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

王 胜 邹恒甫

(武汉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市 430072)

摘 要:自从1995年Obstfeld 和R og off 建立了基于名义刚性和垄断竞争的开放经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后,有关这类模型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被统称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本文就这类模型十年来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名义刚性;垄断竞争;货币;汇率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6)01-0178-10

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国际宏观经济学,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二战以后,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最初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基于凯恩斯基础的Mundell -Fleming 模型(Mundell ,1963;Fleming ,1962)和Dornbusch 模型(Dornbusch ,1976)。这些早期的开放经济模型虽然揭示和解释了一些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存在一个重要的缺陷,即缺乏微观基础。卢卡斯认为宏观经济变量变动时会影响微观经济个体的决策,导致宏观变量之间关系发生改变,因此缺乏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会产生偏差,这就是著名的卢卡斯批判。

70年代末,新古典主义兴起,其目标是为宏观经济学提供适当的微观基础。在考虑个人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了以往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种种问题,如汇率、利率、价格等变量间的关系,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对生产、消费和汇率的影响。

进入90年代以后,开放经济模型又有了新的发展,如R omer (1993)建立了一个两个相互影响的垄断竞争经济,但其分析是静态的,且微观基础不足;Dix on (1993)研究了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静态开放经济模型。Obstfeld 和R og off (1995)则开创性地将垄断竞争和名义价格粘性纳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并建立了分析经济主体的微观基础。近十年来,基于这种分析方法研究国际宏观经济问题的成果层出不穷,被统称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收稿日期:2005-10-12

作者简介:王 胜(1977102-),男,湖北人,经济学博士,讲师,供职于武汉大学商学院。

邹恒甫1962105-),男,湖南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供职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世界银行。

2006年第1期

(总307期)金融研究N o 11,2006G eneralN o 1307

178

 

这类模型的共同特点是在有着明确微观基础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名义刚性和市场不完全。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垄断竞争都是这类新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相对于完全竞争,我们可以明确分析垄断市场中的定价行为。其次,由于均衡的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产量不会损害利润收益,这样在短期内产出水平就由需求完全决定。最后,市场中垄断的存在使经济中均衡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这样采取有效的货币或财政政策就有可能削弱这种扭曲的程度,从而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这类模型兼顾了跨期方法的严格性(如Sachs (1981),Obstfeld (1982)等)和古典方法的定性结论(如Fleming (1962),Mundell (1963,1964),Dornbusch (1976)等),使国际政策传导机制中融入了跨期方法的内涵,而此内涵又与短期名义价格刚性和明确的总供给微观基础密切相关。此外,这类模型给出了具体的效用函数形式,这样在求解最优化问题显示解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明确的福利分析。名义刚性和市场不完全的引入改变了外生经济冲击的传导机制,重新确定了宏观政策的重要地位。因此这种方法成为目前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导方法。

二、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综述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11名义刚性。

名义刚性是作为一个外生假设进入分析框架的,名义变量主要包括商品价格和工资水平。这里的刚性是指短期刚性,即粘性;在这种框架的离散模型中,名义变量提前一期设定,外部冲击发生时,当期名义变量保持不变,到了下一期,名义变量才根据需求情况进行调整。这样,经济会在遭受冲击后表现出短期和长期的不同效应。如果名义刚性仅仅源于菜单成本,那么无论需求冲击多么大,厂商都将根据需求调整产出水平。但C orsetti 和Pesenti (1997,2001)指出较大的需求冲击将使边际成本高于价格,这时厂商将违反参与约束,产出不再由需求完全决定。所以只有把外生冲击的程度局限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分析方法才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

名义价格粘性是最常见的情况,这样一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就会增加该国的消费需求,在价格粘性时就会提高产出水平,从而提高本国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本币贬值,导致贸易条件恶化,从而改善外国福利水平。这样汇率的支出转移效应使两国共同分享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好处。除了名义价格粘性外,还存在名义工资粘性。Hau (2000)就是把这一思想引入标准模型,考虑工资粘性但价格完全弹性。由于每个居民提供的劳动力存在差异,所以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垄断竞争的。如果商品之间的需求弹性相同,垄断竞争的厂商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时,把商品价格设定为工资的一个固定加成(markup )。因此,当工资粘性时,最优价格也会在短期固定不变,并且此时国际传导机制也和粘性价格的标准模型一致。唯一的不同是,由于两个市场都存在着垄断扭曲,所以均衡时的产出将位于一个更低的水平。

如果多数厂商都实行一期粘性定价,商品市场上价格水平就会出现剧烈跳跃,这和

2006年第1期“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179 

现实经济不相符合。而交错(staggering )价格调整就能在保证名义粘性的基础上进行平滑调整,交错调整是指厂商综合考虑现在价格水平和其他厂商在未来的定价策略所进行的最优定价行为。根据Calv o (1983)对交错价格调整的假定,每个厂商拥有相同的概率来选择是否进行价格调整,这样每一期就只有一部分厂商进行价格调整,价格呈现出平滑变动。Clarida 等(1999,2001,2002)就在交错价格调整的假定下讨论了最优货币政策问题。

21市场分割。

Obstfeld 和R og off (1995)标准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一价法则始终成立。Betts 和De 2vereux (1996、2000)就指出由于实际汇率会出现剧烈波动,所以贸易品国际价格有时就会偏离一价法则。由于国际贸易中总存在一些障碍和壁垒,所以出口商就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中实行歧视定价,于是把国际市场分割和市场定价(Price to market )引入标准模型就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探讨。

当所有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相同时,最优定价决策使厂商把在不同市场销售的商品价格设定为边际成本的一个固定加成,这样在经济冲击发生前一价法则成立。但是由于名义价格的粘性,冲击到来时一价法则可能不再成立,因此汇率波动也不再具有完全的穿越效应(pass through effect )。于是汇率的穿越效应就取决于厂商以何种货币进行定价。如果以生产者所在国的货币定价(生产者货币定价producer currency price ,以下简称PCP ),那么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汇率同比例变动,汇率变动对最终消费者的穿越效应是完全的。如果以最终消费者所在国的货币定价(当地货币定价Local currency price ,以下简称LCP ),这时则没有穿越效应,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不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

Betts 和Devereux (1996)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研究了LCP 情形下的静态模型;Betts 和Devereux (2000)又把模型发展到一般的动态情况。相对标准的PCP 模型,由于LCP 导致了对一价法则的偏离,从而减小了两国消费变动的相关性,加大了生产波动的相关性。此外,LCP 还有重要的福利效应。当厂商都是以生产者货币定价时,支出转移效应将使一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外溢,从而提高世界所有居民的福利水平。但在LCP 的情况下,本国货币扩张造成的汇率贬值则不会改变贸易条件,从而降低了外国出口商的实际收入,这样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提高本国福利水平的同时,损害了外国的福利状况。

大量研究表明,进口价格的汇率穿越效应并不是完全的。G oldberg and K netter (1997)发现不同国家的穿越程度也各不相同。汇率穿越在国际经济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实际汇率的波动性,宏观冲击的国际传导,国际政策协调的福利影响,所以有必要了解决定穿越程度的影响因素。多数的研究都是将LCP 作为外生给定,来讨论LCP 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而忽略了LCP 程度的自身决定因素。Devereux (2003)就讨论了汇率穿越程度的内生问题。

31汇率问题。

汇率问题从来就是国际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了两国的相对价格,从而对两国生产和消费产生冲击。现实中汇率的高波动性以及汇率波动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相互分离(disconnected )①的现象成为经济理论最迫切需要

①具体参见Obstfeld 和R og off (2000b )的“汇率分离之谜”。

180 金融研究总307期

解决的问题。

Obstfeld and R og off (1995)的标准模型为解决汇率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它强调了汇率决定的几个重要因素,例如货币供给量、政府购买的需求和生产力的变动。Hau (2000)发现在不对称的货币冲击下,非贸易品的引入对经济有新的影响。当本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汇率贬值时,非贸易品减弱了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对国内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为了使国内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就需要汇率进一步贬值来增加进口品价格,从而提高国内消费价格指数以使实际货币余额的供求相等。于是非贸易品的引入加剧了汇率波动的幅度,有助于解释汇率相对价格波动更剧烈的现象。

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变动不会对物价完全穿越,实际上消费价格对汇率变动反映不大(Engel ,1993;Parsley 和Wei ,2001),这即是说汇率的支出转移效应相当小。这样对于最终消费者来说,汇率波动对国内外产品的相对价格影响不大,所以国内外产品间的替代效应就不明显。如果汇率波动对消费者的最终购买行为影响不大,那么当经济遭受外部冲击后,汇率在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这表明,汇率的低穿越效应将造成汇率的剧烈波动。这一观点最早由K rugman (1989)提出,Betts 和Devereux (1996)进行研究。T ille (2001)允许国内商品间的替代性不同于国家间商品的替代性,当国家间商品的替代性较小时,也可以造成汇率的波动性加大。

Cavalloa 和G hironi (2002)发展了标准的汇率理论模型,认为标准模型虽然明确指出了外国净资产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但后来的研究者忽视了外国净资产积累和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此,他们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重点考察外生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而是将重心转向分析外国净资产、利率内生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在价格弹性时,汇率取决于实际国外净资产存量水平;当价格为粘性时,汇率还要受到过去G DP 差异的影响。内生货币政策和资产动态造成了汇率超调;而长期的相对利率冲击在弹性价格时,只会使汇率调整不足。

正如Obstfeld ,R og off (2000b )和Duarte 和Stockman (2001)所分析的,汇率问题是个难题,不仅仅是因为其高波动性,而且其波动与实际经济完全不相关。Devereux 和Engel (2002)正是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在实际经济中LCP 消除了汇率变动对消费价格的穿越效用,这样在一定意义上汇率变动对宏观变量的影响较小,所以实际和名义汇率就可能出现剧烈波动。他们揭示了引起汇率剧烈波动的几个必要因素:除了当地货币定价之外,还要求多种国际商品销售渠道和外汇市场的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 )的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汇率表现出剧烈的波动性,并且汇率的波动和其他宏观变量的变化相互分离。

Chari 等(2002)认为价格粘性的开放经济模型难以正确描述现实中实际汇率的特性。Bergin 等(2001)和K ollmann (2001)则根据Chari 的分析框架进行了拓展,如加入了可变的加成价格、习惯惯性和名义工资刚性,这些拓展弥补了理论模型和现实中实际汇率表现出的易变性和持续性之间的差异。

41偏好和技术。

居民偏好直接决定效用函数的形式,所以有关偏好的假定成为微观基础模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开放经济的讨论中,一系列参数有待确定,例如商品的跨期替代弹性、不同

2006年第1期“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181 

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国内外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以及货币需求对消费的弹性等等。

Obstfeld 和R og off (1995)假定居民对国内外商品拥有完全相同的消费偏好,即所有商品完全对称的进入消费指数。Svenss on 和Wijinbergen (1989)认为两国间商品的替代性相对较小,居民对国内外商品的偏好并不完全相同;这种思想也进一步启发了许多学者对基本模型的扩展。

C orsetti 和Pesenti (1997)详细分析了两国间商品替代弹性较小的一种特例。他们假定总消费指数是关于国内外商品指数的C obb -Douglas 形式,这就意味着两国间商品的替代弹性为单位1。这一假设保证了两国居民的收入份额不变,所以均衡时国际净借贷始终为零。Obstfeld 和R og off (2000a )同样采用了类似的消费指数,假定贸易品和非贸易品,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的替代弹性均为1,而国内不同商品间的替代弹性为θ>1。货币变动造成的需求冲击完全被贸易条件改变的影响所抵消,从而使两国相对消费保持不变。在此假设前提下,可以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维持价格稳定才是最优货币政策。

Benigno 1G 和Benigno 1P (2003)假定了更为一般的两国商品间的替代弹性。这一改变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影响了价格稳定政策的最优性。在合作均衡时,如果两国的经济冲击是完全相关的,实施弹性价格分配依然是最优的。否则,世界计划者就会调控贸易条件来提高福利水平。但如果此时两国商品的替代弹性为1,或者和商品的跨期替代弹性一致,价格稳定政策就依然是最优的。

在Obstfeld 和R og off (1995)的标准模型中,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并没有影响汇率的波动。在PCP 定价下,每个国家面对着相同的实际利率,消费增长率也一样,这时汇率不会发生超调。Obstfeld 和R og off (1996)在引入非贸易品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就成为导致超调现象的重要参数。非贸易品的存在减弱了汇率对两国相对价格的调整,当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较小时,个人所持有的最优货币余额就会位于一个较低水平,从而使得本国货币需求不足造成本币短期内过度贬值。

51宏观经济政策。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方法的一个显著优点是能进行福利分析,具体的效用函数形式保证了模型的显示解,这样我们就能通过经济冲击对生产、消费和实际货币余额的改变来考察宏观经济政策对居民福利的影响。

Obstfeld 和R og off (1995,1996)等在建立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的同时,就涉及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但是当时仅仅强调了存在生产垄断的扭曲,从而把Blanchard 和K iy otaki (1987)封闭经济模型中的重要结论扩展到开放经济模型。在封闭经济模型中,垄断使工资和价格高于最优水平,而产出和消费则低于最优水平。给定名义刚性,一个小的需求冲击能提高产出水平,使之更接近于最优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在Obstfeld 和R og off (1995)的标准开放经济模型中,未预期到的货币扩张不论源于国内还是国外,都将提高国内外每一个居民的消费和福利。只有当考虑除垄断之外的无效性时,货币冲击对国内外才有不对称的效应。

C orsetti 和Pesenti (1997)最早利用此新框架对宏观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考察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和由此产生的对福利水平的综合影响。C orsetti 和Pe 2

182 金融研究总307期

senti (2001)认为在开放经济中,除了垄断扭曲外,还存在与开放相联系的另一种扭曲,即一国通过控制生产供给来影响贸易条件的能力。他们假定国内商品间的替代性高于两国间商品的替代性,这时贸易条件的外部性就会产生重要的福利影响。当经济遭受外来冲击时,在需求和贸易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国际净借贷为零。这和标准模型中国际借贷被认为是传导经济冲击的重要渠道之一的结论不同。在考虑内部(垄断供给)和外部(影响贸易条件)扭曲共同存在的同时,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的政策分析就有所不同。例如,无论开放经济还是封闭经济,在名义刚性的情况下未预期到的货币扩张都能有效地提高产出水平。但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扩张还可能削弱了国内消费者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购买能力。正是由于这种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可能对国内福利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Benigno 1G 和Benigno 1P (2002)在C orsetti 和Pesenti (2001)的分析框架下,进一步探讨了国际货币政策协作的问题。Blanchard 和K iy otaki (1987)发现,在封闭经济中货币政策将消除垄断所造成的所有扭曲,实际工资将等于劳动的边际成本,即达到竞争性分配水平;而在开放经济中,当政策制定者进行非合作博奕时,由贸易条件造成的策略性扭曲将和消除垄断扭曲的目标相冲突。如果此时两国货币当局都想促使经济达到竞争性分配水平,那么两国都将紧缩货币供给。实际上,通过贸易条件改善可以使生产负担转移到其他国家,所以由消费下降所带来的负效用完全被劳动供给减少所产生的正效用所抵消。这样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成为紧缩性偏好的根本原因。商品的替代弹性直接影响策略性扭曲的大小,因此当替代弹性较大时,两国才有货币政策合作的空间。

以上有关货币政策的分析,主要是以调控货币供给作为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这是因为实际货币余额直接进入了效用函数,调节货币供给能直接影响经济行为。但在Clar 2ida 等(2002)的模型中,实际货币余额没有直接进入效用函数,有关货币政策的分析就是考虑货币当局如何确定最优的通货膨胀率。他们采用的是交错价格调整,并以此作为分析货币政策的基础。Clarida 等(2002)是把他们2001年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扩展到两国经济的情形,对比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面临的货币政策问题和Clarida 等(1999)封闭经济中货币问题的异同。他们发现开放程度对消费价格指数的通货膨胀和国内价格的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同。如果在经济中汇率是完全穿越的,中央银行就应该盯住国内价格的通货膨胀,而无需关注汇率波动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这时浮动汇率制优于固定汇率制。

61不确定性引入。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主要侧重于分析未预期的外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而模型本身并不包含不确定性。Obstfeld 和R og off (1998)最早涉足于随机模型的研究,他们把不确定性引入到C orsetti 和Pesenti (1997)的粘性工资模型,假定本国和外国的货币冲击满足对数正态的随机过程。由于货币供给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均衡工资的设定,所以又会对消费水平、贸易条件、相对产出水平造成影响;这种情况下,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事前福利水平。

Devereux 和Engel (1998)则在LCP 存在的假设前提下,扩展了Obstfeld 和R og off (1998)的不确定性分析。他们利用这种随机模型比较了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的福利效应。由于LCP 消除了汇率波动对消费的影响,所以相对PCP 情况,LCP 能降低浮动汇率制的

2006年第1期“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183 

运行成本;而且只要居民是风险厌恶者,实现浮动汇率制就优于固定汇率制。相反,在PCP 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实行固定汇率制更有利。

Obstfeld 和R og off (2000a )在一个相对简单的两期动态框架下,进一步分析了货币不确定性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实际世界经济中贸易条件和汇率的相关性更吻合PCP 的假定;于是在PCP 的情况下,研究了一国政府在面临生产力冲击时的汇率制度选择问题。他们考察了三种汇率制度:除了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还有货币联盟,即两国采用相同的货币增长率,确保相对货币供给稳定。在固定汇率制下,最优货币政策在消除生产力不确定性影响的同时,还要兼顾两国汇率的稳定,所以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货币联盟虽然也稳定了汇率,但是两国货币供给量的联合波动进一步限制了各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所以固定汇率制优于货币联盟。在浮动汇率制下,最优货币政策能完全消除生产力不确定的负面影响,所以综合比较这三种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是最优的。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最优货币政策是完全自主的(self -oriented ),即不受他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此完全没有进行国际货币政策协作的必要。Obstfeld 和R og off (2002)对此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在原有假定条件的前提下,加入了不完全资本市场的条件。这样在居民不完全风险分担的情况下,使两国货币政策有了协作空间;货币政策协作消除了居民不能完全回避风险的不足,同时提高了两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71实证研究。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是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主要侧重于国际宏观问题的定性分析;但是理论模型的验证和发展离不开定量的实证研究,这主要包括数值模拟和计量检验。

数值模拟就是比较理论模型所得到内生变量的统计参数是否和实际经济数据的统计参数一致。Chari 等(2002)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分析某一种外生冲击在影响经济总体波动的作用程度。虽然最终结果表明货币冲击只能解释部分宏观经济波动,但并不能否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波动的方差常常受到市场噪音的影响。

数值模拟还有助于我们对模型的理论结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Betts 和Devereux (2000)就用这种方法说明了LCP 的定价方式在汇率决定和国际宏观波动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显示了LCP 对汇率波动的放大效应。如果有一半厂商采用LCP 时,汇率穿越效应只有50%,汇率波动幅度相对完全穿越时,增加了大约30%;当汇率穿越完全消失时,汇率波动幅度增加了70%多。Obstfeld 和R og off (2002)虽然得到了两国存在货币政策合作空间的结论,但数值模拟表明即使引入居民的不完全风险分担,只要风险厌恶系数不是相当大,两国的货币政策协作的收益相对于稳定收益就很小,这说明了国际政策协作的意义并不大。K ollmann (2001)对粘性价格和粘性工资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货币冲击时价格和工资交错调整对经济的不同影响。他发现交错调整对名义和实际汇率相关性的拟合较好,但是对产出和其他宏观变量相关性的拟合则较差。

还有更多理论模型的结论是依赖实证检验的。在静态垄断竞争模型中,R omer (1993)发现在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的产出增加将被恶化的贸易条件所抵消,所以通货膨胀率应该和开放程度呈负相关。在通过对1973-1988年数据进行计量分

184 金融研究总307期

析后,R omer 确实得到了两者的负相关关系。但R omer 要求该国的经济规模足够大,这样通货膨胀才能影响其贸易条件。Lane (1997)则在引入非贸易品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解释了在小国经济中,开放程度和通货膨胀之间同样可能存在着这样的负相关关系。他利用R omer 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此外,Obstfeld 和R og off (2000a )等还实证考察了汇率变动和贸易条件的关系,为理论模型定价方式的设定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结 语

总而言之,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开创了一个分析国际宏观经济问题的新框架。原有模型,无论是传统的静态凯恩斯模型,还是后来发展的弹性价格跨期模型,都不是很完善,难以提供一个满意的分析国际宏观问题的综合方法。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提出的这种方法虽然好象十分复杂,但能得到对财政货币政策所产生国际影响的简单而深刻的见解。

这类模型蕴涵了许多由Mundell -Fleming -Dornbusch 方法分析国际金融问题得到的结论,同时又超越了这种静态方法,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分析经常帐户、汇率问题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此外,明确的福利分析使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有了可能,并且为研究国际政策协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指明的是,虽然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给出了明确的最优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安排,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述,这些结论都强烈依赖于模型参数的具体假设。这也提醒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种研究方法,而不是其结论本身。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其政策建议,同时这也留给我们更多的实际和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11Bacchetta ,P 1and van W incoop ,E 11998,D oes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increase trade and capital flows ?,in NB ER Working Paper No 167041

21Benigno ,P 12002,A sim ple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m onetary policy coordination ,in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 ol 157,N o 11,pp 1177-1961

31Benigno ,G 1,and Benigno ,P 12003,Price stability in open economies ,in Review o f Economic Studies ,V ol 170,N o 12,pp 1743-764141Bergin ,P 1R 1and Feenstra ,R 1C 12001,Pricing to market ,staggered contracts ,and real exchange rate persistence ,in Journal o f In 2ternational Economic ,V ol 154,N o 12,pp 1333-3591

51Betts ,C 1and Devereux ,M 11996,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a m odel of pricing -to -market ,in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 ol 140,N o 11,pp 11007-10211

61Betts ,C 1and Devereux ,M 12000,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a m odel of pricing -to -market ,in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nom 2ic ,V ol 150,N o 11,pp 1215-2441

71Blanchard ,O 1and K iy otaki ,N 11987,M onopolistic com petition and the effects of aggregate demand ,i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 177,N o 14,pp 1647-6661

81Calv o ,G 1,1983,S taggered prices in a utility maximizing framew ork ,in Journal o f Monetary Economics ,V ol 112,N o 13,pp 1383-

2006年第1期“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185 

398191Cavalloa ,M 1and G hironi ,F 12002,Net foreign assets and the exchange rate :redux revived ,in Journal o f Monetary Economics ,V ol 149,N o 15,pp 11057-10971

101Chari ,V 1V 1,K ehoe ,P 1and M cG rattan ,E 12002,Can sticky price m odels generate v olatile and persistent real exchange rate ?,in Review of Economic S tudies ,V ol 169,N o 13,pp 1533?5631

111Clarida ,R 1,G ali ,J 1and G ertler ,M 11999,The science of m onetary policy :a new keynesian perspective ,in Journal o f Economic Literature ,V ol 137,N o 14,1661-17071

121Clarida ,R 1,G ali ,J 1and G ertler ,M 12001,Optimal m onetary policy in open versus closed econom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n NB ER Working Paper N o 186041

131Clarida ,R 1,G ali ,J 1and G ertler ,M 12002,A sim ple framew ork for international m onetary policy analysis ,in Journal o f Monetary Economics ,V ol 149,N o 15,pp 1879-9041

141C orsetti ,G 1and Pesenti ,P 11997,W elfare and macro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n NB ER Working Paper N o 163071151C orsetti ,G 1and Pesenti ,P 12001,W elfare and macro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n Quarterly Journals o f Economics ,V ol 1116,N o 12,pp 1421-4451

161Devereux ,M 1and Engel ,C 11998,Fixed versus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how price setting affects the optimal choice of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NB ER Working Paper N o 168671

171Devereux ,M 1and Engel ,C 11999,The optimal choice of exchange -rate regime :price -setting rules and internationalized produc 2tion ,in NB ER Working Paper N o 169921

181Devereux ,M 1and Engel ,C 12002,Exchange rate pass -through ,exchange rate v olatility ,and exchange rate disconnect ,in Journal o f Monetary Economics ,V ol 149,N o 15,pp 1913-940191Devereux ,M 1,Engel ,C 1and S torgaard ,P 12003,Endogenous exchange rate pass -through when nominal prices are set in ad 2vance ,in NB ER Working Paper N o 195431

201Dix on ,Huw D 11993,Im perfect com petition and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in the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M acroeco 2nomics ,edited by Frederick van der Ploeg 1Cambridge ,M ass :Blackwell 1

211D ornbusch ,R 11976,Expectations and 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Journal o f Political Economy ,V ol 184,N o 16,pp 11161-11761221Duarte ,M 1,and S tockman ,A 12001,Rational speculation and exchange rates ,in NB ER Working Paper N o 183621231Engel ,Charles ,1993,Real exchange rates and relative prices :an em 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Journal o f Monetary Economics ,V ol 132,N o 11,pp 135-501

241Fleming ,J 1A 11962,D omestic financial policies under fixed and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in IMF Staff Papers 9,pp 1369-791

251G oldberg ,Pinelopi K 1and M ichael M 1K netter ,1997,G oods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what have we learned ?,in Journal o f Eco 2nomic Literature ,V ol 135,N o 13,pp 11243-12721

261Hau ,H 1,2000,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 role of factor price rigidities and nontradables ,in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 2nomic ,V ol 150,N o 12,pp 1421-4481

271K ollmann ,R 1,2001,The exchange rate in a dynamic -optimizing current account m odel with nominal rigidities :a quantitative in 2vestigation ,in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 ol 155,N o 11,pp 1243-2621

281K rugman ,P 1,1989,Exchange Rate Instability ,in MIT Press ,Cambridge ,M A 1

291Lane ,P 1R 11997,In flation in open economies ,in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 ol 142,N o 13,pp 1327-3471301Lane ,P 1R 12001,The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a survey ,in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 ol 154,N o 12,pp 1235-2661

311Mundell ,R 1A 11963,Capital m 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in Canadian Journal o f Eco 2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V ol 129,N o 14,pp 1475-4851

321Mundell ,R 1A 11964,A reply :capital m obility and size ,in Canadian Journal o 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V ol 130,N o 13,pp 1421-4311

331Obstfeld ,M 11982,Aggregate spending and the terms of trade :is there a Laursen -M etzler effect ?,in Quarterly Journals o f Eco 2

186 金融研究总307期

nomics ,V ol 197,N o 12,pp 1251-2701341Obstfeld ,M 11998,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developments in theory and policy ,in Scandinavian Journal o f Economics ,V ol 1100,N o 11,pp 1247-2751

351Obstfeld ,M 12001,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bey ond the Mundell -Fleming m odel ,in NB ER Working Paper N o 183691361Obstfeld ,M 1and R og off ,K 11995,Exchange rate dynamic redux ,in Journal o f Political Economy ,V ol 1103,N o 12,pp 1624-6601371Obstfeld ,M 1and R og off ,K 11996,Foundations o 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1MIT Press ,Cambridge ,M A ,pp 1659-7121381Obstfeld ,M 1and R og off ,K 11998,Risk and exchange rates ,in NB ER Working Paper N o 166941

391Obstfeld ,M 1and R og off ,K 12000a ,New directions for stochastic open economy m odels ,in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 ol 150,N o 11,pp 1117-1531

401Obstfeld ,M 1and R og off ,K 12000b ,The six major puzzles in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is there a comm on cause ?,in NBER M acroeconomics Annual 2000,pp 1339-3901

411Obstfeld ,M 1and R og off ,K 12002,G lobal im plications of self -oriented national m onetary rules ,in Quarterly Journals o f Eco 2nomics ,V ol 1117,N o 12,pp 1503-5351

421Parsley ,David C 1,and Shang -Jin W ei 12001,Explaining the border effect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shipping costs ,and geography ,in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 ol 155,N o 11,pp 187-1051

431R og off ,K 11985,Can international m onetary cooperation be counterproductive ?,in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 ol 118,N o 11,pp 1199-2171

441R omer ,D 11993,Openness and in fl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in Quarterly Journals o f Economics ,V ol 1108,N o 14,pp 1870-9031451Sachs ,J 1D 11981,The current account and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in the 1970’s ,in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pp 1201-2681

461Svenss on ,L 1,and W ijinbergen ,S 11989,Excess capacity ,m onopolistic com 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m onetary dis 2turbance ,in Economic Journal ,V ol 199,N o 1397,pp 1785-8051

471T ille ,C 12001,The role of consum ption substitutabil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Shock ,in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 2nomics ,V ol 153,N o 12,pp 1421-4441

481W ood ford ,M 11999,Optimal m onetary policy inertia ,in NB ER Working Paper N o 172611

Abstract :S ince Obstfeld and R og off set up an open -economy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 odel based on nominal rigidities and m onopolistic competition in 1995,there has been an outpouring of research based on the framew ork which is called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1This paper offers a survey of the recent ten years ’literatures 1K ey w ords :nominal rigidities ;m 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 oney ;exchange rate

(责任编辑:张怀清)(校对:YY )

2006年第1期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187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预期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何在? 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释 ①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该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货膨胀越高,则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则越高。 ②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在长期中,人们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人们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 ③理性预期学派所采用的预期概念不是适应性预期,而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一致的。在这种预期假设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所以,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2)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是有效的;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而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从而认为宏观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效,而在长期中无效;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 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 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财政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归纳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 记重点(5)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2、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3、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4、货币中性原理的一个应用是费雪效应。根据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等量上升,因此,实际利率仍然不变。 5、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 6、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更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加剧,由于税规非指数化引起的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性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许多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的这些成本大小并不清楚。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宏观经济学总结

宏观经济学总结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不断提高。由于产出增长率,尤其是人均产出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弄清人均产出增长率决定因素。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阶段性不规则上下波动,通常由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几部分组成。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指标有实际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及通货膨胀。 失业: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人无法找到工作。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通常是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上升。与之相反是通货紧缩,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下降。 开放经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国家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经济体,或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国经济发展影响,而宏观经济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运行施加影响;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最终要达到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减少失业、控制物价、对外平衡目标。 国民收入衡量方法。 总支出法中,GDP可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及净出口,则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二C+I+G+N其中,消费支出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购买,可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和对服务支出。投资支出是由企业固定投资、住房投资和存储投资三部分组成。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支出。净出口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差额。总收入方法中,国民收入主要由劳动者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收入和净利息收入五部分组成。其中,劳动收入包括工人工资、补贴以及雇主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社会保障金。业主收入指非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3.4第3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 第3篇宏观理论体系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简述理由) 1.对于货币非中性的解释,古典经济学家通过错觉理论来解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通过价格黏性来解释。 【答案】√ 【解析】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的感觉,产生货币幻觉。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经济不存在一个自动矫正机制,经济就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均平。 2.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可能是黏性的。 【答案】√ 【解析】价格和工资具有黏性是新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价格完全伸缩性观点的不完全接受,主要体现为对凯恩斯工资刚性的坚持和修正。 3.古典的自然率假说,资本主义在长期中不会存在非自愿失业。 【答案】√ 【解析】长期,错误的价格预期得到纠正,货币幻觉消失,实际工资、产量和就业就会回到各自的自然律水平上去。 4.与新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新凯恩斯主义者不承认理性预期,认为经济人是非理性的。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主义接受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理性预期的假设,但不接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市场出清和工资、价格有充分弹性的观点。 5.根据凯恩斯主义模型,在短期由于价格黏性使经济不能迅速恢复一般均衡,在长期中,价格的灵活调整最终将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模型假定市场非出清,工资和价格调整相对缓慢,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市场出现非均衡。 6.新古典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都在理论上承认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因此关于制定并实施经济的财政政策,两者并无分歧。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2第二章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GDP在衡量一国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时存在着哪些不足? 答: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它等于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GDP只计算了那些在市场中存在并能够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无法反映非市场活动及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 (2)GDP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GDP水平高并代表居民生活质量高。 (3)GDP可能反映了一个国家总体的产出水平,但是它与这个国家居民的富裕程度却没有必然的联系。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结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无法通过GDP 衡量。 (4)GDP没有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带来的成本,不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这仅仅构成社会总体福利指标的一个部分,因为它没有能够考虑生产GDP时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成本。 2.名义GDP、实际GDP与潜在GDP这三个概念之间有哪些区别? 答:名义GDP衡量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剔除了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 实际GDP是指规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年价格,以此作为尺度来计算其余各年的GDP。与名义GDP相比,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 潜在GDP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3.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要目标是什么?宏观经济学对于产出增长的探讨有什么特点? 答:(1)在封闭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学的三大目标包括: ①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稳定且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也显示了一国的综合国力正逐步获得提升。经济增长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在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②维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对于维持一个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减少了一个市场化国家以货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时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物价的不稳定通常是与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今年选择了辅修国贸专业的课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专业中包含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的想法是考经济类的研究生,所以我在这次课程学习中很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首先对课程后半部分,即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做个简单的总结。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而总体看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就是围绕国民收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波动,就业,价格水平,通胀,经济增长这几个方面,应为经济学本身偏理论的性质,我们主要研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一样,一直进行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于理科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逻辑关系。 具体的课程内容基本围绕国民收入展开,国民收入的构成,关系,及国民收入的决定,表明利率及收入关系的经典模型,IS-LM曲线,进一步对国民收入中各个关系诸如投资、利率、货币供给需求、消费储蓄等的探究,继而讲了国家调节国民收入的方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部分也是比较联系当下实际的一个内容,通过原理的学习,我们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看的更透彻了;课程中也对国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理论的分析,就业和通胀,物价,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问题。 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在我身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我从开始关注经济方面的信息大概是今年夏天开始,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信贷紧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从经济盲开始看政府出台的政策到现在可以根据政策分析政府的动机,分析他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通过看网友的评论才能看出端倪。 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和我有很大的关系,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不需多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引起的,供大于求则会引起货币在国内的贬值,而名义货币的增多导致了价格指数的上升,同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很快的下降,其中首先领跑CPI的就是关乎民生的吃穿,让我们这些无产阶级一度生活拮据,根据国家的调整,比如对农牧产品的限价调控,CPI明显回落,但回落带来的改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另外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等,这俩点都使得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减少,投资也减少,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需求量下降,抑制了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我的家乡就是老师课中提到的鄂尔多斯,这个地方的关键词基本上有暴富,高利贷,煤矿,稀土,房地产,鬼城等几个。鄂尔多斯的崛起简单的说就是能源的崛起带动高利贷房地产的崛起,很多人富起来的原因无非四个:煤矿,高利贷,炒房,征地。不夸张的说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放高利贷,高利贷是这里最大的金融项目,曾经有人问我最好的投资手段是什么,在这里就是高利贷,回报比所有金融项目都大且稳妥,但这次温州出问题加上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导致鄂尔多斯的资金链紧张,有的地方说这里的资金链断裂,只能说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能源产业与房地产等产业组合存在,所以具体来说鄂尔多斯和温州还有本质的区别。这次政策主要是房地产调控,这个我认为基本属于计划经济,和经济原理没有很大的联系。针对鄂尔多斯的这种特殊现象当地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为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改善,但不大。 政府对这几个大量存在民间贷款的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一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补贴,这一政策极大的刺激了这些产业的发展,缓解了资金问题,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我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大致有个方向,有很多现象还是解释不了,而且在良好的制度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体制的改革,但在这次经济大波动中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崭露头角,也有可能这次波动带来很多现象可以产生新的理论,比如我们国家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些问题等等,未来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

————————————————————————————————作者:————————————————————————————————日期: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基本假设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分) 二、在经济复苏时期,凯恩斯主义者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使用上是否有所侧重?为什么?(5分) 三、货币创造乘数的大小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四、请说明公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1.运用IS-LM模型,从政府购买支出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并就每种情况做出准确的图形。(10分) 2.(7分)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说明储蓄率的上升对总产量的短期增长率和长期增长率的影响(假定其它因素未变且开始时经济处于稳态(steady-state))。 3.(8分)用总需求一总供给(AD-AS)模型回答如下问题:假定一经济开始时在潜在产量水平上达到短期均衡。设在某一时刻经济中,出现了有利的供给冲击(假定这种供给冲击不影响潜在产量水平)。试说明这种冲击对均衡产量、均衡价格、真实工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说明经济的调整过程和原因。 出(收入)水平的敏感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与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关系?(10分) 2?试用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10分) 3?利用投资乘数原理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效果及应当研究与解决的问题?(10分) 4?国际上有汇率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如何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10分) 5?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贸易平衡状态?汇率是固定的,资本不能流动?在下列各种扰动中,有哪些情形可以用总需求管理来应对?要求指出每种情况对外部与内部平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15分) a)出口市场的损失? b)储蓄下降,同时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 c)政府支出增长? d)对进口的需求向本国产品转移? e)进口下降,同时储蓄相应增加? 6?用资本流动下Mundell-Fleming模型讨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15分) 7?写出Solow经济增长模型,求出均衡的资本量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求出积累的黄金法则?(15分) 8?写出Ramsey-Cass-Koopmans最优增长模型,并求出修正的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15分)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哪些区别? 五?试推导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指了其政策含义(15分) 六?有人认为:今年长江流域的水灾并不是坏事?你认为如何?试用你所理解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解释你的结论(15分) (3)何为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哪些区别? (3)简要说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曲线)的推导? (4)说明混合型通货膨胀理论 1. 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2. “如果一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3. “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4. 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5. 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6.为什么计入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7.假定甲为乙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乙为甲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这100美元? 8.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9.什么是长期消费函数?长期消费函数与短期消费函数相比有哪些特性? 10. 前瞻消费理论和凯恩斯消费函数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1.试用前瞻预期理论分析消费者在经济繁荣和衰退时的消费行为?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算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咨询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咨询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固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进展,在一定的阶段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咨询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是一具研究热点,别远的今后宏观经济学将浮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咨询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说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咨询题:首先,经济的增长咨询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受到财宝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受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那个咨询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向来对如今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就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 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咨询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咨询题,每个国家都采纳一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1998年往常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98年至如今国家向来采纳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能够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同时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具国家别再可能是彻底封闭的,因此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如此能够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能够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别再作为一具常量而是作为一具变量来思考,同时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能够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进展有启发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别断变动进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妨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别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在不少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基本上寻觅可以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咨询题则别予思考,如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局限性。因此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不少的局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因此,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所以说这种预期不符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他们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均衡,但是,实际地观察表明二者并不随时发生变动,因此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经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全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期中有效。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给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 题型:1.选择:15*1’(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 2.名词解释:5*3’ 3.简答:6*6’ 4.计算:2*10’(P65 四、1 P100 四、 2 , 3 P116 二、7) 5.论述:1*14’ 一.名词解释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 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 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最新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2014年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一、复习的总体要求 考试的范围主要是本提纲中列出的达到掌握和理解层次的内容,以及极少数“了解”层次的内容。 “了解”指的是能大致说出概念的含义和模型的内容。“掌握和理解”指的是熟悉相关理论和模型的核心观点和原理以及政策含义,并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计算核心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用图形推导相关理论。 大部分考题只涉及一个“掌握和理解”层面的知识点,约有两道考题会综合2-3个“掌握和理解”层面的知识点,极少数小题涉及“了解”层面的知识点(分值<10分)。 因此,复习的总体最低要求是熟悉提纲中列举出来的重点知识点,能大致说明其具体内容及原理,能大致明了其运用。 二、复习资料 教材: 1、《中级宏观经济学》,张延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视频教学课件:张延,《宏观经济学》视频教学课件,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作业题(重要复习资料):作业内容务必掌握,考试出题形式与作业相似,但是仅仅看作业题对于这门考试显然是不够的。作业题答案将由继续教育学院通过作业系统于5月26日向大家公布。 面授课PPT:是课程内容(张延老师视频教学课件)的缩略版(见课程论坛,共5次) 期末复习提纲(重要复习资料,见课程论坛) 语音答疑资料(见课程论坛,共2次) 关于教材和视频教学课件的关系: 张延老师编写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与视频教学课件知识点顺序基本一致,章节编号和内容均是同步的。同学们可以上继续教育学院的视频点播系统在线学习。 三、考试题型分布: 1、不定项选择题 2、简答题

3、计算题 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 四、复习方法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学科,尤其注重对关键概念和模型的把握。宏观经济学的期末复习主要从教材、视频教学课件和作业题入手。另外由于宏观经济学包含知识点繁多,我们的作业题不可能完全包括所有的考试题,但计算题类型基本一致,希望同学们好好练习作业中的计算题,同时,从第二次面授课课件开始,每次面授课课件中也会有计算题的练习题,同学们可以下载来看,并且能够做到合上书本独立完成计算题。 在全面对教材知识和作业进行复习之后,同学们可以对照复习提纲中列出来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根据每个知识点后标明的掌握层次进行自我检测。在复习中,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该理解的概念一定理解清楚;重点的理论要熟悉其主要的理论内容;计算类型的知识点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做一定训练。 五、关于考核方式和成绩分布 六、复习要点 复习提示:宏观经济学的复习主要围绕两个重要的模型展开,即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重点掌握两个模型及其背后的政策含义,特别关注如何设计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来解决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等问题,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运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几个核心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用图形来分析一些重点曲线也是考试的重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