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

——以福建省为例

XXXX学院金融学专业

学号XXXXXX XXX 指导教师 XXX

【摘要】笔者采用门槛面板模型,研究了福建省2000年-2014年期间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的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函数关系,而是存在着“双重门槛效应”,即在金融集聚水平较低时,金融集聚的提高会抑制经济增长;金融集聚水平中等区间,金融集聚提高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金融集聚水平较高时,则金融集聚提高又给经济增长带来负作用。笔者提出加强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相协调、引进金融人才、提高金融资源流动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集聚;经济增长;门槛效应;福建

一、引言

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发展迅速,全省的人均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9603元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63472元,增长了将近7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集聚的现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可否认,金融集聚在现代社会中有着核心作用,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规模效应以及扩散效应等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新的经济模式下,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越来越大,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愈发明显。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努力提高其金融与经济水平使其适应新经济模式的发展要求,探索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笔者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客观地研究其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背景

综合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资料来看,针对研究两者关系相关文献大都是采用理论分析或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在理论研究中:Ronald I. Mckinnon和Edward S.Shaw(1973)早在1973年研究了该问题,他们认为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有密切联系,并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区域间金融集聚情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中并没有肯定金融集聚是绝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Gehrig (1998)在研究金融集聚所形成的金融中心与信息处理关系后认为,金融密集区域的信息处理较快、业务较为集中,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的增长。Bossone(2003)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有助于交易成本的节约以及信息的共享,产生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刘慧(2007)、石红英(2007)分别从金融生态、金融制度、金融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曾献东、谢科进(2011)从金融集聚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金融集聚对其周边地区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对其产业升级也有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的积极影响较大。崔德志、唐正鹏(2012)在研究福建省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后认为,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两者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金融资源在一些区域内集中过度,不得不会使金融资源配置的整体功能发挥效果降低,同时使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甚至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的出现不平衡状态,局限某个区域经济加速发展。赵雯、李华、田新(2014)等学者以全国25个省68个市为研究对象,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这与东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一样的,他们认为应该加强西部地区的金融建设,以提高其经济增长速度。

在实证研究中:刘红(2008)利用LS框架模型,以上海市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其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核心区域的经济有促进作用,对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辐射效应。张世晓(2010)主要通过建立V AR模型进行动态实证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金融的聚集状态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状态是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石,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相互促进作用。钱水土(2010)等学者采用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以我国长三角洲的十六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区域金融结构、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存贷款聚集程度和股票交易市场的融资规模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结构则对其有显著的反作用。刘宏伟、王芳(2013)两位学者都运用了金融区位熵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两位的研究结果都表明金融集聚的程度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纪玉俊、周素娟(2014)以门槛回归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我国1992年至2011年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认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水平S关系”,金融集聚程度越高,并不代表对经济增长越有利。

纵观国内外研究发现,在两者的关系上,较少有学者在金融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关系上进行研究,同时,针对福建省探讨两者关系的研究也较少,因此,笔者选取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通过建立门槛数据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能为希望为福建省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理论分析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金融本身具有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功能,对该区域的资本积累以及推动技术进步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针对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笔者总结几点归纳如下:

(一)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金融集聚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同时为区域内的实体产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融资和投资体系、使得各种实体产业享受到金融共享等。拿金融共享这一方面来说,当金融资源大量集中于一个区域,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与证券公司、银行与保险之间都能够更好地互惠互利,共同开发出跨行业合作的业务和产品。也会使得大量律师事务所、信用资产评估机构得到发展契机。金融集聚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不仅使得金融产业收益、其附属产业收益,同时也促使该地区吸引其他产业的加入,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二)辐射效应

金融集聚的程度不同,其辐射效应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随着集聚程度的增加,金融集聚的辐射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集聚的区域主要通过资金、产品、技术等形式辐射周边地区,首先是资本输出,集聚区域可向周边地区输出大量资本,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其经济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其次是其他产业的发展,金融业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最后是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将高新技术创兴成果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提高周边地区技术发展水平。

(三)金融创新及外溢效应

金融产业的聚集为技术的创新和知识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金融集聚的地区内拥有大量高端金融人才,信息交换体系也非常便利,促进了技术创新以及金融知识外溢的速度。并且,集聚区内拥有大量金融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这也迫使金融企业不得不进行创新。随着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金融资源、金融人才也在向周边地区扩散。金融集聚核心区域主要以技术、方法、观念等形式向周边区域扩散,这种扩散效应对周边地区的技术进步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而将区域之间金融发展的差距缩小,使得各个地区经济稳步增长。

四、研究设计

面板数据不仅包括横截面、时期的信息,还包括变量的三维信息。构建面板模型建模不仅可以帮助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Hansen (1999)发展的“门槛面板模型”( Pan2el Threshold Model)根据数据产生的特点来划分门槛区间,进而更科学地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各个地区的经济情况随金融产业集聚的变化关系,并据此提出福建省关于实现区域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单一门槛估计方法

Hansen (1999)提出的单一门槛模型设定如下:

12'()'()it it it it it i y x I q x I q e βγβγμ=<+≥++ (1)

在该式中,(1,1)i n t T ≤≤≤≤,it Y 为被解释变量组成的标量,it x 为解释变量组成的向量,I 为指示函数,2,1β为系数向量,it е为误差项,it q 为门槛变量组成的标量,γ为门槛值。

令(1)中()xit γ=()()it it it it

x I q x I q γγ≤??≥?,以及12(',')βββ=,则(1)等价于: '()it i it it Y x e μβγ=++ (2)

此时,被观测的样本根据门槛变量是否小于或大于门槛值γ,可划分为两个区间,各个区间内回归系数为12(,)ββ,且各个区间的解释变量it x 可变,去掉个体效应 i μ等一系列转化,可将(2)式简化为:

()Y X e γβ=+ (3)

对于该式,11[*(),...,*(),...,(*)])(i n x X x x γγγγ-=,任意给定γ,各个区间的系数值β都可以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

^1()(()'())()'X X X Y βγγγγ-= (4)

得到残差回归向量函数为:

^^()()()e Y X γγβγ=-则误差平方和函数为:

^^11()()'()'(()'(()'())()')S e e Y I X X X X Y γγγγγγγ-==- (5)

将(5)最小化,可逆推出所需要的门槛估计值,即:

^1arg min ()S γγ=

得到门槛估计值后,对其显著性进行检验,原假设为:

210β=β:H 似然比检验统计量为:

2

^^101(())/F S S γσ=-其中,1β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0S 为原假设条件下的残差平方和。当存在单一门槛效应时)β(β21≠,所估计的^γ与0γ相等,但渐进分布非标准。这里为了检验估计值的真实性,构建原假设为:

00γ=γ:H 其似然比检验统计量为:

2

^^111()(()())/LR S S γγγσ=-当12log(11)LR α>---时,拒绝原假设,其中α为显著性水平。

以上叙述的模型方法用于单一门槛模型,多门槛检验方法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二)指标选择

笔者用各个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表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水平,用各地区金融业存贷款总额的区位熵来衡量金融业集聚水平。

1.被解释变量()it GDP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原因主要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相比,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差异。

2.门槛变量()it Q :金融集聚水平。这里采用区位熵值法来确定福建省各个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it it it i it i t it Q x q x q =∑∑∑

其中,it x 表示i 地区第t 年的存贷款总额,it q 表示第t 年i 个地区的人口数量,()i it x ∑表示全省金融业存贷款总额,()()i t it q ∑∑表示第t 年总人口数量。it Q 越大,表示金融业在这个地区的集聚水平越高。

3.控制变量:为了能够相对精确地测度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效应关系,这里选取了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水平、工业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作为控制变量。

(1)固定资产投资()it Inv ,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来表示,浦小松、陈伟(2009)、宋丽智(2011)等人研究证明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这里采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控制变量,符合控制变量的选取原则。

(2)消费水平()it Con ,用地区人均消费总额来衡量消费水平,主要是由于消费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人均消费的提高驱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

(3)对外开放程度()it Fore ,对外开放会给一个地方带来很多益处,比如说可以通过进口带来更多技术学习的机会,或者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同时,在如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压力下,加大对外贸易提升本地区的竞争力也非常迫切,所以笔者以某地区的进出口总额来表示该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邱瑞(2010)也认为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的提高受到对外贸易发展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4)工业发展水平()it Ind ,用地区工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祝佳等(2012)在实证中曾证明工业产业的集聚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集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工业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下促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模型设定为: 1234(,,,)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 it it it

GDP F Q Inv Con Ind Inv Con Fore Ind Q I Q e θθθθβγ==+++++

其中,i=1,2,3,...,9;t=2000,2001,...,2014

这里所用的原始数据全部来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福建省统计局网站、福建省九个地区的《统计年鉴》以及九个地区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了从2000--2014年的数据。其中所有涉及价格因素的指标均采用GDP平减指数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表1为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

表1各项指标描述性统计量

变量名称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gdp 10.171 0.696 8.848 11.452

q 0.928 0.712 0.322 2.989

inv 6.084 1.235 3.924 9.510

con 0.958 0.458 0.332 2.556

fore 5.056 1.742 1.327 8.485

ind 0.276 0.402 0.007 2.015

(三)门槛值识别

依据前文对门槛模型的描述以及分析,首先要确定门槛的个数,由此来确定模型的形式。依次假设模型不存在门槛,一个门槛,和两个门槛的估计方程,并由此得到的F统计量和采用Bootstrap抽样法得到的相应的P值,即对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门槛值进行识别。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门槛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门槛模型F值P值临界值

1% 5% 10% 单一门槛7.867* 0.077 15.977 8.721 6.664

双重门槛13.593* 0.080 36.371 19.308 12.502

三重门槛 2.083 0.333 11.818 7.627 4.964

(注:P值、临界值均为采用Bootstrap抽样法反复抽样300次得到的结果;“*”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在10%水平下是非常显著的,其相应的自抽样P值为0.077和0。080。然而该表中三重门槛的检验效果不显著。所以这里接受两个门槛值假设,选用“双重门槛模型”进行分析。其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双重门槛估计结果

门槛值门槛估计值95%置信区间

γ10.532 [0.528,1.012]

γ20.982 [0.570,2.839]

从表4可以看出,当双重门槛模型的两个门槛值分别是当门槛值分别为0.532和0.982的时候,其似然比值最接近于0。同时,当门槛值处于95%置信区间的时候,似然比值都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在门槛值估计完后,对该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这里为了消除异方差等对结果的影响,分别使用了常规标准误法和稳健性标准误法作回归。该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双重门槛模型回归结果

fe fe_robust

inv 0.201*** (7.06) 0.201***(5.73)

con 0.539*** (5.63) 0.539** (2.31)

fore 0.257*** (6.21) 0.257**(3.24)

ind 0.405** (2.52) 0.405*(2.28)

q_x_q1 -0.241(-1.41) -0.241(-1.03)

q 0.662***(3.16) 0.662 (1.75)

q_x_q3 -0.217**(-2.16) -0.217*(-2.26) (注:* p<0.1, ** p<0.05, *** p<0.01)

五、实证分析

由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双重门槛,且分别是0.532和0.982,由此,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根据估计结果,可以金融集聚程度的大小将各个地区分为三个等级:金融集聚低等水平区域(Q it≤0.532)、金融集聚中等水平区域(0.532<Q it≤0.982)、金融集聚高等水平区域(Q it≥0.982),其中每个门槛值区间所包含的区域如表5所示。在估计结果中,各个变量均通过了10%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水平、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程度4个控制变量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即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水平、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表5 2000年--2014年每个区间内所包含的省份

年份、区间低集聚度中等集聚度高集聚度2000 莆田、龙岩、宁德泉州、漳州、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01 莆田、龙岩、宁德泉州、漳州、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02 莆田、龙岩、宁德泉州、漳州、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03 莆田、龙岩、宁德泉州、漳州、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04 莆田、宁德、漳州、龙岩泉州、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05 莆田、宁德、漳州、龙岩泉州、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06 莆田、宁德、漳州、龙岩泉州、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07 莆田、宁德、漳州、龙岩泉州、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08 莆田、宁德、漳州、龙岩泉州、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09 莆田、宁德、漳州泉州、龙岩、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10 莆田、宁德、漳州泉州、龙岩、三明、南平福州、厦门

2011 莆田、宁德、漳州三明、龙岩、南平福州、厦门、泉州2012 莆田、宁德、漳州三明、龙岩、南平福州、厦门、泉州2013 莆田、宁德、漳州三明、龙岩、南平福州、厦门、泉州2014 莆田、宁德、漳州三明、龙岩、南平福州、厦门、泉州

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集聚程度对地区的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Q it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区间的效应。当Q it低于第一个门槛值0.532时,变量在统计意义上是为负,系数为-0.241,表明此时金融集聚程度的增加会抑制其经济的增长,但结果不显著;当Q it介于门槛值0.532与0.982之间时,相应的金融集聚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其系数变为0.662,表明随着金融集聚程度的增大,对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当Q it超过第二个门槛值0.982时,其系数又降低为-0.217,显著为负,这说明此时金融集聚程度过度,

对当前区域经济的增加产生了负作用。

由双重门槛值下福建省金融集聚水平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金融集聚水平增加,会抑制该地区经济发展,当金融集聚程度增大到一定范围时可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紧接着当金融集聚程度增大到一定的值时,则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负作用。因此,笔者以双重门槛回归模型为基础来探究其门槛效应。

(一)根据控制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水平、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程度4个控制变量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在估计结果中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显著为正,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福建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稳定的增长,2000年-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671亿元增加到31641亿元,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居民消费水平在考虑异方差的影响下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为正,消费水平的增加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无论是旅游消费、奢侈品消费还是住房消费的增加等等,无不在促使福建省的GDP快速增长,李欣(2013)也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证明了消费和经济的长期均衡关系,且消费在经济增长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外贸易同样在考虑异方差的影响下也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的沟通,对外贸易就是地区与地区间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截止2014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达10902.9亿元人民币,实证结果同样表明,进出口的增长很大的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这也与张蕾(2013)的研究不谋而合。

工业水平在估计结果中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相比以上三种变量,工业水平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变小,原因主要是福建省从2000年到2014年,工业总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0%增加到20%,然而近年来由于企业用工短缺、租金提高等因素,使得工业增加值逐年减少,但不可否认,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同时有着关键性作用。

(二)根据实证结论对金融集聚程度的双门槛效应分析

在金融集聚水平低集聚度区间,也就是门槛值小于0.532时,其作用系数是-0.241,但结果并不显著。说明在金融集聚水平较低时,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对其实体经济的增长产生了负作用。原因是金融产业需要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实现对资本的有效配置的功能,跟实体经济相比,金融集聚发展初期主要是对资本的汲取而缺乏溢出效应。由表5看出,莆田、宁德、龙岩属于福建省的欠发达地区,其经济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在欠发达地区,金融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十分微弱,一方面,其金融机构主要为中小银行,缺乏私募、券商等金融机构,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信息的不对称性,跨区域融资很难在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实现;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缺少金融资源,政府主导的情形常常出现,即将特定资源优先支持某些行业或者国有重要企业。所以,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反而在金融资源分配方面处于严重劣势,这必然会对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

在金融集聚水平中等集聚度区间(即0.532<Q it≤0.982),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增大(由-0.241增加到0.662),并且显著为正,说明在此区间内的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处在这个区间的主要有泉州和三明等。由上文的理论分析可知,金融集聚的提高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增长,一是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二是知识外溢效应。首先,金融集聚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融资和投资体系、使得辅助性产业得到金融共享,例如泉州市近年来新增上市企业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07家,金融资源大量集聚,便利了信息交流,使得企业间能够更好的互惠互利,共同开发出跨行合作的新产品、新业务。其次,金融资源的集聚丰富了区域间的金融知识库,区域内拥有大量金融专业人才和技术,各类资源十分丰富,使得各个企业能够在区域内相互学习对方的优势,实现区域内各机构间的经验共享,从而为知识和技术的外溢创造条件,使企业完成一系列的技术改革。同时,集聚区域内由于企业数量众多,其产生的强大竞争压力也会迫使金融企业进行创新,为提高其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因此,在金融集聚水平中等区间内,金

融集聚区域内产生的外部规模效应以及金融知识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金融集聚程度超过0.982这一门槛值时,金融资源集聚过度,金融集聚开始对经济增长产生负作用。通过表5可以看出,处于这个区间的地区主要是福州地区和厦门地区。原因从一方面来说,金融产业的集聚可能会给该地区的很多方面带来负效应,比如增加了信息成本、更加昂贵的办公楼租金、时区的差别和市场供给能力过剩等都会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来说,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对于这些地区的总体经济增长来说贡献较小,比如福州地区是以工业发展为主,厦门地区则更多地依赖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旅游业。所以此时金融集聚程度过度,对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负作用。

六、研究结论与思考

笔者以福建省九个地区2000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了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门槛效应。由实证研究结果得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在金融集聚低水平区间内,金融集聚的提高会抑制区域经济的增长,在中等水平区间内,金融集聚水平越高,对地区的经济的增长促进作用越大,在高等集聚水平区间,由于金融集聚的程度过度,逐渐开始对地区经济的增长产生负作用。也可以说,相对于实体经济,金融集聚水平无论过低或者过高均抑制了该区域实体经济的增长,即使这两种金融集聚水平抑制实体经济增长的渠道不同。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对于金融集聚水平较低的地区

加强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组合、配置。金融产业不能离开其他实体产业单独运行,需要与其他实体产业相互配合,欠发达地区应当加快以现代化金融业为主体,服务业、商贸、文化、旅游、航运等五大产业相互支撑、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支撑作用,加速产业升级,将金融资源效率发挥到最大化;

(二)对于金融集聚水平中等的地区

1.引进高端金融人才。吸引高端金融人才不仅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也可以更好的夯实金融业的人才基础。要采取充分有效的措施发挥金融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实现金融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便捷的交通、即时的通讯、高端的办公环境以及良好的金融商务运营环境都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头作用。要充分把握时代步伐的迈向,加快实现区域内无线网络的覆盖,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实现国内外高端餐饮、会所、星级酒店的定位要求,为来访金融机构提供更高层次的商旅社交服务。

(三)对于金融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

与地区金融发展状况相结合,合理配置区域内的金融资源与产业。要消除地方的金融资源保护主意,搞好地方与地方之间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合作,扩大与周边地区在金融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地方之间的有效配合,只有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才能使得各个地区的经济得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Levine,Ross.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growth:Causality and cause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0,(46).

[2] Thoreten Beck,Asli Demirguc-Kunt,Ross Levien . Finance income inequality and the poor[J] .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2(1):27-49.

[3] Peter Rousseau,Dadanee Vuthipadorn.Financial investment,and growth:Tmie series evidence from 10

Asian economies[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5,(27).

[4] 赵雯,李华,田新.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经济·学术版.2014.8.

[5] 梁微微.我国金融集聚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商.2014.41.

[6] 梁微微.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化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博览.2014.4.

[7] 陈宇婧.浅析金融集聚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商.2013.11.

[8] 张世晓.区域近统计局与区域经济增长[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8):41-47.

[9] 刘红.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J].上海金融.2008.6:14-19.

[10] 崔德志,唐振鹏.福建省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79-182.

[11] 黄解宇.金融集聚内在动因分析[EB/OL].同济大学.2011.3.

[12] 刘伟宏,王芳.论福建省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N].莆田学院学报.2014.6.第21卷第3期

[13] 钱水土,金娇.金融结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4:67-74.

[14] 丁艺,李靖霞,李林.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0.2:20-30.

[15] 浦小松、陈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研究[J].市场论坛.2009.02:13-14.

[16] 宋丽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17-21.

[17]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6

[18] 祝佳.广东省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工业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学

报.2012.2:41-46.

[19] 李欣.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4:63-64.

[20] 张蕾.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河南省的实证检验[J].北方经贸.2012.4:

19-20.

[21] 刘明,刘渝琳,丁从明政府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门槛效应--基于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6:21-31.

The Threshold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 Case Study on Fujian Provinc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inance

118602012026 Li Ming Tutor Cao Wei

[Abstract]I used the threshold panel model to study the threshold effects between the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Fujian during the 2000 -2014.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 on the growth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is not a simple linear function but a "double threshold effect", that is, when a lower level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increase would inhibit economic growth; when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level medium range, improving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while a high level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the improving of the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gave negativ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The autho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coordinated introduction of financial personnel, improve financial resource turnover, improve infrastructure.

[Key Words]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 Regional economic ; Threshold ; Fuian

论大学城引发的辐射效应

论大学城引发的辐射效应 一、大学城辐射效应的形成 大学城并不是大学范围或面积的简单扩大,而是一所或若干所大学与一座城市或城镇融为一体,或者一座城市、城镇依托大学发展而成。因此,大学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一切功能,不必事事都自己来办,既可以集中财力人力于教学科研,又能享受城市提供的便利和舒适条件。而城市依托于大学,不仅因此而获得稳定的居民、纳税对象、消费者、市场、客源,还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 大学是集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小社会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的科研形成了与学校紧密相连的产业集群。例如与斯坦福大学形成互动的硅谷,就大学城的内涵而言已经构成了大学城。而集群效应带动的产业的繁荣进而导致日益密集的人口、扩大的就业市场和消费市场。这些类似的需求又进一步导致了配套产业,如餐饮、购物、房地产等行业的相应繁荣。最终形成了依托大学城,以大学城为核心的一种发展模式。 “大学城”是指以大学、科研机构为核心和依托,以有机联系网络(包括开放式办学、资源共享、后勤社会化等)为基础,以高校教育、研究开发与产业开发三位一体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区域。 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举世瞩目的大学城,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城和牛津大学城、美国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日本的筑波大学城、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城等。由于大学城建设在城市创新体系构建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规划建设或已经建成了不少大学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20多个城市(区)已经提出或正在规划建设大学城,如南京仙林大学城,南京江宁大学城、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无锡大学城和杭州的下沙大学城等。 大学城的发展方向很明确,即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调整、环境整治、机制创新、政策扶持和创业投资等途径,形成一个以大学为纽带,辐射周边地区,集教育功能、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文化氛围浓厚、科技产业发达、服务体系完美、优秀人才汇聚、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化地域,并最终建成一个一流的大学科教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优美的生活区。它以名牌大学为动力,能够带动并形成高品质的新型城市。建设者往往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规划单位对大学城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蓝图进行设计,因此,大学城往往有着高起点、前瞻性特点,形成了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集学校、生活区、经济园区为一体的生态小城,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大学城一般建在距离中心城区60100公里处,现代交通1个小时以内能到达的地方。它具有良好的道路和交通设施,远离城市污染,水资源丰富,供电充沛,地域广阔,地处原居住居民或旧有村落稀少的远郊。大学城的辐射效应主要表现在大学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 大学城内的学校规模都较大,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教育活动和相关的科技开发为主要内容。大学城一方面吸引各地的学者和学生,另一方面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城内,逐渐建成融教育、科技、企业生产为一体的小城镇。师生从外地往返于大学,一般都能利用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城市为学生打工或实习提供了大量岗位,而相对低廉的工资降低了成

_“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收稿日期:2015-02-10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的模式与路径研究”(13AJL014)作者简介:安树伟(1969—),男,山西沁县人, 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安树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 摘 要:“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是东快西慢格局仍然未变;受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 和国际经济周期性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乏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区域格局的总体态势将是东西两翼带动中部崛起,从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格局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15)04-0001-04 “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 对均衡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效显著。2010 2013年,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52.1%下降到49.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由20.5%和18.5%上升到21.6%和20.3%,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是,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格局仍未有改观;与此同时,由于受传统增长方式的制约和传统出口市场不景气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乏力。 为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并有效熨平传统出口市场的波动,中国在深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世界市场。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就是要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在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在实现东西互动过程中促进中部心脏地带的崛起,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高虎城,2014)。 一、“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中国经济所处的转型升级阶段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在短期内 ,“一带一路”可以帮助中国消化过剩产能,其中1单位的基建投资将拉动上游相关产业1.89单位的生产扩张;在较 长时期内,“一带一路”则有助于我国外储投资方向多元化,并会助力亚太经济一体化(俞平康,2014),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更趋平衡和中国在亚太地区 的影响力更加深入。为此, 中国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以及国内 相关区域的基建、能源和金融合作等提供融资支持。 (一)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将更加开放 “十二五”以来,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以当年价格计算,以下同),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1.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增长对于投资的依赖明显下降;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在工业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同时,服务业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成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原动力。 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加强了与东盟的 经贸往来,并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 DOI:10.160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5993164.html,ki.jjwt.2015.04.001

【浅谈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我国区域经济政策

【浅谈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我国区域 经济政策 浅谈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越来越明显,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 优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当前城镇化及工业化发展 过程中加强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吸引更多 的资金流入;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 于提高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增强区域金融业的竞争力,为经济 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与优质的金融服务。 加强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在金融生态建设中,由于存 在多方认识不足、征信体系不完善、法制体系不健全、金融生态链 缺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严重阻碍了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深化,这些“壁垒”急待消化。 一、当前金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诚信意识淡薄,社会信 用体系不健全。一是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借款人逃债、赖债现象仍 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部分借款人在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后任意改变 贷款用途。三是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造假账,甚至违法行为在有 些企业中仍然存在,这使得银行对企业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 等无法正常进行。 2、政府、银行、企业之间关系淡化。一是现阶段金融机构自上 而下自成系统和资金经营权上收的管理模式,减少了金融部门对当 地经济的融资力度,支持地方的资金少了,发挥的作用就减弱,沟 通的机会也相对减少,地方对金融部门的看法也随之改变,这样逐 渐淡化了政府、银企之间联系。二是随着人行改革的深入,特别是 监管分离后,基层央行调控引导职能明显不足,只能通过利率管理、窗口指导、支农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和手段进行调控引导,对辖内金 融机构的贷款投向和投量也只能是出台一个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或搭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XX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XXXX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宏观调控政策,以打好“六大攻坚战”为目标,积极应对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着力推进金融体系建设,全区金融继续保持了平稳运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有所提升,保险业市场竞争明显,服务范围逐步拓展,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和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了XXXX区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XX区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家,分别为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xx银行。新引进XXXX村镇银行1家,预计12月底开业。保险公司5家,分别为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平安财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安邦财产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12家,基本不开展业务。 农村信用社现有营业网点X个,职工X人。各项存款余额X 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 万元;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X笔、X万元。其中涉农贷款X户、X万元,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完成了“一个不低于”的监管目标;小微企业贷款X户、余额X万元,小微客户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全社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客户贷款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客户贷款获得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在金融服务方面,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盲区。辖区XX

个行政村XX个自然村均有客户经理包片负责,并且村村有贷款、有便民服务终端,目前信用社共服务存量贷户XX户,贷款覆盖面达到40%。共有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其中2009年12月之前的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2015年新增不良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 农业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离行式自助服务区1处。各项存款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万元,增长10.4% ,其中:机关单位存款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万元,增长X%;今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X万元,同比增加X万元,增幅X%;各项贷款余额X 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幅X%,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各项存款增速X个百分点,其中涉农贷款X万元,较年初净增X万元,增幅X%,高于各项贷款增速X个百分点。自助存取款机台数达X 台,在离县城较远乡镇、人员居住密集且金融服务需求大的XXX 等行政村选择金融服务小超市,布放转账电话X部、POS机X部,建设惠农通取现服务点X个。不良贷款X笔X万元,信用卡不良透支X笔X万元。 邮政储蓄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城区邮政局代办营业点X 个。存款余额X万元。营业网点个人储蓄存款余额X万元,公司业务存款余额X万元,代办点存款余额X万元;信贷业务本年放款X笔,放款金额X万元,贷款结余X万元,其中涉农的小额贷款本年放款X笔,金额X万元。不良贷款共计X笔,金额X万元。 xx银行现有营业网点X个,各项存款余额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 较上年同期新增投放X 万元,存贷比X%;不良贷款余额X万元,完成经济利润X万元, - 2 -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再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5993164.html,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再思考 作者:陈雪王自强 来源:《商情》2016年第43期 【摘要】新常态下,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与此同时,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依然较多,除了传统的渠道不畅、激励不足,还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与社会融资多元化的挑战,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问题严重。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难点和侧重点,并从政策调控、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内生动力等几个方面提出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制度障碍 一、引言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常态下,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尤其在新常态下,稳健的实体经济是一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保障。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趋于放缓,同时加之金融改革迅速推进,金融资源供给有所增强,但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依然较多,除了传统的渠道不畅、激励不足,还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与社会融资多元化的挑战。另外,金融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凸显,社会资本脱实向虚、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风险频繁。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难点和侧重点,并从政策调控、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内生动力等几个方面提出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二、新常态下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难点 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步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存在一定制度性障碍。目前我国正规金融占整个社会融资的绝大部分,但正规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中小企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传统商业银行限于自身体制原因,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而地方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限,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需求,造成间接融资渠道不畅。与此同时,我国直接融资渠道还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无法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与此同时,我国民间融资有待规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国家虽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但相关制度细则未出台,使得民间资本受到严格的进入管制。

dy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现状(整理)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中国经济“四大板块”: 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 1、辽宁中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1 2 、陕西关中地区。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是接纳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西转移的理想地区。 1 3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在接纳东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转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1 4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 1 5 、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发展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化肥工业。 1 6 、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主要开发水电,发展磷肥、炼铝工业。

金融发展论文: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金融发展论文: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与影响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通过对金融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区域金融发展区域经济增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金融资源的数量及其配置效率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空间上的具体化。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越需要强大的金融做基础,金融的作用就愈强。区域金融活动的主要作用在于分配资金,其运作机制就是金融活动影响储蓄和投资,储蓄和投资影响资金流量结构,再影响生产要素的区域分配结构,最终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如果是区域金融体系较完善,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则对本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必然起到促进作用,进而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达到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区域金融理论不是区域与金融的简单叠加,而是

将区域与金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观察,分析其产生、发展、运动的规律,探讨的核心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地域上的表现,或者说是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间互生共长关系的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一、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1、区域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本的形成。一个区域若没有足够、持续的资本供给,既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能促使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区域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资本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储蓄的规模和资本产出效率决定的。区域金融发展之所以能够增加储蓄规模,原因在于实际利率水平、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资产的多样化程度以及金融部门的效率和融资机制会影响到储蓄率和储蓄向投资的转 化率。金融系统越发达、金融机制和金融工具提供的选择机会就越多,金融服务越便利周到,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欲望就越强,一些非生产性的或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就可以被吸引到生产性用途上来,储蓄率就会提高,资本积累的速度就会加快。同时金融发展和健全的金融制度降低了信息和交易费用,从而影响到了储蓄水平、投资决策、技术创新以及长期经济增长速度,进而提高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在实际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18-04-26T08:44:27.51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作者:马晓金谭健乐王思鑫[导读]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现阶段的金融行业并没有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 马晓金谭健乐王思鑫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100)摘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现阶段的金融行业并没有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进而制约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出发,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为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发展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 实体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金融局势,如何保障我国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防范金融风险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也逐渐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对于金融投资而言,更加着重于虚拟经济,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在实体经济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少,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通过金融行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够有效降低在虚拟经济方面的投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根基。 (二)正确处理金融经济关系 从金融的发展历史出发,便可以发现金融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经济的初步发展阶段,实体经济主要依靠于金融的货币进行延伸,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逐渐引入信用体制,进而使金融业务得到一定的发展,金融产业中涉及的工具以及方式得到改进与完善。 (三)切实防范规避金融危机 对于金融而言,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因此,在发展金融行业时,必须要做好防范措施。倘若金融仅仅在虚拟经济中进行发展,没有了实体经济的支撑,一定程度上不会有长久的发展。既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对于金融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而言,在实体经济的支持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信贷资金投向有欠科学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机构逐步趋于饱和,各类银行的同质化经营严重加剧了竞争,有些领域的竞争甚至已经发展成为恶性竞争。有些银行为了顺利完成考核任务降低风险,投放目标对象主要为不易破产的大型企业,同时在信贷投入过程中,并不考虑这些企业是否需要,便一味的进行投入,对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小企业,则提升了信贷投入门槛,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小型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信贷资金的投向有欠科学。 (二)许多企业投资过于盲目 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往往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过于乐观,因此并没有考虑自身实际条件以及当前形势下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另一方面,我国融资渠道多样且操作起来简单容易,这便使企业致力于扩大规模,急功近利,最终导致企业并没有足够的精力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进而企业便开始对经营战略进行一定的改革。 (三)直接融资支持实体效果不佳 我国直接融资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并不能对我国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有效的支持。上市公司普遍为电力、煤炭这一类较为传统的资源型行业,我国的高新技术现阶段仍然远远落后,同时在高新科技产业的融资结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其次,虽然现阶段我国的货币市场呈现出了发展迅速的状态,然而并没有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增强金融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增强金融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首先必须要了解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减少对虚拟经济的投入,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尤其表现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政府需加强调控,进一步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金融能够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贡献。 (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拓展融资的新渠道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于现阶段存在的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管理,使民间资本能够进入金融行业并鼓励其进一步发展,更好的支持我国实体经济,通过民间资本的参与,能够使金融行业加强竞争力并且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其次为了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使小微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有效运营,降低融资要求,同时设立试点,对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进行健全。 (二)采用利益进行指导,增强金融服务动力增强金融服务的内在动力,首先需要做的便是遏制虚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使我国经济市场保持稳定。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必须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同时进一步进行调控,保障我国各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采用多种手段严厉打击恶性竞争等行为;另一方面,对于实体经济的盈利方面进行加强与提升,降低实体经济在发展中所需要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区域规划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重点通过比较法对济南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济南市的优势产业,并以南部山区的规划发展为例对此加以说明,最后运用增长极理论就如何加快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利用优势产业加快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提出几点意见与分析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济南市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 0:序言 增长极的形成,应具有历史、技术经济和资源优势三个方面的条件。从历史条件看,不同形式的集聚范围内,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社会文化环境如果具有了优势条件,就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从技术经济条件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技术和制度方面具有较强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区域,更适合于增长极的产生和发展。从资源条件看,在原料、能源以及水源等资源优势的区域,新的增长极更有利于形成。 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这三种效应的产生,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 比较法是国际和地区间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是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能互利和双赢的基础。各国、各地区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进口自己不具有优势的产品和劳务,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对别人有利,更对地区和全球有利。抓住比较优势,就是最落后的发展中地区也能成功地抓住机遇。对于大多数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是采用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1:济南概括 济南地理位置与资源

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综合考试 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异及集聚效应分析 --以河南省为例 研究思路:佛农(Vernon)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美国跨国公司生产与贸易的地理扩散为典型,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国际生产与贸易,并赋予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空间维度。基于这一理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对于空间区位的选择以及对空间环境的依赖是不同的。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根据工业所面临的竞争和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将河南省的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几种类型,通过计算不同类型产业在18个市的集聚情况,揭示河南省不同类型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异和变化,最后通过对这几种类型的产业集聚情况的集聚效应测度,探寻不同产业类型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研究步骤: 二、使用区位墒公式来计算河南省18个城市2003-2012年十年间三种产业类型的时空变化,反映其专业化程度及其空间分异的规律。计算公式如下: 区位熵计算公式:Q=S/P,式中,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S为该区域某产业的产值,P为该区域全部产业的总产值。 一般而言,区位熵值越大,表明专业化水平越高:区位熵>1,表明A产业在某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了总地区,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熵<1:说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总地区,必须从区域外输入产品;区位熵=1:表明该地区A产业专业化水平与总地 区相当,基本自给自足。 三、根据不同产业类型空间区位选择情况,分析针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以及不同集聚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集聚效应的计算 CES生产函数(即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集聚效应(以h表示)的测量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理论框架。 , 这里P为某工业部门实现的利润, Q表示工业总产值, K为其某年份固定资产净值,B为产出利润弹性,C为固定资产占用的利润弹性。 当h≥1时,表明具有集聚效应, h值越高,所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越大。当h<1时,表明整体经济或行业没有集聚效应。 具有集聚效应说明该类型的产业集聚对于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有正向带动作用。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突出两大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正在并将继续对全球,以及全球各国与各经济体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经济全球化顾名思义就是一国的经济活动日益融入全球,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而什么是经济金融化呢?所谓经济金融化是指经济与金融日益相互渗透融合及社会财富或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并由此带来了经济活动对金融的依赖日益提高。 一、金融的一般概念 1、金融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金融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简而言之,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提供资金融通的场所就是金融市场。 ——金融有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之分。由于金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金融概念本身也在动态发展,从而有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之分。传统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主的货币市场体系,而现代金融则不仅包括货币市场,而且包括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是一个大金融的概念。 ——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市场是以“货币”为交易对象,通过买卖各种信用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它主要包括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交易,如货币的借贷、票据的承兑与贴现业务等。广义的金融市场除包括银行业务外,还包括有价证券买卖、保险业务、信托业务、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业务,以及其他各类金融衍生业务。一般来说,在现实经济中,我们按金融活动类型将金融市场可以细分为三大市场:以银行为主的货币市场,以证券为主体的资本市场以及保险市场。其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市场又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金融通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所谓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发生的关系,最后放款者和最后借款者直接结合起来的融资方式,也就是以证券市场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这种直接融资的结果是产生了债权或股权;另一种是间接融资方式,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00001)

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国应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目前,四大银行以赚取利差为其主要的收入,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为 3.5%,贷款基准利率为6.56%,利差达到 3.06%,贷款利率过高,导致实体经济盈利减少,实体经济萎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做实体经济。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的认识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断的调整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好、更有效率的发展我国经济。 一、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业的发展 第一,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外部环境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第二,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的发展随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和金融血液的灌输,其筹资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借助各种各样的途径和金融工具,不仅可以分散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解决或缓解资金需求,更提高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这样,金融业的发展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第三,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会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金融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现在,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作为实体经济的后盾,更在诸多的方面引领者实体经济的走向。也就是说金融业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金融业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 (二)、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金融发展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血液和可能。 第二,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新的要求。正是这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分析 专业: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 姓名:曾宏波 学号:1212060045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到政府对各地的管理,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更是表现明显,合理分析差异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运用软件,以《2013年四川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重要数据加以分析,做出简单排名和综合经济分析,最后为政府对今后各市的均衡发展和规划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政府管理

一、引言 区域经济一般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它是一种以某种经济活动或以特定的经济区域为中心的具有宏观经济意义的地域性综合经济体系,是经济区域的实体性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经济。各级政府一般根据统计局资料对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各发展差异的原因,然后依次对各地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发展指导和规划管理。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通过对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各政府制定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但由于不同的地方情况不同,不同的时期发展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因时因地的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 二、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其模型为 Z = A F + ε (一)样本与指标选取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通过因子得分及排名更直观的看到分析结果。本文共选取四川省的21个地区作为样本 , 分别是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为了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以《四川省统计年鉴》为基础 ,选取了9个指标:人口数(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工业总产值(元)。 表1 所选指标情况 人口数(万人)城镇 居民 人均 可支 配收 入(元) 人均 社会 消费 品零 售额 (元) 农民 人均 纯收 入(元) 人均 地方 财政 预算 收入 (元) R&D经 费内部 支出 (万 元) 就业人 员平均 工资 (元) 人均国 内生产 总值 (元) 人均 工业 总产 值(元) 成都市1417 .78 26590 22021 .7 11300. 6 5507. 9 170197 15995.6 3 57624 22059. 9 自贡市271. 32 19447 12593 .0 7954.8 1215. 9 55337 6067.43 32787 18002. 4 攀枝花市123. 09 22808 15606 .8 8727.5 4646. 8 73403 18326.2 5 60391 43307. 3 泸州市425. 00 20746 8432. 4 7462.6 1948. 42129 6534.93 24317 13839. 8 德阳353.22374 115538953.3 2138.372205 8745.85 35945 20346.

大学城的集聚效应分析

大学城的集聚效应分析 [摘要]大学城能够迅速集聚人才和各类资金。教育、科研、产业实现自然对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原动力。本文采用超越成本函数来分析南昌大学城的集聚效应,得出南昌大学城对南昌市发展具有集聚效应,据此对南昌大学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城;集聚效应;超越成本函数 中国的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阶段,随着高校扩招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中国的大学城建设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自从2000年9月东方大学城在河北省廊坊市“开城”以来,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出现了60多座大学城。这次大学城建设热潮无疑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也必定会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现代城市形态的转型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以南昌大学城为例,探讨大学城的集聚效应。从而为确定与南昌市发展相匹配的大学城提出建议。 1南昌大学城的形成与历史沿革 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在昌东、昌北,依托现有院校,就近逐步扩大,建设规划统一、功能分区、资源共享的两个大学区”的总体要求,南昌市从2002年开始启动高校新园区建设。目前,南昌市已建设了昌东、昌北两个大学城。其中昌东瑶湖园区为15平方公里,昌北前湖园区为25平方公里。进入昌东园区的有五所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南昌水专水电高等专科学校、民办蓝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进入昌北园区的有五所高校: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昌科技大学(筹)、江西医学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0所院校共投入700亿元,占地面积1.556万亩,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另外,还有江西省外语外贸职院、江西省轻工学校、江西省电视大学、江西省医药学校等几所院校已进入园区。红角洲片区是红谷滩新区三大片区中面积最大的一块,根据总体规划,红角洲片区定位为融文教、体育、旅游、高档住宅综合区,区内布置了高校园区、国际体育中心、商务中心和高档住宅区。目前,南昌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已入驻红角洲高校园区,分别征地3000亩和2200亩建设新校区,已于2003年9月正式迁入新校区。5年的时间里红角洲高校园区就形成了8万人的规模。为策应红角洲高校园区建设,新区管委会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引入香港保集集团和广东联泰集团投资建设区内基础设施工程,与区内建设了两条主干道,一条为环绕高校园区的学府大道,全长6.4公里,宽60米,两侧各20米的绿化带,投资1.5亿元人民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宁夏为例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摘要]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1978~2007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样本,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金融相关比率Granger因果检验 一、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出版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一书,从比较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各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同步发展的关系。 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关系方面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Ronald I·Mckinnon和Edward S·Shaw。1973年,他们分别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浅化”或“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自由化”或“金融深化”理论。在Ronald I·Mckinnon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Edward S·Shaw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他们都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分别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这两个不同角度,将货币金融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全面论证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可以缓解。 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许多文献都作了广泛研究。其中,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Goldsmith,1969;Shaw,1973),这便是Patrick(1966)所认为的金融发展的“供给主导”(supply-leading)作用。金融发展在动员储蓄、管理风险、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对于金融发展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却存在许多争论。以Goldsmith (1969)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金融发展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直接增加储蓄,从而促进了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Sinai和Stokers(1972)以及Wallick(1969)的有关文献均对这一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而另一方面,以Mckinnon(1973)与Shaw(1973)为代表的金融压抑主义者却认为,现金余额的实际收益率是资本形成及由此取得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根据这一观点,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绩效取决于利率的发展绩效。因此金融压抑主义者认为,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利率管制最为重要。运用传统的总储蓄方程,Fry(1988)基于亚洲不发达国家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发现,利率对总储蓄函数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尽管这种明显的积极效果对其它多数国家很小;但其它的许多经验研究并没有发现实际利率与国内储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心得体会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心得体会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职能所在、使命所在,也是广大实体企业尤其是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所急所盼。但多年来,由于一些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无信用、无抵押、无担保”,导致部分银行不敢贷、不愿贷。而一些企业因为资金周转困难而又拿不到银行贷款,以致到手的订单“打水漂”,这样的事情也不鲜见。 日前有媒体报道,2019年4月以来,山东省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提高企业获贷能力,有力支持企业发展。截至今年7月末,全省共有9.2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1102亿元。我们能够看到,金融机构围绕企业发展痛点提升企业获取首贷能力的实践充分说明,诸如信贷资金安全等后顾之忧,并不都是无解的“死结”,关键在于金融机构是不是真正想做这件事,有没有扑下身子去摸实情、开动脑子去想办法、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去搞产品

创新。只要真想、真做、真行动,办法总比困难多。总的来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有“三颗心”。 一是要有立足职能支持实体经济的真心。经济兴,金融兴;金融活,经济活。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对金融机构来说,在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中实现银企互利共赢,既是立身之本,更是发展之道。金融机构真心支持企业发展,就要勇于面对经营风险,不能畏险而不为;就要围绕企业痛点多为企业纾困,而不是只围着那些“光环企业”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情。正如上面所举的例子,山东省金融机构开展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首贷培植行动,着力提高企业获贷能力,缓解企业首贷难,这种做法就是为人所不敢为、不愿为,就是在真心践履使命,真心支持实体经济。 二是要有踏踏实实培植帮扶企业的耐心。那些首贷能力稍差的企业,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弱项或制约。金融机构为它们提供支持,从目标筛选到厘清问题,从制定方案到精准服务,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比如,山东省金融机构在首贷培植行动中,通过“一企一策”开展精准帮扶,量身定制并创新金融产品,就恰恰体

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分析沿海经济特区的特征 在经济学中,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沿海经济特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沿海经济特区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概念。是落实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不同的只是坐落的方式和坐落的地点。②沿海经济特区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区域是区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部经济主体具有独立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③沿海经济特区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一个独立的区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它是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优化调整自身组织结构、发挥自己独特功能的单位。由于不同的区域所赋存的资源要素状况,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种区内的同质性与区际间的差异性,表现为一种区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化。这样,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又构建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体系。 2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是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结合的成功模式。梯度推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盛衰主要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及转移,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各经济部门,特别是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由于较发达地区主要处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兴旺阶段,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技术上均属于高梯度地区。而落后地区的主导专业化部门都是由处在成熟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则地区经济必然会呈现出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状态,这就属于低梯度地区。由科技进步引致的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推进产业结构的更新。梯度推移过程是在动态上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途径来进行的,既产生经济要素向高梯度地区集中与转移,对周围地区起支配和吸引作用,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区域等级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所以会产生有序的梯度转移。 反梯度推移理论认为,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梯度顺序,不一定就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顺序,经济发展的顺序只能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决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又是有条件,就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发展,而不管该区域处于哪个梯度。落后的低梯度地区,也可以直接引进世界最新技术,发展自己的高技术,实现超越发展,然后向高梯度地区进行反推移。按照梯度推移理论的做法,落后地区始终跟随于发达地区的后面,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地区。这是同世界新技术革命给落后国家或地区带来的超越发展的机会不相适应,也是同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矛盾,反梯度推移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表现了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这是我们运用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最好实践。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没有差异,便无所谓优势,从而也就无所谓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无论是区际竞争,还是区际合作,均是出于强化区域优势或区际间优势互补的目的,以便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善,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快速、健康的发展。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区际差距,有利于形成一种区域间争先恐后的和谐格局,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高效地发展 3湖南长株潭经济发展模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