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书·霍光传》原文及译文

《汉书·霍光传》原文及译文

《汉书·霍光传》原文及译文
《汉书·霍光传》原文及译文

《汉书·霍光传》原文及译文

2016-08-03 zsxluck转自Emily瑤

修改

微信分享:

《汉书·霍光传》

【原文】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①。父中孺②,河东平阳人也③,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④,与侍者卫少兄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兄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⑤,至平阳传舍⑥,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⑦。"中孺扶服叩头⑧,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⑨。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⑩,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注释】

①票骑将军:官名,地位仅次于大将军。票骑,通"骠骑"。去病:即霍去病,西汉名将。

②中(zhònɡ)孺:即霍仲孺。中,通"仲"。

③河东:郡名,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之地。平阳:县名,在今山西临汾南。

④给(jǐ)事:供职,服役。

⑤先驱:在前面领路。

⑥传(zhuàn)舍:古代供来往行人休息的处所。

⑦遗体:留下来的身体,这是说子女的身体是父母留下来的。

⑧扶服:通"匍匐"。

⑨诸曹侍中:负责掌管尚书各部门的侍中。诸曹,即左右曹。诸曹、侍中都是加官名。⑩奉车都尉:官名,掌管皇帝出行时的车驾。光禄大夫:汉武帝太初元年,郎中令改为光禄勋,郎中令属下的中大夫改为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

禁闼(tà):皇宫中的门,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译文】

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他的父亲霍仲孺,河东郡平阳县人,早年曾以县吏的身份被派往平阳侯家当差,与平阳侯家的侍女卫少兄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当差期满回家,娶妻生了霍光,于是与卫少兄断绝往来,互相不通音信。过了很久,卫少兄的妹妹卫子夫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立为皇后,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也很受宠爱。霍去病长大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霍仲孺,只是还没来得及寻访探问。正巧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出击匈奴,路过河东郡,河东郡太守到郊界上去迎接,亲自替霍去病背着弓和箭,在前面引路,到了平阳县客舍,霍去病便派遣差吏去接霍仲孺。霍仲孺小跑着进去拜见,霍去病赶紧迎上去回拜,跪下说:"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的亲骨肉。"霍仲孺伏在地上叩头,说:"我这个老头子能把下半生托付给将军,这是老天爷的力量啊。"霍去病为父亲购买了许多田地、房宅和奴婢,然后离去。霍去病出征匈奴回来,又路过平阳,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这时霍光十几岁,霍光先是被任为郎官,以后不久便升为诸曹、侍中。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官至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侍奉车驾,回宫就侍奉在身边。出入宫廷二十余年,一直小心谨慎,从未有什么过失,很得皇帝信任。

【原文】

征和二年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②,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③。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倢伃有男④,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⑤。上乃使黄

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⑥。后元二年春⑦,上游五柞宫⑧,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⑨,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殚⑩。"日殚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殚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

【注释】

①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②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此指武帝征和二年的巫蛊事件。卫太子,名据,卫皇后所生。江充与卫太子有仇,遂诬告卫太子用邪术巫蛊(巫用诅咒之术为蛊来害人)使武帝致病。卫太子遂发兵讨伐江充,兵败被迫自杀。

③燕王旦:武帝第三子。广陵王胥:武帝第四子。

④钩弋赵倢伃(jiéyú):昭帝的母亲。钩弋,宫名。健伃,通"婕妤",女官名,位同上卿,爵比列侯。

⑤属(zhǔ):托付,委托。

⑥黄门:官署名,有黄门侍郎等官,专门在宫内服务,侍奉皇帝。

⑦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

⑧五柞(zuò)宫:汉时的行宫,在今陕西周至东南。

⑨不讳:死的婉词。

⑩金日殚:西汉大将。本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休屠王不降被杀,金日殚母子沦落汉宫养马,后被武帝重用,赐姓金。

大司马:是冠于将军之上的加衔,有了这个加衔,就可以辅佐朝政。

左将军:官名,位次上卿,主征伐。

御史大夫:官名,主管监察、执法,兼管重要文书图籍。

【译文】

征和二年,卫太子受到江充的诬陷,发兵攻讨,兵败被迫自杀,而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两人都有很多过失。当时武帝已经年老了,宠姬钩弋夫人赵健伃生有一个儿子,武帝想立这个幼子为皇位继承人,让一位大臣辅佐他。细察众大臣中只有霍光能担当重任,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于是武帝便命令宫廷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受诸侯朝见的画赐给霍光。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到五柞宫游玩,病情加重,霍光流着泪问道:"陛下如有不幸,谁应当是皇位继承人呢?"武帝说:"你没明白先前我赐你那幅画的意思吗?立我的小儿子,先生你像周公那样辅佐幼主。"霍光叩头辞让说:"我不如金日殚合适。"金日殚也说:"我是外国人,没有霍光合适。"于是,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殚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他们都在武帝卧室床前下拜受封,接受遗诏辅佐少主。第二天,汉武帝去世,太子刘弗陵承袭皇帝尊号,他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仅八岁,国家大事统统都由霍光代为决断。

【原文】

先是,后元年①,侍中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通谋为逆②,时光与金日殚、上官桀等共诛之,功未录③。武帝病,封玺书曰④:"帝崩发书以从事。"遗诏封金日为秺侯⑤,上官桀为安阳侯,光为博陆侯,皆以前捕反者功封。时卫尉王莽子男忽侍中⑥,扬语曰:"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群儿自相贵耳。"光闻之,切让王莽⑦,莽鸩杀忽⑧。

【注释】

①后元年:即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

②侍中仆射(yè):官名,侍中的首领。莽何罗:本姓马,东汉明帝马皇后乃其后人,不愿姓马,改其姓莽。重合:县名,故城在今山东乐陵东,马通封在这里。

③录:登记,此指论功行赏。

④玺书:皇帝的诏书。

⑤秺(dù):县名,故城在今山东成武西北。

⑥卫尉:官名,掌管宫门警卫。王莽:字稚叔,天水人,与西汉末年的王莽不是一个人。

⑦切让:狠狠地责备。

⑧鸩(zhèn):用鸩鸟的羽毛泡成的毒酒。

【译文】

当初,后元元年,侍中仆射莽何罗与他的弟弟重合侯马通相谋反叛,霍光、金日殚、上官桀等人共同诛杀了他们,没有论功行赏。汉武帝病重时,写下诏书封好说:"我死后打开诏书,按照上面的指示行事。"这封遗诏封金日殚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为博陆侯,都是因以前捕杀反叛者有功加封的。当时卫尉王莽的儿子王忽随侍在宫中,他扬言说:"皇帝临终前后,我常在旁边,哪里有遗诏封这三个人的事情啊!不过是这三个人互相抬高罢了。"霍光听到这话后,狠狠地责备王莽,王莽用毒酒杀死了儿子王忽。

【原文】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①,白皙,疏眉目②,美须髯③。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④,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⑤,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⑥。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⑦。

【注释】

①财:通"才"。七尺三寸:汉制,约合今1.68米。

②疏:疏朗。

③须:嘴下边的胡子。髯(rán):

两颊上的胡子。

④识(zhì):标记。

⑤尚符玺郎:官名,掌管皇帝的印玺符节。

⑥谊:通"义",意动用法。

⑦多:称赞。

【译文】

霍光为人沉着、稳重,处事审慎、周密,身高才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清目秀,胡须很美。他每次出入宫门,上下殿阶,停走都有固定的位置,郎仆射暗中记下仔细察看,发现每次都不差分寸,他的禀性就是这样严谨,一丝不苟。霍光开始辅佐昭帝时,政令都由他亲自颁布,天下臣民都想了解他的风度神采。有一次,宫中闹起了鬼怪,一夜之间,大臣们都惊恐不安,霍光召见尚符玺郎,要收回玉玺,尚符玺郎不肯交给霍光。霍光便要夺取玉玺,尚符玺郎手按着剑说:"可以杀我的头,玉玺你绝对得不到!"霍光认为他的行为很大义。第二天,下令把这个郎官的俸禄提升了两级。老百姓听说后,莫不夸赞霍光。

【原文】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①,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②,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票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③,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④。公主内行不修⑤,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⑥,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⑦。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⑧,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⑨,繇是与光争权⑩。

【注释】

①结婚:结为儿女亲家。古时妇之父母与夫之父母相称为婚姻。

②内(nà):送进去,后来写作"纳"。

③休沐:指休假。汉制:中朝官(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每五天可回私宅休沐一次。

④德:用作动词,感恩。

⑤内行不修:私生活不检点。

⑥幸:希望。故事:旧例。

⑦右:上,当时以右为尊。

③椒(jiāo)房:皇后所居之处。中宫:皇后的宫室,这里都代指皇后。

⑨顾:反而。

⑩繇(yóu):通"由"。

【译文】

霍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为儿女亲家,关系亲密,霍光的长女做了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生有一个女儿,年龄与昭帝相当,上官桀通过昭帝姐姐鄂邑盖主的关系,把孙女送入后宫做了倢伃,过了几个月就立为了皇后。上官安因此做了骠骑将军,并被封为桑乐侯。每当霍光出宫休假时,上官桀就入宫代替霍光处理朝政。上官桀父子既已得到显贵的地位,因此很感激盖主的恩德。盖主私生活不检点,与河间人丁外人私通。上官桀父子想替丁外人求封爵位,希望按照国家以列侯的身份娶公主为妻的旧例,也封丁外人为列侯,霍光不允许。又请求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想让他有机会被皇帝召见,霍光又没有同意。盖主因为此事很怨恨霍光。上官桀父子多次为丁外人求封求官都未能如愿,也感到惭愧。在武帝时,上官桀就已跻身九卿之列,官位在霍光之上。现在父子二人同为将军,又有皇后在宫中的显贵地位,皇后是上官安的亲女儿,霍光不过是其外祖父,反倒独揽了朝政大权,由此上官

桀与霍光开始争权。

【原文】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①,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②,道上称跸③,太官先置④。"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⑤。又擅调益莫府校尉⑥。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⑦。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⑧。书奏,帝不肯下。

【注释】

①酒榷(què)盐铁:指酒业和盐铁专营专卖。榷,专利。

②都:总,集合。肄:习,操练。郎:指郎官。羽林:护卫皇帝的羽林军。

③跸(bì):古代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往来,叫做跸。

④太官:官名,掌管皇帝饮食。先置:先准备饮食。按:"称跸"和"太官先置"都不是人臣应有的礼制,所以把这作为霍光的罪状。

⑤长史敞:指霍光府中长史杨敞。

⑥益:增加。莫府:通"幕府",指大将军府。

⑦司:通"伺"。

⑧执:持,这里有胁迫之意。

【译文】

燕王刘旦自以为是昭帝的哥哥,却不能继承皇位,心里常怀怨恨。御史大夫桑弘羊因为制定了酒类专卖、盐铁官营的制度,为国家开辟了财源,就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劳,想为子弟求官,达不到目的,也怨恨霍光。于是,盖主、上官桀父子及桑弘羊等人都和燕王刘旦暗中勾

结串通谋划,派人假冒燕王刘旦的使臣给皇帝上奏书,奏书上说:"霍光出宫总领郎官、羽林军操练演习时,沿途超越本分地下令禁止路人通行,还派皇帝的膳食官先行为其准备饮食。"又说:"从前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二十年而不投降,回国后仅仅做了典属国,但大将军的长史杨敞却无功而升为搜粟都尉。霍光还擅自选调增加大将军府的校尉。霍光独揽大权为所欲为,我怀疑他图谋不轨。我刘旦愿意把信符玺印交还给朝廷,回京进宫护卫皇帝,督察奸臣反叛的行迹。"他们等霍光出宫休假时将这份奏书呈报给皇帝。上官桀打算乘机把这事交给下面主管部门处理,桑弘羊则与其他大臣一起逼迫霍光辞职。奏章呈上后,昭帝却不肯批复下发。

【原文】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①。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②。"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③,都郎属耳④。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⑤,上不听。

【注释】

①画室:指殿前西阁之室,西阁画古帝王像,所以称画室。

②亡(wú):通"无"。

③之:往。广明:亭驿名,在长安城东,东都门外。

④属(zhǔ):近,近日。

⑤遂:竟,指追究到底。

【译文】

第二天早晨,霍光听说了这件事,就停留在西阁画室里不上殿。昭帝问:"大将军在哪里?

"左将军上官桀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了他的罪行,所以不敢进殿。"昭帝下诏召见大将军霍光。霍光进殿,脱去帽子叩头谢罪,昭帝说:"将军把帽子戴上。朕知道这封奏书是假的,将军没有罪过。"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是假的?"昭帝说:"你去广明亭总领郎官羽林军操练演习,是近日的事。你选调校尉以来也还不到十天,燕王怎么可能知道这事?况且你要作乱,并不需要校尉。"这时昭帝才十四岁,尚书和左右朝臣都很惊讶,而那个上书的人果然逃跑了,皇上下令紧急追捕逃犯。上官桀等人害怕了,对皇帝说这是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听他们的话。

【原文】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①,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②。"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③,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④,遂委任光⑤,讫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注释】

①党与:同党的人。谮(zèn):谗毁,诬陷。

②毁:诽谤。坐:治罪。

③格:击。

④冠: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表示成年。昭帝行冠礼在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十八岁。

⑤遂:竟,始终。

【译文】

此后上官桀的同党凡是有谗言诬陷霍光的,昭帝便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是先帝托付辅佐我的人,今后谁要是再敢诽谤大将军就治罪。"从此上官桀等人就不敢再说什么了。他

们又谋划让盖主设酒席宴请霍光,埋伏下兵士击杀他,然后废掉昭帝,迎接燕王刘旦回京做皇帝。这个阴谋被发觉后,霍光把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及他们的宗族全部杀了。燕王刘旦、盖主也都自杀了。从此霍光威震天下。昭帝行冠礼成年以后,仍把政事委托给霍光,直到昭帝去世共十三年,百姓富裕,四方各国归附汉朝。

【原文】

元平元年①,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②。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③,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④,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言合光意。光以其书视丞相敞等⑤,擢郎为九江太守⑥,即日承皇太后诏⑦,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⑧。

【注释】

①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

②咸持:都主张。

③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太伯:周太王的长子。王季:周太王的少子,文王的父亲。

④伯邑考:周文王的长子。武王:周文王的次子。

⑤视:通"示"。敞:指杨敞,此时为丞相。

⑥擢(zhuó):提拔。九江:郡名,包括今江西全省及江苏、安徽的长江北岸一带,郡治在今安徽寿春。

⑦皇太后:指昭帝的上官皇后,霍光的外孙女。

⑧大鸿胪:官名,掌管朝贺庆吊的赞礼司仪。少府:官名,掌管山海池泽的税收。宗正:官名,掌管皇族亲属的事务。

【译文】

元平元年,昭帝去世,没有儿子继位。武帝的六个儿子中只有广陵王胥还在世,大臣们在商议立谁当皇帝的时候,都主张立广陵王。广陵王原先是因为品行不端正,武帝不立他为嗣。因此霍光内心忧虑不安。这时有一位郎官上书说:"古时候,周太王废掉长子太伯而立少子王季,周文王则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只要是最适宜做皇帝的人,虽说是废长立幼也是可以的。广陵王不可以继承皇位。"这番话正合霍光的心意。霍光把这封奏章给丞相杨敞等人看,并提拔这位上书的郎官为九江郡太守。当天霍光奉了皇太后的命令,派遣代理大鸿胪的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和中郎将利汉等人,迎接昌邑王刘贺进京。【原文】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①。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②,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③。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④,废太甲以安宗庙⑤,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⑥,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⑦。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⑧,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⑨。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⑩,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注释】

①昌邑哀王:指昭帝的哥哥刘髀(bó),武帝第五子。

②懑(mèn):烦闷。

③故吏:旧日的僚属。田延年:字子宾,曾供职于霍光幕府,很受霍光器重。

④伊尹:商汤的贤相。

⑤太甲:商汤的长孙,继位后纵欲无道,伊尹把他流放到桐宫。过了三年,太甲改过自新,伊尹把他接回,让他执政。

⑥引:推荐。给事中:加官名,供职于宫中,掌顾问应对。

⑦大夫:官名,参与议政,属光禄勋。博士:官名,掌通晓古今事物,国有疑事,备顾问,太常的属官。

⑧鄂(è):通"愕",惊讶。

⑨唯唯:应答声,表示顺应别人的意见。

⑩谥常为孝:汉代自惠帝起,每个皇帝的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如武帝称"孝武皇帝"。

血食:指得到享祭,享祭鬼神要杀牲,所以称"血食"。

不得旋踵(zhǒnɡ):意为不得踌躇犹豫。旋踵,转动脚跟向后退。

九卿:这里指田延年,因田延年任大司农,为九卿之一。

匈匈:通"汹汹",纷扰不安的样子。

【译文】

刘贺,是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他到了长安之后,继承了皇位,但行为放纵无道。霍光心里忧愁烦闷,这日独自与亲信的旧部下大司农田延年商量。田延年说:"将军您是国家的柱石,既然察觉此人做皇帝不合适,为什么不向太后建议,另选贤明的人立为皇帝呢?"霍光说:"现在我打算这样做,在古代曾有过这样的先例吗?"田延年说:"伊尹为殷朝宰相时,为了国家的安定废掉了太甲,后代都称赞他的忠诚。将军如能这样做,也就是汉朝的伊尹了。"霍光于是推荐田延年做了给事中,又私下里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进行筹划安排,然后就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等在未央宫共同商议大事。霍光说:"昌邑王行为昏庸无道,恐怕会危害国家,大家看该怎么办?"众大臣都很吃惊,害

怕得变了脸色,谁也不敢说话,只是唯唯诺诺答应着罢了。田延年站了起来,离席前行一步,手按着剑说:"当年先帝把幼主托付给将军,把国家重任交付给将军,是因为将军忠诚贤明能使刘氏江山安定。如今天下臣民人心不稳,动荡不安,国家将有倾覆的危险,况且汉朝世代相传,帝王谥号都用一个‘孝’字为先,就是为了能长久保有天下,使宗庙永享祭祀。如果汉朝灭亡了,将军即使是死了,九泉之下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先帝呢?今天商议的事情,要迅速决断不可迟疑。大臣们有迟疑不表态的,请允许我用剑斩了他。"霍光谢罪说:"大司农对我的责备很对。如今国内纷扰不安,我理当受到责难。"于是,参加商议的人都叩头,说:"天下百姓的生死安危全取决于将军了,我们听将军的命令。"

【原文】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①,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②,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③。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④,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⑤,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为?"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惊人如是!"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⑥。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⑦。光敕左右⑧:"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⑨,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顷之,有太后诏召王,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⑩,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

【注释】

①见白太后:谒见太后并向太后禀白。

②幸:太后所去之处也叫做幸。承明殿:殿名,在未央宫内。

③禁门:宫门。内:放进来,后来写作"纳"。

④温室:殿名,冬日取暖之处,这里指未央宫之温室殿。

⑤中黄门宦者:住在宫禁里在后宫当差的宦官。

⑥廷尉:官名,掌司法。诏狱:监狱的一种,专门处治皇帝特旨交审的案犯。

⑦中臣侍:应作"中常侍",侍从皇帝的加官。

⑧敕(chì):告诫。

⑨卒(cù):通"猝",突然。物故:死亡。自裁:自杀。

⑩珠襦(rú):用珍珠串缀成的短上衣。

武帐:设置有兵器和卫士的帷帐。

期门:官名,掌执兵器随从皇帝。陛(bì)戟(jǐ):在殿阶下拿着戟来护卫。

【译文】

霍光随即与众大臣一同上朝禀告太后,向太后详细地陈述了昌邑王刘贺不能胜任皇位的情况。于是皇太后乘车驾来到未央宫承明殿,传令各宫门不准放昌邑王的大臣进宫。昌邑王进宫朝见太后回来,打算乘车回温室殿,中黄门宦官在宫门两边把持着门扇,昌邑王刚进宫门就立刻把宫门关上了,使昌邑王的众大臣无法进宫。昌邑王说:"为什么关宫门?"霍光跪下说:"有皇太后的命令,不准昌邑来的群臣进宫。"昌邑王说:"慢一点嘛,为什么弄得这样惊人!"霍光派人把昌邑王的群臣全部赶了出去,赶到了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张安世率领羽林骑兵逮捕了昌邑王属下二百多人,都送交廷尉关进了诏狱。霍光派原先侍奉汉昭帝的侍中、中常侍看守昌邑王。霍光告诫他们说:"要小心看守,如果他突然死亡或自杀了,那样就使我对不起天下人,就要背上杀君的恶名了。"昌邑王这时还不知道自己将被废掉,问看守他的人:"我带来的那些大臣、侍从犯了什么罪,大将军竟把他们都逮捕了?"过了一会儿,传来太后召见昌邑王的命令。昌邑王听说太后召见,内心开始有些惶恐,这才说:"我犯了什么罪太后召见我?"太后穿着珍珠缀饰的短袄,身穿华贵的礼服端坐在武帐

中,守卫在左右的数百名侍从都手持兵器,期门武士执戟,排列在殿阶之下守卫。众大臣按品级依次进入大殿,太后让昌邑王伏在面前听候诏令。霍光与众大臣联名参奏昌邑王,尚书令宣读奏章。

【原文】

皇太后诏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①。"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②,解脱其玺组③,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④。"起就乘舆副车⑤。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⑥,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而去。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⑦,不及以政,请徙王贺汉中房陵县⑧。"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⑨。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注释】

①争(zhènɡ):通"诤",谏诤,直言规劝。此两句出自《孝经·谏诤章》,原文为:"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②即:走近。

③玺组:即玺绶。皇帝印玺上配有四彩组绶,称为玺绶。

④戆(zhuànɡ):刚直而愚。

⑤乘舆副车:皇帝的副车。因昌邑王已被废,只能乘副车。

⑥邸:诸侯王到京师朝见皇帝时所住的房舍。

⑦屏(bǐnɡ):弃,放逐。

⑧房陵县:今湖北房县。

⑨汤沐邑: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来朝时斋戒自洁的地方。战国以后国君赐给大臣的封邑也

叫汤沐邑。

【译文】

皇太后下诏说:"准奏。"霍光让昌邑王起来跪拜接受诏令,昌邑王说:"我听说,天子有七个谏诤的大臣,即使是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霍光说:"皇太后已下令废掉了你,哪还是什么天子!"于是走上前抓住昌邑王的手,解下玺印,呈献给太后,然后扶着昌邑王下殿,走出金马门,群臣跟随着送行。昌邑王面朝西而拜,说:"我愚昧不能胜任朝廷大事!"起身坐上皇帝的副车。大将军霍光将之送到昌邑邸,谢罪说:"王的行为自绝于上天,臣等怯懦无能,不能用死报答您!我宁可对不起您,不敢对不起国家社稷。希望您多多珍重,今后我再也不能侍奉在您左右了。"说完,霍光流着眼泪离去。众大臣上奏说:"古时候把被废之人流放到远方边地,使他不干扰国家的政事,请求把昌邑王流放到汉中房陵县。"太后命令刘贺依旧回到昌邑旧封地,又赐给他汤沐邑二千户。昌邑王旧臣因未尽到辅佐君王的职责,使昌邑王陷于邪恶,霍光把这二百多旧臣全杀了。这些人从监狱出来押赴刑场时,在街上哭喊着说:"应当杀霍光时不当机立断,反而遭到他的残杀。"

【原文】

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①,咸称述焉。光遂复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②。大宗亡嗣③,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④,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⑤,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⑥,洗沐赐御衣,太仆以猎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⑦,人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⑧。已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明年,下诏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谊也。大司马大将军光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秉谊,以安宗庙。其以河北、

东武阳益封光万七千户⑨。"与故所食凡二万户。赏赐前后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二千匹,甲第一区⑩。

【注释】

①皇曾孙:名病已(即宣帝,后改名询),是武帝的曾孙,故称皇曾孙。

②《礼》:指《礼记·大传》。

③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④掖庭:官署名。

⑤师受:从师传授。

⑥尚冠里:地名,在长安城南。

⑦(línɡ)猎车:射猎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小车。斋:斋戒。古时参加大典前的一种仪式。整洁身心,表示虔诚。

⑧阳武侯:古代不立庶民为皇帝,因此先封皇曾孙为阳武侯。阳武,县名,故城在今河南原阳东南二十八里。

⑨河北:县名,在今山西芮城东北。东武阳:县名,在今山东莘县西。

⑩甲第:上等住宅。一区:一所。

【译文】

霍光坐在庭堂中,召集丞相以下官员商议立谁为新的皇帝。广陵王已经在先前选立皇帝时不被用,还有燕刺王刘旦因谋反自杀,他的儿子不在考虑之中。皇帝近亲中就只剩下号称皇曾孙的卫太子之孙了,现生活在民间,老百姓都称赞他。于是霍光又与丞相杨敞等上书给皇太后,说:"《礼记》上说:‘为人的道理总是亲爱自己的父母,所以才尊敬自己的祖先;因为尊敬自己的祖先,所以应该敬重同宗的人。’大宗如果没有继承人,可以选择同族近支子孙中贤能的人做继承人。孝武皇帝的曾孙病已,武帝在世时命令掖庭抚养照顾,至

今已经十八岁了,拜师学习了《诗经》《论语》《孝经》,为人俭朴,慈仁爱人,可以作为孝昭皇帝的继承人,奉承祖先的宗庙,统治万民。臣等敢冒死罪禀告太后。"皇太后下令说:"准奏。"霍光派宗正刘德到尚冠里的皇曾孙家,让他洗了澡,又赐给他御衣,再由太仆用轻便的猎车迎接到宗正府斋戒,然后进未央宫拜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霍光随后向皇曾孙献上皇帝的玺绶,带他拜谒了汉高祖陵庙,这就是汉宣帝。第二年,宣帝下诏令说:"褒奖有德的人,赏赐立大功的人,这是古今共同的道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多年在宫禁之中值宿警卫,忠心耿耿,正直无私,宣扬表彰皇家恩德,谨守节操,主持正义,使汉朝江山得到安定。把河北、东武阳两县的一万七千户加封给霍光。"连同先前所封共二万户。前后赏赐的黄金多达七千斤,钱六千万,杂色丝绸三万匹,奴婢一百七十人,马二千匹,上等住宅一所。

【原文】

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①,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②。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③,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④,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⑤。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⑥,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注释】

①兄:指霍去病。中郎将:官名,统率羽林军,属光禄勋。

②胡越兵:指外族归附的军队。

③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指霍光的女婿范明友为未央宫(西宫,皇帝所居)卫尉、邓广汉为长乐宫(东宫,皇太后所居)卫尉,负责两宫守卫。

④奉朝请:朝廷有事时即参加朝会。这不是官职,只是一种优遇。

⑤根据:像树根一样盘踞着。

⑥关白:禀告请示。

【译文】

自昭帝时起,霍光的儿子霍禹及霍光哥哥的孙子霍云都已官至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统领南北各民族归附的军队。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西两宫的卫尉,兄弟辈的女婿、外孙都享有奉朝请的资格,分别做了各部门的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等官。霍光的族党亲戚在朝中连成一体,根深蒂固地盘踞着朝廷。霍光从后元年把持朝政直到宣帝继位,才把政权交给宣帝。宣帝谦让不肯接受,所有的政事都要先请示霍光,然后呈奏皇帝。霍光每次朝见宣帝,宣帝虚心庄重,对霍光十分谦恭有礼。

【原文】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①,车驾自临问光病②,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票骑将军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注释】

①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为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地节,宣帝的第二个年号。

②车驾:此处代指皇帝。

【译文】

霍光执掌朝政前后共二十年,地节二年春天病重,皇帝亲自登门探视,看到他病得厉害,宣帝难过得流泪。霍光上书谢恩,说:"希望从我的封邑中分出三千户,用来封我哥哥的孙子车骑都尉霍山为列侯,以供奉哥哥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享祀。"皇帝把这事交丞相、御史办理,当天就封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

【原文】

光薨①,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②。中二千石治莫

学记--原文及翻译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

(完整版)初三《陈涉世家》原文与翻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

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是阳城县人,字涉。吴广是阳夏县人,字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他:

《笑林广记》谬误部原文及译文

《笑林广记》谬误部原文及译文 读破句 庸师惯读破句,又念白字。一日训徒,教《大学序》,念云:“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主人知觉,怒而逐之。复 被一荫官延请入幕,官不识律令,每事询之馆师。一日,巡捕拿一 盗钟者至,官问:“何以治之?”师曰:“夫子之道忠(音同盗钟), 怒而巳矣。”官遂释放。又一日,获一盗席者至,官又问,师曰:“朝闻道夕(音同盗席),死可以。”官即将盗席者立毙杖下。适冥 王私行,察访得实,即命鬼判拿来,痛骂曰:“什么都不懂的畜生! 你骗人馆谷,误人子弟,其罪不小,谪往轮回去变猪狗。”师再三 哀告曰:“作猪狗固不敢辞,但猪要判生南方,狗乞做一母狗。” 王问何故,答曰:“《曲礼》云:临财母苟(音同狗)得,临难母苟(音同狗)免。” 两企慕 山东人慕南方大桥,不辞远道来看。中途遇一苏州人,亦闻山东萝卜最大,前往观之。两人各诉企慕之意。苏人曰:“既如此,弟 只消备述与兄听,何必远道跋涉?”因言:“去年六月初三,一人从 桥上失足堕河,至今年六月初三,还未曾到水,你说高也不高?”山 东人曰:“多承指教。足下要看敝处萝卜,也不消去得。明年此时,自然长过你们苏州来了。” 未冠 童生有老而未冠者,试官问之,以“孤寒无网”对。官曰:“只你嘴上胡须剃下来,亦勾结网矣。”对曰:“童生也想要如此,只 是新冠是桩喜事,不好戴得白网巾。” 见皇帝 一人从京师回,自夸曾见皇帝。或问:“皇帝门景如何?”答曰:“四柱牌坊,金书‘皇帝世家’。大门内匾,金书‘天子第’。两

边对联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又问:“皇帝如何装束?”曰:“头带玉纱帽,身穿金海青。”问者曰:“明明说谎,穿了金 子打的海青,如何拜揖?”其人曰:“呸!你真是个冒失鬼,皇帝肯 与哪个作揖的。” 借称呼 一家父子僮仆,专说大话,每每以朝廷名色称呼。一日友人来望,父出外,遇其长子,曰:“父王驾出了。”问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后花园饮宴。”友见说话僭分,含怒而去。途遇其父,乃 述其子之言告之。父曰:“是谁说的?”仆在后云:“这是太子与庶 子说的。”其友愈恼,扭仆便打。其父忙劝曰:“卿家弗恼,看寡 人面上。” 看镜 有出外生理者,妻要捎买梳子,嘱其带回。夫问其状,妻指新月示之。夫货毕,忽忆妻语,因看月轮正满,遂依样买了镜子一面带归。妻照之骂曰:“梳子不买,如何反娶一妾回来?”两下争闹,母 闻之往劝,忽见镜,照云:“我儿有心费钱,如何讨恁个年老婆儿?”互相埋怨。遂至讦讼。官差往拘之,差见镜,慌云:“才得出牌, 如何就出添差来捉违限?”及审,置镜于案。官照见大怒云:“夫妻 不和事,何必央请乡官来讲分!” 高才 一官偶有书义未解,问吏曰:“此处有高才否?”吏误以为裁缝 姓高也,应曰:“有。”即唤进。官问曰:“贫而无谄,如何?”答曰:“裙而无裥,折起来。”又问:“富而无骄,如何?”答曰: “裤若无腰,做上去。”官怒喝曰:“咄!”裁缝曰:“极是容易, 小人有熨斗。取来烫烫。” 不识货 有徽人开典而不识货者,一人以单皮鼓一面来当。喝云:“皮锣一面,当银五分。”有以笙来当者,云:“斑竹酒壶一把,当银三分。”有当笛者,云:“丝缉火筒一根,当银二分。”后有持了事

学记原文及翻译72106

首页阅览室馆友我的图书馆帐号 《学记》全文及翻译 收藏人:健康人格政治 2011-04-08 | 阅:56144 转:813 | 来源 | 分享 腾讯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搜狐微博推荐给朋友 举报 《学记》全文及翻译 2010年10月05日星期二18:06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译文】执政的人对于国家大事如果能够深谋远虑,并且罗致好人帮助自己来治理国事,是可以博得一点小小名气的,但是还不能够打动众人的心。如果礼贤下士,亲近远人。就可以打动群众的心了,但是还不可能教化人民。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无不先从教育入手。《尚书·兑命篇》说:“念念别忘教育”,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即使有了美味的菜肴,不吃是不能知道它的美味的;即使有了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能知道它的好处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篇》说:“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方面”。正是这个意思! 【原文】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译文】古时候的教育制度是:在每二十五“ 家”的“闾”设立“塾”,在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庠”,在每万二千五百家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的就叫作“小成”。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作“大成”。【原文】夫然后足以化民成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译文】这样才能收到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的效果,使跟前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向往来归,这就是大学施教的过程。古书上说:“小蚂蚁总是跟着大蚂蚁走”,岂不正好说明了这层道理吗! 【原文】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

《陈涉世家》全文翻译

《陈涉世家》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少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我富贵了,不会忘记大家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佣耕地的,怎么会富贵呢”陈胜长叹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照法律都要被斩首。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亡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被立为国君,应当被立为国君的人是长子扶苏。扶苏因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二世杀了他。百姓大多听说他的贤明,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亡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装称作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说的对。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成功,能建功立业。然而您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叫我先威服众人罢了。”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做了吃,发现鱼肚子里的绸子,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去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晚用笼子罩着火,像狐狸那样凄厉地嗥叫道:“大楚兴,陈胜王。”士兵们夜里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

陈涉世家 。 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胜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不会(互相)忘记。”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戍边的队伍里,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要斩首。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继位当皇帝,应当继位当皇帝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诫(秦始皇)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秦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多次立有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天下首发(反秦),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说的对。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业. 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绸上写"陈胜王"(意为"陈胜要称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士兵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绸子上的字,自然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嚎叫一样叫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称王”。士兵们夜里都惊慌。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指指点点,都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都尉发怒,让都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用竹板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说:“各位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得死去。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手下的人都说:“愿意听从命令!”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筑了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酇、苦、柘、谯,都攻打下来。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战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

《荀子》强国原文及译文

《荀子》强国原文及译文 作者:荀况 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 然耳。彼国者,亦强国之剖刑已。然而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 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 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 险而亡。 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此三威者,不可不孰察也。礼义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 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 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礼乐则不修,分 义则不明,举错则不时,爱利则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其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黭然而雷击之,如墙厌之。如是,百姓劫则致畏,嬴则敖上,执拘则[最]聚,得间则散,敌中则夺,非劫之以形埶,非振之以诛杀,则无以有其下,夫是之谓暴察 之威。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讙敖,则 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下比周贲溃以离上矣,倾 覆灭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谓狂妄之威。--此三威者,不可不孰 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公孙子曰: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舍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 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舍不宜以众威受赏。” 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

《陈涉世家》原文和翻译

陈涉世家 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 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

学记原文及译文

【《学记》教育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一、教育作用与目的?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它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饷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王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另外,人虽具有天生的善性,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努力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王者"的法令。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地虽美,但不经过仔细地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代的帝王深谙此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使其优先发展。? 《学记》的作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用格言式的精美语言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这一提议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体制的形成影响极大,汉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并立的教育体制。?其次,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学记》的作者主要谈到了大学的修业年限和时间安排。他把大学的教育划分为"小成"和"大成"两个阶段。"小成"阶段学习年限为7年," 大成"阶段为2年,这是古代学校教育中确立年级制的萌芽。? 关于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学记》首先特别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它说:"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养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学记》把入学教育做为大学教育的开始,要求在开学这一天,王子率领文武百官亲临学宫,参加开学典礼,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内容是《诗经·小雅》中的三首诗,即《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这是三首君臣宴乐的诗,入学教育学习它们是为了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培养政府官员的,上了大学就是"官其始也",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就要思考今后如何才能做一名忠于君王、勤政爱民的好官。入学教育结束之后,日常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严格进行。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有听到鼓声才能打开书箧,把书取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待学业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师上课之前应准备好惩罚学生的教鞭(即"夏楚"),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懈怠而荒废了学业。天子委派的政府官员或天子本人不到夏季大祭完毕,不要到学校里来视察和考核学生的学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及注释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

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口:「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文选序_原文及译文

文选序_原文及译文 文选序 式观元始,眇觌(音敌,见)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 译:我看那原始时代的远古风俗,人类处在冬住窟夏居巢、连毛带血吃生肉的时期,世风质朴,民情淳厚,文字文章还没有产生。到了“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时候,才开始画八卦,造文字,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方法,从此以后文章典籍就应运而生了。”《易经》上说:“观察日月星辰,用来考察四季的变化;观察诗书礼乐,用来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诗书礼乐的意义真深远广大啊~ 若夫椎轮为大辂(音录,大车)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译:椎轮这种简陋的车子是帝王乘坐的大辂的原始模样,但大辂哪有椎轮的质朴,厚厚的冰层是积水凝结而成的,但积水并没有厚冰的寒冷。为什么呢,大概是由于承继那造车之事却增加了文饰,改变了水的本来状态却变得更加寒冷。事物既然有这种现象,文章也应当如此。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们难以全部搞清它的变化规律。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寔(实)繁。

译:让我尝试议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毛诗序》上说:“《诗经》有六义:第一叫做风,第二叫做赋,第三叫做比,第四叫做兴,第五叫做雅,第六叫做颂。”至于现代的作者,跟古代大不一样。赋本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现在却发展成为用“赋”命名的独立文体。荀卿、宋玉率先标明创作赋体,贾谊、司马相如跟在后面继续发扬。从此以后,这类作品源远流长确实繁富。 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译:描写城市园囿,有张衡《西京赋》和司马相如《上林赋》这样的作品;劝戒帝王不要沉湎游猎,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一类的创作。如果论起那些记一事、咏一物,寄兴风云草木和鱼虫禽兽之类的作品,推广扩大其题材,就不能一一尽述了。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译:又有楚国诗人屈原,心怀忠贞,志行清正,因为楚王不是从善如流的国 君,臣下所进献的忠言他听不顺耳,屈原为国家百姓深谋远虑,却反而被放逐在湘水之南。刚直忠正之心已经遭到伤害,抑郁不平的感情无处申诉,面对江水产生投江报国的决心,行吟泽畔面带憔悴的神色。骚人的作品从此兴起了。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诗经)之道,粲然可观。 译:诗歌,是心志达到一定的程度的表现,感情在内心激荡而表现在语言上。《关雎》、《麟趾》是端正初始之道的表达,《桑间》、《濮上》是亡国之音的流露。所以《诗经》的正道,光彩照人,值得鉴赏。

(完整版)《学记》原文及翻译

《学记》今译 内容选自:刘震.《学记》释义.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另可参见:傅任敢.“学记”译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ao)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今译:执政者能够对国家大事深谋远虑,及时发布政令,能够礼贤下士选贤任能,这样可能博得一些小的声誉,但还不能耸动群众的听闻,动员起群众。执政者能够尊敬贤能的人,怀柔远方的人和被疏远的人,他就可能耸动群众的听闻,动员起群众,但还谈不上教化人民。执政者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起良风美俗,看来只有通过兴教育办学校才能达到目的。(页6)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yue)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今译: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完美的玉器。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道理,不能走上天理伦常的康庄大道。所以,从古以来的帝王,要建立国家,统治人民,就必须首先抓紧教育。《尚书·兑命》篇说:“统治者应当始终不忘重视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敩(xiao)学半。其此之谓乎。(页11-12) 今译:即使有了美好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无从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了极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无从知道它的奥妙。所以说,只有通过学习实践,才能发现自已有欠缺;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会感到疑难困惑。知道自已有欠缺,才能回头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感到疑难困惑,才能自强不息,用心钻研,不敢怠惰。所以我们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相学科占一半”,就是这个意思。(页16) (注:“教学相长”的本意如上所述。但现在也有关于“教学相长”的所谓“引申义,即:“教学相长”是指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原文: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sui)有序,国有学。 今译:古代的教育体制:每二十五家为闾,设立“塾”。每五百家为党,设立“庠”。每万二干五百家为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页22) 原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今译:大学每学招收学生,每隔一年才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一年考查是否能正确理解教材,

古诗陈涉世家翻译赏析

古诗陈涉世家翻译赏析 文言文《陈涉世家》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揭开了反对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文章记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对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同时,作者司马迁也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自身蜕化、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作战失利,内部离心离德。陈胜、吴广都死于自己的随从或部下之手,其结局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ORg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

《学 记》原文及翻译

(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 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不 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百姓, 1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 (xi ǎo )闻,不足以动众;就 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 由学乎!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 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 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 3虽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 “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遂)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 国都设立有大学。 4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 (xi áng),术(su ì)有序,国有学。

(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 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 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 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 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 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 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 旨。 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 息而成土堆的精神,(不倦地学习,可以由“小 成”到“大成”)”。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5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 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 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 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 近者说(yu a)服而远者怀之, 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 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 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 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 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 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 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 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宫首先要尽职, 6大学始教,皮弁(bi àn)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y ì)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 a),孙其业也。夏(ji ǎ)楚二物,收 其威也。未卜禘(d ì)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 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 (li a)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 也。《记》曰:“凡学,官先事, 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 7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

陈涉世家原文与翻译

陈涉世家原文与翻译 导读:陈涉世家原文与翻译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ò)耕之垄(lǒng)上,怅(chàng)恨久之,曰:“苟(gǒu)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适(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dāng)行(háng),为屯(tún)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shu ò)谏(jiàn)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shuò)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wéi)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

(fèn)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jiè)第令毋(wú)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tǎn)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xùn)蕲以东,攻铚(zhì)、酂(cu[1]ó)、苦(hù)、柘(zhè)、谯(qiá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p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zh ǎng)吏,杀之以应陈涉。 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谁富贵了,都不要忘了彼此啊。”雇佣的人嘲笑地回答说:"你只是一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里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皇上)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担任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