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围棋史

中国围棋史

中国围棋史
中国围棋史

中国围棋史

第一编中国古代围棋

第一章围棋的起源和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围棋

围棋在古代又称“弈”,“弈”字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

关于围棋的起源,历史上主要有“尧、舜造围棋”、“战国人造围棋”、“乌曹造围棋”、“容成公造围棋”和“异域传入”等说法。但这些说法都不太可靠。在下断语前,我们先看看围棋的特点和古人对围棋的认识。

围棋首先和数学有关,其次与天文知识和哲学知识有关,第三,围棋还与军事知识有关。正因为是在数学、天文学、哲学和军事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围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

围棋显然是一个复杂的事物,不可能是一个人一蹴而就的,它应当是许多人长期实践造出来的产物,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否定尧舜个人造围棋的说法,并不等于否定尧舜时期有出现萌芽状态围棋的可能。尧舜时期距今有四千多年,相当于原始社会末期,其时,数学、天文学、隐阳学说和军事学的知识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围棋的萌芽是完全有可能的。

原始社会末期,宗教活动已成了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进行生产、收获、集会、打仗等活动时,掌宗教的巫士和巫师等为了形象地说明问题,他们可能在地上划出数道纵横线道,摆上代表人、星星的石头,进行解说和主持仪式。应此,我们有理由说,很有可能是他们有意无意之中创造出了萌芽形式的围棋。

如果说围棋的萌芽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那么它的正式诞生应当在殷商之前,至少不会迟于西周。因为闲适的奴隶主阶级,为其子弟的文化启蒙和益智,为追求更多的文化娱乐,会很快将已具雏形的围棋改造成具有固定形式、有一定规则的围棋的。

第一位见于文字的围棋高手是战国时齐国的弈秋。《孟子》上载:“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两汉、三国时期围棋迅速发展,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少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是围棋的爱好者,如刘邦、班固、曹操、孙策等。其中,班固著有《弈旨》是历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围棋的理论文章,孙策与吕范的“孙策诏吕范弈棋局”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棋譜。

今天的围棋是19道,围棋在诞生之初是多少道呢?据考证推断:它不会超过13道或11道。至东汉三国时期,已通行17道的围棋,三国时期,19道围棋可能开始流行。到了南北朝时,19道围棋占据了主要地位,开始通行。

古代围棋有座子制度,起源于何时很难考定,但东汉时期已经盛行了。

三国时,已采用九品中正制评定棋手的等级: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第二章两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的围棋

围棋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围棋地位大幅提高,围棋之风空前盛行,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风从。围棋的艺术功用和艺术地位得以确认,与音乐、书法、绘画并列,开始成为衡量一个人的艺术才能和艺术修养的标准之一。

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棋艺理论著作,是敦煌写本《棋经》。

第三章唐五代时期的围棋

到了唐代出现了棋官制度,有了棋待诏和棋博士。最著名的棋待诏有王积薪等人。王积薪著有《棋诀》,后人在其基础上概括为现在广为流传的“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棋待诏和棋博士制度,是古代专职棋官制度成熟的表现,对围棋棋艺水平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唐代,围棋爱好者数目空前,上至帝王,下至三教九流,在文人士大夫中,几乎没有会不会的区别,而只有嗜好的深浅和水平的高低的区别。

西汉时期,中国的漆器、兵器等就传入了朝鲜。围棋何时传入朝鲜很难考证,但时间不会太晚。围棋传入日本的时间至多稍迟于朝鲜,传入的途径很大可能是经朝鲜而间接传入。到了唐代,围棋在日本、朝鲜已是相当流行,甚至有朝鲜人到唐朝当棋待诏。

围棋的对外传播,扩大了中国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使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四章北宋和南宋时期的围棋

北宋时期,棋艺理论的研究和著述出现了重大的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是《棋经十三篇》的产生。

《棋经十三篇》的作者是张靖。全书十三篇,归纳起来,可分为几个方面:

一、推本棋局和棋子的形制给以理论上的解释:“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一。一者,生数之主。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二、论述弈者应具备的棋艺修养和棋德。“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博弈之道,贵乎谨严”,“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求败之道也。”

三、论述对弈中的战略战术和基本要领。“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宁输数子,勿失一先”,“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盘角曲四,局终乃亡。直四板六,兼是活棋。花聚透点,多无生路。四隅十字,不可先纽。”

四、明确围棋的规则。

《棋经十三篇》是一部划时代的棋艺经典著作,作者以渊博的棋艺知识和高度的棋艺修养,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围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理论。全篇语言精炼生动,充满辩证思维,对棋手特别是初入门径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继《棋经十三篇》之后,宋代还有两部重要的棋艺著作,一是刘仲甫的《棋诀》,一是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忘忧清乐集》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棋谱集。

在宋代,随着围棋观念的分化,形成了一种将艺术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围棋同竞技性的围棋从本质上区分开来的文人士大夫围棋观念,苏轼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成了这一观念的标志。

第五章元明时期的围棋

元代围棋发展的最重大事件,是《玄玄棋经》的出现。《玄玄棋经》本名《玄玄集》,该书由严德甫、晏天章辑撰。全书取古代六艺之名,分为礼、乐、射、御、书、数6卷。

以死活研究最为详尽,最为精妙,是全书的精华。这表明元代围棋在局部攻杀上已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

《玄玄棋经》约成书于元至正九年(1349),成书之后广为流传。明代《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均收入,被历代棋家奉为典范。该书于日本宽永(1624-1643)时代传入日

本。日本还出了《玄玄棋经俚谚抄》。可见其影响之大。

明代的帝王大都喜好围棋,如朱元璋曾与刘基弈棋并作联。朱元璋出以“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基对以“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对得十分工整。

明代围棋高手辈出,著作甚多,以过百龄最为有名,他著有《四子谱》、《受三子谱》、《官子谱》等。

元明时期的戏曲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词话》等都有下围棋细节的描写,可见围棋在当时社会的普及。

第六章清代前期和中期的围棋

清代初期和中期棋坛异常繁荣,著名国手有周懒予、汪汉年、周东候、黄龙士、徐星友等人,著名的大学者阎若璩(音同“渠”)将当时名望大、学问造诣高或怀有绝技的14

人称为“十四圣人”,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黄龙士亦在其列,而且是唯

一的棋家。作为一个著名棋手,能为文人士大夫和整个社会所如此推崇,这还是史无前例

的。

到了乾隆时期,围棋活动开展的更加广泛,此时堪称古代围棋的鼎盛时期,这时出了两位中国古代棋坛的奇才,他们是范西屏和施定庵(字襄夏),他们都是十二、三岁即成国

手,不到二十岁已是天下无敌,其棋艺都达到古代围棋的最高水平。乾隆四年(1739),他

们受浙江不湖(又名当湖)缙绅张永年邀请,前往课弈。在张家他们对弈13局,留存下来

11谱,人称“当湖十局”,这十局谋算深远,杀法精紧,气势磅礴,扣人心弦,其结果胜

负相当,这是他们一生中最精妙的艺术杰作,也是清一代和整个古代围棋中的登峰造极之

作。钱保塘《范施十局。序》曾说:“寥寥十局,妙绝千古。”后人更是将之视为经典。黄

龙士、范西屏、施定庵三人是后人公认的中国古代三大棋圣。

清代最重要棋艺著作有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弈谱》、范西屏所著《桃花泉弈谱》、施定庵所著《弈理指归》等。

第二编中国近代围棋

第一章晚清时期的围棋

乾隆后期,自施定庵、范西屏之后,中国棋界后继乏人,呈现表黄不接的迹象。

从嘉庆、道光直至鸦片战争前后崛起的国手,一般被称为“晚清国手”,他们的棋力比盛清国手有大幅度的下降。嘉庆、道光年间,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关系来看,“棋运”与“国运”竟不谋而合地先后下降;此种状况绝非偶然。可以认为:正是清代“国运”的不断衰落,才引起围棋活动的迅速走向滑坡。晚清时期的著名棋手有:陈子仙、周小松以及后来的“晚清十八国手”。

清代末年,当中国围棋节节下降的时候,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围棋活动正在蓬勃兴起。中、日围棋的一衰一盛,正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围棋自我国传入日本后,长期以来深受日本人民喜爱。早在距今400年前,日本已完成了废除围棋“座子”的重大改革。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方圆社”、“本因坊”两大围

棋门阀英才辈出,日本围棋水平已远远超过了中国。

中日两国棋手的真正较量始于高部道平的来访。高部道平(1882-1951)生于日本东京,22岁获四段称号,27岁时他开始了足以辉煌弈史的漫游。1909年间,高部来到中国,战

胜了包括段祺瑞在内的所有中国名手,将对手纷纷降至让子,显示出日本职业棋手的先进技术和扎实功力。此后,高部还多次访华。

高部道平的来访,揭开了近代中日围棋交流的序幕。大量对局,将中日双方棋力悬殊的实况大白于天下,使中国棋手懂得了长期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成了中国围棋(包括废除“座子”及“还棋头”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第二章民国时期的围棋

随着中日棋手之间的接触交流,在棋界掀起了一股学习日本棋艺的新风,所以,民国期间中国围棋水平比清末有所提高,但进步速度仍相当缓慢。

民国时期的著名棋手有吴清源、王子晏、顾水如、汪云峰等。在这一时期,中日之间的围棋交流已相当频繁。1926年8月,日本岩本薰(六段)、小杉丁(三段)来访,岩本

薰在北京与年仅12岁的中国少年吴泉(清源)对局,吴在初让三子的条件下战胜了岩本,改让2子后,吴少年始以微差致败。1927年冬,井上孝平(五段)来北京与已有“神童”

之誉的吴清源对局,初由井上让2子,连弈2局,井上均因形势被动而打挂。后改为让先,弈3局,双方1胜、1负、1打挂。井上对吴清源的才华惊叹不已。1928年9月,日本濑

越宪作派遣他的弟子桥本宇太郎(四段)到北京,进一步考察吴清源的棋力,结果吴执黑连胜两局。同年10月,吴清源终于东渡日本,后来终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国手。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如朱德、李立三、陈毅、贺龙、薄一波、黄克诚、方毅等很多领导干部都会下围棋,而陈毅则是提倡围棋活动的代表人物。陈毅元帅还曾为围棋杂志的创刊赋诗一首:“纹枰对坐,从容谈兵,研究棋艺,推陈出新,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中国绝艺,源远根深,继承发扬,专赖后昆,敬待能者,夺取冠军。”

第三编中国当代围棋

第一章建国初期的围棋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围棋主要在上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开展。经大家公议,以刘棣怀(1942年日本棋院授予四段)为标准定位,升段标准采用日本的升段制度,段以下设级。

195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个棋艺机构----北京棋艺研究社成立了。

第二章围棋运动发展基础的奠立

从1956年起,围棋正式定为国家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由国家体委直接领导。从1956年至1962年,国家体委先后采取了若干重大措施,来推动围棋的发展。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1956年举行全国围棋表演赛,从1957年起,定期举行全国的围棋比赛。

二、努力促成中日围棋交流。

三、制定围棋规则。

四、组建国家围棋集训队。

五、筹备成立中国围棋协会。

六、颁布《中国围棋棋手段位制条例》。

七、支持新闻报道和出版发行围棋书刊。

这些措施不仅在当时推进了围棋的普及和提高,更为今后的围棋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首次成立国家围棋集训队。1962年11月11日中国围棋协会成立大会在安徽举行。1957年第一次全国围棋比赛举行,北京过惕生获得冠军,1958年第二次围棋赛上海刘棣怀获得冠军。此二人代表着我国建国初期围棋的最高水平,称为“南刘北过”。

1960年第一本围棋月刊《围棋》在上海正式出版。

第三章围棋新手的崛起

1960年、1962年的全国围棋比赛,出现了中青年棋手和老年棋手竞相争雄的势头。1964 年,年青的陈祖德获得了全国冠军。从此,以陈祖德、吴淞笙、王汝南、华以刚、罗建文等为代表的新中国培养出的年轻棋手担当起了中国棋坛的主力,并把中国围棋技艺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65年,陈祖德在分先的情况下战胜了日本九段棋手岩田达明。这是中国棋手第一次在对抗赛中战胜日本九段棋手,为中国围棋的发展立下了光辉的里程碑。

从1962年起,至1966年中日围棋代表团多次互访、交流。这些交流对中国围棋的迅速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章围棋运动的挫折和恢复

“文革”中,围棋也受到冲击,国家集训队被解散,只留下陈祖德、吴淞笙、王汝南、华以刚、曹志林、邱鑫、黄德勋7人为种子,分配到北京第三通用机器厂当工人。到1973年、1975年在周总理、邓小平同志的关心、支持下,围棋运动才得以恢复。1974年,全国围棋比赛恢复举行,陈祖德获得冠军。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的围棋比赛举行,首次采用黑棋贴2又3/4子的围棋规则。聂卫平获得金牌。1977年,国家体委对围棋运动的发展专门下文提出部署,此后围棋运动全面恢复。

1975年,聂卫平技压群雄,获得第三届全运会围棋冠军,标志着陈祖德之后又一代新手的崛起。此后10多年,聂卫平一直是在国内外成绩最为突出的一位棋手。先后获得75、

77、78、79、81、83年的全国冠军,1979年至1983年,连拿五届“新体育杯”冠军。在

1976年的访日比赛中,连克日本九段藤泽秀行、加田克司、岩田达明、石田芳夫等,取得6胜1负,被誉为“聂旋风”。从1985年至1988年,在“NEC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连克日本超一流棋手,取得11连胜,为中方获得前三届擂台赛的胜利立下殊勋,后被国家体委授予“棋圣”称号。

第五章围棋运动的大发展

1979年以后,围棋运动得到空前的大发展,主要表现是:

一、以中国棋手访问欧洲和参加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为标志,表明中国开始参加和推

动世界的围棋活动。

二、以中日围棋比赛由友谊赛变为对抗赛和中日围棋擂台赛为标志,表明中日围棋对

抗时期的到来。

三、围棋正式实行段位制度,鼓励和促进棋艺水平的提高。

四、各种邀请赛和杯赛的兴起,围棋爱好者人数的猛增。

五、新闻报道的重视和书刊出版的日趋繁荣。

1979年,第一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举行,聂卫平、陈祖德分获冠、亚军。此后,刘小光、邵震中、曹大元、马晓春、王群分别获得第二至第六届比赛的冠军。

1981年施行的段位制,段位分九段至初段,段以下设1—9级。首批授予的九段棋手

有聂卫平、陈祖德、吴淞笙。

中日围棋交流向多渠道发展,从1984年起,中日围棋交流从过去的“友谊赛”变为“对抗赛”,中国围棋的进步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第六章中日围棋进入对抗时期

中日围棋比赛的更名和1985年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行,标志着中日围棋交流正式进入了对抗时期。

1984年10月5日至1985年11月20日,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举行,日方是:依田纪基五段、小林觉七段、淡路修三九段、片岗聪天元、石田章九段、小林光一十段、加藤正夫王座、藤泽秀行名誉棋圣。中方是:汪见虹六段、江铸久七段、邵震中七段、钱宇平六段、曹大元八段、刘小光八段、马晓春九段、聂卫平九段。80%的中方爱好者和91%的日方爱好者都认为日方将获胜。但实际进程充满戏剧性。汪见虹先负于依田,之后,江铸久五战连胜立下大功,接着,日方小林光一十段连扳六盘,使形势急转直下。关键时刻,聂卫平毫不畏惧,沉着应战,8月27日,2目半击败小林,打破了日本超一流棋手不可战胜的神话,8月29日,执白再胜加藤,砸开日方的双保险,请出了日方擂主藤泽秀行。11

月20日,双方在北京展开决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万众瞩目,聂卫平最终执黑3/4子获胜,第一届擂台赛以中方胜利宣告结束。

1986年3月20日至1987年5月1日,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举行,日方是:楠光子七段(女)、森田道博三段、今村俊也七段、小林觉八段、片岗聪八段、山城宏九段、酒井猛九段、武宫正树九段、大竹英雄九段。中方是:芮乃伟七段(女)、张璇六段(女)、钱宇平七段、邵震中七段、曹大元八段、江铸久八段、刘小光八段、马晓春九段、聂卫平九段。芮乃伟先胜楠光子、森田道博,后负于今村俊也,今村俊也在战胜张璇后负于钱宇平。

之后,小林觉以锐不可当之势力克钱宇平、邵震中、曹大元、江铸久、刘小光,止步于马晓春阵前,但马晓春又负于片岗聪。这时,中方只剩1人,而日方还余5人,形式岌岌可危,聂卫平临危受命,挽狂澜于即倒,连闯五关,终于赢得第二届擂台赛的胜利。

1987年5月8日,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举行日方是:小川诚子四段(女)、宫泽吾朗七段、石井邦生九段、小林觉九段、工藤纪夫九段、大平修三流段、山城宏九段、武宫正树九段、加藤正夫九段。中方是:杨晖七段(女)、刘小光八段、王群八段、钱宇平九段、芮乃伟八段、江铸久八段、曹大元九段、马晓春九段、聂卫平九段。杨晖胜小川诚子后负于宫泽武朗,接着,刘小光四连胜使中方领先,后负于大平修三。两天后,王群击败大平,但不敌山城宏。山城宏连胜王群、钱宇平、芮乃伟、江铸久、曹大元五员大将,直杀马晓春阵前,危急时,马晓春再现“扳头人物”的本色,遏制了山城宏,又再接再厉战胜武宫。

下面加藤虽胜了马晓春,但终不敌聂卫平,中方赢得第三届擂台赛的胜利。

这期间,群众性围棋活动和围棋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围棋天地》于1985年1月创刊,这是继《围棋》月刊后又一本围棋专业刊物。为了适应我国棋牌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促进它的发展,经国家出版局批准,1985年6月在成都正式成立了蜀蓉棋艺出版社。它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棋牌专业出版社,其前身是《成都棋苑》编辑部,它先后出版了大量的围棋专业书籍,为围棋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围棋的文化精神

围棋的文化精神 2007年,陈祖德九段在演讲“围棋与东方智慧”时曾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文化内涵。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我想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发明,世界其他国家可能早晚也把它们发明出来。但是,如果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围棋,因为围棋体现了太多中国的思想和智慧。” 南朝《述异记》有载,晋樵夫王质入石室山,观二童子下棋,不觉斧柯烂矣。“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烂柯的传说,历来为棋人所乐道,古人有很多关于烂柯的诗句,传颂着其中的文化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中包涵着许多与中国文化内涵相通的地方。 围棋在东晋被称为“坐隐”、“手谈”,道出了围棋所蕴涵的文

化底蕴;至北宋,宋徽宗有言,“忘忧清乐在枰棋”,围棋于是又被称为“忘忧”;烂柯传说流传,围棋则多了“烂柯”之名。看看烂柯的故事,从中可以细品出坐隐、手谈、忘忧、烂柯。这四个词,正是围棋文化和中国文化精神暗合的地方。二童子本为仙人,而中国的隐士高人常常向往化为仙人;对局间,只有棋子纠葛,而无人事纠纷,是故坐隐。童子坐弈不语,全凭棋局中黑白相交,是谓手谈。世间苦乐全在棋局之外,童子不晓,王质不觉,所以忘忧。一局未竞,世易时移,斧柯烂矣,世间千回百转,竟然不如一局棋的时间长,故言烂柯。 实际上坐隐、手谈、忘忧、烂柯所用的典故均是两晋时期的言谈作品。坐隐、手谈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忘忧出自《晋书·祖逖传》,烂柯出自晋人的《志林》。这从侧面说明,围棋在那个时期已经登堂入室,在理论上、地位上均有质的提高,并在那些名门高士中广为流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大行其道,道教开始创立,佛教逐渐兴盛,这不能说是巧合。在这一哲学背景的影响下,围棋、围棋的别名、围棋的传说、围棋的故事的发生发展,正是这些思想文化表现的产物,并与玄学,也就是道家的关系极其密切。后续两千年间,围棋以此为发端,在三者的影响下,一直传延并发扬着其文化精神。 仙家修真和禅宗顿悟 比如围棋被称为坐隐,正是道家所崇尚隐者风范。道家的代表人物杨朱,逃离人世,遁迹山林,正是一位隐者。玄学包含着道家“道

中国围棋业余6段

中国围棋业余6段、7段、8段棋手名录 中国业余围棋最高段位为“荣誉8段”和7段。原来的8段这一等级,是指个人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夺冠,而由日本棋院授予的。目前全国业余8段3人;业余7段11人;业余6段为257人。而真正业余出身的8段只有2人,7段9人,6段为237人。 以下棋士全部采用姓名拼音排序 ①8段(升为职业棋士的2人): 单子腾唐韦星 ②8段(职业棋士转为的1人): 付利 ③8段(业余棋手出身的2人): 胡煜清李岱春 ④7段(升为职业棋士的3人): 国宇征时越周振宇 ⑤7段(职业棋士转为的4人): (刘钧)史泓奕王存赵文东 ⑥7段(业余棋手出身的9人): 白宝祥常振明李天罡孙宜国唐晓宏王琛夏晨琨张谦赵威 ⑦6段(升为职业棋士的64人): 安冬旭白光源蔡竞蔡文驰陈浩陈佳陈润韬陈一鸣崔博东崔宁 党毅飞杜阳范廷钰范蕴若冯伟高宇古力古灵益郭北雅郭信驿 何鑫蓝天雷震坤李嘉麒李轩豪李章元廖行文刘熙孟磊孟昭玉

潘峰祁立鹤孙力孙梦夏孙远陶汉文汪昊王隽王香如王祥云 王尧王哲明魏强吴楷吴振宇伍北轩谢赫晏宁杨鼎新杨一 叶锦锦岳亮岳嵩张东岳张斐斐张立张念祺张森张一鸣赵栋 赵守洵赵哲伦周贺玺朱元豪 ⑧6段(职业棋士转为的20人): 崔前进董可羽杭承义黄明磊黄小牧韩启宇姜磊李海鸥李建兵刘轶一 沈兴孙国梁田向东夏胜浩杨桥于恪强喻平张逅章德辉朱业明 ⑨6段(业余棋手出身的237人): 白昕白寅包家恩鲍云毕伟蔡恒蔡建鹏蔡晶蔡书平曹聪 曹阳柴青颖常笑晨巢崟车通陈翰陈乃申陈思奇陈天骁陈啸晨 陈星程子逸崔超崔寿福戴俊夫党军丁百翔董明董习杰董银奎 杜景宇杜青方扬功方圆冯波冯魁冯毅冯涌冯云散高峰 高亚东高咏梅顾蛮关宏郭玉军海亚男郝明光何四祥何天凝贺劲雷 胡世侠胡田胡卫东胡子真华昱翔皇埔伟黄秋华黄圣豪黄昕黄星灿 黄云嵩纪鹰昊蒋长生蒋丹宁金皓燮金同实金永焕卡

中国围棋文化史_复习

复习 1.尧造围棋传说出自哪两部著作? 西晋张华《博物志》;战国文献《世本》。 2.我国最早的围棋文字记载出自哪部著作?是如何谈到围棋的? 《左传·襄公》;“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3.《孟子》记载了弈秋“专心致志”的故事,使其文明于千古。 4.淮南王释“弈”,《淮南王》中比喻“围棋击剑,亦皆自然”。 5.班固《弈旨》为“弈”正名,提出了“棋道合一”的观点。 6.“贬弈”名作韦曜的《博弈论》,它告诫我们做事要像下围棋那 样,分清先后次序、轻重缓急。如果因为下棋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和事业,那就是不应该的了。 7.《艺经》其“棋品篇”把围棋水平分为九级“一曰入神,二曰坐 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8.南宋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收录了中国目前现存最古老的围棋 棋谱“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 9.宋刘仲甫著《棋诀》 10.《述异记》中“观棋烂柯”讲了一个樵夫欣赏围棋致斧柯朽坏的 故事,体现出围棋的博大精深。常被用来表示“人事的沧桑巨变所带给人的恍如隔世的感觉”。 11.围棋别称:忘忧、手谈、坐隐、烂柯、大棋(棋子价值大小)、 乌鹭、方圆、黑白、玄素、碁。

12.淝水之战时,谢安的“围棋赌墅”是一个千古佳话。 13.宋明帝设置“围棋州邑”(相当于当今的围棋协会),选拔围棋人 才,收集棋谱,组织实施“品棋”工作,负责整理和编纂前人留下的围棋典籍。 14.梁武帝a.著书立说:《围棋赋》、《围棋品》、《棋法》、《棋评要 略》;b.首创全国围棋比赛;c.品棋 15.最年轻的国手——褚胤,7岁入高品 16.敦煌《碁经》成书于何时? 其著作者是谁? 《碁经》写本成书于南北朝·北周(557~581)期间; 附录《棋评要略》和《棋法》为梁武帝著,其余作者已无法考证。 17.“诱征”:反“引征”的手段,力图使“引征”所获利益最小化 18.《碁经》中的“碁制篇第六”主要阐述了古代的围棋规则。 19.唐太宗五言围棋诗句“玄素引双行”指“双飞燕”棋形 20.棋待诏和棋博士都是靠围棋特长领取薪水,不同的是,只有当时 的一流棋手才有资格担任棋待诏,专门侍候皇帝;棋博士可以是一般的高手,他们只负责掌教宫人技艺。 21.王积薪是唐朝著名的国手,唐玄宗时任翰林院棋待诏。他的《围 棋十诀》中,a.不得贪胜(优势局面下力求简化局势,巩固胜利果实,不贪求多赢;人生如棋,贪念过多难以成就人生);b.弃子争先(先手意味着主动权。为获得全局的主动,牺牲局部利益也是值得的)

浅论围棋文化

浅论围棋文化 围棋作为一种竞技的高雅的智力游戏,又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魅力传播于世界各地,随中华文化的发展,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靠人的智慧不断使其得以发展,在古代只是权贵人家和文人墨客的消遣的娱乐工具,现在却是时尚的大众文化代表。 围棋的最鼎盛时期暂无据可考,但是聂老围棋时代的狂潮席卷全国,刺激了民间业余围棋快速发展,现在的常昊、古力、等等国内顶尖选手出色表现便是聂旋风十年磨剑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总是和民生、社会联系在一起,围棋只是一种狭义的文化,却是所有文化的浓缩,小小的棋盘其实反映着很多无穷的道理。棋盘上演绎着军事、战争的博弈理论,是大局和局部中战略战术思想和行动的高度概括。 现在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之时,很多商业经济的竞争,企业的管理都借鉴中国的军事理论,围棋的《棋经13篇》就是《孙子兵法》规律的智慧。我曾经听说过,现在很多出 色的企业家都热爱围棋,并且很多都是高手,他们把对棋理的认识和理解熔入到他们企业的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是智慧的较量,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全局的变化,制订决策性的战略规划,在局部发展中采取符合经商法则的战术,在商战中依靠深入的计算分析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围棋又是开发智力的游戏,很多人通过围棋的学习,会悟出很多道理,通过下棋,逻辑思维、判断、选择、取舍、计算等方面无形中就会使自己的智力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通过一些生物本能反应,从兴趣出发培养的话确实是终生受益的一件事。 围棋对个人修为、性格、气质等影响很大,不会下围棋的人就很少有棋士风度,一位围棋老师说过,通过围棋的学习,可以改掉孩子的很多坏毛病,养成许多优良的品质。很多朋友说过,学围棋的孩子没有坏孩子,具有业余5D以上的孩子几乎没有考不上大学的,等等,虽然称不上真理,都很有道理。 每一个围棋爱好者都是一个战略家,不管现在或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围棋陪伴的一生都是很快乐的,一生不接触围棋将是人生一大缺憾。

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

《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推动业余围棋的发展,建立并规业余围棋等级体系,特制定本段位、级位制。 第二条适用围 本段位、级位制适用于参加中国围棋协会或各级体育局所辖的围棋组织举办的围棋比赛的业余棋手,业余段位不与职业段位相衔接。 第二章段位级位设置 第三条段位、级位单位 段和级为围棋业余段位级位的基本单位。业余段位、级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四条业余段位、级位的设置 业余段位共分七个等级,最高是7段,以下依次分别为6段、5段、4段、3段、2段、1段。

业余段位下设级位,级位可分为1级、2级至25级,1级最高。但级位证书只印制1级、2级、5级、10级、15级、20级、25级等共七个等级。 第三章段位的授予 第五条段位授予 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的授予式如下: (一)由中国围棋协会或各级体育局所辖的围棋组织举办围棋比赛,根据比赛的等级、规模及棋手所取得的成绩,授予相应的段位。 (二)由中国围棋协会指定的鉴定棋手推荐,经中国围棋协会审核,授予相应的段位。 (三)根据中国围棋协会确定的其它式,授予相应的段位。 第六条证书的制作及颁发 业余段位级位证书由中国围棋协会统一制作,并由其颁发。 第四章附则 第七条解释 本规定由中国围棋协会负责解释。其他文件和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八条生效

本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生效。 《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保证《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的正确实施,公正、高效地审批、授予业余围棋手段位、级位,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审批及代理机构 第二条审批机构 中国围棋协会是业余段位的审批机构,负责业余段位的审批和管理。 第三条一级代理机构设置 省级体育局、解放军体育部门和行业体协所辖棋院、棋类协会以及围棋协会,在通过协会年度审核后,经中国围棋协会授权,成为业余段位审批的一级代理机构。

本因坊的四百年——日本古代围棋史简述

本因坊的四百年——日本古代围棋史简述 围棋这项运动在日本的历史,有据可考的是始于平安时代,也有说是在更早时由中国流传过去的,但若要说弈棋真正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大约该算是公元700年左右,我国当时正是唐朝,那里还专门有为了学习棋艺而渡海前来大唐的日本留学生,可见弈棋之风在日本之兴盛。而围棋真正得到有序的发展,并在执政者认同下建立起正规的棋士体系,则应该说是在又过了700多年的战国时代,由当时的大英雄织田信长赐封围棋高手日海禅师为日本围棋史上首位名人时开始的。日海在中年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他所开创的本因坊家族,从那时起作为日本围棋界的核心,在历史上走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岁月。在今天,虽然古时的棋士家族门派体制已不复存在,但“本因坊”之名,仍然和“名人”头街一样,作为日本最高级别棋赛的冠军称号之一,成为顶尖棋士们角逐的目标。 ●初代本因坊算砂 本因坊家的开山祖师算砂,出生在动荡的战国时代。这位伟大人物童年时家庭相当贫困,因此和许多穷人家的小孩子一样自幼出家,法名寂光寺日海。 有时候对于所谓天才的说法是不能否认的。日海凭着绝顶聪明,从少年时代便在禅学上有着颇深的造诣,与此同时,在围棋方面的修为也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进步着,在日海二十岁时,便已成为全日本公认的围棋第一国手,其时天下诸侯中的风云儿织田信长也是酷爱弈棋且颇有心得之人,但与日海对局时受五子仍不是对手。出于钦佩,信长称日海为日本围棋界第一位“名人”。此后,名人这一头衔便成为日本围棋界最强棋士的称号,当时正是天正六年,即西历的1578年。 时隔四年的1582年,信长在与另一位诸侯毛利辉元的战争中行军至本能寺,为调剂心情请到日海和当时另一位棋道高手鹿盐利玄前来对局,弈至中盘时,竟下出了盘上出现三个劫的局面,当一方在其中一处提出劫时,另两处便成为对手的劫材,而因为三劫都关系到整盘棋势,谁也没法粘劫中断劫争,棋局只得以无胜负告终。 这盘棋诡异的终局竟似暗示着紧随其后重大变故的发生。就在三劫之局的当天夜里,织田家重臣明智光秀起兵叛乱,全无防备的信长无力与抗,在本能寺自尽而亡,就这样结束了他一代英雄的生涯,这便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本能寺之变。“三劫局乃不祥之兆”的说法,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命运之轮无情地不停转动着,在战乱的时代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明天的荣辱和生死。明智光秀虽然打倒了织田信长,但紧跟着便在和信长遗臣羽柴秀吉的对决中败北,又过了数年,羽柴秀吉最终得到了天下,成为太阁,改姓丰臣。战国时代的纷争也终于进入了尾声。 秀吉与信长一样也是好棋之人,在弈棋之道上更是寂光寺日海的弟子。掌握了天下权势的丰臣秀吉,为日海设立了名人棋所,领朝廷俸禄,日本职业棋士的历史,便是从这时正式开始的,而寂光寺日海也就是在这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建立了辉煌的本因坊一门。 如果说太阁丰臣秀吉的好弈还只是本因坊算砂的幸运,那么在秀吉之后得到天下并开始了三百年德川幕府时代的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好弈,则可以说是棋道在日本的幸运了。家康与算砂也是交情颇厚,在他得到天下之后。为以本因坊一门为首的职业棋士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福祉和权益,因此,职业棋士世界的许多体制,都在这里得以确立起来,比如对棋士段位的认定制度和御前棋赛(御城棋)制度等。执政者的支持和体系化的产生带来了棋士世界的繁荣,日本围棋四大家族正是在这时产生的,这便是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和林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四大派系的棋士们,将在棋坛上演出无数轰轰烈烈的故事。

浅谈中国围棋文化

浅谈中国围棋文化 闲看数招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 五百年来棋一局,仙家岁月也无多。 --明.徐渭 琴、棋、书、画是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它们伴随着儒、释、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艺术,融贯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一、围棋的起源 关于围棋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作为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一的围棋,跟所有具备某些神秘特征的艺术一样,关于她的起源自然从神话版本开始。目前比较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是“尧造围棋”。关于“尧造围棋”的记载,能考证到的文字有战国时的文献《世本》:“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西晋张华《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从这里的文字记载来看围棋一开始便作为“教”的工具、具备开智功能为大家所接受。但这毕竟存在着众多需要考证的因素在内,实在无从确定其可信度。 另据春秋时期的《左传》记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隅,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里包含了众所周知的一个成语“举棋不定”。且由此看出,围棋已经为大家所相互熟悉的事物了。。”。《左传》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48年,这里记载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59年。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有关围棋的文字记载。 二、我国古代围棋的发展 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围棋就逐渐传播开来,并已相当普及了。三国两晋时期,围棋发展兴盛。梁朝的沈约在《棋品序》中说:”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土,逸思争流”。可见当时围棋兴盛,高手辈出。那时已出现了关于围棋的著作。 唐代国力强盛,统治者为粉饰太平,也为自我欢娱,建立了棋诗诏制度,设有棋待诏和棋博士。这种官方设置的专业棋手,有时受皇帝的召见,弈棋为娱,有时教官人等下棋。 约在隋唐棋间,围棋开始传入朝鲜和日本,后来,日本、朝鲜棋手还多次访问我国,交流棋艺。 宋代张拟撰写的《棋经十三篇》,是一部流传很广的系统论述棋艺的著作。该书仿《孙子失法十三篇》,结构宏大,说理精巧,充满

中国围棋历史

五邑大学 中国围棋 简史 姓名:王大锤 学号:3112001688 2013年12月30日

目录 一、围棋的起源 (1) 二、围棋的发展 1.春秋战国 (2) 2.秦汉三国 (2) 3.隋唐时期 (2) 4.南北两宋 (2) 5.清代 (3) 6.近代围棋 (3) 7.中日围棋较量 (3) 摘要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可见古代文人对围棋的重视程度。中国古时有“弈”、“碁”、“手谈”等多种称谓。是中国国粹之一,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国粹的悠久历史吧。 起源 围棋,约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中国。历史上主要有“尧、舜造围棋”、“战国人造围棋”、“乌曹造围棋”、“容成公造围棋”和“异域传入”等说法。就像很多神话传说一样,我们已经很难考究到底是谁造了围棋,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古代的人已经很聪明了,他们在那么早的时候就可以发明这样复杂的东西。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围棋显然是一个复杂的事物,不可能是一个人一蹴而就的,它应当是许多人长期实践造出来的产物,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否定尧舜个人造围棋的说法,并不等于否定尧舜时期有出现萌芽状态围棋的可能。尧舜时期距今有四千多年,相当于原始社会末期,其时,数学、天文学、隐阳学说和军事学的知识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围棋的萌芽是完全有可能的。传说在黄帝时开始

流传,到汉朝时规则大体定型。围棋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汉民族对智慧的追求。不过遗憾的是,我还不会下围棋,只会下象棋而已。 发展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在社会广泛流传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559年,卫国的国君献公被卫国大夫宁殖等人驱逐出国。后来,宁殖的儿子又答应把卫献公迎回来。文子批评道:“宁氏要有灾祸了,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用“举棋不定”这类围棋中的术语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说明围棋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成为人们习见的事物。 秦汉三国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鲜有记载。《西京杂记》卷三曾有西汉初年“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的记述。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渐渐盛行。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两汉、三国时期围棋迅速发展,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少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是围棋的爱好者。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第一位见于文字的围棋高手是战国时齐国的弈秋。《孟子》上载:“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中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但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表明这时已流行19道的围棋了。这与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当时的围棋已初步具备现行围棋定制。 隋唐时期 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这时的围棋,已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 中国体育博物馆藏唐代黑白圆形围棋子,淮安宋代杨公佐墓出土的50枚黑白圆形棋子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围棋的变化和发展。唐代“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标志。这种制度从唐初至南宋延续了500余年,对中国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唐代始,昌盛的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越出国门。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团将围棋带回,围棋很快在日本流传。最著名的棋待诏有王积薪等人。王积薪著有《棋诀》,后人在其基础上概括为现在广为流传的“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北宋和南宋时期的围棋 北宋时期,棋艺理论的研究和著述出现了重大的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是《棋经十三篇》的产生。《棋经十三篇》是一部划时代的棋艺经典著作,作者以渊博的棋艺知识和高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附答案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附答案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①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②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③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④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⑤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⑥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⑦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15.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围棋文化知识问答

围棋知识问答 1、先秦文献( ):“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就是涉及围棋起源得最早记载。 A.《尚书》 B.《左传》 C.《世本》 D.《博物志》 2、( ):弈秋就是第一位文字记载得围棋高手,遂被后人称为“棋道鼻祖”。 A.《论语》 B.《孟子》 C.《新论》 D.《方言》 3、东汉史学家( )得《弈旨》,就是历史上第一篇论述围棋理论得专著。 A.桓谭 B.班固 C.李尤 D.马融 4、南朝( )设置围棋州邑,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得围棋专业机构。 A.宋武帝 B.宋文帝 C.宋明帝 D.齐高帝 5、“王中郎以围棋为坐稳,支公以围棋为手谈。”这两句话出自刘义庆得( )。 A.《新语》 B.《法言》 C.《淮南子》 D.《世说新语》

6、唐朝设置宫廷棋土棋博士、棋待诏,最先设置翰林棋待诏得就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宣宗 7、成书于( )得《棋经十三篇》,就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完整、最系统、影响最大得围棋经典。 A.十世纪后期 B.十一世纪后期 C.十一世纪中期 D.十一世纪后期 8、南宁李逸民重编得( )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棋谱,它奠基了古代棋谱范型得基础。 A.《金谷园九局图》 B.《忘忧清乐集》 C.《适情录》 D.《秋仙遗谱》 9.( )严德甫、晏天章合撰得《玄玄棋经》,其死活棋势构思精巧,着法高妙,在日本有很大得影响。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得双子星座范西屏、施定庵皆被誉为“棋圣”,她们“勾心斗角”得( )绝妙千古,诚为座子制时棋艺得顶峰。 A.《当湖十局》 B.《海昌二妙集》

D.《弈妙》 11、新中国成立后得首次全国围棋比赛就是在1957年。个人冠军就是( )。 A. 刘棣怀 B. 顾水如 C. 过惕生 D. 王幼宸 12、1960年6月,( )在上海接见棋手时说:“国运盛,棋运亦盛。” A.周恩来 B.贺龙 C.陈毅 D.方毅 13、( )年11月,中国围棋协会成立,陈毅任名誉主席,李梦华任主席。 A.1960 B.1961 C.1962 D.1963 14、1963年9月,年轻得中国选手( )在被让先得情况下,战胜了日本杉内雅男九段。 A.陈祖德 B.吴淞笙 C.王汝南 D.聂卫平 15、1965年10月,陈祖德分先战胜日本得( )九段,新中国培养得年轻棋手吹响了追赶与超越日本得冲锋号。 A.杉内雅男 B.宫本直毅

2018中国围棋大会申办实施细则

中国围棋协会 CHINESE WEIQI ASSOCIATION 2018中国围棋大会申办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群众性围棋活动的发展,做好2018中国围棋大会(以下或简称为本届大会)的举办工作,现公开征求该项赛事的申办方,公告如下: 一、赛事简介 中国围棋大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围棋协会主办,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围棋协会、社会团体及个人共同参与的规模大、层级高的群众性围棋活动,是全体围棋人的年度盛会。 2017中国围棋大会于今年8月8日-18日在天骄圣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举办了30余个集权威性、竞技性、娱乐性、创新性、群体性于一体的赛事、活动,包括“中信证券杯”首届世界智能围棋公开赛、首届职业棋手年会、首届全民团体赛、百城群英会、九路棋王赛、多人赛、啤酒围棋赛等全国首次举办的赛事活动,让更多希望了解围棋、参与围棋的人获得了良好的体验;大会总参与人数超过5600名,为围棋运动普及推广,降低群众门槛进行了有意义80, Tian Tan Dong Road, Beijing China, 100061 Tel: 67114680 Fax:67101522 E-mail:qyws@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7307440.html,

的尝试。本次大会创造了迄今为止围棋群众性赛事五个之最:赛事规模最大、活动周期最长、群众项目最多、奖励范围最广、业界影响最大,已成为中国围棋的全新名片。 本次围棋大会初步实现了推动围棋产业化进程的初衷,加速了围棋行业的改革,把围棋运动从传统认知的高精尖运动项目、高举高打的国粹文化转变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群体娱乐活动,男女老少均可参与,不分阶层,无关年龄,推广围棋文化,享受围棋乐趣成为围棋的最本质内涵。相信这种大胆的尝试将会如“星星之火”,逐渐覆盖全国, 汇成“燎原之势”。 大会得到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在内的各大央级媒体、地方媒体、商业媒体及围棋行业各个专业媒体的广泛报道参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一套新闻联播也播出了围棋大会的相关新闻报道。 2018中国围棋大会纳入的主要活动赛事有:全国围棋代表大会、中国职业棋手年会、中国围棋之乡工作会议、中国围棋特色学校工作会议、围棋产业论坛等,“中信证券杯”第2届世界智能围棋公开赛、中国男子围棋甲级联赛、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全国围棋定段赛、百千万工程之中国全民围棋团体赛总决赛、百千万工程之中国全民围棋段、级位棋王赛、全国围棋锦标赛(少年、儿童)、中国围棋之乡联赛总决赛、中国九路棋王赛、全国围棋代表友谊赛、中国围

围棋与中国文化2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最神奇,最深奥的棋类活动。围棋棋子之间的关系远比其它棋复杂得多,用到的思维也高深得多。 与其他棋类相比,围棋的形式可谓简单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其它的棋,比如象棋有各个不同种类的棋子:将士兵象车马炮,这些不同的棋子都有不同的地位、性能和作用。你来我往,攻防交替,对搏时的硝烟弥漫、刀光剑影,有如在战场上拼杀一般。围棋呢?棋子只有黑白之分,再无其他区别;棋盘上除条条坪道,绝对找不到界河宫殿大本营之类的布局。但围棋的深沉魅力是其它任何棋所无法相比的:优美的棋形,雄浑的模样、广阔深远的大局观、行云流水般的行棋步调,展示了无限的美,开拓了无穷无尽的形象思维空间。 象棋讲究精密的算度,而围棋则是培养起一种超凡的感受。 围棋是一门艺术,一门竞技的艺术。更讲究顺乎自然,舒畅纯朴,寻求和谐之道,体现和谐之美与和谐之境界。 围棋还是一门哲理。以一种十分生动鲜明的形式表达了阴阳划一之机理。体现的不是战场,不是争斗,而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平等地对待和评述一切事物,所以每一个棋子也就拥有同等的价值和地位,绝无世俗间的等级森严、高低贵贱之别。而棋分黑白二色,则是象征了世界阴阳两全,正反相衬;动静结合,循环相依。两种力量的抗衡,瞬息万变的态势,相持转换,此消彼长。生动揭示了善恶美丑的纵横交错,表现出世间正确与错误、光明与黑暗间的相互依存而又相互斗争;宇宙万物之世代交替、生生不息的规律。弈理深处示天地之象,窥人事之险阻。观棋如花参差,似星满地,天空闪耀,江海沧桑;世态之翻复,物情之幻化;显忧乐之境,祸福之机。变化莫测,顷刻各殊。一弈之间,天地之理无不备焉。这其中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涵养境界;考验着人的意志,培养起坚韧不拔的信念。是宁静超出、神情飘渺风采的体味,又是对人的世界观、宇宙观、道德观的表现。 作为艺术,围棋让人深深感受到它无尽的美。作为哲学,围棋让人从中悟出许多人生真谛。览其得失,古今略备。所以常下围棋是不是都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有人说围棋是一门犯错误的艺术,而反观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前进不正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和不断纠正错误,调整好方向力度,由此而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或许是应了"返璞归真"的道理吧,几乎一切事物到了其高度发展的阶段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时,就不再是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了。一切显得是那样地平平常常,淡淡如水。然而在这其中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无可估量的价值。到了这时,它的美就不再是表面的争奇斗艳,而在于内在的深沉博大。虽然不再是花一般姹紫嫣红,失去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艳丽色彩,然而累累硕果,如陈年的古酒一样香淳无比,回味无穷,重在品味而不在于观赏。 在一片黑暗的混沌中诞生了各种各样的色彩,红黄蓝绿,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当这所有的色彩全部融合在一起时,却化为朴素静雅的白色。似乎是那样地平淡无奇,毫不引人注目。然而每逢雨过天晴,淡淡的白光透过薄薄的水雾,折射出华彩艳艳,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条长虹高挂,直上天空,似珠玉铺就、瑞彩妆成,这般令人陶醉,令人神往,不禁为之倾倒,为之喝彩。这世间还有什么比它更绚丽更迷人的。 从黑色的古朴到白色的高洁,融合古典美与现代美,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蕴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其中的自然而恬静、庄重而高远,永远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崐联想。

围棋、象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象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和象棋是中国两大棋类。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它们以棋盘和棋子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一、围棋体现平等: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分为黑白二方外,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的大小,而欲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气眼”。“气眼”即活动空间,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这体现着一个思路: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不必须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极易被消灭。成片棋子虽“人”多势众,但若无气眼,也绝难存活。只有所有棋子联合在一起,才会势不可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围棋似乎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形成之前的产物,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二、象棋等级森严:象棋将棋子分为将(帅)、士(仕)、象(相)、马、车、炮、卒(兵)等7种。功能各异,贵贱不一。其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即使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其余各子也因功能不同而地位不一。将帅属于最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车乃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最悲惨者就是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注定悲惨。这是下层人民在传统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传统文化贱视苍生的生动体现。 三、中国文化的两种精神:就产生时间而言,围棋必早于象棋,其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设计,就是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的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则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就弈者而论,弈围棋者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预先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而象棋弈者则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只是为了那无能统帅一人的安危。将一人之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这种游戏规则乃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最终则往往拥挤不堪;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兵将齐全,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最后甚至仅剩光杆司令困守孤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象棋布阵直观固定,局面一目了然,较为浅显易懂,故而弈之者众,但臭手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秦汉三国围棋发展文字稿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秦汉三国围棋发展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也鲜有记载。 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 天下第一。人或讥其费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 卷三:“戚夫人侍高帝。……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 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 件石质围棋盘,此棋局呈正方形,盘下有四足,局面纵横各17道,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与汉魏间几百 年频繁的战争相联系,围棋之战也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 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当时许多著名军事家,像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 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据 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围棋之盘式、着法等了然于胸,能将 观过的“局坏”之棋,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中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这与前面所介绍的河北望都发现的东汉围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表明这时已流行19道的围棋了。这与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当时的围棋已初步具备现行围棋定制。

围棋入门(非常详细的新手完整版)

本帖最后由江南闲客于 2011-3-1 20:39 编辑 第一课浅说围棋 中国古代的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的棋,说的就 是围棋。 围棋艺术,千变万化,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这是它流传几千年至今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围棋作为一门科学,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头脑,陶冶情操。在围棋的对弈中,包含着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创作。它能增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它能提 高人们的计算本领。 围棋是中国的传统棋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广为流传。每一朝代都涌现出许多才华出众的围棋高手,流传着许多动人优美的围棋史话。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结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围棋被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于1957年起举行全国性的围棋锦标赛,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围棋

手。他们在国际、国内比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陈祖德 和聂卫平两位棋手。 陈祖德九段,是六十年代中国围棋的巨匠,称霸中国棋坛十多年之久,是首次在对子条件下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是驰名中外的“中国流”布局的主要创造者,著有许多价值极高的围棋学术著作,虽然近些年来因病退下比赛第一线,但是,他对中国的围棋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陈祖德同志现任中国围棋协会的主要负责 人。 聂卫平九段,是全国人民众所周知的体坛名星,他多次战胜日本的“超一流”九段。在中日围棋擂台战上力挽狂澜,连连挫败小林光一九段、藤泽秀行九段、武宫正树九段、加藤正夫九段,等一系列日本围棋高手,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8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荣誉奖章”,现在被授予“棋圣”称号,现任国家围棋队主教练,聂卫平的成功,把我国围棋水平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围棋文化的研究

围棋文化的研究 摘要:围棋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结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与中国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尤其是儒家文化,君子和而不同,中庸思想,甚至是天圆地方,都能在为其中体现出来,围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关键词:围棋弈和谐品级 围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洗礼,早已和中国人的精神状态结合在了一起。围棋,已经早已不是一个游戏那么简单了,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围棋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代,围棋盘是一个战场,黑白棋是两支军队,在战场上杀的尸横遍野,只为了争哪怕一点点的土地。围棋又像是两个国家,不断圈取土地,不放弃一丁点的空间。而现代,围棋像商场,每一手棋都透露着杀意。 中国古代围棋也称弈,相传是尧为了教育儿子所创,可惜丹朱最终还是没有走向正途,而舜也用围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可见在那时围棋也是被作为开发智力的戏而存在着,到了春秋的时候,围棋已经非常发达了。《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说,整天吃得饱饱的,一点也不肯动脑筋,这样的人可真是无聊啊!不是有下棋之类的游戏吗?玩玩这些也好啊。孟子也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孟子认为,一个人不孝敬父母,第一是懒惰不养父母,第二就是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表面上看孔孟似乎对围棋的评价不高,但从这些话也能看出,他们肯定都会下围棋,否则他们也不会对围棋这样了解。我小时候还学过孟子的另一篇文章《弈秋》:弈秋是春秋时候一个围棋国手——“通国之善弈者也”,他教两个孩子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老想着天上要有鸟飞过来,想去打鸟,棋艺就比不过前一个了。孟子用围棋比喻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他就把围棋当作一种本事或者一种艺术。 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阅读理解答案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