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北省滦县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河北省滦县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滦县二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3. 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4. 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

②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③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

⑤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④

5.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C.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私人近侧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

7.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承相,丞相上书也由他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晁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可见御史大夫

A.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B.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

C.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8.有学者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这位学者强调中英战争

A.是新旧生产方式冲突的结果 B.说明英国国力强于中国

C.是一场贸易竞争 D.是由欧洲列强整体发动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一对峙一合作的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10.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

A.1924~1927年

B.1928~1934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11.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诉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洋务运动

12.某学者在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时说:“共和政体是外国的、空洞的仿制品,于中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土壤中毫无根基。”该学者的认识是基于

A.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农民阶级 B.专制主义仍深深植根于绝大部分国民的头脑中

C.袁世凯篡夺了资产阶级政权 D.中国封建伦理道德与辛亥革命的目标格格不人

13.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大部分力量

D.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会战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

14.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宜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A.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孰先孰后 D.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15.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

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 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

16.“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外交方针

17.“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说明

A.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8.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