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千克二稿

认识千克二稿

认识千克二稿
认识千克二稿

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例1、“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秤,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千克”作单位称简单的物品有多重,会用“千克”表示物品的质量。

2.使学生体会认识千克是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在感受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联系常见的1千克实物有多重,感受1千克的轻重,初步形成单位质量“千克”的观念,积累数学活动和估计物体有多重的初步体验。

3.使学生在参与感知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联系具体实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千克,建立单位质量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

了解1千克有多重和估测物体中多少千克。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台秤,多媒体课件,袋装1千克红枣,袋装膨化食品,1千克食盐(两袋);散装的苹果,番茄,萝卜等水果若干,3千克大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出课题

师:我们体育课上,有一个测身高和体重的测试把,不知道你们有多重呢,谁愿意与大家分享啊?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

师:很好,大家有重有轻,但是又都是重多少千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克。(板书课题)

2.引发兴趣

(1)师:大家看,老师带来了包装大小差不多的两袋食品。这袋是红枣,这袋子是膨化食品,你怎么知道哪一袋更重一些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板书:掂一掂)

让一名学生掂一掂,然后告诉大家答案。然后再请一位学生掂一掂,分享结果。

师:很好,那除了掂一掂,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师:大家真聪明,说到称一称呢,我们就需要请秤来帮忙了?大家根据出示的图片,说一说这些是什么秤?

在ppt上出示很多不同类型的秤,让学生说一说。

出示盘秤的图片和事物。

师:大家来看,这是台秤,这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它是用来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有指针的圆盘是秤面,是用来看物体的重量的。

(2)称红枣

师:大家,请看,指针现在指向几?

生:0

(放上红枣)师:现在呢?

生:1。

引导:托盘里没有东西,指针指着“0”,放上物体,指针就开始转动。这“1”就表示1千克。小朋友看看,在秤面上能看到什么?

生:数字,指针,字母kg。

师:你能找到2kg,3kg吗?

让学生指一指。

师:谁知道这袋膨化食品多重呢?有1千克吗?

适当的引出克的存在。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示范

师:你知道1kg有多重吗?现在请两个同学来掂一掂这袋红枣,感受一下1kg是多重。

没人加上一袋食盐再掂一掂,感受1kg多,再只掂一掂一袋食盐,感受一下不足1kg。

2.掂一掂

师:这里有很多1千克的物品,大家都掂一掂。

让学生掂一掂不同的物体(重1kg),感受1kg。

3.拎一拎

师:那到底一千克是多重呢?下面我们就来称出一千克的大米,大家来拎一拎。

让一名学生称出1千克的大米,让学生轮流拎一拎。然后拎一拎2千克的大米。找找身边的东西,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称数学书

师:那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呢?我们先来猜一猜?试一试?

先称出2本,让一名学生看满不满1千克。然后称5本,最后得出答案是4本。让学生自己掂一掂4本数学书,强化1千克的感受。

5.称书包

师:那大家平时所背的书包是多重呢?我们来称一称。

选取一名学生的书包称一称,让学生读出数据。

师:很好,书本上说书包大约2千克,为什么她的不是呢?

生:书的多少。

师:那大家看着秤面,让她把书拿出来,让书包大约重两千克。

三.练习操作,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片。

师:其实,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表示质量的单位,大家

来看看左边的一袋盐水鸭,你知道重多少吗?

生:1千克。

师:那净含量表示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名回答,总结。

师:净含量表示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那谁能告诉老师,这袋盐水鸭比1千克重还是轻?为什么?

生:。。。。。

师:那第二张图片的大米净含量又是多少呢?

点名学生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

师:你知道“载重”是什么意思吗?

介绍:“载重”就是指能承受的最大重量,超过这个重量,就负担不了了。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东西的载重分别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秤面填一填。

点名几个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说这个西瓜用“大约4千克”?

生:指针接近4。

集体把答案说一说。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师:事先,老师让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水果,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多少是1千克。

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重,然后交流答案,分享结果。(可以加入猜一猜的环节)

四.全课小结,交流收获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发现了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千克

掂一掂千克:kg,公斤

称一称1kg:4本数学书,4个苹果,2个萝卜课后反思:

本节课将重难点很好的交给了学生,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层面上的满足,再者动手操作很多,能让学生爱上数学,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

不足在于,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太过于沉浸在操作中,课堂的纪律问题也是本节课需要客服的一大难点。而且结尾没有设置问题,让学生回去思考。没有考虑到课后的复习方面。

认识千克与克

认识千克和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 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会进行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示物品质量的两个重要单位:千克和克。出示课题,并齐读。 2、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我能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并知道1千克=1000克。 二、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39-40页内容,重点观察情景图,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图1中1个西瓜和1个苹果的重量分别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认的?千克和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图2中1袋食盐有多重,2袋呢?1千克=()克。 3、先估一估1个鸡蛋约重多少克?再动手称出1千克的鸡蛋。(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交流讨论并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

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师:下面,我们比一比哪组小对子汇报展示得最精彩,被评为今天的“最佳小对子”。 (1)图1中1个西瓜和1个苹果的重量分别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秤的?千克和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图2中1袋食盐有多重,2袋呢?1千克=()克。(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1kg=1000g。用秤称物体的质量时,要先看秤上标示的单位,再看指针指向的数字。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 四、学情展示: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第一关: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内容见课件出示)(展示要求:小对子交流后,指名回答。) 第二关: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管牙膏重100()。一只鸡蛋重50()。一位小朋友重23()。一个西瓜重3()。 第三关:填空。(展示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4000克=()千克 1000克=()千克 8千克= ()克 4千克200克=()克 2000克= ()千克 3000克=()千克 6千克=()克 5千克=( )克 400克+600克=()千克 1千克-200克=()克 五、归纳总结:说一说你的收获和感想吧! 六、巩固提升:

苏教版认识千克

认识千克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秤,知道秤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的单位千克,活动体验1千克大约多重,使学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与数学联系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质量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2、了解用秤(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了解、体 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4.使学生认识千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质量概念 教学准备:大米、书、两个同样大小的盒子(一个是空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 1、同时出示一本厚的书和一本薄的书。 老师问:这两件谁重呀?为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用眼看一看(观察) 2、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盒子,一个里面装有物品,一个里面是空的。 老师问:这下又是谁重了?为什么? 学生说。 这时大家出现了两种答案,并有争论。关键是在于这两样东西差不多大,关靠眼睛看不出谁重谁轻。谁能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快速的判断出到底谁重呢? (用手掂一掂) 让学生上台用手掂一掂。(两名) 板书:用手掂一掂 3、刚才两名同学用手掂出了它重一些,那么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怎样 才能准确的知道? 学生说:(用秤称一称) 板书:用秤称一称 二、认识秤 1、谁能说说你见过了哪些秤,大概是用来称什么的? (学生边说边出示挂图) 老师简单地介绍各种秤的名称以及用途。 再问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而且最为方便的是那一种秤呢? 学生说:台秤。 2、出示台秤,还有台秤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和挂图。 老师说:大家观察一下,看看这个台秤,都有些什么组成的? (有学生说道:上边有“kg”这两个字母。)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宁市五四小学薛刚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p85-86 练习十八1、2、3题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PPT出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发的小正方体,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千克和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1、认识秤。 提问: __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认识千克

“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莲沁小学:郑灿凤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出比较方法 1. 任意选一位学生,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相比,你想说些什么呢? (高——矮、大——小、男——女、轻——重、胖——瘦、白——黑) 2. 老师重,学生轻。在生活中经常要比较物品的轻重。瞧,今天老师带来了包装大小差不多的两袋食品,一袋是红枣,一袋是腰果。 3. 师:猜一猜,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袋食品究竟哪袋重,哪袋轻呢? 4. 师:找到办法了吗?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 5. (生交流)还有别的方法吗? 6. 如果要知道这袋红枣到底有多重呢?就要请谁来帮忙了呢?“秤”是最好的帮手。 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 你见过秤吗?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了哪些秤?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

2.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秤,让我们一起欣赏。 3. 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些秤,都是一些常见的秤,都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秤。比如有些卖菜的阿姨经常就使用这种秤: 台秤。 三、认识千克 1. 了解台秤,初识千克。 (1)(定格放大)仔细观察台秤,你都看到了什么? (2)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它是用来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为了让小朋友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它放大再放大,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数,一根指针,字母kg) (3)在称物品时,如果红色指针指着1,你知道表示重多少吗?(1千克)你们听说过千克了吗?了解千克的有关知识吗? (4)称一般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kg是千克的符号。(板书: 千克、kg)(闭上眼睛,再记忆一遍) (5)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指到几就是几千克。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6)你会用这种秤称物品吗?(用秤称一筒挂面) 行,那你来露一手,称给大家看一看。不过老师有个小小要求,边称边说。你怎么知道是1千克重呢? 2. 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一:掂一掂 ①这两袋食盐重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 ②两袋食盐就重1千克。想不想自己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呢?先把两袋食盐放在一起。 ③下面根据老师的要求来掂一掂。 左手掂一掂。放下。 右手掂一掂。 闭上眼睛,再掂一掂。用心好好体会,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千克和克的认识

千克和克的认识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

《认识千克与克》教学设计

《认识千克与克》教学设计 小孟实验小学刘盟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39、40页。“千克与克的认识”是本单元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轻重、初步感知物体轻重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重从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千克的认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1班有30名学生,学生是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上一单元对一千以内的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本节学习有一定帮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1千克=1000克 会选用适当的的质量单位表示常见物品适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认识秤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观察称)kg g 千克、克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秤 拿出台秤,称的分类:以克为单位,以千克为单位。 演示怎样称物体的质量。(指针指向几就为多少,数字显示几就为多少) 2、感知1克、1千克 展示二分硬币(一枚二分硬币即1克) 挑出下面大约1克的物体 小发卡、两粒玉米粒、一粒花生、电池、火腿肠 展示1千克沙子学生掂一掂

物体跟一千克比轻重 3、称量物体 (1)把火腿放在托盘上,学生观察(指针指向100) (2)设疑100?单位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台秤100后有一个字母g。100g 或100克 (4)知道到一根火腿的质量是100克,那五根火腿呢?大家想一想 a、1根 2根 3根 4根 5根 100 200 300 400 500 b、100+100+100+100+100=500 c、数数(答对即可) (1)称一称验证。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指针指向500)500克或500g (2)十根呢?500+500=1000数数(答对即可)肯定学生回答1000克 4、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两台秤分别称量 1000g=1kg 1000克=1千克 指正读法 1000克=1 千克 5、掂一掂体验1克与1千克感受差距 议一议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 四、实践活动,巩固提升。 1、游戏巩固(选秤称重)一人称重一人读数 2、看图读数、填单位(ppt展示)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千克、克(kg、g) 两者关系:1000克=1千克 测量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5~38页上的内容。教材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物体轻重的概念,再认识各式各样的秤,接着引出计量单位千克,让学生体会到千克的建立是日常生活中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然后通过观察秤面和相关的物品,认识1千克,再让学生试着称1千克的大米、鸡蛋,拎一拎、数一数,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 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 教材还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了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 设计理念: 1、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2、在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感知轻重 (1)播放录象故事:一天,妈妈和小明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拿了一袋红枣,小明拿了一袋膨化食品。小明对妈妈说: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 (3)议一议:那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吗? (4)试一试: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试一试。 (5)质疑: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要用到秤。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巧妙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你曾见过哪些的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电脑演示各种秤。 (3)(屏幕上出示台秤)介绍:在生活中,人们秤一般物品时

克与千克的认识和计算

克与千克得认识与计算 姓名__________ [认知目标]:了解克与千克之间得进率关系:1kg=1000g。 【学习过程】 1、填“克”或“千克” (1)圆规重35()(2)书桌重10() (3)足球重350()(4)鸡蛋重65() 2、填空 1、5000g=( )kg 8kg=( )g 2、 6kg800g=( )g 5kg200g=( )g 3、 450g+320g=( )g 980g-450g=( )g 3、在()中填入适合得单位 1、一本数学书重250() 2、一只鸡蛋重100() 3、小巧得体重就是38() 4、一头牛得重量就是526() 一、填空。 1、1千克=( )克 500克+500克=( )千克 2千克=1500克+( )克 2、一头牛250( ),一袋500( ),一本书500( )。

一把雨伞400( ),一袋大米50( ),一个足球 200( )。一袋奶粉500( ),一瓶墨水( )克,一支牙膏( )克。 3、一个5分硬币重1克,( )个5分硬币重10克。 4、1000克比700克多( )克,1千克300克=( )克 5、您妈妈体重就是( )千克,您爸爸体重就是( )千克。 6、1000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对吗?( ) 7、2030千克比2000千克多( )千克,1袋白糖重250( )。 8、一个苹果重200克,( )个苹果1千克。 9、按从重到轻排列。 600克 1千克 20千克 3000克 ( ) ( ) ( ) ( ) 10、改正不对得单位。 小明体重30克,她一顿饭能吃50千克得包子。 11、一桶油连桶重9千克,桶重100克,油重( )千克( )克。 12、5500克-500克=( )千克,3400克+600克=( )千克 13、一头大水牛得体重就是499千克,大约就是( )千克。 一、了解下面物品得重量填在( )里。 (1)一个鸡蛋重( ) (2)一块肥皂重( )

千克与克的认识

《千克与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大家好!我是皮皮,我是余老师,这节课我们俩要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2.直观感受相同物体的重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天气真热,我们先喝杯橙汁吧。(倒入一多一少) 皮皮:你要哪杯? 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认为两个杯中的橙汁一样重吗?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时掂)橙汁多——感觉比较重——它的质量就多; 橙汁少——感觉比较轻——它的质量就少。 3.引进质量单位的意义 要想知道这杯橙汁(多)比这杯的质量“多多少?”或这杯橙汁(少)比这杯的质量“少多少?”靠“掂”的办法就不行了,怎么办呢?需要有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借助秤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就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了。 二、整理 (一)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千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k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 的缩写。 1.了解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1袋盐和2分硬币。 1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多少? 方法1:观察物体包装上的标注。 设问:净含量1kg表示谁的质量呢? 明确:净含量1kg表示包装袋里盐的质量是1kg。 方法2:用秤称一称 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秤称一称。 问题:要知道盐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要知道硬币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 2.指导使用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 (1)指导使用盘秤。 这是盘秤,使用时先要观察: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时间生活中感受 1 千克物体的轻重,认识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大家都逛过超市吧?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老师也喜欢!这不,昨晚刚去 过超市,买回了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一袋是 旺雪饼。 1. 猜一猜: 那么问题来了,哪一袋重一些? 生 1:我猜是红枣; 为什么? 因为枣子有核,感觉应该更重一些。 生 2:我觉得雪饼更重,因为雪饼袋子更大一些。 2. 掂一掂: 刚刚 2位同学发表了 2 种不同的意见,猜想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 就是去验证,用事实来说话!但是,要怎么验证呢? 生 1:可以用手掂一掂。 师:那请你来试一试。怎么样?哪个更重? 生 1:红枣更重一些。 好,这是你的感觉,请那位同学再来试试! 生 2:我也觉得红枣更重一些。认识千克》教案 红枣,一袋是——旺

好了,意见一致,说明你们对质量的感觉都很准确。虽然雪饼看起来更大一些,但红枣更 重一些,说明对于质量,我们光靠看、靠眼睛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那么老师的问题又 来了:红枣重,那究竟有多重呢?想知道它的具体质量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称一称。 二)学习新课 1.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说到称一称,那就需要用到一个工具——秤,生活中有许多秤,你们见过么?生1:我 见过超市、水果店里面的电子秤; 生 2 :我家里有小的体重秤,我还在医院见过那种大的体重秤; 同学们说的都是对的,生活是一本活教材,我们课堂里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中, 我们根据物品的轻重以及特点,会使用不同的秤,除了刚刚你们说的,书上还介绍了一些 其他的秤,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把书翻到30页。 大型台秤——称比较重的东西;杆秤——历史悠久的一种秤,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 立发明的一种秤,一般在菜市场偶尔能看到;天平——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仪器,一端放物品,一端放砝码……还有这个是盘秤,就是今天老师特意带过来的这个。 3.认识盘秤,学习使用盘秤称物品的方法 (1 )认一认:请仔细观察盘秤的构造,上面有个盘子,这叫做托盘,用来盛放需要称的物品;还 有个和钟面差不多的东西,上面有指针,有数字,这叫做秤面,也叫做刻度盘, 里面是一个个刻度,还有这根红色的指针,这是确定物品质量的关键,指针指向的刻度就告诉我们 物品的具体质量。 师:除了这些,还看到了什么?——字母kg。 没错,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的质量也有固定的单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板书:千克),这节课我们的重点就是认识千克。而千克用字母表示就是 秤面上的kg (板书:kg),如果指针指向1,就表示这个物品重公斤, 1kg;生活中,常把千克说1kg 就是 1 公斤。 2)练一练:请看大屏幕,你知道这些秤面表示多重吗?(3kg 5kg 8kg) 3)感知 1 千克 现在我们知道了质量单位——千克,但是 1 千克究竟有多重呢?你们觉得 一千克大约有多重? 生 1 :我觉得 1 千克很重,我应该拿不动;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目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认识千克 教案 (1)

三、千克和克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p29-3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 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健1千克的观念。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克的观念。 教学准备:大米、黄豆、鸡蛋、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背一背 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两位同学来举行一次赛跑,好吗?不过这次跟以往不同,要增加一点难度,要背着一个人跑。(请两位学生:一个平时跑得快一些,一个慢一些,跑得快的背学生,跑得慢的背老师)你们猜一猜,谁会得第一,你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2、你们一眼就能看出xx同学轻,教师重,那你们能一下子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包东西(重量相等的一袋米和一袋黄豆)哪一包重吗?有什么方法吗?小组讨论一下,看哪组方法多。(掂一掂、称一称、拎一拎) 3、那究竟有多重呢?我们最好来称一称。 二、认识秤 1、要称出一样物体的轻重,我们有必要先认识秤。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秤吗?(学生介绍,老师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2、认识台秤 (1)学生观察秤,小组交流: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 (2)交流(电脑演示、老师讲解) 托盘 刻度 重量单位千克(kg)、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 最大称重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台秤,并知道了它的使用方法想不想来称一称老师手里这袋米的重量,谁愿意来? 三、感知1千克 1、称米 指名学生称(注意观察指针变化) 交流: (1)、学生回答大米重量,并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用手掂掂,体会1千克的重量。(每个组桌子上有) 2、掂黄豆(给出大于1千克的黄豆) 先用手掂一掂,感觉比1千克重还是轻,如果多就抓出一些,再掂一掂,直到觉得正好是1千克为止(不准用秤称),比一比哪一组抓得最准。 学生活动 各组把抓好的黄豆到讲台上称一称 3、称鸡蛋 小组派代表先掂一掂一袋鸡蛋(1千克)的重量,并估计一下有多重 称鸡蛋的重量 1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呢,有谁知道?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大约

认识千克和克

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教材39-40页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 3、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教学难点: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学生可能说: 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 三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学生可能说: 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 学生汇报可能说: 生1:一块香皂100克。 生2:一支牙膏105克。 生3:一袋大米25千克。 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 二、探究体验: (一)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 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有多重怎么办呢?

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大家好!我是皮皮,我是余老师,这节课我们俩要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 2.直观感受相同物体的重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天气真热,我们先喝杯橙汁吧。(倒入一多一少)

皮皮:你要哪杯? 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认为两个杯中的橙汁一样重吗?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同时掂)橙汁多——感觉比较重——它的质量就多; 橙汁少——感觉比较轻——它的质量就少。 3.引进质量单位的意义 要想知道这杯橙汁(多)比这杯的质量“多多少?”或这杯橙汁(少)比这杯的质量“少多少?”靠“掂”的办法就不行了,怎么办呢?需要有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借助秤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就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了。 二、整理 (一)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千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k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的缩写。 1.了解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1袋盐和2分硬币。 1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多少? 方法1:观察物体包装上的标注。 设问:净含量1kg表示谁的质量呢? 明确:净含量1kg表示包装袋里盐的质量是1kg。

认识千克

课题: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在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逐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 3.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会用秤称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会用秤称物体的质量。 教具、学具准备:红枣、膨化食品、1千克书本和衣服、鸡蛋、常见的称、大米。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感知物体的轻重。 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 问:你见过这两袋食品吗?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互交流方法,得出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就可知道物体的轻重。 2.认识常见的秤。 用秤一秤的方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轻重,那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说出你是怎么认识这种秤的?它通常是怎么用的? 认识书本图中的秤。 二、探究交流 出示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根据秤面上的“kg”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克。(板书课题) 三、认识千克: 1.观察台秤 观察台秤,说一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指出:这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 2.感知千克的重量。 教师称一称1千克红枣。 说说当台评上放上物品时你所看到的变化? 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的重量有1千克。 用手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 如果在盘秤的托盘上放2袋红枣,指针会指向几?是几千克?如果放上4袋或5袋呢? 找一找秤面上的刻度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 3.学生操作。 (1)称出1千克大米,并装在袋子里轮流用手拎一拎。

“认识千克”妙招设计

“认识千克”妙招设计 教学内容: 三(上)第28 ~30页,认识千克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从而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 体验。 教学重点: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难点: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虽然质量单位千克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有关的质量问题,潜移默化间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为接受新知、理解新知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教材在提供比较轻重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出用手掂、借助工具比较(用秤称)两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秤,了解用秤称物品质量的同时,初步认识1千克。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带好一包1千克重的红枣,一包差不多大小的膨化食品,一些米和鸡蛋。教师:课件、台秤、食品包装袋。 学程设计: 一、引入(预设:2分钟) 猜一猜:哪一盒重?哪一盒轻? 为什么? ①大小不同的两盒物品。(大的重,小的轻) ②大小相近的两盒物品。(小的重,大的轻) 掂一掂:分小组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感悟哪袋重?哪袋轻?并说一说。 二、自学例1。(预设:20分钟) (一)认识千克 1.导学单1:(时间:3分钟) 自学书本第29页“试一试”以上的部分,自己试着口答28页上的问题。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①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表示? ②在左面台秤的秤面上看到了什么?右面台秤的秤面上指针指着数字几?表示什么呢? ③在秤面上指一指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3.全班交流。 哪些问题小组里还有疑问的或有争议?给予适当点拨。

认识克和千克教案

第1单元克、千克、吨 第1课时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和1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和1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课前生活实践,感受生活中的质量单位 在家观察各种食物或器具的包装盒,或者在家长的带领下逛超市,通过调查完成下表:

二、交流课前收获,分享生活经验 1.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进生活,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数学小调查活动,不知道完成情况如何呢?下面就请大家看自己的调查表,与其他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把学生说的物品质量写在黑板上,如食盐350克一包,味精100克一包,大米20千克一袋…… 3.揭示课题:克、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计量单位,也是我国法定的公制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要研究克与千克的相关内容。(板书:认识克和千克) 三、课中探索,认识“克”与“千克” 1.认识计量工具。 教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这么多的收获,知道了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重量,那么有哪些工具能帮助我们称出物体的重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各种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当学生辨认不出时,教师直接告诉他们名称,并作简单介绍。 2.认识“克”。 教师:我们用天平来称出1克糖,大家看看这1克糖多吗? 学生:很少。 教师:你们觉得“1克”的重量怎样?

认识千克教案

课题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题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称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逐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认识千克 1、感知物体的轻重。 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提问:你见过这两袋食品吗?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追问:这两袋食品,看起来一样大,你是怎么知道它们谁重谁轻的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相机明确:掂一掂、称一称。 提问: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单一些? 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用手掂一掂这两袋食品,并说一说哪一袋重,哪一袋轻。 2、认识常见的称。

谈话:刚才有同学还想到用秤称一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轻、哪袋重,还能知道每一袋食品究竟有多重。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学生交流的同时,出示相应的秤的实物或图片,并追问:你是在哪里看到这种秤的?它通常用来称什么? 如果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秤学生没有说到,教师可以补充说明。 3、认识千克。 提问:称这两袋食品各有多重,我们该用什么秤呢? 出示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并指着秤面上的“kg”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合“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追问:除了这里标注的“kg”,你在秤面上还看到了什么? 演示称一袋红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物品放上托盘之前和之后,秤面上的指针是怎么变化的,并思考从这种变化中能知道什么。 小结:指针指着刻度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让学生再轮流用手掂一掂这一袋红枣,体会1千克有多重。 提问:你还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的刻度吗? 追问:如果在盘秤的托盘上放上2袋红枣,指针会指向几?是几千克?如果放上4袋或5袋红枣呢? 4、指导完成“试一试”。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试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感受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本班有一部分外地学生,这些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做生意的,孩子对用秤称东西有一定认识,但他们没有直接的接触1克和1千克。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难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