆。B段的速度较前段放慢一倍,节奏舒展,旋律多平行与级进,充满了温馨亲切的情感。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使学生从图形谱中了解旋律进行的状态,初步感受速度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与表现情绪的关系。 2. 通过听赏音乐,指导学生学习分辨乐曲的乐段,从而提高学生听辨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3. 这首钢琴曲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指导学生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最美好的一幕,从而使学生

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童年的回忆》旋律的进行状态,感受音乐速度与情绪的关系。 教学难点:完成音乐的排序,通过对比了解什么是中速。 教学准备:电脑、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轻松而且愉快的音乐,欢迎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师生问好歌:教师轻声唱歌问好,学生随琴唱歌回应。 二、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生:兔子! 师:对了,你们听听小兔想跟你们说些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 兔:同学们,你们好,我叫小兔!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钢琴曲,名叫《童年的回忆》。这首钢琴曲我特别爱听,音乐中有一段乐曲像我跑步一样轻好听,你们能自己听一听,找一找吗?(这时候小乌龟,鸭子也纷纷出现了)乌龟:还有我,还有我呢,这首乐曲里也有像我的爬行速度一样慢的音乐,你们找找看哪!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详案:有趣的泥巴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详案:有趣的泥 巴 设计意图: 在我们农村,泥土随处可见。许多孩子喜欢捶打、揉捏泥巴,从中体验创造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这几乎成为他们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泥土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引导幼儿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 活动目的: 1、了解泥土的种类及作用;知道人和动物都需要泥上;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生态和环境教育。 2、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 活动过程: 一、看泥 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 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 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 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土变湿呢。(加水。) 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鼓励幼儿边和泥,边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 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 三、玩泥 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1)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 (2)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戏。 (3)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4)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 (5)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 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 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 (1)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散文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课文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文叙述及表达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乡的明月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交流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入手导入课题,并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感受“月是故乡明”做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童年的回忆教案

《童年的回忆》的三维目标 执教教师:程丽萍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听赏音乐,指导学生学习分辨乐曲的乐段,从而提高学生听辨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说、唱、演、敲等形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2)、通过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学生能从图形谱中了解旋律进行的状态,初步感受速度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与表现情绪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首钢琴曲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指导学生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最美好的一幕,从而使学生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程丽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听赏音乐,指导学生学习分辨乐曲的乐段,从而提高学生听辨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说、唱、演、敲等形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2)、通过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学生能从图形谱中了解旋律进行的状态,初步感受速度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与表现情绪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首钢琴曲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指导学生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最美好的一幕,从而使学生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了解《童年的回忆》旋律的进行状态,感受音乐速度与情绪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完成音乐的排序,通过对比了解什么是中速。 四、教学策略: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 五、教学资源:电脑、多媒体、钢琴。 六、教学过程: 1、聆听童年的歌。 2、聆听童年的诗。 3、欣赏童年的画。 4、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回忆》习作指导课点评

《童年的回忆》习作指导课点评 两位老师都能准确把握教材,依据学段要求和学情进行设计,基本做到了一线贯通,一气呵成,但又风格各异、各有侧重。 一线:激情趣――明要求――学写法――促表达 1.激趣导入,引发写作之情 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虽然她们采取的方式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文萍老师注意单元的整体性,关照知识的链接与延续。通过回顾单元的内容――《渡河少年》《捅了马蜂窝》,唤起了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使学生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对童年的留恋、向往、难忘之情溢于言表。任晴老师用镜头捕捉到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制成相册――《成长中的快乐》,在教学伊始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通过直观、真切、生动的场景,启迪思维,带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达到“未成作文先有情”的效果。 2.明确要求,理清写作之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不少学生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生

活的观察,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习作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两位老师不约而同从“审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读书中的文段,培养学生自主审题的能力;通过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拓宽学生的思路,构建适合学生的习作题材,达到既丰富习作内容,又避免习作的规定性带来的说教机械化倾向。 习作教学有四个环节,“审题、构思、起草、修改”,其中构思是难点。有了充足的写作内容后,弄清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才能做到言之有序。两位老师都能通过引导学生审题,使学生体会到重点要突出“趣”字。本篇习作,哪里需要简笔勾勒,哪里需要浓墨重彩,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从而利于轻松愉快地完成习作任务。 3.读写结合,迁移写作之法 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好的范文。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牵着习作,在习作指导时挂着阅读,唯有这样,读写相互关照,学生才会学有所得。两位老师教学设计中做到习作与阅读相结合、习作与积累相结合。比如张文萍老师设置了这样的环节,“在这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认为《捅了马蜂窝》最有趣,请大家再翻看《捅了马蜂窝》这篇课文,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描写的,把我们这些读者都深深吸引了?”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达到了以读促写的目的。解决了“怎么写”的问

季羡林《我的童年》公开课教案

《我的童年》 执教者:汤玉玲班级:2017级23班时间:2016年3月10日 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2.5分钟8:50:00) 师:同学们,如果要用一种颜色形容你的童年,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 师:我会选择绿色。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山村,虽然物质匮乏,却是我和小伙伴快乐的天堂,我们游戏的道具全都来自大自然:春天用野草和泥巴过家家、夏天拈一片细长叶子吹口哨、秋天比赛爬树或者爬竹竿、冬天到水田里砸一块冰用草绳拴着玩,偶尔还会舔上几口。 师:我们的童年绚丽多姿难以述尽,而季羡林先生却说“自己的童年是一片灰黄”。季老先生为何这样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季羡林的《我的童年》一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4分钟8:52:30) 1、生字词注音(四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注音,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注音) yùchuán shūnìsùlíng dīng gēng 教谕椽子生疏溺爱肃然起敬孤苦伶仃万象更新hún èméi cuān lù nìng 浑浑噩噩光大门楣蹿房越脊绿林英雄宁大嫂 【更改后齐读】 2、词语解释 教谕:学官名。宋京师小学和武学中设。元、明、清县学均置,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生疏:不熟悉;疏远,关系不亲密 琐事:繁杂零碎的事 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回忆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回忆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的题目是“童年的回忆”,是命题作文。要求写的内容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是自己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有趣的事都可以写,习作的提示和要求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两段文字,二是一幅插图。 第一段文字是强调这次习作的范围是“童年都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要求回忆之后,写一件事,重点是有趣的事。 第二段文字是交代本次习作重点是要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自己感到有趣在哪里。 插图是小同学在钓鱼、画画、捉蝴蝶,目的是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告诉同学都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可以写图上的内容,也可以写图上没有的内容。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把事情的经过写生动、写具体。 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 3.培养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准备〕 自己童年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1)放歌曲《童年》给大家听。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歌里主要唱的是什么吗? (2)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出示插图),也许你曾在溪边垂钓,也许你在公园观察捕捉过蝴蝶,也许你在大自然中描绘过美丽的图画……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2.明确要求,指导写作。 (1)读题目,明确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 (2)指名读习作要求,思考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板书: 童年的回忆 写事(回忆经过)———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抓重点(趣)写自己内心的感受。 3.构思习作,口头叙述。 (1)拿出你童年时的照片或玩具,回忆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一件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童年的泥巴教学反思20 (2)

教学反思 教学依始,我由“童年”入手,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快乐的情感之中,为学生学习课文,浸入情感,打下基础,形成良好的开端;接着,我巧妙的引出“撒欢”一词,让学生先解词,再结合生活,说说你什么时候撒过欢儿。从表面上看,这是双基的落实,通过联系实际,再次深入的理解词语,但是在学生交流之后,我语风一转,指出“小朋友们在河滩撒欢儿,他们的心情怎样呢?”一句话,将学生完全带入到课文的情感之中,完全打开了进入文本的情感大门。打开了这个情感突破口,我想教师情感目标的落实也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在学完课文之后,我没有忘记把学生的情感从课文中拉出来,我引到“你也有快乐的童年,把你童年生活中快乐的事和同学说说吧。”这一环节,把学生的情感拉到了自己的童年快乐记忆中,生成自己的情感。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自始到终抓住学生的情感,层层深入,让学生更好的感悟课文,奏响了情感升华三步曲。 在这课中,我抓到了最关键的,统抓全文的问题“小朋友在河滩上撒欢儿,是那么快乐,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小伙伴快乐呢?”这样问题的创设,就给了学生开放的空间,让复杂的课文变得简单化,清晰化。接着我能抓住孩子汇报的切入点,从“玩”“吃”两方面学习课文,同时也把基础知识溶放其中,让学生感悟课文的同时,又夯实了基础知识。可以说这节课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中,我有收有放,灵活机智,证实了超凡的教技能。

语文的学习,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做得就特别有方法,有实效。在学习童谣这部分时,先让学生诵读方法,感受童谣的写法。然后,让学生观察几个例句,让学生观察句子,感悟写法——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创编。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先感悟,再讲方法,然后在实练,将读写结合的训练做得扎实有效。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做到快乐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做为这次公开课的讲授教师,我不仅被感染了,而且我心中的那盏前行的明灯更亮了,更明晰了。

小学音乐《 童年的回忆》教案

第6课童年的回忆 教学目标: 一、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像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二、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三、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藜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藜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四、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教学难点: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欣赏《荫中鸟》过程中,听辨各种鸟鸣声,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在聆听中听辨各种鸟鸣声,并借演唱抒发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欣赏《荫中鸟》 (1)导入。 导: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听过了一首关于鸟的乐曲,叫《百鸟朝凤》,乐曲用唢呐来演奏的,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与鸟有关的乐曲,请你来听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模仿鸟的声音的。 (2)初听乐曲 导:你听到了几种鸟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复听乐曲 导:你能边听乐曲边来模仿鸟鸣声吗?说说乐曲描绘了什么景象? (4)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2、歌曲教学 (1)导入 导:在森林里除了鸟鸣声,还会有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 (2)初听歌曲 导:请你听听歌曲,找找歌曲里水流的声音是怎样的? (3)学习歌词 (4)复听歌曲 导:找出歌曲中较长的音,并作上记号。 (5)范唱歌曲 (6)学唱歌曲 A、学唱曲调,分为两部分学唱。 B、跟琴演唱歌曲,师指导唱

童年的泥巴详案20

新疆小学“四目标六环节”教学模式主备课详案 (三)年(三)班主备人: 学科:语文课题:《童年的泥巴》(二课时) 课型:新课授课时间: 课标落实点:通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品读课文,落实课标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落实语言训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批注式阅读,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体验朗读,帮助学生体会童年生活的无尽快乐,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教学重点:通过批注式阅读,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体验朗读,帮助学生体会童年生活的无尽快乐,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辅助手段: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诱发活力。(时间:3分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泥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预设:1、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童年里的两件趣事:放秋假去河滩捏泥人、泥物;玩累之后备下野餐享用。(内容方面) 小结:抓住人物、事件进行概括,这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2、我知道了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情感方面) 3、我知道了文章有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1至2自然段,梦回童年,第二部分是第3、4自然段自然段,写孩子们放秋假去河滩捏泥人、泥物;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写孩子们玩累之后备下野餐享用;第四部分是第六自然段,抒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结构方面) 【认定目标: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进行复习,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的回顾。】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 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 教材分析 1?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儿童们写作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彼得与狼》是从讲故事开始的: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 2?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

《童年的回忆》作文指导课教案

《童年的回忆》作文指导课教案 《童年的回忆》作文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突出“趣”字,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真实。 【教学重、难点】 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生动、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 2.看来这组图片的威力不小啊,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童年,其实这节作文课,老师就想与同学们一起来回忆童年,捕捉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解题 三、读提示、明要求 师:从本次习作的范围上看,是让我们写童年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如果让你从这几个字中选择一个字作为本次习作的关键,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趣】提问:哪些事属于“趣事”呢? 四、想办法、谋选材 1.出示主题图,引开思路。 2.理解“趣”字,开阔思路。【课件】 “趣”字还有很多层意思:(1)意趣:对大自然的探索、刨根究底等。(2)情趣:对父母及小伙伴等的亲情、友情等。(3)乐趣:贪玩、寻开心。(4)傻趣:做傻事、蠢事闹出的种种笑话。 3.学生自由交流选材内容,师生共同评价。 4.引导学生将事件说具体。 五、忆方法、写具体 1.同学们说的趣事真是太精彩了,那怎样才能写得也精彩呢?我想不光要在选材上下工夫,还要在这个“事”上多琢磨,平时讲课时老师就告诉过大家:写事的文章如果在适当的地方加上一些人物的细节描写和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再配上精彩的构段方式,那么你就会写得精彩,同学们愿意把你的童年的回忆用文字永远地记录下来吗?【愿意】 2.要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些什么?思路清晰了,然后再动笔成文。 六、总结下课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写到这里,没写完的同学,下课把它完成,等到下节讲评课上,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们的精彩的“童年回忆”。

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童年的泥巴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2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童年的泥巴教案及作 业题答案 1 童年的泥巴 教学要求 1.会认“昔、捏、盼”等13个生字,会写“梦、娘、材”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4.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2.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会写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3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畅谈童年乐趣。 2.老师小时候虽然没有你们这么多的玩具,但我们有大自然给我们不用花钱买的天然泥巴,你们想知道我们那时候的小朋友是怎样玩泥巴的吗?(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分段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展示给大家?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5.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7.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1)作者梦里的故乡是什么样的? (2)孩子们是怎么玩泥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8.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 三、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课 件出示)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练习写字。 四、小结,齐读课文。 童年的泥巴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呢?试着说一说吧! 五、课后反思: 一堂课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节课,我从孩子们的童年趣事入手,让学生们畅谈自己的童年乐趣,激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学习课文是这么的有趣,从而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课堂的导入环节要小切口。选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契合点,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入手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才欧式最好的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一读,连一连。 xī niē pàn sā yā páo bèn mī qiào zhá 闸俏眯笨袍丫撒盼捏昔 附答案: xī niē pàn sā yā páo bèn mī qiào zh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