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分香蕉的活动感受平均分,并完整地描述分的过程。

2.通过对分香蕉过程的描述引出用除法算式表示。

3.能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结合情景,理解除法的意义。

5.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渗透廉政教育,分的时候要公平。

教学重点

结合情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和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也不是笑笑,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了一些又大又长的香蕉来招待它们,两只小猴子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智慧老人知道,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那么智慧老人要怎样分才能让两只猴子都满意呢?(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二二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行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

(1)数数香蕉共有多少根?(12根)

2、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3、小组汇报,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分的过程及结果(12根香蕉平均分给2个猴子,每只猴子分6根)

4、认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师:像这样平均分的过程,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师:观察一下这个算式,有我们没学过的符号吗?叫做“除号”。你们看,它的中间是一条横线,上下有两个小圆点。

师:小朋友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算式读出来?

生:十二除以二等于六。学生跟读2遍。

师:你们知道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6表示每只小猴子分到6根香蕉。

师:那么整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6根。

3. 介绍除法算式的另一种意义

师:现在智慧老人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那么需要几个盘子呢?你能试着装一装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板书:每4根香蕉装1盘,需要()个盘子。)

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汇报

师:这个分的过程是平均分吗?

生:是的。

师:怎么用算式表示的呢?12÷4=3(个)

学生读一遍这个算式。

师: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号表示平均分,4表示1个盘子装4根香蕉,3表示用了3个盘子。

师:整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把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3个盘子。

师:我们都知道加法、减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同样的除法算式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师:(总结)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除得的结果叫做商。

师:刚才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运用了除法,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呢?

总述:以后我们遇到平均分的问题,比如求每份是多少或求分成了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三、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1、12根香蕉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除法算式表示。(学生分小组合作,在全班交流。)

5、数学书38页试一试。

四、总结回顾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生1:平均分,每个人都要分一样多才公平。

生2:用除法表示平均分。

生3: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平均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这节课之前安排了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由于有了分东西的基础,学生很快分出结果,这时我问:“你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算式来表示?”学生很快说出算式,教师写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看书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部分的意义。可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有的学生会摆,会圈,却不会列式。有的学生会摆、会列式,但却不会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不知除数是谁?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他列式:12÷4=3,学生知道每份是4根,可是动笔列式时不知除以哪一个数,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指导。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分香蕉》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4课时分香蕉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1、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2=6(根) 12÷2读作:12除以2 教学反思: 前面大量的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

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必要的讲解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使学生知道把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的过程。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三上教案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香蕉》 教材分析:《分香蕉》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 除法中的第四课。通过对前面的“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但这些平均分的活动都是在没有学习过除法基础上,只从活动操作和生活经验出发的,从这节课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让学生认识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从而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是森林小猴的生日,瞧,它准备了什么呢? 生:香蕉。 师:有多少? 生:12根。 师:小猴想要和它的伙伴们分享香蕉,需要大家帮忙分一分,今天我们就来和小猴一起分香蕉。(板书课题)生:小猴现在很苦恼,它说:‘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样分?’(课件展示)你能帮帮它吗?用你的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课件出示)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自由汇报)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板书) 教师继续出示情景图,展示将12根香蕉平均分的6种情况,并请孩子们一起说一说。 生1:把12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根。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 生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2根。 师:刚刚汇报的同学用的都是确定份数的方法来分,你能用我们学的确定每份数的方法来分一分,说一说吗? 生:把12根香蕉每6根一份,可以分2份。 生:把12根香蕉每4根一份,可以分3份。 生:把12根香蕉每3根一份,可以分4份。 生:把12根香蕉每2根一份,可以分6份。 师:同学们真棒,全都知道,所以智慧老人要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是谁。(课件出示新方法) 齐读:把12根香蕉平均分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师:请看这幅图,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我们就可以用算式12÷2=6

二年级数学:分香蕉 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分香蕉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 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况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卡片 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分东西)就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分小棒,每人拿出6根小棒,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你还有几种分法? 学生操作,反馈。 新授课 1、师:同 2、学们分得真好, 3、有两只小动物也想参加, 4、欢迎吗?(欢迎)快

看看他们是谁?(小猴子)他们在分什么?(分香蕉)板书 5、出示课件, 6、两只小猴会分多少根香蕉呢?(12根)要把12根香蕉分给小猴要平均分成几份?(两份)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两份, 7、每份是多少?愿意帮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 8、学们用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学生操作,反馈,请学生上台演示。(出示课件) 9、师:这道题要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生:12*2=6(根)板书 师:12*2这个部分怎么读? 生:读作12*2。(板书) 师:算式中12表示什么?(12根香蕉) 2表示什么?(两份)6表示什么?(每份是6根)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中有加号,减法算式中有减号,乘法算式中有乘号,那么除法算式中这是什么符号?(除号) 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 10、出示三张卡片*** 师:你们看哪个除号好看?为什么?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香蕉》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二探索新知。1.分一分,说一说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师:请回答。(并请他上台演示。)师:像这样,把10 根香蕉平均分成2 份,每份5 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师板书:10+ 2= 5 (根)) 师:10,2,5 分别表示什么? 生:10 表示有10 根香蕉,2 表示两只小猴,5 表示每只分得5 根。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师板书:“ 10+2”读作“ 10 除以2”。)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生跟着读)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生:10 是被除数,2 是除数,“+”是除号,5 叫做商。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0+ 2= 5 (根)) 被除除商 除 数号数 师:真能干!你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2 猜一猜,分一分。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 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 伦教仕版奋扬学校陈小翠 一、教案背景: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科,1课时。 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页。 三、教材分析: 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并解释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六、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 七、教学课时数:1课时 八、教学准备:课件、20根小木棒 九、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十、教学过程 (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

师:说得好!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1、我会填(抢答题): 二六()()十二六三()()十八 3×()=12 ()×5=15 6×()=30 ()×4=16 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但平均分的知识你掌握得如何呢?请看第二题: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个。(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设计意图:由练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香蕉) 师:猴子兄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非常棒,所以,猴子妈妈买了它们最喜欢的香蕉回来奖励给它俩。可猴妈妈想:要是把这些香蕉分给猴兄弟分得不公平,这两个调皮鬼准会闹翻天了。所以,猴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你愿意吗? 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合作,学习新知(23分钟) 活动一:(15分钟) 1、分一分,说一说(3分钟)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小组分小木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推荐】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新)二年级上_分香蕉教案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香蕉》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1课时。 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4页。 三、教材分析: 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并解释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六、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 七、教学课时数:1课时 八、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九、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十、教学过程 (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

师:说得好!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1、我会填(抢答题): 二六()()十二六三()()十八 3×()=12 ()×5=15 6×()=30 ()×4=16 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但平均分的知识你掌握得如何呢?请看第二题: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个。(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设计意图:由练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2分钟) 师:讲猴子妈妈到森林里摘香蕉让小猴子分香蕉的故事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合作,学习新知(23分钟) 活动一:(15分钟) 1、分一分,说一说(3分钟)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猴子妈妈要求小猴子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应该怎么分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小组分小木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只份,每分是6根。) 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9分钟)

《分香蕉》教学案

《分香蕉》教学案 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案导学案备注 学激情 导入 揭示 目标 1.课件出示分气球图,引导 学生动手分一分,复习平均 分知识。 2.引导学生用一个算式表 示这个活动。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 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 (香蕉) 板书课题:分香蕉 1.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气 球,先分一分,再填空。 (1)10个气球分给同学们,每 人分2个,可以分给( )人。 (2)10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 同学,每人分得( )个。 2.积极思考,小组讨论。 自学 探究 1、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 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 学信息? 师:把12根香蕉平均 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 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 1.学生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①小组活动 ②汇报: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 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

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③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你能否用一个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 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①出示除法算式12÷2=6 教学除号的写法。 ②引导学生把教材60、61页的问题用除法数按时表示。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③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③学生自由写出来。 ④学生试着说除法算式及算式表示的意义。12÷2=6 2. ①明确:写除号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练习读除法算式和写除号。 ②观察、讨论,发现并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这个算式表示的是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③讨论、交流后总结得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导自学 展示 适度 指导 1、出示教材65页情境 图,请同学们帮助解决问 题。 2、引导学生用除法算 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 果。并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 什么含义。 1、动手操作后,说说自己 是怎样分的。 2、独立思考,列式:①8÷2 =4 ②16÷4=4 小组交流后汇报这两个算 式所表示的含义:①表示把8 跟骨头平均分成两堆,每堆有 几根。其实就是求8里面有几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使学生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教学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演示课件“分香蕉”】你们真是热情和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也不是笑笑,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智慧老人拿出了12根又大又长的香蕉来招待它们,两只小猴子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智慧老人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所以智慧老人想请我们二年二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行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

2、要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就是要把12平均分成几份?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分的.(1)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2)向智慧老人汇报分香蕉的结果. 3、智慧老人传授数学知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2)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2等于6. (3)在这个算式里,12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6叫做“商”. 4、学生汇报所学知识,师板书,并介绍除号的写法,明确每个数的意义.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里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请你先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再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和结果. 2、板书: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分香蕉说课稿

《分香蕉》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4个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中各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是这样的: “分桃子”——感知平均分,能操作两种不同的分法; “分苹果”——在操作的基础上,不用小棒,用画的方法分,即用符号表示; “分糖果”——多次分,用数字表示; “分香蕉:——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情况; “飞行表演”——有余数的除法。 各课时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思维。 在这课之前,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学生要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课在等分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操作与交流中,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二上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 张春丽 2020年8月5日

《分香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学具准备: 小棒1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 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 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 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能够用除法计算。 (出示:124-2),“一”叫什么名字?它长什么模样啊? (“+”这叫除号,中间有一横,上而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

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5、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我们把它叫做被 除数;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我们把它叫做除数。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我们把它叫做商。 板书:12 宁 2 = 6 &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6、练一练。我会读。 64-2 04-5 184-3 204-4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 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 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小棒,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写的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 板书:12十3=4 (根),算式表示什么?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能够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能够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二3 (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一二2 (根)

分香蕉_教案教学设计

分香蕉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第四单元分一分——《分香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吴国栋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 《分香蕉》是《新课标北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决,口算表内乘法,及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并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

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与交流中,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齐天大圣孙悟空从天宫带回来一些水果给小猴子们吃,我们来看看带回来了什么水果。(播放课件)带回12根香蕉分给两只猴子吃,怎样分才公平呢?使两只猴子都满意呢? (二)、探索新知 1.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下面老师就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2)在分之前大家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使俩只猴子都满意呢?(生答:平均分,教师板书)

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学生经历“分物游戏”“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本节开始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以熟练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开始接触除法有一定困难,所以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策略:探究式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小猴子最喜欢吃香蕉了,今天小猴乐乐摘了许多香蕉,快帮他数一数一共摘了多少根香蕉?乐乐要把香蕉分给他的伙伴们。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猴一起来“分香蕉”。(板书课题) 2.该怎么分才公平呢?(每份都一样,平均分。) 3.追问:可以平均分成几份?(2、3、4、6份)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动手分一分 1.分一分,说一说(平均分) (1)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想动手分一分吗?在动手之前,请先听清楚活动要求: A.请用你手中的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边摆边说“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根。” B.摆完之后要让别人一看看出你是怎么分的。 师: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好,心动不如心动,开始动手吧。 (2)生动手分一分,师巡视,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

分香蕉说课稿

《分香蕉》说课稿 仇军民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节《买香蕉》。 一、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为以后学习二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的竖式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分析: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四、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首先以学生喜欢的人物孙悟空导入本课,接着引导学生自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香蕉教案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单元《分香蕉》【教材解读】 通过对前面“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但这些平均分的活动都是在没有学习过除法的基础上,只从活动操作和生活经验出发的,从这节课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让学生认识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从而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 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 加深体会。 3.情感目标:经历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能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是小猴奇奇的生日,瞧,它准备了什么呢? 生:香蕉。 师:有多少?

生:12根。 师:小猴想要和它的伙伴们分享它的香蕉,可是小猴现在很苦恼,它说:‘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样分?’(课件展示)你们愿意帮帮它吗? 生:愿意 师: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香蕉,帮助小猴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根。 生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 生4: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2根。 生5:把12跟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有1根。 师:刚刚汇报的同学用的都是确定份数的方法,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观察这幅图,也可以看成每6根为1份,平均分成2份。所以下面这几种分法,还可以说怎样分? 学生模仿表述。 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同学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的方法有这么多种,像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来记录,那就是除法算式。 师:请看这幅图,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我们就可以用算式12÷2=6来表示。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试读) 教师领读:十二除以二等于六。(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 师: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8页“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出示课件)老师给小朋友先讲一个故事。森林里有一只勤劳善良的猴妈妈。有一天,猴妈妈到森林里采果子,她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一些香蕉。 回到家,猴妈妈从篮子里拿出了一些香蕉分给她的两个孩子,猴大宝和猴小宝。 数一数,有几个香蕉?12个。猴大宝和猴小宝看着这些香蕉直流口水。 猴妈妈心里很清楚,要是分得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的,那怎样分才公平呢? (设计思考: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出示课件)请你拿出12根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如果没有小棒,也可以用身边的其他东西代替。 我们看猴妈妈是怎样分的。 可以看出,猴妈妈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 (出示课件录音)猴大宝说:妈妈,你分得可真公平,我们喜欢你这种分法,就是急得我口水流了一大堆。 (设计思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操作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2、认识除法算式 (1)读法、写法 两只小猴等得着急了。那么能不能把这种分法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是可以的,我们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和乘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那么除法同样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除号 请你注意看除号怎么写。(出示课件)先写一条短短的横线。然后在这条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各点一个圆点。两个圆点离横线的距离是一样的。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请你拿笔动手也写一写除号。 刚才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12÷2=6(根) 12÷2=6读作:12除以2等于6.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请你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除法算式请读一读。 15÷5=3 8÷2=4 8÷4=2 我们听听小露是怎样读的。 (出示课件录音)小露:15除5等于3。小露读的对吗?不对。 正确的读法是15除以5等于3。 (2)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继续看12÷2=6这个算式。我们前面认识了除号。我们把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15÷5=3 8÷2=4 8÷4=2 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思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接受学习,将算式和情景联系、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 3、探究其它分法 (出示课件)大宝和小宝正准备吃香蕉,邻居的猴妹妹来了。妈妈说:这些香蕉怎么办? 平均分成3份。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根? 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列出除法算式。 12÷3=4(根) 读一读这个算式。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香蕉 4教案 北师大版

分香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香蕉。 教学目标: 1. 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弄清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磁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猴妈妈买了12根香蕉,要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为了公平起见,猴妈妈要怎么分香蕉呢?生:平均分。 师:对。(板书: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二、教授新知 1. 磁铁代替香蕉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圈表示有2只猴子,用磁铁代替香蕉,有谁要上台来帮忙分香蕉?师:我们看每只猴子分到了6根香蕉,每只猴子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了。 2. 认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师:像这样平均分的过程,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师:注意,这个算式里面有一个新的数学符号“÷”,叫做“除号”。你们看,它的中间是一条横线,上下有两个小圆点。 师:小朋友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算式读出来? 生: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大家都能够准确的读出来了,真棒!(板书:12除以2等于6)请大家一起跟读2遍。 师:现在谁能说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6表示每只小猴子分到6根香蕉。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有谁再来复述一遍?全班都读1遍。 师:那么整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6根。 3. 介绍除法算式的另一种意义 师:现在猴妈妈想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那么需要几个盘子呢?(板书:每4根香蕉装1盘,需要()个盘子。) 师:哪位小朋友要上来帮忙分香蕉? 师:可以看出一共是需要3个盘子,能把12根香蕉分完。 师:这个分的过程是平均分吗? 生:是的。 师:那我们还是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刚才分的结果。12÷4=3(个) 师:请同学们读一遍这个算式。 师:很好,那你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号表示平均分,4表示1个盘子装4根香蕉,3表示用了3个盘子。师:整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把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3个盘子。 师:好,我们都知道加法、减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同样的除法算式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师:(总结)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除得的结果叫做商。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说一遍。 师:刚才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运用了除法,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 师:对,以后我们遇到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三、延伸练习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将试一试的题目读一遍。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说课稿

《分香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分香蕉”之前教材创设了三个“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地体验到平均分的意义。 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2、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法。 本节课总的教学思路可归为六个字:引——探——讨——归——巩——拓 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情境里引入新课。 探:通过小组活动探索新知, 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除法的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归:小组活动后全班进行集体交流归纳总结 巩:出示练习题巩固新知识。 拓:利用开放式的习题让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拓展提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结合“分香蕉”的情境,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精心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特别是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和发现除法与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实实在在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

新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8页“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出示课件)老师给小朋友先讲一个故事。森林里有一只勤劳善良的猴妈妈。有一天,猴妈妈到森林里采果子,她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一些香蕉。 回到家,猴妈妈从篮子里拿出了一些香蕉分给她的两个孩子,猴大宝和猴小宝。 数一数,有几个香蕉?12个。猴大宝和猴小宝看着这些香蕉直流口水。 猴妈妈心里很清楚,要是分得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的,那怎样分才公平呢? (设计思考: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出示课件)请你拿出12根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如果没有小棒,也可以用身边的其他东西代替。 我们看猴妈妈是怎样分的。 可以看出,猴妈妈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 (出示课件录音)猴大宝说:妈妈,你分得可真公平,我们喜欢你这种分法,就是急得我口水流了一大堆。 (设计思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操作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2、认识除法算式 (1)读法、写法 两只小猴等得着急了。那么能不能把这种分法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