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验十六蟾蜍的解剖

试验十六蟾蜍的解剖

试验十六蟾蜍的解剖
试验十六蟾蜍的解剖

实验十六蟾蜍的解剖

一、目的要求:

1.认识蟾蜍的内部结构,从而了解两栖纲的一般特征;

2.学习解剖动物的方法,进而;了解动物体各器官系统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二、材料与用具:

活蟾蜍、蟾蜍皮肤横切制片、解剖腊盘、手术刀、中、小镊子、解剖针、玻璃针、大、小剪刀、骨剪、棉花、棉线、镜头纸、显微镜

三、实验操作和观察

(一)外形观察:

取活体蟾蜍观察,蟾蜍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裸露,具有疣状突起。

1.头部:具有一对大而突出的眼睛,具有上、下眼睑及瞬膜;眼前有成对的外鼻孔,鼻孔具有鼻瓣;眼后有鼓膜;鼓膜背侧隆起为耳腺(毒腺)。

2.躯干:劲部不明显,躯干背腹扁。

3.四肢:前肢四指,雄蟾蜍第1-3指基部有黑色椭圆形婚疣,交配时用于抱雌;后肢五趾;后肢比前肢长,适于跳跃。

处死之前可观察蟾蜍背侧两腿基部有一对后淋巴心在微微跳动,淋巴心属于淋巴系统。(二)处死:

常用传刺法,即用解剖针从蟾蜍的枕骨大孔插入,破坏其延脑致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左手持蟾蜍,以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蟾蜍两前肢,用第四指与小指夹住两后肢,拇指在二毒腺之间(即头与脊柱交界处)按压可感知该处有一凹陷,即枕骨大孔,然后用拇指按住头,右手执解剖针由此孔插入3-4毫米后,将针尖向前插入颅腔,并用针搅动破坏其脑,然后将针抽回,再由枕骨大孔处向后插入脊柱神经管,并搅动破坏脊髓,直至后肢僵直,而后又下垂瘫软为止。如一次未能处死,重复以上过程。蟾蜍处死还可以用乙醚麻醉法处死。(三)内部解剖和观察

将蟾蜍处死后放在解剖腊盘中,用剪刀沿腹壁中线稍偏右侧剪开腹壁,向前剪至肩带,向两侧拉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在腊盘上,观察如下主要器官系统:

1.循环系统:

(1)心脏:

位于体腔的前端,肝的腹面,被包围在具有两层囊壁的围心囊中,与体腔完全隔离。心脏可分为一下四个部分:

①心室:一个,圆锥形,壁较厚。

②心房:与静脉窦连接,壁薄,分左右两个。

③动脉圆锥:为心室腹面右上角通出的淡色的管子,其后端稍粗大;由动脉圆锥向前分叉为左右两大动脉干。

④静脉窦:在心脏背面,为一呈三角形的囊,两前角各接受一前大静脉,后角接受一根后大静脉,此窦开口于右心房,其前缘有很细的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2)动脉系统:

由动脉圆锥向前发出一对粗大的动脉干,每一干向前又分为左右三支,由内向外为:

①颈总动脉:每一颈总动脉分两支:

外颈动脉:直伸向前,分布于舌及下颌肌肉等部位。

内颈动脉:基部位于外颈动脉的外侧,管壁膨大成椭圆形,为海绵状的颈动脉腺。内颈动脉继续向外侧伸展,达于头部及脑。

②体动脉弓:自动脉干分出左右二弓,前行不远就绕过食道的两旁,沿体壁后行,至肾脏前端,两弓汇合为背大动脉。

③肺皮动脉:由动脉干分出,又分为两支,分别伸向外侧和背方,一支为肺动脉,较细,通到肺壁;另一支为皮动脉,较粗,先向前伸,然后转向背方,分布到身体各部的皮肤。

(3)静脉系统:

①前大静脉:身体前部的血液由下列三支汇入一对前大静脉,再通入静脉窦进入右心房。

颈外静脉:位居最前,运返口底、舌部及下颌等处的血液。

颈内静脉:位居中间,受纳头部、脑匣及肩臂等处的血液。

锁骨下静脉:位居最后,受纳前肢及身体背面两侧皮肤等处的血液。

②后大静脉:很大,是一根正中静脉,由下列三支汇集而成。

肝静脉:左右各一,从肝脏通出,开口于后大静脉接近静脉窦的部位。

肾静脉:从一对肾脏通出,每边各有4-6根,每根各自通入后大静脉。

生殖静脉:雌体为卵巢静脉,起源于一对卵巢。雄体为精索静脉,起源于一对睾丸。

③肺静脉:由肺回心的血液经一对肺静脉,再合而为一,通入左心房。

④肾门静脉:是后肢回心的血管,由两条合成。一条位于大腿外侧,名股静脉;另一条位于大腿内侧,名臀

静脉,会合而成肾门静脉,在肾脏外缘,又会合一支从体壁来的背腰静脉,然后分出许多小支进入肾脏散成微血管。

⑤肝门静脉:汇入于肝门静脉的支流有:来自胃臂与胰脏的胃静脉,来自小肠与大肠的肠静脉,来自脾脏的脾静脉。肝门静脉走到正当腹静脉入肝前分歧点的地方,便与腹静脉汇合流入肝。

⑥腹静脉:由左右后肢股静脉分出的骨盆静脉,在腹中线部分合并为一条血管,沿腹壁中线前行,到肝脏时分为二支通入肝之左右叶中。

2. 呼吸系统:

成蛙为肺皮呼吸,肺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口腔、喉气管室和肺。

(1)鼻腔和口腔:蛙呼吸时,空气自外鼻孔进入鼻腔,经内鼻孔而达口腔,鼻瓣关闭,

口底上升而将空气压入喉门。

(2)喉气管室:自喉门向内的短粗的管子。

(3)肺:为一对似椭圆形的薄壁囊状物,内壁为蜂窝状,密布血管,具有弹性。

3.消化系统:

蛙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其附属的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肠和泄殖腔等;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腺等。

(1)消化道

①口腔:用剪刀剪开蛙的口角,使口张大,令口腔全部露出,可观察到:

内鼻孔:为口腔顶部紧靠上颌骨处的一对椭圆形的孔,与外鼻孔相通。

耳咽管孔:口腔顶部两侧接近口角处的一对孔,与中耳腔相通。

喉门:舌后方腹面隆起部分,中央有一裂缝即喉门。

食道口:咽的最后部位是食管的进口,与咽腔之间无明显界限。

声囊孔:在多数种类雄蛙的口腔底部,耳咽管稍前方,有一对小孔即声囊孔。

舌:软厚多肉,扁阔而富有粘液。位于口腔底部,前端固着于下颌上,后端游离,呈叉状,能翻出口外捕捉食物。

②食道:很短,开口于喉的背面,下端与胃相连。

③胃:位于体的左侧,稍弯曲,前端稍粗,后端稍细,有一明显的紧缩部分即幽门,为胃与小肠的交界处。

④肠:蛙的肠分小肠和大肠。小肠又由十二指肠和回肠组成,起于胃后,弯向前方的一小段为十二指肠;由十二指肠

向后折,经过几次回旋而达大肠的部分为回肠。大肠膨大而陡直,开口于泄殖腔。

⑤泄殖腔:较大肠短小,为汇纳肛门、输尿管和输卵管(雌蛙)的管道。泄殖腔的腹面有膀胱开口。

(3)消化腺:

①肝脏:位于胸腔的前端,呈红褐色,由较大的左右二叶和较小的中叶组成。在肝脏背面,左右两叶之间有一绿色近圆形的胆囊(内贮胆汁),向外有两根输胆管,一根与肝管连接,接收肝脏分泌的胆汁;另一根与输胆总管相接,胆囊中的胆汁经此输入胆总管,输胆总管末端通十二指肠。

②胰腺:在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肠系膜上有一不规则的呈管状的淡黄色的胰腺,其分泌物为胰液,借输胆管而入十二指肠。提起直肠,在肠系膜上可见一褐色的圆形小体为脾脏。

4.泄殖系统:

蛙为雌雄异体,观察时互换不同性别的解剖材料。

(1)雄蛙泄殖系统:包括一对肾脏,一对输尿管和精巢,脂肪体等。

①肾脏:为一对暗红色扁平器官,位于体腔的后部,贴近脊柱的两侧。肾的腹面镶嵌着

一排橙黄色的肾上腺,为内分泌腺体。注意,在肾脏两侧均有一条细长的管道,为退化的输卵管。

②输尿管:沿肾的外缘向后延伸的一对管道,左右两管在泄殖腔前合为总胆管后输入泄殖腔背壁,此管兼充输精管之用。

③膀胱:位于胸腹腔后端,为泄殖腔腹面的薄壁囊状物,分左右两叶通入泄殖腔,而不与输尿管相通。

④精巢:一对,位于肾脏的腹面内侧,近淡黄色,卵圆形,其大小常因个体与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自精巢发出的输精小管与输尿管相通。

⑤脂肪体:位于生殖腺的前端,黄色,指状,其体积大小在不同季节变化很大,生殖季节脂肪体的体积很小,临近冬眠时期其体积很大。

⑥毕氏管器:精巢前方有一绿豆大小,性状不规则的退化卵巢,即毕氏管器。

(2)雄性泄殖系统:雌蛙的排泄系统与雄蛙相似,但其输尿管只作输送尿液之用。生殖系统包括一对卵巢,一对输卵管和子宫。

①:卵巢:位于肾脏前端腹面,大小性状因季节不同变化很大,生殖季节极度膨大,内有许多黑色球形卵,卵巢外壁向外有许多皱褶。

②输卵管:为长大而迂曲的管子,位于卵巢的外侧,前端开口紧靠着肺底的旁边,状似漏斗;后端膨大成囊状,称为"子宫","子宫"开口于泄殖腔的背面。成熟的卵有卵巢壁破裂而出,经体腔从喇叭口送入输卵管,在输卵管中包上一种胶质的膜,再输入子宫,等积累有相当数量时再由子宫送入泄殖腔,排出体外。当产卵时雄蛙抱住雌蛙,排精于水中,进行体外受精。

实验九 牛蛙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九牛蛙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牛蛙的外形和内部各系统主要器官的观察,了解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中,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出的初步适应陆生的特征,并掌握牛蛙解剖的基本方法(双毁髓处死方法)和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 牛蛙外形和内部各系统主要器官观察。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电脑、投影仪、显微镜、解剖用具。 四、实验材料 鲜活牛蛙、牛蛙解剖示范标本、牛蛙骨骼标本。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 外形

取一活蛙(或蟾蜍)进行观察,蛙体短而宽,无尾,颈不明显,全身可分及躯干两部,从吻端到口角为头部,其后为躯干,躯干部具附肢,体表裸露。 1.头部:前端有宽大的口、具上、下颌、蛙的口底不断升降,这种活动有何作用?头背面有一对外鼻孔,注意鼻孔怎样启闭?鼻孔的启闭和口底升降有何关系? 眼具上、下睑和瞬膜,观察瞬膜的活动和眼的启闭方式。眼后有一椭圆形的鼓膜。内为中耳。蟾蜍眼的后方鼓膜上面有一长圆形隆起,称什么?有何作用?

2.躯干部:蛙背部两侧自眼直到泄殖腔孔有两条隆起的背侧褶,蟾蜍无背侧褶但背部具有大小不一的疣粒、躯干部末端有一开口,称什么? 3.四肢:前肢由上臂、前臂、手三部分组成,接近躯干部处称上臂。与上臂相连的为臂,手包括哪些部分,具几指? 近体侧为第一指。远体侧为第四指,雄性在第一指上常有质隆起,为其副性征,交配时借以抱住雌蛙,这一构造称什么? 后肢可分股部、胫部、足三部分,足包括哪些部分? 具几趾? 哪一趾最短? 哪一趾最长趾? 间是否具蹼? 第一趾基部及第四趾基部各有一椭圆形或圆形的皮肤突起,前者为内突,后者为外跖突。 (二) 皮肤: 取蛙皮肤切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先分清表皮和真皮,然后以中倍镜观其构造。 1.表皮:有几层上皮细胞组成,分成二层,即角质层和生长层;角质层在表皮之最外层,是由死的角质化的扁平上皮细胞组成,能不断脱落,生长层是活的上皮细胞组成,注意层生长层细胞的形状有无区别?哪一层细胞具有分生能力? 2.真皮:位于表皮之下,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紧靠表皮的真皮内有一层色素细胞;在真皮的

牛蛙和蟾蜍的对比解剖

牛蛙和蟾蜍的对比解剖 1530402121 李婧柔 指导老师戈志强 摘要:蛙和蟾蜍作为同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的两种两栖动物,在外形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均有很大区别。本文将对于它们结构上的异同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牛蛙、蟾蜍、结构异同。 材料:活体牛蛙、蟾蜍 方法:双毁髓法处死,一般方法观察 牛蛙:新蛙亚目蛙科蛙属牛蛙 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因实用价值巨大而自1959年引进我国中部和东部养殖。牛娃体 棕绿色相间,粗糙,有深色点状凸起和条纹,腹部黄绿,头部似其他蛙类呈锐角三角形,皮肤光滑。口端位,吻尖面钝,口裂宽大延伸至头基部。上颌背侧前端有一对外 鼻孔,外鼻孔缘有鼻瓣,随呼吸开闭。眼大而外凸,位于头顶部偏左右,有上下眼睑,且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瞬膜,遇刺激眼球可迅速收回眼窝并以瞬膜覆盖。两眼后具 一对1.5公分左右大小圆形鼓膜。头部后接宽短的躯干部,伏状时十五公分大小,前肢较短,指骨顶端第一节下扣,两指骨、掌骨斜向腹侧生长,四指分离,后肢长而粗壮,有黑色条纹分布,伸展时逾十五公分。五指后三分之二指间有薄蹼。两腿间偏背侧有 一后凸结构,为泄殖腔孔。 观察外观后用双毁髓法将动物处死。按下蛙头,在枕骨间插入解剖针上下捣毁双髓, 在蛙四肢瘫软不回收后将解剖剪插入泄殖腔孔前段半寸的皮肤,剪至下颌骨,继沿腹 向两侧剪开一横口,用解剖针钉皮肤和四肢于蜡盘中。从腹中线左侧剪开腹直肌,并 向前沿胸骨中央剪断肩带。 (图片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7833501.html,/pic/牛蛙 /62782/0/86d6277f9e2f0708fc7d20c7ec24b 899a801f2f9?fr=lemma&ct=single#aid=0&pic =86d6277f9e2f0708fc7d20c7ec24b899a801f2 f9) 剖开蛙肚,可见左右两椭球状肺,剪开肺室,其 中布满肺泡。肺下为肥大的三叶状的肝,红色较 深,左右肝叶中央有一搏动深红色球状组织,为 心脏,分为左右两心房和一心室。在心房和心室 的交界处有明显冠状沟,连有黄色的脂肪体。肝 下有一青黑色的球形胆囊。张开蛙口,上颌边缘 有尖利而细小的一排齿尖向后的颌齿,一肌肉质 舌衍生于下颌内壁近外侧,拉出可观明显分叉。 口腔顶壁前端与外鼻孔相连有两椭圆形小孔,为 内鼻孔。颌角附近有一对大孔——耳咽管孔,直 通鼓膜。口腔通过喉门——食道口——食管直达 胃,胃为食管下端所 连的膨大囊状体,向下连有近身体长度的小肠,尾端为膨大的直肠,直 肠通于泄殖腔,以泄殖腔孔连接体外。

蟾蜍实验1

双毁髓技术剑突取材、染色、观察 朱琪璋 121140083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双毁髓技术的意义 2.观察软骨组织的形态 3.观察蟾蜍的泌尿及生殖系统 二、实验原理 1.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取出泌尿及生殖系统,观察各个组成部分。 三、实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活的蟾蜍一只/每人 2.实验试剂:亚甲基蓝试剂 3.实验器械:显微镜,解剖器具,毁髓针,剪刀,镊子,吸水纸,大头针 四、方法与步骤 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将蛙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用镊子提起腹面皮肤,用剪刀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面皮肤剪开,至下颌前端。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然后将皮肤向两侧拉开,可见皮肤与皮下肌肉连接松散,两者之间较大间隙为皮下淋巴腔,翻看皮肤内测可见分布有丰富的血管。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中线略偏左侧,剪开腹壁至肩带之剑突,然后向左,向右剪开,用剪刀剪取薄的剑突软骨组织,制成装片(用亚甲基蓝试剂染色效果更好),在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细胞的形态。 4.小心剥离腹壁上的腹大静脉,再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和其他器官,小心分开其他器官和系统,找到蟾蜍的泌尿和生殖系统,并用剪刀,镊子等将其完整的分离出来,放到解剖盘上,观察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形态及位置,作好记录,并绘制好模拟图。 5.将蟾蜍处理掉,仪器清洁干净,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 1.剑突软骨组织细胞图

蟾蜍的解剖及循环系统的观察

蟾蜍的解剖及循环系统的观察 王超雄131140009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双毁髓”手术技术 2)熟练使用解剖器械 3)游离蟾蜍心脏,辨别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双穿线备用 4)分析心脏传导系和起搏点;学习斯氏结扎1,斯氏结扎2 二:实验原理 1) 蟾蜍的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组成;具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幼体期只有一心房和一心室。成体心脏的位置后移,由紧挨头部腹面后移至胸腔,外包围心膜。心房出现分隔,形成左右心房,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组成,窦房间、房室间、心室与动脉圆锥之间都有孔和瓣膜。 2)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都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位的自律性高低不同。哺乳动物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兴奋并依次通过心房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和心室肌,使整个心脏兴奋,表现出统一的收缩和舒张。由于窦房结是控制整个心脏活动的部位,故称为心脏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控制而不能表现出自动节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当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就表现出来,使心脏产生异位节律。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其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它产生的兴奋传到心房、心室而引起收缩。用结扎不同部位的方法,可观察蛙心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三:实验动物与器械 实验动物:蟾蜍(每人一只)

实验器械:解剖盘、毁髓针、剪刀、镊子、大头针、丝线、任氏液 四:实验过程 1)取蟾蜍一只,用双毁髓法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仰躺在解剖盘上,用大头针固定四肢。 2)用镊子夹起腹部皮肤,用剪刀小心剪开,用剪刀剪开体腔,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 3)用眼科剪依心轴方向小心剪开心包膜,完全暴露心脏。仔细辨认心脏结构和主要血管。 4)观察并记录心脏跳动频率,并观察静窦脉、心房和心室三者收缩的时间顺序。 5)斯氏第一结扎:用眼科镊经主动脉下方穿一丝线,提起蟾蜍心尖,在心脏背面认准窦房结沟结扎以阻断窦房兴奋传播。观察心脏跳动有无变化。 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有无变化。 6)斯氏第二结扎:在房室之间用一丝线将房室沟结扎,阻断房室兴奋传导。 观察心脏跳动有无变化。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有无变化。 7)观察完毕后,处理蟾蜍,清洗实验器械。 五:实验结论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一、实验目的意义 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蟾蜍作为医学、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z 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的准确取材。 重点: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难点:理解两栖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对象的获得与麻醉 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特种养殖场购买(如牛蛙养殖场)。 抓取方法: 抓住其后腿,有经验者也可抓住其身体或借助一块布来抓,因蛙体表粘滑且蟾蜍体表有毒液分泌。 麻醉:两栖类皮肤有渗透性,放入含麻醉剂的溶液中就很容易麻醉。0.1%的甲磺酸—三卡因(ms—222)水溶液在几分钟内即可麻醉动物,所需时间因身体大小而异。也可用呼吸性麻醉剂,将蛙或蟾蜍放进玻璃罩或标本瓶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棉花,几分钟后,即可发生作用。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外形观察 将活蛙(或蟾蜍)静伏于解剖盘内,观察蛙(蟾蜍)的身体,可区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1.头部 头:呈扁等腰三角形。 眼睛:在头两侧,稍向背部突出,有上下眼睑。 瞬膜:在下眼睑的内侧,为一半透明的薄膜,该膜向上延展可覆盖眼球。 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 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小孔 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 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 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 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 舌: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可以看到蟾蜍的舌尖钝圆状。舌底有淋巴间隙,分泌的淋巴液可使舌经常保持粘滑轻触其眼睑,观察上、下眼睑是否全动,瞬膜怎样活动 2.躯干部 蟾蜍尚无明显的颈部分化,后端腹中央处有一小孔称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从近体侧起,依次为上臂、前臂、腕、掌和指。前肢有4指,观察指端形状,是否有爪,是否等长,指间是否有蹼。 婚垫:雄性的第一指(拇指),内侧的一膨大的突起,是由粘液腺集合形成的,便于交配时拥抱雌体,故生殖季节发达。 后肢:由近体侧起,依次分为大腿(或股部)、小腿(或胫部)、跗、蹠和趾五部分。后肢具五趾。注意各趾的长度是否相同,趾端的形状 髁状距:在第一趾(拇趾)内侧的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 4.皮肤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 了解两栖动物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织的准确取材; 2.通过对蟾蜍的系统解剖和观察,了解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 渡中,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出的初步适应陆生的特征; 3.掌握两栖动物外形、皮肤和内脏器官的一般构造,及其初步适应 于陆生生活的结构特点; 4.进一步练习解剖脊椎动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蟾蜍处死,常用的方法有二种:以乙醚或氯仿麻醉;或用解剖针从枕骨大孔处插入,捣毁脑和脊髓。本实验采用乙醚麻醉法将蟾蜍麻醉致死。 将蟾蜍从腹部剪开,可以观察其各个器官系统。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蟾蜍,解剖剪,蜡盘,大头针,乙醚。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观察蟾蜍外形; 2.麻醉:将蟾蜍全部浸于乙醚溶液中,数分钟后,乙醚麻醉至死; 3.将标本置于蜡盘上,腹面向上,用大头针将四肢固定,持镊子提 起腹部后端的肌肉,先剪开腹部的皮肤,并分离左右两块被剪开的皮肤与腹壁肌肉间的联系,用大头针将皮肤固定于蜡盘中。 4.仔细观察蟾蜍各器官及系统, 5.绘出蟾蜍解剖图。 五、实验记录 1.外形:

蟾蜍皮肤粗糙,身体的背面具有大小不等的瘰粒。全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颈部不明显。头部略呈等边三角形。口位于头的前缘。头背面前端两侧的一对小孔,为外鼻孔,其内腔为鼻腔,有鼻瓣可以启闭。眼大而圆,具上、下眼睑,在下眼睑的内缘,附有一半透明的瞬膜,其向上移动,遮盖眼球。眼后有一椭圆形隆起,为耳后腺。耳后腺下方圆形的薄膜,为鼓膜,其内为中耳腔。蟾蜍头的两侧均无呜囊。躯干末端的孔为泄殖腔开孔。前肢分为上臂、前臂、腕、掌和指五部,指为四指,另具一雏形拇指,隐藏于皮内,仅具一短小的掌骨,无指骨。在繁殖季节,雄性个体第一手指内侧出现瘤状肿块,称婚垫,可以此区别雌雄。后肢强大,分为大腿(股)、小腿(胫)、跗、蹠和趾五部,跗、蹠和趾合称足。足有五趾,趾间有蹼,拇趾内侧有“距”。 2.口咽腔为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通道。 舌左手持镊将蟾蜍的下颌拉下,可见口腔底部中央有一柔软的肌肉质舌,其基部着生在下颌前端内侧,舌尖向后伸向咽部。右手用镊子轻轻将舌从口腔内向外翻拉出展平,可看到蟾蜍舌尖钝圆,不分叉,用手指触舌面有粘滑感。右手持剪剪开左右口角至鼓膜下方,令口咽腔全部露出。 内鼻孔 1对椭圆形孔,位于口腔顶壁近吻端处。取一鬃毛从外鼻孔穿入,可见鬃毛由内鼻孔穿出。 耳咽管孔位于口腔顶壁两侧,颌角附近的 1 对大孔。用镊子由此孔轻轻探入,可通到鼓膜。 3.消化管和消化腺 肝脏肝脏很明显,呈红棕色,由三叶组成,左侧二叶,右侧一叶,左右肝叶之间,有一椭圆形的胆囊,呈黄绿色,具导管通入十二指肠(后面观察)。 食道将肝推向一侧,位于心脏和肝脏背面的短管道为食道。前端接口腔,后端和胃相连。 胃食道与胃之间无明显界限。胃位于体腔的左侧,由左向右稍弯曲,呈J字形。胃连食道的一端称贲门,而与小肠连接的一端为幽门,该部分显著紧缩,以此与小肠为界。 肠与胰脏小肠包括十二指肠和回肠,自与幽门连接处弯向前方的一段为十二指肠。将胃与十二指肠放平,在它们之间的套弯里,呈

实验四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

实验四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双毁髓法,熟练掌握双毁髓技术。 2.重复练习并熟练掌握蟾蜍的解剖技术。 3.观察蟾蜍的心脏,辨认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并学会画和心脏相连的血管的图。 4.学习双穿线手法使心脏游离。 5.学会心脏搏跳的技术方法。 6.观察蟾蜍的心血管系统,了解两栖类心脏的构造、循环途径及其特点。二.实验原理 1.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露出其心脏。通过对心脏结扎使心脏游离,阻碍循环系统由此可以观察静脉血管。 2.两栖类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有静脉窦,窦房沟,房室沟组成。这一类起搏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是各部分的自动节律并不相同,其中静脉窦氏主要起搏点,它的节律性最高,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波动频率和静脉窦的节律相同(即取决于静脉窦的节律),窦房沟和房室沟是潜在的起搏点,正常状态下他们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其自身的自动节律性被主要起搏点的节律所掩盖。因此他们波动的顺序是:静脉窦先波动,然后是心房最后是心室。但是当主要起搏点的兴奋不能传导到窦房沟和房室沟的时候,他们的自动节律可引起心脏的波动。本实验用斯氏结扎法结扎蟾蜍主要和次要起搏点,观察他们的自动节律性。 3.蛙心的结构示意图 4.斯氏结扎图 (A处为斯氏第一次结扎部位,B为斯氏第二次结扎部位) 三.动物器材 1.动物:蟾蜍一只 2.实验仪器:手术刀两把,普通剪刀一把,解剖针一根,蜡盘两个(一个中央有圆孔),镊子两把,大头针若干个。 四.实验步骤 1.双毁髓麻醉蟾蜍: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将剪开体壁的蛙体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中,展开四肢,用蛙钉向内斜呈45

蟾蜍的微循环标本制作与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

蟾蜍的微循环标本制作与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 曹小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循环标本的制作 2.微循环的观察 3.初步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二.实验原理 1.蟾蜍的正确拿握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 2.蟾蜍的双毁髓实验步骤。 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以及手术剪的使用,拇指和无名指握住剪刀,食指抵住剪刀中部 4.,微循环区是血液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可以用显微镜观察血流情况,蟾蜍的肠系膜部位组织薄,适于观察微循环区的血管的收缩与血液流动情况。 三.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 实验器械:显微镜,手术剪,骨剪,镊子,吸水纸,大头针,解剖针,解剖盘,有孔的蜡板。 四.方法与步骤 1.双毁髓处理蟾蜍: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蟾蜍,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0.5~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然后再将毁髓针撤回至枕骨大孔,反向插入脊椎管破坏脊髓,检查蟾蜍四肢肌肉完全松驰后处死成功。 2.将蟾蜍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左手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用手术剪前端1/3处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部皮肤剪开至下颚前端。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再将皮肤向两侧拉开。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靠右处剪开腹壁,拉出一段小肠,用大头针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有孔的蜡板上。将肠系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毛细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并拍摄照片。 4,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消化系统,小心地用剪刀和手术剪将其分离,(最好将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一并取出后再与泌尿系统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一、实验目的意义 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蟾蜍作为医学、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z 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的准确取材。 重点: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难点:理解两栖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对象的获得与麻醉 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特种养殖场购买(如牛蛙养殖场)。

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 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小孔 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 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 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 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 舌: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可以看到蟾蜍的舌尖钝圆状。舌底有淋巴间隙,分泌的淋巴液可使舌经常保持粘滑

轻触其眼睑,观察上、下眼睑是否全动,瞬膜怎样活动 2.躯干部 蟾蜍尚无明显的颈部分化,后端腹中央处有一小孔称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从近体侧起,依次为上臂、前臂、腕、掌和指。前肢有4指,观察指端形状,是否有爪,是否等长,指间是否有蹼。 婚垫:雄性的第一指(拇指),内侧的一膨大的突起,是由粘液腺集合形成的,便于交配时拥抱雌体,故生殖季节发达。 后肢:由近体侧起,依次分为大腿(或股部)、小腿(或胫部)、跗、蹠和趾五部分。后肢具五趾。注意各趾的长度是否相同,趾端的形状 髁状距:在第一趾(拇趾)内侧的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 4.皮肤

青蛙(或蟾蜍)的外形和骨骼系统

实验18 青蛙(或蟾蜍)的外形和骨骼系统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通过对蛙(或蟾蜍)外形和骨骼系统的观察,了解两栖类的躯体结构及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中,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出的初步适应陆生的特征。 (二)内容 蛙(或蟾蜍)的外形与骨骼系统的观察。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活蛙(或蟾蜍)或浸制标本,蛙(或蟾蜍)整体和散装的骨骼标本。 (二)用品 解剖盘、解剖器、显微镜、放大镜。 三、操作与观察 用双毁髓法处死活蛙(或蟾蜍),针尖刺入颅腔毁脑时,针的倾斜角度必须很小。实验材料若为蟾蜍,操作中应注意不宜近距离注视,不要挤压其耳后腺,防止耳后腺分泌物射入实验者眼内;如被射入,则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一)外形 将活蛙(或蟾蜍)静伏于解剖盘内,观察其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 3 部分。 1 .头部 蛙(或蟾蜍)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横裂,由上下颌组成。上颌背侧前端有 1 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观察鼻瓣如何运动,思考鼻瓣的运动与口腔底部的动作有何关系。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轻触眼睑,观察上、下眼睑和瞬膜是否活动,怎样活动?当眼睑闭合时,眼球位置有何变动?两眼后各有一圆形鼓膜(蟾蜍的鼓膜较小。在眼和鼓膜的后上方有 1 对椭圆形隆起称耳后腺,即毒腺)。雄蛙口角内后方各有一浅褐色膜襞为声囊,鸣叫时鼓成泡状(蟾蜍无此结构)。 2 .躯干部 鼓膜之后为躯干部。蛙的躯干部短而宽,躯干后端两腿之间,偏背侧有一小孔,为泄殖腔孔。 3 .四肢 前肢短小,由上臂、前臂、腕、掌、指 5 部组成。 4 指,指间无蹼。生殖季节雄蛙(或雄蟾蜍)第一指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突起,称婚瘤,为抱对之用。后肢长而发达,分为股、胫、跗、跖、趾 5 部。5 趾,

试验十六蟾蜍的解剖

实验十六蟾蜍的解剖 一、目的要求: 1.认识蟾蜍的内部结构,从而了解两栖纲的一般特征; 2.学习解剖动物的方法,进而;了解动物体各器官系统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二、材料与用具: 活蟾蜍、蟾蜍皮肤横切制片、解剖腊盘、手术刀、中、小镊子、解剖针、玻璃针、大、小剪刀、骨剪、棉花、棉线、镜头纸、显微镜 三、实验操作和观察 (一)外形观察: 取活体蟾蜍观察,蟾蜍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裸露,具有疣状突起。 1.头部:具有一对大而突出的眼睛,具有上、下眼睑及瞬膜;眼前有成对的外鼻孔,鼻孔具有鼻瓣;眼后有鼓膜;鼓膜背侧隆起为耳腺(毒腺)。 2.躯干:劲部不明显,躯干背腹扁。 3.四肢:前肢四指,雄蟾蜍第1-3指基部有黑色椭圆形婚疣,交配时用于抱雌;后肢五趾;后肢比前肢长,适于跳跃。 处死之前可观察蟾蜍背侧两腿基部有一对后淋巴心在微微跳动,淋巴心属于淋巴系统。(二)处死: 常用传刺法,即用解剖针从蟾蜍的枕骨大孔插入,破坏其延脑致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左手持蟾蜍,以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蟾蜍两前肢,用第四指与小指夹住两后肢,拇指在二毒腺之间(即头与脊柱交界处)按压可感知该处有一凹陷,即枕骨大孔,然后用拇指按住头,右手执解剖针由此孔插入3-4毫米后,将针尖向前插入颅腔,并用针搅动破坏其脑,然后将针抽回,再由枕骨大孔处向后插入脊柱神经管,并搅动破坏脊髓,直至后肢僵直,而后又下垂瘫软为止。如一次未能处死,重复以上过程。蟾蜍处死还可以用乙醚麻醉法处死。(三)内部解剖和观察 将蟾蜍处死后放在解剖腊盘中,用剪刀沿腹壁中线稍偏右侧剪开腹壁,向前剪至肩带,向两侧拉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在腊盘上,观察如下主要器官系统: 1.循环系统: (1)心脏: 位于体腔的前端,肝的腹面,被包围在具有两层囊壁的围心囊中,与体腔完全隔离。心脏可分为一下四个部分: ①心室:一个,圆锥形,壁较厚。 ②心房:与静脉窦连接,壁薄,分左右两个。 ③动脉圆锥:为心室腹面右上角通出的淡色的管子,其后端稍粗大;由动脉圆锥向前分叉为左右两大动脉干。

蟾蜍解剖实验(讲义)

蟾蜍的解剖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识蟾蜍的内部结构,从而了解两栖纲动物的一般特征; 2、学习解剖动物的方法,进而了解动物体各器官系统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二、材料与用具 活蟾蜍、蟾蜍皮肤横切制片、解剖蜡盘、手术刀、中、小镊子、解剖针、玻璃针、大、小剪刀、骨剪、棉花、棉线、镜头纸、显微镜。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 外形观察 取活体蟾蜍(Bufo bufo)观察,蟾蜍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裸露,具有疣状突起。 1.头部:具有一对大而突出的眼,具有上、下眼睑及瞬膜;眼前有成对的外鼻孔,鼻孔具有鼻瓣;眼后有鼓膜;鼓膜背侧隆起为耳腺(毒腺)(图70)。 2.躯干:颈部不明显,躯干背腹扁。 3.四肢:前肢四指,雄蟾蜍第1~3指基部有黑色椭圆形婚疣,交配时用于抱雌,后肢五趾;后肢比前肢长,适于跳跃。 处死之前可观察蟾蜍背侧两腿基部有一对后淋巴心在微微跳动(图71),淋巴心属淋巴系统。 (二) 处死: 1. 穿刺法,即用解剖针从蟾蜍的枕骨大孔插入,破坏其延脑致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左手执蟾蜍,以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蟾蜍两前肢,用第四指与小指夹住两后肢,拇指在二毒腺之间(即头与脊柱交界处)按压可感知该处有一凹陷,即枕骨大孔,然后用拇指按住头,右手执解剖针由此孔插入3~4mm后,将针尖向前插入颅腔,并用针搅动破坏其脑,然后将针抽回, 再由枕骨大孔处向后插入脊柱神经管,并搅动破坏脊髓,直到后肢僵直,而后又下垂瘫软为止。如一次未能处死,

重复以上过程。 2. 麻醉过量法处死。配置10 g/L MS-222(鱼安宁)的水溶液,将蟾蜍放入其中10-15分钟即可麻醉致死。 (三) 内部解剖及观察 将蟾蜍处死后放在解剖蜡盘中,用剪刀沿腹壁中线稍偏右侧剪开腹壁,向前剪至肩带,向两侧拉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观察如下主要器官系统(图72)。 1.循环系统: (1) 心脏:位于体腔的前端,肝的腹面,被包围在具有两层囊壁的围心囊中,与体腔完全隔离。心脏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①心室:一个,圆锥形,壁较厚。 ②心房;与静脉窦连接,壁薄,分左右两个。 ③动脉圆锥:为心室腹面右上角通出的淡色的管子,其后端稍粗大;由动脉圆锥向前分叉为左右两大动脉干。 ④静脉窦:在心脏背面;为一呈三角形的囊,两前角各接受一前大静脉,后角接受一根后大静脉,此窦开口于右心房,其前缘有很细的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2) 动脉系统:由动脉圆锥向前发出一对粗大的动脉干,每一干向前又分为左右三支,由内向外为(图73): ①颈总动脉:每一颈总动脉分二支: 外颈动脉:直伸向前,分布于舌及下颌肌肉等部位。 内颈动脉:基部位于外颈动脉的外侧,管壁膨大成椭圆形,为海绵状的颈动脉腺。内颈动脉继续向外侧伸展,达于头部及脑。 ②体动脉弓:自动脉干分出左右二弓,前行不远就绕过食道的两旁,沿体壁后行,至肾脏前端,两弓汇合为背大动脉。 ③肺皮动脉:由动脉干分出,又分为两支,分别伸向外侧和背方,一支为肺动脉,较细,通到肺壁;另一支为皮动脉,较粗,先向前伸,然后转向背方,分布到身体各部的皮肤。 (3) 静脉系统:

青蛙的解剖

青蛙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青蛙的内部解剖和观察,了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泄殖、 和神经系统的形态构造和特点。 2、学习脊椎动物解剖技术。 二、实验内容 1、青蛙的外形、皮肤、骨骼和肌肉系统的观察。 2、青蛙的解剖及其消化、呼吸和泄殖系统形态结构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青蛙、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棉花、乙醚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观察蟾蜍的外形,进行解剖,观察蟾蜍的各内部结构特征。 (一)外形观察 青蛙皮肤湿润光滑。身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躯干后端近背方有泄殖孔。具可活动的上下眼睑,下眼睑有瞬膜。眼后鼓膜一对。外鼻孔一对,有瓣膜。 雄蛙头两侧口角处有一对声囊。前肢细短,四指,生殖季节第一基部有瘤状突起,称婚垫。后肢发达,五趾,具蹼。 (二)消化系统 蛙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其附属的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肠和泄殖腔等,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 1.口腔:剪开蛙的口角,使口张大,令口腔全部露出。

内鼻孔:为口腔顶壁前方外侧的一对椭圆形的孔,通过鼻腔与外鼻孔相通。 耳咽管孔位于咽腔的后端,颌角附近有1对大孔,与中耳相通。 喉门位于下颌的后部,为口腔后方的1条纵裂缝。 食道开口咽的最后部位是食管的开口,与咽腔之间无明显界限。 2.食道很短,开口于喉的背面,下端与胃相连。 3.胃位于体的左侧,形状稍有弯曲,前端略粗,后端较细,并有一明显的紧缩分,此即幽门,为胃与小肠的交界处。 4.肠:分小肠与大肠。小肠又由十二指肠和回肠组成,起于胃后,弯向前方的一小段为十二指肠,自十二指肠向后折,经过几次回旋而达大肠的部分为回肠。大肠膨大而陡直,开口于泄殖腔。 5.泄殖腔:较大肠短小,为汇集肛门,输尿管和输卵管(雌蛙)的管道。 6.肝脏位于胸腹腔的前端呈红褐色,由较大的左右二叶和较小的中叶组成。肝脏背面、左右二叶之间有一绿色球形的胆囊,内贮胆汁。 7.胰脏为一不规则的淡红色或黄白色的管状腺,在胃与肠之间。把肝、胃和十二指肠翻折过来指向前方,即可看到胰脏的背面。 (三)呼吸系统

蛙(或蟾蜍)的解剖

实验19 蛙(或蟾蜍)的解剖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通过蛙(或蟾蜍)的内部解剖和观察,了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循环、泄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形态构造及特点;学习一般解剖技术。 (二)内容 1 .蛙(或蟾蜍)的解剖及其消化、呼吸、循环、和泄殖系统形态结构的观察。 2 .蛙(或蟾蜍)神经系统的示范。 二、材料和用品 (一)材料 活蛙(或蟾蜍),蛙(或蟾蜍)神经系统示范标本。 (二)用品 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放大镜、棉花、乙醚(或氯仿)等。 三、操作与观察 解剖蛙(或蟾蜍)剪开腹壁时,应沿腹中线稍偏左侧剪,以不致损毁位于腹中线的腹静脉。同时注意剪刀尖应向上挑,以免损伤内脏。将右侧腹壁翻开前,先将腹静脉从腹壁上剥离开。 用双毁髓法(见实验20 )处死活蛙(或蟾蜍),或使其麻醉致死。 麻醉法:将活蛙(或蟾蜍)置于装有浸过乙醚(或氯仿)棉球的广口瓶内,加盖静置至蛙深度麻醉致死。 将已死的蛙(或蟾蜍)腹面向上置于蜡盘中,展开四肢,用大头针于腕部和跗部钉入,以将蛙(或蟾蜍)固定在蜡板上。 (一)口咽腔 为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通道(图20-1 )。 1 .舌 左手持镊将蛙(或蟾蜍)的下颌拉下,可见口腔底部中央有一柔软的肌肉质舌,其基部着生在下颌前端内侧,舌尖向后伸向咽部。右手用镊子轻轻将舌从口腔内向外翻拉出展平,可看到蛙的舌尖分叉(蟾蜍舌尖钝圆,不分叉),用手指触舌面有粘滑感。蛙舌怎样捕食?右手持剪剪开左右口角至鼓膜下方,令口咽腔全部露出。 2 .内鼻孔

1 对椭圆形孔,位于口腔顶壁近吻端处。取一鬃毛从外鼻孔穿入,可见鬃毛由内鼻孔穿出。内鼻孔有何功用? 3 .齿 沿上颌边缘有一行细而尖的牙齿,齿尖向后,即颌齿(蟾蜍无齿);在 1 对内鼻孔之间有两丛细齿,为犁齿(蟾蜍无齿)。齿有何作用? 4 .耳咽管孔 位于口腔顶壁两侧,颌角附近的 1 对大孔。用镊子由此孔轻轻探入,可通到鼓膜。 5 .声囊孔 雄蛙口腔底部两侧口角处,耳咽管孔稍前方,有 1 对小孔即声囊孔(雄蟾蜍无此孔)。 6 .喉门 为舌尖后方,腹面的具有纵裂的圆形突起。内由 1 对半圆形杓状软骨支持,两软骨间的纵裂即喉门,是喉气管室在咽部的开口。 图20-1 蛙的口咽腔 7 .食管口 喉门的背侧,咽底的雏襞状开口。观察完口咽腔后,剪开皮肤(方法见实验19 )。然后用镊子将两后肢基部之间的腹直肌后端提起,用剪刀沿腹中线稍偏左自后向前剪开腹壁(这样不致损毁位于腹中线上的腹静脉),剪至剑胸骨处时,再沿剑胸骨的左、右侧斜剪,剪断乌喙骨和肩胛骨。用镊子轻轻提起剑胸骨,仔细剥离胸骨与围心膜间的结缔组织(注意勿损伤围心膜),最后剪去胸骨和胸部肌肉。将腹壁中线处的腹静脉从腹壁上剥离开;再将腹壁向两侧翻开,用大头针固定在蜡板上。此时可见位于体腔前端的心脏,心脏两侧的肺囊,心脏后方的肝脏,以及胃、膀胱等器官,本实验中暂不仔细观察心脏。 (二)消化系统(图20-2 ) 1 .肝脏 红褐色,位于体腔前端,心脏后方,由较大的左右两叶和较小的中叶组成。在中叶背面,左右两叶之间有一绿色圆形小体,即胆囊。用镊子夹起胆囊,轻轻向后牵拉,可见胆囊前缘向外发出两根胆囊管,一根与肝管连接,接收肝脏分泌的胆汁,一根与总输胆管相接。胆汁经总输胆管进入十二指肠。提起十二指肠,用手指挤压胆囊,可见有暗绿色胆汁经总输胆管而入十二指肠。 2 .食管 将心脏和左叶肝脏推向右侧,可见心脏背方有一乳白色短管与胃相连,此管即食管。 3 .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