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练习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练习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练习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练习题

1. 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 溃退:散乱,败退。

D. 督战:帮助作战。

2. 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 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

B. 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

C.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

D. 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

3. 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

A.,、,、、、、,。

B.,、。、、、、,。

C.。、,、、、、,。

D.,,,,,,,,。

4.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

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

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

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甚为微弱

5.对“不含”两字在文中意义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 指明渡江区域不包括九江,标明解放军渡江的地域界限,使语意明确。

B. 文意是解放军西起九江地区,但不包含九江城。用“不含”一词简洁明了。

C. 使人清楚九江城防守坚固不可逾越,故不包含在内。

D.九江当时还没有解放,没有发生渡江战役,这样符合新闻语言的严密、准确的要求。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二)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20

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

..繁昌、铜陵、青阳、获

..安庆、芜湖线,渡至

港、香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

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

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渍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

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③

我已歼灭及_

....一切抵抗之敌,_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江阴要塞,_长江。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文中空缺处填写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

A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B.击退攻占管制封闭阻断C.击败占据管制封闭隔断 D.击垮攻克控制封锁斩断8、下面各项属于本则新闻的导语的一项是()

A.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D.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香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9.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10、下面对划线句子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议论突出我军英勇善战,长我军士气。

B.议论分析我胜敌溃的原因,揭示事件本质,增强新闻的思想性。

C.记叙揭露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和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灭敌人威风。

D.记叙说明我军渡江成功是因为敌军士气低落,不想再打了。

11.本文主体部分最后写东路军渡江情况,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按各路军进展情况写,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东路军、西路军在后。

B.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所以把西路军和中路军一起写。

C.而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放最后写,并且重点写。

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微弱,好写;东路军而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12、下面对文中语言分析有的一项是()

A:、第①句中“突破”表现了战斗所取得的进展,“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

B、第①句中“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体现新闻语言的简明生动。

C、第②句中“不料”充满嘲讽意味,更显出我军的神勇。

D、第③句中“歼灭及”表现敌军已无力抵抗,是并列短语,可以互换。

答案:1. D 2. C 3. A 4.B 5.C 6.C 7、A 8、C 9、C 10、B

11、D 12、D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练习 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 B、馈退(kuì馈败) C、歼灭(jiān消灭) 二、填空。 新闻,又叫,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至。主体是从至。 三、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二)分析下列句中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 不含: 均是: 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 然: 一切: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其中『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主体』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2.上文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B』 A.开头至“...横渡长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B.开头至“...区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C.开头至“...扩展中”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3.上文详写和略写的是:『A』A.中路军渡江战况略写,西路军战况详写。B.中路军渡江战况详写,西路军战况略写。C.中路军西路军战况都是详写。 4.上文横线上的句子是分析中西路军节节胜利的原因的,它用什么表达方式?『C』A.记叙的方式B.说明的方式C.议论的方式 5.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略写我军,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切;详写敌军,一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6.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①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dāng)②不含:『不包括』③业已:『已经』 7.文中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对其作用理解得不正确的一项:『D』A.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B.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C.;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D.显示新闻的思想性与可读性 8.用横线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见文中划线的部分』9.中路军所遇的敌情是怎样的?『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10.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11.文中在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两方面原因时,一略一详,略议的内容是『我军英勇善战』,详议的内容是『敌军方面的情况』 12.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给下列词语归类:①英勇善战②纷纷溃退③泄气④锐不可当⑤毫无斗志褒义词:『①④』贬义词『②③⑤』 13.写出下面句子的主干: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前锋切断铁路线』14.上文的时间和数字都很具体,体现了新闻具有『具体性、真实性』的特点。15.上文选自『毛泽东』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6.括号里的文字叫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机关)、发电时间、发电地点』 一、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这些内容说明了: 2 、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其中“百万”说明了,。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变迁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变迁 长江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海安、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面积4万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其中江苏省境内约2.5万平方公里,地面高程2~5米。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的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现在江口附近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咀也同步延伸。北岸沙咀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南岸沙咀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咀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咀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平原。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构成。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

长江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

长江三峡教案教学设计 长江三峡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学法建议】: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 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2.资料链接 (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

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 的水资源宝库之一。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 “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 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多年来,经过反复的 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的讨论,长江三峡水 利枢纽坝址已选定于西陵峡的三斗坪。这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必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3)杜甫的两首诗 咏怀古迹(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执教者:薛传刚 教学目的: 1、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2、掌握新闻要素及结构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的特点。 2、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难点: 新闻特点的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认知与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 【教师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 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播放录音】 二、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课文,再现刚才新闻的内容并解决生字词。【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这篇消息就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 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A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B 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C 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 (明确新闻的结构特点——必须具备标题、导语和主体,有的还有背景和结语。)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是新闻的眼睛(板书眼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的核心(板书核心)。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板书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板书】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四、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导读:课文题解 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魅力。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多吟咏三峡的脍灸人口的诗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李白的《上三峡》、《朝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等,都是盛赞长江三峡的名篇。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他的散文《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课文简析课文以激越奔放的感情,运用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瑰丽、险峻的山川景色,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艰险、奋勇直前的革命精神,并启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能战胜困难险阻的生活哲理。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航行三峡总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瞿塘峡的雄伟险峻。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描绘巫峡神奇绮丽的动人姿态。 第四部分(第6—9自然段),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实际感受。 全文以“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这条思想线索贯串全

文,统帅全篇,这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特点提示 本文即写了三峡水陡,流急、滩险的共同特征,又写了三峡各自的特点,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不同特点又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对瞿塘峡的描写,则从正面写它的形、声、色、势以壮其观;对巫峡的描写,则多采用贴切的比喻以状其秀;对西陵峡的描写,则通过“江津号”的艰难行进和上行船的小心翼翼从侧面来突出其险。除了挥酒自如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作者还大量引用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来扩展意境。这些引用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加了历史知识,而且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尤应注意的是,作者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托物言志,使文章寄寓了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迪。以上几个特点使这篇散文达到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结合。 问题思考 作者在叙写西陵陕这一节江流虽险,却流传着无数优美的传说时,为什么重点表达了对屈原和王昭君的怀念之情? 解题思路 因为这里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过贡献,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昭君因促进民族团结而为后人所怀念。这里作者所发的不是一般的思古之幽情,而是提示了这样的一个生活哲理:凡是在历史上有过功绩的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将永该在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实录

伟大的新闻背后站立着的是伟大的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实录 (授课班级: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初二、七班) 第一部分:导入和热身运动 师:同学们,如果你的面前同时摆着今天的新闻早报和一本网络畅销小说,你首选看什么 (生纷纷攘攘,各有选择,选择网络畅销小说的同学偏多) 师:小说当然似乎比新闻更好看。但其实,如果你善于读新闻,你会发现其实新闻也很好看呢。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要教大家如何读出新闻的独特的味道出来。长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道场,请看大屏幕。 【投影展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不仅是激发历代文人灵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 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一千八百年之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雄壮的大幕。 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于是,大江之上涛走云飞,百万雄师蓄势待发。 这是国共之间惊心动魄的大搏杀,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 万船齐发,气势如虹, 千里江防,全线崩溃。 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 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 (请一生动情朗读。然后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诵读第二部分) 师:为了报道这次战争的进程,毛主席写下了这则着名的新闻。读—— (生齐读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师:我们现在开始热身运动。 【投影展示】 热身运动 自由地大声诵读课文。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锐不可当要塞荻港 大声诵读自己课前整理的关于新闻的基础知识 (生独立完成热身运动任务。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标题,划出长江和三路大军进攻简图,加上导语标志,板书清晰地展示出新闻的结构图:导语一层,主体三层。单独请一生读易错的几个词语) 师:今天的挑战都是高阶挑战哟。请看挑战一—— 第二部分:课文研讨三阶挑战 【投影展示】 挑战一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小专题 概念:长江三角洲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广义长三角: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面积21万平方千米。 经济圈长三角:江浙沪三省市加安徽五市,共30地级市。 地位: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于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 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

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亚热带),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地形: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 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湖: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分析长江三角洲河湖众多的环境特点。 主要自然灾害:上游来的洪水,下有海潮倒灌,夏秋季节又常遭台风暴雨袭击,洪涝灾害十分频繁。 人口:长三角地区约百分之六的人口数,经济总量占全国的百分之十八点五。但该区域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流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明显等问题已影响到该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

区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为骨干的城市群。这一城市群功能逐渐完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城市规模不尽合理,存在着大城市过大、小城市过小的两极分化现象。------推动人口适度集聚与有序转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 加强区域联动,推动城市病比较明显的大中城市进行功能分解转移;加快形成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2017《长江三峡》教案.doc

长江三峡刘白羽 一、导入课文(投影1-3): 介绍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其间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二、介绍创作背景和作家(投影4-5): 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刘白羽同志于1960年11月中旬,乘“江津号”顺流而下,从重庆到武汉。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伟力所吸引”,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写连续三天在长江航行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日11月17日写的长江迷蒙的雾景和雄伟的夜景;第二日11月18日写的长江三峡瑰丽奇特的景象;第三日11月19日写的长江平静清丽的风光。课文节选自第二日所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参加《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工作,1946年到东北解放区作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获斯大林文学奖金。曾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三、检查预习情况(投影6、7:字音字形解释) 四、整体分析课文: 提问: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 达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 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江三角洲

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

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嘴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平原。 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构成。 编辑本段气候 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 长江三角洲 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编辑本段历史 长江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

一、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 ①长江三角洲简称,是由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是中国最大的。 思考:长江在长江三角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②位置: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为主体,地处中国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濒临海和海。 ③范围:长江三角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达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 思考: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自然、人文两个角度考虑) 2、经济发展条件 ①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以地形为主,气候,土地,河网。 ②社会经济条件:农耕条件,农业历史,农业生产水平高,被称为和。长三角人口和城镇,工商业,消费市场,劳动力素质,经济基础。 3、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 思考:长三角区域发展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①发达的交通运输 长江三角洲拥有长江和众多的、干线,以及现代化的 、,形成密集的。 ②雄厚的经济基础 长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已经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区域。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上海市的经济特色与地位 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和 ,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或者,其产品大多远

销国内外。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和产业基地。 2、浦东新区的开发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区域。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浦东新区聚集了、临港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成为了国际性、、贸易、中心。 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思考: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治理支持、技术协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浦东的大举开发,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和南翼的比较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完整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

长江三峡导游词(完整版)

长江三峡导游词 长江三峡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南津关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

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1X 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灯影峡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仙人桥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 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黄牛峡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拼读“溃退、督战、要塞、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塞、当”等多音字。 2.知道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而学生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需要适当的补充背景材料;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新闻这一题材比较陌生,学生具有好奇心,因势利导,在分析记叙文的基础上导入新闻这一题材,学习新闻结构,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学习,认知水平有所提升,对知识的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对知识的运用也较熟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新闻主要内容及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品析新闻的特点。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导入 教师:在互联网+的年代,能够及时获取与整理比别人更多的信息,已经成为一个人强能力的标志。那么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呢 学生:网络,app,手机,电视,广播,电台,收音机,报纸…… 教师:是的,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给了我们很多方式,但是,如果将时间向前推移半个多世纪,解放战争时期,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报纸。是的! 播放1944年4月各地报纸和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师:1949年4月,当时很多地方的日报上都以大字号刊登了相同的一件事。点击PPT。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首关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词,有一句“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诗,请一位同学朗诵一下。 这位同学读的非常有气势,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当年的威风与豪气。我想这到底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一件事情,受到时代与伟人的如此厚爱呢我们先看看事件的幕后风雨。 (二)【导入】展示背景资料 请学生齐读背景资料。 教师:下面,我们将跟随毛泽东的文字,走进历史,踏上前线,重温时代的厚重与先辈们的英勇。(出示本课标题) (三)【讲授】字音拼读,字词积累 请学生正确拼读“芜湖、溃退、督战、要塞、锐不可当”等字词,同时了解多音字“塞、当”的其他读音。 (四)【讲授】解读新闻 1.听读新闻。 首先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然后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运用正确的方式朗读新闻。)

长江三角洲行政区划

长江三角洲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单 位市级行政单 位 区县级市县 上海黄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 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 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 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 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县 江苏 南京 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 鼓楼区、浦口区、栖霞区、 雨花台区、江宁区、六合区、 溧水区、高淳区 无锡 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 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 江阴市、宜兴市 徐州 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 泉山区、铜山区 新沂市、邳州市 丰县、沛县、 睢宁县 常州 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 新北区、武进区 溧阳市、金坛市 苏州 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 相城区、吴江区 常熟市、张家港市、 昆山市、太仓市 南通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 启东市、如皋市、海 门市 海安县、如 东县 连云港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 赣榆县、东 海县、灌云 县、灌南县淮安 清河区、楚州区、淮阴区、 清浦区 涟水县、洪 泽县、盱眙 县、金湖县盐城亭湖区、盐都区东台市、大丰市 响水县、滨 海县、阜宁 县、射阳县、 建湖县 扬州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仪征市、高邮市宝应县 镇江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 丹阳市、扬中市、句 容市

泰州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兴化市、靖江市、泰兴市 宿迁宿城区、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 浙江杭州 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 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 余杭区、萧山区 建德市、富阳市、临 安市 桐庐县、淳 安县 宁波 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 余姚市、慈溪市、奉 化市 象山县、宁 海县 温州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 洞头县、永 嘉县、平阳 县、苍南县、 文成县、泰 顺县 绍兴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 湖州吴兴区、南浔区 德清县、长 兴县、安吉 县 嘉兴南湖区、秀洲区 海宁市、平湖市、桐 乡市 嘉善县、海 盐县 金华婺城区、金东区 兰溪市、东阳市、永 康市、义乌市 武义县、浦 江县、磐安 县 衢州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 常山县、开 化县、龙游 县 舟山定海区、普陀区 岱山县、嵊 泗县 台州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临海市 玉环县、三 门县、天台 县、仙居县丽水莲都区龙泉市 青田县、缙 云县遂昌 县、松阳县、 云和县、庆

《长江三峡》教案8

《长江三峡》教案8 《长江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刘白羽情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描写了自己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唱出一首献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赞歌。 二、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刘白羽散文集》等。 三、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

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四、整体感知课文 1.重点字词 启碇滟滪绛紫云蒸霞蔚峨冠博带群山万壑雷霆万钧缤纷亭亭婀娜眺望小心翼翼 2.朗读课文。 要求:1.声音响亮,读准字音。2.注意文章的段落划分。 3.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分析: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五、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启发思考的几个问题: (1)文章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2)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析讲解要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最新优秀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分清课文层次,理解新闻的结构; 3、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 [自学感悟] 一、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三、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四、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自我检测]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要塞()阻塞()堵塞()塞子() 荻港()获得()溃退() 歼灭()阡陌()纤维() 锐不可当()当真() 不含:业已: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4、主体部分分层,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三、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合作探究] 一、填空 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