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习题

气液相平衡

1.在盛水的鼓泡吸收器中通入纯CO2气,经长期接触后测得水中CO2的平衡溶解度为2.857×10-2mol/L溶液。鼓泡器中的总压为101.3kPa,水温30℃,溶液的密度ρm=996kg/m3。求亨利系数,并将此实验值与文献值E=188.5MPa作比较。

2.惰性气与CO2的混合气中含CO230% (体积百分数),在1MPa(表压)下用水吸收。设吸收塔底水中溶解的CO2达到饱和,此吸收液在膨胀槽中减压至20kPa(表压),放出大部分CO2,然后再在解吸塔中吹气解吸。

设全部操作范围内水与CO2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操作温度为25℃。求1kg水在膨胀槽中最多能放出多少kgCO2气。

习题1 附图习题2附图

3.20℃的水与N2气逆流接触以脱除水中溶解的O2气。塔底入口的N2气中含氧0.1% (体积),设气液两相在塔底达到平衡,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求下列两种情况下水离开塔底时的最低含氧量。以mg/m3水表示。

(1)操作压强为101.3kPa(绝对)。

(2)操作压强为40kPa(绝对)。

4.气液逆流接触的吸收塔,在总压为101.3kPa下用水吸收Cl2气,进入塔底的气体混合物中含氯1%(体积),塔底出口的水中含氯浓度为x=0.8×10-5(摩尔分率)。试求两种不同温度下塔底的吸收推动力,分别以(x e-x)及(y-y e)表示。

(1)塔底温度为20℃。

(2)塔底温度为40℃。

5.某逆流吸收塔塔底排出液中含溶质x=2×10-4(摩尔分率), 进口气体中含溶质2.5%(体积),操作压强为101kPa。气液平衡关系为y=50x。

现将操作压强由101kPa增至202kPa,问塔底推动力(y-y e)及(x e-x)各增加至原有的多少倍。

扩散与相际传质速率

6.柏油马路上积水2mm,水温20℃。水面上方有一层0.2mm厚的静止空气层,水通过此气层扩散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分压为1.33kPa。问多少时间后路面上的积水可被吹干。

*7. 某水杯中初始水面离杯上缘1cm, 水温30℃,水汽藉扩散进入大气。杯上缘处的空气中水汽分压可设为零,总压101.3KPa。求水面下降4cm需要多少天?

习题7附图

8.某填料塔用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丙酮蒸汽。混合气流量为16kmol/(h ·m 2), 操作压强101.3kPa 。已知容积传质分系数k y a=64.6kmol/(h ·m 3),k L a=16.6kmol/h.m 3.(kmol/m 3),相平衡关系为p A =4.62C A 。式中气相分压p A 的单位是kPa ,平衡溶解度单位是(kmol/m 3)。

求(1)容积总传质系数及传质单元高度H OG 。

(2)液相阻力占总传质阻力的百分数。

9.在设计某降膜吸收器时,规定塔底气相中含溶质y=0.05,液相中含溶质的浓度x=0.01(均为mol 分率)。两相的传质分系数分别为k x =8×10-4kmol/(s ·m 2),k y =5×10-4kmol/(s ·m 2)。操作压强为101.3kPa 时相平衡关系为y=2x 。试求:

(1)该处的传质速率N A (kmol/(s ·m 2))

(2)如果总压改为162kPa ,塔径及气、液两相的摩尔流率均不变,不计压强变化对流体粘度的影响,此时的传质速率有何变化?讨论总压对k y 、K y 及(y-y e )的影响。

吸收过程数学描述

10.对低浓度气体吸收或解吸,由

x

y y k m k K +=11 出发,试证OG OL N A N 1=

习题13 附图

*11. 低浓度气体逆流吸收,试证:

21

ln 11y y L mG N OG ??-=

式中, Δy 1= y 1- y 1e 为塔底的吸收推动力,

Δy 2= y 2- y 2e 为塔顶的吸收推动力。

*12. 用纯溶剂对低浓度气体作逆流吸收,可溶组分的回收率为η,采用的液气比是最小液气比的β倍。物系平衡关系服

从亨利定律。试以η、β两个参数列出计算N OG的表达式。

13.下图为两种双塔吸收流程,试在y~x图上定性画出每种吸收流程中A、B两塔的操作线和平衡线,并标出两塔对应的进、出口浓度。

14.较浓的溶液进入图示解吸塔塔顶,塔底吹气解吸,塔中部某处抽出一半液体,另一半液体由塔底排出,试在y~x 图上画出平衡线与操作线,并标出各股流体的浓度坐标。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15.流率0.4 kmol/(s·m2)的空气混合气中含氨2%(体积),拟用逆流吸收以回收其中95%的氨。塔顶淋入浓度为0.0004(mol分率)的稀氨水溶液,设计采用的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操作范围内物系服从亨利定律,y=1.2x所用填料的总传质系数K y a=0.052kmol/(s·m3)。

试求:(1)液体在塔底的浓度x1。

(2)全塔的平均推动力Δy m。

(3)所需塔高。

16. 用纯溶剂对低浓度混合气作逆流吸收以回收其中的可溶组分,物系的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吸收剂用量是最小用量的1.3倍,试求下列两种情况下所需的塔高,已知传质单元高度H OG=0.8m。

(1)回收率η=90%。

(2)回收率η=99%。

(3)两种情况下的吸收剂用量有何差别?

习题14附图习题18附图

17.含H2S 2.5×10-5 (摩尔分率,下同)的水与空气逆流接触以使水中的H2S脱除,操作在101.3kPa、25℃下进行,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545x,水的流率为5000kg/(m2·h)。

试求:(1)为使水中的H2S降至x=0.1×10-5 所需的最少空气用量。

(2)当空气用量为G=0.40kmol/(h·m2),设计时塔高不受限制,可以规定离解吸塔的水中含H2S最低浓度是多少?示意画出该种情况下的解吸操作线。

*18. 采用图示的双塔流程以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SO2,气体经两塔后总的SO2回收率为0.91,两塔的用水量相等,且均为最小用水量的1.43倍,两塔的传质单元高度H OG均为1.2m。在操作范围内物系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

试求两塔的塔高。

19.某填料吸收塔用过热水蒸汽吹出洗油中的苯,入塔液体中苯的摩尔分率为0.05,要求解吸率97%,该物系相平衡关系为y=2.8x,采用的过热蒸汽用量为最小气体用量的1.3倍,该填料的传质单元高度H OG=0.3m,试求该塔的填料层高度。

吸收过程的操作型计算

20.某吸收塔用25×25mm的瓷环作填料,充填高度5m,塔径1m,用清水逆流吸收每小时2250m3的混合气。混合气

中含有丙酮5%(体积),塔顶逸出废气含丙酮降为0.26%(体积),塔底液体中每kg水带有60g丙酮。操作在101.3kPa、25℃下进行,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2x。试求

(1)该塔的传质单元高度H OG及容积传质系数K y a;

(2)每小时回收的丙酮量。

21.某填料吸收塔高2.7m,在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混合气入塔的摩尔流率为0.03 kmol/m2.s。清水的喷淋密度0.018 kmol/(m2.s)。进口气体中含氨2%(体积),已知气相总传质系数K y a=0.1 kmol/(m2.s),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为60kPa。

试求排出气体中氨的浓度。

*22. 某填料吸收塔用含溶质x2=0.0002的溶剂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可溶组分,采用液气比是3,气体入口浓度y1=0.01回收率可达η=0.90。

今因解吸不良使吸收剂入口浓度x2升至0.00035,试求:

(1)可溶组分的回收率下降至多少?

(2)液相出塔浓度升高至多少?

已知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2x。

*23. 在15℃、101.3kPa下用大量的硫酸逆流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入塔空气中含水汽0.0145(摩尔分率,下同)硫酸进出塔的浓度均为80%,硫酸溶液上方的水汽平衡浓度为y e=1.05×10-4, 且已知该塔的容积传质系数K y a∝G0.8。空气经塔后被干燥至含水汽0.000322。

现将空气流率增加一倍,则出塔空气中的含水量为多少?

第八章习题及解答

第八章习题及解答 8.1 为什么一般矩形波导测量线的纵槽开在波导的中线上? 解:因为矩形波导中的主模为10TE 模,而由10TE 的管壁电流分布可知,在波导宽边中线处只有纵向电流。因此沿波导宽边的中线开槽不会因切断管壁电流而影响波导内的场分布,也不会引起波导内电磁波由开槽口向外辐射能量。(如题8.1图) 题8.1图 8.2 下列二矩形波导具有相同的工作波长,试比较它们工作在11TM 模式的截止频率。 (1) 22310a b mm ?=?; (2) 216.516.5a b mm ?=?。 解:截止频率 22 1 m n 2c f a b πππμε????= + ? ????? 当介质为空气001c μεμε== (1)当2310a b mm mm ?=?,工作模式为11TM (m=1,n=1),其截止频率为 ()2 2 113101116.36GHz 22310c f ?????=+= ? ????? (2)当16.516.5a b mm mm ?=?,工作模式仍为11TM (m=1,n=1),其截止频 率为的 ()22 113101112.86GHz 216.516.5c f ?????=+= ? ????? 与工作频率无关。 8.3 推导矩形波导中mn TE 模的场分布式。 解:对于TE 波有z z 0,0E H =≠ z H 应满足下面的波动方程和边界条件: 220000000 z z y x y x a x y x y b H k H E E E E ====??+=? ?=??=?? =??=?? (1) 由均匀导波系统的假设, a/2

()(),,,z z z H x y z H x y e -Γ= 将其代入式(1),得 222 22 20z z z z H H H k H x y z ???+++=??? ()()222222,0z k H x y x y ????++Γ+=?????? ()22222,0z h H x y x y ????++=?????? (2) 其中222h k =Γ+ 该方程可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设其解为: ()()(),z H x y f x g y = (3) 将式(.3) 代入式 (2),然后等式两边同除以()()f x g y ,得 ()()()()22 22211d f x d g y h f x dx g y dy -=+ 上式中等式左边仅为x 的涵数,等式右边仅为y 的函数,要使其相等,必须各等于常数。于 是,该式可分离出两个常微分方程 ()()2220x d f x k f x dx += (4a) () ()222 0y d g y k g y dy += (4b) 222x y k k h += (5) 式(4a)的通解为 ()sin cos x x f x A k x B k x =+ (6) 由于在x=0和x=a 的边界上,满足 0y x E == 0y x a E == 由纵向场与横向场的关系,得 2z y c j H E k x ωμ?= ? 则在x=0和x=a 的边界上,(),z H x y 满足 0z x H x =?=? 0z x a H x =?=? 于是将其代入式 (6)得 0A = ()m m 0,1,2,3......x k a π = = 所以 ()m cos f x B x a π= 同理得式(4)的通解 ()sin cos y y g y C k y D k y =+ 满足的边界条件为 0z y H y =?=? 0z y b H y =?=? 于是得 0C =

第八章习题解答

第八章习题解答 第一节渣相的作用与形成 填空: 1. 熔渣对于焊接、合金熔炼过程的主要作用有机械保护作用、冶金处理作用和改善成形工艺性能作用。熔渣也有不利的作用,如强氧化性熔渣可以使液态金属增氧,可以侵蚀炉衬;密度大或熔点过高的熔渣易残留在金属中形成夹渣。 2. 熔渣是多种化合物构成的复杂混合物,按其成分可分为盐型、盐—氧化物型和氧化物型熔渣三类。氧化物型熔渣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一般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 3. 药皮焊条电弧焊时的熔渣来源于焊条药皮中的造渣剂。酸性焊条药皮中主要采用硅酸盐或钛酸盐作为造渣剂,药皮中含有的少量碳酸盐除了造渣的作用之外与药皮中的有机物作用相同,是用来造气。 4. 碱性焊条又称为低氢型焊条,药皮中不含具有造气功能的有机物而含大量的碳酸盐CaF2,前者在加热分解过程中形成CaO 或MgO 熔渣并放出CO2保护气体,后者除了造渣作用之外,还能减少液态金属中的氢含量。 5. 焊剂按制造方法分类可以分为熔炼焊剂与非熔炼焊剂两大类。熔炼焊剂是将一定比例的各种配料放在炉内熔炼,然后经过水冷粒化、烘干、筛选而制成的。非熔炼焊剂的组成与焊条药皮相似,按烘焙温度不同又分为粘结焊剂与烧结焊剂。 6. 钢铁熔炼熔渣的主要成分为各种金属的氧化物和少量CaF2。采用碱性炉熔炼所形成的熔渣中CaO 含量较多,而酸性炉熔炼所形成的熔渣中SiO2含量较多,两类熔炼炉对应的熔渣中FeO与MnO的含量相差不大。 7. 有色金属熔炼中熔渣主要来源于用于除气、脱氧或去夹杂而添加的熔剂,如铝合金精炼时采用多种氯化盐混合成的低熔点的熔剂。

第二节渣体结构及碱度 一、填空 1. 按照熔渣的分子理论的观点,液态熔渣是由自由状态化合物和复合状态化合物的分子所组成,而离子理论的观点认为液态熔渣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电中性溶液。 2. 复合化合物就是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的盐。氧化物的复合是一个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渣中自由氧化物的浓度增加。 3. 熔渣的离子理论认为液态熔渣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电中性溶液, 4. 离子在熔渣中的分布、聚集和相互作用取决于它的综合矩, 综合矩的计算表达式为离子电荷/离子半径。当温度升高时,离子的半径增大,综合矩减小,但它们之间的大小顺序不变。离子的综合矩越大,说明它的静电场越强,与异号离子结合的相互引力越大。 5. 熔渣的碱度定义为熔渣中的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浓度的比值。若比值小于1 为酸性渣,比值大于1 为碱性渣。 6. 离子理论把液态熔渣中各种氧化物所对应的自由氧离子的浓度之和定义为碱度,酸性渣与碱性渣的碱度临界值为零。 7. 一般情况下熔渣中的碱性氧化物容易生成自由氧离子,其对应的碱度系数大于零,而酸性氧化物容易捕获熔渣中的自由氧离子,生成复杂阴离子,其对应的碱度系数小于零。 二、多项选择 1. 焊接熔渣中常见的酸性氧化物包括:(a、d) a) TiO2;b) FeO ;c) MnO ;d) SiO2 2. 焊接熔渣中常见的碱性氧化物包括:(a、b、c) a) MgO ;b) ZrO ;c) CaO ;d) CaO·SiO2 3. 综合矩最大的正离子是:(c) a) Mn3+; b) Ti4+; c) Si4+; d) Fe2+

微观第八章习题及复习资料

微观第八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 A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才能 B. 农民拥有的土地 C .用于生产的机器厂房 D. 在柜台上销售的服装 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减 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C.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D.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3、在产品X 市场和要素K 、L 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 A .X X X P MC MC =,且上升 B . L K L K MP MP P P = C . 1L K L K X MP MP P P MC == D .11 L K L K X X MP MP P P MC P === 4、对于一个垄断企业(其所处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投入品M 的价格为20元,边际产量为5,产品价格是4元,则这个企业的产量( ) A.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减少产量 B.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扩大产量 C.生产出利润最大化,但是成本未达到最小化 D.在成本最小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 5、市场中单个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同全体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两者是重合在一起的 B.前者较后者平坦 C.前者较后者陡峭 D.无法确定 6、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引起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从而导致劳动的需求曲线( ) A.降低,右移 B.增加,左移 C.增加,右移 D.降低,左移

最新习题集第八章

习题集第八章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学习要求 掌握: 1、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熟悉: 1、基础代谢、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呼吸商、食物的热价的基本概念。 2、人体能量消耗测定的意义 了解: 1、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2、正常人体温温度及其体温变化情况 内容精要 第一节能量代谢 一、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人在室温18-25℃环境下,清醒而又非常安静,清晨空腹,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影响的状态。 人体产热量和体表面积的关系基本上成正比。从身高、体重推算出体表面计算的经验公式,最基本的是Meeh的算式:S=KW2/3

基础代谢率随性别、年龄等不同而有生理变化。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中,既不能增加,也不减少。 测定整个机体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通常有两类方法: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 1、直接测热法 直接测热法是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发散的总热量。 2、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这种定比关系,查出一定时间内整个人体中氧化分解的糖、脂肪、蛋白质各有多少,然后据此计算出该段时间内整个机体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于是将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呼吸商机体依靠呼吸功能从外界摄取氧,以供各种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需要,同时也将代谢终生物CO2呼出体外,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第8章 通信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8-1 已知一组码的8个码组分别为(000000)、(001110)、(010101)、(011011)、(100011)、(101101)、(110110)、(111000),求第一组和第二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的码距、各码组的码重和全部码组的最小码距。 【解】(1)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码距3=d (2)第四组和第五组的码距3=d (3)各组的码重分别为:0、3、3、4、3、4、4、3; (4)全部码组的最小码距3min =d 8-2 上题的码组若用于检错、纠错、同时检错和纠错,分别能检、纠错几位码? 【解】因为最小码距3min =d 因此: 只用于检错时:211min min =-≤?+≥d e e d 能检2个错 只用于纠错时:12112min min =-≤?+≥d t t d 能纠1个错 同时用于纠错和检错时:)(1min t e t e d >++≥ 无解,说明该码不能同时用于纠错和检错。 8-3、给定两个码组(00000)、(11111)。试问检错能检几位?纠错能纠几位?既检错又纠错能检、纠几位? 【解】因为最小码距4min =d 因此: 只用于检错时:311min min =-≤?+≥d e e d 能检3个错 只用于纠错时:12112min min =∴-≤?+≥t d t t d 能纠1个错 同时用于纠错和检错时:1;2)(1min ==?>++≥t e t e t e d 说明该码用在同时纠错和检错系统中:同时检出2个错码,纠

1个错码。 8-4 已知某线性码的监督矩阵为 ????? ?????=100110101010110010111H 列出所有许用码组。 【解】[]r T I P =???? ??????=100110101010110010111H ??????????=∴110110110111T P []????????????==∴1101000101010001100101110001P I K G 信息码组为: ??????????????????????????????????????????????????=11110111 10110011110101011001 0001111001101010 00101100 010*********D

数据结构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习题八查找 一、单项选择题 1.顺序查找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的线性表。 A.散列存储 B. 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 C. 压缩存储 D. 索引存储 2.若查找每个记录的概率均等,则在具有n个记录的连续顺序文件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一个记录,其平均查找长度ASL为( )。 A. (n-1)/2 B. n/2 C. (n+1)/2 D. n 3.适用于折半查找的表的存储方式及元素排列要求为( ) A.链接方式存储,元素无序 B.链接方式存储,元素有序 C.顺序方式存储,元素无序 D.顺序方式存储,元素有序 4.当在一个有序的顺序存储表上查找一个数据时,即可用折半查找,也可用顺序查找,但前者比后者的查找速度( ) A.必定快 B.不一定 C. 在大部分情况下要快 D. 取决于表递增还是递减5.当采用分块查找时,数据的组织方式为 ( ) A.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 B.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不必有序,但块间必须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 C.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 D.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除最后一块外)中数据个数需相同 6.二叉树为二叉排序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任一结点的值均大于其左孩子的值、小于其右孩子的值。这种说法()。 A.正确 B. 错误 7.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与二叉树的((1) )有关, 在 ((2) )时其查找效率最低。 (1): A. 高度 B. 结点的多少 C. 树型 D. 结点的位置 (2): A. 结点太多 B. 完全二叉树 C. 呈单枝树 D. 结点太复杂。 8.如果要求一个线性表既能较快的查找,又能适应动态变化的要求,则可采用( )查找法。 A. 分快查找 B. 顺序查找 C. 折半查找 D. 基于属性 9.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排序树,与用其它三个序列所构造的结果不同的是( )。 A.(100,80, 90, 60, 120,110,130) B.(100,120,110,130,80, 60, 90) C.(100,60, 80, 90, 120,110,130) D. (100,80, 60, 90, 120,130,110) 10.下图所示的4棵二叉树,( )是平衡二叉树。 (A)(B)(C)(D) 11.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 A.与处理冲突方法有关而与表的长度无关 B.与处理冲突方法无关而与表的长度有关 C.与处理冲突方法有关且与表的长度有关 D.与处理冲突方法无关且与表的长度无关 12. 设有一组记录的关键字为{19,14,23,1,68,20,84,27,55,11,10,79},用链地址法构造散列表,散列函数为H(key)=key MOD 13,散列地址为1的链中有()个

第8章习题及答案

第8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章习题及解答 8-1 什么是设备独立性?引入这一概念有什么好处? 答:所谓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在编制程序时所使用的设备同实际使用的设备无关,也就是在用户程序中仅使用逻辑设备。 引入设备独立性,可使应用程序独立于物理设备。此时,用户编程只需用逻辑设备去请求使用某类设备。当系统中有多台该类设备时,系统将其中的任一台备分配给请求进程,而不必局限于某一指定设备。这样,可以显著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可适应性。 独立性还可以使用户程序独立于设备类型。例如,在进行输出时,既可以利用显示终端进行输出,也可以利用打印机进行输出。有了这种适应性,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输出重定向,类似地可以实现输入重定向。 8-4 什么是缓冲?引入缓冲的原因是什么? 答:缓冲是两种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 引入缓冲技术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 缓和CPU 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 减少中断次数和CPU 的中断处理时间。如果没有缓冲,慢速I/O设备每传一个字节就要产生一个中断,CPU 必须处理该中断;如果采用了缓冲,则慢速I/O 设备将缓冲填满时,才向CPU发出中断,减少了中断次数和CPU 的中断处理时间。 (3) 解决DMA 或通道方式下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DMA或通道方式都用于成批数据传输,在无缓冲的情况下,慢速I/O设备只能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传输信息,成了DMA 或通道方式数据传输的瓶颈。缓冲的设置适应了DMA 或通道方式的成批数据传输方式,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 8-5 常用的缓冲技术有哪些? 答:常用的缓冲技术有双缓冲、环形缓冲和缓冲池。 引入双缓冲以提高处理机与I/O设备之间的并行操作程度,例如,输入设备备先将第一个缓冲装满数据,在输入设备向第二个缓冲装数据时,处理机就可以

第八章练习题及答案

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两个步骤连续加工,第一步骤制造甲半成品,转入第二步骤加工为甲产品。成本计算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半成品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 某年8月份有关成本计算的资料如下: (1)第一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 表8-1 甲半成品 (2)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半成品发出的单价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表8-2 半成品:件 (3)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 表8-3 甲产成品 要求: (1)完成甲半成品计算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的甲产成品成本计算单。 (2)对甲产成品进行成本还原。

2.目的:练习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新华工厂的甲产品是连续经过一车间、二车间制造的,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生产经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采用定额比例法。 表8-4 产品成本计算单 一车间:甲产品 表8-5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二车间:甲产品 表8-6 产品成本汇总表 甲产品 要求: (1)计算第一车间材料、工资、费用分配率。 (2)计算第一车间转入产品的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3)编制甲产品成本汇总表。 3.目的:练习综合结转法的成本还原 资料:某种产品某月部分成本资料如下: 表8-7 要求:(1)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保留一位小数)。 (2)对产品成本中的半成品费用进行成本还原。 (3)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列出算式)。 4.目的:练习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 资料: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 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加工为产成品。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该企业本月(8月份)第一和第二车间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所耗半成品的费用)为: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12000元,工资及福利费6000元,制造费用2100元。 第二车间:工资及福利费6100元,制造费用11000元。 本月初半成品库结转半成品600件,其实际总成本12500元。本月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800件,第二车间从半成品库领用1260件。(半成品结转采用加权平均法)本月完工入库产品600件。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如下: 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3600元,工资及福利费2000元,制造费用3500元。 第二车间:半成品费用12100元,工资及福利费2200元,制造费用3500元。 月末在产品定额总成本如下: 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5500元,工资及福利费用2500元,制造费用3600元。 第二车间:半成品费用5000元,工资及福利900元,制造费用2000元。 要求: (1)根据上列资料,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按实际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计算产品成本。

第八章习题答案

3. 假设一个同步总线的时钟频率为50MHz,总线宽度为32位,每个时钟周期传送一个数据,则该总线的最 大数据传输率(即总线带宽)为多少?若要将该总线的带宽提高一倍,可以有哪几种方案? 参考答案: 最大数据传输率为:4B×50M/1=20MB/s 方案一:将时钟频率提高一倍;方案二:将总线宽度提高一倍。 4. V AX SBI总线采用分布式的自举裁决方案,总线上每个设备有惟一的优先级,而且被分配一根独立的总线 请求线REQ,SBI有16根这样的请求线(REQ0,…REQ15),其中REQ0优先级最高,请问:最多可有多少个设备连到这样的总线上?为什么? 参考答案: 最多可连接16个设备。因为在分布式自举裁决方式的总线中,除优先级最低的设备外,每个设备都使用一根信号线发出总线请求信号,以被优先级比它低的设备查看;而优先级最低的那个设备无需送出总线请求信号。此外,还需要一根总线请求信号线用于设置“总线忙”信号, 设有16个设备(DEV0,…DEV15),其优先级依次降低,将REQ15作为总线忙信号线。DEV0在总线空闲(REQ15没有请求信号)时可直接使用总线;DEV1在总线空闲时且REQ0没有请求信号时使用总线;依次类推,DEV15在总线空闲时且REQ0至REQ14都没有请求信号时使用总线。这样最多可以有16个设备无冲突的使用总线。 4.假定一个32位微处理器的外部处理器总线的宽度为16位,总线时钟频率为40MHz,假定一个总线事务 的最短周期是4个总线时钟周期,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如果将外部总线的数据线宽度扩展为32位,那么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提高到多少?这种措施与加倍外部总线时钟频率的措施相比,哪种更好? 参考答案: 一个总线事务过程除了数据传送阶段外,还包括其他阶段,如传送地址和总线命令、准备数据等,所以,完成一个总线事务所用的所有时钟周期并不都用来传输数据,也即最短的4个时钟周期中只可能有一个时钟周期用来传送数据。 总线最大数据传输率(总线带宽)是指在总线进行数据传送阶段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数据量(也即是峰值数据传输率)。通常,在数据传送阶段每个总线时钟周期传送一个数据,若是这样的话,该处理器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2B×40M=80MB/s;有些总线可以利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自传送一个数据,使得每个时钟周期能传送两个数据,若是这样的话,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2×2B×40M=160MB/s。 若采用32位总线宽度,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该总线带宽可分别提高到160MB/s和320MB/s。这种措施的效果和倍频的效果完全相同。 6. 试设计一个采用固定优先级的具有4个输入的集中式独立请求裁决器。 参考答案: 设计一个并行判优电路即可。 若BR0~BR3为4条总线请求线,优先级由高到低。BG0~BG3为4条总线允许线,则: BG0=BR0; BG1=(BR1)&(~BR0); BG2=(BR2)&(~BR1)&(~BR0); BG3=(BR3)&(~BR2)&(~BR1)&(~BR0) 7. 假设某存储器总线采用同步通信方式,时钟频率为50MHz时钟,每个总线事务以突发方式传输8个字,以支持块长为8 个字的Cache行读和Cache行写,每字4字节。对于读操作,访问顺序是1个时钟周期接受地址,3个时钟周期等待存储器读数,8个时钟周期用于传输8个字。对于写操作,访问顺序是1个时钟周期接受地址,2个时钟周期延迟,8个时钟周期用于传输8个字,3个时钟周期恢复和写入纠错码。对于以

第八章 习题解答

第八章 习题解答 题 8-1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和幅度平衡条件,判断图中各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简述理由。 解:(a)不能振荡,o o A F 18090~90o ??==+-因,而,故不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b) 不能振荡,虽然电路能够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但当o F 0?=时,13 F =&,而电压跟随器的1A =&,故不能同时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c) 不能振荡,o o o A F F 180RC 0~180180o ???==因,两节电路的,但当接近时,其输 出电压接近于零,故不能同时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d) 不能振荡,放大电路为同相接法,A 0o ?=,选频网络为三节RC 低通电路, o o F 0~270?=-,但欲达到o F 0?=,只能使频率f=0。 (e)可能振荡,差分放大电路从VT2的集电极输出时A 0o ?=,而选频网络为RC 串并联电路,当f=f0时,o F 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① 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如不满足,修改电路接线使之满足(画在图上)。 ② 在图示参数下能否保证起振荡条件?如不能,应调节哪个参数,调到什么值? ③ 起掁以后,振荡频率f o =? ④ 如果希望提高振荡频率f o ,可以改变哪些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⑤ 如果要求改善输出波形,减小非线性失真,应调节哪个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本题意图是掌握文氏电桥RC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的估算方法。 解:①o o 0A F 0f f 0??===因,当时,,故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②因F e 1F F e 1R 2R ,R R >2R =5.4k <Ω故不能满足起振条件,应调整,使。 ③038 11 Hz 5300Hz=5.3kHz 2231010f RC ππ-= =≈??? ④可减小R 或C 。 ⑤可减小R F 。 题 8-7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P8-7所示电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哪些不能?简单说明理由。 解:本题的意图是掌握产生正弦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并根据上述条件判断具有LC 选频网络的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a) 不能振荡,o o A F 018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b) 可能振荡,o o A F 18018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c) 不能振荡,o o A F 180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d) 可能振荡,o o A F 0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e) 可能振荡,本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f) 可能振荡,o o A F 0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党课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25分 1. 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 A.个别酝酿集、体领导、民主集中 B.民主集中、集体领导、个别酝酿 C.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 你的答案为:C,正确 2.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要求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A.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创新 你的答案为:B,正确 3.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推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A.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建设B.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民主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C.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你的答案为:B,错误 4.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A.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B.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C.干部管理机制 你的答案为:B,正确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党始终把()作为根本建设。 A.组织作风建设 B.思想理论建设 C.廉政制度建设 你的答案为:B,正确 6. 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A.信访联动机制 B.信访联谊会议 C.信访联席会议 你的答案为:C,正确 7. 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A.系统培养、择优使用 B.持续培养、择优使用 C.系统培养、优中选优 你的答案为:A,正确 8. 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 A.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B.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 C.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你的答案为:C,正确 9.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坚持()。 A.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8章 习题答案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解答 1. 什么叫金属的电极电势?以金属-金属离子电极为例说明它是怎么产生的? 1. 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中,在金属与溶液间由于电荷不均等原因而产生了电势差,这种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势叫做金属的电极电势。 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中,会同时出现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金属晶格中金属离子受极性水分子的吸引而形成水合离子进入溶液。另一方面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会吸引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使其沉积到金属表面。这两个过程可表示如下: M(s)M (aq)e n n +-+垐垐?噲垐?溶解沉积 当溶解速率与沉积速率相等时,就达到动态平衡。一般地说,在溶解和沉积过程中,由金属表面进入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总数与从溶液中沉积到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总数并不相等,这样在金属与溶液间就由于电荷不均等而产生了电势差。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歧化反应? 2. 在Cl 2+H 2O=HClO+HCl 中:Cl 2既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 3.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氧化数: 4. 举例说明常见电极的类型和符号。 4. 常见电极共有四种类型: (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金属置于其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极。如Zn(s) | Zn 2+ (2)气体-离子电极 这类电极的构成需要一个固体导电体,该导电固体与所接触的气体和溶液都不起反应,但它有时能催化气体电极反应的进行。如Pt | H 2(g) | H + (3)金属-金属难溶盐或氧化物-阴离子电极 表面涂有该金属的难溶盐(或氧化物)的金属浸入与该盐具有相同阴离子的溶液即构成此类电极。如Ag | AgCl(s) | Cl - (4)“氧化还原”电极 将惰性导电材料(铂或石墨)放于含有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两种离子的溶液中即构成此类电极。如Pt | Fe 2+ ,Fe 3+ 5. 写出5种由不同类型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的符号和对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5. (1)(-)Pt | H 2(p ) | H + ( c 1 ) || Cu 2+ (c 2 ) | Cu(+) (2)(-)Pt | H 2(p ) | H + ( c 1) || Cl - (c 2 ) | AgCl | Ag(+) (3)(-)Zn | Zn 2+ (c 1) || Cl - (c 2) | AgCl | Ag(+) (4)(-)Zn | Zn 2+ (c 1) || Fe 3+ (c 2 ), Fe 2+ (c 3) | Pt(+) (5)(-)Pt | H 2(p ) | H + ( c 1) || Fe 3+ (c 2), Fe 2+ (c 3 ) | Pt(+) 6. 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 4 Zn +10 HNO 3(极稀) = 4 Zn(NO 3)2 + NH 4NO 3 +3 H 2O (2) K 2Cr 2O 7 + 6 KI + 7 H 2SO 4 = Cr 2(SO 4)3 + 4 K 2SO 4 + 3 I 2 + 7 H 2O (3) 5Na 2C 2O 4+2KmnO 4+3H 2SO 4=2MnSO 4+K 2SO 4+5Na 2SO 4+10CO 2+8H 2O

第8章习题解答

第8章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习 题 8 8.1 由于功率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常处于接近极限工作的状态,因此,在选择晶体管时必须特别注意哪3个参数? 解:最大集电极电流I CM 、最大集电结耗散功率P CM 和反向击穿电压U (BR)CEO 8.2 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在理想情况下可以达到多少? 解:π/4=78.5% 8.3 一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如图8.1所示,设CC 12V V =,L 16R =Ω,i u 为正弦波。求:(1)在晶体管的饱和压降U CES 可以忽略的情况下,负载上可以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om P ;(2)每个晶体管的耐压|U (BR)CEO |应大于多少;(3)这种电路会产生何种失真,为改善上述失真,应在电路中采取什么措施。 解:(1) )W (5.416 2122)(2 L 2CES CC om =?=-=R U V P ,(2) )V (242||CC (BR)CEO =≥V U (3) 会产生交越失真,工作于甲乙类工作状态可以消除这种失真。 图8.1 习题8.3电路图 图8.2 习题8.4电路图

8.4 一个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如图8.2所示,设CC 12V V =,L 8R =Ω,C 的电容量很大,i u 为正弦波,在忽略晶体管饱和压降U CES 的情况下,试求该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om P 。 解:)W (25.28 262)2/(2L 2CES CC om =?=-=R U V P 8.5 在图8.3所示的电路中,已知CC 16V V =,L 4R =Ω,i u 为正弦波,输入电压足够大,在忽略晶体管饱和压降U CES 的情况下,试求:(1)最大输出功率om P ;(2)晶体管的最大管耗CM P ;(3)若晶体管饱和压降CES 1V U =,最大输出功率om P 和η。 解:(1) )W (3242162)(2 L 2CES CC om =?=-=R U V P (2) )W (4.62.0om CM =≥P P (3) )W (1.284 2152)(2 L 2CES CC om =?=-=R U V P , %6.731611644CC om =-? =?=ππηV U 8.6 在图8.4所示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中,已知CC 24V V =,L 8R =Ω,流过负载电阻的电流为o 0.5c o s (A)i t ω=。求:(1)负载上所能得到的功率o P ; (2)电源供给的功率V P 。 图8.3 习题8.5电路图 图8.4 习题8.6电路图

C语言第8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用一个数组存放图书信息,每本书是一个结构,包括下列几项信息:书名、作者、出版年月、借出否,试写出描述这些信息的说明,并编写一个程序,读入若干本书的信息,然后打印出以上信息。#include <>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20]; char Author[20]; int Date_Year; int Date_Month; int loaned; } BOOK; #define N 10 void main() { BOOK books[N]; int i; for (i=0;i

} for (i=0;i #include <> typedef struct { char s[20]; int count; } WORD; #define N 100 WORD words[N]={0}; int word_count=0; int IsSeparator(char c) { if ( 'A'<=c && c<='Z' || 'a'<=c && c<='z' || '0'<=c && c<='9' || '_'==c || '-'==c)

8 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8.3 Given five memory partitions of 100 KB, 500 KB, 200 KB, 300 KB, and 600 KB (in order), how would each of the first-fit, best-fit, and worst-fit algorithms place processes of 212 KB, 417 KB, 112 KB, and 426 KB (in order)?Which algorithm makes the most efficient use of memory? Answer: a. First-fit: 1.212K is put in 500K partition 2.417K is put in 600K partition 3.112K is put in 288K partition (new partition 288K = 500K - 212K) 4.426K must wait b. Best-fit: 1.212K is put in 300K partition 2.417K is put in 500K partition 3.112K is put in 200K partition 4.426K is put in 600K partition c. Worst-fit: 1.212K is put in 600K partition 2.417K is put in 500K partition 3.112K is put in 388K partition 4.426K must wait In this example, Best-fit turns out to be the best. 8.5 Compare the main memory organization schemes of contiguous-memory allocation, pure segmentation, and pure paging with respect to the following issues: a. external fragmentation b. internal fragmentation c. ability to share code across processes Answer: c ontiguous memory allocation scheme suffers from external fragmentation as address spaces are allocated contiguously and holes develop as old processes dies and new processes are initiated. It also does not allow processes to share code, since a process’s virtual memory segment is not broken into non-contiguous fine grained segments. Pure segmentation also suffers from external fragmentation as a segment of a process is laid out contiguously in physical memory and fragmentation would occur as segments of dead processes are replaced by segments of new processes. Segmentation, however, enables processes to share code; for instance, two different processes could share a code segment but have distinct data segments. Pure paging does not suffer from external fragmentation, but instead suffers from internal fragmentation. Processes are allocated in page granularity and if a page is not completely utilized, it results in internal fragmentation and a corresponding wastage of space. Paging also enables processes to share code at the granularity of pages. 8.9 Consider a paging system with the page table stored in memory. a. If a memory reference takes 200 nanoseconds, how long does a paged memory reference take? b. If we add associative registers, and 75 percent of all page-table references are found in the associative registers, what is the effective memory reference time? (Assume that finding a page-table entry in the associative registers takes zero time, if the entry is there.) Answer: a. 400 nanoseconds; 200 nanoseconds to access the page table and 200 nanoseconds to access the word in memory. b. Effective access time = 0.75 ×(200 nanoseconds) + 0.25 ×(400 nanoseconds) = 250 nanosecond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