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实践活动《中秋我们一起过》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中秋我们一起过》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中秋我们一起过》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中秋我们一起过》说课稿

《走进中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知识。下面我就《走进中秋》的活动设计与思路向各位做个简单的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一、背景的提出:

今天我们的主题《走进中秋》提出的背景是:临近中秋时,电视里,商场里,到处都是月饼的广告,中秋节礼品的宣传,家人也都在计划着怎样过中秋。这是我们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大人们都非常重视。可是学生们呢?他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又了解多少呢?每年都有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他们都是怎样过的?他们喜欢吗?于是我们决定今年的中秋节和孩子们一起过,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让他们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课下我们了解了他们每年过中秋节的情况和心情,大多数同学都是爸爸妈妈带着他们和亲戚朋友一起吃顿团圆饭或者在外面看看月亮,他们都觉得没意思。可是当我问到他们想了解中秋节的哪些内容的时候,他们都争先恐后的提出了各种问题?“中秋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月饼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自己能做吗?”“嫦娥奔月的故事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等等,原来孩子们对中秋节充满了这么多疑问,他们对中秋节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只是没有一个适合的机会能让他们去了解中秋,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这次机会。

二、活动的目的。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民族节日“中秋节”的理解,并且激发学生过中秋的强烈愿望。

2、通过搜集资料、制作月亮饼、走访超市、问卷调查等活动为孩子们体验社会生活、学习实际

技能提供了机会

3、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想象和创新能力。

4、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月亮饼,把月亮饼送给最想祝福的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

及关心他人的意识,加强情感教育

5、通过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兴趣和态度。

三、活动的过程:

1、制定各小组活动方案,确定活动主题。

2、汇报和交流各组搜集的资料。我们在课堂上制定活动方案,课下同学们就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调查采访。例如:他们小组结合到图书馆查阅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习俗等知识性的材料;他们利用休息日到超市调查月饼多少钱一盒,月饼都有什么馅;到网上、或者询问祖辈月亮饼的制

作过程等等,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制作月亮饼,体验中秋的快乐。月亮饼其实就是月饼,象征团团圆圆,这是我们常武地区中秋的习俗。只不过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一习俗逐渐被淡忘。因此,重温老习俗,既能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丰富的内涵,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关心他人的意识,加强情感教育。具体流程大致如下:

(一)、情景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1、出示皓月当空的情景,通过课件,情景的创设把学生带入中秋节的氛围当中。

2、教师置疑:人们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又被称为什么节?我们常州过中秋节有哪些习俗?由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探究社会生活的兴趣。

3、揭示本次活动的内容——自己制作月亮饼,从月亮饼的意义上,引导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你最想祝福的人是谁?

(二)、动手实践,参与活动主题。

1、和学生一起认识制作月亮饼的工具。

2、请学生汇报课下搜集制作月亮饼的过程。

3、放课件,补充说明制作月亮饼的方法。

4、教师做准备和学生一起制作月亮饼。

5、开始制作月亮饼。通过这些有条理,有步骤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长实际生活技能,体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真正能够让他们享受乐趣、充分展示自己是社会这个大舞台的一分子,而综合实践活动体现注重的也正是学生活动的过程。

(三)、展示成果

(四)、写活动感受

1、说说你们小组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学生把这次

自制月亮饼过程中的问题说一说,把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说一说。写成活动后记。自由发言,及时让学生对活动中的收获反思与总结,真正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快乐。

总之,这次活动从制定方案到实施,教师和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快乐,我们要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让综合实践课继续走进我们的生活,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综合实践说课比赛说课稿

《中韩两国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对比研究》——3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嘉兴市辅成小学北校区傅欢 一、主题活动的提出及意义: 校园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校园生活则是每一个青少年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中国和韩国在教育制度与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那我们两国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我们决定对此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比中韩两国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的异同之处,寻求孩子们心目中最喜欢的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模式。 二、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对象是301班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善于观察、发现身边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挖掘孩子们身边的、常见的活动主题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也为今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班里有2个韩国学生,已经在一起相处了3年多,但是他们对于韩国的校园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一主题的确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韩国校园生活的兴趣与参与研究的热情,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研究的氛围中。主题的确立符合孩子的年龄和生活实际,有益于培养他们活动的兴趣!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动手做,喜欢创新求异,喜欢完成稍微有一点难度的事情。所以,他们会乐于动手画、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设施与生活,乐意去采访同学和老师,也愿意积极地学习使用调查问卷和简单统计的方法,进行实践活动。 2、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不细致、不丰富,对小课题研究有较强的好奇心与兴趣。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技能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如分析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虽然已经有半学期收集整理资料的经验,学会了从自己手中的书和网络查找资料,但在收集资料时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像如何筛选有用的资料,如何记录资料等问题,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再如合作能力,进行小组合作时,还有组内"一人言"的现象,即以组长的意见为主,分工时有偏见等现象。所以,教师还要继续进行指导、适当地点拨,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实践。 三、主题活动的具体目标: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操作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操作指南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操作指南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五根支柱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2、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3、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4、考虑学校实际可能; 5、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 1、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的基础研究。 主要涉及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作出的价值定位。 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2、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 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 1/ 15

4、在前者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5、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6、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 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 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具体还可以细化为: 成立小组;需求调查;培训教师资源调查;教师竞标;学生选用;跟踪评价;哲学整合;动态调整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到的文件撰写格式和要求《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格式及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学校在校本课程方面的一般性的规定,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 它包括: 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3-5 项描述即可);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 《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的格式及要求。 《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是已经通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的各门课程名称及其简介,简介以 200 字为宜。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格式及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学校为主的开发方案,包括: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

关爱老人、从心开始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关爱老人从心开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活动目标、说重难点、说设计思路、说活动过程六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说课。 一、说教材 小学综合实践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他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困难,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敬老人,培养敬老爱老的美德。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询问,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目标:在敬老、爱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确定: 教学重点:知道平时该如何关心老人。 教学难点:了解老人,理解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敬老人,培养敬老爱老的美德。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调查询问、资料收集、实地走访等学习方法。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培养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 五、说教学设计思路 在农村由于村里的青少年远离家乡,在外打工。村里留下的多是年迈的老人或是幼小的孩子。而由于老人对孩子无条件、无限的付出,使孩子较难体会老人的心态与情感。所以,我先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使孩子们很容易打开自己的思路,并能详细的表达出来,这样会给孩子们一个强烈的感性体验,激发孩子们产生敬老爱老的情感;然后,从身边事做起,从家中做起,逐渐形成尊敬长辈的优良品德。 六、说活动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看图片,说感受 1.我首先请学生表演 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爷爷奶奶都很熟悉吧,那谁愿意来学一学自己的爷爷奶奶是怎样走路的、他们的表情怎样,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使他们可以更深刻体会老人的心情。 2.课件展示图片,让孩子说说图片中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3、提出问题:我们的爷爷、奶奶们这样爱我们,你们爱他们吗?平时你们是怎样关心他们的?

当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当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熊 梅 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适应当代新发展阶段论的必然结果,它是介 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当代的课程观、知识 观、发展观的转换,为其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点。它是在总结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活动课实践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组织形态,是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一定的交叉性、承继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课程类型。它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教师和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开创了柔软的、弹力的基础,使公立学校开始从整齐划一、平行发展的局面中摆脱出来,而朝向自主的、自律的、有特色的课程经营体制的方向发展。 那么,当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它基于怎样的理论基础?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运用当代相关科学研究的成果,研究和探讨当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性与定位 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代一些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的基本趋势,它是在继承传统的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合理内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组织形态,换句话说,它是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的产物。当代一些发达国家最新倡导的课程改革形态则体现了这一基本的样态特点。如最早实行综合性学习的德国,在传统的“合科课程”和“合科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科学习”,或者称“涉及诸学科的教学”(Facheruberg reig ender U nterricht)的课程思想,这种课程是超越了传统的学科学习的框架,而以各种各样的主题学习形式,有意识地展开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断的、综合的学习。美国则倡导“统合化的课程”(integ rative curriculum)”和“被统合化的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目的在于寻求个体的身体、情感、知性、价值、实践朝向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伦理的诸学科、诸学问领域全体性的发展。”1英国在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中,强调“学科交叉课程(Cro ss-Curricula)”的实施,它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学科领域的界限而具有横断的柔韧性特点的学习活动,是寻求广领域的、复合的、交叉的课程组织形式,是采取横断的方法编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计划。它具体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经济产业理解、职业教育和指导、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公民教育”。o日本在继承传统的“合科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横断的综合性学习时间”,按照日本学者高浦胜义的诠释,即“它不是单纯地表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

《生活中的纸》阶段性交流指导课说课材料 一、主题活动的提出及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纸或者是纸制品的。纸的发明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每个进步都是人类努力的结果。不同的纸有不同的作用、用途.《生活中的纸》小课题研究主题活动就是从学生所了解和熟知的纸说起,指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想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调查讨论和分析总结,进而获得对生活中的纸或纸制品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 纸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延伸——各种纸制品、用途、作用、环保已成为人们时刻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学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他们的感受与世界发展同步,由于家长、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纸不仅津津乐道,而且了解颇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有关“纸与我们的生活”的主题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就是以生活中的纸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孩子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纸与我们的生活”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实验、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纸与生活的关系,使他们更深层次地看待纸问题,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之情,以及用知识去改进发明、改善生活。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实施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纸的基本性质、用途、发明和制作过程等内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课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与精神,引起他们对纸的兴趣。 4、使学生了解纸的消耗对环境及资源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实施步骤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预计历时一个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确立主题,按兴趣分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2、学生开展活动,收集整理信息,准备成果展示。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6154109.html,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作者:张铮杨铁柱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02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农村小学,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对于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与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有着很强的优势。有效开发农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需要从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入手,关注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农村学校的办学特色来进行。下面以笔者学校开展的“玉米叶编织”课程为例,谈谈我们对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运用的认识与实践。该课程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包括“小叶片大辛苦”“长茧子的巧手”“多变的玉米叶”“展我风 采”“劳动创造价值”五个部分。通过校内外的不同活动,师生、生生、家校的不同合作方式,最大范围开发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助力学生成长。 开发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 借助社区和家长力量,我们开设了“小叶片大辛苦”活动,由校内“小小种植园”和校外“我 家的农田”两部分组成。其中,“我家的农田”活动依时令开展,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到田间种植玉米,并参与到玉米田间管理;玉米收获的季节,学生与家长一起掰玉米,剥玉米,整理玉米皮,由家长对孩子的参与度和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而“小小种植园”活动,分年级组管理,组织学生之间针对小组成员的种植、管理、材料整理等相关技能以及参与意识进行评价。这种合作开发自然课程资源的方式,不但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孩子们尊重劳动,关心家人的情感。 开发民间传统文化资源 结合当地民间传统文化优势,我们开设了“长茧子的巧手”活动,包括“寻艺、学艺、传艺”三个环节。“寻艺”环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照家庭住址就近组成活动小组,合作拟定采访提纲,采访民间艺人。主要流程:自我介绍——阐述到访目的——了解老人拿手作品——了解作品的用途和制作背景——搜集整理主要技法——帮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采访过程中,对于较难的技法,采取视频录制的方式予以保存。“学艺”环节:在发现新技法或新的材料使用方式时,师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流程:找老艺人拜师,然后通过每周定时学习、请老艺人到学校授课、视频录制学习等不同方式,进行相关技法或者材料运用的学习。“传艺”环节:其中的“传”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技法的传播与传承,二是学艺感受的传播,三是老艺人匠人精神的传承与传播。本环节通过“技艺展示课”,将新学习的手艺展示给同学看。展示课上设置“夸夸老艺人”活动,交流老艺人在技艺上的亮点以及学艺体会。总之,“长茧子的巧手”活

感恩父母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武屯小学 赵艳红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活动主题:感恩父母拥抱亲情 活动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说活动背景: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有的学生漠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不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学生只会一味向父母索取,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相反,他们还总是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生活的忙碌与劳累。 说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父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感谢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说重难点:激发学生感谢、关注父母的情感。 说准备: 1、思想准备:学生想想自己和父母的故事,想想怎样感谢父母,为父母分忧。 2、物质准备:教师收集歌颂父母的故事、歌曲;桌子、椅子、杯子等活动道具。学生准备书包。 3、组织准备:活动时采取个人表达、小组交流、角色表演和班内展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说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走进父母,感悟爱:二、体谅父母,理解爱;三、关心父母,回报爱。 一、走进父母,感悟爱 1.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让爱住我家》把同学们带到了家的温暖中,让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2、通过调查询问父母最爱吃的东西和父母的生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太少,关心太少,很多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天。 3、通过给家长打电话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生日却记得清清楚楚,这样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要多于我们对父母的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比我们的多,

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了解也会比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多,所以他们对我们的生日相当清楚。 二、体谅父母,理解爱 1.通过讲故事——《汶川地震中的母亲》,学生会被故事中的妈妈而感动,她为孩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扮演孕母,体验母爱。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做扫地,洗衣各种动作,体会到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3、交流讨论:我在家里最经常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父母经常对我说的话是什么?对比发现自己对父母的关心有时候并不理解,甚至会嫌父母啰嗦。 5、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父母爱自己的资料,配上优美的旋律《懂你》,然后通过畅谈自己与父母之间最感动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浓浓的父母之爱,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关心父母,回报爱 1、通过学生自由讨论,我们怎样做,才是对父母恩情的回报呢?使学生明确了自己今后该怎么做来回报父母的爱。 2、看投影提示,即兴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同学表演,集体讨论) (1)妈妈下班回家时 一名同学扮演妈妈,下班回家时,做到椅子上,很累,孩子帮助妈妈把拖鞋准备好,让妈妈换上,给妈妈倒一杯水。 (2)爸爸过生日时 一名学生自语: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一定要给爸爸一个惊喜(边说,边扫地,擦桌子)。爸爸回来,很高兴,夸奖孩子:你长大了,真是爸爸的好孩子。 通过表演,学生真切感受到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感恩父母。父母为我们日夜操劳,却任劳任怨。父母的恩情深似大海。我们应该从现在起,自强、自立、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3、班长带领全班同学宣誓。 这个环节通过宣誓让学生,表明自己的决心,怎样做来回报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4、通过布置爱心家庭作业这个环节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父母的爱。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沟通,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他们有限的时间都被各学习和课外辅导班占满了,他们不能在游戏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能在无尽的“题海”中接受训练、经受苦役。所有的学生在军训时5分钟就有晕倒的,有的学生五谷不分,六畜不辨,有的学生随便乱花零钱,不知父母挣钱的辛苦,更有甚者把小麦当韭菜,不清楚土豆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下的,水饺、馒头不知道怎样加工出来的……。 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浮浅,“人性”欠缺。少年儿童正处于生命本性的发展形成期,如果培养不起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真性情,那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灵性蒙垢,善爱缺失,美感丧失殆尽,更不用说亲情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了。 针对学生“体弱多病、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不知生活辛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书本,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社区中、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将原汁原味的大自然引入课堂? 学校能不能大胆的尝试把思品、生活、社会、科学、活动、健康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上,加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近自然? 我们能不能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我们能不能开发利用好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势宜的办学,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发展之路来抓呢?能不能以山东金宝集团现有六大产业为依托,把金宝乐园、南屯新村、金宝汽车城、金宝食品厂以及潍坊飞机场等有机的串联起来,并利用好毗邻学校的东南角的20亩农

综合实践课说课稿

综合实践小学四年级《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说课稿 鄂州市凤凰街道菜元头小学丁文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武昌鱼的故乡------鄂州,很高兴能为大家进行这样一次说课。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人教版《综合学习与实践》第八册中的第一课。是在学生经过上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之后,继续探究和学习关于环境教育的专题知识。它既是对前面已学知识的初步运用与小结,又是对后面未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并且贯穿于以后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孩子自主去探索实践,走进动物世界,去了解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乐趣,去寻找动物给我们的帮助,加深学生对动物的情感,让学生更加爱动物并懂得感恩动物,保护动物。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带给我们的帮助,获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并整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情感目标:从爱护动物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学会合作,使儿童从小萌生关爱之心,责任之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开展小组实践活动,合作交流学习,分享动物带给人类的各种信息。 教学难点:唤起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引发学生关爱动物的行动,并将这种行动内化为学生的美德。 四、教法、学法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体验实践性的课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根据这样的课程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 1、情景教学法 利用CAI、图片、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小学综合实践一分钟说课稿

小学综合实践一分钟说课稿

《生活中的一分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江西省XX中心小学的刘XX。我说课的内容是省编综合实践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一分钟》。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共分为:选题背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四个方面。本次活动共用时2周,约4个整课时完成。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 一、选题背景(课件) 对于小学生有没有对一分钟的概念,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价值是什么?一分钟看起来很短暂,可能不够做一道数学题,不够吃一顿饭,因此不被人重视,很少有人按分钟来计算时间。可是无数个一分钟加到一起,会等于什么呢?因此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受一分钟,从而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活动目标(课件) 根据确定的主题,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的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一分钟的长短,学会珍惜时间,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2、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3、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件)为完成上述的活动目标,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实施阶段,三是成果展示阶段。 三、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向大家重点汇报一下准备阶段的活动思路和具体做法。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活动,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活动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没有教师参与指导的放任自流的综合实践活动,必然是盲目无效的。因此我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生成性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提供解决方案。 1、游戏导入、生成主题(视频) 开题课上,我通过让学生做一个坚持一分钟伸直手臂的小游戏,并说说做完游戏的的感受,从而体会到一分钟的长短。这个游戏意在让孩子们知道一分钟的长短,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想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一分钟”的欲望,带着这种热情我和同学们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生活中的一分钟”。 2、主题分解、确定子主题 接下来,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发言(课件),说一说自己想要了解生活中的一分钟的哪些内容?这些问题很杂很乱(课件)我指导学生将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四个小主题,(课件)分别是:一分钟的作用、自己体验生活中的一分钟、自己的一天、关于时间的名言和故事。 3、成立活动小组 4各子主题确定后,我们开始成立活动小组。 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自由结组,(课件)民主推选组长,这样四个小组就成立了。(课件)1组研究一分钟的作用,2组选择自己体验生活中的一分钟,3组研究的是生活中的一天,4组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和故事。 4、制定活动计划(课件)

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摘要】开发与本区人文、地理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丰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意义 有些地区的中小学虽已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现状并不乐观,内容单一为主要原因。为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改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构,笔者认为可结合区域的地理、人文特点开发一些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供学校、学生选择。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来到农村、厂矿、车间、山野、展馆,通过参观、访问、调查、采集、制作等活动,直接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和社会。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作为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笔者认为它还有以下意义: 一、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职业兴趣

的培养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部分学生分流去接受劳动技能教育,但学生欣然接受、积极响应的非常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职业、技能的了解几乎空白,也不热爱这些职业。这与我们义务教育段的学校课程设置单一,地方、学校课程流于形式不无关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少小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兴趣对个人的职业取向有很大影响,想让学生热爱某种职业就要从小让其与相关事物接触,“日久生情”,学生经过几年的参与、实践就能明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为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的确立奠定基础。若从青少年时期给他们开设相关基础课程,让他们尽早接触、了解,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对这些行业的亲和力。因此,学校除了要保质保量开设国家课程外,还应该尽可能多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酆谩⑿巳ぁ⑻爻ぃ?以适应未来职业的多种需求。 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活动参与率,沿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件汇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件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分享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件给大家学习!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

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设置3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实践活动2课时。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根据有关政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2、分阶段目标 三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 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生活自理。 四年级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思考研究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 家长组织下参加小组活动或个人社会实践。 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生活自理项目,并在周末回家时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科普文章。 能独立组建活动小组,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人身安全。 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的目的。 能根据研究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 二、活动方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并存,具体视活动内容而定。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鼓励优秀生拔尖,并将过程或成果交流、展示,与他人共同分享。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优势互补,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是活动成功必备条件。集体活动,收获的面较广。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体会集体同心协力产生巨大力量的道理。当然这三者不是孤立地进行,可以审时度势,兼而有之,以达到最佳的组合。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三、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使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备课、有评价、有小结。学校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指导教师教研制度、校外活动管理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走向规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一、基本理念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路子。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的实际,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综合实践课程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让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研究活动,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家乡、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家乡、为祖国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6.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学会探究,学会运用所学动手实践,学会学习。 (二)阶段目标 1.阶段目标随年段递增: 小学低段:学会关心自我 小学中段: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 小学高段: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 初中阶段: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编写方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 编写方案(修改稿)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的目标就是个性的健全发展等价值追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学习同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解决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着重强调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重视。 为给各中小学校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方便条件,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有力指导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特决定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暂定名,以下简称《指南》)。 一、《指南》编写的指导思想

1.以“纲”为纲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烟教〔2012〕72 号)是我市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性指导意见,是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教育部近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思政[2015]1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等文件也是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因此,《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的编写应以上述《纲要》、《意见》及相关文件为基本参照,为切实提升我市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指导提供服务。

综合实践说课的课件

综合实践说课的课件 引导语:怎样设计一份有关综合实践说课的课件?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课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选题必须以学生为本,联系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社会性、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主题,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发挥潜能的机会。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增加环保意识,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本次《变废为宝》活动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进行废物利用,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力。 二、活动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以及初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环境的现状,获得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以及对文化的认识和经验。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将其加工成工艺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认真做事、勇于创新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评价和鉴赏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品、教师作品。 (二)、学生准备:1、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工具。

2、分成六组。 四、活动过程 (一)、了解我们的环境(4分钟) 1、图片资料 2、文字资料 目前,我国的668座城市中,2/3已经被垃圾包围。据有关专家介绍,由 于我国现有的垃圾处理场数量和规模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我国历 年堆放未及时处理的垃圾已经占用了大量的农田,而且还在逐年递增。垃圾已 经成为城市“肿瘤”。 通过了解环境现状,增强学生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在生 活中发现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 (二)、精品欣赏(6分钟) 1、变废为宝的故事 犹太人斯塔克把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大堆废料加工成小自由女神像,让 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金,使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义乌人毛应理将新疆人做果脯剩的杏核炒熟出售,每年创造800万元的收入。 湖南省稻农黄大众,将制药厂废弃的药渣制成了优质的有机腐殖土,卖给 菜商,从1998年到2006年近8年时间,为九芝堂药业集团“销纳”了约六七 千吨药渣废弃物。 2、请同学们先来看大屏幕,一起来欣赏几件作品。 3、作品欣赏。 欣赏变废为宝的故事和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 (三)、变废为宝(20分钟) 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作品。通过亲历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做事、勇 于创新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四)、成果展示、评价(10分钟) 1、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评选2-3件作品参加班级评选。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我为环保做件事 ----我的绿色家园 沈阳市六十三中学 卜影

综合实践活动《我为环保做件事----我的绿色家园》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沈阳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上册《我为环保做件事》以下我主要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反思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背景简述: 过富民桥,沿沈丹副线驱车20分钟,就来到一所环境幽雅的校园,走进这儿,迎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色。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绿茵茵的小草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的沈阳市六十三中学。可以说,我们是在一个“绿色的家园”里工作和学习。可是,就是在这样美丽的绿色校园里,也经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刚刚种植好的草皮就被践踏;花朵才抽出花苞,还没来得及开花,就被摘掉;各个班种植的植物由于学生不懂维护而枯萎。看到这些情形,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是在依据综合实践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选取他们关注的问题,使主题的确定基于孩子们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发展的需求,于是,了解和研究绿色学校,改善校园环境的《我为环保做件事----我的绿色家园》活动开始了。活动中引导学生用童眼看校园,用童心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立志改变我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通过思考想出对策,把口号变成实际行动。 二、活动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观看绿色校园被破坏的实景录象,引导学生都来关注学校存在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的分析问题;了解一些花草种植知识;学习设计简单的宣传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撰写活动计划,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掌握简单的调查和采访,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和形成学生自觉地环保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最新)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