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优秀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优秀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优秀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解决办法: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2.理清说明的顺序。 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1.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2.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2.检查预习遗骸(hái):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chán chá):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zhě 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追溯(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 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漏洞。 二、学习《恐龙无处不在》1.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明确:这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恐龙能在今天的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答案?交流后明确:不能。 因为南极地区非常寒冷,而恐龙不适应寒冷的气候。 作者得出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大陆在漂移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板块构造理论能解开恐龙无处不有之谜吗?为什么?交流后明确:能解开。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生活。 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这些大陆经过不断地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大陆的样子。 这些大陆在分离时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所以今天在地球的各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 4.经过以上层层分析,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结论: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有不可抗拒运动这一理论提供

26 全神贯注 练习题_教案教学设计

26 全神贯注练习题 1.读拼音,写词语。 yāoqǐnɡzhìyǒuduānxiánɡjiézuò ()()()() dànshēnɡměnɡránbàoqiànmòmínɡqímiào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激烈地()轻轻地()呼呼地()悄悄地() 【句段集锦】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2、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课文链接】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1、在茨威格的话中,第一句是,第二句是。 2、“感触”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3、联系实际,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课外延伸】

我爱语文课本 我不爱那些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盼望的就是语文书了。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倾听老师的讲解,生怕放过一个字。 每当清早霞光四射的时候,我就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两遍、三遍……毫不厌倦。 啊,语文书,我该怎样感谢你呢?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ɑ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你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你让我们在知识海洋里遨游,使我们认识大自然的优美神奇;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岁月在流逝,你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们懂得了怎样看书,怎样写作文。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说不完对你的感谢。 (1)请写2-3个描写早晨的四字词语: (2)请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我不爱,不爱,我爱! (3)写话:小作者说语文书像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你还记得你从语文书里学到了什么吗?请你写下来。 参考答案:【字词荟萃】1.邀请挚友端详杰作诞生猛然抱歉莫名其妙2.战斗走过转动说话 【句段集锦】1.,,:“!,……,……,。”,。2.,。,。 【课文链接】1、结果起因2、跟罗丹的接触而产生了感想。3、

公开课《司马光》教学设计

20 司马光 上安中心小学王虹丹 教学目标: 1、复习“司、假”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1、投影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指名读、齐读) 2、摘桃子游戏——认读生字、口头说词。 二、朗读、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回顾: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

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指名读,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学生练读。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说话训练: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是谁救出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呢? 6、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当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3)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4)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对比讨论:司马光的做法与一个小朋友跑去叫大人,哪个办法好?好在哪? (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实用教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体会作者尊重事实和证据,严谨说明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难点 学习比较阅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被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 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化石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 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 小说。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基地》《银河帝国三部曲》《新疆域》《我,机器人》《钢窟》等。 2.文体知识 复习说明文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 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 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3.积累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骨骼.(gé)鸟臀.目(tún)漂.移(piāo)地壳.(qiào) 深渊.(y uān)驮.着(tuó)岛屿.链.(yǔliàn)两栖.(q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江苏江陈中学江上雪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看他是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2、这篇短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这篇短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学说。 3、学习文中字词 (1)辨音:遗骸褶皱劫难追溯 (2)释义:遗骸褶皱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3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2、略中有精,粗中有细。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就像阅读教学不等于阅读一样。教学中力求做到“教”略,“学”不略。整体把握“略”处理,重点感悟“精”处理。在学生感悟交流中,寻求精读落脚点,以求精略相辅,相得益彰。 3、拓展延伸,沟通课内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学中,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引导课外阅读,力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难点: 这是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自己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名人名言你们已经见过很多,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也准备了许多名言,希望大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1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目 2.chán chú()()3.xi?()带 4.潮xī() 5.领yù() 6.yǎn()射 7.二氧化guī() 8.排chì() 二、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A.尘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 2.() A.膨胀 B.陨石 C.流逝 D.砥达 三、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 2.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

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五、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 六、阅读 (一)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全神贯注》优质教案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难点: 这是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自己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名人名言你们已经见过很多,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也准备了许多名言,希望大家能够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而今天著名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给我们带来了另一句名言:“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这句名言就出自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熟悉生字生词。

《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1)全文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发生的原因;第二句介绍了众人的反应和司马光的做法,利用对比,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2)题目简洁深刻。以故事主人公司马光为题目,目的明确,直指故事人物,简洁明了。 2.从语言表达上看 本课在表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全文共两句话,共三十个字,内容非常简短,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2)内容简洁,多处运用贴切动词。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水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的状态。

(3)借助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致的词语方便理解。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同之处,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位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语文要素为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司马光》一课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2.训练重点位置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朗读上存在难度,因此在课上需要老师进行范读和领读,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领会课文大意。文言文中的难理解的生字,可以借助注释进行解释,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因此在授课时,可以结合课文及注释,依托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并结合课本插图,进行故事语言的组织和叙述。 (3)生字识字量较少,灵活识记。本课生字共五个,分别是“司、跌、皆、弃、持”。在这五个字中,“司”是半包围结构,在本课中以复姓“司马”的形式出现,可以结合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进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追溯背景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这两篇短文被编排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文章主旨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证明了大陆漂移说;被压扁的沙子证明了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这一切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问题] 结合全文,分析《恐龙无处不有》一文的说明顺序及其作用。(对应训练见第10题) [点拨] 回答此类问题时,可按以下步骤:①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②结合各种说明顺序的作用作答。 [解答] 逻辑顺序。先发现问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南极去的?然后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从而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并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更有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板块构造理论”,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1.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骨骼流逝褶皱携带 劫难致密陨石追溯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gé)臀.部(diàn)不解.之谜(jiě) B.彗.星(huì) 岛屿.(yù) 冰天雪.地(xuě) C.携.带(xié) 撞.击(chuàng) 天衣无缝.(fènɡ) D.追溯.(sù) 陨.石(yǔn) 二氧化硅.(guī)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时间流逝水土流失B.岩石熔化冰雪融化 C.导致失败本末倒置 D.大陆漂移白云飘遗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劫难:灾难;灾祸。 B.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C.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D. 不解之谜:不了解的秘密。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3)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 ◆课内精读 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回答问题。 6.文中介绍了哪两种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主要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xx·聊城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xx 年 2 月 2 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 ..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 200 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主备人:徐清远审校人:周良刚备课时间:2020.2.4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体会作者尊重事实和证据,严谨说明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被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化石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基地》《银河帝国三部曲》《新疆域》《我,机器人》《钢窟》等。 2.文体知识 复习说明文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3.给加点字注音: 骨骼.()鸟臀.目()漂.移()地壳.()深渊.()驮.着()岛屿.链.() 两栖.()褶皱 ..()携.带() 三、整体感知:学习《恐龙无处不有》 快速阅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说明内容——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再由“恐龙无处不有”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总结说明内容——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1)

26 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 1.板书课题,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能够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因为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 2.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 (“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挚友”,“挚”,诚恳;亲密的朋友。)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学会生字新词(有的能够放到分析课文时再去理解)。 1.注意字的读音: 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 “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 “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三)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质教案

第八单元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的。包括三篇精读文章、一篇略读文章、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赞扬了他的机智与勇敢。《掌声》写了一次掌声改变了一位残疾姑娘的生活态度的故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很重要。《灰雀》描写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炮火中坚持给伤员做手术的事迹,赞扬了白求恩大夫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课题内容简说 司马光 本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缸救落入缸中的孩子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掌声 课文通过写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因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而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 灰雀 课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对男孩的关爱和尊重,以及男 孩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手术台就 是阵地 本文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抢救伤员的事,表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 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 际主义精神。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3.学会默读,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救人英雄司马光和白求恩,了解掌声的意义,看看“剃头大师”的趣事。 4.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学习表现一个人品质的技巧。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 2.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3.学习文章中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的人物写作技巧。 4.学习文章中的人物的优点:如司马光的机智勇敢。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4.《司马光》……………………………………………………… 1~2课时 25.《掌声》………………………………………………………… 2~3课时 26.《灰雀》………………………………………………………… 2~3课时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按照“课文讲读——收集名人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收集名人故事。在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4.司马光 课题司马光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 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训练(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基础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携)带碰撞.(zhuànɡ) 褶.皱(zhě)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流誓”,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流逝”。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严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4.“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材分析】 课文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茨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初步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本课6个生字。 3、学生能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并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联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首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找出其中的不同。(生找不同) 师:耶!真棒!同学们刚才个个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很容易就找出了其中的不同。相信有了这种精神这节课我们也一定会合作的非常愉快。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6课全神贯注。(板书:26全神贯注)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谁能说一说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就像刚才同学们玩游戏时一样,那这一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全

神贯注做事的伟大的雕塑家。 二、展示课前预习成果 1、师:我们首先来观看他的几幅雕塑作品,出示课件同学们知道这些神态生动、内涵丰富的雕塑都是谁的作品吗?(罗丹) 师:那你了解罗丹吗?请把你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吧! (生展示资料)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看来同学们回家都作了充分预习,你们个个都是会学习的好榜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4页,小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同桌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找五名学生分段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师:课文读完了!谁愿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相互补充)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真不错! 四、感受形象,体会写法 1、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事,课文中哪些句子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请同学们再来快速地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把课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语言、动作、神态画出来。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交流自己的感受。开始吧!(出示课件)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去 2、师:刚才同学们小组交流的那么认真,现在我们全班来交流一下吧!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本组的讨论成果?(找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真好!这些都反映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那你觉得哪句话印象最深刻或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谈谈你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动作、神态)。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为了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女像,以便更好的修改。) 师:说的真好!这可以看出罗丹对工作真是一丝不苟,真是令人钦佩,让我们怀着对罗丹的钦佩之情再来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吧!谁站起来读一读?(找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11 司马光 2.简单介绍(课件播放介绍资料):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故事:司马光砸缸 1.课件播放,从动画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动画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课件中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观后想想下面的问题? ①: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②: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识字,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2.课件播放识字部分,要求学生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卡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抽里装满了水。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3.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4.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5.指名读,大家评议。 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7.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8.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与答案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李陈妍审核:林剑波学校:班级:学生: 一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目(2)chánchú()() (3)xié()带(4)潮xī() (5)领yù()(6)yǎn()射 (7)二氧化guī()(8)排chì()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 (2)() 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 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 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 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 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的道理。() 二课时达标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 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 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 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 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 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 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素材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素材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3.带盼侍舛潦椋??盐侍饬?鹄此狄凰悼挝牡闹饕?谌荨?/P> 4.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 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 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 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