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同颜色地膜对土壤水热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不同颜色地膜对土壤水热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不同颜色地膜对土壤水热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不同颜色地膜对土壤水热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2015年4月

灌溉排水学报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第34卷第4期 

文章编号:1672-3317(2015)04-0005-05

不同颜色地膜对土壤水热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曹寒a,吴淑芳a,b,冯浩b,张延a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b.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为探索雨养条件下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动态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设置黑、白2种不同颜色地膜

覆盖和露地处理,使用TRIME-TDR及温度计对土壤水、热进行了全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覆膜处

理增温效果显著,尤其在越冬期,黑、白覆膜处理土壤有效积温较对照分别增加130.5℃和69.8℃。全生育期内,黑色覆膜处理耕层土壤含水率较白色覆膜处理提高5.3%,且冬小麦越冬—返青期,黑色覆膜0~100cm土壤蓄水

量较白色覆膜处理和对照分别提高40.1mm和23.2mm。冬小麦生殖生长阶段,黑色覆膜处理生长速率和地上部

干物质量均高于白色覆膜处理,黑、白覆膜处理冬小麦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1.7%和6.5%;黑、白覆膜处理土壤

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15.8%和7.3%。黑色覆膜处理有效减少越冬期低温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同时能

在早春干旱时节为冬小麦生长提供更为充足的水分供应。

关 键 词:土壤有效积温;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生长速率;产量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522/j.cnki.ggps.2015.04.002

曹寒,吴淑芳,冯浩,等.不同颜色地膜对土壤水热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4):5-9.

0 引 言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覆膜作为一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能够蓄水保墒,提高作物产量,在干旱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研究表明,地膜覆盖通过消除土壤与外界的潜热和显热损失,减缓了土壤温度的下降速率[1];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主要表现在冬小麦越冬期[2];覆膜增温效果最明显出现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后期增温减慢[3];与裸地相比,薄膜覆盖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蓄水量,但蒸发蒸腾量没有显著差异[4];沙砾覆盖和地膜覆盖均能提高春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5];覆膜改变了春玉米生长中后期能量的分配[6]。关于不同颜色地膜覆盖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作物方面,如马铃薯、辣椒、甘蔗等。与裸地相比,黑、白色地膜覆盖均能提高土壤水分和增加马铃薯产量[7],而旱地秋覆黑色全膜条件下马铃薯产量高于覆白色全膜,且出苗期0~60cm土层水分提高了7.4%[8]。但是,覆膜条件下冬小麦各个生育期内不同颜色覆膜对土壤温度、蓄水量、作物生长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有效积温利用效率(TUE)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为此,通过设置平作条件下黑膜与白膜覆盖,研究土壤水热动态变化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系统分析覆膜对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为覆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进行,该地区海拔521m,属于暖湿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5.1mm,年均蒸发量为1 440mm,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9月,气候干旱,年昼夜温差平均为11.5℃,无霜期为169~200d,年平均温度为

收稿日期:2014-12-03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13AA100904,2011AA100503)

作者简介:曹寒(1990-),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田土壤水分高效利用。E-mail:caohannongda@sina.com

通讯作者:吴淑芳(1977-),女,宁夏灵武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田土壤水分高效利用研究。E-mail:wsfjs@163.com

12.9℃。试验地土壤为中壤土,1m土体内平均田间持水率为23%~25%,凋萎含水率为8.5%,土壤平均干体积质量为1.44g/cm3。

1.2 试验设计

选用黑、白2种颜色普通聚乙烯塑料薄膜,膜宽为45cm,膜厚为0.01mm。为对比薄膜覆盖与传统露地种植在增温保墒效果方面的差异,以传统不覆膜处理作为对照,共设3个处理,即黑色覆膜处理(BP)、白色覆膜处理(WP)和不覆膜对照(CK)。采用随机组合排列,各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4.5m×4m,试验区周围布设1m宽的作物保护带。种植方式为传统平作,雨养灌溉。供试冬小麦品种为小偃22号,播种量为167.5kg/hm2,行距为30cm。于2013年10月12日播种,2014年6月5日收获,全生育期为237d。播种前施加氮肥210kg/hm2,磷肥160kg/hm2,钾肥90kg/hm2;生育期内不追肥。

1.3 观测指标

试验主要观测内容包括气象资料、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上部生物量以及冬小麦产量。其中,气象资料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提供;采用TRIME-TDR分层观测1m土体的土壤水分,每20cm为1层,并计算1m土体内的土壤蓄水量;每隔7d,于08:00—18:00采用曲管地温计观测5、10、15、20、25cm剖面处土壤温度,每2h记录1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日平均值,并计算土壤有效积温(TTsoil),即日平均土壤温度与基础有效温度(冬小麦取0℃)差值的累加;冬小麦各生育期内,每小区取5株冬小麦,减去地下根部分后称量作物鲜质量,在105℃杀青30min,然后在75℃恒温条件下烘干至恒质量,把重复3次的平均值作为该次取样小区的地上部干物质量;计算土壤水分利用效率(WUE,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内耗水量的比值)和土壤积温利用效率(TUE,为生长量与TTsoil的比值)。

采用sigmaplot12.5制图,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样本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效积温和冬小麦株高的动态影响

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土壤有效积温和冬小麦株高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处理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有效积温(0~5cm)和冬小麦株高的动态变化

由图1可知,黑、白色覆膜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表层温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内,BP、WP处理0~5cm土层土壤有效积温(TTsoil)较CK分别提高262.2℃和204.3℃。2种覆膜处理对表土的升温作用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阶段影响不同。苗期,BP、WP处理TTsoil较CK分别提高53.0℃和32.4℃,BP处理TTsoil较WP处理提高了2.8%(P>0.05);越冬期,覆膜处理增温效果最显著,BP、WP处理TTsoil较CK分别增加130.5℃(P<0.01)、69.8℃(P<0.05),BP处理TT

较WP处理提高16.7%(P<0.05);返青期,BP、WP处理

soil

TTsoil较CK增加65.6℃(P<0.01)、35.3℃(P<0.05),BP处理TTsoil较WP处理提高8.4%。拔节期—冬小麦成熟,覆膜增温效应逐渐减小,不同处理土壤有效积温差异不显著(P>0.05)。

不同处理土壤有效积温的变化对冬小麦生长高度的影响不同。苗期—返青期,冬小麦生长缓慢。从返青期开始,冬小麦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拔节期,覆膜处理冬小麦株高差异最为显著,BP、WP处理冬小麦株高较CK分别提高了12.5%(P<0.01)和11.0%(P<0.05);抽穗—成熟期,冬小麦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不同处理间冬小麦株高差异减小。BP、WP处理冬小麦株高较CK分别提高3.5%和2.9%。

2.2 不同处理对土壤蓄水量和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处理下0~2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苗期—越冬期,覆膜处理对土壤水分的保墒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各处理初始含水率不同且该时期降雨量较少有关。返青—拔节期,BP、WP处理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较CK分别提高19.6%和11.9%;抽穗—成熟期,BP、WP处理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图2 不同处理下0~2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

较CK分别提高了16.8%和13.4%。整个生育期BP处理耕层土壤含水率较WP处理提高了5.3%。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0~1

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和株高的变化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覆膜处理较对照能提高0~1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越冬—返青期,BP、WP处理0~1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较CK分别增加40.1mm和23.2mm;拔节—抽穗期,BP、WP处理0~1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较CK分别增加29.9mm和19.11mm;灌浆—成熟期,BP、WP处理0~1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2

8.9mm和18.1mm。表1 冬小麦不同生育0~1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及株高

生育阶段0~1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

mmCK BP处理WP处理株高/cm

CK BP处理WP处理苗 期2

18.4±7.47a217.3±3.10a215.7±1.22a6.6±0.14b6.7±0.25a7.0±0.14ab越冬期2

35.1±9.31a271.0±13.60a255.9±14.77a16.0±0.07b16.5±0.85a17.2±0.14a返青期2

52.0±3.46a296.4±15.52a277.5±18.48b23.0±0.89a27.0±0.62a26.8±0.68a拔节期2

21.4±0.10b246.1±3.86a222.6±4.99a40.9±0.81c44.0±1.13a43.1±0.74ab抽穗期2

41.5±10.21b276.6±13.46a278.4±7.39a76.5±2.16a79.3±0.08a78.8±2.47a灌浆期2

17.7±42.80a245.5±10.55a244.8±18.53a83.7±0.74c86.6±0.45a86.4±0.91ab成熟期

96.9±20.14a227.0±5.64a

206.0±8.98ab 

88.9±1.27b

91.9±0.49a

91.1±0.37ab

冬小麦整个生育期,

覆膜处理0~1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和株高均高于对照。苗期,不同处理0~1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差异不显著,但冬小麦株高差异显著,这可能与该时期不同处理土壤有效积温不同有关。

2.

3 不同覆膜处理对冬小麦阶段干物质积累和生长速率的影响 覆膜处理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保持土壤蓄水量,为冬小麦快速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加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处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

由图3可知,

覆膜处理冬小麦干物质量较CK显著增加,其中,冬小麦各生育阶段,BP处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差异达到最大,B

P、WP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增加2 816.5、839.0kg

/hm2。土壤有效积温的变化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各生育期生长速率的变化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覆膜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返青—开花期)的生长速率。其中,拔节—抽穗期,覆膜处理生长速率较CK差异明显,

表2 不同处理冬小麦各生育期的生长速率 kg/(hm-2·d-1)生育阶段CK BP处理WP处理

苗期—越冬期6.6±1.28 10.7±3.71 8.7±0.64

越冬—返青期13.9±3.81 10.7±3.71 21.1±2.58

返青—拔节期116.3±51.59 98.7±44.42 104.2±84.20

拔节—抽穗期241.5±69.35 349.9±84.20 409.6±12.43

抽穗—开花期381.4±60.21 475.4±100.68 481.1±26.88

开花—灌浆期260.1±15.32 143.4±58.73 107.6±36.4

灌浆—成熟期91.0±66.08 36.3±3.91 88.3±26.60BP、WP处理生长速率较CK分别提高44.9%和66.3%;抽穗—开花期,BP、WP处理较CK分别提高24.7%和26.1%。生殖生长阶段(开花—成熟期),CK的生长速率高于覆膜处理,这可能与取样时CK较覆膜处理生育期延迟有关。2.4 不同覆膜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覆膜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和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处理产量/(kg·hm-2)耗水量/mm TTsoil/℃WUE/(kg·hm-2·mm-1)TUE/(kg·hm-2·℃-1)CK 5 508.0b360.2a2 856.3a15.3b1.98a

BP 6 149.8a346.5a3 118.5a17.7a1.90a

WP 5 865.2ab 357.0a3 060.6a16.4b1.92a

由表3可知,BP、WP处理冬小麦产量较CK分别提高了11.7%和6.5%。同时,BP、WP处理WUE较CK分别提高15.8%和7.3%,BP处理WUE较WP处理提高9.9%。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覆膜处理能显著提高TTsoil,其中BP、WP处理TTsoil分别较CK增加262.2℃和204.3℃。由于覆膜处理下冬小麦产量较CK也有所提高,导致不同处理间TUE差异不显著,这与文献[5]结果不一致,这一方面可能与覆膜处理下籽粒产量和土壤有效积温均增加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该年际雨水较多导致气温对于作物的影响减弱有关。黑、白覆膜处理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这与已有研究结论[11-13]一致。

3 结 论

1)黑、白覆膜处理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效积温,提高表层土壤温度,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9-10]。冬小麦苗期—返青期,黑、白覆膜处理表层土壤有效积温高于对照;越冬期,黑膜处理土壤有效积温较白膜处理增温效果尤为显著,与文献[5]结果一致;拔节期—成熟期,黑、白覆膜处理增温效应均逐渐减弱,成熟期甚至出现负效应。

2)覆膜处理能有效保蓄表层土壤水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全生育期内,黑色覆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白色覆膜处理提高7.9%,耕层土壤含水率较白色覆膜处理提高5.3%,在冬小麦越冬—返青期,黑色覆膜0~1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较白色覆膜处理和对照分别提高40.1mm和23.2mm。

3)覆膜条件下,土壤水热的变化直接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的积累。冬小麦生殖生长阶段,黑色覆膜处理冬小麦生长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白色覆膜处理量。黑膜覆盖处理籽粒产量较白色覆膜处理和对照均匀提高,但较白色覆膜处理提高增加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俊,李凤民,宋秋华,等.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205-210.

[2] 吴从林,黄介生,沈荣开.地膜覆盖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增温保墒作用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8):7-9.

[3] 李兴,程满金,勾芒芒,等.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玉米土壤温度的变异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218-222.

[4] Xie Z,Wang Y,Li F.Effect of plastic mulching on soil water use and spring wheat yield i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5,75(1):71-83.

[5] Bu L,Liu J,Zhu L,et al.The effects of mulching on maize growth,yield and water use in a semi-arid region[J].Agricultural WaterManagement,2013,123:71-78.

[6] 王绍美,金胜利,王刚.半干旱区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45(4):100-106.

[7] 买自珍,佘萍,买娟,等.半干旱区不同覆膜时期、方式与膜色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1):1-10.

[8] 王华,崔建荣,冯玲,等.马铃薯不同地膜与不同覆盖方式产量效应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3,(6):99-103.

[9] 马忠明,杜少平,薛亮.不同覆膜方式对旱砂田土壤水热效应及西瓜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5):1 295-1 302.

[10] Zhou L M,Li F M,Jin S L,et al.How two ridges and the furrow mulched with plastic film affect soil water,soil temperature and yieldof maize o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China[J].Field Crops Research,2009,113(1):41-47.

[11] 陈辉林,田霄鸿,王晓峰,等.不同栽培模式对渭北旱掠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9):2 424-2 433.

[12] Wang Y,Xie Z,Malhi S S,et al.Effects of gravel-sand mulch,plastic mulch and ridge and furrow rainfall harvesting system combina-tions on water use efficiency,soil temperature and watermelon yield in a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northwestern China[J].AgriculturalWater Management,2011,101(1):88-92.

[13] 李巧珍,李玉中,郭家选,等.覆膜集雨与限量补灌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2):25-30.

Effects of Different Colors of Plastic Film on Soil Water Heat

Conditions and Winter Wheat Growth

CAO Hana,WU Shufanga,b,FENG Haob,ZHANG Yana

(a.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b.Institute of Water Saving Agriculture in Aridand Semi-arid Areas of China,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lors film mulching on soil water,thermal characteris-tics and winter wheat growth,two color film mulching treatments of black and white were set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and the TRIME-TDR and the thermometers were used t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soil wa-ter and heat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re was a significantwarming effect on soil temperature(0~5cm layer)under film mulching treatments in the whole growthperiod.The warming effect was mostly reflected from the seedling stage to turning green stage.Comparedwith CK,at wintering stage the black mulching(BP)and white film mulching(WP)treatments increasedthe TTsoilby 130.5℃and 69.8℃,respectively.The top soil water content of BP treatment was 5.3%higher than that of BP treatment.From wintering to turning green stage,BP treatment had the highestsoil water storage in 0~100cm depth.Compared with WP treatment and CK,soil water storage increasedby 40.1mm and 23.2mm in BP treatment,respectively.The growth rate and dry mater of BP treatment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WP treatment in the reproductive stage.Compared with CK,the yield of BP andWP treatments increased by 11.7%and 6.5%.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BP and WP treatments were15.8%and 7.3%higher than that of CK.In all,BP treatment could reduce the impact of lower tempera-ture on winter wheat.In drought season of early spring,BP treatment could provide more water for thewinter wheat growth.

Key words:cumulative soil thermal time;soil water use efficiency;growth rate;yield

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要吸收矿质元素和氮素以及有机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土壤中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质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栽培条件下,肥料的种类和使用量可改变土壤中养分的比例关系,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养分环境。1.氮 1.1氮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根系吸收氮肥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吸收一部分有机态氮,如尿素。氮是蛋白质(包括一些酶和辅酶)、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他们是原生质、细胞核和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氮也是某些植物激素的成分,他们对生命具有调节作用。氮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氮的多少会直接影响细胞分裂和生长。当氮肥供应充足时,枝叶繁茂,植株高大,分枝能力强,果实活种植中蛋白质含量高。植物的必须元素中,除碳、氢、氧外,氮的需求量最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特别需要氮肥的供应,常用人粪尿、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肥料,主要提供氮元素。 缺氮时,蛋白质、核酸、磷脂等合成受阻,植物生长矮小、分枝能力弱,叶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脱落。缺氮,叶绿素合成受阻,枝叶变黄,甚至干枯,导致产量降低。氮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大,老叶中的氮分解后可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去重复利用,所以缺氮时叶片发黄,并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 氮过多时,叶片大而深绿,柔软披散,植株徒长。另外,氮素过多时,体内含糖量相对不足,茎干中的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和被病虫危害。 1.2氮的测定 1.2.1肥料中硝态氮含量测定 1.2.1.1还原法 复混肥料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在检测中的差别是两者样品在处理过程。前者需要通过铬粉(不含酰氨态氮时用定氮合金)还原处理,使硝态氮还原成铵态氮;后者对试样不需作还原处理。目前,肥料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常用定氮合金法(德瓦达合金还原法)和铬-盐酸还原法。 两种方法的原理基本相同,一般采取三步检测:第一步,在样品处理中使用铬粉(不含酰氨态氮时用定氮合金)还原硝态氮后,按标准检测方法检测复混肥试样中总氮含量;第二步,在试样处理过程中不使用还原剂,按标准检测方法检测复混肥试样中不含硝态氮时复混肥料中的总氮含量;第三步,用第一步检测结果减去第二步检测结果,即可得出复混肥料中硝态氮含量。 1.2.1.2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常测定硝态氮的方法有:气体法、还原法、重量法、扣除法、比色法、紫外线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肥料中的硝态氮含量,其原理是硝酸根在紫外光区190~240nm有较强吸收,通过色谱柱分离后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检测硝酸根含量,再将其换算为氮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以0.04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为流动相,在230nm波长下测定硝态氮含量,相关系数为0.9997,最低检测浓度为1×106mgmL。此法具有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定量分析简便、快捷、准确的特点。 1.2.2复合肥料中总氮测定 1.2.2.1凯氏定氮法 测定原理:将硝酸盐在酸性介质环境中还原成铵盐;在触媒存在下,用浓硫酸进行消化,将有机态氮或尿素态氮和氰氨态氮转化为硫酸铵;将从碱性溶液中蒸馏出的氮,吸收在硼酸溶液中;在甲基红、甲酚绿混合指示剂存在下,用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 凯氏定氮法测定复合肥料总氮含量的实测结果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消耗

长期使用地膜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长期使用地膜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娅指导老师:徐文修 摘要:地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随着地膜应用面积和使用 年限的不断增加,负面报导不断增加。本文通过收集不同使用年限、不同地膜残 留量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 行了综合分析: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 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应合理使用地膜,增加地膜 厚度,及时揭膜和加大地膜回收管理力度,有效保护土壤永续利用。 关键词:地膜;土壤环境;防治途径 Abstract: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plastic film that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of our country maximumly ,But along with the plastic film applications and tenure use of the increased,negative reports increase.This article by collecting different tenure use of plastic film and different quantities residual plastic film of influenc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damage soil structural,and for crop development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large quantities residual plastic film which causes “white pollution” Not only affect agriculture, soil, the destruction of crops normal growth and caused crop yield reduction. We should be rationally using plastic film thickness, and increase the membrane in time to get the recovery management and plastic film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soil lasting use. Key words: Plastic film; Soil environmental; Prevention means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地膜覆盖作物达40多种。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它以增温、抗旱、保墒、抑制杂草生长、促苗早发、增加作物产量等显著特点为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显著,所以发展快速. 但由于长期使用地膜,农膜在土壤中年残留量不断增加,重污染区已达近130 kg·hm-2—270 kg·hm-2.多数农膜是由一种由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聚氯乙烯)组成,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光解性较差,也不易通过细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即使降解也将产生有害物质。因而在土壤中长期积累,造成“白色污染”,如此下去就会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譬如土壤透气性变差,水分、养分的流动受阻,土壤板结,根系得不到正常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等。本文阐述了地膜残留量对于土壤环境质量和作物生长的之间关系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 1 我国地膜的应用现状 何文清研究表明,地膜在我国应用已将近30年。地膜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之一。目前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0.13亿hm2,每年用量近百万吨。棉区是我国地膜应用的主要区域,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田每年地膜用量为37.5~45 kg·hm-2,西北内陆棉区每年地膜用量为79~90 kg·hm-2。随着地膜应用量和应

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我说,她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母亲,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子子孙孙。她的确很大,幅员辽阔,但不是无边无际;她的确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远;她的确很富,资源广博,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后一种,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一般来说,水自身有自净能力。水的自净能力包括稀释扩散、沉淀堆积、氧化还原以及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等。大体可以分四段:第一为污染段,由于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极少,除了细菌以外,其它生物较少,特别是几乎不存在自氧性生物;第二是分解段,分解有机质的生物逐渐繁殖,生物分解活动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鱼类难以生存,出现藻类和需氧较低的原生生物等,而在生化需氧量逐渐降低后,水中溶解氧又逐渐增加;第三为恢复段,藻类、鱼类和其它大型生物重新又活泼起来,水质逐渐变清;第四为清水段,溶解氧接近饱和,水质清洁,自净过程到此完成。

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 污染的水对人体的影响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体中70%—80%是水分,因此长期饮用不良的水质,而导致体质不佳抵抗力自然减弱,则百病发生乃必然,再者长期累积之污染物到达身体无法承受时,再

《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秉承着《课程标准》的理念我设计了本次实验。本次实验是继“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后的又一重要探究实验。在上次的实验中,学生的探究实验效果不是很好,毕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第二次实验我对学生的期望要稍微高一点,因为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中学生必备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要在怎样控制实验变量和怎样设置对照实验上多加指导,以便为日后的实验设计打好基础。 2.理论依据: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使学生了解水分是影响生物生存的一个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和“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从而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3.教学特色: 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材料是雏菊、玉米、青菜等植物的多株幼苗,对于我们宁夏中卫地区来说,由于受温度的影响,此时大地里的这些植物还没发芽,即使室内自己培育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取材不容易。吊兰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植物,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成熟的植株会不时长出走茎,先端均会长出小植株。小植株用水泡几天就可长出新根来,利用吊兰的这一生长特点,可以很方便地取得植株进行实验,并且泡出新根的植物体插在口杯或透明烧杯中即可观察生长情况,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步骤。所以,本次实验改进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对实验材料的选取上。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使学生了解水分是影响生物生存的一个环境因素。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土壤里的水分过多或过少,植物都会萎蔫,但是原因各不相同。土壤里缺少水分会影响植物吸收水分;土壤里水分过多,会导致土壤里的氧气减少,影响植物呼吸,进而影响植物的生存。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探究实验,虽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对基本操作步骤还不很熟悉,所以,在本次实验中,我对他们的要求

地膜专题解析版

地膜、大棚、反光膜、鹅卵石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我们高三测试中,经常会遇到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果树下铺设反光膜等试题,竟然还有在果树下铺沙铺鹅卵石等现象,想不通呀想不通。二模在海南岛上还搞了大棚,为什么会这样呢,铺这些东东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本专题将会让你彻底明白,请耐心学习哟。 一、含义及作用:不同区域的温室大棚和地膜覆盖功能不同,注意区分。 1.温室大棚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 ①塑料大棚在北方地区:主要是起到春提早、秋延后的保温栽培作用,不能进行越冬栽培。在南方地区:除了冬春季节用于蔬菜、花卉的保温和越冬栽培(叶菜类)外,还可更换成遮阳棚,用于夏秋季节的遮荫降温和防雨、防风、防雹等。塑料大棚一般室内不加温,靠温室效应积聚热量。 ②“南沙温室”具有防台风、防暴雨、防高温、防腐蚀作用。 2.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①在旱沙地、贫瘠土地、重粘质土地上,不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因为旱沙地盖膜后土壤在中午时易产生高温,在干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减产。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不同而异。②(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效果。其特点:一是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减轻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雨水的集流作用。田间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玉米根部,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三是增加了积温,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四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危害。 二、区别与联系 1.共同点:同是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起到保温作用,用以增加农作物产量,延长作物生长时间及上市时间(早熟和晚熟市场),其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 2.不同点 (1)应用地域:在我国地膜覆盖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塑料大棚南方北方均可应用。 (2)应用时间:地膜覆盖一般应用于春季,塑料大棚一般在北方应用于春秋,南方应用于夏冬。(3)所起作用:a.地膜覆盖:春季一般起增温、保土、保水作用;夏季果园里一般起增加光效的作用;夏季田地里也可以起到减少土壤水分,固根、增产的作用。b.塑料大棚:冬春季节主要起到保温作用兼有保水作用;夏秋季节(黑色)一般起到保水作用防雨、防风、防雹。 (4)农作物品种:个人觉得大棚中的农作物附加值更加高,且集约化水平更高。 (5)保温差异:地膜覆盖主要是对地温的提高,塑料大棚主要是对气温的提高。 (6)危害:地膜覆盖易破、不易回收,影响土壤结构、土壤水肥运动,大棚危害较小。 三、知识来源及拓展 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2.地表覆盖物对地温气温的影响。例如:稻草覆盖、石头覆盖、烟雾、地表积雪、地表土壤对地下土壤、冰层等。 3考点分析 (1)地膜与大棚垂直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有同学竟然在苹果树上建大棚你觉得合适不? (2)地膜、大棚、双层膜、鹅卵石对太阳辐射及地面辐射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09-11-23T14:45:04.93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6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席化春孙嘉良[导读] 从污染途径、人体健康、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四个方面论述了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席化春1 孙嘉良2 (1.黑龙江省依兰环境监测站;2.鸡西市环境保护局)摘要:从污染途径、人体健康、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四个方面论述了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 0 引言 今年3.22世界水日提出的口号是:“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地下水一旦由于开发和保护不当而遭受污染,不但其自净能力极弱,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因此加强对珍贵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在城市中主要来源于无下水道区域的化粪池、厕所、污废水排放渗坑、渗井、排污沟以及垃圾堆置场、不完善的氧化塘或污水库的渗漏;在郊区和农村地区,利用原生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不合理灌溉、大量地施用化肥和农药等活动,也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污染物质进入地下含水层,首先引起潜水水质日益恶化,潜水温度自然上升。在超采承压水地区,由于承压水水位大幅下降,造成上部污染了的潜水越流补给承压水,使承压水也受到污染,同时含水层疏干变为饱气带,改变了地层的物化条件,由还原环境变成了氧化环境,使下渗水饱气带中溶解了更多的物质成份,加速了地下水的污染。 2 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当地下水遭受污染后,往往引起水中“三氮含量的变化。如果饮用水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就会对人体尤其是婴儿造成危害,引发硝酸盐急性中毒即正铁血红肮症。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在人体中特定条件下还会转化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地下水受污染后硬度过高,作为饮用水源不仅苦涩难饮,而且会引起人体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胀气等症状。地下水源如果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甚至重金属污染,那么对人体健康将造成更大的危害。沈阳市修建的东工地下水源地由于电镀废水污染,铬含量超标31倍,仅使用9个月就被报废,不仅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3 地下水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天然地下水的硬度,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相差较大,但从时间上看变化较小,因此地下水硬度迅速上升一般系人为污染所引起。地下水中钙镁含量升高一般不是直接来自污水,污水中的硬度通常很低,而是由污水和地表组成物质发生化学作用所致。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工业生产用水中地下水占很大比重。地下水的污染将严重影响工业生产。首先地下水硬度增高,会使工业锅炉的炉内和管道上结垢,直接影响炉寿命甚至引起爆炸。同时锅炉内结lmm厚的水垢,大约要多消耗4%左右的燃料。就纺织印染行业面言用高硬度浆洗产品,不仅会大量消耗洗剂,而且会产生次品或废品。此外,高硬度地下水还会对化工、制药、酿酒、发电、造纸等许多行业造成危害。由于受污染的地下水硬度过高,就迫使一引起行业必须对硬水进行软化和纯化处理,从而增大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4 地下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长期用pH值过高的井水灌溉农田,会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无法耕作。灌溉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减弱农作物的抗病力,降低作物的质量、等级。粮食作物吸收过量的硝酸盐会降低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营养价值下降;蔬菜作物则易腐烂,无法贮存和运输。另外如果受污染的井水中硫酸盐、氯离子含量过高,还会抑制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大面积减产,并且使农作物的质量大大降低。 总之,人类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如果不积极加以保护,将会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5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5.1 贯彻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法和其它有关水源保护法规。对重要地下水源应划分保护区并制定管理办法,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5.2 兴建地下水库,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过量开发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倡一水多用,以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代替优质地下水用于工农业用水或园林绿化等方法。同时将暂不利用的地表水;较优质的工业冷却水及大气降水引渗回灌到地下含层中。 5.3 开发地下水源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治理可能污染地下水源的污染源,严防废污水渗入地下;对灌溉农田的废污水应进行处理并达到污灌标准;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保障地下水不受污染。 5.4 积极开发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研究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新方法。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极易造成地膜污染。 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保水保肥、保持湿度,有效地增加和延长作物生长期,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然而,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熔融指数(MI)高,极难降解,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其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三四十万吨,残膜率达40多,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隐患。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必然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一、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渗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层移动的现象。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致使重力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动较为缓慢,从而使水分渗透量因农膜残留量增加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另外,残农

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农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高聚物难以分解,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2是对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兵团环境部门测定〔1〕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1.19,子叶期棉苗死亡3.08,现蕾期推迟3~5天。株高降低 6.7cm~12.9cm,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有187.5Kg残膜的土地,生产9420kg玉米,比无残膜的对照田减产玉米909kg。减产率8.8。 3是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4是对牲畜的危害。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标准版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调研报告 作者:刘欣 指导老师:赵腾飞 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日期:2015年7月

关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废旧地膜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研,对省内以及国内废旧农膜的回收及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调研了废旧农膜回收工艺,废旧农膜普遍回收分类和方法,废旧地膜回收和加工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循环处理 前言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农业新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瓜菜、油料等作物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保墒、增温、除草、防虫及增产等效果,是发展现代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寒、旱农业区更成为保粮增收的主要措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伴随着农膜使用量的增大,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大量的废旧农膜随意弃置,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环境卫生,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为尽快找准破解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难题的突破口,更加有效的贯彻落实相关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政策,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我们对部分地区地膜使用和废旧地膜回收利

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就进一步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提出来一些具体方法。 1、调查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我市地膜使用量和面积不断扩大,造成了农田土壤中的废旧地膜量逐年增加,其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明显阻碍农作物对水肥的吸收和生长发育,同时废旧地膜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严重影响土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另外就是废旧地膜堆到或刮倒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纷纷扬扬,造成环境污染。如此下去,废旧地膜今后必然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抓紧时间治理其蔓延与危害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件大事,其工作刻不容缓。2、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参考文献 3、调查对象 山东省内

空气湿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空气湿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室内空气湿度环境概况: 温室内的空气湿度是由土壤水分的蒸发、喷雾补充水分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在设施密闭情况下形成的。 温室内作物生长势强、代谢旺盛、作物叶面积指数高,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大量水蒸气。同时,由于设施内的空间小、气流比较稳定,在密不透风的环境下,棚室内水蒸气经常接近或者达到饱和状态,空气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均比露地栽培高得多。(空气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内水汽的含量。空气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的比值) 高湿是园艺设施湿度环境的突出特点。尤其是在夜间,设施处于密闭状态,室内空气湿度大,外界气温低,会引起室内空气骤冷而形成雾。到了白天,在室外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共同作用下,设施内温度迅速升高,结雾消散,空气湿度相对下降(相对湿度下降)。在温暖季节,白天棚室往往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湿度进一步下降(绝对湿度下降),与室外趋于一致。在采暖季节,夜间需进行加温,空气绝对湿度不变,而相对湿度降低,也会减少结雾现象。此外,伴随着结雾现象的产生,还常常发生结露,主要是作物体表面结露以及塑料薄膜内表面严重结露而密布水滴,这是由温差造成的。温差的存在使得相对湿度分布差异较大,因此,在冷的地方就会出现冷凝水,冷凝水的出现与积聚就会出现物体表面的结露现象。作物表面的结露造成了作物沾湿,此外,塑料

薄膜上露滴落到叶面上以及由于根压使作物体内的水分从叶片水孔排出溢液(吐水现象)也会造成作物沾湿,这是作物很易发生病害的重要原因。 综上可知,设施内空气湿度主要与土壤蒸发、喷雾补水和植物蒸腾有关,其次,就是通风和加热,另外,棚室内壁等对水分的吸收和蒸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室内湿度。 温室内的空气湿度对温室作物的蒸腾、光合、病害发生及生理失调具有显著影响。 1、空气湿度影响蒸腾作用,蒸腾作用除了是水分吸收的动力,还是矿质营养运输的动力。空气湿度大,蒸腾作用弱,植物运输矿质营养的能力就下降。蒸腾作用还可调节叶片的温度,如果温度高,空气湿度大,蒸腾作用弱,叶片就有可能被灼伤。对蒸腾作用的影响会间接的影响盆土的干湿交替,不利于肥水管理;空气湿度长期过低,会造成叶片边缘以及叶尖的坏死,主要原因是因为叶片内部气腔水气压与外界水气压相差过大,造成叶片内部水汽供应不足而坏死 2、空气湿度的大小影响植物气孔的开闭,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气孔关闭,植物气孔关闭,CO2不能进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减慢甚至停止。 3、空气湿度的过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大多数真菌孢子的萌发、菌丝的发育都需要较高湿度,过低有利于虫害的的发生,比如红蜘蛛等螨类的发生一般在高温低湿的环境中

(完整版)农用地膜知识大全

农用地膜知识大全 以下是关于农用地膜知识大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农用地膜知识大全 农用地膜是指直接覆盖于栽培畦或近地面的薄型农膜。一般厚度为0.008~0.015毫米,基础树酯为聚乙烯。近年来,各种有颜色的农膜纷纷上市,由于不同颜色的农膜对光谱的吸收和反射规律不同,对农作物生长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现代地膜已由普通地膜发展到各种有色地膜及除草、防虫等多功能专用地膜。因此在使用中要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和种植季节,选择不同颜色的农膜。 1、普通地膜:厚度0.015毫米,幅宽80~300厘米不等,可根据畦宽选择不同的规格。地膜覆盖后,可以提高地温、保墒、护根以及提高肥效等。还有一定的反光作用,以改善植物中下部叶片的受光条件。适合春秋两季使用。 2、黑色农膜:厚度0.015~0.02毫米不等。透光率低,能有效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抑制杂草的生长,但增温性较缓慢,不及透明膜,地面覆盖可明显降低地温、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湿度。主要适用于杂草丛生地块和高温季节栽培的蔬菜(夏萝卜、白菜、菠菜、秋黄瓜、晚番茄)及果园,特别适宜 ·

于夏秋季节的防高温栽培,可以为作物根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产量。目前,大棚草莓栽培已广泛推广黑色地膜覆盖,这样不仅有明显促进草莓还苗及生长的作用,而且使草莓果实不接触土壤,提高了产品质量。 3、银灰色地膜:厚度0.008~0.015毫米,幅宽70~200厘米不等。透光率在60%左右,能够反射紫外线,地面覆盖具降温、保湿、驱避蚜虫的作用,能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于果实着色。可驱避蔬菜、瓜果类蚜虫和白粉虱,减轻病害,保持水土和除草等功能。适用于夏秋季蔬菜、瓜类、烟草的防治病虫及抗热栽培。实践证明,夏秋季节用于覆盖黄瓜、西瓜、番茄、菠菜、芹菜、莴苣、棉花等作物,不但有良好的防病虫作用,还能改善这些农作物的品质。 4、黑白二面地膜:此为正反面黑白两种不同颜色的地膜。地面覆盖时,一般让黑色面朝下,白色面朝上。它不但具有黑色地膜覆盖的作用,同时还有白色膜面反光的效果。适于秋冬茬大棚蔬菜地面覆盖栽培,尤其对茄果类蔬菜,栽培效果最理想。厚度0.02毫米,成本价较高。 5、蓝色农膜:在弱光照条件下透光率高于白色农膜,而在强光照条件下透光率又低于白色农膜,保温性能良好。适用于育秧、育苗,不但成秧成苗率高,而且苗粗壮,能抑制十字花科蔬菜的黑斑病菌生长,有明显的增产保质作用。非常适用 ·

农用地膜污染危害和防治措施

HEBEINONGYEKEJI 经验交流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1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种植业收入,同时减轻焚烧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方式: 1.1墒沟埋草还田。稻麦轮作田块,麦收后在麦田原有墒沟内埋麦秸,经浅耕整地,放水栽秧。在高温季节水沤一段时间后,秸秆腐烂,沟泥下沉,自然形成稻田沟。 1.2留高桩机械化返转灭茬还田。禾本科作物收割时留高茬30厘米左右,用返转灭茬机械一次完成旋耕、灭茬还田。 1.3铺盖还田。在农作物播后的田面或株行间,将禾本科农作物的秸秆均匀铺盖还田。1.4玉米秸秆还田。玉米棒收获后,将秸秆用旋耕机推倒,放水纵横旋耕,直至将青玉米秸秆切碎并翻埋,然后正常栽插水稻,湿润管理。 2秸秆饲料 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以及不等含量的粗蛋白和矿物质,可以采用一定方式处理,提高其消化率、可储藏性,用作牛羊的粗饲料。 2.1氨化。在玉米、小麦等秸秆中加入氨源物质密封堆制,释放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使之更易于被牲畜消化吸收。 2.2青贮。玉米秸、高粱秸,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发酵形成酸性环境,抑制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保持营养、保存饲料的目的。 2.3微贮。在玉米、小麦等干秸秆中加入秸秆快速微贮生物添加剂,密封发酵后具有酸香味,可改善秸秆适口性,提高其消化率。3秸秆气化 新型秸秆生物气化技术是以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供气,发展前景广阔。具体做法:将稻草、玉米等秸秆粉碎后,用生物制剂“结秸灵”加定量氮肥,搅拌、湿润、堆沤后入沼气池,2 ̄3天后即可产生沼气,一次填料可供气6 ̄8个月。 这种比用人畜粪便作原料产气更多的“秸秆气”沼气工程目前已在很多地区成功推广,有效解决了建设沼气无原料和已建沼气池原料紧缺问题。既有原料,又得肥料,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个创新。 4秸秆栽培食用菌 以秸秆为原料栽培食用菌形成的菇渣密布菌丝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加工后可制成菌体蛋白饲料喂养家畜,从而形成“秸秆→蘑菇→饲料→粪便→回田”的能量多级利用、物质链式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既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可引导农民致富,出口创汇,是处理秸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5秸秆生物反应堆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即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和有机无机养料等有益物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 秸秆生物反应堆有内置式和外置式2种形式,内置式即在种植前农作物的行内开挖宽60厘米、深30 ̄40厘米的沟,内放秸秆,压实,均匀撒入微生物菌种,浇足水后覆土。外置式即在大棚一头或果园中间挖1条宽1米、深0.8 ̄1米、长8 ̄12米的沟,在沟底中间通出1个长1.5米、宽0.5米、深0.5米的气道,通过二氧化碳交换机和微孔输气带将有益气体和营养物质输送给作物。该技术操作简单,投资少,秸秆转化量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此外,秸秆还可用于发电、建材、化工、草编等行业。 064400河北省迁安第一初级中学李宏彬 农用地膜污染危害和防治措施 1农用残膜的主要危害 1.1农用残膜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农用地膜一般是石油加工产品,而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目前石油极其紧张的情况,如果不对农用残膜进行有效的回收,势必造成地膜的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1.2农用残膜严重破坏土壤环境。由于大量农用残膜的存在,破坏了土壤的原有结构,使土壤失去了保水保肥特性,严重时会引起地下水难于下渗和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造成农作物减产。 1.3农用残膜严重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由于土壤结构的变化及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造成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影响正常的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主要表现在种子发芽困难、生长势弱、抗逆性弱、产量低、品质差等方面。 2农用残膜的综合治理对策 2.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地膜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特别是应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宣传推广。2.2加快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经济政策。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同时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行回收利用。鼓励农民自行进行回收,实行以旧换新 51 ??

对水污染环境问题的思考

对水污染环境问题的思考 摘要: 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水的滋养下生存和繁衍,今后也将同样依赖于水资源而继续存在和发展。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不可以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因为那将造成人类无法承受的恶果,并最终导致一切人类文明化为乌有。水环境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懈地坚持治理工作,已取得的成绩激励我们更有信心地将治理工作开展下去。 关键词:污染净化预防治理 (一)水污染分布与现状 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我说,她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母亲,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子子孙孙。她的确很大,幅员辽阔,但不是无边无际;她的确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远;她的确很富,资源广博,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 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缺水量约为1000万吨/天左右。几百万人生活用水紧张。。。。。。 面对“滴水贵如油”的水资源,而人类对它的浪费和污染却是令人痛心的: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5.5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 水质污染状况分布情况,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普遍呈加重趋势。华北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强烈,从城市到乡村地下水污染比较普遍,此外,该区地下水总硬度和矿化度超标严重,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总硬度超标,其中,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污染较重。 东北地区重工业和油田开发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东北地区的地下水污染,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松嫩平原的主要污染物为亚硝酸盐氮、氨氮、石油类等;下辽河平原硝酸盐氮、氨氮、挥发性酚、石油类等污染普遍。各大中城市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不同,其中,哈尔滨、长春、佳木斯、大连等城市的地下水污染较重。

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

第四章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 第一节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一)水分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水是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水是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和物质运输 的介质;水分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水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二)植物细胞吸水 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 1.渗透吸水——由于胞外溶液浓度低而引起的细胞吸水。 2.吸胀吸水——如干燥的种子对水分的吸收。 3.降压吸水——指因压力势降低而引发的细胞吸水。 (三)植物根系吸水 1.水在植物体内外的吸收和运输途径 2.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根系吸水的动力主要有根压和蒸腾拉力两种。 3.植物根系吸水的途径水分在根内的径向运转也有两种途径,即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4.影响根系吸水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等。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能产生蒸腾拉力 2.能促进矿物质的运输和合理分配 3.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4.有利于CO2的同化 (二)蒸腾作用的方式 1.角质蒸腾植物体内水分通过角质层蒸腾。 2.气孔蒸腾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蒸腾。植物以气孔蒸腾为主。 (三)蒸腾作用的指标 1.蒸腾速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单位:g/(m2 h)、 mg/(dm2 h)。多数植物白天为 15~250 g/(m2 h),晚上为1~20 g/(m2 h)。 2.蒸腾效率植物每蒸腾1千克水时所生成的干物质的克数。单位:g/kg。一般植物的蒸腾效率为1~8 g/kg。 3.蒸腾系数指植物每制造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一般植物的蒸腾系数在125~1 000之间。 (四)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与调节 1.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1)内部因素;(2)光照;(3)空气湿度;(4)温度;(5)风速; (6)土壤条件。 2.蒸腾作用的调节在植物生产上,采取有效措施可适当减少蒸腾消耗:(1)减少蒸腾面积。 移栽植物时,可去掉一些枝叶;(2)降低蒸腾速率。在午后或阴天移栽植物,或栽后搭棚遮阳, 或实行设施栽培;(3)使用抗蒸腾剂,如叶面喷洒脱落酸等抗蒸腾剂。 三、植物的需水规律和合理灌溉 (一)植物的需水规律植物有两个关键需水时期:一是植物需水临界期。二是植物最大需水期。 (二)合理灌溉的指标 1.土壤指标植物根系活动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80%,应及时灌溉。 2.形态指标植物幼嫩的茎叶在中午前后发生萎蔫,生长速度下降,叶、茎颜色呈绿色 或有时变红等情况下,要及时进行灌溉。

地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地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摘要分析地膜对土壤环境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结构、土壤速效养分、土壤气体含量、土壤盐分、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尽量避免对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地膜覆盖;土壤环境;影响 我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1978年末由农牧渔业部通过对外技术交流从日本引进的,日本国米可多化工株式会社社长石本正一先生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中国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推广做出突出贡献[1]。他多次来华讲学,被聘为中国地膜栽培研究会荣誉顾问。从此,地膜便走进中国,走进了中国农业,但很多时候农户并不了解被地膜覆盖的土壤到底哪些因素有所改变。地膜在农业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促进粮食高产、高效、早熟等,但给土壤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下面从温度、水分、结构、气体含量、速效养分、盐和土壤生态环境7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地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 地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地膜覆盖后,由于温室效应,白天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贮存在土壤中,使土壤温度升高,且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少地面蒸发、对流和辐射散热。根据观测结果,一般透明地膜覆盖能使0~20 cm平均地温增加3~6 ℃,作物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增加200~300 ℃,促进了作物早发快长,提前收获[2-3]。 2 地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地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地膜覆盖后,深层土壤与耕层温度梯度加大,可促进土壤深层毛细管水分向上运动;二是由于地膜在土壤和空气间构成一个密闭冷暖界面,汽化的土壤水分在地膜下表面凝结成水滴再被土壤吸收,土壤水分在膜下形成内循环,减少了地面蒸发,使深层土壤水分在上层积累,具有明显保水提墒作用。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使耕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提高2%~5%,生育期内蒸发量减少150~225 mm,可减少灌溉用水1 500~2 250 m3/hm2。另外,还有利于排水、防止洪涝灾害。 3 地膜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能防止土壤因雨水冲刷而板结,使土壤容重减轻,孔隙度增加,固、气、液相比例适宜,水、肥、气、热协调。有试验表明,地膜覆盖可使栽培土壤固相下降3%~4%,液相增加2.0%~2.5%,气相增加1.0%~1.5%,覆盖期始终保持疏松状态,并且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强,有机质分解加快,可给态养分增加,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形成强大的根系,促使作物早发快长[4]。 采取地膜覆盖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得到改善,即使土壤的施肥处理有差异,

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调查报告_1

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水资源的污染及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并与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为此,我通过询问形式对我市水污染进行调查。 二、调查过程 第一步:实地调查,首先,我随老爸来到长安航管站,向我爸的老同学刘海华了解长安镇河道情况,然后,乘坐快艇,游览了崇长港及长山河和泰山港,一路上,刘海华叔叔向我介绍几十年前,这些河道,是长安镇附近的主要航道,水清透彻,而现在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水污染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泥河上流工厂的废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安置此处,污水经管道排入河中,泥河附近大量农田,

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流入其中,致使藻类疯长,鱼类大量死亡,居民的环保意识差,经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第二步:调查分析,经过实地调查,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调查结论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为了对河道环境的保障,应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