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咸阳市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咸阳市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咸阳市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咸阳市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咸阳市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咸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土地的有效流转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甚至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咸阳市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但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现阶段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咸阳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为以后土地的有效流转提出一些建议。

一、咸阳市土地流转的现状

近年来,咸阳市通过制定土地流转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土地流转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依托特色优势产业的带动,完善土地流转体系建设,积极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加快流转进程。2011年,土地流转面积55.1万亩,占耕地总资源的10.0%,占常用耕地面积比为10.22%。

一是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咸阳市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为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2011年,转包和出租是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分别占比39.06%和26.87%;转让占11.65%;互换占18.34%;入股占1.01%。

二是扩大了产业规模。土地流转使土地逐步向种植大户、种养殖合作社及农业企业流动,改变了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进一步稳固了“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加强经营管理,降低了产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提升了农业效益。2011年,咸阳市流向农户、合作社、企业的耕地面积分别是30.81、7.77、9.45万亩,各占55.92%、14.11%及17.15%。

三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引导着社会资本和先进技术投向农业,同时便于大型农机具的推广和应用,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例如泾阳日新公司的酿酒葡萄基地,打深水井10眼,架设输电线路8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埋设引水主管道3公里,铺设滴水渗灌管道960公里。改变了旱塬地区缺水,农业效益低的状况。

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的有效流转,一方面是外出打工者不再受农忙影响,专心务工;另一方面在家务农人员不再局限于小面积土地,发展菜果等效益较高的产业。同时土地流转后的企业返聘土地流转者(以土地入股形式流转还可获分红收益),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11年咸阳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以41.1%和13.6%速度高速增长。

五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壮大了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解放了一部分有技术的劳动力,可以离土不离乡的成为产业工人,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二、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

虽然咸阳市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进一步发展。

1、土地流转率低,规模小,期限短。

2011年,全市市土地流转率仅10%;流转规模100亩以上的土地仅占34.9%;流转期限大多是10年以下,占66.6%。而流转的规模和期限影响着流入户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的利用等)和长效规划的制定,进而影响咸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和效益。

2、土地流转范围窄,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一是咸阳市流转的土地大部分以转包、转让、出租的形式流转到农户,占总流转量的55.9%,主要还是熟人亲戚的转让或转包,处于分散的流转模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利用与管理;二是流入企业和合作社仅占31.3%,不能有效促进合作社和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影响着咸阳市产业化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3、农民土地流转的意愿不强。虽然咸阳市对土地流转的政策进行了有效宣传和引导,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土地不是他们创收的途径,却是他们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多数农民哪怕是让亲戚朋友代种代收也不愿流转。2011年,流转出耕地的户数仅占咸阳市乡村户数的9.53%。

4、流转体系有待完善。今年咸阳市专门下发了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咸政发【2012】3号),各县市区近年来也先后出台了具体的操作方案,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还是存在土地流转信息不畅,土地流转网站有名无实、管理服务机构功能不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缺乏、价格评估体系以及纠纷调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表现在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口头协议,不签订流转合同;不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不到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备案。结果是容易发生流转纠纷,缺乏调解依据,农户不愿流转。2011年,咸阳市签订流转合同份数为总流转数的60%,是流转量的52.6%。

三、加快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为促进土地的有效有序流转,加快咸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土地流转重要意义的宣传。一是各级政府加强对土地流转促进产业化的认识,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农民流转承包耕地的基本原则”,但不能以此为由而弱化土地流转工作。二是要加强针对农民的政策性宣传,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愿意流转。

2、完善土地流转的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体系。二是建立一整套土地流转的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合同签订和备案、价格评估等机制。三是健全土地流转的纠纷调处和仲裁机构,积极化解土地流转中的各种纠纷和矛盾,确保流转有序。

3、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一是继续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新型合作养老的工作,做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教育和大病统筹资金投入力度,消除因教育返贫,因病返贫的可能。三是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做到输出一人,培训一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四是继续加强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且创造条件让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民工进城创业,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4、促进小城镇建设。一是以咸阳市重点示范镇建设为契机,利用好政策和资金加强城镇化建设,使更多农民能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二是强化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政策,使事实上已进城定居的农民愿意将土地归还集体所有,便于流转。三是加强当地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转移步伐。

5、做好资金、项目、金融的政策支持工作。一是制定奖励制度,对土地流转规模大的农户和流转成效较好的村予以一定资金奖励,重点要鼓励土地流向合作社和企业。二是要创新工作方式,激励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例如高陵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杨凌的“土地银行”。三是加大受转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农业的弱质性也决定了各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所以各级政府按照政策规定做好项目与金融支持,增强流转能力,形成愿流转,能流转的局面,为土地流转的有序发展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