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释疑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释疑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释疑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释疑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释疑

贺君【内容摘要】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是搞文字学和研究古代典籍文化者常常遇到的问题。其难点主要是如何给这些文字定义,并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各类文字的具体判定原则。古今文字学家对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成就上,有必要对这些文字的研究做一下总结并做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拟从最基本的问题做起,对以上文字从概念,成因,特点及判断原则方面做一些探讨。【关键词】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古今字何谓古今字,最早提到这一名称的是《汉书·艺文志》“六艺一百三家”中的“孝经十一家”,内有《古今字》一卷,然而由于该书失传,至于对古今字有什么解释就不得而知了。东汉郑玄在古书注释中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注:“余、予古今字。” 可见古今字这一概念,是古人在注释经籍中文字的意义时提出来的。以后古籍中古今异字的现象引起训诂学家的较多关注。到了清代,古今异字的现象已引起广泛注意。有关古今字的论述散见于各学者的著述中。如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卷三下谈“予”、“与”二字的关系时说:“盖古今异字,必以此释彼而其义始明。”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到“古今人用字不同”,“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清代另一位学者王筠则有“分别文”的说法:“字有不须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分别文,其种有二:一则正义为借义所夺,因加偏旁以别之者也;一则本字义多,既加偏旁只分其一义也。”1王氏虽未说分别文就是古今字,但从他分析的字例看,他的分别文大体上相当于人们所说的古今字。稍后,徐灏揉合段、王二家之说,提出:“古今字有二例:一为造字相承,增偏旁;一为载籍古今本也。”2近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了更为科学的概念。王力认为古今字的实质是汉字的孳乳分化,是造字问题。古时汉字数量少,一字多义现象较普遍,后世为了区别,以古字为基础另造一个或几个新字来分担古字的某一或某一些表义功能,如“辟”字本义为“法”,引申指“君”,又假借表示“躲开”、“邪僻”、“宠幸”、“譬喻”等义,后世造“避”、“僻”、“嬖”、“譬”,分别表示“躲开”、“邪僻”、“宠幸”、“譬喻”等语义,“辟”字和它们分别构成古今字。380年代初学术界曾就古今字问题展开过一场讨论,经过讨论,多数学者倾向王力的意见,洪成玉说得更为细致,他总结了古今字的三个特点:(1)古字和今字有着造字相承关系,两者是历时的关系。(2)在语音上都是相同或相通的。(3)在意义上都有这样那样的联系。4张劲秋认为为了区别同源字,应再加一条,即:今字表示的意义在今字未产生之前一直是由古字承担的。5 综上所述,所谓古今字就是文字的一

种孳乳现象,它的产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导致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古字数量较少,许慎《说文解字》中收字仅九千三百五十三,因而一字多义的现象就比较多,为了区别古字,在古字的基础上再造新字表示新的意义。古今字的例子比较多,聂中庆在其所撰《郭店楚简<老子>古今字、同源字研究》中举了不少例子,如冬、终二字,“冬“字简本《老子》出现两次,一次用为本字,即简甲本8简“如冬涉川”;另一次用为“终”,即简甲本11简“慎冬如始”句。《说文》:“冬,四时尽也,……古文冬从日。”郭沫若《金文丛考》:“(金文中)冬字多见,但均用为终。”盖“冬”为四时之末,故引申出“终了”、“结束”义,此义后为“终”义取代。“冬”为端母冬部字,“终”为章母冬部字,二字迭韵,端章双声。冬、终古今字。何茂活、程建功在其所撰《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古今字和异体字》中也举了一些实例,如莫、暮二字,医简83乙中提到“莫吞十一丸,服药十日知。”“知”意为好转。《说文》:“莫,日且冥也。”因“莫”字借为虚字,故加日为“暮”。“暮”是“莫”的后起区别字,即古今字。又如直、值二字,医简91甲、乙有“黄芩一斤直七十,黄连半斤直百。”按此牍中“直”字凡八见,均指药物价格。《正字通·目部》:“直,物价曰直。”“值”字原本是放置的意思。在价值、价格意义上,“直”为正字,“值”为后期“俗字”。其实更准确的说,二者应是古今字的关系。(二)异体字相对于古今字,异体字要好理解一些。王力在其所著《古代汉语》中指出:所谓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与此相关,著者还特别强调“有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第一,有些字,虽然意义相近,后代读音也相同”,例如“寘”和“置”。因为二字意义不完全相同,“古音也不一样”。“第二,有些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交错复杂,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例如“雕”、“雕”、“凋”,三字本义不同,“雕的本义是鸟名(又写作鵰),雕的本义是雕琢、绘饰,凋的本义是凋伤、凋零”。“第三,有些字通用是有条件的……例如…亡?和…无?相通……”。郭锡良、唐作藩等继承了王力的说法,在其所著《古代汉语》中指出: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朱振家也认为异体字是“所记的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这些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词义不发生歧误”。李秋新进一步总结认为,异体字有三个基本要素: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读音完全相同。二、在任何情况下这一对或一组字都可以互相代替,而词义不变。三、这一对或一组音义相同的字字形、结构不同。6但有的学者也提到异体字有广义狭义之分,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说:“严格地说,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一字的异体字,才能称为异体字。但是一般所说的异体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字。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可以称为狭义异体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称为部分异体字,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

异体字。”李义琳认为裘锡圭的说法比较妥贴、完备。把异体字分作全同异体字和部分异体字。这样既肯定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是全同异体字,又容纳了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部分异体字。7这一相对合理的定义,就可以解释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寘、置等字收入其中的道理。总的来讲,异体字就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这些字用法、音义相同但字体不同,也有一些字只有部分用法相同,也把它们称为异体字。我国规范汉字以后,异体字有所减少,但在古代典籍中还是会常常出现,如異、异二字。徐莉莉在《武威汉代医简异体字考》举了不少例子,如桮、杯,医简80乙中有:“温饮一小桮,日三饮。即药宿,当更沸之。不过三、四日,逾。按:桮,今作杯。《说文》作“桮”。江陵楚简、睡虎地秦简、马王堆帛书、武威医简均写作“桮”。传世文献也多有作“桮”的例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三》:“晏子奉桮血,仰天叹曰。”《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吾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作杯当为书写的简省。当然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三)繁简字所谓繁简字,即繁体字和简化字的合称,较之古今字、异体字要更好理解一些。繁体字,辞海解释为:“简化字的对称,原来笔划较多、汉字简化后已有简化字代替的字”,也就是古籍中所使用的汉字。简化字是指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月以来分期颁布施行的《简化字总表》所规范使用的减少了笔划的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统一和规范汉字,减少汉字笔划,在大陆地区推广使用简化字,但港台地区和其它国家的华语地区仍旧使用繁体字。现代的汉字简化运动始于20世纪初年,到简化字最终取得正体字的地位,其间历时近百年。于繁体字相比,简化字在减省笔划,便于学习和书写,提高阅读的清晰度等方面体现了它毋庸置疑的优越性。但由于文字的简化,使一些繁体字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对解读古代典籍就造成了困难。这是因为古籍图书中包含大量的繁体字,所谓古籍,一般是指1911年及其以前在中国书写或者印刷的汉语文书籍,以及1912年及其以后在中国或国外产生的用繁体字及中国古典装订形式(线装、经折装、蝴蝶装等)的汉语文书籍。中国的古籍文献由于年代久远,除了装订形式与现代文献完全不同之外,用繁体字记录也是一个区别于现代文献的显著特点。所以研究古代典籍文化,就必须会识别繁体字。同时在使用繁体字和进行繁简字转换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比如简化过程中,把原来同音不同形的字简化成了一个字,古文中有皇后的“后”,也有前後的“後”,简化后就就都成了一个“后”。裏外的“裏”和邻里的“里”也都简化为一个“里”,诸如此类还有不少。简化中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在于,现行的简化字,绝大部分源自古代的简体字或“俗体”,有的还是“古本字”或“古文”。关于简化字的来源,据李乐毅统计,“其中来自先秦、两汉时代的竟占三分之一左右。”8陈焕

良把《简化字总表》所收553个简化字及其代替的繁体字和《说文解字》加以对照,普查的结果是,现行的简化字字形见于《说文》的共有110个,其中连同所代繁体字形并见者84字,其余26字未见相应的繁体字形。9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现行简化字有的虽然也见于古书,但古今的音义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阅读古籍时,更需要细辨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用法。对于整理古籍的学者来说,弄清繁简字的关系就更为重要,否则,在化繁为简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贻误读者。综上所述,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并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只要我们能正确理解其概念,在阅读古籍的实践中细心留意,用心判断,是不难解决这些拦路虎的。【注释】1王筠:《说文释例》,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年4月影印本,第327页。2徐灏:《说文解字注笺》,1915年刻本,一上10页。3王力:《古代汉语》通论(六),中华书局1984版;《“本”和“通”》,《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4洪成玉:《古今字》,语文出版社,1995。5张劲秋:《从古今字看汉字的特点和规范》,《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3期。6李秋新:《简论对异体字的准确理解和认识兼及教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一期。7李义琳:《漫议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关于繁简字、异体字的论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8李乐毅:《简化字源》,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年一月版,第3页。9陈焕良:《从<说文>看繁简字的关系》,《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1期。【参考文献】【1】赵海燕:《段玉裁对古今字的开创性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2】康健:《对汉字古今字的再界定》,《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3】刘新春:《古今字再论》,《语言研究》,2003年12月第23卷第4期。【4】潘志刚:《古今字形成原因试析》,《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年第1期。【5】聂中庆:《郭店楚简<老子>古今字、同源字研究》,《阴山学刊》,2003年11月第6期。【6】何茂活、程建功:《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古今字和异体字》,《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7】李运富:《关于“异体字”的几个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2月第1期。【8】徐艳:《古今字与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殷都学刊》,2003年总93期。【9】谢永玲:《古今字与通假字、异体字》,《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0年9月第3期。【10】徐莉莉:《武威汉代医简异体字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11】宣丽娟:《繁简字理据性比较分析》,《语

文学刊》,2004年第1期。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xx通论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是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那是很自然的。古书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形体分歧的字。现在汉字简化以后,字的形体统一起来了,这给人民群众学习文化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对一般人来说,只要掌握了简化后的汉字就够了;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如果只掌握现在通行的形体划一的简化字,而不了解那些形体分歧的字,阅读古书时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 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以《康熙字典》为例,虽然它收了47035个字,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 (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 (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后来写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后来写作辟(注: 现在“辟”又简化为“辟”。)。)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上) (后来写作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后来写作嬖。)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后来写作譬。) 再举两个字来看: 《说文》里没有“债”字,这不等於说上古没有“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责”字表示的(见《战国策·齐策》)。《说文》里有“舍”字,但是十三经里完全没有“舍”字,这也不等於说先秦没有“舍”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舍”字表示的(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由此看来,“责”、“舍”等是较古的字,“债”、“舍”等是比较后起的字。我们可以把“责债”、“舍舍”等称为古今字(注: 现在“舍”又简化为“舍”。)。但是,我们不要误会,以为“责”、“舍”等字已经被废弃了,它们的职务已经完全由“债”、“舍”等字代替了。要知道,“责”、“舍”所移交给“债”、“舍”的只是它们所担任的几个职务当中的一个,它们还有别的职务(责任,房舍等)并没有卸掉。 古今字很多,现在再举一些例子(古字在前,今字在后,今字不见於《说文》的归a组,见於《说文》的归b组)如下: a.大太弟悌间间说悦孰熟竟境队坠涂涂赴讣冯凭贾价(注: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五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要求】 ①找出下列句中的古字、通假字、异体字; ②写出与古字、今字、异体字分别相应的今字、本字、正体字并解释其义(今字、 本字、正体字字明即义明者,则不再作解); ③说明非通用字与通用字之间的关系。 【说明】 ①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合称为非通用字,今字、本字与正体字合称为通用字。说 明非通用字与通用字之间的关系,即说明它们是属于古今、还是通假、拟或是异正 的关系。关系不属古今、通假、异正者,无须说明。 ②每小题后括弧里的内容为参考答案。 (一)《尚书》二则 1.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彜倫攸敘。(錫——赐,赐给。通假字) 2.土爰稼穡。(爰——曰,此谓具有。通假字) 3.九族旣睦,平章百姓。(平——辨,辨别;章——彰,表彰。均通假字) 4.寅賓出日,平秩東作。(平——辨,辨别。通假字)(注:后文“平秩”之“平”,同此) 5.厥民因,鳥獸希革。(希——稀。通假字) 6.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朞—期,一整年。异体字。有—又。通假字)(二)《〈周易〉六则》之一、二、六则 7.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見——现,显现。古今字) 8.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知——智。古今字) 9.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知——智。古今字) 10.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見——现,显现,呈现。古今字) 11.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說——悦。古今字) 12.齊也者,言萬物挈齊也。(挈——洁。通假字) 13.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薄——搏。通假字)(三)《〈老子〉六则》之一、二、五、六则 14.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已——矣,了。通假字) 15.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殆——怠,倦怠。通假字)(四)《〈春秋繁露〉二则》之《人副天数》 16.是故人之身,首而員,象天容也。(——颁,大头。員——圆。均通假字) 17.腹胞實虛,象百物也。(胞——脬,膀胱。通假字) 18.百物者,最近地,故要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爲帶。(二“要”—腰。古今字)(五)秦医缓和 19.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被——披,披散。古今字) 20.將食,張,如廁,陷而卒。(張——胀。古今字) 21.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忘——亡,失去,丧失。通假字) 22.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爲四時,序爲五節,過則爲菑。(菑——灾。异体字) 23.主相晉國,於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闕—缺,谓失礼。通假字) 24.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同22)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007-04-12 10:50:37)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汉字也是这样。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高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汉代的经学大师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 ①楚始得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 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 ③于是翦其发。(《顺民》) ④臣错茅臣。(《晁错传》) ⑤脉偾兴,外彊中干。(《之战》) 以上加“”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汉字也是这样。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高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 ①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 ②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 ③ 于是翦其发。(《顺民》) ④ 臣错茅臣。(《晁错传》) ⑤ 张脉偾兴,外彊中干。(《韩之战》) 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完整版)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 第二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 通假字: 寤:通“ ” , 倒逆。 注 P97 例句: “ 公寤生 , 惊姜氏 , 故名曰寤生 , 遂恶 之。” 无:通“毋” ,不要。注 P99 例句: “不如早为之所 , 无使滋蔓。” 阙:通“掘” ,挖掘。注 P103 例句:“ 若阙地及泉 , 隧而相见 , 其谁曰不然 ?” 古今字 : 大: 今字“太” , 表示尊称。注 P98 例句 : “请京 , 使居之 , 谓之京城大叔。” 辟: 今字“避” , 避免。 注 P99 例句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 厌: 今字“餍” , 满足。 注 P99 例句 : “对曰 : 姜氏何厌之有 ! ” 尝: 今字“ ” , 副词 , 品尝 , 体会滋味。注 P102 例句:“小人有母 , 皆尝小人 之食矣 , 未尝君之羹。” 异体字 : 佗:同“他” ,其也,另外的。注 P98 例句: “佗邑唯命 ,请京, 使居之 ,谓之京城大 叔。” : 同“昵” , 亲近。注 P100 例句 : “公曰 : “不义不 , 厚将崩。” 《公 孙 无 知 之 乱》 通假字: 绌: 通“黜” , 贬低。注 P109 例句 : “衣服礼秩如 , 襄公绌之”。 游: 通“ , 出行 , 乐。注 P110 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御: 通“ ”, 抵 。 注 P110 例句 : “我奚御哉 ! ” 税: 通“脱” , 解脱桎梏。 注 P113 例句 : “管仲请囚 , 鲍叔受之 , 及堂阜而税 之” 古今字 : : 今字“嫡 ” , 正妻所生长子。 注 P109 例句:“衣服礼秩如 ”。 见: 今字 “现” , 出现。注 P110 例句 : “彭生敢见” ! 坠: 今字“ ”, 坠落。 注 P110 例 句 : “公惧 , 坠于车”。 反: 今字 “返” , 返回。注 P110 例句 : “反, 诛屦于徒人费”。 路: 今字“辂” , 古代的一种大车。 注 P112 例句 : “公丧戎路 , 传乘而归”。 辟: 今字“避” , 躺避。注 P112 例句 : “秦子 , 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 , 是以皆 止” 异体字:

书法常用繁简字、异体字对照表

法常用繁简字、异体字对照表 ?並,并,併:古代完全不通用。并,併 是同义词,“兼并”的意义写作并、 併,不写作並;“一起”的意义写作並,並排;很少写并、併; “依傍”的意义只 写作並;“抛弃”的意义只写作并、併。 ?采,採,寀,埰,棌:“摘取” 寀,埰 例词:寀地,寀邑;“栎树”,又叫“柞树”的意义写作棌。例词:棌椽。 ?彩,綵:古代是两个字;綵仅用于彩色丝织品; “彩色”、“光彩”用彩。 ?抄,钞,杪:“掠夺”,“抄写”之意用抄;“末尾”、“最后”之意用钞(杪) , 读 miao3 声 例词:教行于钞; ?沈,沉:沉古代写作沈,但沈没一般写作沉没。 ?冲,衝:古代是两个字 :空虚、谦虚、年幼之意用冲(沖) 。例词:大盈若冲; 谦冲节俭;方年冲貌 ,, 交通要道、冲击、向着、对着之意用衝。例词:天下之 衝;衝撞;首衝南方,要衝,衝水,衝動,衝撃。 ?丑,醜: “地支” 用丑,子丑寅卯; 美丑、厌恶、丑角等时用醜, 醜陋,醜悪。 ?仇、讎:地名、姓氏用仇;仇恨、仇敵可用讎,報讎,讎人。 ?斗,鬥(鬦,鬭):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例字:北斗星、車 載斗量、烟斗、斗膽、漏斗;争斗、战斗用鬥:鬥 牛士、鬥智鬥勇。 ? 厄(戹)、阨、轭(軛):——古代是三个字,厄,困苦意,厄运;阻塞、险 要地势、狭隘等一般写作阨;轭(軛) ,牛马拉车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范,範:古代是两个字,作姓时只能用范,范仲淹;模範、范例则用範。 ?丰,豐:古代是两个字,丰一般只用于形容容貌和神态,例词:丰采、丰姿、 丰韵、丰儀;豐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事物,豐産,豐收, 豐富。 ?復,複,覆:複,有“夹衣” ,“繁复”,“重复”之意;復,有“回来,回去” , “报复”,“再,又”,“回答”,“免除赋税”之意;覆,有“遮盖” ,覆盖,“翻转 ?“为”统一替换为“爲” ,爲、 為为古异体字。 ?才,纔:“才能”之意,用才; 刚刚”、“方才”、“仅仅” 之意,用纔。 的意义写作採;“卿大夫受封土地”的意义写作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

附言:拙文是笔者多年地教学讲稿,最大地特点是应用数学地公式表明和概述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地特点和关系,搜集例证很翔实. 摘要:本文比较细致深入地讲述了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地定义、特点、辨别方法、发展变化情况、容易出现地误解和偏差,以及应注意地问题.这是学习古汉语地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学生不认识繁体字地困难,应很好地认识和理解此文,才能提高我们掌握文字地水平和学好古代汉语.拙文有自己地见解,并用数学公式表明这三种字地特点.多年来,本讲稿曾多次作为教案和刻印给学生参考,得到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地称赞..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键词: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古今字 古今字,是指在某一种意义上先后产生地书写形体不同地字.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对应字,分化字和原来字出现地时间有先后,代表地义项有多少,这种文字现象就叫做古今字.古今字,是古字和今字地省称,古字是指古代使用地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今字是指由汉隶一直通行到今天还在使用地字,如汉隶、宋体、楷体等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古今字产生地原因 汉字在发展变化地过程中,随着书写工具地发达,人类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地进步,人们逐渐要求文字在记录语言上更精确细致,尽量减少文字兼职过多而造成歧义地现象,因而为适应这种形势地需要,便另造了一批新字,尽量以求一字一职,更好地清楚地记录语言,便出现了古今字.例如“贾”是一个古字,它地本义是“商贾”地“贾”(ǔ),引申为“物贾”地“贾”(à)使用,甚至读音也变了,为了便于区分,人们便另造了一个新字“價”(à)来代表这个引申地意义,形成了古今字“贾價”.又如“说”在先秦具有“解说”、“喜悦”等意义,为了加以区别,人们便造了一个从竖心旁地“悦”来加以区分这两个不同地意义.总之,古今字地产生主要是通假字、同源字地逐渐分化、孪生,以及多义字在书写形式上地分工所造成地,这是一种文字繁化地趋势.设若古字形用“”代表,它有多个义项、、……,新字形为“”、“”等,那么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即为:(、、……)=()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常见地古今字 古今字实际上也是一种使用有时间先后地异体字,是语言中地同词异形现象.阅读古书时,常见地古字是该词早期地写法,故文字学家又称为“初文”;今字是根据所要代表地意义在古字上添加偏旁造成地,又称为“后起字”.大多数古今字都是一对一地,例如(古字在前,今字在后):大太、弟悌、閒間、說悅、孰熟、竟境、赴訃、馮凴、賈價、屬囑、伯霸、皃貌、康糠、采採、云雲、責債、禽擒、知智、田畋、反返、錯措、戚慼、景影、莫暮、嘗嚐、縣懸、取娶、道導、章彰、虛墟、卷捲、舍捨、斂殮、沽酤、自鼻、其箕、然燃、要腰、奉俸、展輾、原源、昏婚、州洲、內納、見現、志誌、益溢、暴曝、契鍥、冥暝、合盒、兩輛、尊樽、陳陣、為偽、名銘、隊墜,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地古字兼职过多,因此同它对应地今字不止一个.例如:敝蔽弊、厲礪勵、或域國、豈愷凱、共供拱恭、辟避嬖僻闢,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还有一种情况也得注意:有地古字产生今字以后,随着时间地推移,今字又会产生较晚地今字,可称为“再今字”或“再后起字”,形成古今字地一种递变关系.如“猒厭”是古今字,稍后地“厭饜”又成为古今字.“气氣餼”、“或域國”也是这样地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古今字地造字关系 形声字地构字能力最强,故大部分地今字都是用形声字地方法造成地.归纳起来,今字地造字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释疑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释疑 贺君【内容摘要】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是搞文字学和研究古代典籍文化者常常遇到的问题。其难点主要是如何给这些文字定义,并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各类文字的具体判定原则。古今文字学家对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成就上,有必要对这些文字的研究做一下总结并做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拟从最基本的问题做起,对以上文字从概念,成因,特点及判断原则方面做一些探讨。【关键词】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古今字何谓古今字,最早提到这一名称的是《汉书·艺文志》“六艺一百三家”中的“孝经十一家”,内有《古今字》一卷,然而由于该书失传,至于对古今字有什么解释就不得而知了。东汉郑玄在古书注释中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注:“余、予古今字。” 可见古今字这一概念,是古人在注释经籍中文字的意义时提出来的。以后古籍中古今异字的现象引起训诂学家的较多关注。到了清代,古今异字的现象已引起广泛注意。有关古今字的论述散见于各学者的著述中。如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卷三下谈“予”、“与”二字的关系时说:“盖古今异字,必以此释彼而其义始明。”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到“古今人用字不同”,“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清代另一位学者王筠则有“分别文”的说法:“字有不须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分别文,其种有二:一则正义为借义所夺,因加偏旁以别之者也;一则本字义多,既加偏旁只分其一义也。”1王氏虽未说分别文就是古今字,但从他分析的字例看,他的分别文大体上相当于人们所说的古今字。稍后,徐灏揉合段、王二家之说,提出:“古今字有二例:一为造字相承,增偏旁;一为载籍古今本也。”2近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了更为科学的概念。王力认为古今字的实质是汉字的孳乳分化,是造字问题。古时汉字数量少,一字多义现象较普遍,后世为了区别,以古字为基础另造一个或几个新字来分担古字的某一或某一些表义功能,如“辟”字本义为“法”,引申指“君”,又假借表示“躲开”、“邪僻”、“宠幸”、“譬喻”等义,后世造“避”、“僻”、“嬖”、“譬”,分别表示“躲开”、“邪僻”、“宠幸”、“譬喻”等语义,“辟”字和它们分别构成古今字。380年代初学术界曾就古今字问题展开过一场讨论,经过讨论,多数学者倾向王力的意见,洪成玉说得更为细致,他总结了古今字的三个特点:(1)古字和今字有着造字相承关系,两者是历时的关系。(2)在语音上都是相同或相通的。(3)在意义上都有这样那样的联系。4张劲秋认为为了区别同源字,应再加一条,即:今字表示的意义在今字未产生之前一直是由古字承担的。5 综上所述,所谓古今字就是文字的一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附言:拙文是笔者多年的教学讲稿,最大的特点是应用数学的公式表明和概述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特点和关系,搜集例证很翔实。 摘要:本文比较细致深入地讲述了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定义、特点、辨别方法、发展变化情况、容易出现的误解和偏差,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这是学习古汉语的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学生不认识繁体字的困难,应很好地认识和理解此文,才能提高我们掌握文字的水平和学好古代汉语。拙文有自己的见解,并用数学公式表明这三种字的特点。多年来,本讲稿曾多次作为教案和刻印给学生参考,得到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的称赞。。 关键词: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古今字 古今字,是指在某一种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书写形体不同的字。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应字,分化字和原来字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代表的义项有多少,这种文字现象就叫做古今字。古今字,是古字和今字的省称,古字是指古代使用的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今字是指由汉隶一直通行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字,如汉隶、宋体、楷体等字。 (一)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汉字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随着书写工具的发达,人类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逐渐要求文字在记录语言上更精确细致,尽量减少文字兼职过多而造成歧义的现象,因而为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便另造了一批新字,尽量以求一字一职,更好地清楚地记录语言,便出现了古今字。例如“贾”是一个古字,它的本义是“商贾”的“贾”(gǔ),引申为“物贾”的“贾”(jià)使用,甚至读音也变了,为了便于区分,人们便另造了一个新字“價”(jià)来代表这个引申的意义,形成了古今字“贾價”。又如“说”在先秦具有“解说”、“喜悦”等意义,为了加以区别,人们便造了一个从竖心旁的“悦”来加以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意义。总之,古今字的产生主要是通假字、同源字的逐渐分化、孪生,以及多义字在书写形式上的分工所造成的,这是一种文字繁化的趋势。设若古字形用“x”代表,它有多个义项a、b、c……,新字形为“y”、“z”等,那么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即为:x(a、b、c……)=x(a) +y(b)+z(c) …… (二)常见的古今字 古今字实际上也是一种使用有时间先后的异体字,是语言中的同词异形现象。阅读古书时,常见的古字是该词早期的写法,故文字学家又称为“初文”;今字是根据所要代表的意义在古字上添加偏旁造成的,又称为“后起字”。大多数古今字都是一对一的,例如(古字在前,今字在后):大太、弟悌、閒間、說悅、孰熟、竟境、赴訃、馮凴、賈價、屬囑、伯霸、皃貌、康糠、采採、云雲、責債、禽擒、知智、田畋、反返、錯措、戚慼、景影、莫暮、嘗嚐、縣懸、取娶、道導、章彰、虛墟、卷捲、舍捨、斂殮、沽酤、自鼻、其箕、然燃、要腰、奉俸、展輾、原源、昏婚、州洲、內納、見現、志誌、益溢、暴曝、契鍥、冥暝、合盒、兩輛、尊樽、陳陣、為偽、名銘、隊墜,等等。 有的古字兼职过多,因此同它对应的今字不止一个。例如:敝蔽弊、厲礪勵、或域國、豈愷凱、共供拱恭、辟避嬖僻闢,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也得注意:有的古字产生今字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字又会产生较晚的今字,可称为“再今字”或“再后起字”,形成古今字的一种递变关系。如“猒厭”是古今字,稍后的“厭饜”又成为古今字。“气氣餼”、“或域國”也是这样的关系。 (三)古今字的造字关系 形声字的构字能力最强,故大部分的今字都是用形声字的方法造成的。归纳起来,今字的造字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书法常用繁简字、异体字对照表

书法常用繁简字、异体字对照表 ●並,并,併:古代完全不通用。并,併是同义词,“兼并”的意义写作并、併,不写作並;“一起”的意义写作並,並排;很少写并、併;“依傍”的意义只写作並;“抛弃”的意义只写作并、併。 ●“为”统一替换为“爲”,爲、為为古异体字。 ●才,纔:“才能”之意,用才;“刚刚”、“方才”、“仅仅”之意,用纔。 ●采,採,寀,埰,棌:“摘取”的意义写作採;“卿大夫受封土地”的意义写作寀,埰例词:寀地,寀邑;“栎树”,又叫“柞树”的意义写作棌。例词:棌椽。 ●彩,綵:古代是两个字;綵仅用于彩色丝织品;“彩色”、“光彩”用彩。 ●抄,钞,杪:“掠夺”,“抄写”之意用抄;“末尾”、“最后”之意用钞(杪),读miao3声例词:教行于钞; ●沈,沉:沉古代写作沈,但沈没一般写作沉没。 ●冲,衝:古代是两个字:空虚、谦虚、年幼之意用冲(沖)。例词:大盈若冲;谦冲节俭;方年冲貌……交通要道、冲击、向着、对着之意用衝。例词:天下之衝;衝撞;首衝南方,要衝,衝水,衝動,衝撃。 ●丑,醜: “地支”用丑,子丑寅卯;美丑、厌恶、丑角等时用醜,醜陋,醜悪。 ●仇、讎:地名、姓氏用仇;仇恨、仇敵可用讎,報讎,讎人。 ●斗,鬥(鬦,鬭):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例字:北斗星、車載斗量、烟斗、斗膽、漏斗;争斗、战斗用鬥:鬥牛士、鬥智鬥勇。 ●厄(戹)、阨、轭(軛):——古代是三个字,厄,困苦意,厄运;阻塞、险要地势、狭隘等一般写作阨;轭(軛),牛马拉车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范,範:古代是两个字,作姓时只能用范,范仲淹;模範、范例则用範。 ●丰,豐:古代是两个字,丰一般只用于形容容貌和神态,例词:丰采、丰姿、丰韵、丰儀;豐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事物,豐産,豐收,豐富。 ●復,複,覆:複,有“夹衣”,“繁复”,“重复”之意;復,有“回来,回去”,“报复”,“再,又”,“回答”,“免除赋税”之意;覆,有“遮盖”,覆盖,“翻转

通假字 古今字 异体字的区别

如何辨别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 2011-7-23 14:09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1208次 请举例说明。 2011-7-25 10:27 最佳答案一、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 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 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 ③于是翦其发。(《顺民》) ④臣错茅臣。(《晁错传》) ⑤张脉偾兴,外彊中干。(《韩之战》) 以上加“”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来源 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这里所谓汉字的分化,是指由于汉字记词职务的分化而导致汉字的增益。上古字少,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务,为

书法常用繁简字、异体字对照表

?復,複,覆:複,有“夹衣” 重复”之意;復,有“回来,回去” 免除赋税”之意;覆,有“遮盖” ,覆盖,“翻转 书法常用繁简字、异体字对照表 ?並,并,併:古代完全不通用。并,併 是同义词,“兼并”的意义写作并、 併,不写作並;“一起”的意义写作並,並排;很少写并、併; “依傍”的意义只 写作並;“抛弃”的意义只写作并、併。 ?“为”统一替换为“爲” ,爲、為为古异体字。 ?才,纔:“才能”之意,用才; “刚刚”、“方才”、“仅仅” 之意,用纔。 ?采,採,寀,埰,棌:“摘取”的意义写作採;“卿大夫受封土地”的意义写作 寀,埰 例词:寀地,寀邑;“栎树”,又叫“柞树”的意义写作棌。例词:棌椽。 ?彩,綵:古代是两个字;綵仅用于彩色丝织品; “彩色”、“光彩”用彩。 ?抄,钞,杪:“掠夺”,“抄写”之意用抄;“末尾”、“最后”之意用钞(杪) , 读 miao3 声 例词:教行于钞; ?沈,沉:沉古代写作沈,但沈没一般写作沉没。 ?冲,衝:古代是两个字 :空虚、谦虚、年幼之意用冲(沖) 。例词:大盈若冲; 谦冲节俭;方年冲貌 ,, 交通要道、冲击、向着、对着之意用衝。例词:天下之 衝;衝撞;首衝南方,要衝,衝水,衝動,衝撃。 ?丑,醜: “地支” 用丑,子丑寅卯; 美丑、厌恶、丑角等时用醜, 醜陋,醜悪。 ?仇、讎:地名、姓氏用仇;仇恨、仇敵可用讎,報讎,讎人 ?斗,鬥(鬦,鬭):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例字:北斗星、車 載斗量、烟斗、斗膽、漏斗;争斗、战斗用鬥:鬥 牛士、鬥智鬥勇。 ? 厄(戹)、阨、轭(軛):——古代是三个字,厄,困苦意,厄运;阻塞、险 要地势、狭隘等一般写作阨;轭(軛) ,牛马拉车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范,範:古代是两个字,作姓时只能用范,范仲淹;模範、范例则用範。 ?丰,豐:古代是两个字,丰一般只用于形容容貌和神态,例词:丰采、丰姿、 丰韵、丰儀;豐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事物,豐産,豐收, 豐富。 再,又”,

古今字 通假字 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007-04-12 10:50:37)转载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汉字也是这样。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高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 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 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 ③于是翦其发。(《顺民》) ④臣错茅臣。(《晁错传》) ⑤张脉偾兴,外彊中干。(《韩之战》) 以上加“”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四课时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古今字 1、定义:上古時代,由于詞義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常用一個漢字兼職記錄一些意義,一字多義的現象很普遍,後世爲理解書面語言時不産生歧義,常爲這種兼職字所記錄的某項意義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段玉裁的説法 ?凡讀經傳,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爲古則漢爲今,漢爲古則晉宋爲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 ——《説文解字注·言部》“誼” 王筠的説法 ?字有不須偏旁而義已足者。則其偏旁爲後人遞加也。其加偏旁而義遂異者,是爲分别文,其種有二:一則正義爲借義所奪,因加偏旁以别之也;一則 本字義多,既加偏旁,則只分其一義也。 —清·王筠《説文釋例·卷八》 2、思考:古今字与古文字、今文字的区别 ?概而言之,古今字是不同歷史時期用來記録同一個詞的形體不同的字,先出現的爲古字,後出現的爲今字。古字和今字合稱古今字。 ?古文字、今文字:隸變以前的文字稱爲古文字,隸變以後的文字稱爲今文字。 1、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方法以及来源: ●产生的原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产生新字;各个时代衰亡的字依然保存在字典中;上古汉字简直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 ●产生的方法:加上形旁造今字,辟避;改形旁造今字,说悦;全改字形,膂吕,阙缺 ●古今字主要來源:一是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一是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A、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詞義的不斷發展,使詞由單義變成多義。其中 有的詞義為適應交際的需要,從母體中分化出來,獨立成詞。為了相互區別,要求專有字形表達,以便使形義關繫明確。然而新造的字又常在新詞産生之后,因此在一定時期內,仍維繫一字記錄數詞的情況,故在古書中常見到用古字記今字的象形。例如下: 《說文》:“辟,用法者也。法也。从卩从辛,”甲骨文作“”,小篆作 “”“卩”,音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對人施加刑法之意。 (1)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辟—避 (2)慾辟土地,朝秦楚。闢—今簡化“辟” (3)茍無恆心,放辟邪侈。辟—僻 (4)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辟—嬖 (5)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譬 註意的是:有的古今字同時處于一個句子中:

1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

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采诗说: 删诗说: 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 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这个说法不准确; 吴越春秋: 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 2、作者是越晔; 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古文运动: 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 2、主张“主以明道” 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 九歌的艺术特色: 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价格化; 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本节是讲古书中的用字情况。汉语的用字情况比较复杂,尽管古汉语基本上一个字代表一个词,但是字与词之间在很多情况下是不一致的。从现在的角度看古代书面语,既有几个字共表一词的情况,也有一个字表数词的情况。 几个字共表一词的主要有:①通假字(本有其字的假借);②古今字;③异体字;④繁简字。 一个字表数词的主要有:①假借字(本无其字的假借);②同形字。 关于假借字,我们在讲“六书”时已过,这里再举几个例子,如“之”既可表动词“往”(本义),义可表虚词(假借义),“夫”既可表名词男子(本义),又可表虚词(假借义)。 同形字即几个词共用一个字形,广义上的同形字包括上面的假借字,这里讲的是狭义上的同形字。如炮炙的“炮”(páo)和火炮的“炮”(pao),日晒的“暴”(pù)和疾速的“暴”(bào)(二字在古文字中不同形),甲胄的“胄”和后裔的“胄”(二字在古文字中不同形)。 本节讲三个问题:①古今字;②异体字;③繁简字。

第四节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四节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是古汉语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几个概念。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假借字 “假借”是个大的概念,它包括“造字”的假借和“用字”的假借,前者指“六书”中的假借,后者指古代文献用字中的通假(又叫“古音通假”)。用六书假借法“造”的字,叫“六书假借字”;由古音通假而使用的字,叫“通假字”。 1 六书假借字 我们知道,“六书”是专讲造字理论的。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能产性的造字方法,它们能从无到有创造新的字形,因此历来被称作“造字之本”;转注和假借由于不能创造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之外的新的字形,因而被称作“用字之法”。段玉裁说:“戴(震)先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戴震和段玉裁的这种观点,简称叫“四体二用”,又叫“体用说”,在学界有很大影响。实际上,假借是一种不造新字的“造字方法”,它的本质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也就是说,语言中已有某一个词,但在文字中没有记录它的字,于是就在已有的文字中找一个与它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来兼记它,而不再为它另造专字。 例如,“其”是象形字,它本来记录语言中含义为“簸箕”的名词。语言中又有一些虚词,意思是“那”、“他的”、“如果”,或者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它们的读音与“其”相同;照理,应当分别为它们专造新字。但古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为它们造字,而是直接借用“其”字来记录它们。于是“其”除了本义“簸箕”外,又兼表了上述几种虚词假借义。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其”表“那,那个”之义。《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表“他的”之义。《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表“如果”义。《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其”表委婉语气,可译作“还是”。《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岂”,等等。上述例句中的“其”,就是六书假借字。 因此,从汉字的绝对数字来看,六书假借并没有增加新字,仅是借用音同的已成之字来记录新词,确实是“用字之法”;但是,如果从整个文字体系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由于它能以一个字表示若干个词,免却了为每一个词造一个专字的劳顿,节制了文字无限制地繁衍滋生,所以它又确实是不造新字的“造字方法。”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1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 第二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 通假字: 寤:通“”,倒逆。注P97例句:“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无:通“毋”,不要。注P99例句:“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阙:通“掘”,挖掘。注P103例句:“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古今字: 大:今字“太”,表示尊称。注P98例句: “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辟:今字“避”,避免。注P99例句:“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厌:今字“餍”,满足。注P99例句: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尝:今字“”,副词,品尝,体会滋味。注P102例句:“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异体字: 佗:同“他”,其也,另外的。注P98例句: “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同“昵”,亲近。注P100 例句: “公曰: “不义不,厚将崩。” 《公孙无知之乱》 通假字: 绌:通“黜”,贬低。注P109例句: “衣服礼秩如,襄公绌之”。 游:通“”,出行, 乐。注P110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御:通“”,抵。注P110例句: “我奚御哉! ” 税:通“脱”,解脱桎梏。注P113例句: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 古今字: :今字“嫡”,正妻所生长子。注P109例句:“衣服礼秩如”。 见:今字“现”,出现。注P110例句: “彭生敢见”! 坠:今字“”,坠落。注P110例句: “公惧, 坠于车”。 反:今字“返”,返回。注P110例句: “反,诛屦于徒人费”。 路:今字“辂”,古代的一种大车。注P112例句: “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辟:今字“避”,躺避。注P112例句: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异体字: 期:同“”,一周年。注P109例句: “期戍,公问不至”。 《之战》 通假字: 无:通“毋”,不要。注P120例句: “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与师淹于君地”。 桀:通“揭”,举起。注P120例句: “齐高固入晋师, 桀石以投人”。 翦:通“剪”,剪除。注P121例句: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古今字: 道:今字“导”,引导,带路。注P118例句: “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禽:今字“擒”,捉拿。注P120例句: “禽之而乘其车”。 陈:今字“阵”,摆开阵势。注P121例句: “师陈于”。 异体字: :同“鞍”,齐地名,今山东济南市附近。注P121例句:“师陈于”。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什么是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例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伯对刘邦说的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即要求对方早点来,别来得太晚了,显得没诚意,不礼貌。显然应该写“早”字,但司马迁却写了个“蚤”字,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的很清楚,“蚤”本是“啮人跳虫也”,就是今天的“跳蚤”。我们不能说司马迁不会写“早”字,也不能说那时“早”字还没出现,实事上先秦就有“早”字了: 《左传·昭公三年》:“早世陨命”;又《隐公三年》:“早死”; 《荀子·非相》:“不先虑,不早谋。” 《大戴礼记》:“天子之善在於早谕教与选左右。” 《史记》中也能找到用“早”的例子: 《孝武本纪》:“天子即诛文成,后悔其早死,惜其方不尽。” 《留侯世家》:“后五日早会。” 《三王世家》:“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 但在先秦、两汉时期,用“蚤”为“早”的例子多得很: 《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 《左传·僖公23年》:“子盍蚤自贰焉?” 《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史记·周本纪》:“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 《史记·始皇本纪》:“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汉书·文帝纪》:“有司请蚤建太子。” 这两个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同音字,故而相通假。 与“早、蚤”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例如: 畔与叛—— 《说文·田部》:“畔,田界也。从田,半声。” 《左传·襄公26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 可见,“畔”指田间界限,即现在所谓“田埂”。 《说文·半部》:“叛,半反也。” 《尚书·大诰》:“三监及淮夷叛。” 《韩非子·用人》:“使伯夷与盗跖俱辱,故臣有叛主。” 但正如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所指出的:“古多假畔为叛”,如:《史记·夏本纪》:“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 《史记·殷本纪》:“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 疲与罷(罢)—— 《说文·疒部》:“劳也,从疒皮声。” 《左传·成公26年》:“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韩非子·初见秦》:“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 《史记·河渠书》:“吾斗疲极,不当相助耶?”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汉军屡疲,秦军必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