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麦肯锡研究报告

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麦肯锡研究报告

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麦肯锡研究报告
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麦肯锡研究报告

媒体观点

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

Diana Farr~ll and Andrew J.Grant

为了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中国必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因为有很多低成本的劳动力,中国大陆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工厂,产品从纺织品到电脑配件。中国拥有数以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那么这个因素能否使其在离岸IT和商业程序服务业务发展中变成一个巨人?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01G0的最新研究,这个结果不太乐观。原因是:中国巨大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中的极少数能够在出口部门中工作出色,快速发展的国内经济服务部门吸收了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确实,这跟一个欣欣向荣的离岸服务部门(offshoreservicessector)还相差很远,我们的研究指出,中国缺乏本土的人才,这对于那些在华的跨国公司和具有全球野心的正在成长的中国公司来说,是一种严肃的暗示。

如果中国要避免将其天赋丧失并维持其经济潜力,那么她必须培养更多能适应世界级公司(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的雇员。提升大学毕业生素质将会使其经济进化:从经济以制造业主导转向服务业占主导地位。这也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离岸服务部门所必需的条件。

中国潜在的人才规模十分巨大,但是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比如工程师,中国有160万个年轻的工程师,超过了我们考察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数量。确实,在中国大学里,33%的大学生从事工程学学习,相同的比例在德国是20%,印度是490。但是对于一些与工程学相关的岗位来说,中国应聘者却存在障碍,与欧洲与美国的相比,中国学生实践的工作经历较少。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学生的英语不好。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大学毕业生是被广泛地分布的。在2003年,约1500所大学与学院培养出大约170万个大学毕业生,可能少于粥的人出自前十位的大城市的大学(见图1)。中国的人才缺乏流动性,只有约1凸的中国毕业生能够去省会城市工作,而印度的大学毕业生与一些主要的国际性的中心则比较接近,比如德里、海得巴拉等等,而且他们大部分愿意去这些地方工作。

除此之外,高效的管理人员也非常短缺。我们估计,考虑到许多中国公司的全球扩展的雄心,在接下来的10到15年里,它们将需要75,000个能够在国际环境中有效工作的领导型人才。而现在只有3,000到5,000人。管理才能可以由以下几处获得:那些训练低水平工人的离岸企业、能培养出相关技能的管理者的工业企业、在发达国家从事工作或研究的人士。来自于这些“出处”的人在中国还非常缺少。尽管跨国公司现在都在为管理人才开设一些最初级的入门课训练,但是这个过程是耗时耗钱的。加之,FDI水平这么高,所以跨国公司总是互相挖人。而且这问题正变得严重,原因就是没有更多的中级管理人才可以从中国公司中雇佣。

对于跨国企业、中国企业、中国政策制定者来说,在金融、会计、工程以及商业中的重要岗位对“世界级”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是最大的问题。企业需要这些大学毕业生去提高其市场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做好售后服务,以提高当地的金融和会计水平。在长期,中国经济将会需要更多的这类大学毕业生,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地区现在也需要全球型的领导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向为具有高附加值地区,明显的领域包括市场、产品设计等。比如,意大利北部的纺织和服装工业,已经将大部分服装生产转向低成本地区,但是工作岗位仍然得以保留,因为这些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向了服装设计、同类产品的全球观测网络等等。类似的有美国的汽车工业,从墨西哥进口的成品汽车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之后迅速上升,但是美国对墨西哥出口的汽车配件同期也上升了4倍,这样容许了更多的资本密集的工作岗位以及高薪的岗位仍被保留在了美国国内。

没有一个国家会永远停留在世界的低成本制造业。现在中国经济向制造业的巨大倾斜,导致服务业不发达(见图2)。但在中国,在所有经济中,服务将成为未来工作机会增长的发动机。创造具有吸引力的离岸服务部门的发展条件,将会帮助中国更上一层楼。这个国家在

这方面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劳动力低成本,巨大的国内市场;相对的高质量的基础。在这方面,医药和软件公司将会走在前面,一些这类的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R&D项目,并针对当地用户需求开发产品,下些还加大了投入。而且,如果能解决专业人才的缺乏这个问题,中国大陆还可以通过跨国公司形成其商业过程的离岸业务的基础,这些跨国公司服务于任何地方的说汉语的人,比如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

提升中国大学毕业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但是谦虚地不断改进会使情况改观。如果中国的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全球性公司工作的比例能从今天的10%上升到25%(像印度一样),那么在2008年前中国年轻的工程师规模将会在世界上很庞大。这个国家该如何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素质?首先,应该致力于其英语水平的提高。为此,中国应该训练出更多英语老师并大量聘请外教。而且,大学课程也可以适当倾向于技能的培养。最后,中国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有多少留学海外的学生可以回国工作,中国需要这些人才。总之,教育体制改革——更多强调实践中的技能培养与语言训练,将会帮助这个国家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

(本文摘自麦肯锡季刊,有删节,由必娴翻译) :

麦肯锡行业分析模板

行业分析报告

使用说明: 1.本模板列出行业资料收集、行业分析的思路和框架,各位顾问、分析员可按 照此框架开展工作,也可在此基础上做针对行业特点的局部结构调整。2.本模板列出的框架主要基于SCP模型;附录为SCP模型分析的框架,供大 家参考,另可参考《Mckinsey-战略》一文。 3.本模板供大家不断积累行业资料使用,增添内容者可将相关资料贴到本文件 中,也可在相关位置注明可查到相关资料的网址、书目页码等信息。

目录 行业概况7行业简介7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7外部影响(政策、技术)(E)8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模式8国内对行业的管理性政策法规、行业促进政策等8国内行业管理、促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实例)8国外成功的行业管理模式(政策法规)8技术发展趋势9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和解释9国际技术走向、发展前景分析9国际技术领先的国家、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9国内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与国外的技术差距9国内技术领先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9行业供求分析(S)10行业供给、行业进入者10行业业务模式分析(资本集中度、利润来源、进入/推出壁垒)10行业集中度、竞争态势10

行业大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11行业小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11行业中的外国企业竞争模式分析11行业需求、替代产品12对行业产品的需求规模、增长率及原因分析12行业替代品的种类、规模、可替代性分析12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周期及特点12需求细分市场分析12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S)13上游企业分析13供应商行业的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13供应商行业的讨价能力分析13下游行业分析14顾客行业的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14顾客行业的讨价能力分析14相关行业分析15相关行业的类别(替代性、补充性、服务性)、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15行业关系分析15行业厂商行为分析(C)15营销行为15

麦肯锡《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指数:衡量中国城市的新工具》

中国城市有多“绿”? ——“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管窥 一项新指数显示,中国推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让人喜忧参半。 2011年2月? 华强森 本文包括: ?第1 页 ?第2 页 o图表:中国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某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另一些方面却仍然落后。 ?作者简介 ?致函编辑 随着各国都力图在不牺牲未来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首要政策问题。中国的情况比其他所有地方都更加紧迫,因为中国城市的区域和经济预计在未来几十年都将保持快速发展,而这里的资源使用及环境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严重担忧。国家和地方领导人已将可持续发展列为重中之重,采取应对措施。 使用“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这项新的衡量标准,我们发现,中国这一新努力所产生的结果令人喜忧参半1。该指数显示,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城市在几个指标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发展模式并不符合可持续性的全球基准,但有些城市已经为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正面典型,其做法可复制到中国的其他地方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 我们选择中国作为该指数的测试地,首先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快得惊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中国的城市人口将从2008年的6亿左右增加到2025年的9.26亿,在2030年将达到10亿。其次,近年来,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日趋详细、可靠,更容易获得。最后,中国在2008年成立环境保护部以及近年来采取的其他举措均表明,中国领导人了解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并已开始积极应对。 为发现基本趋势,我们将中国政府确定的112个可持续发展重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这些城市从2004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毋庸置疑,中国大部分城市在大多数可持续性衡量指标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有许多中国城市已经取得了进展,其中最好的一些城市的情况正在迅速改善。在对中国的城市初步进行相互比较时,我们选择了在财力、政策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特别是人力成本方面,由于管理者与员工长期片面形成的“人本观念”,没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实质,从而进入了“人本陷阱”,造成人工成本呈现失控状态,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与人工成本的失衡,也成了企业管理者最“头疼的顽疾”。 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关键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如何控制好企业人工成本呢?我们首先要从企业成本控制入手,把人工成本控制放入企业成本的“大局”之中来分析,如果只以“人工成本”论成本,必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以节约为成本控制基本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他们除了盘剥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以及方法。” 一、企业总体成本的控制 第一步:明确战略目标 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实际上,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必须以提高(或不损坏)其竞争地位为指针。具体地说,如果某项成本措施削弱了企业的战略地位,就应弃之不用;如果某项成本的增加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这种成本的增加就是值得鼓励的。如果企业把成本作为战略来看待,那么成本管理就已经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更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它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体系。 那么,如何确立这个体系呢?就是运用价值链分析手法,分析企业内部、所处行业以及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构成状况,从战略角度确定控制成本的基本方向。 (一)、进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对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细化。比如广告需要成本多少?创造价值多少?运输需要成本多少?创造价值多少?除此之外,还对管理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等主要部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梳理。 (二)、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 行业价值链是什么呢?简单地说,企业即存在于某一行业价值链的某个点,这一联系存在于行业内部为消费者提供某种最终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之间。实际上,上、下游与渠道企业的联接点都能够显著地影响企业成本,如供应商产品的包装能减少企业的搬运费用,而改善价值的纵向联系可以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和渠道企业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三)、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 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然后,自己企业与之相比较,就找出了与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最终就可以确定扬长避短的策略,争取成本优势。 第一,与对手差距不大的环节,提高起来成本较高,应保持其现有状态;第二,与对手差距较大的环节,加大投入;第三,有可能形成较大优势的环节,要加大投入,争取形成压倒性优势。 这样,在对企业内外、横向、纵向的价值链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了企业的长远战略诉求,并根据所处产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价值链进行了适应性的重构。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内容详实的成本控制计划。

麦肯锡中国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 沙莎

北大哈佛双料海归美才女:麦肯锡中国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沙莎一半是激情,一半是柔情 幸福的女人都是相似的。沙莎的成功反映了幸福女人的重要品质:有事业愿景,也有实现愿景的能力;有爱,也有爱的能力。 若说这个世界上有圆满的成功人生,那么麦肯锡中国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沙莎的人生可以拿来做一个案例。这个说起话柔声柔气的温婉女子有着北京大学、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教育背景,全球第一流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十年工作经验,却不是强悍而孤独的女强人。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和丈夫恩爱。有一个3岁半的儿子,双亲健康、快乐,还有一群谈的来得朋友和同学,总之,人生没有缺憾。 有人曾问沙莎:“你人生遇到最大挫折是什么?”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好像还没有。我一知道自己要什么,怎样去争直取。”当然这并不是答案的全部,如果将每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案例来看,其实还和沙莎良好家教所形成的性格有关,她说:“生活总有烦恼,但我愿意去记住那些快乐和感动我的瞬间。我要感谢父母的言传身教,敬佩像我母亲一样追求无止境,但也学习我父亲乐天知足的品德。所以,人生有困难,去积极解决问题;实在无力把握,就选择放手吧。” 懂得诉说自己的人生诉求 1996年,沙莎北京大学毕业后,申请到了美国奖学金,按照父母的理想,去美国读博士才是正途。那一年正逢麦肯锡北京办公室在中国招聘第一届本土商业分析员,沙莎决定放弃留学抓住这个机会。当时沙莎的父母不同意,但她很坚

持,她说:“我30岁之前会把我所有要读的书都读完,但由我决定先工作还是先读书的顺序,好吗?” 刚刚开始工作时,咨询公司加班至深夜是很正常的事。沙莎母亲急坏了,怕孩子学坏,特地到公司和沙莎的同事谈话,得出的结论是:“这些人素质都很好,非常敬业,我放心了。”沙莎一直是极富激情的人,产品战略、连锁运营、企业购并……她热爱每一个咨询项目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除了国内项目,也到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美国等六七个国家的分公司工作过。她做得不错,在一切都顺风顺水时,她又申请了哈佛商学院。哈佛除了给了她弥足可贵的知识和人脉,还使她认识了现在的先生,接下来,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她没有因为生活放弃事业,并以一种更成熟的姿态重新回到麦肯锡,“有了小孩少了一点自由,但让我重新思考我的事业及定位。以前做项目经理时,只是想把单个项目做好,行业、地域跳跃幅度非常大;现在做了母亲我必须学会更专注,我会更重视战略性客户及长期实施成效,强调连续性,同时在行业上有专攻。孩子,让我变得更聪明了。” 她在工作中的杰出无可置疑,年纪轻轻就做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生活的快乐却一样也没有落下,反衬出她真正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懂得和父母、老板、爱人不断沟通自己的人生诉求,也因为这样,她始终能在自然和快乐状态下把能力发挥到极致。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并知道如何去实现。结婚时,她告诉公司想要一个长长的假期,告诉老公想要一个盛大的帐篷婚礼,因为她记得一句谚语“如果一个女人能有一个幸福的婚礼,她这一生睡的安稳觉都比别人多”。那时婚礼定在9月,她先生极其理性,反对户外婚礼因为无法控制天气,但沙莎最终还是说服了他,并和他分工一起设计婚礼细节。最后,他先生设计的流线型帐篷解决了帐篷公司也解决不了的难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磨合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双方都更敬佩对方的潜能,感情也更好。 优秀的咨询是企业的教练 很多人觉得咨询顾问更像一个医生,替有疑难杂症的企业看病,开药方。沙莎不赞同这种说法,她觉得,咨询顾问是一个教练,带跑客户,以科学的方法陪他们一起成长。 2007、 2008年,她负责一个汽车研发流程再造的咨询项目,这是中国研发团队的第一个整体开发项目,有明确的产品上市时间及整车质量、成本节点要求,任何一个咨询团队参与这个项目都会觉得压力很大。客户核心团队近30人,各部门参与同步开发的外围团队近200人。不仅要借鉴麦肯锡在欧洲的项目经验,更要根据中国的文化和团队特点来重新优化流程,强化跨部门协作及固化模板工具,使产品和国际同步又适合中国国情。其中有很多的细节,比如要让同步开发更透明、高效地解决问题,要与客户核心团队一起成为整个流程再造的催化剂;要给客户最佳的方法和工具去培养年轻的团队;还要面对一些意外的事件,比如核心研发人员的可能流失,如何积极应对、有效挽留……当这款汽车按期全球首

麦肯锡中国城市群分析方法

一个国家,多个市场 ——用麦肯锡城市群方法瞄准中国消费者 用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去区别对待中国的不同城市,将800多个中国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城市群,关注它们在收入水平、地理位置、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诸多方面的区别和差异、以及城市中消费者共同的消费态度和偏好等。 广州和深圳有着很多共性,但这两座同处一省、驾车距离仅为3小时的城市在人口构成、语言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差别却不亚于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差异。深圳居民中,4/5为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年龄在35岁以下,他们说普通话或自己的方言,习惯在酒吧喝一杯。而在邻近的广州,外来人口只占1/4,人口年龄偏高,主要说广东话,习惯于与家人一起去餐馆喝茶。 很少有跨国公司会在法国和德国市场运用同样的策略,但似乎很多公司在中国却正是这么做的。它们专注于培植最大的市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类似南京的较大的二线城市),而忽略了中国数以百计的城市之间的差别。 中国的市场如此之大、各地增长的速度如此千差万别,对它们进行优先排序是不二的选择。中国的800多个城市中有200多个人口超过100万(在整个欧洲,人口超100万的城市只有35个)1。另外,中国还有数百个人口在10万级的城市。 现在,很多在华公司对中国城市仍采用逐个管理的方法。然而,通过总结它们的工作经验,以及我们对中国消费者的研究2,我们发现了一种更有效且更合算的管理方法,即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它不再按照简单的城市层级和地理区域来划分中国城市,而将800多个中国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少则包括2个城市,多则包括约70个邻近的城市。决定城市群的不只是其收入水平和地理位置,还包括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以及城市中消费者共同的消费态度和偏好。 用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能帮助企业定义战略愿景、优化资源配置,跟踪业绩。与逐个管理城市的方法相比,用城市分群的方式更能在广阔地域范围内实现销售队伍、分销渠道、供应链以及营销的协同效应,更有实效性和成本效益。同时,比起将中国城市简单分成几个地区的做法,用城市分群的方式能将工作做得更细。 麦肯锡ClusterMap:从城市层级到城市群 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将中国城市分为22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围绕1到2个中心城市发展。为了确保这种方法是可行并适用的,所有的卫星城距离1个中心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并且每个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中国城市总GDP的1%(图表1)。

(完整版)麦肯锡7S模型

麦肯锡7S模型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 [编辑] 麦肯锡7S模型简介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饱受了经济不景气、失业的苦恼,同时听够了有关日本企业成功经营的艺术等各种说法,也在努力寻找着适合于本国企业发展振兴的法宝。托马斯·J·彼得斯(Thomas J.Peters)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Robert H.Waterman),这两位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硕士、长期服务于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的学者,访问了美国历史悠久、最优秀的62家大公司,又以获利能力和成长的速度为准则,挑出了43家杰出的模范公司,其中包括IBM、德州仪器、惠普、麦当劳、柯达、杜邦等各行业中的翘楚。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商学院的教授进行讨论,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7S 模型)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一些共同特点,写出了《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一书,使众多的美国企业重新找回了失落的信心。 7-S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s)、战略(Strategy)、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ds)。也就是说,企业仅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还可能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失误。因此,战略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麦肯锡的7S模型提醒世界各国的经理们,软件和硬件同样重

麦肯锡-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中产阶级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研究参考第4号(总179号)2014年5月8日 麦肯锡: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中产阶级 ——他们的面貌及其制约因素 内容摘要:2014年3月22-2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 为了更好地倾听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对中国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本届论坛邀请了与会公司结合自己的专长和论坛的主题撰写专题报告。本期研究参考是麦肯锡咨询公司为论坛提供的报告。 中产阶级的成长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变革与社会转型。在这份报告中,麦肯锡将探讨中产阶级如何成为中国可持续增长的经济驱动力。同时也慎重指出,如果不着力打造中国年轻一代的能力,使之符合未来中产阶级的要求的话,这一幕也许并不会真的发生。 关键词:中产阶级;驱动力;制约因素

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中产阶级 ——他们的面貌及其制约因素 麦肯锡咨询公司 中产阶级的成长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变革与社会转型。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探讨中产阶级如何成为中国可持续增长的经济驱动力。同时也慎重指出,如果不着力打造中国年轻一代的能力,使之符合未来中产阶级的要求的话,这一幕也许并不会真的发生。 一、中国中产阶级的潜力 就在2000年,中产阶级仅占中国城市家庭的4%1;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飙升至68%。今天,城市人口占到中国总人口的52%;到2022年,还将涌现1.7亿城市新居民,届时城市化比例可能攀升至63%。到2022年,中产阶级的数量将达到6.3亿,为城市家庭的76%和总人口的45%。中国正在快速成长为中产阶级国家。这股浪潮的核心是城市化,以及伴随而来的居民收入的水涨船高。 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主力军来自技能型白领,他们代表着更高的生产力,也赚取更高的薪水。这既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硬”效益,也反映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条件改善的“软”效益。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众所周知,但政府对有利于释放中产阶级经济潜能的软性推动力的投资或许不太为人所知。以保险为例:2005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近1.5亿中国人,如今95%的中国人享受着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自费比例已经从59%下降到35%。这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中产阶级的发展质量与数量同等重要。 二、上层中产阶级将成为新主流群体 我们将中国中产阶级划分为两大类:大众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在6-10.6万元人民币之间,相当于9000-1.6万美元之间,这个群 1我们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家庭可支配年收入在6万~ 22.9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士,以购买力平价法计 算,这一范围处于巴西和意大利的平均收入之间。这一群体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低于50%,同时,其消费行为比起其他阶层也独具特点。

麦肯锡《中国企业如何走向成功》(38页)

SIN-ZZE259-20070507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如何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
张海鹏 (henry_z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7609456.html,) 麦肯锡公司
2008年9月, 上海

SIN-ZZE259-20070507
主要观点
? “走出去” 是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优秀企业在一定发展阶段一个必然的战
略步骤, 略步骤, 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优秀企业已经建立了全球性的架构, 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优秀企业已经建立了全球性的架构, 而对于中 国大部分企业而言, 国大部分企业而言,如何加快成功的全球化进程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 挑战
? 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要关注很多问题, 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要关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 设计可持续的全球化发展战略 – 执行全球化扩张行动, 执行全球化扩张行动,取得早期成功 – 管理一个全球化企业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
? 学习一些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有助于中国大多数企业降低风险
1

SIN-ZZE259-20070507
中国及其他亚洲领先企业正走向世界 中国及其他亚洲领先企业正走向世界
对外直接投资有所上升 亿美元 +77% CAGR 已宣布的大型交易 亿美元 30 161 23 2006 44
中国
29 2003 55 04
122
05
印度
19 2003
+68% CAGR 90 22 04 25 05 2006
129 14 11
韩国
34 2003
+28% CAGR 47 04 43 05 71 2006
8 5 1
Northern Copper Industrial
2
资料来源: MOFCOM, EIU Wprld data, Dealogic and 文献检索

麦肯锡-数字化分析

篇一:麦肯锡: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解读 麦肯锡: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解读 Posted on 2015年03月3日by 翠花in 用户研究, 研究报告, 麦肯锡with 0 Comments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指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 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 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的报告主要聚焦了通信和移动、社交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电子商务、O2O六类数字化行为,并分析了五个最新发展趋势。 一是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网民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网民是67分钟。中国网民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中国可以说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此外,社交媒体正在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处在不断地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另外,2014年,数千商户将中国流行的直销模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通过建立半私密的50人~100人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销售从有机蔬菜到最新时装等各类商品。2015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更多商家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社交用户人口打造数码版的直销网络,依赖口碑和推荐,销售更多的商品(如化妆品、医疗保健和保险产品)。 二是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

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

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 ※本次报告核心洞察: 2018人才紧缺程度整体低于2017,人才紧缺状况趋缓; 服务外包与互联网高度抗寒;精神需求已超越生存需求,教育更受热捧,人才热衷为未来储能;一线城市人才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2018年整体职位增长超五成,能源化工职位增长最多; 雇主涨薪三成,成功引来中高端人才加入; 2018年四季度超三成企业离职率减少,机械制造行业流动性最稳定; 企业2019年一季度计划招聘岗位增多,对未来信心坚挺;消费品行业招聘净增量最高,与该行业人才稳定性差相关; 2018年全年求职活跃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四季度求职者并未因为种种不确定性而减少对职业机会的关注; 行业越传统跳槽周期越长,新兴行业跳槽周期较短;跳槽周期与年龄段成正比; 互联网吸才力最强劲;杭州最能留住人,北京首次出现人才净流出; 超六成人为当下就业环境焦虑;超三成人对职业现状不满,学习与跳槽成对抗不满的主要途径; 寒冬不影响大部分人结婚生子,约两成人预冻结婚育计划,优先保住工作; 各大行业期望与实际薪资差幅近三成,整体趋于合理区间;互联网行业薪资狮子大开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京沪深广薪资最高; 各年龄段的期望与实际的薪资差距接近;寒冬下职场人对薪资的期待并未降低。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而业已到来的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这两年对于中国社会及人才的发展都至关重要。2018年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称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一年国内中高端人才走势如何?新的一年人才面临哪些机遇?寒冬气氛裹挟而来,企业和职场人应如何应对?为解决这些问题,中高端人才职业发展平台猎聘特此推出《2019年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总结2018年的人才市场趋势的基础上,洞察2019年的前景与机遇。 《报告》以猎聘平台2018年全年4700万+中高端人才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辅之以针对企业

麦肯锡在中国

麦肯锡在中国2011-10-11 05:58 |(分类:默认分类) 前阵子几位高层问到我对于国际咨询的看法,因为才疏学浅,没敢直接回答,就说有好有坏,对付过去了。今天和同事闲聊,又说道麦肯锡,我还是美国那套MBA的思维,说麦肯锡有很多先进的地方,进去之后无论如何对自己是个锻炼,可是同事认为麦肯锡就是个忽悠,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 于是回家恶补麦肯锡在华的历史,无意中看到了雾水精灵的作品和王瑶的那本书,事实胜于雄辩,先一并收录在此。 事先声明,没有否定/贬低麦肯锡的意思,虽然本人对麦肯锡是越来越不感冒。当年大学本科的时候觉得麦肯锡就是神仙,研究生的时候觉得麦肯锡工资挺高,混几年不错,现在觉得牺牲work life balance的咨询业并不见得是首选。 当然本文的真正意图还是收录一些反面的案例,因为任何一家咨询都是大吹特吹自己成功的案例,了解那些在华的失败案例便显得弥足珍贵。希望能给那些对管理,咨询,战略决策感兴趣的朋友们能一点启迪,仅此而已。一起来看看前辈们整理的麦肯锡中国案例吧。 在王府井百货的咨询中,麦肯锡未能深入了解王府井百货各管理环节的实际特点时,就直接将他们在欧美操作百货零售公司咨询项目的管理软件克隆过来。结果与王府井格格不入,难以实施。这个项目中,麦肯锡建议王府井百货大楼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体制”,吸引外籍管理人员进入王府井任职。同时,“有必要加强连锁经营的数据化管理,建议引进先进的连锁企业管理软件,实现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使得连锁企业的管理更加趋于规范化、科学化。”于是,在麦肯锡的牵线搭桥之下,与美国安达信公司一起,将美国JDA软件系统引入王府井。JDA软件系统引入不久,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王府井方面就发现麦肯锡与安达信引进的JDA软件与王府井当时的经营现状格格不入,集团的整体运营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对此业内权威人士认为:麦肯锡缺乏对中国百货业的深入了解。最后,王府井百货对媒体的回应更直接:“不太适合”! 在为乐百氏的咨询中,麦肯锡做的“乐百氏战略蓝皮书”的核心观点是,“造就中国非碳酸饮料市场的领导者”。麦肯锡通过极其详尽和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明确地告诉乐百氏:“只有进入非碳酸饮料市场没有出路。”于是,“今日可乐”胎死腹中。而就在乐百氏大举进军非碳酸茶饮料市场的同时,乐百氏的老对手娃哈哈,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强大广告声音和巨额投入,进入了碳酸饮料领域,推出了娃哈哈“非常可乐”。而当年乐百氏的市场增长速度从前一年的85.3%大幅下滑到33.3%。显而易见,麦肯锡未能实事求是地对中国的商业环境做正确的估计。 在为康佳的咨询中,由于对康佳的企业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深入论证,以至于出具的方案与康佳多年来形成的企业文化和考核尺度产生冲突,一些足以推动企业“核心生意”的部分和人员,因为考评标准过于僵化,导致积极性反而较以前减退。而在组织构架上的建议,是把康佳当时的家电生产销售、手机生产销售及海外市场三块业务集中起来管理,实行事业部制,使经营管理重心下移。但是,各事业部骤然脱离集权式管理,只得重新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更新管理工具,自行实施市场计划,结果不但上下脱节,就连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产生了混乱。

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麦肯锡研究报告

媒体观点 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 Diana Farr~ll and Andrew J.Grant 为了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中国必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因为有很多低成本的劳动力,中国大陆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工厂,产品从纺织品到电脑配件。中国拥有数以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那么这个因素能否使其在离岸IT和商业程序服务业务发展中变成一个巨人?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01G0的最新研究,这个结果不太乐观。原因是:中国巨大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中的极少数能够在出口部门中工作出色,快速发展的国内经济服务部门吸收了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确实,这跟一个欣欣向荣的离岸服务部门(offshoreservicessector)还相差很远,我们的研究指出,中国缺乏本土的人才,这对于那些在华的跨国公司和具有全球野心的正在成长的中国公司来说,是一种严肃的暗示。 如果中国要避免将其天赋丧失并维持其经济潜力,那么她必须培养更多能适应世界级公司(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的雇员。提升大学毕业生素质将会使其经济进化:从经济以制造业主导转向服务业占主导地位。这也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离岸服务部门所必需的条件。 中国潜在的人才规模十分巨大,但是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比如工程师,中国有160万个年轻的工程师,超过了我们考察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数量。确实,在中国大学里,33%的大学生从事工程学学习,相同的比例在德国是20%,印度是490。但是对于一些与工程学相关的岗位来说,中国应聘者却存在障碍,与欧洲与美国的相比,中国学生实践的工作经历较少。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学生的英语不好。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大学毕业生是被广泛地分布的。在2003年,约1500所大学与学院培养出大约170万个大学毕业生,可能少于粥的人出自前十位的大城市的大学(见图1)。中国的人才缺乏流动性,只有约1凸的中国毕业生能够去省会城市工作,而印度的大学毕业生与一些主要的国际性的中心则比较接近,比如德里、海得巴拉等等,而且他们大部分愿意去这些地方工作。 除此之外,高效的管理人员也非常短缺。我们估计,考虑到许多中国公司的全球扩展的雄心,在接下来的10到15年里,它们将需要75,000个能够在国际环境中有效工作的领导型人才。而现在只有3,000到5,000人。管理才能可以由以下几处获得:那些训练低水平工人的离岸企业、能培养出相关技能的管理者的工业企业、在发达国家从事工作或研究的人士。来自于这些“出处”的人在中国还非常缺少。尽管跨国公司现在都在为管理人才开设一些最初级的入门课训练,但是这个过程是耗时耗钱的。加之,FDI水平这么高,所以跨国公司总是互相挖人。而且这问题正变得严重,原因就是没有更多的中级管理人才可以从中国公司中雇佣。 对于跨国企业、中国企业、中国政策制定者来说,在金融、会计、工程以及商业中的重要岗位对“世界级”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是最大的问题。企业需要这些大学毕业生去提高其市场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做好售后服务,以提高当地的金融和会计水平。在长期,中国经济将会需要更多的这类大学毕业生,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地区现在也需要全球型的领导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向为具有高附加值地区,明显的领域包括市场、产品设计等。比如,意大利北部的纺织和服装工业,已经将大部分服装生产转向低成本地区,但是工作岗位仍然得以保留,因为这些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向了服装设计、同类产品的全球观测网络等等。类似的有美国的汽车工业,从墨西哥进口的成品汽车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之后迅速上升,但是美国对墨西哥出口的汽车配件同期也上升了4倍,这样容许了更多的资本密集的工作岗位以及高薪的岗位仍被保留在了美国国内。 没有一个国家会永远停留在世界的低成本制造业。现在中国经济向制造业的巨大倾斜,导致服务业不发达(见图2)。但在中国,在所有经济中,服务将成为未来工作机会增长的发动机。创造具有吸引力的离岸服务部门的发展条件,将会帮助中国更上一层楼。这个国家在

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一)

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一)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首要控制性要素。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却没有同等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极为严重。 我国缺水问题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近20年来,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最为显著,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为绝对性短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和节水意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研究生态性水利和资源性水利,并使我国水利发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轨道。 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其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亚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 1.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但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 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约束,需要节水;能够获得经济收益,愿意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 2.节水型社会的实现途径 (1)明晰初始水权。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由于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因此首先要根据流域的水资源规划,进行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再确定各区域的用水权指标。在各流域或区域分配初始水权时,要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并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权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储备。如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初始水权分配时,首先要扣除210亿立方米的生态和环境用水,剩下的370亿立方米才是可用于分配给沿黄省区的水权。 (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例如,根据国务院的黄河分水方案,宁夏拥有40亿立方米的黄河初始水权,这就是宁夏总的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宁夏再把这个总量指标层层分解下去,层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396-12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根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XX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了五大趋势,其中指出,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因为现在消费者一般都是在线下实体店进行比较,但最终选择在线上购买。 麦肯锡公司今年的调查覆盖了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 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

查和挖掘。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6种数字行为进行分析,一是通讯和移动;二是社交网络,像微信,像新浪微博都有覆盖;三是游戏;四是在线视频;五是电子商务,六是o2o。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强调了以下五个趋势:第一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我们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是67分钟。我们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而且这两个趋势现在来看,是在更迅猛的发展当中。到明年可能要把“之一”去掉,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 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在慢慢不断的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 根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xx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了五大趋势,其中指出,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因为现在消费者一般都是在线下实体店进行比较,但最终选择在线上购买。 麦肯锡公司今年的调查覆盖了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 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6种数字行为进行分析,一是通讯和移动;二是社交网络,像微信,像新浪微博都有覆盖;三是游戏;四是在线视频;五是电子商务,六是O2O。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强调了以下五个趋势: 第一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我们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是67分钟。我们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而且这两个趋势现在来看,是在更迅猛的发展当中。到明年可能要把之一去掉,

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 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在慢慢不断的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第二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渠道购买)对30%的消费者而言尤为明显,他们会在店内浏览并同时用手机进行研究,而他们中只有16%最终选择在门店购买此产品。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刘家明指出,门店将来不单纯是交易的一个渠道,更多是展示的功能。 第三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O2O)已经非常普及并将持续发展 第四偏远地区更渴望尝鲜电商覆盖率超60% 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使用电子商务,网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8%和60%。农村用户中的网络达人更是比一线及二线城市多出25%,渴望第一个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 在具体数字上,第一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一二线达到76%,到三四线是47%,到农村19%,但是在被渗透的这些人群当中,用过电子商务网购用户,19%普及互联网的人群里面有64%用过网购。

麦肯锡解读中国富裕群体-2011

解读中国的富裕消费群体 中国富裕家庭的数量很快将会跃居全球第四。那些希望把握这个消费群体的商 家必须了解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富裕消费者有何不同,他们与中国的其他消费群 体有什么区别,以及他们彼此之间又有何差异。 2009年7月? 安宏宇狄维瑞 来源:营销及销售业务 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谈论中国的富裕消费者可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对于世界各地的许多企业来说,在其他国家低迷惨淡的背景下,中国的富裕消费群体代表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尽管全球经济低迷不振,但中国富裕家庭的数量仍在不断攀升。到 2015 年,中国将拥有 全球第四大的富裕消费群体。对这部分群体购买行为背后的原因的深入理解将帮助商家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富裕群体的消费行为与其他国家的富裕群体,以及中国其他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存在很大差异1。事实上,奢侈品消费者的人群 已经变得相当庞大,足以形成彼此截然不同的细分群体,而每一个细分群体又有各自不同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 我们的研究工作包括在 16 个城市对 1,750 名中国富裕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采访。中国的 富裕消费者是指其家庭年收入超过 36,500 美元的人,该收入水平具有的消费能力与年收 入大约 10 万美元的美国家庭相当。这些中国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约为 8 万美元,代表 了中国城市中 1 %收入最高的挣钱者。作为对这种采访的补充,我们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家庭访问,他们还陪同许多受访者出门购物。此外,我们还与在中国供职于奢侈品行业的品牌经理和营销专家进行了交谈,访问了奢侈品牌专卖店,并进行了商店出口拦截调查。 为了获得成功,销售奢侈品牌和主流品牌高端产品的营销人员必须了解,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富裕消费者选择某一个品牌,而不选择另一个品牌。他们选择品牌的参照标准差异极大:例如,有些中国富裕消费者仍然在追求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另一些消费者却并不想炫耀自己的财富。如果不能很好了解这种差别,企业就有可能浪费大量营销开支,并且错失市场良机。 巨大且越来越大的市场

新阶段中国邮政储蓄的困境与出路

新阶段中国邮政储蓄的困境与出路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的五年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时代,这对于刚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生存压力比以往更大。资本金较少、面临同业激烈竞争和盈利能力不足是邮政储蓄银行在发展中面对的主要问题。为了摆脱困境,需要银行内外的相互配合,应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宽资金运用渠道。 一、邮储银行面临的困境 (一)邮政储蓄缺乏真正的独立性 目前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仍然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原局长陶礼明出任邮储银行行长。邮政储蓄银行仍然与邮政集团公司保持着紧密联系,缺乏真正的独立性。 (二)邮储银行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没有上市,并且由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缺少战略投资者,因此资本金较少,资本金数额仅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邮储银行的发展,面临的风险可能逐步扩大,资产规模的扩大也要求注入更多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不仅能增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能增加在金融市场上的信誉。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都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难题,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国内银行通过上市,发行次级金融债券,获得外汇储备注资等方式来增加资本金,而邮储银行在成立

开始就面临着资本金的“先天不足”,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没有通过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薄弱 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须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然而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邮政集团公司也就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唯一股东,存在着股权结构单一化的问题。 (四)缺乏专业性金融人才,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邮政储蓄隶属于邮政部门,邮政储蓄与其他邮政部门工作人员混岗作业,尤其是基层从业人员与邮政频繁换岗等问题严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及专业化管理。邮政储蓄由于长期“只存不贷”,因此造成邮政储蓄工作人员缺乏信贷经验,对地区信贷需求不了解,不懂信贷正规程序。另外绝大部分邮政储蓄资金很长一段时期交存人民银行,没有任何风险,因此邮政储蓄相应缺乏风险管理人才。 (五)面临激烈的竞争 外资银行在资产规模、管理体制、金融创新能力,人才引进等方面均要领先于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相对于邮储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外资银行除可以开展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外,也可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进行混业经营,所以邮储银行在业务范围上要窄于外资银行。(2)在华的外资银行资本雄厚,并且受到母国银行的支持,金融服务水平很高。而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