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2014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2014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2014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2014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等几个阶段。

2.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

物称为原口动物,包括除棘皮动物外的所有无脊椎动物。

3. 动物的基本结构机制是在胚胎发育中建立的动物结构和机能的机制,包括对

称类型、体腔类型、分节、头部形成和骨骼化。

4.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光合自养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动

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

5. 原生动物摄食胞器有胞口、胞咽、和食物泡。

6. 海绵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所构成,外面的称皮层,里面的称胃层,

两层之间是中胶层。

7. 腔肠动物具有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称为网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为梯状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环节动物为链状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8.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两胚层,具特殊的能完成消化和物质运输功能

的皮肌细胞。(消化循环腔)

9.腔肠动物出现了双胚层(消化循环腔),有了胞外消化的功能,但有口无肛门。

10. 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的分化。构成体壁的两层细胞分别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外胚层和内胚层。前者分化为外皮肌细胞等结构;后者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运动。

11. 腔肠动物的身体有2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适应固着生活的水螅型,另

一种是适应漂浮生活的水母型。

12. 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中胚层和

两侧对称的体制的形成。

13. 扁形动物是一类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三胚层和无体腔的动物,

其神经系统为梯状神经系统。

14. 原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脏壁中胚层与肠系膜,原体腔中充满

体腔液。(原体腔又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

15. 假体腔动物具有了完全消化管,软体动物出现了唾液腺等消化腺。寡毛

16. 环节动物门可分为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

17. 软体动物的身体不分体节,而包括头部、足部、内脏团、外套膜和贝壳等部分。

18.软体动物外套腔有排泄孔、(呼吸),肛门、肾口和生殖孔也开口于其中。

19.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具有外套膜,一般具贝壳,出现了呼吸器官和循环系统,排泄器官为后肾,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和面盘幼虫。

20. 昆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变态的过程,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21. 节肢动物的发育通常经历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较大变化,叫做变态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2.节肢动物门的身体体表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23. 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24. 棘皮动物特有结构是水管系和管足,这是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有开口与外界相通。

25. 圆口纲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附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26. 鱼类的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等。

27. 鱼类的血液循环方式属于单循环,流经心脏的血为静脉血。

28. 现存软骨鱼系共分2个亚纲,即板腮亚纲和全头亚纲。29.鱼体两侧通常见到具有一条或几条穿有小孔的鳞,称为侧线,具有取食、避敌、求偶功能。

30. 白斑星鲨属于脊索动物门软骨鱼纲板腮亚纲。

31.鱼类脊柱的分化程度低,分为躯干椎和尾椎两种。

32. 两栖类由水生到陆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浮力改变问题、水环境和干燥的陆地问题、携带氧的介质的改变的问题、温差变化的不同问题、声波、光波的传导介质的改变问题和陆地环境多样化问题。

33. 玳瑁属于(爬行纲、龟鳖目、海龟科)龟鳖目,大壁虎属于(爬行纲、蜥蜴目、壁虎科)蜥蜴目。

34. 两栖类的脊椎有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的分化。

35.爬行动物除了像两栖动物可借口底运动进行咽式呼吸外,同时还发展了羊膜动物所特有的胸腹式呼吸方式。

36. 哺乳类的皮肤特点是表皮和真皮均加厚,被毛和皮肤腺特别发达。37.海豚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

38. 脊椎动物循环系统都是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等部分所组成。

39. 爬行动物是第一种真正适应陆生的脊椎动物,其成功主要归于生殖(羊

膜卵)的进化。

40. 现存的爬行动物约有6550多种,分为喙头蜥目、龟鳖目、蛇目、鳄目和蜥

蜴目。

41. 鸟分为两个亚纲,即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

42.鸟类的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有羽毛,角质喙,角质鳞、距、爪和喙上的角质鞘等。鸟类皮肤的特点是薄、松、软、干,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皮脂腺。

43.鸟类的循环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完全双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心脏容量大,血细胞保留细胞核、血液循环迅速。

44. 哺乳类四肢的着生与爬行类不同,其特点是前肢的肘关节向后(关节

角顶朝后)、后肢的膝关节向前(关节角顶朝前),从而使四肢紧贴于躯体下方。

45. 脊椎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器官主要是肾,另外还有盐腺、直肠腺

等肾外排盐结构。

46.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系统密切相关,如果此系统局限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举一例)腮(肺),则循环系统比较复杂;如果此系统分散在身体各部如(举一例):体表,循环系统的构造及血液流程均较简单。

47.节肢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蜕皮现象,围心腔壁消失,体壁和消化道

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混合,血液和体腔液混合在一体。

48. 具有柔软体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由于体内不能被压缩的液体而产生

流体静力骨骼骨骼,节肢动物具有不随身体长大的外骨骼,

脊椎动物发展出随身体长大的有软骨或硬骨组成的内骨骼支架。

49. 脊椎动物的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

50. 原体腔见于线虫动物,真体腔是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的,混合体腔见于节肢动物动物;它们分别来源于胚胎的囊胚腔、中胚层之间和

真体腔混合。

★51.原肾管起源于扁形动物,后肾管起源于软体动物。

52. 水生动物尿中的含氮废物主要是 NH3。陆生哺乳类动物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主要以尿素形式,是前者经氧化而生成的产物,易溶于水,毒性较小,排出的水分较少。

53. 脊椎动的骨骼系统包括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中轴骨包括头骨、脊柱、

胸骨和肋骨,附肢骨包括四肢骨和将肢骨连接到中轴骨的带骨即肩带和腰带。

★54. 羊膜类脊椎动物是指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动物。

55.从发生和构造看,盾鳞和羽毛、牙齿(写2个)为同源器官。

56.无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系统分为闭管式式循环和开管式式循环。

57.无脊椎动物免疫方式简单,只具有非特异性免疫,而脊椎动物还具有

特异性性免疫。

58.无脊椎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器官有原生动物的伸缩泡、虾类的绿腺和昆虫的马氏管。

59. 无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体腔的演化经历了从无体腔到假体腔,再到环节动物出现真体腔,而节肢动物的体腔称为混合体腔。

60. 现存的脊索动物分为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

脊椎动物亚门。

61. 鲤鱼的鳞叫圆鳞,来源于中胚层;蛇的鳞叫,来源于。

62. 动物皮肤产生多种衍生物,包括鱼类和两栖类的粘液腺、鸟类的羽毛

和爪、哺乳类的毛、蹄、指甲和发达的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等。63.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外面有羊膜、绒毛膜、卵黄囊和尿囊的膜。

64. 动物的无性生殖有裂殖生殖、出芽生殖、芽球生殖和再生几种形式。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大多原生动物的水分调节和排泄主要靠伸缩泡实现,没有专门的胞器进行呼吸,气体的交换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完成。

( × )水沟系统是珊瑚虫(珊瑚虫是腔肠动物,而水沟系统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适应水中固着所特有的结构。

(×)线虫动物的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雄性生殖器官成对,雌性生殖器官单个。线虫动物的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雄性生殖器官(单个),

雌性生殖器官(成对)

( ×)腔肠动物是三胚层动物,因为中胶层即是中胚层。(中胶层是有皮层和胃层共同分泌的物质构成)

( √)扁形动物是第一类真后生动物。真后生动物(Eumetazoa)是指所有具有细胞组织的动物。动物中只有扁盘动物门,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

和中生动物门不属于真后生动物。

(×)假体腔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原肾管,没有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有的线虫幼虫具有腺型排泄系统,而成虫具有管型排泄系统)

( √ ) 蚯蚓的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循环。

(×)软体动物的排泄孔、生殖孔、呼吸、肛门甚至口都在外套腔外(都在外套腔内),所以其排泄、生殖、呼吸等生理活动均与外套腔内的水流

有关。

( √ ) 海星体壁有中胚层来源的骨形成棘刺,因此叫做棘皮动物。

(√)完全变态的昆虫具有蛹期。

(√)腔肠动物是最早具有神经系统分布的动物。

(×)节肢动物是最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因此属于后口动物。(无脊椎动物中只有棘皮动物是后口动物)

(√)腔肠动物神经网的特点---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无定向性、速度慢。(×)棘皮动物为五辐射对称,说明它们是一类非常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 √)蛛形纲的主要特征是: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头胸部6对附肢,其中4对步足,呼吸器官有书肺和气管,排泄器官为基节腺和马式

管。

( √)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如果呼吸系统局部在身体的某一部分,则循环系统比较复杂;反之则循环系统简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上下颌,具有了主动捕食的能力。

()两栖类具有双重呼吸。(肺呼吸、皮肤呼吸、鳃呼吸)

( √ )青蛙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属于基本双循环。

( × )消化道首次出现盲肠的脊椎动物是两栖纲动物。(是爬行纲动物)

()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的薄膜状结构,充满毛细血管,便于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虾、蟹等。

(×)哺乳动物中的有袋类动物属于真兽亚纲。(后兽亚纲)

(×)头索动物所特有的变态方式,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方式称为逆行变态。(是尾索动物)

( √) 从爬行动物开始才具有胸廓。

(√)羊膜动物才有胸廓。

(√)五辐射对称是指身体可作五个切面,把身体分成相互对称的两部分。(√)七鳃鳗具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但脊椎没有出现。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即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

(×)爬行动物的牙齿着生牢固,具有咀嚼功能。(无咀嚼功能)

( √ )根据颞窝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的情况,颞窝分为四类,合颞窝类头骨每侧有一个颞窝。×(三类:无颞窝类、双颞窝类、合颞窝类)

( × )鸟类消化生理方面的特点是消化力强、消化过程慢。消化速度快

( √ )海鸟盐腺的功能是能分泌出比尿的浓度大得多的氯化钠(5%),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 √ )只有哺乳类具有特殊的膈肌,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的隔。

( √ )胚层分化时,外胚层分化为皮肤上皮及其衍生物、肌肉组织和感觉器官。(×)鸵鸟属于鸟纲突胸总目。鸟纲突胸总目不包括鸵鸟目

(×)动物的营养来源于外源有机物,因此都是异养生物。眼虫是自养生物

(×)脊索动物就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具有脊索的动物。高级脊索动物的脊索会退化并被脊柱代替

(√)软骨鱼纲的动脉圆锥是心室的延伸,可主动收缩。

(√)动物出现了真体腔才出现真正的循环系统。

(×)五趾型附肢第一次出现是在爬行动物。

( √ ) 只有哺乳动物形成肌肉质的膈肌,帮助完成呼吸运动。

(√)壁虎属于爬行纲蜥蜴目。

(√)侧线是鱼类特有的感觉水流的器官。

(×)脊椎动物属于原口动物。

(×)动物都是能运动的生物体。

(√)鱼类心脏具有一心房一心室,所以是不完全双循环。(×单循环)(√)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也称退化变态(×)具有细胞内消化的动物只有原生动物,它们把食物颗粒摄取入细胞形成食物泡。

( × ) 脊椎动物的骨骼从两栖动物开始具有胸廓。是爬行纲动物

(×)头索动物亚门具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但只有头部具有脊索。(比如文昌鱼,无骨质的骨骼,纵贯全身并一直向前越过神经管的脊索是主

要的支持结构)

(×)大鲵属于爬行动物蜥蜴纲。(大鲵是两栖纲隐鳃鲵科)

三、单选题(每题1分)

1管细胞和帽细胞是构成 A 的主要细胞。

A. 原肾管

B. 后肾管

C.水沟系

D. 水管系统

2线虫的消化系统的特点是B。

A.无口无肛门

B. 由口、咽、肠和肛门组成

C. 无肠管

D. 由口、咽和肠三部分组成

3 最早出现循环系统的动物是 B 。

A.棘皮动物 B. 软体动物 C. 假体腔动物 D. 环节动物

4 昆虫纲的身体分部方式为 A

A.头、胸、腹部

B. 头胸部、腹部

C. 头部、躯干部

D. 头、足、躯干部

5黑热病由下列哪种动物引起C

A.日本血吸虫

B.中华枝睾吸虫

C.利什曼原虫

D.锥虫

6 属于后口动物的是C

A. 蚯蚓

B. 蜗牛

C. 海星(棘皮动物)

D. 蝗虫

7 海洋中鞭毛纲的 A 等大量快速繁殖,形成赤潮,造成生成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养殖带来很大危害。

A. 夜光虫

B. 锥形虫

C. 疟原虫

D. 海带虫

8下列哪种生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A 。(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腔肠动物存在着世代交替现象)

A.海月水母(腔肠动物)

B.珊瑚

C.海葵

D.薮枝虫

9以下动物具有外骨骼的有 B 。

A. 蜗牛和田螺

B. 龟和扬子鳄

C. 湖蟹和对虾

D. 甲鱼和蛇

10具有细胞内消化的动物是(B)。(A)

A.珊瑚虫

B. 涡虫

C. 绦虫

D.蛔虫

11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动物是( D)。

A. 蚯蚓

B. 蜗牛

C. 蝗虫

D. 鲨鱼

12钵水母纲的生殖腺由( C )产生。

A. 中胶层

B. 外胚层

C. 内胚层

D. 中胚层

13腔肠动物开始有了消化器官,即消化循环腔,相当于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的( A )。

A.原肠腔

B.内胚层

C.囊胚腔

D.中胚层;

14软体动物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结构分3层,最内为层( B )。

A. 角质层;

B. 珍珠质层;

C.棱柱层腔;

D.内胚层

15蝗虫的变态属于( B )。

A. 无变态

B. 渐变态

C. 半变态

D. 完全变态

16马氏管是昆虫的D器官。

A.循环

B.生殖

C.呼吸

D.排泄

17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B

A.消化作用

B.调节水分平衡

C.呼吸作用

D.运动作用

18属于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是A

A. 水螅

B. 草履虫

C. 眼虫

D. 姜片吸虫

19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 B

A.链状神经系统

B.网状神经系统

C.梯状神经系统

D.定向传导神经系统20大变形虫的伪足属于( B )伪足。

A. 丝状伪足

B. 叶状伪足

C. 根状伪足

D.鞭状伪足

21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 )。

A 多孔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轮虫动物

D 线虫动物

22水螅纲的生殖腺由( C )产生。(

A. 中胶层

B. 外胚层

C. 内胚层

D. 中胚层

23扁形动物外胚层与内胚层之间,由中胚层形成的( B )填满内部器官间的空隙。

A.上皮组织

B. 实质组织

C.结缔组织

D. 肌肉组织

24具有口沟摄取食物形成食物泡的原生动物是( B )。

A. 夜光虫

B. 草履虫

C. 疟原虫

D. 绿眼虫

25水螅体壁中无细胞结构的是( )。

A. 外胚层;

B. 中胶层;

C. 内胚层;

D. 中胚层。

26软体动物左右侧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围成的空腔称为( D ),并有入水

孔和出水孔与外界相通。

A. 次生体腔;

B. 假体腔;

C.囊胚腔;

D. 外套腔

27( A )属于尾索动物亚门的动物。

A. 菊花海鞘

B. 海百合

C. 七鳃鳗

D. 文昌鱼

28 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中,( A )是首次出现于两栖类的特征。

A. 五趾型附肢;

B. 羊膜卵;

C. 恒温;

D. 完全双循环。

29 鸟类的大脑发达是由于:( B )。

A.嗅叶发达

B. 纹状体发达

C. 新脑皮发达

D. 古脑皮发达

30“四大家鱼”是指C。

A. 鲤鱼鲫鱼青鱼草鱼

B. 鲤鱼鲫鱼鲢鱼鳙鱼

C.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D. 鲤鱼草鱼鲢鱼鳙鱼

31 A动物心脏较小,位置很靠前,在肩带背面,且不具动脉圆锥而代之

以动脉球

A. 硬骨鱼类

B.软骨鱼类

C. 无脊椎动物

D.圆口类

32 下列动物中具有动脉球的是 C

A.七鳃鳗

B.鲨鱼

C.鲫鱼

D.蛙

33具有开放式骨盆的动物是 C

A. 哺乳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两栖类

34鸭嘴兽为哺乳类C的代表动物。

A. 后兽亚纲

B. 真兽亚纲

C. 原兽亚纲(又称单孔目)

35 鲫鱼的侧线与 C 有关。

A. 循环有关

B. 呼吸有关

C. 感觉有关

D. 生殖有关

36B属于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

A.鲤鱼

B.文昌鱼

C. 肺鱼

D. 七鳃鳗

37 尿中的含氮废物主要为NH

的动物是 C

3

A .节肢动物 B.爬行类动物 C.水生动物 D.哺乳动物

38文昌鱼在分类地位上属于( D )。

A. 原索动物

B. 尾索动物

C. 半索动物

D. 头索动物

39脊椎动物从( B )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耳,外被鼓膜,内有耳柱骨。声波对鼓膜的振动,可经耳柱骨传入内耳。

A.鱼类

B. 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40马氏管是昆虫的(B)器官。

A.循环

B.生殖

C.呼吸

D.排泄

41(A)属于环节门多毛纲的动物。

A.环毛蚓

B.沙蚕

C. 医蛭

D. 蚂蟥

42( C )为鱼类和两栖类成体的排泄器官。

A.前肾

B.中肾

C.后肾

D.原肾

43 爬行类的血液循环方式为( B )。

A. 开管式循环

B.不完全双循环

C. 完全双循环

D. 单循环。

44鸟类一般有9个气囊,除单个( A )外,均为左右成对。

A. 前胸气囊

B. 后胸气囊

C. 锁间气囊

D.腹气囊

45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 D )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

A.羊膜腔

B. 卵黄囊

C.羊膜

D. 尿囊。

46盾鳞是( D )体表的鳞片。

A. 文昌鱼;

B. 硬骨鱼;

C. 七鳃鳗;

D. 软骨鱼

47 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中,( A )是首次出现于两栖类的特征。

A. 五趾型附肢;

B. 羊膜卵;

C. 恒温;

D. 完全双循环。

48属于两侧对称的三胚层动物是(D)。

A. 水螅

B. 草履虫

C. 眼虫

D. 姜片吸虫。

49 具有开放式骨盆的动物是( C )。

A 哺乳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两栖类

50针鼹属于( B )的动物。

A. 真兽亚纲

B. 原兽亚纲 C后兽亚纲

51 脊椎动物的( A )。

A. 心脏在消化道腹面,而神经管在消化道背面;

B. 心脏在消化道背面,而神经管在消化道腹面;

C. 心脏和神经管均在消化道腹面;

D. 心脏和神经管均在消化道背面。

52下列哪类动物的没有鳔?( A )(软骨鱼没有鳔)

A. 鲨鱼;

B. 鳝鱼;

C. 小黄鱼;

D. 带鱼;

53鸵鸟为鸟类今鸟亚纲( A )的代表动物。

A 平胸总目

B 突胸总目

C 企鹅总目

54( C )为羊膜动物成体的排泄器官。

A. 前肾;

B. 中肾;

C. 后肾;

D. 原肾。

55 哺乳类皮肤系统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来源于( C ),

56真皮来源于( B )。

A. 内胚层;

B. 中胚层;

C. 外胚层。

57 血液中红细胞无核的动物是( C )。

A 鸟类;

B 两栖类;

C 哺乳类;

D 爬行类

58袋鼠属于(C)的动物。

A. 真兽亚纲

B.原兽亚纲 C 后兽亚纲

59鉴别物种的唯一客观标准是(D)。

A. 形态差异

B. 结构差异

C. 地理分布

D. 生殖隔离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多选漏选不得分)

1.动物的无性生殖有几种形式(ABCD)。

A.裂殖生殖

B.出芽生殖

C.芽球生殖

D.再生

2.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所经历的阶段有(BCE)。

A.三胚层和真体腔形成 B.囊胚 C.原肠胚

D.胚胎逆转 E. 胚层分化

3.昆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变态的过程,该过程有(AC)几种形式。

A.完全变态

B.蜕皮

C. 不完全变态

D.幼虫

4. 下面关于真体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 )。

A. 由中胚层包围形成的

B. 有体壁肌肉层

C. 有肠壁肌肉层

D. 有体腔膜包围

5. 腔肠动物门的特点是(ABC)。

A. 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

B. 具消化循环腔

C. 有神经细胞

D. 梯形神经系统

6.下列动物为闭管式循环的有( ABD )。

A.蛔虫

B. 环毛蚓

C. 乌贼

D.医蛭

7.以下是属于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ABC)。

A.身体柔软、不分节、多左右对称,具有三胚层和真体腔

B.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膜套4部分

C.多数具有石灰质的贝壳

D.排泄系统为原肾型(后肾型)

8. 下列哪些属于软体动物门的特征(ABDE)。

A.具有三胚层和真体腔 B.身体柔软而不分节 C.附肢分节

D.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膜套 E. 排泄系统为后肾型

9.昆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变态的过程,该过程受(ABD)的控制。

A.脑激素

B.蜕皮激素

C. 生长激素

D.保幼激素

10. 软体动物门的特点是(AB)。

A. 具有外套膜和贝壳

B.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C. 有闭管式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

D. 链状神经系统

11. 环节动物门包括(ABD)。

A. 多毛纲

B. 寡毛纲

C. 蚯蚓纲

D. 蛭纲

12. 扁形动物门的特点是(ABD)。

A. 身体扁平

B. 三胚层无体腔

C. 后肾管排泄(原肾)

D. 梯形神经系统

13. 下面关于假体腔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 由中胚层包围形成的

B. 有体壁肌肉层

C. 充满体腔液

D. 具有体腔膜

14. 原肾管和后肾管的起源分别是(A AB)。

A. 外胚层;

B. 中胚层;

C. 中胶层;

D. 中胚层

15.软体动物外套腔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有( BCD )开口,并有入水孔和出水孔与外界相通。

A. 围心腔;

B. 后肾管;

C.生殖管;

D.消化道

16. 鸟类的羽毛有(ABD)种类型。

A.绒羽 B.毛羽 C.尾羽 D.正羽

17.爬行动物的皮肤特点有 ( ABCD )。

A.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B.表皮高度角质化

C.具有角质鳞片

D.富有色素细胞

18.脊椎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器官主要有以下类型(BCD)。

A.皮脂腺 B.肾脏 C.直肠腺 D. 盐腺

19脊椎动物的消化腺包括(BCD)。

A.甲状腺

B.胰腺

C. 唾液腺

D. 肝脏

E.肾脏

20淋巴器官包括( ABCD )。

A.淋巴结

B.胸腺

C.扁桃体

D.脾脏

21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主要由有以下结构(BC)构成。

A.头骨 B. 中轴骨 C.附肢骨 D. 四肢骨

22陆生动物的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主要是(BC)。

A.氨

B.尿酸

C. 尿素

D. 尿液

23动物血液中呼吸色素有(ABCD)。

A.血红蛋白

B.血绿蛋白

C.血蓝蛋白

D.蚯蚓血红蛋白

24小进化的影响因素有( ABC )。

A.遗传漂变

B.迁移

C.突变

D.自然选择

25. 发育过程中具有变态的动物是(BCD)。

A. 文昌鱼

B. 海鞘

C. 牛蛙

D. 蝗虫

26. 鸟类的皮肤特点有(ABCD)。

A.薄而干燥 B.有皮肤腺 C.松 D.具有羽毛

5. 出现了新脑皮的脊椎动物有( CD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27.生物进化的主要阶段包括( ABCD )。

A.原核生物出现

B.原核生物的发展和释氧的蓝藻出现

C.真核生物出现

D.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和发展

28. 具有中耳的脊椎动物是( BCD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29.下列动物为开管式循环的有( ACD )。

A.河蚌

B. 环毛蚓

C. 乌贼

D.田螺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

完全卵裂:在分裂时,受精卵分裂为完全分离的单个细胞,分裂的子细胞大小相同的称等裂,大小不等则称不等裂。

有性生殖:是2个单倍体配子(性细胞)融合为一个合子(受精卵),合子发

育成新一代的方式。

辐射对称:大多数腔肠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

切面可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为辐射对称。是一种原始的、低等的对称形式,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适应水中营固着或漂浮生活。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称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

双名法:为种的命名方法,由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文字组成。前面为该动物的

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字为其种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第一字母不需大写;在学名之后还可加上定名人的姓氏。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细胞器。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后来直接或间接成为动物的口。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

海绵动物:为多细胞动物,但是细胞基本没有组织分化。(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最简单的,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腔肠动物)

蜕皮:爬行动物的鳞及昆虫的表皮被有定期更换规律,称为蜕皮。

皮肤肌肉囊:扁形动物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共同形成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由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腔—即原肠腔,具消化的功能,可以行细胞外消化,这种消化腔兼有循环的作用,称为消化循环腔。

假体腔:原体腔是由胚胎期的囊胚腔形成的空腔,仅有体壁中胚层,无体腔膜。存在于原腔动物。

原肾型排泄系统:由排泄管,毛细胞组成,起源于外胚层,并沿途多次分支,

许多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每个分支的末端有管细胞,管细胞上覆盖有帽细胞,两者共同组成焰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梯形神经系统:出现原始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里有神经细胞和神经

纤维,神经索之间还有横神经相连,形成梯状。脑和神经索都有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联络,但仍然没有出现神经节。

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体节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称异律分节。

分节:是指胚胎及成体出现的、沿身体纵轴排列的一系列相似分段的现象,每一段称为一个体节。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代表次生体腔的围心腔壁消失,消化

管与体壁之间很大的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称为混合体腔。由于这个混合体腔中血液和体腔液也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又称血腔。

马氏管:节肢动物如蜈蚣、昆虫、蜘蛛等的排泄器官。为着生于中、后肠界处的

盲管。马氏管的盲端游离于血腔中,并从血液中吸取代谢废物,把它送入直肠中,由肛门排出体外。

外套膜:软体动物等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壁延伸而成的膜状物。

完全消化管:有口和肛门,具发达的肌肉质咽,但肠壁无肌肉层。为管中套管

结构。使食物在消化管内沿着单线运动,残渣直接经肛门排出体外,促进消化管不同部位在机能上的分工和形态上的分化。

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不流入组织间隙中,而是从这条血管流到另一条血

管,中间由微血管网相连。

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

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

不完全双循环:两栖纲的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构成,体循环回心脏的静脉血和

肺循环回心脏的动脉血进入心室后没有完全分开,由心室发出的血液是混合血,即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完全的双循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动心脏四腔,心房与心室已完全分隔(具左

心房与左心室以及右心房与右心室),使动脉和静脉血液完全分开,提高了血液循环的效率。

五趾型附肢:陆生脊椎动物的运动器官,由上臂、前臂、腕、掌和指五部分构

成。

双重呼吸:鸟类具有气囊与气管和肺相通,使鸟在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

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咽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故称咽式呼吸

卵胎生: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的生殖方式。

胸廓:胸廓是胸腔壁的骨性基础和支架。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和1个胸骨借关节、软骨连结而组成。

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

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特点事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

★留鸟:终年栖居在一地而不迁徙的鸟类,如麻雀、喜雀。

★候鸟:随季节不同、气候的冷暖而改变栖息地的鸟类。

★旅鸟:在南北迁徙过程中旅经某地暂时停下栖息的种类,如灰鹤等。

★迷鸟:遇狂风或受气候影响偶而出现在某地的鸟类,如埃及雁等。

洄游:鱼类的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集性的迁徒运动。鱼类依靠洄游来寻找它在生活的某一时期所需要的特定环境。

生殖洄游: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寻找产卵场所。羊膜卵:羊膜卵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

脊索:是一条纵贯动物躯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位于消化管背面,神经管腹面,并与二者平行

羊膜动物: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

胚膜是羊膜动物共有特性,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使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保证了在陆地上进行繁殖。这类动物叫羊膜动物。

物种: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

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

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六、简答题

1.简述无脊椎动物体制(对称形式)的演化及其对生活环境的适应。14

2.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①辐射对称:体型有了固定的对称形式,有的出现两辐射对称。

②两胚层,原始消化腔—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

③组织分化:皮肌细胞。

④肌肉结构:皮肌细胞的形成,说明上皮与肌肉没分开—原始现象。

⑤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3.扁形动物较腔肠动物有哪些进步特征?

两侧对称;中胚层;皮肤肌肉囊;原肾管的排泄系统;梯式神经系统;固定的生殖腺和一定的生殖器官及附属腺。(每个知识点1分)

3.环节动物分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有哪些,简述其结构和排泄方式?

5.简述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过渡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6.简述中胚层形成的意义。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从而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中胚层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并为各器官系统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7.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何意义。

次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开形成。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一个重要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加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8.试述软件动物外套膜的结构和功能?

9.举例并简要说明软体动物门三个主要纲的主要特征

10.试述节肢动物呼吸系统的多样性。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不同类群有不同的呼吸系统。

◆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的薄膜状结构,充满毛细血管,便

于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虾、蟹等。

◆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hou)的呼

吸器官。

◆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气管分支,布满全身,微气管伸入组织间,

直接与细胞交换。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

11.比较鱼类、两栖类和鸟类的循环系统

鱼纲一心房,一心室和静脉窦,软骨鱼有动脉圆锥单循环

两栖纲二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不完全的双循环

爬行纲二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退化不完全的双循环

鸟纲二心房,二心室,仅有右体动脉弓完全的双循环

哺乳纲二心房,二心室,仅有左体动脉弓完全的双循环

12.区别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主要特征。

13.简述鱼类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

(1) 体表呈纺锤形,体表被鳞(1分);皮肤富含粘液腺,分泌粘液到体表(1分)——减少水中游泳的阻力(1分)

(2) 鳃呼吸,鳃气体交换表面积大,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壁薄,气体交换—逆流交换——适于与水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1.5分)

(3) 适用于鳃呼吸,心脏为单泵式,血液为单循环(0.5分)

(4) 有适应于水中生活的特殊结构

①鳍—游泳器官。奇鳍中的背鳍和臀鳍能维持平衡,帮助游泳;尾鳍控制游泳方向,推动鱼体前进;偶鳍(胸鳍、腹鳍)维持平衡,改变运动方向。(2分)

②鳔—鱼体比重调节器官,使鱼能在不同水层中游泳。(1分)

③侧线器官—感受低频振动,可判断水波动态、水流方向、周围物体动态等。

④血管囊—水深度和压力的感受器。(0.5分)

14.爬行类比两栖类进步的特点有那些?

15.鸟类同爬行类比较,其进步性特征;

16.简述脊椎动物椎体的类型。

1.双凹型椎体:椎体的两端凹入,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椎体,见鱼类和两栖类;

2.前凹型、后凹型椎体:椎体的前端或后端凹入,见于爬行类

3.异凹型椎体:鸟类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

4.双平型椎体:哺乳类的脊椎骨的椎体两端均为平面椎体的接触面宽大

生态学复习题

普通生态学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环境、生态因子的概念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2. . 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1、生态因子的分类 1属性; 非生物因子:温度、光、水、pH、氧等理化因子。 生物因子:同种和异种生物个体及其生物过程。 2性质; 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理化性质、肥力等 地形因子: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等。 生物因子:如捕食、寄生、竞争等 人为因子:人类活动。 3作用 密度制约因子:受密度制约的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不受密度制约的因子。 二.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3什么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限制因子定律:在外界光、温度、营养等因子数量改变的状态下,探讨的生理现象(如同化过程、呼吸、生长等)的变化,通常可将其归纳为3个主要点: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动物生物学下复习题

第十三章脊索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脊索;*2.背神经管;*3.咽鳃裂;4.被囊动物;*5.逆行变态;6.原索动物二、填空题 1.海鞘的幼体形似________,尾内有一条典型的________,体背方有一条直达体前端的________,咽部有成对的________。 2.文昌鱼口笠和缘膜的周围分别环生和,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泥沙进入口中。 3.海鞘的呼吸是在水流进出体内的过程中完成的,即:水流携带氧气由________到____ ____,经过________到围鳃腔,最后经________流出体外。 4.脊索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亚门,其中低等脊索动物合称为__ ______。 5.文昌鱼________心脏,循环方式为;肠向前伸出一个盲囊,突入咽的右侧,称为________,相当于脊椎动物的________。 6.文昌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纵贯全身,终生保留,________也终生保留。 7.多数尾索动物的________仅存在于幼体,成体包围在被囊中;尾索动物可分三个纲,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文昌鱼的胚胎发育一般经过、、、、等几个阶段。 三、判断题 1.海鞘多为雌雄同体,也多为自体受精。 2.尾索动物的成体均是固着生活。 3.海鞘的排泄器官为一团由细胞组成的小肾囊,内含尿酸等废物,排泄物入围鳃腔借水流排出体外。 4.内柱是海鞘咽背壁内侧的一条纵沟,内有许多黏液细胞和纤毛细胞。 5.文昌鱼为闭管式循环,具有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血流的动力来自腹大动脉。 6.门静脉与静脉的不同在于前者两端均连接毛细血管网。 7.文昌鱼在分类上属头索动物亚门,属有头类。 8.脊索动物的循环方式都是闭管式循环。 9.文昌鱼的肝盲囊与脊椎动物的肝脏属同源器官。 10.文昌鱼的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偶鳍只有腹鳍,而无胸鳍。 四、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成体无脊索的是( )。 A.海鞘B.文昌鱼C.七鳃鳗D.盲鳗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地质复习试题库

.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地质学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 .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 2地质作用: 3地壳运动 4岩浆作用: 5地震: 6岩石: 7.矿物 8岩石的结构: 8地层: 9地层层序定律: 10地质构造: 11.断层: 12活断层*: 13地质图: 14地下水 15孔隙: 16临界水力梯度*: 17裂隙: 18岩溶: 19潜水

20承压水: 21层流: * 22紊流: * 23 流砂 24基坑突涌: 25烈度: 26泥石流: 27滑坡: . . 28风化作用: 29斜坡变形破坏: 30工程地质勘探* 31原位测试* 32岩心采取率** 2、填空题 1人类工程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以及 4个方面。 2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方法有:、、、。3地质作用包括和。 4内力地质作用包括:。 5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6根据岩石的形成深度分为:。 7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和。 8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法有:和。 9岩层的产状要素是:、和。 10岩层间接触关系有、、。 11褶皱的识别标志是。 12断层要素包括:。

13逆断层活动时发生地表变形,并发育断裂。 14*活断层的主要活动方式是。 15.地下水分类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和 。 16地下水分类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17地下水的控制根据其基本原理,通常可分为:、、、、等几种控制方法 . . 18*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和 19*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可归纳为:、和 三种类型。 20*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是:、、、 。 21指出下列滑坡要素名称 (1)________________ (2)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1) (4)________________

2014生态学复习题

1. Allen 规律17.Bergman规律 18.Bergman规律 19.Chitty学说 学说Christian20.假说 21.Gause法则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7618448.html,ck23.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24.Logistic增长曲线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种竞争结局Lotka-V olterra模型及其425. 学说26.Nicholson27.r选择和K选择;r—策略者;K—策略者28.r-选择者的主要特征 耐性定律29.Shelford30.Wynne-Edwards的学说 伴生种31.32. 北极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却小。这是对什么环境的适应?33.被动扩散34.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举例说明指数增长模型在人口预测上的应用价 值。 35.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 边缘效应36.37.变温与温周期现象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波动的特点与波动的原因?38. 39.捕食食物链 40.捕食者只是对猎物产生危害吗?41.捕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草食作用的特点42.43.草原弃耕地上的演替按照时间划分是属于世纪演替还是快速演替?44.草原植被以旱生多年生禾草占绝对优势,多年生杂类草及半灌木也或多或少起显著作用。此话是否正确? 45.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46.层片及其特征 47.层片与层的区别1 48.长日照植物 49.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域超顶极50.51.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连续变化过程叫做波动还是演替? 52.沉积型循环 成群分布53. 初级生产54. 55.初级生产力56.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57.初级消费者 垂直地带性58. 59.次级生产60.次级消费者61.次级种群参数次生裸地62. 63.次生演替64.从赤道往两极,物种数目是增加还是减少;在水分受到限制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随干旱程度的增加是增加还是减少? 65.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周期性波动还是种群爆发? 66.大气中的氮素必须经过各种固氮作用才能进入生态系统,请列举具有固氮作用的自然现象? 67.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 68.单优种群落与共优种群落69.单元顶级 70.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此话是否正确? 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71. 72.地球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类型?73.第一性生产 74.顶极群落75.动态生命表76.动物保卫领域的方式 77.动物的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变化,体重大者,领域面积常常大于那些体重轻者。此 2 话是否正确?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工程地质学试卷及答案8套

工程地质试题1 一、名词释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活动断层 3、岩体结构 4、液化指数 5、软化系数 6、地质工程 7、卓越周期 8、管涌 9、固结灌浆 10、地应力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完整性含义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软弱岩石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7、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水库地震的特征是什么?其成因学说有哪些? 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结构面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工程意义? 2、分析坝基深层滑动的边界条件,简要说明剩余推力法、等稳定法的原理。 四综合论述题(14分) 分析边坡工程研究的内容和稳定分析的方法?

工程地质试题2 一、区别各组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8、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9、液化指数与液性指数 10、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4、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 5、震级与烈度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结构含义是什么?岩体结构类型是怎样划分?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结构面的成因分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每种类型。 7、卓越周期含义是什么?如何利用波速试验资料确定卓越周期?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坝基渗透变形破坏类型有哪些?如何防治之。

基础生态学复习题

绪论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 简述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层次。 四个组织层次,即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野外(田间)研究、实验研究、数学模型研究(理论)、模拟实验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3. 介绍几位著名的国内外生态学家。 ①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在《动物生态学》中,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 ②前苏联的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Kaшкapoв1945)认为,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的各种适应性。 ③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他的著作“动物的分布与多度”。 ④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1909)提出植物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⑤法国的Braun-Blanquet(1932)则把植物生态学称为植物社会学,认为它是一门研究植物群落的科学。 ⑥美国生态学家Odum(1953,1959,1971,1983)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⑦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1980)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1 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所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2.生境(habitat):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 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4.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 殖的关键性因子。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6.生活型: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生态型: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 1.生态学研究更加注重生物的生境与小环境,为什么? 答:大气候一般不能控制,但小气候可以改变。 大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小环境,而且对生物体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小环境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也直接影响小环境。如蜂鸟巢内的卵33.3℃→鸟体表12.4℃→空气和树枝3.5℃→天空→-20.7℃。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在小环境层次上对气候因子进行研究。 2.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生存因子之间的关系。 环境因子: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汇总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汇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动物生物学》习题库 …………………………………………………………………………… 第一章绪论 一、试题: 1.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2.填空。 动物生物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描述性动物现阶段、实验动物学阶段、分子动物现阶段、现代动物现阶段。 3.选择。 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C ) 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B实验动物学阶段 C细胞生物学阶段 D现代生物学阶段 4.何谓动物生物学其性质和任务是什么(问答) 定义: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性质: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之一。 任务:它研究的动物生命系统涵盖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动物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如形态、解剖、生理、分类、发育、地理、行为、进化、遗传及资源保护等。

5.动物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有何新趋势(论述)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及其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宏观和微观生物学的相互交叉,使生命科学产生了许多分支新学科,如分子系统学、分子生态学、分子系统地理学等。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物种保护和生物灾害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第二章动物生物学基本原理 1.名词解释。 1).真体腔: 即次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无论在系统发展或个体发育上看,比原体腔出现的迟,所以称为次生体腔。 2).假体腔: 又称原体腔,是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囊胚腔遗留的空腔成为成体的体腔,位于线虫等动无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覆盖,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 3).组织: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一般而言个体发育来源相同、形态相似、机能相关的细胞群和有关的细胞间质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执行一定功能的组织。 4).器官: 是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 5).系统: 是由机能上密切联系的若干个器官共同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 1. 谓工程地质学? 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2. 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案提供地质依据。3. 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容? 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法的研究。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谓工程地质条件?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水文地质条件。④动力地质作用。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谓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②斜坡稳定性问题。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向发展中扩展并稳定发展。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法和研究手段等各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答:见课本P8-P9。 第二章矿物与岩 1.谓克拉克值?地壳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 答: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数成为原子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镁、钾、钛和氢十种元素组成。 2.根据地震资料,地球部圈层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是什 么?各圈层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是什么? 答:地球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由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地幔由二辉橄榄岩组成;地核由铁、镍、硅构成的物质组成。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 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动物生物学 习题解析

动物生物学习题 李英文编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 1概论复习题 1、1 填空题: 1)原口动物以( 裂体腔法 )形成中胚层,后口动物以( 体腔囊法 )形成中胚层。 2)动物的结构功能水平分为五级,即( 对称类型 )、( 体腔类型 )、( 分节 )、( 头部形成 )和(骨骼化 )。 3)古生代的( )纪和( )纪是两栖类最繁茂的时代,称为两栖类时代。 4)地球自形成至今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家把地球的这一漫长岁月划分成4个大期,即4个宙。最早为( ),然后依次为( )、( )和显生宙。从6亿年以前到现在都属于显生宙。显生宙分为3个代,即( ),( )和( )。每代分成若干纪。每纪又分成若干世。5)动物分类系统,由大到小分为( 界 )、(门 )、( 纲 )、( 目 )、( 科 )、( 属 )、( 种 ))等7个等级(阶元)。 1、2 选择题: 1)、结缔组织来源于( A )。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功能。 A. 中胚层 B. 外胚层 C. 内胚层 D. 中胚层。 1、3 名词解释: 1)核酸 2)蛋白质 3)线粒体 4)器官 5)系统 6)对称 7)辐射对称 8)两辐射对称 9)两侧对称10)次生性辐射对称 11)分节 12)多态现象

13)胚层 14)螺旋型卵裂 15)辐射卵裂 16)假体腔 17)真体腔 18)原口动物 19)后口动物 20)双名法 21)细胞周期 1、4 论述题: 1) 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动、植物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2) 四大类组织的主要结构特征及机能是什么? 3) 简述动物假体腔和真体腔的形成。 4)简述动物体的结构功能水平及动物体的统一整体性。 2 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题 2.1 原生动物(Protozoa)复习题: 2.1.1 填空题: 1)疟原虫寄生在人、灵长类、鸟类和爬行类的( 血红细胞 )及( 肝脏 )。 2)原生动物的运动有游泳、缓慢滑行等。主要有三类运动器,即( 纤毛 )、( 伪足 )和( 鞭毛 )。 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 光合自养型 )、( 腐食性自养型 )和( 吞噬性自养型 )。 4)原生动物的生殖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又分:( 分裂生殖 )、( 孢子生殖 )和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又分:( 接合生殖 )、( 配子生殖 )。 5)锥虫寄生于脊椎动物包括人的( 血液 )和组织。由吸血的( 舌蝇 )传播。 6)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犬、多种啮齿类和蜥蜴的( 肝、脾 )或皮肤的巨

现代生态学复习题

1 《现代生态学》复习题集锦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物依赖于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生物才能生存并进化;同时,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 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 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 扩展;国际性是其民展趋势。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 法瑞学派: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 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落与土壤pH 值关系。英美学派:重 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5.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阶段性作用。 6.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定律?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两个定律:A.Leibig 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食物的量;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两补充: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要考虑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B.Shelford 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 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应作几点补充: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在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繁殖往往是敏感期;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可能有其它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2012年秋学期《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依力夏提江·艾买尔的老婆穆妮热·图尔洪 一、判断题 1.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2. (√)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3. (×)不能在水中生活的生物称为陆生生物。 4. (×)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5.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6. (√)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7. (×)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8. (√)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9. (×)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10.(×)气体型循环的元素以气态进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大气中氮气的浓度的增加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原因。 13.(×)频度最高的种类就是往往就是一个群落的那群种。 14.(×)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就是说有些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全面的。 15.(√)环境它能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 16.(×)水在零度时密度最大。 17.(×)有冬眠特性的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与平时差不多高。 18.(×)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当中是春分日日照最长,立冬日日照最短。 19.(×)蚕豆与玉米比较起来,玉米是属于长日照植物。 20.(√)P=C-Fu-R是初级生产公式,当中R表示呼吸损失掉的能量。 21.(×)青蛙的死亡曲线是凸型的,人的死亡曲线是对角线型的。 二、选择题 1.(D)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2.(B)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浓度的增加。 A.CO2 B.SO2 C.NO2 D.NH3 3.(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4.(D)下列不是可持续农业做法的是。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5.(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6.(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阴性植物比耐阴植物更耐阴 B.耐阴植物是介于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二类之间的植物 C.耐阴植物是在强光下生长不好,能忍受遮荫的植物 D.耐阴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 7.(D)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8.(B)生物群落是。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各主要门和纲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等知识。 命题基本要求 考试命题应以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为依据,考试范围覆盖教学重点和难点。 考试时间及题型 1.时间:120分钟。 2.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填图、问答题。 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名词解释:物种、双名法、细胞、组织 简述细胞的基本结构。(非常概要!) 细胞有哪两种类型?动物的组织有哪些类型? 生物分类的基本等级有哪些? 生物分为哪几界?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动物的完全卵裂有哪两种主要形式?不完全卵裂有哪些类型? ?无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 ?何为假体腔?何为真体腔?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区别? ?重要的模式生物有哪些? ?高等动物三个胚层最终分化的方向是什么?(简要概述) 原生动物 ?1、名词解释:原生动物;伸缩泡;孢子生殖;接合生殖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 的一类动物? ?3、原生动物如何进行各项生理活动? ?4、原生动物有哪些主要类群?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海绵动物 ?名词解释:芽球生殖; ?海绵动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 物?

腔肠动物 1、名词解释:辐射对称;消化循环腔; 2、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腔肠动物在动物界中的重要地位? 3、腔肠动物分哪几个纲?各有什么主要特点?其代表动物是什么? 4、腔肠动物分化有那些类型细胞? 扁形动物 ?名词解释:左右对称、实质组织、皮肌囊、直接发育、间接发育、寄生、 中间寄主、原肾管、不完全消化系统、牟勒氏幼体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 ?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纲?比较其特点。 ?动物两侧对称体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简述两侧对称的生物学意义。 ?简述中胚层的生物学意义。 ?扁形动物的特征(特别是体形、对称体制、胚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 排泄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与腔肠动物相比有何不同?在进化上有何意义? 原腔动物 ?1、名词解释:假体腔、孤雌生殖、完全消化系统 ?2、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理解!) ?3、试述人蛔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点。 ?4、试述轮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 ?名词解释:外套膜;外套腔;贝壳;开管式循环系统;担轮幼体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软体动物分为几个纲?从体制特点、贝壳、头、足、外套膜、神经系统的 特点、呼吸特点、血液循环特点、生活方式、发育特点等方面比较这几个纲的异同。 环节动物 ●名词解释:真体腔;同律分节;异律分节;疣足;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 链索状神经系统;担轮幼虫;多毛类;寡毛类; ●比较环节动物三个纲的特点。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高等种类的开 始? ●比较真体腔和假体腔的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