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导学案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导学案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导学案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导学案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器材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凸透镜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

1.用凸透镜看近处物体,它的像怎样?

2.如果将凸透镜慢慢远离物体,像又会怎样?

3.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看点燃的蜡烛,并慢慢移动烛焰把看到的像的结果作交流。

通过实验,你有哪些想法和问题?

二、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并确定本节课所探究的问题?

(1)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距、像距的关系?

(2)介绍: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提供器材有: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具座、光屏

(1)怎样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

(3)指导学生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并调节高度,如何找到清晰的像。

(4)不断改变物距,记录像距并多做几次实验:

(5)通过物距、像距、焦距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关系(适当提示f和2f)

(三)得出结论

⑴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v <2f

⑵f <u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⑶u <2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课堂检测

1.作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2.把一滴水滴在玻璃上,然后通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发现字变_______了。在这一现象中

水滴相当于________透镜。

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将它们

的中心大致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利用焦距为10㎝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根据我们所记录的数据情况,完成表格的空格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2、弄懂凸透镜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学习重点】: 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学习难点】: 1、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复习回顾】 1、叫凸透镜的焦距,用符号表示. 2、叫物距,用符号表示. 3、叫像距,用符号表示. 4、实像是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5、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的像. 6、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的像. 7、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的像. 【新课导航】 一、提出问题 (1)【学生活动】回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 (2)根据所学知识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凸透镜成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猜想与假设 【填一填】请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②照相机和投影仪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由此看来像的正倒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三、设计并进行实验 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 cm)、蜡烛、火机.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物距u 与焦距v 的关系 物距u / cm 像距 v / cm 像的大小(放 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正立或倒 立) 像的虚实 (实像或虚 像) 物与像的相对 位置(在透镜 的同侧或异侧 分析上表的记录,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有关,并随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u =f是成像的分界点;u =2f 是成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立的,虚像都是立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像,它的应用是____________.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像,它

(完整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专题.doc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专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 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和光屏,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 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则可得到凸透镜的 焦距.器材处于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 3)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① 2 20 ②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③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 4 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④. ( 4)在图乙中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 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 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 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 ( 4)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小明撤去光屏,从(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

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附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 【学法指导】疏通文意后反复诵读。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1.研读文章4、5段,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研读文章4、5段,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预习案】 一·知识积累: 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①赢粮而景从通②百有余年通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才能不及中人()②将数百之众() ③赢粮而景从()④斩木为兵() ⑤山东豪俊()⑥同年而语() 3.分析下面字词的活用现象: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②天下云集而响应()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④并起而亡秦族矣()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 4.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 A.为天下笑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 E.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5.默写: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⑥,;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⑦,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探究案】

1.分析作者写了陈涉起义的哪些弱势(不利条件)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陈涉的不利条件与天下人的积极响应 2.第5自然段写了哪些对比文中还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何作用 3.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4.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 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一)记叙部分():写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二)议论部分():写 5.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篇论说文,但全文却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试讨论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 6.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7.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③试用几个词来概括秦始皇的对内政策。写秦始皇对内政策这一层的目的是什么

Unit1__第三课时导学案

Unit1 第三课时导学案 My body 教学目标: 一.学习“四会”单词:hand, body, foot, arm, leg, hair 并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 二.学习Does it have …句型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教学重点: 能听懂、会写、会读、会说hand, body, foot, arm, leg, hair。 教学难点: 掌握Does it have …句型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教学环节: ?学习目标(2分钟) (一)学习“四会”单词:hand, body, foot, arm, leg, hair 并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述自己的五官。 (二)学习Does it have …句型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自主学习(15分钟) (一)温故知新 完成read and color 的染色练习。 (二)阅读方法 对照课本第4页,边看边练习拼写描述身体部位的单词。 (三)互助释疑 同桌间读对话,理解一般疑问句的用法。 (四)探究出招 小组合作用Does it have …造句,并进行回答。 ?展示交流(10分钟) (一)小组展示 小组内练习用英语描述身体各个部位。 (二)班级展示

指名小组上讲台做游戏,用英语描述自己或者他人身体的各个部位。?点拨升华(8分钟) (一)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纠正读音。 (二)学生开火车读单词。 (三)小组内分角色读对话。 (四)上台表演对话。 ?课堂作业(5分钟) ?作业当堂清 1.单词拼写 h d 手 b dy 身体 f t 脚 l g 腿m 胳膊h r 头发 h d 手 b dy 身体 f t 脚 l g 腿m 胳膊h r 头发 2.单词连线 Hand body foot leg arm hair 手身体脚腿胳膊头发 ?挑战自我 3.重新排列句子顺序 ( ) Yes, it does. It has two legs and two feet. ( ) No, it doesn’t. ( ) Look at my toy. This is the body. And it has arms and hands. ( ) Does it have hair? ( ) Does it have legs? 板书设计: Unit 1 My body hand 手

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是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第三节,本章是光学部分的重点章,全章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通过探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并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现象(第一节),第二单元是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也能成缩小的虚像(第二节),第三单元是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历并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第四单元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第四、五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u)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本节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2)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此之前有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经历,知道探究的一般过程,对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名词多,如物距(u)、像距(v)、焦距(f)、实像、虚像,特别是要找到各种像应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学生感到盲目;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加强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本节课就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本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自主实验操作,并分析数据,自主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因此本节的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五、教学研究目标:

《草原》第三课时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草原》导学案 审核人: 主备人: 班级: 姓名: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参备人 课型 反馈课 课时 1 课题 《草原》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复习巩固本课的基础知识。 重点 难点 教 学 流 程 导 案 学 案 步 骤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 ū s è xi ōn ɡ j īn xu àn r ǎn t ǎn zi shu āiji āo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勾勒.(l è l é) 迂.回(y ú y ū) 吟.诵(y ín y é) 鄂.温克(é è) 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 1、驰、弛 奔( ) ( )名 松( ) ( )缓 2、拨、拔 ( )转 挑( ) ( )草 ( )牙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空气 ( )的天空 ( )的绿毯 ( )的小诗 ( )的微笑 ( )的乐趣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 2、用线条画出轮廓。( ) 3、回旋,环绕。( ) 4、过分约束自己,态度不自然。( ) 六、缩写句子。 1、打柴的孩子吃力地背着满满一背篓柴火。 。 2、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 3、轰隆轰隆的火车来来回回地运载着成千上万吨沙石。 。 七、走走停停加标点。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 )各地发展很不平衡( ),云南怒 江就是在开发与保护的两难中( )陷入了( )抱着金饭碗讨饭 吃( )的困境( ) 自 主 学 习 明 分 确 配 目 任 标 务 (2分 钟) 自主 学习 (10分 钟) 同质 互学 (3分 钟) 异质 帮学 (5分 钟) 展示交流 展示 提升 (18分钟) 反馈拓 展 总结 评价 (2分钟)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初三物理组学生姓名: 班级: 复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并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3.能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方法 知识储备: 1。回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像距v与 焦距的关系 应用正倒大小实虚 u>2f u=2f—-———f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光具座、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火柴 【进行实验】(各组按步骤去探究成像规律,比一比哪一组能最快得出正确结论)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2f U>2f 2f>u>f 2f>u>f 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2f U>2f 2f>u>f 2f>u>f U

第3课 青春飞扬( 精品导学案)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 第1课时青春飞扬 一、学习目标 1.懂得青春需要不停的探索。 2.知道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强能促进自信。 二、自主预习 1.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形成不同的理想,青春路径,思考自 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2.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抵制、战胜 自我的努力。 3.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4.自强,要靠坚强的、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 三、合作探究 飞翔的力量 2016年11月3日,“奥运冠军张梦雪槐荫分享会”在济南市图书馆大报告厅举办,倾情讲述她的青春故事。“十年磨一剑”,张梦雪这样评价自己。她说自己在通往冠军的路上,也经历过低谷期,好胜的性格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自己非常失望,也曾一度失去信心,但是往往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刻。教练的鼓励和家人的安慰让自己继续努力训练下去,“不问耕耘,只问收获”,正是这种信念,成就了今日的张梦雪。 (1)张梦雪在通往冠军的路上,展示了哪些优秀品质? (2)站在青春的起点,实现自己的梦想,张梦雪的青春故事给我们哪些启迪?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四、随堂演练 1.青春似虹,绚丽多姿;青春如风,飘逸自然;青春似水,清澈纯洁;青春如火,热情奔放; 青春是人生的主旋律,青春是人生最浪漫的诗篇,青春——充满希望与幻想。下列四组词语中,与青春密切相关的一组是( ) A.春天、夕阳、晚霞、落叶 B.果实、春雨、朝阳、枯萎 C.自立、奋斗、昂扬、翱翔 D.灿烂、萌芽、弱小、幸福 2.自信的人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以 下能够展示自信者风采的是( ) A.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B.嫉妒比自己强的人 C.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 D.脸上洋溢着笑容,生活富有激情 3.我国有位著名音乐家说:“在任何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要有希望,都要想到早晨,都要想 到阳光,都要想到亮丽的色彩。”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②充满自信的人才能战胜一切困难③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 助于我们实现梦想④自信使我们勇敢,让我们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2016年6月8日,郭峰最新单曲《是不是》全网上线。歌曲中,郭峰向年轻人抛出了许多 问题,而那一句“坚强走在这川流不息的街道,泪水划过脸庞依旧是期待渴望”则是郭峰对于青春奋斗最完美的诠释。对于自强,下列认识有误的是( ) A.自强是实现青春梦想的唯一力量 B.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C.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D.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5.有人说:“我的梦想在悄悄开花,到那时一定会惊艳全场!”实现青春的梦想,需要我们 ( ) ①规划好青春路径,积极进行青春探索②迸发激荡的青春活力③培养自信的青春热情 ④树立自强的青春态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五、课后反思 RJ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器材】 光具座、已固定刻度尺、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1、观察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上已标注)。 ~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4、调整物距使u>2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 5、调整物距使u=2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 6、调整物距使2f>u>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 7、调整物距使u=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 8、调整物距使u

9、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10、将实验仪器整理成开始做实验时的样子。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1、如果以焦点为参考点,则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的大小越大。 2、当u=2f时,成等大的像;u>2f时,成缩小的像;u<2f时,成放大的像。所以u=2f是成像放大还是缩小的分界点。 3、当u=f时,既不能成实像也不能成虚像,u>f时成实像,u

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 【学法指导】疏通文意后反复诵读。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1.研读文章4、5段,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 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研读文章4、5段,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 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预习案】 -知识积累: 1. 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① _________________ 赢粮而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__________ 2.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 才能不及中人( ) ③ 赢粮而景 从( ) ⑤山东豪俊( 3. 分析下面字词的活用现象: 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② 天下云集而响应( 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 4. 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 项:( ) ) ) ④并起而亡秦族矣 ) ) ) A. 为天下笑 C.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B.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 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 也E.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5. 默写: ① 振长策而御宇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履至尊而制六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威振四海。 ② ,却匈奴七百余 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始 皇 既 没, 余 威 震 于 殊 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②百有余年 ___________ 通 _________ ②将数百之众( ) ④斩木为兵(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 三.考点归纳: 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 (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 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15.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有大小不变的光斑。 16.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出现大小变化的光斑。 17.如图所示,若光屏上有像,像必定是倒立、缩小、实像。这时候把凸透镜固定,把光屏和蜡烛调换,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实像。(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第三课导学案及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 主备:审核: 日期______ 班级______ 组名______ 姓名______ 评价______ 1、说出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概述唐初经济发展的特点 2、复述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说明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3、描述唐朝的社会风气;列举唐朝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4、分析唐朝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成就取得的原因 重点:盛唐经济繁荣的表现;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代三位诗人诗歌的特点 难点:分析唐朝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成就取得的原因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垦田面积扩大 农业:2、发明农业生产工具(耕地)、(灌溉) 3、兴修 纺织业代表: 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如冰如玉: 陶瓷业类雪类银: 闻名中外: 商业: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会 1、(人物)先后击败 唐朝与突厥2、唐朝先后设和 唐朝与靺鞨:(人物)封为 唐朝与回纥:(人物)封为 唐朝与南诏:(人物)封为 赞普:;都城: 吐蕃概况生活地点: 民族交往与融合1、()时期 盛唐气象唐朝与吐蕃友好表现2、()时期 3、立“唐蕃会盟碑”(唐穆宗时期)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促进了 增进了 唐朝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奉为- 开放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比较;的精神风貌;刚健豪迈的风气 代表人物代表作作品特点 (盛唐) 唐诗(由盛转衰) (中唐) 多彩的文学艺术书法 绘画(画圣)

1.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的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 2.《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的“物”是()A.耧车B.筒车C.水排D.曲辕犁 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这句话谁说的?中华指什么?夷狄指谁?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2)他被各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唐朝的民族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4.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人面鱼纹盆B.兵马俑C.骆驼载乐俑 D.渔樵耕读碗 5.根据诗歌回答问题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 欣赏诗歌(带读),分析他们的诗歌有何特点?为什么他们的风格如此不一样?分析诗歌创作的源头? 6.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材料二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 三.考点归纳: 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 (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 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

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 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 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 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15.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有大小 不变的光斑。 16.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出现 大小变化的光斑。

(完整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⑴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填“上”或“下”); ⑵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⑶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 到倒立、、清晰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 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 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4.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所 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 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 (4)若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要较快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放 大的像,你认为该怎么做? ⑸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 动光屏,他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______(填“暗”或“亮”)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⑴操作前先要把烛焰、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___,烛焰的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⑵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把烛焰由如图所示的位置向凸透镜靠近5cm,则需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适当的位置,光屏上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⑶若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光屏上______得到烛焰清晰的 像。(先填“能”或“不能”) 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请你也一起来探究,并回答问题: (1)你知道如何测量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吗?请说出你的办法: (2)小明拿起凸透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如图)可以看到物体的像,请你分析小明看 到的是______(填“正”或“倒”)立的_____(填“实”或“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推导过程

凸透镜呈像规律推导方法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1/u+1/v=1/f(即: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等于焦距的倒数。)一共有两种推导方法。分别为“几何法”与“函数法” 几何法 【题】如右图,用几何法证明1/u+1/v=1/f。 几何法推导凸透镜成像规律 【解】∵△ABO∽△A'B'O ∴AB:A'B'=u:v ∵△COF∽△A'B'F ∴CO:A'B'=f:(v-f) ∵四边形ABOC为矩形 ∴AB=CO ∴AB:A'B'=f:(v-f) ∴u:v=f:(v-f) ∴u(v-f)=vf ∴uv-uf=vf ∵uvf≠0 ∴(uv/uvf)-(uf/uvf)=vf/uvf ∴1/f-1/v=1/u 即:1/u+1/v=1/f

函数法 【解】一基础 右图为凸透镜成像示意图。 其中c为成像的物体长度,d为物体成的像的长度。u为物距,v为像距,f 为焦距。 步骤 (一)为便于用函数法解决此问题,将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轴(x轴)关联(即重合),将凸透镜的理想折射面与纵坐标轴(y轴)关联,将凸透镜的光心与坐标原点关联。则:点A的坐标为(-u,c),点F的坐标为(f,0),点A'的坐标为(v,-d),点C的坐标为(0,c)。 (二)将AA’,A'C双向延长为直线l1,l2,视作两条函数图象。由图象可知:直线l1为正比例函数图象,直线l2为一次函数图象。 (三)设直线l1的解析式为y=k1x,直线l2的解析式为y=k2x+b 依题意,将A(-u,c),A'(v,-d),C(0,c)代入相应解析式得方程组:

c=-u·k1 -d=k2v+b c=b 把k1,k2当成未知数解之得: k1=-(c/u)k2=-(c/f) ∴两函数解析式为: y=-(c/u)x y=-(c/f)x+c ∴两函数交点A'的坐标(x,y)符合方程组y=-(c/u)x y=-(c/f)x+c ∵A'(v,-d) ∴代入得: -d=-(c/u)v -d=-(c/f)v+c ∴-(c/u)v=-(c/f)v+c=-d ∴(c/u)v=(c/f)v-c=d cv/u=(cv/f)-c fcv=ucv-ucf fv=uv-uf ∵uvf≠0 ∴fv/uvf=(uv/uvf)-(uf/uvf) ∴1/u=1/f-1/v 即:1/u+1/v=1/f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校: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学段:八年级上学科:英语 学材:新目标(人教版)章节:Unit 3SectionA(Grammar Focus-3c)编写者:闫永鹏审核者:曲晓娟 题目: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一、学习目标:1阅读Grammar Focus, 完成3a,探究比较级的用法。 2运用句型I'm taller now than I was two years ago.Who is smarter,your father or your mother?等句型比较自己的变化和家人的不同。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阅读Grammar Focus, 完成3a,探究比较级的用法。 难点:运用句型I'm taller now than I was two years ago.Who is smarter,your father or your mother?等句型比较自己的变化和家人的不同。 三、学习过程策略: (一)、导入。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规则。 (二)、自主学习。 目标:阅读Grammar Focus, 完成3a,探究比较级的用法。内容:Grammar Focus,3a 方法:独学,对学。先自读Grammar Focus,完成3a,后小组讨论比较级的用法。 时间:8分钟。检测:完成3a。 3a Use the words to write questions and answers. 1 Julie/tall/you Q:_Is Julie as tall as you? A:No, she isn't. She's taller than me. 2 Jack/run/fast/Sam ____________?No, he doesn't. He runs ___than Sam. 3.your cousin/outgoing/you _______________. 4.Paul/funny/Carol___________________No,he isn't. He's ____ than Carol. (三)、合作探究。 合作交流:使用形容词比较级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than后面接代词时, 一般要用主格形式,但在口语中也可使用宾格形式。如:My brother is taller than I / me. 2)当需要表示一方超过另一方的程度时,可以用much, a lot, a little, a bit, even, still等来修饰形容词比较级。注意: 比较级不能用very, so, too, quite等修饰。 3) 形容词比较级后面往往用连词than连接另一个比较的人或事物, 但在上下文明确 的情况下, 形容词比较级可单独使用。如:My sister is tall, but my aunt is taller. 4). “比较级+and+比较级”意为“越来越……”。多音节比较级用“more and more+形容词原级”形式。如:It’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The group beca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weather i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the+比较级(…),the+比较级(…)”意思是:“越…越…” 5). “Which / Who is + 比较级…?”比较A、B两事物, 问其中哪一个较……时 用此句型。如:Which T-shirt is nicer, this one or that one? Who is more active, Mary or Kate? Which one is more popular among students, going to concerts or going to movies? 自主学习二 目标:运用句型I'm taller now than I was two years ago.Who is smarter,your father or your mother?等句型比较自己的变化和家人的不同。 内容:3b,3c. 方法:独学,对学。独立完成3a,3c,读给同伴听。 时间:5分钟。检测:完成3b,3c. 3b Think of yourself two years ago. Write about how you are different now.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