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寄生虫感染与眼科疾患

寄生虫感染与眼科疾患

寄生虫感染与眼科疾患
寄生虫感染与眼科疾患

34 寄生虫感染与眼科疾患

有不少寄生虫种可寄生于人眼,引起眼寄生虫病。有的是专门寄生于眼部的,如结膜吸吮线虫;有些是组织内寄生虫,可在体内多处寄生,也可寄生于眼部,如弓形虫、棘球蚴、猪囊虫、旋毛虫等;还有一些体内移行寄生虫迷路到达眼部,如并殖吸虫、蛔虫、班氏丝虫;另外一些动物寄生虫,偶尔到达眼部寄生,如孟氏裂头蚴、刚棘腭口线虫、弓首线虫等。眼蝇蛆病和眼部阴虱是体外寄生虫引起的。

金大雄(1957)曾总结我国人眼部的寄生虫,当时发现7种。绦虫3种:裂头蚴、猪囊虫和棘球蚴;线虫2种:结膜吸吮线虫和刚棘腭口线虫;昆虫2种:蝇蛆和阴虱。近年来除刚棘腭口线虫无眼部新病例报告外,其余6种引起的眼寄生虫病病例均有所增加。另外新报道的虫种有:弓形虫、棘阿米巴、并殖吸虫、丝虫、旋毛虫和蛔虫等。

还有几种国外传播的眼寄生虫病,如弓首线虫、盘尾丝虫和罗阿丝虫等引起的眼病,国内虽无报道,但当今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上述眼病我国援外医疗队已有报道,还有的在国内医院外国人门诊时发现。

下面就各类寄生虫所致的眼病分述如下。

34.1 原虫

34.1.1弓形虫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眼弓形虫病大多为先天性感染。先天感染的眼弓形虫病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脉络膜炎,此外可伴有眼球震颤、小眼球、瞳孔膜残存、玻璃体动脉残存、视神经萎缩及斜视等。急性弓形虫病往往发生于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国内至今未见急性期眼底改变的报告。临床上眼科检

查时往往发现已有瘢痕形成,为陈旧性病灶的表现。典型的陈旧病灶多位于黄斑部,约2—3个视乳头直径大小,中央部呈灰色或白色,边缘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病灶边缘不整齐,常呈锯齿状,并有脱色素现象。过去往往诊断为黄斑缺损,其实这是坏死性渗出性炎症的修复瘢痕。

陈旧病灶附近又可出现再发病灶,有时在赤道部或在另眼发现,也有陈旧病灶内部再发者。急性期往往有白色渗出,病变部位视网膜水肿混浊,轻度隆起,境界不清,同时可见局部血管炎,动静脉管腔不规则,伴有套袖样白鞘。玻璃体混浊,有时前房水亦混浊。虹膜后粘连。一般经过2—3月后炎症逐渐消退,病灶平复。1—2年后转变为陈旧病灶。重症患者可导致视网膜剥离、青光眼以及眼内炎而失明。后天感染并发眼部症状者很少见,偶可发生局限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眼底改变与先天感染的复发病灶相同,有视力下降,血清学反应阳性等。

弓形虫到达眼部的途径可能为血行感染。因多数病例发生在黄斑部,该部血管分布较密,弓形虫在毛细血管内容易引起栓塞。反复发作的眼弓形虫病可能是细胞免疫反应缺陷所致。

眼弓形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应与钩端螺旋体病、结节病、晶体过敏性眼内炎、交感性眼炎、梅毒、结核、巨细胞包涵体病、囊球菌属病等相鉴别。

实验室诊断是本病的重要依据,病原检查一般较困难。在急性感染期,虫体在体内大量增殖时,取外周血或视网膜下渗液涂片,固定后用姬氏或瑞氏染色,用光镜检查滋养体、假包裹或包囊。或将待检材料接种于小鼠或鸡胚绒尿膜,待弓形虫繁殖后再作检查。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有:美蓝染色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法、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皮内试验等。对于仅有眼部感染而无全身感染的病人,血清抗体滴度往往不高,可检测房水的抗体滴度。总之,血清学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有待提高。

眼弓形虫病的治疗与全身发病者不同,不能仅仅给以抗弓形虫药物,应根据发病程度及分型给以不同治疗。陈旧病灶不必治疗,应严密观察。再发病灶是包囊破裂引起过敏反应或释放出弓形虫再次感染,故除了给予抗弓形虫药物外,还需给以皮质类固醇制剂。再发病灶消失后1—2年,可加行预防的光凝固术。局限性渗出性病灶可用抗弓形虫药物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抗弓形虫药物是磺胺药(如磺胺嘧啶)合并乙胺嘧啶。两药协同可抑制滋养体的繁殖,但对包囊无作用,故易复发。且乙胺嘧啶对造血器官有毒性,并且有致畸作用,因此妇女孕期一级不用。还可用氯洁霉素或螺旋霉素治疗,临床症状可有所改善。此外磺胺甲基异恶唑与甲氧苄胺嘧啶合并使用,效果相当于或优于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且毒性较低。

弓形虫感染很普遍,据报道全世界约有5亿一10亿人有弓形虫感染。我国杨树森(1981)在天津进行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阳性率高达28.5%。弓形虫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在欧美各国约占全部色素膜炎的1/3,是现在明确病因的色素膜炎中发病最高的。日本近年来本病的报告日益增多,约占色素膜炎的10%一20%。我国目前已有多例报告。鉴于弓形虫病的全球性分布及高发病率,值得引起我国医务界的高度重视。

34.1.2 棘阿米巴

棘阿米巴(Acanthamoeba)是一种自由生活的阿米巴种,普遍存在于水、潮湿泥土和腐败植物中,滋养体以细菌为食料,进行二分裂繁殖,亦可形成包囊。棘阿米巴通过灰尘或污水可侵入眼部,引起角膜溃疡、色素膜炎等。美国

Jones(1975)首次报道本病,近年发现多发于配戴接触眼镜的患者。如不能早期确诊并有效治疗,终可导致失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早期与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难以鉴别,多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点或斑状上皮不整或缺损,此后上皮下实质表层出现斑状或线条样浸润。本病早期症状不重,有轻度刺激或异物感。约50%病人往往合并角膜神经炎,可出现明显的睫状充血及强烈疼痛。不久还可出现色素膜炎,发生房水闪烁,角膜内皮沉着物Kp(十)。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逐渐局

限于角膜中央,病灶呈环形。环的中央基本保持透明,环与周围角膜界限清晰。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但也可能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的实质型。环型病灶进一步发展为白色圆盘型。与其它细菌性、霉菌性角膜炎不同,发展到此期一般应疼痛减轻,但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大多并发神经炎,疼痛加重,患者难以入睡,色素膜炎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前房积脓。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依据为:①有外伤或接触眼镜配戴史。有急性角膜炎,经抗菌、抗病毒及激素类药物治疗无效史。②病灶局部刮片或接触眼镜保存液作阿米巴培养和特殊染色试验,查到棘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③同焦点显微镜(TSCM)检查。该检查为非创伤性,放大倍数为240倍以上,可看到角膜内的棘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棘阿米巴角膜神经炎用TSCM检查表现为不规则的神经肿胀增厚和边缘粗糙,有病例报告发现棘阿米巴滋养体伪足包围神经外膜。④抗阿米巴治疗有效。治疗:局部用药可用polyhexamethylene、bigua- nide、Paro—pamidineparamomyein sulfate、chlorhexidine、digluconate。口服itraconazol。由于本病药物治疗较困难,故治疗显效后仍需继续用药,逐渐减量,最终停药。

34.2 蠕虫

34.2.1 猪囊尾蚴

猪囊尾蚴是猪带绦虫的幼虫。人体感染猪带绦虫成虫是因为吃了含囊尾蚴的生猪肉引起。而患猪囊尾蚴病是因为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因成虫寄生后引起自身感染所致。虫卵中的幼虫逸出后穿过十二指肠壁,随血流到达身体各部。幼虫经后短睫状动脉可到达眼内,在眼内约需72天发育为囊尾蚴。囊尾蚴在眼内可活2年以上,死亡后存留很长时间,文献记载有的留在眼内长达20年。

国内眼囊尾蚴病大多发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也有位于结膜下、眼眶、前房、眼肌、巩膜、睑板等处。在印度则以外眼寄生为主。

寄生于结膜下和眼外肌的囊尾蚴引起的眼部症状为眼球表面囊肿,寄生于眼眶者可致眼球轻度突出和复视。眼内囊尾蚴往往呈灰白色、半透明的囊样体,边缘有金黄色或彩虹样光泽,中央常可见白色斑点。眼底镜检查如果是活囊尾蚴,可见其自发的间歇性蠕动,头向外伸时偶可观察到它的吸盘。活囊尾蚴的活动性相当大,有时发现居网膜下,数日后即穿破网膜进入玻璃体内。眼内囊尾蚴多伴有色素膜炎、玻璃体显著混浊或视网膜脱离。甚至可致失明、眼球萎缩等。

眼内囊尾蚴病的诊断以囊尾蚴特有的形态及其蠕动特性为主要依据。其它各项检查对诊断价值不大。外眼囊尾蚴病往往通过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确定。

眼囊尾蚴病的治疗与全身囊尾蚴病不同。近年来报道用吡喹酮杀囊尾蚴疗效较好,但有人不主张用该药治疗眼内囊尾蚴病,以免囊尾蚴死亡后引起强烈的反应导致眼损伤。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取虫的方法根据囊尾蚴所在的部位而有所不同。玻璃体内囊尾蚴可用玻璃体切割术合并吸引取虫,手术切口部位尽量接近囊尾蚴。为预防视网膜剥离,切口附近巩膜应施以电烙。视网膜下囊尾蚴手术治疗较玻璃体内者容易,疗效也

高,但有时并发视网膜剥离。

34.2.2棘球蚴

棘球蚴有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二种,都可寄生于眼眶,但前者较多见。成虫主要寄生在狗及其它犬科动物的小肠中,人吃了该虫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虫卵在十二指肠中孵化出幼虫,然后穿过肠壁随血流到达身体各部,引起包虫病。

到达眼部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与其它部位的一样,形成囊肿。囊内还会产生许多子囊,外面为白色纤维组织所包围。囊内充满液体,其中含有头节,每个头节都能进一步发育为子囊,此即所谓单房性棘球蚴囊。细粒棘球蚴可寄生

于眼睑、结膜、玻璃体、视网膜与眼眶。眼眶包虫病可发生于眼眶任何部位,其症状与一般眼眶肿瘤相似,即眼球突出、偏位而引起复视。眼球突出严重时可发生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甚至发生全眼球炎或眼球萎缩。有的包虫囊可生长很大,充满整个眼眶,并可腐蚀眶壁,侵犯到颅腔。也可压迫视神经而产生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或视神经萎缩。包虫偶可寄生于眼内,在玻璃体内逐渐长大,导致失明。

包虫囊破裂后往往产生毒性反应或过敏反应,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局部可产生炎症性肿胀。囊液中含有的头节外渗引起囊外扩散感染,在其附近形成许多新的包虫囊。因而囊肿穿刺绝对禁忌,手术中要防止剥破囊壁。

泡状棘球蚴主要寄生于肝内,偶寄生于眼眶,由无数很小的囊泡聚集而成,所以又称多房性棘球蚴。囊泡有生发层和角质层,内含胶状物。囊泡可向周围组织增殖侵蚀,产生慢性炎症反应,常因组织坏死、液化而形成空腔。囊泡形状极不规则,增殖主要是外生性,类似恶性肿瘤。眼眶内寄生的泡球蚴往往可扩展至筛窦、颅底,引起鼻腔和内耳道狭窄,破溃后又可并发细菌感染。

眼棘球蚴病的诊断一般较为困难,用免疫诊断方法往往血清抗体滴度低,敏感性差。常用的方法有:用棘球蚴液进行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治疗病人主要用手术摘除。近来也有试用驱虫药物治疗者。目前看来使用吡喹酮疗效较差,甲苯咪唑可能有一定疗效,但剂量要大,治疗时间要长,最好用于感染早期,包囊直径一般不超过5cm时治疗可能收效。常用剂量为:60—200mg/(kg·d),分三次口服。需连续服用12—48周。有人建议该药仅用于手术后预防继发性播散。另外Saimot(1g83)用丙硫苯咪唑治疗人体包虫病,疗效显著。剂量为10—14mg/(kg·d),连续服用30天。该药杀虫作用缓慢,可以防止抗原的大量释放而导致过敏反应,因而认为丙硫苯咪唑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药物。另外,Sakamoto(1979)报道,在泡状棘球蚴病人手术时局部注入2—甲

基亚砜(DMSO)能引起泡状蚴坏死。

本病主要流行于西北、内蒙畜牧地区。对在流行区居住过的人发生类似眼眶肿瘤症状时应想到本病。

34.2.3 裂头蚴

裂头蚴是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三期幼虫,成虫寄生于猫狗的肠内。虫卵入水发育为钩球蚴,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发育成原尾蚴。青蛙等第二中间宿主吞食水蚤后原尾蚴穿过消化道到达皮下及肌筋膜内发育为裂头蚴。

在我国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日本部分地区居民深信蛙肉有清凉解毒作用,常用完整活蛙沾水拭眼,或将蛙肉捣碎敷眼,致使裂头蚴侵入眼部,引起眼裂头蚴病。该病表现为眼险红肿,球结膜充血水肿,微痛,奇痒,并有虫爬感。红肿部位多可触及硬结。由于裂头蚴在组织间隙可迁移活动,红肿及硬结经常移位。而且当裂头蚴在迁移入人体的过程中可能带入细菌,引起眼险、结膜或角膜炎症。钻入眼球的裂头蚴可引起葡萄膜炎、玻璃体混浊,继发性白内障导致失明。裂头蚴寄生于眼眶时,可有眼球突出、运动障碍等。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病理切片确定。治疗主要以手术摘除虫体。近年报道可用吡喹酮治疗,25mg/kg,1日3次,连服2天,总量为150mg/kg。手术时务必注意将整个虫体,特别是头节取出,,方能根治。也可用40%酒精奴佛卡因2—4ml,或含5—10mg的糜蛋白酶液5—10ml局部注射,一般注射2—3次,每次间隔5—10天,以杀死局部虫体。

34.2.4 并殖吸虫和血吸虫

国内常见的并殖吸虫有二种类型,主要由成虫致病的卫氏并殖吸虫和主要由幼虫致病的斯氏并殖吸虫(四川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肺

部,可由胸经颈动脉进入眼动脉到达眼部,也可能自颅底骨外向前,经翼腭凹从眶下裂进入眼眶。到达眼部后可寄生于眼眶;结膜下和眼睑等部位。眼险并殖吸虫病表现为在眼睑出现结节样囊肿。结节大小不一,软硬度也不尽相同,与皮肤多无粘连,有压痛。此时眼睑发红肿胀。眼眶并殖吸虫病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眼险肿胀和球结膜水肿,有时有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和眼外肌麻痹。若虫体寄生部位较浅,可在眶缘内或眼眶浅部触及圆形肿块,无触痛,与肿瘤很难鉴别。

本病主要用手术摘除虫体治疗。同时还需用杀并殖吸虫药物。目前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可数吡喹酮,但剂量需大于治疗日本血吸虫者,总量可用150mg/kg,分2天服完,1日量分3次服。

国外已有关于曼氏血吸虫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炎的报道(Milligan A等,1988),但国内尚未见有关日本血吸虫眼病的报告。

34.2.5 班氏丝虫、马来丝虫以及匐行恶丝虫

在国内,寄生于人体的丝虫主要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班氏丝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可到达眼前房,入眼途径很可能是从眼险浅层淋巴管进入深层淋巴管,再进入眼内生长发育的。也可能是穿过睫状体血管后随房水进入眼后房,然后再进入眼前房发育为成虫。

眼前房内丝虫病表现为眼痛、流泪、怕光、视力障碍甚至失明。裂隙灯检查时,可见成虫呈丝线样,白色半透明。微丝蚴如白色纤维样小体。两者均活动敏捷,在房水中盘曲翻转,游动似蛇。曾报告1例丝虫引起视网膜黄班裂孔(余炜,1987)。

马来丝虫和匐行恶丝虫(Dirofilaria repens)可寄生于险结膜和球结膜下,临床表现为眼痛、流泪、有异物感。结膜充血、肿胀、结膜表面有小水泡或

米粒大的隆起。结膜下有蠕动的虫体。

治疗主要以手术取虫。一般手术后迅速好转,但前房内微丝蚴一次不易取尽,往往需多次前房穿刺取虫。

34.2.6 罗阿丝虫和盘尾丝虫

寄生于眼部的丝虫还有在南美洲和非洲流行的罗阿丝虫和盘尾丝虫。

罗阿丝虫通过一种吸血的虻叮咬而感染。在人体内可存活15年之久。成虫一般寄生和移行于皮下组织,也可寄生于眼脸皮下以及球结膜下、前房等部位。眼脸皮肤往往可看到转移性肿块,可由一眼沿着鼻根皮下到达另一眼。肿块开始似淡红色结节,然后向四周扩散呈红晕,一般持续2—3天。当虫体通过球结膜时,局部充血水肿,羞明,流泪,并有痒感和异物感,分泌物少,对视力无严重危害。

目前诊断罗阿丝虫病的方法只有病原学检查。采血时间应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进行,因为此时微丝蚴出现在外周血循环中。治疗可用海群生。球结膜下丝虫尽量手术取出。

罗阿丝虫病流行于西非、中非的雨林地区以及赤道苏丹,我国人没有感染。近来在国内医院眼科就诊的非洲留学生中发现二例眼罗阿丝虫病,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盘尾丝虫病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热带病之一。该病广泛流行于非洲和热带美洲。流行区居民在河边被蚋叮咬而感染。往往引起视力障碍以致失明,因此该病又称为“河盲症”。本病传播广泛,在流行区可造成5%—20%的成人失明,有人描述为“一串盲人扶肩走”的悲惨景象。盘尾丝虫微丝蚴可侵犯角膜。活的微丝蚴一般不致病,但是死亡后其周围形成小的浸润,浸润常从角膜下方开始,初起为点状角膜炎/此后逐渐呈绒毛状混浊。

甚至有的极度浸润,最终形成角膜翳。前房微丝蚴死亡后引起慢性虹膜炎,最初瞳孔下方纹理消失,此后纹理模糊,瞳孔反应迟钝,虹膜萎缩,常发生虹膜晶体粘连,瞳孔变形,可被一块白色膜状物阻挡视线而失明。微丝蚴偶能穿入晶体引起白内障。盘尾丝虫还可累及视神经和视网膜,引起视神经萎缩和慢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盘尾丝虫病的诊断方法有寄生虫学诊断,免疫学检查等。用裂隙灯可检获前房微丝蚴。免疫学诊断方法报道虽多,但有待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流行区常使用Mazzotti试验法,即给病人30mg海群生口服,24小时内感到身上奇痒者即为阳性。

病原治疗建议多种驱虫药联合使用,常用配伍有苏拉明和海群生。苏拉明仅对成虫有效,而海群生只能杀灭微丝蚴。苏拉明不良反应较重,对肾损害严重。对海群生耐药者可用甲苯咪唑2g/d,连续使用1个月。近年来还有报道采用依弗咪丁(Ivermectin)治疗盘尾丝虫病取得较好疗效。

34.2.7 旋毛虫

旋毛虫病分布于全世界,但以北美发病率最高。我国1965年首次报道人体旋毛虫病后,眼部旋毛虫病也已发现。人主要因食含有旋毛虫囊包的生猪肉而感染。囊包中的幼虫在小肠上段选出,在肠腔发育为成虫。雌虫产出的幼虫可经肠淋巴管或血行到达身体各部。眼部组织富于血管和肌肉,是旋毛虫好寄生的部位。旋毛虫幼虫可在眶周肌、眼外肌等横纹肌寄生。常于发病第一周出现眶周水肿,眉弓肿胀饱满,轮匝肌压痛和眼

球转动痛,重症拒按眼球。幼虫可随血流进入眼底,病灶往往位于黄斑区周围,产生视网膜脉络膜出血,这可能是幼虫毒素及代谢产物所引起的一种毒性反应。

本病病原学诊断较为困难,如有患者吃剩的生肉,可取材料检查幼虫囊包。免疫诊断方法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性较高,国外已将该法列为商品猪

屠宰前常规检查方法。

治疗可用丙硫苯味唆18—24mg/(kg·d),分2次口服,连服5天。也可甲苯咪唑口服10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5—9天。病情严重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辅助治疗。

34.2.8 似蚓蛔线虫

蛔虫是寄生在人体小肠内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蛔虫可侵入泪道,阻塞泪小管。患者往往主诉有流泪和发痒等不适感,泪小点处有白色虫体突出于表面,用镊子可拉出虫体。推测蛔虫是经鼻咽部、鼻腔、鼻泪管入泪囊,嵌顿于泪小管的。有时蛔虫从泪道可能钻入结膜下引起结膜炎,患者有异物感等症状。蛔虫病还可引起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和急性视神经炎,经驱蛔治疗后眼病迅速好转。

蛔虫幼虫可穿破视网膜动脉而到达视网膜引起局部视网膜脉络膜炎症反应。当幼虫蠕动到黄斑区附近时可出现内视现象(周佩容,1987)。

34.2.9 弓首线虫

眼弓首线虫病是由弓首线虫的幼虫侵入眼部各组织所引起,多发生于儿童。单眼发病。有的父母发现患儿有“白瞳孔”,其实这是眼内弓首线虫肉芽肿病灶。病灶常位于黄斑部或靠近视乳头颞侧边缘,大小不一,呈白色圆形隆起,表面有小血管,偶在病灶内见到新月形的幼虫暗影。眼弓首线虫病常伴有慢性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后极部肉芽肿,周边部肉芽肿,玻璃体脓肿,睫状体平部炎症,视神经炎,角膜炎,葡萄膜炎,前房积脓等。有时玻璃体内可见活动幼虫。临床上常常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或眼内炎。

迄今为止尚无可靠试验可以确诊眼弓首线虫病。许多患儿眼球因误诊而被摘除。仅在病理学检查时才诊断为眼弓首线虫病。血清学试验特异性差,主要

是因为犬弓首线虫与人蛔虫之间有交叉反应。有人用第二期幼虫的分泌抗原进行酶标记免疫试验,认为特异性较高。玻璃体比血清的抗体滴度更高。另外结合病史、临床表现、X线片、超声波、房水和玻璃体的抗体检测,可能正确诊断眼弓首线虫病。

本病治疗较为困难,应用抗蠕虫药杀死幼虫的效果不能肯定。局部和全身用激素治疗可使幼虫活动停止,但死亡幼虫往往引起强烈的眼内反应,视力预后较差。因此有人建议先用激素后再用手术取出幼虫。还有采用激光凝固、玻璃体切除等方法治疗,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挽救视力。因此最好的方法是预防本病。

34.2.10 结膜吸吮线虫

寄生于人眼结膜的吸吮线虫有华裔吸吮线虫和加利福尼亚吸吮线虫,后者见于美国加州和西雅图。

对其生活史至今尚不清楚。研究已证明动物结膜吸吮线虫需要某种蝇类作中间宿主。人体结膜吸吮线虫可能与动物的相同,也可能并不存在中间宿主,仅由昆虫或苍蝇机械性地携带虫卵引起传播。

本虫主要寄生于结膜囊内,也可寄生于泪腺、结膜下及皮脂腺管内。成虫如线状,半透明,体表有许多皱襞,形成锐利的锯齿形横纹,头端尖细并有尖硬角质,因此容易损伤角膜和结膜,引起疼痛、发痒、流泪及分泌物增多等。另外,该虫又善于钻入微细的缝隙,因而也可能侵入泪小管或前房。如有虫体寄生于前房,患者可觉眼前有丝状物飘动,并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并可形成小溃疡面。同时还可发生睫状充血、房水混浊、瞳孔散大、视力下降、眼压增高,继而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等。寄生于泪小管可引起上下泪点外翻。寄生于结膜下可形成肉芽肿。重度感染则引起组织损伤,纤维增生,瘢痕形成,角膜混浊或角膜云襞,甚至眼睑外翻。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从眼部取出虫体,镜检确诊。

治疗方法可先用结膜表面麻醉剂,如1%的卡因点眼,然后用眼科镊取出结膜囊内的虫体。往往一次不易取尽,可多次取虫,取尽为止。

34.2.11 刚棘腭口线虫

刚棘腭口线虫寄生于狗、猫和猪。以剑水蚤为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是鱼和蛙,偶尔侵入人体,在宿主皮下游走,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

该虫也可侵入眼前房,引起色素膜炎。我国仅有1例报告(张峨,1949),印度有2例。患者因食生鱼而感染。治疗以手术取虫。

34.3 昆虫

34.3.1 蝇蛆

蝇蛆病多发生于牧区和半牧区,尤其在地中海和中东地区流行。目前国内发现可致蝇蛆病的有狂蝇科马鼻蝇、阔额鼻蝇、羊狂蝇;皮蝇科的纹皮蝇和牛皮蝇;都为I期幼虫。狂蝇科所致蝇蛆病发病与蝇的活动季节有关,多发生于6—8月。人眼感染系由飞蝇撞眼产蛆于结膜囊所致。皮蝇科幼虫到达眼部的途径可能有,蝇产卵于牛的皮毛上,人手接触新孵出的幼虫,用手擦眼,将幼虫带入眼内;也可能蝇产卵于人的眉毛或睫毛上,幼虫孵出后经过短距易移行到达眼内。蝇蛆在人的结膜中可引起强烈的刺激反应,流泪、疼痛、发炎、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急性粘液性脓性结膜炎。幼虫体多棘;口有钩,故能钻入眼睑,穿过巩膜进入眼球,引起眼内蝇蛆病,导致严重的全色素膜炎和视力低下。

34.3.2 阴虱

阴虱寄生于阴毛部,由于手指将阴毛的明虱带至眉毛及睫毛上,致成眼部阴虱寄生。有些病例本身并无阴虱存在,而眼部明虱来自他人,直接传至眼部所致。

阴虱可引起眼部奇痒,屡用手擦引起险缘炎、结膜炎和毛囊感染化脓等。

34.3.3 松毛虫

松毛虫是松蛾的幼虫,能引起松毛虫病。往往累及关节、皮肤、心脏和眼等部位。眼部表现为角膜炎、色素膜炎。如并发细菌感染,还可引起眼眶蜂窝组织炎。患者视力明显下降,有时可见角膜后壁沉着物(Kp),玻璃体内有棕色团块状混浊物,随眼球转动而活动。眼底模糊,有时有鱼子样软性渗出及出血。

关于松毛虫的致病因素一般认为主要是松毛虫的毒素,毒素由5—6龄幼虫的第2、3胸节背面的毒毛及毒腺细胞所分泌。死虫释放的毒素多,因而致病力更强。松毛虫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松毛虫毒素引起的变态反应。但临床及动物实验均证明初次感染与再次感染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因而有人认为松毛虫毒素可引起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形成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与松毛虫的接触史,目前仍以对症治疗为主。

34.4 小结

本章概述了主要眼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眼寄生虫病有不少可严重危及患者的视觉器官,甚至造成失明。有些在一定地区内发病率很高。但是在眼科疾病中,眼寄生虫病所占比例很小,而且临

床症状复杂,不易诊断,可能甚少引起某些眼科工作者的警惕,希望更多的眼科医生与寄生虫病学者通力合作,共同防治眼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考试大纲---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病因: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生型分枝杆菌或非洲分枝杆菌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和增生 本质:结核性肉芽肿 1.变质——干酪样坏死。 状似奶酪;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2.渗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3.增生——结核结节。 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

干巨累(类) (二)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儿童。 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 1.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2.发展和结局 绝大多数可自然痊愈。少数病情恶化,可播散。 (1)淋巴道播散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 (2)血道播散 1)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形成结核性败血症,播散到全身各脏器,形成密集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界限清楚的小结节。

2)肺粟粒性结核病。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成年人。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 1.病变特点——注意跟原发性对比。 (1)多从肺尖开始。 (2)局限在肺内(机体对结核菌有免疫力和变态反应)。 (3)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肺门淋巴结不受累,血道播散也很少。 (4)周围常有增生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5)病程长,新旧病变交错存在。 2.病理类型及结局 (1)局灶型:增生为主,中央干酪样坏死。 (2)浸润型:最常见。特点: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坏死。如未及时治疗或患者抵抗力下降,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 空洞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坏死物——慢性纤维空洞型(第3型); 或经支气管播散——干酪性肺炎(第4型)。 (3)慢性纤维空洞型。 (4)干酪性肺炎:浸润型或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导致。 (5)结核球: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相对较稳定,可手术切除。 (6)结核性胸膜炎。

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作者:中西医临床二班王慎 摘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方式、传播规律及流行特征,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寄生虫流行防治 寄生虫病的是从群体的水平研究寄生虫病的传播、分布和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出防治措施,消灭和控制寄生虫病。 一、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例如的传染源为人;的传染源为人和、犬、猪等动物。 2.传播途径 (1) 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例如原虫的包囊、蠕虫的感染性虫卵等随污染的食物、蔬菜、饮水的摄入,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囊蚴的鱼、虾、类或含有绦虫囊尾蚴的、而经口感染。此类寄生虫病又称食源性寄生虫病。(2) 经皮肤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蚴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直接侵入人体。

(3) 经媒介昆虫传播: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此类疾病称为虫媒病。 (4) 接触感染: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性交、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物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5) 其他方式:包括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人群。人类对多种人体寄生虫,包括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缺乏先天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一般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呈带虫免疫状态,当寄生虫自体内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例如疟疾非流行区的人口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例如、免疫抑制剂使用及成隐药物滥用等患者罹患、和等。 二、流行特点 寄生虫病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已把数种寄生虫病列为乙类传染病(、疟疾、) 和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细粒棘球蚴病)。此外,许多病毒和细菌性传染病也与医学昆虫有关:例如乙型脑炎与蚊、出血热与革螨、与蜱、与蝇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一般具3个方面:

寄生虫试题及答案

A.人是xx弓形虫的终宿主 B.中华按蚊是xx丝虫的中间宿主 C.野猪是xx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 2.感染期的定义是() A.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A.丝虫病 B.疟疾 C.旋毛虫病 D.血吸虫病 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A.丝虫B.弓形虫C.蛔虫D.疟原虫 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A. 1个B. 2个C. 4个D. 8个 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A.人 B.犬 C.猪 D.xx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阴道毛滴虫 B.xxxx地鞭毛虫 C.弓形虫 D.xx利什曼原虫 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免疫学检查 B.外周血涂片检查 C.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A.蛔虫 B.猪带绦虫 C.鞭虫 D.血吸虫 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A.河流少B.无传染源 C.人群抵抗力强 D.无钉螺 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xx体 D.xx孢xx 12.在人体肝胆管xx的寄生虫是() A.丝虫 B.旋毛虫 C.华支睾吸虫 D.钩虫 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脑 B.肺 C.眼 D.肝 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海群生 B.丙硫咪唑 C.吡喹酮 D.甲硝唑 15.人体感染肺吸虫有可能是因为() A.喝溪水,吃溪蟹、淡水鱼 B.吃淡水虾、荸荠,喝生水 C.喝溪水,吃海蟹、川卷螺 D.吃溪蟹和蝲蛄,喝溪水

医院三基考试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一)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一) (总分:6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65,分数:65.00) 1.不符合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的是: ?A.心肌广泛出血坏死,心脏破裂猝死 ?B.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C.发热、低血压、休克 ?D.三红(颜面红、颈部红和胸部红) ?E.急性肾功能衰竭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A.空洞壁的中、外两层分别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 ?B.肺内常见新旧不一的播散病灶 ?C.空洞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 ?D.空洞壁内层为干酪样坏死,不易找到结核杆菌 ?E.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形成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关于生殖系统结核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是男女不孕的原因之一 ?B.多与周围器官的结核病有关 ?C.女性好发于输卵管 ?D.直接由血源感染所致者,男多于女 ?E.男性好发于附睾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有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变化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浅表脑皮质可伴有轻微水肿,但从不累及脑实质?B.病变主要累及蛛网膜和软脑膜 ?C.蛛网膜下腔积脓,以脑底部为著 ?D.脑脊髓膜血管弥漫扩张、充血 ?E.脑室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在伤寒病的潜伏期中,伤寒杆菌在哪种细胞内寄生、繁殖: ?A.巨噬细胞 ?B.肝细胞 ?C.胆囊黏膜上皮 ?D.小肠黏膜上皮 ?E.淋巴细胞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有关中毒型痢疾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多由毒力强的痢疾杆菌引起

寄生虫期考题(含答案)

广西医科大学2012 级本科专业《医学寄生虫学》 期考 A 卷 一、选择题: 1. 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寄生虫病是 A. 丝虫病 B. 钩虫病 C. 疟疾 D. 蛔虫 E. 杜氏利什曼原虫 2. 确诊钩虫病最常用、检出率高的方法是 A. 饱和盐水漂浮法 B. 直接涂片法 C. 自然沉淀法 D. 肛门拭子法 E.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3. 蛔虫寄生导致的并发症中,临床上较常见的是 A. 肠梗阻 B. 肠穿孔 C. 胆道蛔虫症 D. 蛔虫性阑尾炎 E. 蛔蚴性肺炎 4. 近期在两广地区流行的登革热是由下列哪种蚊子传播 A. 白纹伊蚊 B. 致倦库蚊 C. 嗜人按蚊 D. 雌蚊 E. 雄蚊 5. 透明胶纸法常用于下列哪种寄生虫的检查 A. 蛔虫 B. 钩虫 C. 鞭虫 D. 蛲虫 E. 肝吸虫 6. 人被蠕虫感染后,外周血常见 A. 白细胞减少 B. 红细胞减少 C. 血小板减少 D. 淋巴细胞增多 E.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 哪种疟原虫最易引起重症疟疾 A. 恶性疟原虫 B. 间日疟原虫 C. 三日疟原虫 D. 卵形疟原虫 E. 伯氏疟原虫 8. 肠道阿米巴病典型的病理变化是 A. 肠壁形成虫卵肉芽肿 B. 形成肠梗阻 C. 形成肠穿孔 D. 肠壁形成烧瓶状溃疡 E. 肠壁形成弥漫性点状出血 9. 卫氏并殖吸虫中间宿主的栖居环境是 A. 池塘 B. 草滩 C. 山间小溪 D. 湖沼 E. 稻田 10. 可能导致严重贫血的寄生虫是 A. 蛔虫 B. 蛲虫 C. 旋毛虫 D. 十二指肠钩虫 E. 卫氏肺吸虫 11. 血吸虫病肾病是由于 A. 1 型超敏反应 B. 2 型超敏反应 C. 3 型超敏反应 D. 4 型超敏反应 E.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组具

第一章总论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infection)。 构成传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机体被病原侵袭后,仅出现轻微病理损害,而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检测方能发现的一种感染过程,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登革热、乙型肝炎等均有大量隐性感染的存在。 3、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因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病原体不断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出现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出现传染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则为传染病发作。 4、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 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5、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infection)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症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 三、病原体的致病性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它的致病作用表现如下几方面。 1、侵袭力 病原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病原体在体内的扩散通过三种形式。直接扩散:病原由原入侵部位直接向近处或远处组织细胞扩散。血流扩散:

寄生虫理论复习题目

总论部分(包括一部分综合性试题) 1.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的原虫是: A丝虫B蛲虫Cxxxx虫D疟原虫E包虫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A血吸虫病B钩虫病C蛲虫病D疟疾E黑热病 3.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大类: A吸虫、绦虫、线虫B绦虫、节肢动物、原虫C蠕虫、原虫、节肢动物D吸虫、原虫、节肢动物E线虫、节肢动物、原虫 4.寄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 A一方受害,一方受益B一方受益,另一方无害C双方都受益 D双方都受害E双方既无害也无利 5.诊断人体寄生虫最常用的方法是: A病原学检查B血清学检查C问病史D PCR,DNA检测E免疫学检测 6.人体寄生虫虫病的传染源包括: A仅有病人和带虫者B医学节肢动物C所有野生动物D所有家畜E病人、带虫者、感染的动物 7.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最常见的是: 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消除性免疫D非消除性免疫E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8.下列哪项全是机会致病寄生虫: A蛔虫、蛲虫、钩虫B钩虫、日本血吸虫、阴道毛滴虫

C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蓝氏贾第鞭毛虫D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 E丝虫、xx利什曼原虫、疟原虫 9.可以引起肝脏病变的寄生虫有: A华支睾吸虫B血吸虫C包虫D溶组织内阿米巴E以上都可以 10.下列需要同肝癌进行鉴别的寄生虫病是哪一种: A包虫病B华支睾吸虫引起的肝脏损害C泡球蚴病D黑热病引起的肝肿大、肝硬化E疟疾引起的肝肿大、肝硬化 11.引起脾肿大的寄生虫有: A日本血吸虫、钩虫、杜氏利什曼原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C溶组织内阿米巴、日本血吸虫、疟原虫D间日疟、杜氏利什曼原虫、日本血吸虫E钩虫、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12.生活史中可以不需要中间宿主的是: A微小膜壳绦虫B牛带绦虫C细粒棘球蚴D疟原虫E丝虫 13.下列与吃肉类食物无关的寄生虫病是: A包虫病B猪带绦虫病C牛带绦虫病D肝吸虫病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获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生。 B寄生虫生活是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称为致病阶段。 C寄生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直接性和土源性两种。 D人感染寄生虫后最常见的免疫类型为消除性免疫。 E防治寄生虫病可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李玉林主编的《病理学》章节题库(寄生虫病)【圣才出品】

第17章寄生虫病 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在血吸虫病中,给病人造成最大危害的因素是()。 A.虫卵 B.童虫 C.成虫 D.尾蚴 【答案】A 【解析】尾蚴、童虫、成虫以及虫卵等均可对宿主造成损害,但以虫卵引起的病变最严重,对机体的危害也最大。血吸虫虫卵对人体造成主要病损,基本病理变化为虫卵结节,表现为虫卵在肝、肠、肺组织内的沉集,后期导致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2.血吸虫病的急性虫卵结节中浸润的细胞主要为()。 A.嗜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上皮样细胞 【答案】D 【解析】急性虫卵结节表面有时可见附有放射状嗜酸性的棒状体,是虫卵内毛蚴释放的

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B淋巴细胞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物。其周围是一片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物质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状似脓肿,故又称嗜酸性脓肿。 3.诊断假结核结节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上皮样细胞 B.郎罕氏巨细胞 C.干酪样坏死 D.结核结节加干酪样坏死。 E.虫卵 【答案】E 4.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为()。 A.胆汁性肝硬化 B.门脉性肝硬化 C.坏死后性肝硬化 D.干线型肝硬化 E.淤血性肝硬化 【答案】D 5.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下列何者所致?() A.虫卵

B.毛蚴 C.尾蚴 D.童虫 E.成虫 【答案】A 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 阿米巴病的肠道病变特点有()。 A.主要累及回肠末端 B.形成烧瓶状溃疡 C.大量纤维素渗出 D.溃疡周围可见滋养体 【答案】BD 【解析】A项,肠阿米巴病变主要位于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严重病例整个结肠和小肠下段均可受累。B项,阿米巴病基本病变为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炎,以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为特点。C项,阿米巴病的基本病变为变质性炎,无大量纤维素渗出,大量纤维素渗出为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的特点。D项,阿米巴病病变组织镜下在溃疡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及肠壁的小静脉腔内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三、名词解释 1.异嗜症 答:异嗜症是指有些钩虫患者喜食非食品,如煤渣、泥土、纸片等的一种病症,其发生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研究进展 一、抗寄生虫感染免疫概述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持生理稳定的功能。抗感染能力的强弱,除与遗传因素、年龄、机体的营养状态等有关外,还决定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抗感染免疫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类。按感染对象来分,抗感染免疫包括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等。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表现为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识别和视图清除寄生虫的反应,和免疫的基本范畴一样,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宿主对寄生虫的非特异性免疫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遗传和种的特征。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特意向抗原的识别,是免疫活性细胞与寄生虫的抗原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其结果导致宿主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记忆反应。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常常是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下起作用的。 二、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宿主感染寄生虫以后,大多可以产生获得性免疫。由于宿主种类、寄生虫虫种以及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互关系的不同,获得性免疫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消除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少见的一种免疫类型。动物感染某种寄生虫并获得对该寄生虫的免疫力以后,临床症状消失,虫体完全被消除,病对再感染有长期的特异性抵抗力。如大鼠感染路氏锥虫后,只出现短时间的虫血症。接着虫体完全被消灭,出现持久的特异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non- sterilizing immunity) 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免疫类型。寄生虫感染常常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获得性免疫,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消除,而是维持在低水平。如用药物消除宿主体内残留的虫体,免疫力随即消失。通常称这种免疫状态为带虫免疫。例如,患双芽巴贝斯的牛痊愈以后,通常仍有少量红细胞内含有虫体,此时对重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如虫体全被消除,免疫力亦随之消失。 3、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这一点在蠕虫感染中比较常见,一般宿主对消化道内的蠕虫的免疫反应很有限,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3.doc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3 1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 (A)化脓性炎 (B)变质性炎 (C)浆液性炎 (D)纤维素性炎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者多为 (A)女性 (B)男性 (C)儿童 (D)成人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属于 (A)RNA病毒 (B)细菌 (C)支原体 (D)真菌 4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HIV

(B)HCV (C)HPV (D)HBV 5 初步确定HIV感染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A)酶联免疫吸附法 (B)免疫荧光检查 (C)免疫印迹检测法 (D)放射免疫测定法 6 具有HIV储备作用的细胞是 (A)CD8+T细胞 (B)CD4+T细胞 (C)巨噬细胞 (D)浆细胞 7 下列不符合结核病的描述是 (A)主要由鸟型结核杆菌引起 (B)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C)结核性肉芽肿具有诊断意义 (D)形成结核性肉芽肿 8 下列不符合慢性粟粒性肺结核病的描述的是

(A)肺原发综合征多已钙化痊愈 (B)多见于成年人 (C)患者多因结核性脑膜炎死亡 (D)多由干酪样坏死破入颈内静脉,血行播散引起9 下列对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哪一项是恰当的(A)病变新1日交错,上重下轻 (B)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结核病变 (C)不易引起空洞 (D)不经治疗绝大多数能自然痊愈 10 下列不符合浸润型结核病的描述是 (A)属于无活动性肺结核 (B)常发生干酪样坏死 (C)可引起干酪样肺炎 (D)常伴有全身症状 11 下列对于肺外器官结核病的描述,恰当的是(A)脊椎结核多累及第10胸椎至第2腰椎 (B)附睾结核由血源播散而来 (C)结核性脑膜炎的脑顶病变最明显

肝脏疾病包括以下几类

肝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肝脏疾病包括以下几类: 一、各种病原体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肝结核,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肝吸虫病、阿米巴肝脓肿等等。 二、肝脏占位性疾病。如,各种良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 三、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脏疾病。如脂肪肝。 四、酒精性肝病。这是由于过度饮酒引起的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肝病,严重的可发展为脂肪肝、肝硬化。 五、药物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性肝病。 六、自身免疫性肝病。比如,红斑狼疮引起的肝炎。 七、先天性或遗传性肝病。比如,主要以黄疸为表现的Gilbert综合征,就是一种先天性肝病。其他如多发性肝囊肿、海绵状肝血管瘤等等。 八、肝硬化。它是各种原因长期损害肝脏后,肝脏病的晚期表现。比如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多见于慢性心功能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等。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亦与肝癌的发病有关。2.肝硬化。3.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4.饮用水污染。5.其他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硒缺乏、遗传因素、嗜酒也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起胆管细胞癌。原发性肝癌可经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使癌细胞扩散。其中,肝内血行转移最早、最常见,肝外血行转移最常见转移到肺,其次为肾上腺、骨、肾、脑。 二、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 2.肝大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肝硬化征象肝癌伴有门静脉高压时可有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等表现。 4.黄疸晚期可出现,因肝细胞损害、癌肿压迫或侵蚀肝门附近的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5.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食欲不振、乏力、进行性消瘦、发热等。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可引起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高血脂等,称伴癌综合征。 6.转移灶表现肝癌可向肺、骨、胸腔等处转移。肺或胸腔转移,以咯血、气短为主要症状。骨转移局部有压痛或神经受压症状。脑转移则有头痛、呕吐等表现和神经定位性体征 7.并发(1)上消化道出血: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肝癌病人常有因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引起的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小肠静脉淤血,一旦血管破裂,则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晚期病人还可因为胃肠道黏膜糜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发生广泛出血。(2)肝性脑病:通常发生在肝癌的终末期,约1/3病人因肝性脑病死亡。(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约10%的病人死于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破裂可局限于肝包膜下,表现为局部疼痛;如肝包膜下出血迅速增多则形成压痛性包块;也可破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4)

第六章 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课程辅导:第六章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是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一组疾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学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基本知识,是要了解它、认识它、识别它,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生活质量。 这一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病毒性肝炎、结核、性病与艾滋病、疟疾、狂犬病、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对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本章学习要求: 熟悉所介绍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和对人体的危害 掌握所介绍的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的传染途径、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1.什么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能传播开来,甚至造成大规模流行的疾病。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也包括在传染病的范畴内。 2.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形态多种多样,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人类就生活于微生物的世界之中,大约超过400种不同的微生物可以感染人,引起相应的疾病,这些微生物我们称为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例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虫卵等是肉眼不能看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 3.病原体如何引起疾病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与人体的防御能力,与病原体的致病力、侵入的数量,以及病原体是否侵入人体的适当部位,亦即适当的侵入门户有关。 4.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十单元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本单元复习思路 本章复习重点:两个基本病变+两组不同 1.肺结核、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 2.菌痢和伤寒的不同 3.流脑和乙脑的不同 第一节结核病 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 一、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病是一种特殊性炎症,其病变特点是形成结核性肉芽肿,但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见于结核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 当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镜下典型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数量最多)、Langhans巨细胞以及外周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记忆口诀:干累多领先!) (三)变质为主的变化 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渗出及增生的病变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坏死呈黄色、均匀、细腻,状似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二、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结局 (一)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 病变特点: 首先在肺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肺膜处,形成肺内原发灶。 开始为渗出性,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很快侵入淋巴管,到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干酪样坏死。 重要知识点: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三种合为原发综合征 (二)原发性肺结核发展和结局 1.淋巴道播散:浅表淋巴结结核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2.血道播散: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 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疾病分类 鱼源性: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肉源性:绦虫病,是由于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绦虫进入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并殖吸虫病,是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螺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侵入人体脑部,引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简称“酸脑”。 植物源性:姜片虫病,是布氏姜片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 二、常见寄主 淡水鱼虾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以幼虫是,肉眼看不到,但若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棘颚口线虫病和肾膨结线虫病。 海鱼或海里的软体动物是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或软体动物,这些幼虫就会在胃壁寄生,引起酷似外科急腹症的异尖线虫病。 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也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猪肉中可能含有猪带绦虫的囊尾蚴(这样的猪肉俗称“米猪肉”、“米粉猪肉”)、旋毛虫的幼虫形成的囊包、肉孢子虫形成的虫囊和弓形虫,人吃了这样的未煮熟的猪肉可能感染猪带绦虫(古医书称寸白虫、白)、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 牛是牛带绦虫中间宿主,也是肉孢子虫和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牛因吃进含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青草、饲料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人因吃了这些含有寄生虫的牛肉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 青蛙、蛇是曼氏裂头绦虫及线中殖孔绦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这些寄生虫以幼虫或囊蚴形式存在于蛙、蛇肉中,人吃了未煮熟的蛙、蛇肉就可能得裂头蚴病、线中殖孔绦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 螃蟹、蝲蛄(俗称小龙虾)是肺吸虫(并殖吸虫)的中间宿主,肺吸虫幼虫在它们体内形成囊蚴,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蚴的螃蟹、蝲蛄而得肺吸虫病。 鼠能传播很多寄生虫病,它们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还是肺吸虫、曼氏裂头绦虫的转续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鼠肉,就可能感染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肺吸虫、曼氏裂头绦虫。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其预防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上述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流行。 二、传染病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下列4个方面。 (1)患者急性患者及其症状(咳嗽、吐、泻)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 (2)隐性感染者在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慢性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中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4)受感染的动物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也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疾病。还有一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受感染动物是传染源中的一部分。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染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白喉、SA RS等。 (2)水、食物、苍蝇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 (4)吸血节肢动物又称虫媒传播,见于以吸血节肢动物(蚊子、跳蚤、白蛉、恙虫等)为中间宿主的传染病如疟疾、斑疹伤寒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当病原体的芽孢(如破伤风、炭疽)或幼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污染土壤时,则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染途径。 3.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经过一次流行之后,要等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才发生另一次流行。这种现象称为

病理学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课程复习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 知识框架 重点内容 第一节 血吸虫病 掌握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基本病理变化;肝吸血虫病及肠吸血虫病。 熟悉 尾蚴、童虫和成虫引起的病变;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了解 病因及感染途径;血吸虫卵异位寄生引起的病变。 1.病因及感染途径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常见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在我国只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流行。 2.病理变化

2.1虫卵引起的损害为本病最主要病变。 2.1.1虫卵沉着部位主要沉积于乙状结肠壁、直肠壁、肝。异位沉积于脑、肺等处。 2.1.3病变特点 (1)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中央为1~2个成熟虫卵,表面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体(Hoppli现象),周围为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粒细胞聚集,可见Charcot-Leyden结晶。 肉眼:灰黄色、粟粒至绿豆大的小结节。 (2)晚期急性虫卵结节:在嗜酸性脓肿的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层,其间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3)慢性虫卵结节——假结核结节:急性虫卵结节形成10天后,虫卵内毛蚴死亡,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虫卵崩解,破裂;单核巨噬细胞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与结核肉芽肿类似的病变。 (4)纤维化结节:假结核结节纤维化,玻璃样变,死亡虫卵钙化。 2.2尾蚴引起的损害 尾蚴性皮炎。 2.3童虫引起的损害 一过性肺炎;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 2.4成虫引起的损害 血栓性静脉炎伴血栓形成,血管周围炎、晚期纤维组织增生,死亡成虫周围可形成嗜酸性脓肿。 3.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3.1肝脏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3寄生虫感染与肾脏疾患

23 寄生虫感染与肾脏疾患 肾脏疾患的原因很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肾血管病变、代谢异常以及药物、毒素和严重循环衰竭等,均可引起肾脏损伤或急性肾功能衰竭。人体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肾脏疾患的少见原因之一,可因寄生虫直接寄生于肾组织而造成损伤,或因寄生虫抗原与人体的免疫反应间接导致肾脏组织损伤。在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肾病中,后者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所认识,现将这两种情况介绍如下。 23.1 寄生虫在肾脏直接寄生 发病机制;因寄生虫直接破坏肾组织.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寄生虫本身或肿大的虫囊压迫周围的肾组织而引起的相应病变,如压迫肾盂、肾盏引起粘膜水肿充血,压迫肾盂、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肾结石;虫囊破裂或成虫逸出可引起肾绞痛;虫囊破裂的碎片在尿路中的异物刺激可产生尿频、尿痛;尿路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肾孟肾炎,甚至肾脓肿;肾实质严重受压或破坏者则影响肾功能。 23.1.1 丝虫 寄生人体的丝虫有7种,在我国流行者只有班氏和马来丝虫。马来丝虫多寄生于四肢浅淋巴系统内,以下肢为多,表现为四肢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象皮肿。班氏丝虫多寄生深部淋巴系统内,以下肢、阴囊、腹股沟及肾盏等处为多见,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等的病变。夏同礼(1983)报道1例丝虫性肾盂肾炎,患者以无痛性全程血尿为主诉,以有肾盂内占位性病变而行肾切除术。肾切面见肾盏囊性扩张,该处肾乳头坏死,肾实质变薄,坏死之肾乳头处有成堆圆形虫体切面。 班氏丝虫病引起血尿者并不少见,往往误诊肾结核或肾肿瘤。其所引起血尿的性质与寄生部位有关,当丝虫寄生并梗阻乳糜池和胸导管时,引起肾丛淋巴回流受阻,在压力超过末梢淋巴管张力时,淋巴管破裂。破裂部位多在肾盂、输尿管等处,而使淋巴流和尿路相通,发生乳糜尿。若伴有血管破裂,则发生乳糜性血尿。如果丝虫寄生于乳糜池以下,如主动脉旁淋巴组织内,则只有淋巴液混入尿液,发生淋巴尿。若丝虫寄生于肾内淋巴丛的盲端,亦即肾乳头处,则不发生严重的淋巴逆流、当伴有局部血管破裂时,仅发生血尿。 23.1.2 细粒棘球蚴 细粒棘球蚴可在人体各器官寄生,引起各器官的包虫病。肾包虫病的发生率,据国内资料统计约为0.4%一4%,国外报道有高达20%者。原发性者常为单个囊肿,继发者则常多发。一般在肾上极比肾下极多见。上极囊肿因肝、脾等实质性脏器阻碍其生长,因此发展缓慢;而下极周围抗力较小,囊肿发展较快,并常向前面发展而致腹部畸形。无并发症的肾包虫囊肿呈隐性经过,自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约数十年,因囊肿长期压迫肾盂、肾盏致粘膜水肿充血。如囊肿位于肾盂或输尿管附近,可压迫管腔引起部分阻塞。囊肿如破裂入肾盂.易引起继发感染,使症状加剧。输尿管如长期被包虫碎屑阻塞,可形成肾盂积水,也有合并肾

寄生虫

总论 1寄生虫是指 A.两种共栖生物中任何一方 B.两种共栖生物中受益一方 C.两种互利共生生物任何一方 D.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受益一方 E.在寄生关系中受害一方 2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抵抗血吸虫童虫的在感染,但对体内成虫无免疫作用,这种免疫称为 A.自动免疫B被动免疫C带虫免疫D伴随免疫E消除性免疫 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A地理环境B温度湿度C光照,雨量D社会制度,经济水平E植被种类 A日本血吸虫B溶组织内啊米巴C班氏丝虫D棘球蚴E蛔虫 4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的有效基本措施 A消灭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消灭传播媒介昆虫D保护易感者E切断寄生虫病流行三环节的综合防治措施 5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 A病人和带虫者B保虫宿主C转续宿主D感染寄生虫的人,动物E病人 6终宿主是指寄生虫 A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B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C成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E成虫阶段和幼虫阶段同时所寄生的宿主 7钩虫吸食人血,引起贫血的致病作用属于 A夺取营养B机械损伤C毒性作用D便应原作用E溶血作用 8主动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及其感染阶段是 A疟原虫子孢子B血吸虫尾蚴C绦虫六钩蚴D丝虫腊肠期蚴E饶虫卵在肛周孵化的幼虫 9下列哪项是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寄生虫病 A阿米巴痢疾B弓形虫病C丝虫病D饶虫病E钩虫病 10可经胎盘垂直感染的寄生虫及感染阶段是 A隐孢子虫卵囊B旋毛虫幼虫C弓形虫速殖子D丝虫微丝蚴E血吸虫尾蚴 11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是指寄生虫感染阶段 A经水源和食物感染B经媒介节肢动物感染C经土壤,蔬菜感染 D经口和皮肤感染E经污染的空气感染 12与病人直接接触传播的寄生虫是 A阴道毛滴虫B血吸虫C蛔虫D丝虫E钩虫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感染阶段 A经皮肤侵入人体B经口侵入人体C经污染的水源和土壤侵入人体D经呼吸道侵入人体E经眼结膜侵入人体 13关于寄生虫病流行的传染源,正确的是 A带有疟原虫子孢子的按蚊B被感染性蛔虫卵污染的水源 C晚期血吸虫病病人D寄生虫病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E被寄生虫感染阶段污染的食物,蔬菜 14带虫者的含义是

第三章病理学: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测考试题.doc

第三章病理学: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测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在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哪种细胞( )A.朗格汉斯巨细胞和淋巴细胞 B.朗格汉斯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C.异物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D.上皮样细 胞和异物巨细胞 E.朗格汉斯巨细胞和巨细胞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关于浸润型肺结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B.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 C.肺门淋巴结结核 D.病人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E.痰中结核菌常为阴性 本题答案:A 本题解lC.液化性坏死 D.纤维样坏死 E.凝固性坏死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单项选择题 人体消灭结核杆菌主要依靠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浆细胞 D.B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单项选择题 关于淋病的特点,错误的叙述是()A.易侵袭黏膜 B.以性传播为主 C.病原体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D.感染最早期表现为阴道炎 E.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体检:颈软,四肢及躯干见大片淤斑。尸检:脾肿大,刀刮有脾泥,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混浊,在脑膜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应诊断为()A.结核性脑膜炎 B.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出血热 D.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化脓性脑膜脑炎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单项选择题 成为重要传染源的肺结核病是()A.结核球 B.局灶型肺结核 C.支气管内结核 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逃避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逃避 寄生虫可以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有些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发育、繁殖、生存,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其机理如下: 1.组织学隔离 寄生虫一般都具有较固定的寄生部位。有些寄生在组织中,细胞中和腔道中,特殊的生理屏障使之与免疫系统隔离,如寄生在眼部或脑部的囊尾蚴。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形成保护层如囊壁或包囊,如棘球蚴。虽然其囊液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但由于其厚厚的囊壁使之在宿主体内存活。有些细胞内的寄生虫,宿主的抗体难以对其发挥中和作用和调理作用。寄生在吞噬细胞中的利什曼原虫和弓形虫,虫体在细胞内形成纳虫空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可以逃避宿主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杀伤作用。腔道内寄生虫,由于分泌型IgA的杀伤能力有限,又难以与其它免疫效应细胞接触,致使感染维持时间较长。 2.表面抗原的改变 ⑴抗原变异 寄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一般都具有期特异抗原。即使在同一发育阶段,有些虫种抗原亦可产生变化。如布氏锥虫虫体表面的糖蛋白膜抗原不断更新,新变异体(variant)不断产生,总是与宿主特异抗体合成形成时间差。 ⑵分子模拟与伪装 有些寄生虫体表能表达与宿主组织抗原相似的成分,称为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有些寄生虫能将宿主的抗原分子镶嵌在虫体体表,或用宿主抗原包被,称为抗原伪装(antigen disguise)。如曼氏血吸虫童虫,在皮肤内的早期童虫表面不含有宿主抗原,但肺期童虫表面被宿主血型抗原(A、B和H)和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包被,抗体不能与之结合。 ⑶表膜脱落与更新 蠕虫虫体表膜不断脱落与更新,与表膜结合的抗体随之脱落。 3.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寄生虫抗原有些可直接诱导宿主的免疫抑制。表现为: ⑴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 一些寄生虫感染往往诱发宿主产生高Ig血症,提示多克隆B细胞激活,大量抗体产生,但却无明显的保护作用。至感染晚期,虽有抗原刺激,B细胞亦不能分泌抗体,说明多克隆B 细胞的激活导致了能与抗原反应的特异性B细胞的耗竭,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甚至出现继发性免疫缺陷。 ⑵抑制性T细胞(Ts)的激活 Ts细胞激活可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动物实验证实,感染利什曼原虫、锥虫和血吸虫小鼠有特异性Ts的激活,产生免疫抑制。 ⑶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 有些寄生虫的分泌排泄物中某种成分具有直接的淋巴细胞毒性作用,或可抑制淋巴细胞激活,如感染旋毛虫幼虫小鼠血清,肝片吸虫的排泄分泌物(ES)均可使淋巴细胞凝集被杀伤。枯氏锥虫ES中分离出30KD和100KD蛋白质可抑制宿主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表达,曼氏血吸虫存在0.1~0.5KD热稳定糖蛋白,不需通过Ts激活,直接抑制ADCC 杀虫效应。克氏锥虫分泌的蛋白酶可直接分解附着于虫体表面的抗体,使Fc端脱落无法激活补体。寄生虫释放的这些淋巴细胞毒性因子也是产生免疫逃避的重要机制。 ⑷封闭抗体的产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