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_以浙江嘉善木业集群为例

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_以浙江嘉善木业集群为例

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_以浙江嘉善木业集群为例
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_以浙江嘉善木业集群为例

2004年3月

第3期(总192期)

中国工业经济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Mar1,2004

No13

=案例分析>

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

)))以浙江嘉善木业集群为例

朱华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集群战略日益广泛地被运用于招商引资,旨在增强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与粘合力,从而促进地方持续发展。浙江嘉善木业集群的经验表明,外资能否持续推动地方集群的发展,除了受地方制度成本及集群外部效应的影响之外,还更取决于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融合方式与程度。在学习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较强的地区,民营企业在外资企业的示范带动和竞争压力下,能够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和自主创新,增强并突出自身优势。届时,外资企业不但能够获得纯经济外部性,还能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外部性,并受此驱动与地方资本有效融合。

[关键词]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嘉善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4)03-0106-07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最初源自于发达国家的地区实践和当时相对封闭的经济系统。虽然这些国家的典型产业集群云集着众多来自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但是研究者们更多地强调地方发展的内生性资源和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关注较少。

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及全球联系一直受到关注(朱华晟,2003)。不少学者仍然沿用发达国家的集群特征来甄别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Wang&Wang, 1998;Wang&Zhou&Tong,2003),旨在鼓励后者走自主型发展道路,降低跨国公司/分厂经济0的风险。但是,也有学者坚持主张,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可以成为产业集群的领导者(Park& Markusen,1995;Park,1996),甚至认为,出口型产业集群如果不整合到全球客户驱动的商品链中,就不可能取得成功(Gereffi,1999)。这是因为跨国公司的/分厂0经济一方面能够刺激东道国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及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因此,增加了本国生产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促进了国外客商与本国生产商之间的技术联系。然而,跨国公司能否推动外向型集群的产业升级还要取决于集群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整合方式、价值链的权力主体以及权力实施方式(Bair&Gereffi,2001)。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受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深刻,尤其是对后者的技术依赖性增强。但是,从集群创新的角度来看,这并不能降低地区本身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影响力(Zhou&Tong,2003)。

目前,招商引资已经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在部分地区,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

[收稿日期]2004-02-20

[作者简介]朱华晟(1974)),男,安徽枞阳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106

区外资本对当地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地区经济的外向度和对外资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然而,这也暴露出地方经济系统的脆弱性,隐藏着未来经济增长的危机。尤其当前地区之间的外资争夺战愈演愈烈,外资的沉淀成本大大降低,一旦外资大批撤出,地区产业经济将可能出现萎缩、萧条。因此,很多地区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就是如何增强地区吸引力和外资稳定性。比较理想的解决途径是实施外资带动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也就是促使外资项目产生要素和资本的集聚效应,扩大地方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链纵深拓展,从而增强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然而,选择何种方式的外资带动战略以及如何促使外资在本地生根,才能避免脆弱的/分厂经济0?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二、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1空间扎堆型

即通过广泛引资,使外资企业达到较大的数量规模,产生集聚效应。虽然这些外资企业可能同属于某个产业大类,如,电子信息产业、纺织服装业等,但它们的来源地、规模、实力差异较大,企业之间的产品关联度较低,企业犹如散兵,集体效率较低。

严格来说,这类外资企业集聚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或者说还处于产业集群的孕育时期),这种模式也不是理想的集群战略,然而它对落后的中小城市来说仍然是一条现实的工业化道路。而且,在扎堆下来的某些部门当中可能蕴含着未来发展成为集群的机遇,一旦条件合适,就有可能促进集群迅速成长。我国很多地区的产业集群都经历过这种模式。例如,东莞电子信息制造集群就是崛起于众多外向型的产业部门之中。但是,由于外资企业的地方联系强度较低,对低成本区位的指向性较强,因此,集群的稳定性较差。

21群体迁入型

即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并利用其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发原来的或新的下游配套企业投资本地,从而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集群效应。尤其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的企业通常都具有群体迁移的特征,在新的投资地能够快速产生集群效应。

同前一模式相比,群体迁入固然能迅速扩大地区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然而多数情况下,外资企业群体自成经济系统,与本地的产业联系十分有限。虽然它们能够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并能由此产生较高的区域知名度,但是由于本地企业很难进入外资企业的产业网络,或者仅仅位于产业链的价值低端环节,获得的外溢知识量较少。在这种状况下,地方人力资本存量难以增加,对外资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有限。外资企业对本地的依赖程度低隐藏着地方产业集群的诸多不稳定因素。近来年,台商从珠三角地区、福建沿海地区大规模/北扩0或/北移0到长三角地区的投资区位演进就可以说明这种模式的潜在危机。

31定向嫁接型

即定向引进本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甚至已产生集群效应的外资项目。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展地方产业链或弥补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并利用其在技术、机制、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刺激本地创新活动,促进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间的产业合作,提高地方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这种模式通常出现在经济较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引进外资常常与地方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联系起来。然而,正是由于本地产业已具规模,外资进入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市场竞争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因此,也包含着某些潜在风险。此外,定向嫁接的预期效果往往是政府一厢情愿的美好理想,外资能否真正与地方资本有效融合,将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区域发展实践有时并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模式,而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适宜的策略,显示出复杂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例如,初期采用扎堆式引资,初步形成集聚效应,进而更容易实现外资群体迁入的目标,或者空间扎堆的外资诱发了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之后通过定向嫁接式引资,推

107

动地方集群的升级。下文以浙江嘉善木业集群为例,探讨外资究竟如何推动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地方又如何才能对外资产生足够的稳定力,从而持续增强其竞争力。

三、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浙江嘉善木业集群的实例分析

嘉善县隶属浙江省北部的嘉兴市,地处浙苏沪两省一市的交汇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共同推动了该县从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

11木业集群概况

目前,木业位居全县各大产业之首。2001年,木业产值达到68.7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量的27.1%。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中,木业企业的产值占到40.5%。木制品外贸出口额达4047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16.7%(2002年)。为木业企业配套的胶水、胶带纸企业产值达1亿元,木地板产值近2亿元,木线条、家具产值达5000万元。1

全县木业总资产超过12亿元,年生产能力350多万立方米,占全国胶合板生产总量的1/3。直接从业人员3万多人。现有各类木业企业400多家,集中在魏塘(县政府和/中国木业城0的所在地)、干窑和惠民三个相邻的建制镇。外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目前仅台资企业就达33家,总投资超过1.6亿美元。

21集群规模扩大与产业链拓展

嘉善县既没有森林资源,原本又没有木业加工。直到1986年创建第一家合资企业后,木业加工才开始起步。在此后的近10年内,嘉善木业缓慢发展,到1995年,木业企业(不含家庭作坊)仅有24家,且规模小、工艺及设备落后。

1995年以后,木业集群快速成长。到2000年,民营规模企业达到113家,是1995年的4倍多。外资企业的数量从1995年的3家增至30家。市场容量增大、需求结构多样化促进了木业产品日趋丰富,加深了从原木供应、原木初加工、基板制造、成品加工到市场营销与服务等全产业链上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由此进一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还带动了胶水、胶带纸加工、产品运输、企业信息平台等辅助部门的兴起。

2001)2002年,木业进入结构调整时期。一方面,2001年底国家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发布了最新标准;另一方面,实力较强的企业相继开展外贸业务,产品出口欧美、日韩及中东地区。这两方面因素直接刺激了企业加大力度改造技术、提升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2002年,嘉善木业城家具工业园建成,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台湾家具制造商及其6家配套公司先后入驻园区,并引发温州家具企业的投资热情。这标志着嘉善木业加工开始向附加价值更高的家具制造业拓展,产业链纵深演进,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木业步入提升阶段。

31内外企业有效互动与木业集群演进

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以不同的作用强度和功能特征以及日益紧密的互动关系,成为木业集群演进的两大动力主体。

(1)第一阶段:外资首度进入嘉善,引发孵化效应。1986年,台商在本地投资创建合资公司,从事木业加工制造,这也是嘉善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第一家外资企业。事实上,初期这家外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部分技术、营销与管理人员先后离开外企自创民营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家木业外资企业对嘉善木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地方人力资本存量急剧增加,从而引发孵化效应。

(2)第二阶段:地方产业初显集群效益,驱动外资大量进入。一方面,由于胶合板制作工艺技术不太复杂,机械设备的成本较低(当地人发明了一些简易设备),本地在位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因

1此段文字中的数据均为调研获得。

108

而地方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市场需求量急增,行业利润率不断上涨。在这种有利的市场结构激励下,受在位民营企业示范效应的影响,当地大量的民营资本流向木业。木业颇具规模,集群效益逐渐显露。除了表现在由于专业化与社会分工带来成本降低、效率增加之外,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嘉善木业的区域品牌初步形成,一大批熟练且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专业技术、管理和营销人才成长起来。在显著的集群效益、旺盛且高成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以及当地优惠的行业投资政策等多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外商(以台商为主)纷纷前来投资。这反过来又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集群效应。

(3)第三阶段:大规模外资引发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民营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由于外资企业的产品也以内销为主,它们进入之后在扩大木业规模、增强集群效益的同时,还明显地改变了本地木业市场的竞争结构。本地企业的规模小,多数为家庭工场,工艺设备较落后。相比之下,外资企业的规模较大,生产设备先进,管理方式现代化,产品质量和档次较高。它们的规模效益、较高劳动生产率以及较强的竞争力,一方面增加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产生示范效应,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进入集群的初期,外资企业(包括合资与独资)与本地企业的正式联系较少。少数民营企业通过与外商合资,较快地从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比较现代的机械化大生产。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则主要通过多种非正式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从外资企业那里获得有用的技术与管理知识。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人员之间具有密切的社会关系网络,互为近邻的地理便捷性都便于外资企业的内部非商业秘密等知识和信息在集群内部迅速扩散。此外,民营企业也开始通过其他途径(如,与邻近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等)从外部获得新的专业知识、技术与管理技能,提高竞争力。

民营企业的自主学习不但较快地实现了自身的蜕变,也推动着木业集群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是木业企业单体规模日益扩大。1999)2001年间,全县木业总投资达到8.91亿元。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8家(其中超过2000万美元的有3家),100万元至500万元企业有79家(童剑华等)。二是技术装备先进程度增加。全县已拥有一大批进口木业设备。多数企业已经弃用当地的土制设备,取而代之的是国产机械设备,甚至进口设备。三是生产工艺逐渐实现环保化。国家颁布的行业质量标准以及外资企业的示范效应驱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并在国家规定的最后期限内全部使用环保型胶水。此外,随着产业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以及国际贸易经验不断增长,部分民营企业开始开辟欧美、日本、韩国和中东市场。

(4)第四阶段:区内外竞争加剧,民企与外企的互补性优势突显,推动双方走向竞合。民营企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海外市场不断拓展,导致区内民营企业之间、民企与外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木业集群越来越受到国内其他地区的激烈竞争。山东、江苏两地的部分林区逐渐由向嘉善提供原木配套转为自己加工制造胶合板,在成本上比浙江更有竞争力。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外市场对木制品提出了环保要求和更高的质量标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对当地市场的竞争结构产生新的影响。以前,多数外资主要受集群外部经济性所驱动,与民营企业的联系有限。现在,他们更注重建立良好的本地关系。一是因为地方产业网络日渐成熟,并形成比较发达的分工协作体系;二是利用民营企业的原料购进渠道和产品营销网络,可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三是只有主动融入本地产业文化环境之中,才能获得较高的地方信任度和更适时的产业信息。因此,他们一方面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逐渐建立木业中间品(如,生产贴面板所用的基板)的本地供货网络,与本地企业结成正式的产业联系,另一方面参加当地行业组织(如,木业商会),并通过行业组织的集体活动与同行建立更密切的社会联系,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竞争动态。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迫于区内外的竞争压力,急需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改善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也更重视与外商的产业合作。与外商合作既可以使他们获得技术指导和管理理念熏陶,以较低的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又可以借助外资企业的营销网络,以较低的风险进入国外市场。例如,锦林木业、

109

正原木业和金惠木业等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与外商合作,按外商要求组织生产,拓展出口渠道,不但企业实力逐年增强(其中锦林木业2000年的总产值名列全县第二),而且产品已经打入欧美、日韩、新加坡等经济发达地区。由此,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建立起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产业关系,并驱动地方产业网络向更高的发展阶段演进。

41内外企业有效互动的形成机制

(1)显著的区位优势是嘉善吸引并稳定外资的基础条件。嘉善地处长三角开放地区、位于沪浙苏两省一市交汇处,距离上海、杭州和苏州三市均在100公里以内。县内业已形成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网络。由于这种经济区位既体现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背景,又包含着地区对外联系的通畅性和便捷性,因而有利于嘉善在吸引外资方面获得较多的机遇,并具有稳定外资的基础条件。然而,随着长三角地区/大交通0的不断完善以及内部竞争激化,这种区位优势将逐渐弱化。

(2)政府主导创建的产业发展环境,为内外企业提供竞合平台。这里所指的产业发展环境已经不再以具有先进基础设施的工业园区和土地、税收等地方产业优惠政策为主要内容(事实上,这些方面的地区差异在长三角内部正在逐步消除),更主要的则体现在,为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增强外资企业的稳定度和成长力,适时地提供比较完备而且有效的支撑系统,降低企业经营的制度成本。具体来说,一是政府通过整合县内外的科技资源1,增强科技服务的提供能力,以满足本地民营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科技服务需求,推动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绿色化转变,提升全行业的制造水平。二是建设提升木业的两项基础设施,即/中国木业城0和产业信息平台。前者旨在冲破整个行业设备落后和产品档次较低的樊篱,树立新的产业形象。后者则意欲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顺应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实现与国内外市场的联接。尤其是胶合板防伪信息平台的建成,更有利于增强嘉善木业的信用指数,使合格、优质的产品能有效地体现优质优价,激励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三是推行/加减法0制度创新o,创造透明公正的投资制度环境,减少外商进入的制度障碍与交易成本,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四是建立并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减少外商的经营成本,驱动外资企业增强地方联系。此外,政府发挥并突出/地嘉人善0、文化底蕴深厚的社会特质与文化优势,创建并保持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营造了/人人是投资环境,个个是嘉善形象0的投资氛围。日趋优化的产业环境有效/引商0、切实/富商0,从而实现/安商0的集群战略意图。

(3)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持续增长的地方人力资本是内外企业达成竞合的关键因素。在嘉善,地方人力资本既包括善于开拓、勇于创新而且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又包括较强的学习能力,此外还包括经过多年商业经营和市场竞争所练就的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正是由于早期嘉善人在外资企业里掌握并积累了木业制造的生产、管理与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和经验,在强烈的创业激情的驱动下,抓住了市场机遇,外资企业才能够衍生出多个民营企业,从而促成了地方木业集群的萌芽。也正是在地方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木业集群才能够依靠内生力量突破原有的产业/瓶颈0,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引发外商的投资动力。由于民营企业善于学习,才能在外资引入后,不断缩小与后者在技术、管理与规模等方面的显著差距,使得自己的优势更加突出,增强了地方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越强,就有越来越大的讨价还价能力,才能逐渐成为对外资企业既具有竞争威胁,又不得不加强与之合作的集群主体。110

1o

?即企业审批时的全过程服务、企业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还将建立健全专门为外资企业提供服务的/三个中心0,即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外向配套协作中心、外商投诉中心。

在涉外服务上实行/加法0原则,成立了审批办证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办结,建立了服务外商的绿色通道。在涉外审批上实行/减法0原则,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削减审批事项400多个;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

一是主动和有关科研院所联系,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技术攻关。二是利用县内现有的科技力量,并通过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提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三是与周边地区的知名学府密切协作,为本地输送、培养中高级人才。在政府推动下的民办大学)))上海杉达大学嘉善光彪学院即将建成。

51内外企业竞合关系的发展趋向及其对木业集群的可能影响

随着国内木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利润空间日趋缩减,无论是对嘉善的民营企业还是对外资企业来说,/竞争对手0的概念将远远超出嘉善本地的范畴。但是,地理上的接近性会产生直接而且较强的竞争压力。在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实力悬殊日趋缩小的形势下,两类企业之间的身份与形象差别将逐渐模糊,彼此间的竞争关系日益明朗化,竞争范围也可能从争夺客户扩大到争夺高质量的供应商、熟练技工、中高级管理与外贸人才、销售渠道等方面。

另一方面,由于周边地区木业制造的崛起,尤其国家行业标准的实施削弱了嘉善木业多年累积的技术优势,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质量提升、品牌创建与拓展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挑战。此外,木制品出口将越来越有可能受到发达国家和地区非贸易性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制约。这些因素可能促进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从基于降低成本和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的产业链合作,转向基于快速反应市场变化和增强产品供应能力的创新链合作,由此推动地方产业网络向创新网络演进。

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合作机遇还可能随着木业产业链向家具制造业的拓展而增加。在嘉善普通胶合板的市场竞争力弱化、利润受到严重挤压的状况下,除了一些企业转向中高档木制品市场之外,部分企业可能在本地日益兴起的家具行业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或与家具企业建立产业合作,或转向家具制造。这也有利于实现地方政府引进外资家具企业的初衷。

木业集群能否成功地实现新一轮蜕变,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嘉善能否迅速增加地方人力资本存量,在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力推动下构建地方创新网络。这是木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结论与启示

从嘉善木业集群的实例来看,外资的确能够成为地方产业集群的重要主体。然而,外资能否具有持续的推动力,除了受地方制度成本以及集群外部效益的影响,还更取决于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融合方式与程度。外资企业并不必然增强与投资地的产业联系。在学习能力较强且企业家特质比较浓厚的地区,民营企业在外资企业的示范带动和竞争压力下,能够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和自主创新,增强并突出自身的优势与能力。届时,外资企业不但能获得纯经济外部性,更重要的是还能获得知识与信息的外部性,并受此驱动与民营企业在竞合博弈中实现有效融合。当然,对于诸如木业制造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由于其制造技术简单,进入门槛和经营风险低,因此,比较容易在外商投资的诱发下,通过地方内在力量催生集群效应,从而在与外资企业的交易中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相比之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情形则有所不同。尤其对于经济技术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多数民营资本鲜有能力进入外商投资的高科技领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足够的人力资本,其难度更大。结果,在一定的时期内,地方在这类产业集群中就会显得比较被动。

从嘉善木业集群的发展经验来看,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启示。一是集群成长路径没有固定模式。嘉善最早的一家合资企业能成为木业集群的孵化器,这是始料未及的事。这或许正说明,产业集群固然是比较理想的工业化促进方案,然而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并不必固守着某种特定的发展模式,理想的定向嫁接型引资模式由于缺乏现实的基础而显得不太可行。在初期,空间扎堆式引资既可能获取短期收益,促进地方完成要素聚集的过程,又可能带来某种市场机遇,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带动地方产业集群的兴起。二是外资企业越来越细致的分工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成长空间。然而,如果民营企业始终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无法获得足够大的网络权力,那么地方自主发展能力就会受到限制。民营企业要想不断向价值高端移动,就需要通过持续学习,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建立自己独特的能力与优势,在与外资企业的交易过程中占据比较有利的地位。由此看来,对于国内不少地区来说,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部门中最有可能获得地方的主动发展权。三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在/政绩0、/经济增长速度0与/经济增长质量0三者之间寻找适合的

111

均衡点。政府招商引资的长期目标并不仅仅是集群式引进外资企业所带来的巨大政绩和GDP的增长速度,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潜力。当前,尤其在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还要尽力激励地方企业家精神、削弱本地创业创新的制度障碍、为增强地方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服务,通过促进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形成适宜的互动关系,从而增强地方的自我发展能力。此外,随着市场机制的健全,地方政府应该让位于企业,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

1参考文献2

112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22童剑华,孟裕.嘉善木业寻求突破.新华网浙江频道h ttp://www.zj.x 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6831094.html,

132Bair J.&Gereffi G.Local Clusters in Global Chains:T 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xport Dynamism in Torreon.s Blue Jeans Industry[J].World Development,2001.

142Gereffi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 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

152Park S.&Markusen A.Generalizing New Industrial Districts:A Theoretical Agenda and an Application from a Non-Western Economy[J].Environ ment and Planning A,1995.

162Par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6831094.html,works and Embeddedness in the Dynamic Types of New Industrial Districts[J].Progress in Hu man Geography,1996.

172Wang J.&Wang J.An Analysis of New-tech Agglomeration in Beijing:A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in the Making?[J].

Envi ronmen t and Planning A,1998.

182Wang J.&Zhu H.&Tong X.Industrial Districts i n a Transitional Economy:T he Case of Datang Sock and S tocking Industry in Zhejiang,China.Oinas P.Prox i mi ty,Distance and Diversity:Issues on Economic Interaction and Local Develop ment[C].New York:Ashgate,2003.

192Zhou Y.&Tong X.An Innovati ve Region in China: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Local Firms in

a Hi gh-tech Cluster in Beijing[J].Economic Geography,2003.

Dynamics of FDI-driving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C ase of Jiashan,Zhejiang

Z HU Hua-sheng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 ment,Beij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As more and mor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come into less developed regions,the latter have great opportunities of increasing social welfare,while at the same time are a t the risk of/branch0 economy.FDI-driving cluster strategies are considered as an efficient tool of balancing the two aspects.The case of Jiashan in Zheijiang Province shows,whether such strategies can c ome into force or not and whether FDI can increase permanently the gro wth of local clusters or not mainly depend on the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economic actors.Absolutely,local firms.learning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will promote their po wer in bargaining with foreign firms,and thus construc t a competitive-cooperative relation between local and foreign actors.

Key Word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local fir ms;industrial clusters;Jiashan

1责任编辑:王燕梅2 112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建议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建议 龚佩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浙江作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而且可以看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还没有适应这种世界性的变化,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去分析浙江产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索取得的成就及原因。从理论上分析其内部的问题,并在这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意见。 关键词: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 分工理论 1.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 1.1定义 我们所说的产业集群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 对于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20)。他提出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即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以及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从而可以导致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之后的韦伯(1929)把区位因素归结为区域因素、集聚因素。而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即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为代表内生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和收益递增这些内生因素分析产业集群的问题。之后的克鲁格曼则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理论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技术型外部性”和“经济型外部性”的观点来进一步进行解释。而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从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交易费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一定区域产业集聚的产生原因。代表人物为威廉姆森(1975),他认为不确定性、交易重复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这三个交易特征高低程度不同,与其匹配的规制结构也不同,提出了产业集群是企业间分工基础上的互补性活动和资源的相互依赖。 1.2 产业集群的特点与优势 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首先是交易成本优势。一方面通过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减少了资

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

山东省轻工业协会文件 鲁轻行管[2008]2号 ------------------------------------------------------ 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轻工业 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的通知 各市轻工业主管部门、各专业协会、有关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制造业强省以及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工作部署,2007年,山东省轻工业协会对一批山东省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进行了重点培育、推广、宣传和表彰,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轻工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好评。 为了进一步加强轻工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实现生产力空间布局上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加快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轻工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省轻工业协会决定在全省县(市)、乡(镇)范围内继续开展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现将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查评价内容 产业集群要有一定规模,有较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有龙头企业支撑,有统一质量检测标准和保障体系,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较大比重,对当地经济有突出贡献。具体考查评价内容详见一、二、三附表。 二、申报办法和程序

由各市轻工业主管部门和各专业协会组织轻工产业区域经济发达、专业特色突出的县(市)、乡(镇),按照考查评价内容要求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上报省轻工业协会。 凡具备条件的县(市)、乡(镇)政府也可直接向我办申报。审报材料一式三份并附加电子版。申报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0日。坚持自愿申报的原则。 2、省轻工业协会将根据收到的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评价、审定。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议,确定一批全省轻工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进行重点培育、推广和宣传。同时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产业集群,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和支持。 三、表彰、授牌及宣传 对获得“山东省轻工产业制造业基地或生产名城”称号的县(市)、乡(镇)予以授牌,每个基地可推选3-5家龙头企业,一并授予“ΧΧ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称号,一并进行隆重地表彰和宣传,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 为积极有效地将我省轻工行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向国内外进行宣传,扩大和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省轻工业协会还将积极地与《大众日报》和《消费时报》等媒体协商,争取最优惠的价格,坚持地方自愿的原则,统一对外宣传,以达到积极高效的宣传目的,促进我省轻工行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与发展。 四、联系方式 综合考查评价协会设在山东省轻工业协会行业管理处。联系 人:朱维平、丁学华、李国芹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143号 邮编:250014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班级:13经济2班姓名:李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浙江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而闻名世界,到目前为止,浙江省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而纺织行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的促进了浙江省整体的经济实力。浙江省的纺织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纺织工业部多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这个惊人的增长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而是整个纺织实力都得到了增长。在2004年,纺织行业的出口总量首次超过广东省,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省。浙江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浙江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许多研究表明,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 一.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布 1.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浙江省制造企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尤其是1993年以来,浙江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出口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与1978年相比,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2.36倍,生产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3~2008年,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同期,纺织业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至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至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2005-2010年浙江省纺织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总体均呈增长态势,平均增长20%和15%(如图1);2009年至2014年间,纺织业(不含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出口额由217.36亿美元上升到323.6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1.49倍(如图2)。至此,浙江省的纺织行业年利润总额已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出口额、利润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浙江省嘉兴嘉善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嘉善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序言 嘉兴嘉善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从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生产总值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嘉兴嘉善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嘉兴嘉善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现状及发展趋势。嘉兴嘉善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嘉兴嘉善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嘉兴嘉善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嘉兴嘉善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现状 (1) 第二节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嘉兴嘉善县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嘉兴嘉善县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嘉善县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嘉兴嘉善县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嘉兴嘉善县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产业集群主要特征分析

产业集群主要特征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只有准确认识产业集群的特征,才能从产业集群自身的规律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的特征主要是弹性专精、地理集中、中小企业为主、根植性强和相关组织与机构密集。 关键词:产业集群;特征;分析 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中化并存的时代,而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集中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范围内,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大量企业、中间机构和组织等围绕同一产业形成的分工细致、联系紧密、社会关系网络发达、市场竞争力和区域产业形象突出的空间有机聚合体。产业集群依靠其强劲的竞争优势,创造了大量财富,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并且引导着国际资源的流向,因此世界各国对产业集群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纷纷出台政策与优惠措施,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只有准确认识产业集群的特征,才能从产业集群自身的规律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本文认为产业集群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弹性专精 产业集群表现为在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内大量的企业和劳动力集中于某一特定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集中于产品的某个零部件或者工艺的某一个环节,形成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是与生产技术的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关的,其实这也是产业集群形成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之一。精细的分工,以紧密的协作与联系为前提。集群内企业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了生产的灵活性与多样化。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集群的重要特征是它有积极的渠道来促进商业交易、对话和交流。这种生产特点适应了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生产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产业集群成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生产方式。 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模式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资本主义制造业发展的象征,它以大批量、少品种、流水线生产为主要特征,适应于工业社会时代较低的消费水平与简单的消费结构。福特制辉煌了半个多世纪以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石油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皮奥里和萨贝尔(1984)认为,这种衰退是以大批量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福特制生产方式走到尽头的表现,而弹性专精的生产表明这种生产可以随时根据消费需求和竞争的变化而

从钻石体系 看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

从“钻石体系”看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 张建红《集团经济研究》 摘要: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根据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浙江省五个关键要素的应用研究,分析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浙江产业集群 一、波特的“钻石体系”模型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根本,而产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发展环境中一些关键因素即“钻石体系”决定的。“钻石体系”能够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产业或产业环节的成功。“钻石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行业发展,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等四个方面,此外,还有产业发展机会和政府角色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这六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决定了国家竞争优势,产业发展环境的“钻石体系”影响产业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 二、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近年来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浙江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其中小集群更是我国企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浙江的中小企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浙江经济发展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之一。浙江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围绕某一特色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能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组织形式,即是由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 浙江产业集群从年代末年代初,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经过快速增长、结构调整,目前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许多产业集群的生产总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在全国前列,有些产品已占国际市场的以上。中小企业的集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形成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品,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个城镇”的局面。浙江产业集群涉及的产业分布在浙江工业中的多个大小行业和经营性农业中的多个农副产品方面,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鞋业、普通机械制造、塑料等。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在全国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浙江产量居前位的有种,占,而其中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的小商品。 三、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分析 .生产要素优势 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浙江省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据统计,年浙江工业从业人员万人,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万人。年全省工业从业人员万人,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万人。年间全部工业从业人员增加了万人,增长近,其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增长万人,占总增长人数的。小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始终在以上(见表1)。 表1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编,《浙江统计年鉴》,年月第版。 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省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到年和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美元,而浙江省只有美分左右。这跟浙江省长期的贫穷,特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同时,近几年来,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浙江省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浙江省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浙江省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浙江省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全中国是比较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例如杭州,无论是从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还是拥有的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状况以及交通、通讯设施在国内都是处于前列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卓越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使得它的生活品质位于国内同类城市的前茅。这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别适合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型创业者居住和工作。所以,从资源禀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一、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 1、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有的区域产业集群是由当地市场自发形成的,规模报酬递增产生外部经济,从而形成产业的聚集,这种集群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有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是由地区比较优势、供给和需求结构、文化氛围,甚至是政府政策所引致的,产业集群的区位和模式具有相当的确定性。在产业集群形成的诸多原因中,笔者倾向于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关键在于其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市场自发作用(如竞争),也有禀赋因素(如距离成本),还有非市场因素(如政府政策)。 2、影响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在形成阶段受以下因素影响较大: (1)创新时机。创新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量,创新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改变产业生产方式,在短期内改变产业布局,

形成产业集群。如果核心产业出现根本性创新,并且创新与区域因素结合,出现产业集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会诱发大量的渐进式的技术创新,促进该地区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迸一步刺激创新。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形成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2)产业特征。一个产业能否顺利形成产业集群以及集群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受该产业自身特点的影响。运输费用等交易成本影响市场容量和销售半径,随着供应链的改变,产品的辐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供应链是可分离的,那么就很容易形成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的专业化协作集聚区;产业技术特征也决定了集群的形态,那些技术工艺难以分离的产业,例如化工、冶金等产业,即使形成集群也大多是大企业集群。 (3)区域环境。企业所在的区位条件、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劳动力素质、集体学习曲线、竞争环境、区域知识技术基础等外部因素对产品成本都有影响。区位优势对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较好的区位条件有助于区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帮助产品取得竞争优势,加快集聚过程。规范的市场秩序有利于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信用环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网络效益发挥作用。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等都是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如果区域知识库丰富、创新能力强,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创新中心也会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在该区域形成集群。 (4)偶然因素。在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偶然因素的作

浙江省嘉兴嘉善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嘉善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前言 嘉兴嘉善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嘉兴嘉善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嘉兴嘉善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嘉兴嘉善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嘉兴嘉善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嘉兴嘉善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嘉兴嘉善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嘉兴嘉善县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嘉兴嘉善县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嘉兴嘉善县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嘉兴嘉善县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嘉善县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嘉善县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嘉兴嘉善县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浙江台州椒江区;发展状况 [论文摘要]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浙江台州椒江区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政策建议。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相继发展起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带。其中浙江地区产业集群是在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国有投资不多,外资引进较少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种依靠地区内生力量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推动中国其他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为了实地了解浙江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调研小组对台州市椒江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组与椒江区相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随后实地考察飞跃集团、海正药业、星星集团、吉利汽车四家当地龙头企业,从政府部门和企业两方面了解地区产业集群具体成功路径以及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椒江产业集群的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内聚集的企业是属于同一特定产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产生紧密的合作关系。集群内企业是纵向专业化分工或横向竞争、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扎堆。同时,集群内企业能够充分共享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公共资源;知识与创新能够通过产业链迅速传递,企业在获得规模经济的同时,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也大大提高。椒江产业集群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椒江产业集群以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为主。2005年,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分别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29%、16%、17%。2006年1季度,医药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的产值比前一年同期分别增长100.2%,332.8%,130.3%。第二,配套、协作基础完善。目前,在椒江已形成了模具加工制作、铸造、热处理、零件粗精加工、整机装配、产品包装、运输等前后相连的服装机械产业链,也形成了塑料加工、制冷器件加工、包装纸箱、泡沫等与家电制造行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工业园区的建立更为各种配套、协作提供空间优势,各种资源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因此,配套产业的完善是椒江产业集群优势的又一体现,它使得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减少了成本,降低了风险。 [!--empirenews.page--] 第三,龙头企业居国内领先地位。椒江区医药化工、服装机械和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中都有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优秀大企业。海正集团、飞跃集团、杰克控股集团、方远集团、星星集团入围全国500强企业。这些大企业带动了周围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小企业发展,并在生产技术方面起示范作用。海正药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全国重点化学原料药骨干企业和出日创汇企业;飞跃集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年产各类缝纫机200万台,“飞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进入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加强。第四,产业外向度高。椒江区产业外向度高,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已分别达到48.3%和31.7%。服装机械、医药化工和家用电器企业一半以上产品用于出口。海正药业公司80%以上的原料药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特别是在欧美地区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飞跃、宝石等缝纫机整机制造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具竞争力的缝纫机品牌企业,飞跃集团所生产的超高速包缝机、绷缝机占世界总产量50%。一批优秀企业还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网络和研发基地,这对稳定市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大有帮助。 [1][2][3]下一页二、椒江产业集群成功路径椒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民营企业家创新和创业是椒江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同时,地方政府采取柔性化和灵活性的“开明政策”,积极鼓励、

意见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精)

意见: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举措。现就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1、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加快产业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工作平台。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培育产业集群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要求,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工业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过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抓实抓好。 2、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扩大开放、服务全局”的发展态势,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创造良好环境,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使我省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力明显增强,产业的核心技术、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优势更加明显,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有力,临海工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3、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是: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域和产业集群。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翻两番;形成6—8个能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能参与国内产业分工并处领先地位、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一大批能参与国内竞争、对中心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起带动作用的地方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产业综合配套功能,建立若干个国际性、全国性的专业市场及一批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标准中心和信息中心。二、积极拓展加快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 4、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不利于市场培育完善的各种障碍,大力培育要素市场。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增强要素活力,激活要素潜力,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5、创新项目机制,增强产业集聚。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研究,高度重视大型产业项目的储备,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大型产业

浙江产业集聚

宁波工程学院 社会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题目: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 告 学院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13班 调研组成员及学号: 胡赛飞 11408070309 周雨琪 11408070313 李芳萍 11408070314 杨凌 11408070334 指导教师:聂红隆 定稿日期: 2014年9月1日

调研报告概要 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告 :通过调研了解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浙江产业集聚所在的问题并提出好的解决措施。根据现有集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突破集群展的现有瓶颈,逐步培育区域集群的持续竞争力,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要注重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二是要注重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这两方面的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区域创新制度的建设、创新环境的营造和政府的支持。 2014年暑假(8月份) 浙江省宁波市周边地区的企业 文献搜集,现场调研,网络搜索

正文 一.调查资料 (一)浙江省年产值过千亿的5个聚集产业 产业名称产值 纺织业51个区块,年产值2950亿元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53个区块,年产值186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0个区块,年产值140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8个区块,年产值113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个区块,年产值1120亿元 (二)浙江省各是产业集群总数及产值 城市集群数量(个)产值(亿元)杭州1243380 宁波772500 温州731735 绍兴582647 嘉兴351540 台州671680 丽水25136 湖州30680 金华771310

(三)浙江省规划中的十四个省级集聚区主要集聚区特性介绍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大江东位于萧山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处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和环杭州湾城市群的核心位,包括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和前进工业园区,是杭州的"浦东",是萧山乃至杭州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发展区域、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模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杭州科创产业集聚区定位于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区、以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现代生活服务业区,强调生产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科技制高点、新的生态体制示范点,力争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区的重点和亮点。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理优势明显。其中杭州湾新区将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宁波市北部的经济中心。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瓯江口要成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重要开放门户、浙江省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温州大都市的滨海城市的拓展区。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未来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_1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具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进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进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别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展特点,制定产业进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经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经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那个品牌。 2.建设一具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向来没有启动,希翼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要紧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并且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能够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可以落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并且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依照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进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并且,要积极鼓舞企业拓展业务范围,进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进展一具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落低产业灵便性和习惯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落、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落。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坚韧。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别够。 4.哺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降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治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治理模式,向现代企业治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创造业进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并且对有进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哺育名牌产品。鼓舞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别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可以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可以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进展的直观范本和进展目标。所以,一具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进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关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落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举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并且鼓舞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进展态势良好,是一具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

发展都市型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_以杭州市为例

第28卷第2期2007年4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Heng yang N o rmal U niv ersit y N o.2V o l.28 A pr.2007 发展都市型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以杭州市为例 高峰1,洪棋文2 (1.浙江大学; 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都市型产业集群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将SW OT分析这一分析工具用于区域战略发展研究,对杭州都市型产业集群发展进行SW OT分析的结果表明:推动现有都市产业集群成为创新集群;继续建立完善推进都市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机构网络;注意集聚相关专业人才是提升杭州市都市产业集群要采取的三个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都市型产业集群;杭州;SW OT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7)02)0048)05 作者简介:高峰(1977)),男,湖南常德人,硕士,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一、都市型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 都市1型产业集群(M etropolis Industrial Cluster)是指依托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创新设计、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在城市特定区域中,由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机构(大学、科研单位、产业公会等)共同组成的产业网络体系。 都市型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存在了相当时间,而对它的研究与探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 arshall)在对设菲尔德和兰开夏郡的研究中,发现那里的公司出现了集聚现象,公司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区内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征。他第一个将这样的区域称为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此后,一些学者根据对意大利东北部经济和中部地区(即/第三意大利0)o以及其它国家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意大利产业区、新产业区都市工业区、都市型产业集群的概念。学者们认为,都市型产业集群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企业集聚性以及批量定制产品的柔性生产方式。(2)当地根植性?(embeddedness)与开放性(o penness)并存,即都市型产业集群既与同一城市中其它城区的都市型产业相关联,还同其它城市产业或农村产业甚至国外产业和市场相联系,在开放型经济系统中成长。(3)呈现一定程度的/机构密度0(institutional thickness),即区域内已经建立起数量众多的商会、创新中心、金融机构、培训机构、贸易协会、工会、地方政府机构、市场营销机构等复杂的机构。 目前,都市型产业集群广泛存在世界各地?,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十分普 收稿日期:2007)02)08 48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

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班级:13经济2班: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而闻名世界,到目前为止,省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而纺织行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的促进了省整体的经济实力。省的纺织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纺织工业部多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这个惊人的增长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而是整个纺织实力都得到了增长。在2004年,纺织行业的出口总量首次超过省,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省。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许多研究表明,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 一.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布 1. 纺织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省制造企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尤其是1993年以来,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出口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与1978年相比,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2.36倍,生产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3~2008年,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同期,纺织业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至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至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2005-2010年省纺织业实现的销

浙江省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深度剖析,从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解读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解读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 (1) 第二节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 (3) 四、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嘉善县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嘉兴嘉善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7) 一、嘉兴嘉善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嘉善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嘉兴嘉善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嘉兴嘉善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海宁市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 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 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 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 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 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

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慈溪市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绍兴县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宁波北仑的港口产业集群分析

产业经济学作业题目:宁波北仑的港口产业集群分析 完成时间:2012年11月23日

宁波北仑的港口产业集群分析 摘要:当今世界产业发展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竞争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一个产业综合竞争优势可集中反映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产业集群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力和协同效应,强调区域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重要作用,追求适合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使区域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本文的通过产业集群理论,分析北仑发展港口产业集群的原因及其机理。 关键词:北仑港口产业;产业集群;机理 一、引言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通过价值链发生关联的企业在地域上的集聚。它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个特定的地域内,一定数量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地域的范围一般限定在能够使企业进行有效信息交流。第二,这些企业并非是互不关联的,而是围绕某些产品的生产,沿着产业价值链发生关联。从国展产业集群的历程来看,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类是点面模式,这以各种形式的产业园作为产业的生长点,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梯次推进的策略促进区域内业园的联系与互动,从而形成特色产业区,产业区再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向周边扩散,形成特色产域布局。第二类是产业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发展中,产业园区的地域界限相对模糊,园区内的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带,并以此为基础与周边的产业带相联,形成跨区域的带。第三类是卫星群模式,特色产业点和产业带各自形成中心区、扩散区和辐射区,其中某一个周边区域有明显的优势,成为知识和技术的主要辐射源。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以企业集聚为基础,没有企业集聚和龙头企业培育,就不可能形成强,辐射面宽的产业集群。客观地看,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北仑引进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临港产业奠定了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和条件。 二、港口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 1、基于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资源禀赋 产业集群是以企业集群为基础的地方产业集聚现象,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初始条件和比较优势,即必须具备支撑产业集群的资源禀赋,包括地方自然资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