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建平中学体育组

前言: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定义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身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基础扎实、内容宽泛、灵活有效,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四个方面:1、掌握体育与健身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2、运用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评价健身实践,培养创新精神;3、形成体育运动爱好和特长,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获得健身情感体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4、提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即身体发展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主要功能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个体社会功能和社会情感功能等,虽然教育功能和健身功能是课程的本质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学生较多关注体育对生理健康方面的调节,而如今体育娱乐身心、促进身心发展的价值已被广大青少年所接受,传统的体育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前学生对体育功能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要求体育功能更丰富,更广泛。

体育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教学设计的实践

目前,体育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公式化,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多。教师以完成教学课时为己任,忽视学生“学”的兴趣和脱离学生实际情况,不善于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学校存在。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与构建。在学习形式上,学生要求学校体育采用更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体育的局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育学科还存在课程教学资源匮乏,教材内容枯燥,让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由

传统的“身体运动”向“体脑运动”紧密结合的教材不多。在学习内容上,学生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体育项目,如定向越野、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软式排球、瑜珈等,通过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学习,及时把握社会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学科组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以“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案例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设计研究

1 前言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原来的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调查显示,我国有80%以上的青少年缺乏创造力,而青少年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青少年已经逐渐成为社交能力的低能儿,这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为尽快与二期课改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接轨,结合本校“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的办学理念,尽可能满足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协调统一,努力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完美统一,联系体育教学实际,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开发选用了适合合作学习的新教材(如定向运动、软式排球、健身操等),并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探索与实践,主旨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活动为主,学生之间利用多种因素互帮互学,所有成员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展开学习上的合作。它是师生(生生)交往的一种形式,又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集体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增进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优势。

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3.1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著名教授燕国材先生提出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的理论,A=f(I·N),A代表学习的成功,I代表非智力因素,N代表智力因素,f代表函数。即学习的成功不单取决于N,而是有IN共同决定。文中

的I性能主要指兴趣、需要、动机、情感,N 性能主要指创造想象和创造思维。而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对“共同行为者效果”的研究,把学生在单独活动情况下的教学效果与在群体模式活动条件下的教学效果相比较,发现群体活动对其成员学习效果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群体活动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如许多学生一起从事体育活动和音乐活动,他们完成学习情况,取得的成绩均比个人单独活动时更好。另一种情况与此相反,群体活动对个人学习起干扰作用。如学习复杂的知识,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练习时,单独学习往往比共同活动效果好。但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主要是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如果采用合作群体的形式,加之教师的引导、辅助,是能够达到“共同行为者效果”的。

3.2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校体育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流基础上的学习过程,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小社会。合作学习模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将个人的目标转化为群体的目标,为了有效实现共同目标,小组成员间必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个体间的体能与智能在相互撞击中产生超出个体总和的集体能量,从而使人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健康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集体教学的一种补充,不仅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和竞争精神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同时有助于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对增进学生的社会技能、社会情感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化合作学习,有其重大意义。

4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及操作说明

4.1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形式按兴趣、友伴自主分组,每组5-6人,自己推选组长,充分利用友伴间良好的亲和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特点,确定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步骤,引导学生以制定学案(学习方案)为载体,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设计学案,实施学案,并在交流评价中改进学案为手段,最终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4.2. 1 提出问题合作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情景的创设和教师的引导为开始,教师通过形象、生动、切合学生实际的情景创设,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

如:发展力量素质教材,学习克服自身阻力的力量练习。首先,让学生到健身器材区域(单双杠、云梯、滑车、海绵垫、绳等)做克服自身阻力的常规性力量练习,然后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在森林的情景,即当你们必须穿越峡谷、攀登悬崖、跨过小溪才能到达目的地时,你们将怎么办?引导各学习小组根据课的内容和要求合作设计一个学案(即“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于是出现了用绳栓大树(单杠)荡越小溪(海绵垫),支撑摆动(双杠)穿越峡谷,还有攀登悬崖(云梯)、钻爬山洞(底杠)等生动活泼、富有野趣的学案。本课不仅发展了上、下肢的力量素质,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通过小组的合作创新,充分发挥了学生潜能,培养了小组的团队精神。

4.2.2 集中教学展示学案

集中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技术及技能的重要环节,力求目标明确,讲解精练。另外,它也是小组展示合作设计学案的有效时机,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的交流,及时确定学案的可行性、科学性,以保证下一阶段学习的顺利进行。

如:在定向运动(越野)教材的学习中,集中教学除向学生传授有关定向运动的识图知识、奔跑技术及路线选择技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展示合作设计的学案(线路图及点标说明图),通过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互评交流,使学生设计的富有主动性、创造性的学案得以在课堂顺利实施。

4.2. 3 小组合作活动实施学案

此阶段是合作学习的主要阶段,在集中授课后,各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及小组合作设计的学案进行探究学习。学习的手段及方法既可以按教师教的,也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自编自创自行设计学案进行练习。

如在健身操的教学中,教师将基本的手位、脚位及编操的原则教给学生后,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根据音乐设计学案,通过小组的积极探索、相互交流及互帮互学的实践和体验,将学过的动作与自创动作相结合,形成本组特有的风格。此时的教学活动是在开放的情景、良好的人间环境中进行的有效教学,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和思路点拨,及时发现和发扬学生的创意和其它闪光点。

4.2. 4 检测证实学案

此阶段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对学案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及有效性已有了切身体验,如何改进学案,可通过检测让学生进行探讨。此时,教师可让部分学生进行展示,其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通过同学的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指导点拨,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4.2. 5 信息反馈及补救交流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同学之间共同探讨、互相指出技术上的不足,主动提出纠错的方法,并能将实践和体验所取得的收获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同学。教师在参与、巡视过程中,不断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如是个别问题,分别引导纠正,如是共性问题,可进行集体讲评解决,即全班集中在教师统一指导下进行讲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以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学习。

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交流,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要敢于和善于申辩,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

5教学评价

评价是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评价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教学中其它方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评价的组织形式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相互评价三种方式组成。主要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法。主要评价内容有:

5.1 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内容

5. 1. 1 对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解

5.1. 2 学生喜欢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程度

5.1. 3 创造性工作能力

5.2 对学生评价的内容

5.2.1 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5.2.2 学生的合作交流情况

5.2.3 学生活动能力、技能水平提高的程度

5.2.4 学生个性发展、解决问题能力情况

根据上述评价内容,本人设计了一份教学评价表,参见附表《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评价调查表》。开设课前,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并设计好教学评价表,经阶段学习,全体学生填写评价表,及时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根据评价反馈的信息与教学流程相结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及组织,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定向运动、软式排球、健身操及篮球等教材的阶段学习,并在现任教的高三年级女生中进行全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65 份,回收263份,有效问卷

262份,有效率为99%。通过统计,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评价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

教材教学组织参与合作竞争交流个性创造力思考力运动能力

内容目标形式程度情况情况评价发展培养判断力提高较好以上(%) 67.1 70 73.9 67.5 67.6 68.7 89 70.7 75.7 69.8 66

一般(%) 29 26.8 22.2 28.7 29.2 26.8 7.2 26.1 21.1 27.5 32.7 不太好以下(%) 3.9 3.2 3.9 3.8 3.2 4.5 3.8 3.2 3.2 1.9 1.3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满意的,尤其是对交流评价情况的认可度达89%,这说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评价途径,能使学练信息及时反馈,有助于师生进行有效教学。由于学生自评的自我感受程度有个体差异(主观性较强),调查结果可能不一定非常有说服力,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在课程中的体验和表现。

6 结论与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适合高中体育教学的一种富有创意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它不仅符合高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现代素质教育特征,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拓展了体育教学目标,开发了课堂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优化了教学信息反馈渠道,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适合体育的课堂教学,而且也适合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如,本人执教的定向越野训练队,是一个起点底,起步晚的运动队,经该模式的教学训练,通过师生一年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2003年上海市中学生定向越野比赛女子团体第一名、上海市大、中学生定向越野比赛的团体第二名及上海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成人组团体第三名等成绩。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针对以上实践,笔者认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注意:

6. 1 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在设计问题、交流评价等环节上,教师应及时引导、点拨、指导,否则,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就可能将教学引向邪路。6.2 重视教材内容与生活、学生兴趣紧密联系,如开设健身操、定向运动、软式排球等新教材,形成学生强烈想学的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

6.3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但应避免一部分人忙,一部分人闲的现象。

6.4 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允许学生出错、容忍异议,倡导标新立异。6.5 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它只能适合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并与

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相关。本模式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探讨还需更加深入、详细,使适用范围更加明确。

案例二:

对“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设计的实践

摘要:定向越野是一项利用地图和指北针,集体力与智力、竞技与娱乐为一体的时尚运动项目,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快速思考、果断决定和独立解决所遇问题的能力。因该项目是一项健身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社会性很强的活动,非常适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此我校开展了“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该模块教学不仅可以建立以学生需求为核心的跨学科的横向联合,为学生提供综合能力训练的实际平台和空间,而且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促进和形成,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得以体验最直接的人际交往,学生得以体验并实践和谐之美。

关键词: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设计

自2006年9月上海市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实施《体育与健身》课改,《定向越野》作为新教材已纳入《体育与健身》高中课本基础部分分册。随着学生对新体育项目的渴望需求,在定向越野已成为社会流行的体育锻炼项目的当今,作为上海市重点中学的体育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前沿学科项目的教学实践,因此,我校开展了“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设计的实践。

1 背景

1.1 学校概况

建平中学是上海市重点中学,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面积60亩。定向越野运动队是我校的特色项目,自2002年以来,每年参加上海市各类定向越野比赛,已分别在上海市第十二、十三届运动会、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等比赛中取得团体、个人的第一、二、三名等,并有十九人获得高考加20分的荣誉资格,可谓上海市的一支强队。虽然学校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氛围,但要在近1500人的范围统一开设定向越野课程,对体育教师而言,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2 领导期望

建平中学领导始终把体育工作视为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教材和活动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由于我校语、数、外等学科的模块建设已走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模块的教学研究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共识,为此,学校领导希望体育能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模块教学探索,并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

1.3 师资情况

建平中学现有体育教师9名,其中高级教师2名,中级教师4名,二级教师3名,二名教师分别参加过全国、上海市的定向越野教练员的培训。全体教师团结协作,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善于挑战困难,如对近700人的“国际标准舞”模块教学取得轰动的效果,受到校领导的高度好评。这些因素为“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2 实践“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的基本理念

2.1 终身体育观的促进与形成

终身体育观,是指一个人对一生必须从事体育运动的认识。学生阶段,增强体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观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莘莘学子,朗朗校园!对学生而言,像“家”一样熟悉的校园,却能成为学生天然的体育锻炼的乐园,竟然有如此生动的学问,如此新奇的挑战。原来体育学习并不是非要器材不可。美丽的校园不仅适宜“校园定向越野”的根植与发展,而且是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与促进的绝妙场所。

2.2 突现体育的综合实践功能

首先,从体育的学科性质看,定向越野涵盖了跑、跳、撑、跨等基本技能、知识,这无疑可视作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实践。其次,从课程结构性质看,定向越野并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项目。地图的制作、指北针的使用、路线的选择、标识物寻找的秩序排列等,都与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整合密不可分。而就德育功能看,课中体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不仅仅是一、两堂课的教学积累,这就是生活,是具体化、细节化的“社会适应”。

2.3 合作与竞争,既可共存又可个性

定向越野因其组织形式的可变性,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交流,需要相互“合作、竞争”的概念。如以小组为单位的定向运动,既存在了组内的自然需求的合作,又存在着组际间的竞争;以个人为单位的定向运动,既存在着目标达成而必需的对抗较量,同时,为更好地达成目标,又存在着互助交流,共同提高的合作状态。学生通过实践、感悟、再实践,使“合作竞争”意识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苍白的文字。

2.4 和谐校园应是学生成长最适宜的“生态系统”

和谐即美,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秩序,使学校与教师、学生、社会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定向越野不仅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文化运动,它还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亮丽舞台,更是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互动交流的平台和窗口。定向运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范畴,它富有显著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体现的是因运动而和谐,因和谐而创新的生活本质。

3 目标预设

以“健康第一”为基本理念,以“校园定向越野”所体现的综合功能为基本特征,以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所具备的学科知识为依据,我们预设以下四个基本目标:

3.1 “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改善学生心肺功能和提高耐力素质,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如在运动过程中关注身体健康,掌握正确、合理的身体姿势;对体能分配能及时调整;合理处理身体在运动中的不良反应。

3.2 通过模块教学,使学生掌握定向越野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了解野外自我救护的方法手段,提高生存能力。如能根据地图、指北针及自然景观辨别方向,确定位置;能运用所学知识确定行进路线、检测行进位置和距离;能根据地形地貌合理采用各项运动技能(跨、跳、攀爬等);对擦伤、扭伤等情况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治方法。3.3 培养学生定向运动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该项运动,体验成功,形成运动爱好,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坚毅进取、勇于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如积极参与互动评价,能正确应对成功与失败;积极表述成功体验,反思失败感受;体验什么是真诚的合作与公平竞争;学会不言放弃与顽强拼搏的意识。

3.4 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善于合作,培养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在竞争进取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如遵守竞赛规则,尊重竞赛对手;在团队中相互帮助提醒,面对失败挫折不埋怨;能主动帮助记录、整理器材,主动祝贺、鼓励同伴和对手。

4 学时计划与教学内容

“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采用7课时集中教学的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即理论学习第一阶段、实践探索第二阶段、巩固提高第三阶段。(见附表1)

课次“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进度(附表1)

第一阶段 1 理论:了解定向越野运动的概念、分类、历史演变及发展状况、世界重大赛事及我校定向越野运动队参加全国、上海市比赛情况;介绍定向越野必备的器材使用,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颜色、符号等理论知识

第二阶段 2 理论:读懂地图,理解地图的颜色及常用符号

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各处图、地对照学习

3 领会地图中的检查点标说明表,以六人一组为单位,分8条路线,8个小组进行合

作学习,按地图依次寻找点标物,初步掌握依图寻点的技能

4 小组短距离定向越野练习:分8条路线同时进行,每组路线9个检查点标,提高

识图能力

第三阶段 5 校园定向接力比赛:学习接力定向的方法与规则,提高学生在紧张、快速奔跑状态下判定方向和识图能力

6 校园定向团队比赛:介绍自由点与必打点,了解比赛规则,学会快速、准确定位

技术

7 校园定向对抗比赛:每组设计一条路线(共8组),直线距离为1000米,9个检查

点标,二个班级交换地图进行对抗比赛

5 “校园定向越野”评价机制

因“校园定向越野”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选择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我校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本着“重在参与,淡化考试”的原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识图能力。

评价方法为:1. 学习态度:根据同伴之间、组际之间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交往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进行非量化的形式加以呈现;

2. 识图能力(理论):每人制作一份直线距离为1000米的校园定向

越野线路图,设9个检查点标,并将点标说明表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描

述。

6 操作流程

在“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中,我们对学生采用了一种具体的、可重复的、多向拓展的程序:(见附表2)

技能、体能的储备与合理应用(附表2)

勘察地形—- 明确要求—- 制定策略、采集点标—–实践应用—-小结交流、互评体验

实践验证与再发展

7 具体教学策略

7.1 加强理论培训,培养学生学会识图和辨别方向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常用地物符号。

7.2 熟悉地形,为采集检查点标打好铺垫。学生对校园就像“家”一样熟悉,通常会产生视觉盲点,校园究竟有多美丽?究竟有多大?校园内究竟哪里有特殊景观?哪里有树木花草?如何将校园内的物体标定到地图中,需要学生对周围的一切给予充分的关注。

7.3 充分利用学校定向越野运动队的资源,让运动员帮助教师布检查点和设计线路。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可提高运动员的识图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同时,让他们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

7.4 充分利用有效的器材资源,在线路的设计上,尽可能选用共用点作为检查点标,

以减少点标物的器材数量。我们采用每条路线9个点,设A、B、C、D共4条直线距离为900—1000米的路线,运用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作到同时8组出发,一节可完成二次练习。如排列采用A1-9,A9-1;B1-9,B9-1;C1-9,C9-1;D1-9,D9-1的方法,这样可避免小组跟跑,学生在欢快中完成了近2000米的距离,既锻炼了体能,又愉悦了身心。

7.5 当学生初步掌握定向越野知识技能后,让学生自己作图自己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如A班作的4条线路图给B班跑,而B班反之,这样既可很好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又可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但在交流小结时,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对有问题的点标进行把关指导,否则会给教学造成紊乱。

8 几点思考

8.1 “校园定向越野”模块的教学是成功的。通过实践我们深刻感到,一项好的教材要让广大学生喜欢、热衷,是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只见耀眼的点标物布满校园的角落,欢快的学生像群蜜蜂随处奔跑,满头大汗却不知疲惫,整个校园充满和谐的体育气息,建平的校园真可爱!

8.2 体育教学应在自由和规范之间把握分寸。课堂需要常规,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项内容。如果学生不到位,或任由其为所欲为,将造成忙人与闲人强烈反差,就无法保证教育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自由与规范之间把握分寸。

8.3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定向越野知识性较强,教学中不仅需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否则会出现布点错位、寻点乱套,给教学带来方面影响。

8.4 体育课堂教学应注重选择、学会选择。《体育与健身》给教师、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上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不同的发展需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同理,学生可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活动内容和途径。但实践说明,学习内容固然重要,而学习方法、目标的选择更重要。在“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中,活动目标的定位,合作方式的确定,体验成果的表达等都给了较大的自由度,给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挥留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悟人生,关注现实,积累社会经验。

8.5 模块学习内容应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注意平时每课学习“效果检测”的过程评价基础上,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可操作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具体评价指标。但由于“校园定向越野”模块的教学还不够成熟,目前还没有具体科学的评价方案,有待今后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完善。

8.6 “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可以整体普及定向越野知识技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也可以促进学校定向越野运动队的发展,但要使定向越野运动真正成为学校特色项目,还需要长期滚动教学,如果能定期举办校园定向越野比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深化教学效果,促进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荦. 体育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李建平. 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中国教育报,2001,5,31;

[3]柴西琴. 浅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学科教育,2001(10);

[4]胡兴宏.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中的操作问题. 上海教育科研,2001(5);

[5]严久. 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全球教育展望,2001(2);

[6]朱万银.高中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附录:教学设计及教案三篇

校园“定向越野”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本校优势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本课以新颖时尚的运动项目——定向越野为教材,在高二年级女生中进行探索与实践。本课采用定向越野项目中的“百米定向跑”(面积在100*100米左右的范围)为主教材,配以模拟逃生游戏为拓展内容,通过“百米定向方位训练跑”、“校园百米定向跑”以及“火海脱险”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体力、智力及定向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快速分析思考、果断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落实生命教育,使每个学生懂得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义。

二、教材、学情分析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力型体育项目,它既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教材的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及实用性的需求,同时也符合新教材基本内容的教学要求,我校已将此教材纳入校本课程来开发和利用。本课重点是在无指北针的前提下,使学生学会正确判断方位,掌握野外辨方向技能。难点是地图与实地对照的方法和安全意识的养成。

高二(7、8)班女生共计50人,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集体荣誉感强。

三、课的流程

1、导入准备阶段:通过快速判断方向的热身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方位感。

2、学习探索阶段:介绍“百米定向跑”项目,引导学生复习定向图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8个小组“百米定向方位训练跑”培养学生在快速移动中正确判断方向的能力;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体验“校园百米定向跑”,通过组际对抗赛,培养学生在有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会地图与实地对照方法,提高学生持续奔跑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的交流,使学练信息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利用学生休息调整时间介绍诊断运动

强度的脉搏测量方法。

3、运用实践阶段:通过“火海脱险”模拟游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定向知识与技能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提高学生遇突发事件应具备的逃生素质,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设有“安全站”供困难学生避难,但需全队护送到站后才能逃往下一个点。

4、放松小结阶段: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身心放松,引导学生回忆定向运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期盼再次上课的热情。

四、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负荷预计:在学习目标制定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情、教材、重点、难点等进行

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在教法上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运动水平,期待学生能积极、认真参与到各项练习之中,师生关系融洽。

2、生理负荷预计:平均练习密度43%左右,心率负荷平均130次/分左右。

上海市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课教案

我奔跑、我快乐

——快速跑

任教年级:高二(9、10)男生任课教师:王若愚

一、指导思想

本课努力体现上海市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增强学生健身实效性为出发点,探求一种适合学生发展、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良好心理养成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上进行尝试与体验,从而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更好地服务于学习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探究快速跑中增大步幅的方法,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2、通过篮球四角传接球、行进间传接球上篮练习进一步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

3、通过快速跑及篮球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制定依据

1、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男生。从学生的整体看,他们思想活跃、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接受新鲜事物快、集体荣誉感强,并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因此,我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尽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通过主动体验、同伴间的合作交流,达到学习的目的。

2、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快速跑、篮球四角传接球及行进间传球上篮。从教材内容看,快速跑教材是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篮球是学生喜爱的运动,因此我把篮球教材作为搭配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1、课的开始部分以慢跑及慢跑中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快速反应、并能较快地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以饱满的精神为上好本堂课做好准备。

2、在快速跑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以问题引导,提出增大步幅的方法,让学生测试步幅。然后观图思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尝试快速跑增加步幅的有效方法。接着,通过练习方法的展示,选择几种增加步幅的有效方法再进行练习。最后以步幅检测及迎面接力形式,促进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以四角传球巩固传接球动作技术;以行进间传接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传接球技术及配合意识。

3、在放松小结过程中,以华尔兹舞步进行放松。同时,通过小结评价提高认识、明确学习目标。

五、期望效益

1、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竞争、合作、交流的意识。

2、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体育教学健身强体

的目的性。

3、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掌握篮球传接球及配合的能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

爵士舞——波奇魔方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在课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学习、实践、创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享受美、体会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二、教材内容

排舞:爵士舞(波奇魔方)

三、教材选择

《课程标准》中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因此,本着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目的,把新兴的运动项目──排舞引入中学课堂,这也是在上海推行的排舞目的之一。

排舞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集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身,是一项健身性、娱乐性、表演性很强的大众体育运动,由于排舞的音乐节奏感强,舞蹈动作简单易学,非常适合在中学生中开展。其欢快活泼、俏皮洒脱、热情奔放的风格,也很符合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形象,且它的舞步组合形式多和强度适中,极具有健身价值。

四、教法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游戏法、讲解示范法、音乐教学法、展示激励法等多种教法,并相互渗透到课的各个环节中。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女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柔韧性好、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只要教师采用的教法得当,学生学练兴趣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但因大多数学生没有舞蹈基础,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基本舞步的教学为主,对动作进行简化由简如深,采用由浅入深、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着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树立能够学会的信心。

针对舞蹈的动作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本人采用以下方法:

1.先完整后分解: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教师在有节拍的口令下对说要学习的动作完整示范,使学生对舞步的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之后再逐步分解示范领作,让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具体方法都了解熟悉。用口令的强弱来提醒学生那些重点地方和需要变换的动作。

2.先分解后完整:舞蹈具体动作的教学过程中,将舞蹈分解成脚步移动和上体动作,先练脚步的移动,待脚步移动的节奏和要领基本掌握后,再循序渐进地加上手臂和上体以及胯部的动作,以完整舞蹈动作。

3.采用重复练习法,即每做完一个新动作,连接前面的动作一起复习,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益。

五、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牛仔舞热身→游戏(舞蹈快乐火车加叫号抱团)→复习第一段舞蹈─→学习第二段舞蹈→创编展示→放松练习→评价、小结。

六、预计目标

1.预计本课将有90%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爵士舞第二段舞蹈动作,并能在音乐伴奏下较好完成跳舞。

2.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正确体态和良好的气质风度,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 学生乐于学习、情绪高,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大胆展示,课堂气氛好。

上海市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课教案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_以_中东_教学设计为例

教学设计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一些思想渗透在教学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形成的一项教学技术于80年代渗透到我国,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我国从2001年开始新课程改革(九年义务教育)(2001年6月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由此掀起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高潮,由传统“经验型”写教案向现代“研究型”的教学设计转变。2004年高中进入课改实验,2004年成为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转型的“分水岭”,传统教案一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下面以“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八章 东半球 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为例(以下简称中东),说说传统教案和现代教学设计的区别。 一、“中心”取向不同 传统“教案”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思路来编写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来控制的,具体有哪些活动,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都是基本确定的,这种方案是静态的、机械的。而现代“教学设计”是按照学生认知需求,按照“以学定教”思路编写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堂上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素材之间的互动中完成的,这种设计是动态的,是生成的。 二、“备课”方式不同 有的教师备课写“教案”十年,仍然停留在第一 王利华1 罗丽丽2 胡春波3 (1.松原市宁江区第二中学, 吉林 松原 138000; 2.松原市前郭县第三中学, 吉林 松原 131100; 3. 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第三步:根据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教学活动配置恰当的学习资料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效率,在为每个国家设计了合适的技能与过程方法目标之后,教师必须仔细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选择能落实知识点、能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学习资料来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的效果。 案例:“阅读各类等值线图,寻找地理分布规律”技能目标的实施 新授课:“日本” 教学目标:阅读日本“2013年日本樱花前线”等值线图和“日本等温线分布图”,学习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技能目标),了解日本气温南高北低的特点(知识目标),体会日本的樱花文化之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复习课1:“印度” 教学目标:阅读“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技能目标),了解印度降水东多 西少的特点,学会分析其对印度农业分布的影响(知识目标),感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复习课2:“埃及” 教学目标:阅读“埃及人口分布图”和尼罗河景观图片,学会从等值线图中发现问题,尝试分析其原因(技能目标),知道埃及人口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学会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影响(知识目标),感悟保护尼罗河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关注课时教学设计的精彩转变到关注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其本质是教师教学观和教材观的转变,教师不应该是教教材的工具,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课堂的学习内容应该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合理规划课程、单元教学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统筹分配课时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变得更精彩、更富有生命力。 本文胡春波为通讯作者。

初中体育课教案篮球运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篮球运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单元的第四课时。运球是水平四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其内容简单、趣味、实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行进间变向-侧身探肩快、加速突然的技能,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突破上下肢协调和控制支配球这一技术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技能,在比赛与练习中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建立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与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随着篮球运动不断发展,特别是NBA比赛全球推广,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看到高水平的比赛,学生对学习篮球技术充满兴趣。初二学生好动、好学,模仿力强,兴趣广泛,并且该班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教学难点是初步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与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a篮球变向的徒手脚步练习、复习原地高、低运球、左右手交替横向运球、体侧前拉后推运球。提高原地运球技术动作及控制球的能力,重点体验原地不同运球方式,手近球的不同部分。通过专项准备活动,即活跃课堂的气氛又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铺 b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比赛。(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比赛)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遇到防守时无法突破、丢球的现象,导致全队进攻的失败。习内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c、行进间折线运球(分为六小组 、两人一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人: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学生进行多次模仿和练习。体验完整动作技术。 b、一人一球分解动作:教师把完整动作分解为左手运球-变向-向右侧身压肩-换球-加速前进。左、右手交替练习(弱势手先行,弱势手练习的时间要长于强势手),体验拍球不同部分,教师及校队同还反复示范,学生反复练习 学生活动 1、徒手脚步练习原地高、低运球、左右手交替横向运球、体侧前拉后推运球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原理与方法 教学课时:36学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设计原理的讲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教育思想观念; 2、通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地理教学技能,具备初步的地理教学能力; 3、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技巧。 教学模块 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 1、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 1)正确的教学观 2)正确的教师观 3)正确的学生观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 1)有效教学的主要观点 2)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3)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模块二:地理教学技能训练 1、地理教学设计技能训练 1)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2)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1)导入技巧 (2)讲解技巧 (3)提问技巧 (4)承转技巧 (5)结课技巧 2、地理教学说课技能 1)说课的类型 2)说课的内容与评价 模块三: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1、评课的理论与方法 2、观摩课的观察与评价技能 3、地理教学说课的评价 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 一、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 1、教学观 (话题:如何看待教学中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问题1:你们最希望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提高自己教学设计水平? A.由教师传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一般原理和方法,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指导你们从事教学设计;

B.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地理老师传授他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让你们仿照进行教学设计;C.印发一套完整(从初中到高中各章节)的优秀地理老师编写的教学设计,作为优秀的教学设计资料可直接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D.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教学设计----实践(上课或说课)----评课-----修改---再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 E.多买些参考资料和教学录像,自己研究实践,不需要老师的指导; 问题2:教师最大作用是什么? A.传授知识、疑难解答 B.领导、组织教学进程,控制教学节骤; C.通过思维训练,开发学生智力; D.育人教育(包括公民素质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 结论: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与标志 Ⅰ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对学习目的的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楚的,它需要教师不断阐明,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去体会。 Ⅱ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善于利用好奇心,引导启发求知欲;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的教具或声像来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形象教学语言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通则不痛”。 热心帮助、诙谐幽默、善于表扬、知识丰富、技能娴熟是优秀老师必备条件 Ⅲ掌握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案例:探究“降水的本质” 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降水(雨)类型有地形雨、对流雨、气旋雨、锋面雨等;各种气候类型下的降水数量和形成原理也多样,如何找出其本质联系呢? 结论: 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2.教师观 教师分四类:第一类是大师----才(专业知识加知识阅历)德兼备,有极强的感召力;听大师的课如同久旱逢甘露,是一种陶醉是一种享受,且对自己后期的人生认识和人生规划影响很大。 第二类为良师-----勤勤恳恳的备课,认认真真的上课,但是听课的学生感觉平淡乏味沉闷,对其评价总是用“还行”。 第三类为巫师-----此师有很强的渲染,会吹牛会推销,上他的课听其天南地北侃侃而谈,但事后回味感觉没学到什么,热闹之后是空虚,乍听还行,细品无味。此师绝对的误人子弟。 第四类为庸师-----无才无德,在知识上误导,在身心上戕害。 1)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过三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关;语言关;课堂管控能力关; 2)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具备:

最新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设计 (篮球·运球 + 接力跑)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为篮球(复习直线运球,学习变向运球)和迎面接力游戏,均选自省编中学 《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教材内容。 球类运动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 助、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中学篮球教材由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部分组成,基 本技术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比重较大。选择变向运球技术作教材,是依据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 本次课是篮球运球的第1课(共3次课),学生对第1次课后,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 握了篮球直线运球的基本技术动作,为本次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一(3)班和初一(4)班的男生,共40人。该两班男生喜欢体育活动,特别是 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基础和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他们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只是有些过于好动,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因此要设计好课的组织工作。 三、教学理念 贯彻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两手触球部位与力度;难点是:左右手交换时的衔接。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确直线运球与变向运球的区别,以及变向运球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80%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变向运球动作;通过接力赛跑,发展腿部力量。 3.情感目标:培养篮球运动兴趣和遵纪守法的品质。 六、教学方法 1.讲解法与示范法: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和直观优美的示范,让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球的反弹角度与手按(拍)球的部位有直接关系”等技术原理,建立清晰的变向运球的动作 表象。 2.探究法:对比较难的快速变向运球动作,分小组讨论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归纳。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杜红卫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 x 。 这组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由于边长都非负,所以学生的第一反应说出的都是这组数的算术平方根,因为教师设计要讲平方根,所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 程,并强调,然后取正舍负,再由这四个例子进行抽象概括出平方根与算数平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①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 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②学生需 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 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③学生要会分析不同 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课程分析:①通过图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分析、说明人口 增长不同时期的增长快慢是不一样的;②通过多则阅读材料分 别说明并且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即“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③本章节是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和当前社会现 实比较接近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图表、阅读材料分析说明人口增长的三种基本模式;阅读部分通过说明不同地区的资料,以此来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因素以及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阅读部分也对三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阅读部分的分析,提高读图析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阅读各则材料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理解

每种模式的意义;了解多个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从而对人口增长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增长模式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联想到现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保持在自然环境能承载的范围内。 三、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人口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以及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对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为接下来几章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章节“人口增长模式”有三部分内容:一是“高-高-低”模式;二是“高-低-高”模式;三是“低-低-低”模式。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3.图表分析法、比较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初中体育优质课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优质课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任务有:1、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2、激发学生对篮球和体育锻炼的兴趣;3、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增加学生的锻炼手段;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精神。因此,结合《体育与健康》目标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本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为: 1、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方法,体验行进间按拍球和控制球的方法,学会行进间运球技术。 2、在各种运球练习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速度、灵敏等体能。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进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特点 本次课的教材是初中篮球运动的行进间运球技术,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运球是全队进攻的基本保障,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因此,本课重点解决学生低头运球技术学习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运球接力和小组竞赛主要是为培养动作协调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课的学习要点与重难点是:行进间控制球的技术和能力。要求运球时手腕要放松,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运球时应该抬头,时刻观察场上情况。难点:运球的正确手型和运球姿势。 三、教学方法 因为篮球的教学技术含量较高,教起来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本次课尝试在内容选择安排上进行创新,首先侧重于营造能吸引学生喜欢篮球的氛围,安排了学生篮球游戏,在比较轻松的活动中导入课,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设计了篮球小组竞赛,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练习的空间;第三是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技术进行提升阶段,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如“为什么我的运球被别人抢断?运球动作要领有那些?等问题),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学生学法及场地器材的分析。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以模仿学习、观察法、合作练习以及探究学习法为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为避免学生对运球练习产生枯燥感。要求学生带问题练习,在练习中找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其他难度动作。

如何进行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及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等因素。设计指导思想:体育课堂主要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新理念用运到课堂为目标,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给学生充分发挥自主的活动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认识、情感和态度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同时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获取知识搭建平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人,应该说当前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已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迈进了一大步,如仅以认知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离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差距。素质教育首先要有教学目标的素质化。在五大学习目标中,既要考虑面,又要有所侧重,并注意相互渗透。 知为核心的,非认知目标仍是一种附属和点辍。表现在:一方面目标设定中非认知目标往往可有可无或空泛含糊;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定向、调节和评价大多以认知目标为依据,学有余力时才顾及非认知目标,或者有人听课时才牵强附会地贴一些非认知领域的标签。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诚然,作为基础教学而言,认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创新的基石,没有一定的知识具备,缺乏必要的基本技能,即使有着创新的火花也会熄灭。但在创新机制中,基础知识主要提供的是材料支持,相对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非认知因素来说,它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模板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唯模式,但又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正如“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为了真正使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评价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探索、归纳总结出符合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提供的几种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静态的条条框框,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模式,其间完善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教师们可以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模式,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最终总结出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切合本校实际,又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来。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多元互动”探究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实现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的设计,其主要教学程序为“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环节。各环节中渗透着“学”和“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 一、基本程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教学环节,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组织下,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并领悟如何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呈现展示环节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通常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形成的地理资料,呈现的形式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班展示。 2.引入角色环节 这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教学媒体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并向学习

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打印版)

【中学数学 教案】 2:[单选题]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他认为学习是: A:“R(反应)—S(刺激)”的过程 B:“S(刺激)—R(反应)” C:“S(刺激)—O(中介)—R(反应)”的过程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 先向学生呈现要学习的原理,然后再用实例说明原理(有时要予以逻辑证明),从而使学生掌握原理的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A:这是一种发现学习B:这是一种接受学习C:这种学习适合年龄较小的学生参考答案:B 4:[单选题]联结主义"试误说”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哥伦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是: A:布鲁纳B:桑代克C:奥苏贝尔参考答案:B 5:[单选题]数学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A:简洁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奇异性原则;思维性原则。B:严谨与量力而行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C:目的性原则;阶梯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参考答案:C 2:[判断题] 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一般为: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例证→引导学生分析出每个例证的属性→抽象出共同本质属性→形 成初步概念→概念的深化→概念的运用。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 由原理到例子的学习是指先向学生呈现要学习的原理,然后再用实例说明原理(有时要予以逻辑证明),从而使学生掌握原理的学习。这是一种接受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概念同化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指的是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发生作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 奥苏贝尔为了使学生同化新知识得以顺利进行,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理论,主张架设"认知桥梁”,为新知识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输入”找到一个"固着点”。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概念同化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指的是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发生作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 数学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阶梯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中学数学活动课是指通过讲授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与他人进行数学合作与交流,从而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答案:错误 5:[判断题]数学原理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数学原理的客观陈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据各种关系做出相应的反应。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概念同化的教学过程:提供定义―解释定义、突出关键属性―辨别例证、促进迁移一运用概念。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数学概念学习可以分成了解、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4种水平。答案:正确 4:[判断题] 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包括:学生数学学习起点情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因素分析等方面的工作。答案:正确 5:[判断题] 由原理到例子的学习是指从若干例证中归纳出一般结论(原理)的学习。这是一种发现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错误 以下三题,任选作一题. 1.简述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 2.简述数学原理学习的本质。

中国的疆域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 标题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活动一:我当测量家 【任务1】对照“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 红笔将它们标注在地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任务2】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据此计算出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多少?(50度,5500千米) 【任务3】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用刻度尺量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图上距离,根据比 例尺,计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实地距离。(60度,5000千米) 【体验】通过计算和测量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们体会到祖国疆域之大,幅员辽阔,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点拨】教师对四至点内容归纳成歌诀帮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 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活动二:我当探险家 【任务1】探险队分为红队和蓝队,两只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用彩笔描画陆上国 界线,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 (红队展示探险成果: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任务2】蓝队从朝鲜出发,用彩笔描画大陆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 说出濒临的海洋,以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两个大岛的名称。 (蓝队展示探险成果:濒临的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 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 第二大岛。) 【体验】通过探险和描图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国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海洋面积广阔,海上交通便利,

初中体育《健身拳》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健身拳》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学、互学、自评、互评能力。发展智力,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教材分析: 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运动。在开展时不受年龄、性别、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限制,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但是同学们不应该把小说中“武林高手”的刀光剑影、飞檐走壁与体育课中的武术联系起来,国为在武术课中所学的内容都是武术最基本的部分,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的协调、灵敏和柔韧素质,学习防身自卫的技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切不可打斗!想在短时间内达到武术冠军和武打明星那样的高超水平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拳不离手”,一招一式地下苦功夫,就会功到自然成,取得自己满意的效果。 健身拳属于长拳类型,是一套朴实、简练、舒展大方、节奏鲜明的武术套路。它由12个动作组成,其中包括拳、掌、肘、爪、勾的打法和脚踢、膝顶、头撞、按摔等技法,内容丰富,攻防特点明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健身拳的全套动作及动作的攻防含义,要有攻防意识,如健身拳套路中的冲、踢、蝶掌、按摔、前撞、顶膝等都是攻的方法;架、格、闪、挂、扣等都是防的方法。了解动作的特点,规律和锻炼方法,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我国中华武术常见礼节之一:抱拳礼,抱拳礼在课堂上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还有持器械礼和注目礼,持器械礼含义同抱拳礼。武术礼节是中华武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有民族自豪感,要爱中华武术,勤练习、常健身。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就应该学过武术的基本功、组合动作和长拳套路,如长拳的手型主要有拳、掌、勾等;步型主要有马步、弓步、仆步、虚步、歇步等;手法主要有冲拳、推掌、架打等腿法主要有弹腿、蹬腿等。在小学学习武术的基础上加上初中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的特点,要求学生把所学动作正确、连贯、协调、熟练地掌握,并要求练习当中做到精、气、神的统一。 教法和学法: 我把教材分成6个课时: 1课时---复习武术基本功,学习健身拳的1---4动 2课时---学习健身拳的5---8动,合作跑1 3课时---学习健身拳的9---12动,合作跑2 4课时---复习健身拳的1---12动,投球比准 5课时---分组合作复习健身拳,分组自我展示、交流、提高 6课时---复习健身拳的1---12动,分组考核健身拳全套动作 我们这节课是第二课时,既有复习的内容,又有新授内容,在准备活动阶段我采用配乐动感有氧健身操,每节课必练内容,既愉悦身心,又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主要课程的学习中来。

学体育教学设计

学体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特点说明 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为教学目标。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激活课堂为宗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并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跳跃和投掷内容,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专业性不强,立定跳远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双脚踏跳双脚轻巧落地,投掷主要是教会学生自然挥臂投掷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兴趣和爱好。 2、通过学生的想象、观察、模仿,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能力。 3、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立定跳远和投掷的方法 4、通过游戏教学,巩固本节课内容,并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立定跳远 教学难点 上下肢协调配合 课堂结构 1、以轻松的提问开始,通过鼓励赞扬的语言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兴趣在音乐的引导下,模仿课文小青蛙找家,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2、进入正题,青蛙妈妈开始传授小青蛙跳远本领,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3、通过游戏《小青蛙找妈妈》,让学生在情景下进行跳远练习,并随机进行指导,对学生错误动作进行指正。 4、首先让小青蛙自己发言,怎样才能跳的远,找跳的好的和不好的分别进行示范,指出优缺点。然后小青蛙家的周围就是条小河,看看那只小青蛙能跳过小河(比比谁跳的远)。 5、给学生提供小纸片,发挥其动手能力叠纸飞机进行投掷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6、对投掷进行点评,通过纸飞机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然后进行游戏《打击侵略者》,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的精神。 7、放松部分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各种舒缓的自编的舞蹈的练习,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使学生带着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教学实施 师:同学们好,今天呢,我们上课要进行的内容是小青蛙跳和扔小飞机,有的同学会问了,我们体育课还要学习这些东西吗?这些东西我们都会啊。呵呵,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东西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今天你把这些东西掌握好了,咱们的课上内容就完成了. 师:首先呢,我们要进行的是小青蛙跳,同学们是不是都学过小青蛙找家(语文)这节课啊?同学们都见过小蝌蚪吗?我给你们形容一下: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尾巴扭扭,我是快乐的小蝌蚪,好,现在这个排球场地就是一个池塘,你们就是那快乐的小蝌蚪,看到那些小垫子了吗??那就是池塘大大的荷叶。来,游游,扭扭,穿过这些荷叶,活动活动吧. 师:小蝌蚪慢慢的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来,大家跳跳.好了,都跳到我这来,我告诉你们的家在哪里,看见那大大的荷叶了哈,小青娃要依次跳过每个荷叶,最后就是你们的家了.到家后你们站在圆圈上,一会青蛙妈妈就要给你们传授本领了. 师:好了,小青蛙们都到家了,没有一个掉队,现在妈妈开始提问,小青蛙怎样跳才能比别的小青蛙跳的更远,你是怎么跳的啊,出来示范一下.,来,看看谁跳的远. 师:大家跳的都不错,但是,大家看看1.小青蛙有单脚跳的吗?? 2.小青蛙有跳了一下坐在地下的吗??(手不能触地) 跃起后应该展骻,身体完全伸展开.轻巧落地.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共5页文档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每个学科,每个教师都不能置身之外,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改革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 新课改实行以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新的教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新的评价体系等,这些革新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因素,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他们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注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些都要在教学中加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任何改革措施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也就是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的方面有很多,需要教师进行全面思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笔者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机械地进行学习,不能发挥主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一点是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实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课堂气氛的生动活泼,能够让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不明显,完全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进行学习,这样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一些互动的环节或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另外,教师要该改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显这一点,减少讲解的时间,针对某些类型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最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一点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有些一题多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利用,鼓励学生考虑不同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跟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对教学方法

初中体育课《篮球教学》教学设计与

反思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学情分析 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三年级两个班122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①积极热情主动 ②计划周密详细步骤有条理 ③协作意识强任务完成好 ④独立完成,完整规范 教学反思

根据初三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学习内容。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他也会觉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起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为主体,自由发挥去练习,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这节课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快乐,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最好的评价。原因是他们在这节课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他们很快乐。 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变换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