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云阳县海峡小学谢伦英

摘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是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正因为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习惯观察力探究动手反思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

(一)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达尔文也是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四)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古代《受水型水钟》的观察,要将漏斗、水筒、浮标、齿轮、刻度盘、刻度尺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五)观察的选择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该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却只看到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五、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

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因此,我们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素质上。 首先,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习方法,要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课堂上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学法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想应对如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如何预习,2如何观察,3如何思考等。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是要抓好“四化”: 1.教育过程“主动化”。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重点。因此,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教“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教学过程:第一,复习铺垫二步计算应用题;第二,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侧重指导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讨论并归纳出“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中间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2.解题方法“程序化”。解题方法“程序化”就是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一种基本技能。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特点;再想一想,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

学科学爱科学的演讲稿2020年

学科学爱科学的演讲稿2020年 科学并不是枯燥的,它充满着色彩,就仿佛是搭在我和未来之间的彩虹桥,绚烂无比。一起来看看学科学爱科学的演讲稿2020年,欢迎查阅! 学科学爱科学的演讲稿1 你看,我身后的就是一辆磁悬浮列车的模型,它目前已经在上海投入使用。那么什么是磁悬浮列车呢?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极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工具。简单地说,排斥力使列车悬起来、吸引力让列车开动。磁悬浮列车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 我觉得磁悬浮列车真的是绝对高科技的产物,听说它不但外表漂亮,而且坐上去既舒服又快捷,简直是棒极了! 我在这次展览上还看到了手工制作的神州号火箭模型、还有历年来我国发射到太空中的卫星图片等关于交通和航天方面珍贵的资料,让我大开眼界。

如今,我们现在便利的交通不就是科学带来的吗?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什么磁悬浮列车、航天飞机这样高科技的交通工具都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看来,科学已经为我们的生活作出了很多贡献。随着科学脚步的不断加快,世界的科技水平越来越发达,可能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就能乘上宇宙飞船,自己去外星球看看。 学科学爱科学的演讲稿2 科学在哪里?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科学是什么?科学是那些其妙的东西。如果没有的科学,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无趣阿。 我读过许多有关科学的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在游戏中学科学》。真本书不是讲那些十分难懂的科学,它讲的是在一次次游戏中体验科学,学习科学。它的语言十分风趣,而且每个实验都十分好玩,每一篇*后面都有解释和图片,十分易懂。《在游戏中学科学》这本书中有10大科学栏目,218项实验游戏,培养我们的动手潜力,让我们了解身边的趣味科学。它里面都是我们平常能够做的小实验,但是很神奇,会让我目瞪口呆。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项实验是,“蒙上眼睛会偏左走”,刚开始,我还不相信,我认为蒙上眼睛后,我还是一样能够自己控制方向,为了证实我的说法,我在家长的帮忙下,用布蒙上了双眼,开始留意翼翼的走路,我慢慢的往前走,突然,妈妈大声说了一句“你怎样老往左走阿!”我立即不相信地摘下了蒙着我眼睛的布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和“伙伴们”共同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考虑问题不周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如对《把固体放到水里》中固体沉浮现象的研究,有的小组在实验时,推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有的小组没有理解老师提出要求,随意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明确。类似这些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引导、去帮助,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我们老师这个学习伙伴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3、巧妙灵活的介入。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

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作为朋友的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驾驭课堂。我们的指导要体现在科学教学的假设环节,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实验验证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询问;讨论交流要体现师生互动;实验记录需要我们具体地帮助与指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三)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要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应该聚焦于如何使学生收获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其本质追求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制订素质教学大纲,改革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实现知识型向素质型课堂教学转变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的主导、引导和指导,激活和点燃学生的能动、主动和互动;基于共性,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以“地史学”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高等教育;地史学;古生物学 一、为什么课堂教学要重视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与教育和学校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是: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以传授和学习知识为目的和追求的,教师教授的知识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的课堂教学就是好的课堂教学。显然这种课堂教学定势和评价指标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和“以人为本”理念并不完全兼容。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的今天,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回答好“钱学森之问”,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追求和目标需要从思想理念上进一步自省,从评价体系上进一步改革,从教与学的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不论是对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还是对专业课而言,不论是对教师和学生还是对学校而言,它的目标和追求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扩展和知识的增加。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传承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大学不单是提供和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启迪智慧、提升素质的殿堂。素质教育既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高等学校中“以人为本”的“人”和“本”不是教师、教授,更不是校长、书记,而是学生,这是由高等学校的性质决定的。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高等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在这方面肩负有特别重要的任务。 因此,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在课堂内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收获了多少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学生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对素质教育型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取舍、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优选与运用,不应该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层面上(解惑层面和授业层面),而应该注重育人和有利学生素质提升的高度(传道层面)。如果将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划分为念书、讲书、侃书和品书4个层次(见表1)[1,2],高等学校教师只有通过苦练内功,通过自己课堂教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才有利于素质教育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因此,素质教育给高等学校的教育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基于知识、技能传授和践行的教书育人工作,它的目标和内容包括3个层次:(1)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理解和感悟(基层素质);

爱科学、学科学活动方案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以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为主旨,以创建科技特色教育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主题,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口号: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三、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质量,确保本次活动顺利进行。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做到以班为本,以学生为本,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突出每个班级的个性特色。 3、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工作充分、宣传到位、发动有力、体现协作精神。 四、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1日——2010年11月20日 五、组织机构: 组长:崔志霞 副组长:许见苏苗关成

组员:唐维慧宋晓敏酒继敏李红燕 胡晓静张俊民谷春娟李彦花 六、活动规划: (一)前期筹备: 1、召开筹备会议,让每位组员知晓自己的分工与职责。 2、各班主任在本班学生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5、在活动召开前布置好以科普为主题的宣传黑板。 (二)活动内容: 1、“我们爱科学”专题板报评比 2、科普手抄报评比。 七、主要竞赛活动规程: (一)“我们爱科学”板报评比 1、参赛对象:各班级 2、参赛办法与评选办法: (1)各班围绕“我们爱科学”这一主题出一期板报。版面设计清新自然、结构合理。报头突出,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和谐。 (2)评奖办法: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二)科学手抄报 1、参赛对象:3~5年级学生 2、参赛办法与评选办法:

爱科学主题班会

我们爱科学主题班会 玉带中心小学五(1)中队[教学目的]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懂得知识才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以学生夸祖国的科技事业和对事物的想象,以及自己动手实践创造,产生“金点子”的创意。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只有丰富的想象与不断努力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创造,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课前准备] 1、课前做好6--8个小制作设计图。 2、排练串词、歌曲、舞蹈。 3、准备参赛试题。 [课堂实录] 乙:我宣布四、二中队“我们爱科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首先让我们共同演唱此次班会的会歌《七色光》 生边做动作边演唱: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今天我们成长在阳光下,明天我们去创造七彩世界。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色梦走向未来。 甲:对,让我们带着童年的七色梦走向未来,走向希望,走向科学。大胆的说出你们的心声吧! 生说口号:(1)好好好,学知识,看书报。争当科技小明星、小明星。 (2)妙妙妙,爱科学,勤动脑。争当科技小标兵、小标兵。 (3)对对对,搞发明,善创造。争做科技小博士, 小博士。 乙:你们说的真棒!但是要想成为科技小博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我们要把它落实到行动中去,你们说对吗? 生:对! 甲:下面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讲话,大家欢迎! 师:同学们,老师听了你们的心声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正像于博同学所说的那样,要想做一个科技小博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说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秘密吗?你们知道信息高速公路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基因工程又是怎么一会事吗?不知道没有关系,今天就让老师带领你们共同步入科学的殿堂,去领略一下科学的奥秘。(背景音乐同时响起,多媒体课件屏幕显示宇宙那充满神奇的光辉,同时出现“科学”的汉语和英语的交替出现的动画效果。) 突然“嘟嘟”声响起 甲:咦?奇怪啊!这是什么声音? 师:稍等,让老师看看,呀!是电子邮箱里有了一个新邮件,我们打开看一看是谁发来的?

重点小学科学基本教学指导方法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

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 ”这一 (三)现状之三:科学课难评价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课堂上热热闹闹,掌声笑声都能听得到,气氛热烈又踊跃,有时一次探究活动下来,学生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这是不是一节好课呢?该如何看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我们老师又迷茫了。 三、确定教学方法的原则 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作为一个统帅各国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必然引领并拉动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下文基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可达的核心素养层次,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主要介绍三种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策略。 (一)废物利用、自制教具,培养健康生活与实践创新之核心素养 科学课的教学离不开非富多彩的教具,然而学校教具的更新速度往往赶不上教具的损耗速度以及不同教师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其实,小学生科学课堂上对教具的需求并没有如成人想象般精细、高端,高昂价格的成品有时候并不如材料粗糙的自制品来得有吸引力。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将生活的废弃物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融入课堂。当然,这一切都需要的科学老师的引导。 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能够极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给予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广阔的发挥空间,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二)科普影视、实地参观,增强学生人文底蕴与学会学习之核心素养 科普影视这种看似常规性的资源,其中综合了科学、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渗透的人文情怀是很多常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丰富的影像声效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网络和交通都异常发达的当今时代。无论是影视资源还是博物馆资源,都是学生在课外可以直接获得的,鼓励学生经常通过这些手段补充课堂知识的局限性,也是锻炼其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被内化吸收、伴随学生成长,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勇于探索、思维训练,提升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之核心素养 现阶段我国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从小在探索和思维能力上的训练是有所欠缺的。科学的课堂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先天的优势,科学教师应竭尽所能让学生在自然、科学、海洋、宇宙的世界中尽情遨游,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无论是探索的过程还是结果都不要被局限在一个答案中,应尽可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顺利过渡。《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探究的重要性,确保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学生能熟悉,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

爱科学,学科学主题班会教案

《爱科学,学科学》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背景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一种实践和精神活动方式及其结果,构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科学富有革命性的力量,是一切社会变革的根源。科学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解放了我们的思想,变革了人们的精神。所以,科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活动。科学已广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政治、外交、军事、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人类活动日益重要的基础。因此,学习科学对我们的未来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爱科学,学科学”的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而且对他们的成长也极为有利。二:设计目的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从活动中感悟科学,继而学习科学,应用科学。 3.丰富学生的科学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形式 讨论发言,诗歌朗诵,讲故事,观看影片。 四:活动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与科学有关的资料,让同学们做好准备。 2.可以选取一个口才较好,应变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活动的

主持人,让他事前认真做好整个程序的准备工作。 3.选择几个普通话标准,阅读能力强的同学进行诗歌朗诵和故事的演讲。 4.黑板上写好课题,投影仪上播放图片和轻柔的音乐作为背景。 五:活动过程 开题:刚刚结束的08北京奥运会取得了成功,美丽的鸟巢,梦幻般的水立方都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而晴朗的天空,舒适的生活环境更是受到了各国人们的好评,北京奥运真正地实现了它的承诺“绿色奥运,科学奥运”。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鸟巢,水立方的设计需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支撑,晴朗的天空是运用科学技术的结果,从开幕式上表演的造纸术,印刷术到天空中璀璨的烟火,无不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连。科学正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因此,学习科学已成为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础。 讨论:除此之外,科学还在哪些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诗歌朗诵:确实,科学在很多方面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当要喜爱科学,努力的学习科学知识,下面请欣赏诗歌朗诵《精彩人生--人民科学家颂》 观看影片:当我们学习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之后,很多我们以前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事情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下面我们可以来看一个短片《夜半鬼拉灯》,看看我们身边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这是我们近两年来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如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 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有些时候,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要求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脸上一片迷茫,无从下手或随意摆弄,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但我们经常会碰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进实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不会倾听,不会观察,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上闹哄哄,老师扯着嗓子叫,或者拿着小棒敲桌子,学生充耳不闻。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这是针对原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而言的,虽然说:收获尽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中有技能、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但现在有些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学

生通过对一堆材料的摆弄,毫无收获也是徒劳。因为,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相当于只要耕耘不要收获,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过程。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真正参与科学探究的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全部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有调查发现,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小组活动,只作旁观者,看别的学生探究。这种分组不合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5、动手不动脑,探究浅层次。虽然“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科学老师的心,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但是学生科学探究作表面功夫,多动手,少用脑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了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也缺乏组员之间思维的碰撞。这样虽然能保证较长的探究时间,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 造成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低效益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多方因素的综合结果。其一,社会因素造成学生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三个学科的学习上,他们要应对主要学科的考试压力。其二,《科学》教科书几乎成为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唯一的信息源,它们比较空泛,尽管做了很多的改进,但仍较远离学生的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其三,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鲜于理解与帮助,不会合作。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策略,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学科学,爱科学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学科学,爱科学 科学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只有科学科技的发达,才能使国家富强,民族崛起——题记 在二十一世纪里,科学将会成为人类的生命。如果你不懂科学,就无法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如果你有科学的种子,精心培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就会不断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而“诺贝尔科学奖”就是用这样一种奖励来激发人们热爱科学,并用科学来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 科学是无处不在的,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用科学创造出来的东西,比如:我们现在看的动画片、玩的电脑游戏和先进的玩具,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等,这些都是科学的产物,科学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小小的手机可以让你与在国外的亲人交谈,精彩的电视节目让你轻松了解国家大事。中国成立60年的阅兵式大家一定看过,当一排排战机像流星一般从天空划过,当一组组现代化武器战车隆隆驶过,当一个个军团手握钢枪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天安门前走过,这都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科技的振兴、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远古时代,人们没有计算器,只能“结绳记事”,但是,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应用到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造。因为有了发达的科学,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便捷;因为有了发达的科学,国家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因为有了发达的科学,中国摆脱了贫穷

落后的面貌变得富强昌盛,成为了今天屹立在东方的巨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每个人肩负的责任都很重,尤其是我们中学生,享受着知识的滋养,就像刚刚种下的小树苗享受着阳光雨露,我们应该珍惜学校、老师、家长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成长。未来有一天,我们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撑起一片科技的蓝天。 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毛泽东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我们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成为新世纪的主人,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为祖国的科学进步而奋斗!让祖国这只雄鹰展翅飞翔!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龚增杰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对人才的渴求推动了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因而在全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共识。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重大举措。因此,在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尽快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制度,并将教育理论素质高低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组织教师努力学习,认真研究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广大教师要在重视本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切实加强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主动运用先进教学理论大胆改造自己的教学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尽快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这是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噬待研究并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主导性在于对教学的主导设计、组织和对课堂气氛及学习效果的控制。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讲堂”变为“学堂”,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模式进行设计时,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创新,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启发和发展学生思维为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诱导、引导、指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注重个体差异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学中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使他们在各自的起跑线上得以充分的发展,获得均等的培养和锻炼机会,为将来成为各级各类人才做好准备。素质教育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张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善于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长处,着力培养,使其特长得以发挥。要了解和把握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火候,分类指导,分层提高。在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低起点,小步子,多练习,快反馈,备课要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讲课忌深、怪、快,即要

爱科学_学科学_用科学

第13周国旗下讲话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主讲人:吴芸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给大家讲话的题目是: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提到“科学”,同学们会觉得“科学”很神秘。其实,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当你们看着喜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高速的列车,按动着鼠标浏览网页时,可曾意识到这就是“科学”。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学,科学是现代化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科学让我们结束了用“洋油”的日子。是科学让我们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是科学让我们的人造卫星遨翔在太空。是科学让我们开创了中国参与开发南极大陆独立研究的历史。是科学创造了我们眼前这个神奇的现代世界。 科学是一种自然之美。因为人们看见鹰击长空,便发明了飞机;看见鱼翔海底,便发明了潜艇。如今,沧海变桑田,沙漠变绿洲,平地起高楼,这些难道不是科学之美吗? 科学更是一种动力美。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总书记讲过: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知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个人道德品质的基本准则。 同学们也许在想,“科学”和小学生没有多大关系,应该是那些科学家的事情吧。其实,许多科学家都是因为从小爱科学,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牛顿上小学时就经常动手制作小机械、小发明;高斯11岁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18岁发明了用圆规和直尺作17边形的方法。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科学思维能力,没有重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就没有希望登上人类文明的高峰,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学们,祖国未来的科学大业要靠我们去完成。爱科学就是爱生命,爱科学就是爱生活,爱科学就是爱祖国。同学们,让我们敞开胸怀,拥抱科学,热爱科学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通过班级和科学课等积极开展科普主题活动,倡导“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明天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吴征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谋略、手段和方法。教学策略都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同时又是众多教学实践正反经验的总结。教学策略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理论,它比教学理论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从而能给教学更直接的指导。教学策略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而具有广泛的指导性。教学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的要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发展而发展的。教学策略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同一学科的教学策略,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析;同一方面的教学策略,可以有不同的概括和表述。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一般策略 1.深入体会现代科学教育思想,努力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同时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把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结合起来,把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结合起来,把探究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结合起来。 2.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源于教材而优于教材。 3.制定既体现学科总目标,又符合本课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符合当地教学条件,全面、具体、协调、便于评价的教学目标。 4.精心设计既有科学性又有教学性和儿童性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过程完整、阶段清楚、步骤分明、连接紧密,过度自然的教学过程。 5.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用教学方法,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要点,搞好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6.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用具有科学性、结构性、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的教学媒体,把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使其达到优化组合。 7.根据教学方案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推动教学发展;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处理教学中未预料的问题。 8.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教学组织的形式,全班活动与分组活动有节奏地进行;既有统一要求,又放手学生主动探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把握“收”与“放”的火候;既有严格要求,又有相应的方法——计划要周密,要求要明确,活动要监控,活动后要有评价;从而使教学既热烈又有序地进行。 9.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要得体、得当、得法。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其效率的高低决定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科学地分析课堂教学和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重要课题亟需我们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就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曾在《人民教育》上撰文指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素质教育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近几年来,人们对素质教育边实践边探索,对其运行机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是,在课堂教学等微观领域研究得还不够,成果较少。因此,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摆到了日益重要的位置上,成为我们的一项光荣使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我们发现:一是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现代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缺乏深入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比较淡薄,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老套套,搞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大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地安排讲授新知识和提问的时间,不能巧妙而有针对性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懂得运用人本原理,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少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以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耗时费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三是教法改革措施不硬。大多数学校教法改革力度较小,缺少推广科研成果的得力措施,以致许多先进的教学经验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常规,不鼓励教师了解、学习教育教学动态和最新教学研究成果,课堂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举步维艰。四是现代化教掌技术和手段没有得到较好地普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要加快素质教学的实施步伐,就必须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增强效率意识,把课堂教学高效率作为衡量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尺度,并以课堂教学效率为研究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采取切实措施,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快课堂教学由时间(经验)型向效益(科研)型转变。 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全面地分析 为了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将课堂教学具体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率七个基本要素。科学合理地配置这七个要素,能够促进教师保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课堂教学要获得较高的效率,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时间、条件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其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特点。一是全面性。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要既有知识传授目标,又有技能训练目标;既有智力因素目标,又有非智力因素目标;既有记忆、理解目标,又有运用、综合目标。二是整体性。对不同的教学点要有不同程度的教学

小学科学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有三大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其实就是化难为易,把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把一件大事分解成一件件小事,这样你就会发现:从小处着手,从易处着手,事情也许并不很难。怎样化难为易呢?(一)化抽象为形象 1、语言的形象化。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的是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 2、图像的形象化。图像包括图片、图表、草图、绘画、摄影、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在无法借助实物的情况下,图像直观是实现形象化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图像的直观性可把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所阐述的道理,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儿童面前,使他们获得生动的形象,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尤其是教师自绘图画是很有教学价值的。 3、动作的形象化可以用直观表演、直观演示、直观操作。 (二)化理论为实践,从生活中寻找科学性,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实践中获得,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课本知识。 (三)化未知为已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四)化复杂为简单,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干简单的东西去做。 二、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 (一)由结论到过程,让学生学深学透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展示知识本身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到知识的获得过程。 (二)由知识到问题,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并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研讨,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深学透。当然,问题要设计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有新颖性,使其能够有效引领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三)由已知到未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从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让学生处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由一元到多元,“一元”指的是一元标准、共性认识、普适价值,“多元”指的是多元解释、个性认识、独特价值。认识和思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为此,新课程教学提倡和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多种解读、对问题的多种解答和对情景生活的多种体验感悟。多样化和个性激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有助于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出个性来。 (五)由传承(接受)到创新(质疑),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传承和接受,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创新和质疑。这样的学习才会学得深学得透。 (六)由依赖性的学到独立性的学,“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杜威)教材的编写因为要受到书面形式等的限制,总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当教材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把学科知识内容固定下来时,它必然省略了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这样就带来一个矛盾,即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而形式上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这也就是说,以书本(教材)形式出现的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 (七)由教知识内容到教思维方法。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内容时,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结论和说明的表述上,而是要进一步深入进去,挖掘和揭示这些表面结论和说明的产生与形成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 三、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爱学、乐学让学生越学越爱学、乐学的具体策略有很多,但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特点和秘诀:富有情趣。情趣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发现的幸福。这是有效教学的动力源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