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

——《刻骨铭心的国耻》课例剖析

东阳市教研室吕绿杨

【背景与意义】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虽是同一个语文课程标准,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学段——初中段的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和深化。由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方式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它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跨度。跨得好,初中的语文教学就能一帆风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稳步提高并产生新的飞跃;相反,跨得不好,则学生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正视脱节现象,弄清脱节原因,寻求衔接策略,是交接双方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东阳市举行了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研讨会,会议形式如下:

执教老师:小学(方旭莉)、初中(张伟伟)

上课班级:外国语小学六年级(一)班、(二)班。

教材内容: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选学课文《刻骨铭心的国耻》

听课对象:全市小学六年级、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师。

下面以两位老师同在小学六年级上的《刻骨铭心的国耻》的课例进行剖析,探讨小初衔接、平稳过渡的问题。

【分析与策略】

一、“两全”目标定位的差异

(一)全体学生:小学关注全体初中则偏向尖子

课例分析:从上例中不难看出,小学注重教学形式,初中则不拘教学形式;小学重视情感朗读,初中则重视默读练习;小学注重情感体验,初中则注重逻辑思维。除此以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小学关注每个学生,初中则偏向尖子学生。

衔接策略:《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就整个教育对象说,需关注每个学习个体;就学习个体说,需培育全面的语文素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两全”。小学要在形式中求实质,在全体中育尖子,在朗读中插默读,在情感体验中渗透逻辑思维。初中则要尽可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多发言、多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差生”不差。

(二)全面素养:小学注重感悟初中则注重比较

课例分析:以上两组教学目标,都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且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也有不同之处:(1)在表达形式上,小学把三个维度分开表达,条理清楚。初中把“过程和方法”结合到“知识、能力、情感”之中,融合一体。(2)在“过程和方法”的选择上,小学注重朗读感悟,重在情感提升。如: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认识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而初中则注重“比较、借助”,重在知识积累。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通过比较,认识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3)在情感目标上,小学涵义多且要求高,如:珍惜和平,奋发图强,开创未来。而初中相对单薄一些。

衔接策略:课程标准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列为语文学科追求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在教学中,

首先要突现“过程与方法”。过去,我们谈及语文教学目标,往往着眼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至于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就从来没有涉及。这样的目标定位,缺乏对学生多层面教育的关照,因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今后应在“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应用、叙述等方面引起重视并作出努力。其次要把握“情感与态度”。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是显性的,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容易把握,而“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隐性的,在情感与态度的深度和广度上教师都难以把握,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目标的达成度,小学似乎比初中还高,这就有点不切合学生实际,值得商榷。

再则要调整“教学目标主体”。过去的教学目标,虽然是教与学的共同目标,但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使学生------”,“让学生------”,“教会学生------”。教师是主动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随着新课标的颁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主体地位日渐确立。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以学生的角度进行叙述,如“能------”“养成------”“喜欢------”,这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改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化。上例中的“激发学生------”“教育学生------”,尽管教育理念是先进的,课堂行为是创新的,但是教学目标的叙述是不妥的,也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的确立起来。

二、教学内容理解的差异

(一)、语言理解:小学重于情感,初中则重于慨念

理解句子:“其中一把叫做‘助广’的军刀……永远趴在橱窗里。”

课例分析:同时理解“趴”字,但两者相差甚大。首先,理解方法不同:小学是老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从学生的朗读声音的轻重中,体会“趴”的含义。初中是老师直接提问,从词的本义出发,懂得“趴”字的意思。其次,理解程度不同:小学限于课文内容,在句子中,理解意思,体会词的褒贬性。初中则跳出课文内容,关注社会现象,总结出“用词与一个人的认知和立场有关”,从特殊的例子中,推断出一般的用词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衔接策略:在语言理解的方法上,小学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初中需创设情感氛围,通过读去感悟词的含义。在理解程度上,小学要善于总结提高,从“一个词”扩展到“一类词”,触类旁通,提高谴词造句的能力。(二)、人文内涵:小学较为单一,初中则趋向多元

课堂实例

课例分析: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从案例中我们看出,小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的人文内涵的理解比较单一,教师说:“除了刀杀、枪杀、日寇还用了哪些手段?”答案显然是唯一的,即:活埋、焚烧……课文中写得清清楚楚,学生不需要多动脑筋,也没有多元解读的空间。所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也是表象化的。初中则不同,教师能避开学生容易懂的屠杀手段不谈,从“年逾古稀”的意思理解开始,引导学生想象日本人不仅仅屠杀青壮年,连老人,小孩也不放过,严重违背了国际公约,可谓丧尽天良,毫无人性。还有抓住了“仅仅六个星期”,与前文的“长达六个星期”相比较,这不但是用词准确性的训练,而且更能突出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是知识训练与情感培养的完美结合。

衔接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在因素,抓准切入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学生读了课文就懂的问题不提,答案相同的问题少提,尽可能的提一些学生不容易懂的,答案是多元的,要经过努力才能回答的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效率才能提高,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得到尊重。

三、教学方式运用的差异

(一)揭示课题:小学以情熏染,初中则开门见山

课堂实例

课例分析:同时揭示课题,小学初中显然不同。小学以课文具体语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几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创设情感氛围,从感性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从而揭题,理解“国耻”及“刻骨铭心”,从具体语言的环境,典型的事例,来理解题目,此方法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接受,但耗时过多,课堂效率不高。初中则开门见山,直接理解“刻骨铭心”及“国耻”,应该说符合揭示课题的一般规律。但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够强,容易就事论事,不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再则,学生的情感也不可能激发起来。

衔接策略:以上两种揭题方法各有利弊,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视教材的难易度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定,题目容易理解、情感不难到位,就开门见山,速战速决,反之,就要作好铺垫工作,循序渐进,为整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主线:小学以读、悟为主,初中则以说、议为主

课堂实例

课例分析:以上是两堂课教学设计的要点,不难看出,两位都遵循了一般的阅读规律,从“整体——部分——整体”,且教学时间安排紧凑,用一教时完成。但仔细思考,不同点十分明显。(1)教学的主线不同:小学以“读——悟”为主线,以读促悟,以读为载体,以悟为目标,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初中则以“说——议”为主线,在想中说清事情,在品中议明事理。(2)教学的重点不同:小学以“情感培养”为目标,教学重点是心理的感受。初中以“明辨事理”为目标,教学重点是心理感受后的“理由、启迪”(3)教学的理念不同:小学注重人文内涵,偏重于主题的理解、感悟、升华。初中注重语言实践,偏重于课题的深究、字、词、句的落实。

衔接策略:“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的,不可以有所偏颇。小学应在读悟中渗透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培养。初中应在传授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渗透情感的熏陶。即小学更重视思维品质的训练,初中则要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教师板书:小学重于阅读,初中则重于习作

课例分析:以上两位教师的板书设计,特点十分明显。小学则以阅读理解的角度,以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为线索,随着教材内容的步步深入,从日本惨无人道的滔天罪行中,学生的情感从感受“残忍”,到激起“愤怒”,最终的“奋起”。可谓一浪高于一浪,重在理解词句,情感熏陶。初中则以习作表达的角度,以作者确定主题后用怎样的表达方法为线索,开头应怎样描写,主题应如何展现,事实应怎么呈现,重在掌握方法,培养习作能力。

衔接策略: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习作的能力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师应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争取“读”“写”两不误。(五)课后作业:小学重搜集信息,初中则重说、写表达

课堂实例

课例分析:两位教师在布置作业中,教学思想都非常开放。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了语文跨学科的融合,屏弃了传统的抄抄写写的做法,提高了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但是细作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注重于跨学科的融合,注重于搜集资料的培养。而初中则注重于说话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衔接策略:以上两位教师布置作业的差异,主要是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认识不同,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尽管课中通过老师的介绍有所认识,但还是非常浮浅有限,故布置上网查阅更多的信息,意在储备知识。初中教师则认为,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抗日战争又是现代的历史,电影、电视、书本中随处可见,应该掌握比较丰富的知识,只要稍作整理,即可表达。一句话,布置作业要了解学生。

以上是笔者通过两个课例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必定会产生一些问题:其一,由于课例的特殊性,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小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难免有以偏盖全的嫌疑。其二,在个案的分析中,为了突出某

一问题,不能全面地审视整个课例,难免有挂一漏万的现象。其三,为了说明一个观点,使之清楚、明白。难免有言辞武断、陈述绝对的感觉。如此种种,都是在写作过程中的疑难之处,但笔者只想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思考。

浅谈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与过渡

初一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与过渡 初中不是小学的简单的继续,学习内容、知识难度都更上一层;初中是行驶中的转折和爬坡。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当迅速行驶的汽车在转弯或上坡时,缺少心理准备的乘客很容易站不稳而摔倒;同样,在初中新生活开始的时候,如果学生缺乏心理准备不能及时调整就会出现不适应。学生在初一年级的学习既是其小学学习的飞跃,又是其初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在客观上起着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与过渡作用。能否搞好初一年级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初中三年学习的成败。那么,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学科,其教学又该如何搞好这一衔接与过渡呢? 我们发现初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以下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基础知识的残缺。 二是审题能力的欠缺。 三是学习容量的加大。 四是学习要求的提高。 五是习惯、心理的影响。 老师们反映,学生普遍没有预习的习惯。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小组讨论和朗读课文时,总有学生不愿意张嘴;一个班上课只有两三个举手发言,发言的声音小;听记能力比较差,不会记笔记,学得很被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适应初中繁重的学习任务的。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在初一正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并进行认真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教学实效,使学生打好初中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 二、针对容量大的问题,教师可具体从四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 第二,激发兴趣,调动激情。 第三,讲究方法,循序渐进。 第四,课外延伸,综合提高。 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仅有的语文教材也是杯水车薪。《大纲》明确提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如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笔记或办黑板报,提高写作能力;举办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会、朗诵会,培养说话能力。特别是整理语文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收集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精美片段、文学常识等,让他们写写读读,反复品味,一段时间后他们自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说话、写作也不会文思枯竭,搜肠刮肚了。

语文分层次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工作计划 虎林实验中学张荣桓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教学中的“一刀切”,必然会造成差等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消极局面,不利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也阻碍双重任务------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完成。 基于上述情况,我觉得依据“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是必要的。 一、学生分层定级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制定出A、B、C三个学习能力等级的标准,通过观察测试,再确定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等级。每学期结束,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 二、课内分层教学 教师的教案分层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均有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于A、B级学生。把“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和“个别分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分别施教、分层推进,使每级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这里我就作业和批改的三步分层做示例: (一)步是分层布置。如C级学生只限于完成课文后的必做题,而

A、B级学生则须完成选做题和补充的思考题。 ( 二)步是帮扶作业。课堂上完成内容和数量相同的练习时,A、B级学生完成后,按分配的任务去检查、督促、辅导C级学生。 (三)是区别批改。作业批改侧重A、C级,抓两头促中间。对A级重批,对B级重改,对部分C级学生采用面批。 三、课外分层指导 知识学习类的指导侧重于C级,语文活动类的指导侧重于A、B 级。对C级学生的指导,突出“三抓”:一抓常规,培养学习习惯;二抓学法,通过个别谈心、集中示范,指导学习方法;三抓“纠错”,对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对A、B级学生的指导,突出“三多”:一多读。创设条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拓宽学生视野。二多写。通过写读书札记、生活札记、日记等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并鼓励学生多向报刊杂志投稿。三多活动。组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如辩论会、读书报告会、各种竞赛等,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精选句子衔接题20个

1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①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②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③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④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⑤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A. ⑤①③②④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③①②④ D.①③⑤②④ 2. (2011年浙江省余姚市)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标点正确,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②能从中得到激励,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③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 3.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②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③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④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 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A.②③①④⑥⑤ B.③②①④⑥⑤ C.③②①⑤④⑥ D.②③④⑥⑤①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此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黑沉沉的夜空,星光稀缀。 ②时而有游船从身边掠过。 ③湖面上,灯影、船影交辉,桨声、水声和弦,如同无数条金蛇狂舞,闪烁着粼粼波光,就像一个天然的舞台。 ④也有的只是一对情侣依偎在船舱之中或是船头轻轻细语。 ⑤船上,有的琴音笙歌不绝于耳。 A.①③⑤②④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⑤④③② 5.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 ①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③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6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月春风里曳的青草嫩尖,柔软的扫帚草丛,①,②。究竟是为什么踏上了脚下这块沉默而坚硬的土地的呢? A、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由阳光与清晨的雾气酿成的烈性美酒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B、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烈性美酒般地阳光与清晨的雾气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C、①由阳光与清晨的雾气酿成的烈性美酒,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D、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烈性美酒般地阳光与清晨的雾气②让他轻轻地漂浮,7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②只要勤勉不懈,就能弥补个人天赋的不足,到达理想的彼岸。③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写出了《红楼梦》。④司马迁忍辱负重十五年,笔耕不辍,完成了《史记》。⑤古希腊德摩梯尼小时口吃,发音不准,每天坚持含着石子练习朗读,五十年如一

初中语文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初中语文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充满个性差异的学生,就像要面对五个不一样长的手指头一样。在施教的过程中,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读懂学情,而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就是全面读懂学情的重点环节。因为学生的成长环境、知识基础、智商情商、能力水平等存在差异,所以,即使他们站在同一求知起跑线上,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可能相同。 既然这样,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善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活动呢?我以为,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下面,举例说明。 一、上课提问: 生字正音或朗读课文请差生完成,解读课文内容或写法请中等生陈述,能拓展课文内涵广度和深度的问题请尖子生来回答。学生每次回答后,出错的地方,老师通过点拨引导同学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尽量想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二、古文翻译: 教师在教课之前,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对好生的要求是:借助课下注释,不看教辅材料独立翻译,不懂的地方问同学或老师,以此培养自学能力。对中等生的要求如同好生,只是他们必须学会与好

生合作,多向他们请教翻译的方法。对差生的要求可以低一点,除了上述两种要求以外,应该允许他们参考别人的翻译成果。 等全班同学都完成作业之后,请好生念出译文,师生讨论并纠错,形成共识,共享课堂活动所生成的资源。 三、写作方面: 日记每天必写一篇,对中上生来说,困难不大;但对差生来说,的确不太容易。为此,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要求也应该讲究层次。比如,好生和中等生要求做到:字数400字以上,且独立完成。差生至少完成一半,另一半可以做摘抄,如抄一些美文佳句。 教师要经常提供各种类型的日记题目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确定一定的写作范围,以免不知从何入手。同时,教师要经常陈述自己的写作经验,把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最直接的经验告诉学生,让他们尽快找到写作的规律,少走弯路,多出佳作。在这样的点拨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的数量和质量不尽相同,这关系不大,能吸收多少就算多少。 为了让学生取长补短,教师在日记和作文批阅完成之后,务必在课堂上腾出一点时间,让他们互看习作。这样,可以让差生分享中上生的写作优势,让好生协助差生指出其习作上的不足,也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沟通,建立良好的情谊。 善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说白了,就是要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做主动求知的学习者。善待不同层次的

小学二升三语文衔接班试卷

小学二升三语文衔接班期末测试 考试时间:80分钟 姓名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kūn chónɡděnɡdài sūxǐnɡjiāo juǎn yáo yuǎn ( ) ( ) ( ) ( ) ( ) cūn zhuānɡkǎo cházhǔn bai chìbǎnɡshǒu zhǎnɡ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20分) 郊()耍()推()杂() 胶()要()准()朵() 旅()记()钓()辫() 旗()纪()钩()瓣() 三、为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音节。(20分) Zàng cáng 宝藏()捉迷藏()藏身()藏族()躲藏() zhuǎn zhuàn 转动()转身()转告()转圈()转眼() jiǎjià 假如()请假()假期()真假()假装()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10分) 似乎忽然居然果然 1、他平时成绩不太好,可是这次考试()考了全班第一。 2、我们正在操场上踢足球,()外面下起了大雨。 3、爸爸看了一眼就走了,()不太喜欢这幅画。 4,天气预报真准确,报告明天有雨,第二天早上()下起来了。 五、照样子写词语。(8分) 高大高高大大又高又大 ()()() 绿油油()()() 研究研究()()() 六,照样子改写句子。(6分) 例: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我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1、大风刮断了树枝。 ()被()。 ()把()。 例:这道题老师没讲过吗?

这道题老师讲过了。这道题老师讲过了呀! 1、我们不应该爱惜粮食吗? ()。 ()! 3、我们的校园不美吗? ()。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学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我知道我国有()个民族,有()族,有()族、有()族和()族,还有()族,我是()族人。 2、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说说蒲公英的花瓣和我们手掌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里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学习了许多名人的故事,受到很多启发,有善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有关心爱护男孩的();有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执着探索的();还有诚实守信的()。我也决心做一个()的人。 九、阅读知文,并回答问题。 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上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可是,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于是我走近草地,仔细观察,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第二天,太阳升起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从那时起。我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一起睡觉,也和我一起起床。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6分) 张开—()仔细—()美丽—() 升起—()随意—()喜爱—() 2、图示蒲公英的变化。(8分) 时间:早晨→中午→傍晚→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 花的形状:()→()→()→() 3、这篇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经过思考,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好衔接工作: 1、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研读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2、教学模式的衔接。 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3、学习习惯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面、字迹,特别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教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逐渐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特别要这方面的加强。

4、学习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考试结果出来后做好质量分析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心理上的衔接。 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助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过渡期。

如何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许多小学生升到初中后,在一段时间内对初中语文学习感到无所适从,语文学习兴趣减退,成绩也开始下降。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虽然花了大量精力,但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多大提高,这让初中语文教师深感困惑,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笔者认为,这是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造成的。只有了解这些差异,并相应地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 1.教法的差异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而初中语文教材不仅内容加深了,而且知识点也增多了。由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都不同,使得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字、词等基础知识较多,阅读理解少,思维难度不大,所以小学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而初中课文容量大,思维难度大,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小学教师讲课的速度较慢,教法以朗读为主;相关知识可以反复讲,反复练,强调熟能生巧;课堂形式多样,语文活动多,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而由于课文容量大,初中教师讲课的速度相对也较快,因此语文知识不能反复讲,不能反复练。初中教师讲课时注意分析点拨,同时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课堂形式相对单一。在作业方面,小学书面作业简单,难度小,教师可以精批细改。而初中的作业不仅较多,而且难度也大,使得教师不容易做到精批细改。小学和初中的教法差异如此之大,而我们一些初中教师缺乏对小学语文教法的了解,在教学方法上没能做好与小学的衔接,使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 2.学法的差异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负担不重,所以教师对学生帮扶多。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依赖教师的安排,一般学生只是单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觉得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主要是耳听、眼看、手写、心记,对课文的学习一般只是解决字词、段落意思、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内容,在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而到了初中,教材内容相比小学不仅增多而且加深,对相关知识点要求充分理解并掌握,而学习则更多地体现自主性:学习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预习、自主做笔记和复习功课,养成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方法由被动型转到主动型,学习方式也由记忆型转到理解型,一些学生正是在转型时出了问题,所以才感到语文学习特别吃力。 3.评价标准的差异 目前小学和中学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存在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中体现出来。小学教师注重鼓励性评价,而初中教师的评价相对较客观、严格。评价的差异是由这两个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升学压力不大,小学教师对学生多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提倡学习多元化,在考试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答题,对问题允许有多个思考角度,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到了初中,教师认为学生长大了,再加上有中考升学的压力,对学生的要求变得严格,在课堂和作业评价上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也就少了。为了和中考接轨,日常的考试评分强调紧扣标准答案,教师评判主观题的标准是扣住答题点,答出几个点就得几分。这与小学评分以鼓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五问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五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真的适合各种教学情境吗?究竟应该如何根据实际学情调整教学,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问:一定要分层建组吗? 老师们普遍认为,分组是分层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分组是无法进行分层教学的。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如何正确把握各个层次之间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尺度,是一个难点。所以,实施分层教学,无论是隐性分层还是显性分层,都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尊重他们的意愿,尽量按他们的意愿分层,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损伤了学生哪怕只是班级的一个学生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教学都是失败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有效的调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必要的,如有特别情况,则不宜分层建组。其次,分了组就要在课堂上采用,很多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模式在学校推广,学生的座位也按小组分坐,有誓将分层建组进行到底的势头,可有些课时却不需要分组。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第一课时时,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为感知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很容易操作,就勿需大费周章,自然也就不要分组。 可见,分层建组应灵活运用,不如这样理解,分层建组并不意味一定要分学习小组,不追求形式上的课课必分组,时时必讨论。其实是要求教师心里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从而有不同的要求。 二问:要分层备课吗?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必备条件,教师必须分层备课,这样的课才有针对性,才有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的提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三问:要分层授课吗? 一些学校的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优差两头,努力为后进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优等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中等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后进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与过渡

初一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与过渡(一) 初一年级的学习既是其小学学习的飞跃,又是其初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在客观上起着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与过渡作用。初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以下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基础知识的残缺。语文学习离不开基础知识,初中语文更是如此:课文分析、作业练习、测验考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阶段,要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虽然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正式出现,但由于小学语文不涉及语法知识,致使初中语文教学要从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入手,因而学生进入初一遇到语文知识问题时自然感到困难重重。特别是学习文言文时遇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问题,学生更是无所适从,“墨者黑也”。语文基础知识的残缺已明显成为初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 二是学习容量的加大。学生进入初一,课程明显增多,一般由小学的几门课程猛增到初一的十几门课程。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其教材内容也增多,篇幅加长。如仅初一年级语文教材就包括诵读课文30课,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六次,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自读课本课文82篇文章,另外还有名著导读三部。与小学相比,课文篇幅明显加长。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有2000多字,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各有1000多字,文言文《山市》也有200字以上。同时,初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各级统考语文试题中单是阅读类就有科技说明文阅读、一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等。面对如此诸多内容,学生思想准备不足,不能一下子适应教学,当在情理之中。

初中语文中考专项复习,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初中语文中考专项复习,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句子衔接题在中考中是经常出现的,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句子衔接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有较强的区分度。因此为多数中考命题人所青睐。能根据具体语境得体、连贯、简洁地运用语言,是规范使用汉语言的基本要求,符合人们对语言“文气畅达”“语势贯通”的常规要求。所谓语言连贯,就是句子与句子的自然衔接和有机组合。 保持语言的连贯,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各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即有一个共同的中心; 第二,句子间要有一个合理的句序,形成清晰的思路; 第三,讲求语言的衔接和呼应。 对这部分内容,中考命题者主要是通过语句衔接连贯题和句子排序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的。而且考虑到考生的实际能力,往往会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 解题技巧 1.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

表达内容的主旨。 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 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方法技巧: 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②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等。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逻辑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先要准确的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3.答题步骤: ①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该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 ②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完整版)初中升高中衔接语文试卷练习(附答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qiè)意撕(sī)杀狩(shòu)猎金榜题(tí)名 B.折(zhé)本角(jué)逐按(ān)装舐(shì)犊情深 C.筵(yán)席偌(ruò)大着(zháo)陆前倨(jù)后恭 D.岿(kuī)然毗(pí)邻装帧(zhēn)噤(jìn)若寒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16日在记者会上称桥下彻“言论荒唐透顶,带有侮辱性”。这是奥巴马政府正式对桥下彻的言论的强烈谴责。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针对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于2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十九届年会确定了“重塑危机后的世界”,寻找稳定金融市场与促使经济增长。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 20.首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分析。(3分) 21.全诗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a 评卷人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0分) 瓷瓶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是家父。他说。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 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多层次性,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这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获取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取得了点滴的经验如下: 一、依据学生认知差异和知识水平的悬殊,将学生合理分层、分类 要对学生合理分层、分类,必须首先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认知潜能分成不同的层面和类别。一开始我就耐心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并做仔细的分析,认为班中的左春莉、王振静、朱婷婷等同学思维敏捷,在接受知识方面,语文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很强,现有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是班里的优秀生,把他们

分为A组。 像程杰、王海燕、吴家林等同学,他们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语文意识和较大的潜能,把他们分为B组。对于张家运、胡德浩、沈业初等同学学习兴趣较低,认知能力也很差,接受知识感觉困难,压力大,把他们分为C组。 二、课堂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体实施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例如我在教授课文时,就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教学要求。 对于A组同学,提出问题,要求独立思考,独立写出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对于B 组,要求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出最恰当的结果。对于C组学生采取引导提问,多为差生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相互交流,巡视指导,帮助差生疏通思维,这给几位成绩好的学生创造了发展的机会,又为差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 2、课堂练习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练习题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学生的实

小学初中衔接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小升初语文测试卷 班级:姓名: 总分: 100分分数: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模mó模范模样模仿模本 B.蒙méng 蒙哄蒙骗蒙混蒙昧 C.禁jìn 禁令禁锢禁忌禁受 D.尽jǐn 尽管尽先尽量尽快 2、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 ) A.一瞬(sùn)间嶙峋(lín xún)啜(chuò))泣连亘(ɡěi) B.小憩(qì)喑(yīn)哑忍俊不禁(jīn)唳(lì) C.小姊(zǐ)妹酝酿(yùn liànɡ)悄(qiǎo)然窖(jiào) D.三省(shěnɡ)竦峙(sǒnɡ sì)匀称(chēn)寥(liáo)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________无穷。 ②他是被________迫而跟从别人做坏事的。 ③琳琳优美的演唱,赢得全场观众一片喝________。 ④瞧她那________得意相,一定又有什么高兴事。 A.以至协采副 B.以致胁彩付 C.以至胁彩副 D.以致协采付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们已经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决定性胜利,________洪水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十分艰巨, ________是今年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倍努力地工作。________要把洪水造成的 损失夺回来,________要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 A.不过虽然不但更 B.然而尽管既也 C.但是特别不仅还 D.虽然尤其既就 5、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是海。(设问) B.大约只有二十几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夸张) C.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条瀑布。(比喻) D.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穂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拟人) 6、下文横线上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生道路上的分歧给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然而又不是不可把握的。一方面是外界的因素,一种力量把你往那边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力量把你往这边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欺骗你,引诱你,逼迫你教育你,引导你,爱护你 B.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引导你,教育你,爱护你 C.引诱你,逼迫你,欺骗你引导你,教育你,爱护你 D.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爱护你,教育你,引导你 7、仿写句子。(3分)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8、扩句。(3分) ①天空飘着白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阳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燕子飞过田野。

语文专题之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语文专题之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了解语句衔接与排序这一考题的相关知识。 2、探析、掌握解答语句衔接与排序题的规律及其方法。 3、提高学生解答语句衔接与排序题的能力。 【考点分析】 语句的衔接与排序题,是语文考试的高频考点之一,它属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考查内容,涵盖影响语言连贯的三大因素:保持话题统一,合理安排句序,语言的呼应和衔接。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考查同学们的语感水平和思维能力。在各种练习与考试中,“语句的衔接与排序”试题备受命题老师的青睐,在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 【题型分析】 1、衔接题 例: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_______________。 A.但他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随着他父亲走了 D.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2、排序题 例: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②“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③我们为什么活着?④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⑤同时,

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A.③①④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④①⑤③② D.③①⑤②④ 【答题技巧】 句子衔接与排序题是中、高考的常考题型,也是技巧性较强的一个知识点。下面把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作了归纳。 (一)衔接题 1、主语一致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2、句式一致,结构相似 例: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轻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轻波荡漾 3、氛围一致 例:选出与下句衔接恰当的一项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源,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句子排序与衔接

句子排序与衔接 例1.(2007年山东滕州市)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指点迷津: 这里的叶、花、子、藕都有与之对应的精神品质:叶——宽阔,花——芬芳,子——孕育未来,藕——寂寞地呆在泥土里。所以这题应选B项。 第一步:明确中心话题:浏览各句,看各围绕一个怎样的意思说的。 例: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本题参考答案:②⑤③①④答此题时,要注意“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第②句应为中心句,按句内语序要先从门的作用谈起,所以第⑤句排在第二位,第③句又紧承“出进”话题而谈,①④两句又紧承第③句话题,从“不仅仅……进来出去”谈到“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第二步:理清句子思路:语言表达都应该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排序题更是如此。这样我们可以确定这段话的大致层次:基本的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例1、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极目远望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A.③⑥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①④⑥②③⑤ 这段话是描写海浪情景的,我们在描写时,一般都是按照我们的观察顺序来写的,我们观察时特别是在空旷的地方都是先看到远的景物,后看到近的景物,从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极目远望”是领起句,后面的几句按由最远的情景开始,同时兼顾比喻和搭配,③⑤是一个远景单元,④⑥是一个近景单元,由远①及近②,答案B就出来了。 例2:(2008年江西中考试题)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说明性文字都有明确的说明对象和一定的说明顺序。因此完成这类试题关键在于明确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我们可以根据第④句判断该语段的说明对象是“水立方”,剩下的几句分别介绍“水立方”材料的特点,抓住关键句“膜的耐压性非常强”“膜的延展性也很好”“此外……”,可以明确这段文字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这些明确了,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 300名学生就会有 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 学生作为具有生命意识的人, 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共性的背后, 还存在更多的差异和个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教育理念。因此,学生个体差异性不容忽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多层次人才,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因此, 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的教育宗旨,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价值, 又不能一味地应试教育讲求成绩。 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体系中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吸收更多的适合他们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学智慧——分层教学来实现。 而分层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学生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以及评价分层等等。下面我以《曹刿论战》一文为例,谈一点分层教学的心得。 一是学生分层。 目前主要依据是学生个性的差异, 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和一般学习可能性, 将学生分为 A 、 B 两层(分别为好和须努力。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对有些同学还可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目标是求得学生主动的发展。 二是课堂教学分层。 所谓“决战于课堂” ,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战场, 教师要明白每堂课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让学生吸收知识并有所思考和创造。而教学目标并非针对所有学生,而是有分层性的目标。 例如:《曹刿论战》这篇课文中,针对 B 层的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一些重要实词;而 A 层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通过一些语句的理解来探讨理解本次战役中少胜多的原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几个问题, 如下:本次齐鲁之战中谁是 侵犯者?理由是什么?这是给 B 层的学生设置的, B 层学生能较快找到“齐师伐我”这句话,因为“伐”已分析过可解释为“侵犯” ,而“我”是指鲁国,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左丘明,即可看出。而在分析“三鼓” 、“三可三不可”中,前两个“未可”的原因留给 B 层的学生回答,而最后一个“未可” 后,曹刿为何要“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呢?一些 B 层的学生和 A 层的学生马上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即确定齐军是否诈降,是否有埋伏。那么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了呢?不然,有小部分的 A 层学生有了争执,这正是我要引起他们探讨的地方。有学生质疑如果齐军假装这样逃跑的呢, 故意给鲁军制造这样的假象, 那曹刿凭什么确定齐军是真正慌不择路呢?大家开始真正探讨起来,在学生无法统一的情况下, 我适时抓住“轼”的解释进而将一些课外知识补充进来, 原来春秋时代的战车是一种大型的兵器, 体积大不说, 而且车上配备的人员精细, 加上当时武器的限制, 双方要在斗争中必须组成严密的阵型才有可能使整个部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同时战车左右车轮沿边为了防止受近距离攻击而按上了类似矛的尖利兵器, 如果两辆战车的车辙交乱的话, 那么必定是相互伤害惨重了。以上决定了那时的军队作战十分讲求阵势和队型, 那么“辄乱”佯装逃跑的情况是不大可能的了。故而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