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瓦格纳艺术观看中国歌剧创作的思维本质

从瓦格纳艺术观看中国歌剧创作的思维本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6777280.html,

从瓦格纳艺术观看中国歌剧创作的思维本质作者:鄂梦迪

来源:《音乐生活》2019年第05期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歌剧艺术是一种舶来品,它起源于西方。西方歌剧艺术自十六世纪末期形成于意大利(以歌剧《尤利迪斯》为初端),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丰厚的四百年间,歌剧从早期的说唱故事开始,经由古典主义庞大气息的熏习,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体裁和形式,并在莫扎特、威尔第、普契尼等艺术大师的笔下开出繁茂的花枝。最后,浪漫主义音乐家瓦格纳怀揣着“戏剧性的歌剧”、“诗性歌剧”这样的情怀,对传统歌剧创作、演绎思维进行了大胆革新,并提出了鲜明的艺术理念,他理想的“未来的戏剧”理念开辟和奠定了近现代歌剧发展之路。但是,有时候现实终究会忘却并抛弃理想。

时至今日,西方歌剧表面呈现着古典、浪漫、现代等风格多元并存的繁华景象,而实质却是少有经典再造。象征主义、印象主义或极端自我的现代主义已经将现代戏剧艺术、现代歌剧发展成为不知自我为何物的境地,这种境况使得本身戏剧艺术、歌剧艺术就起步较晚的中国,在艰难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上更加迷茫,也更加盲从。

中国歌剧的起步,相较于西方,如果从1928年黎锦辉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算起,相差三百多年。三百年的时空间隔,势必造就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歌剧艺术形式和艺术理念。这种差异性,我个人认为,过去、现在、将来都理应存在,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将中国歌剧艺术的创作、发展的重点放在弥合这种差异性上,毕竟中西方的文化土壤、艺术气息、哲学理念都是不同的。就如同样是小说,德国人本哈德施林克用《朗读者》来讲述战争对普通到具体的每一个德国人这样的个体的存在意义,而中国人莫言则用《生死疲劳》揭示自土改以来在中国大陆上发生的一代代人的命运沉浮;同是绘画,法国风景画家柯罗可以用之诠释大自然的美好(代表作如《林妖的舞蹈》),而俄国画家列宾也可以用之暗喻革命之艰辛(代表作如《革命者归来》) ;同是话剧,达里奥·福可以用之无限度的讽刺政府、抨击荒唐的权威和专制,而林兆华也可以安安静静的用之一部一部的讲诉中国人自己的精神世界。说白了,任何一种艺术载体不过是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内容的填充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甚至因民族而不同。歌剧也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没有固化到像弗拉明戈舞蹈、日本演歌、内蒙长调那样的不能迁异的绝对民族化的地步。

17世纪的意大利人,也曾一度以为歌剧是自己国度里的专属,以为只有用意大利语演

唱,才能称之为歌剧。然而莫扎特首创了德语歌剧,《魔笛》成为伟大的艺术瑰宝,也让这新艺术的浪潮席卷了欧洲各国。艺术没有止步,瓦格纳的歌剧改革看似在为这艺术制定新的法则,实际上,就像莫扎特用音乐为人类诠释了所有情感一样,正是瓦格纳,为世界敞开了歌剧的大门。这也正是我个人尤为推崇瓦格纳歌剧美学观的原由所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