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英汉习语的来源和翻译(一)

谈英汉习语的来源和翻译(一)

谈英汉习语的来源和翻译(一)
谈英汉习语的来源和翻译(一)

谈英汉习语的来源和翻译(一)

【摘要】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结晶,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和强烈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所以习语的翻译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习语的起源说起,论述了习语的五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加注和音译加注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来源;翻译;文化特色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语言的结晶。英汉习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英语习语包括习惯用语、谚语和许多俚语表达;汉语习语可以被大致分为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和粗俗语。习语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英汉习语有很多共同点,都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适当地使用习语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没有习语,我们的语言就会变得单调而干涩无味。

正确的翻译习语有助于对整个句子和文章的理解。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翻译时很难做到完全对等。很多习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翻译时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文化特色等。所以,习语的翻译是译者的难题,也是翻译理论者关注的话题。

一、英汉习语的来源

首先,大多数习语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用语。劳动人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习惯用语,比如水手发明了很多和海洋有关的生动的短语,运动员使用运动方面的习惯用语。这些习惯用语产生于各行各业,它们不仅简洁、口头化而且生动形象,和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不久就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下广泛使用,其中最生动最有用的习惯用语逐渐地由普遍的对话演变为约定俗成的语言,最终被广为使用。比如sharehappinessandwoe(同甘共苦)指一起分享快乐和悲伤;strikewhileironishot(趁热打铁)指利用有利条件首先采取行动;becomereconciled(言归于好)指化敌为友。Harmonybringswealth(和气生财)指人缘好生意自然就好。

其次,习语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寓言。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英语有着深远影响,许多英语习语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和传说,它们在书面语中广泛使用。如theappleofdiscord(不和的种子)指争端,祸事;Pandora’sbox(潘多拉的盒子)是指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装着所有罪恶的盒子。例如“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个习语源自《伊索寓言》。一只饥渴的狐狸想吃葡萄架上的熟葡萄,但它想方设法去摘,结果还是够不着。最后它只好悻悻走开并自我安慰地说:“这些葡萄是酸的,可能还没熟透呢。”

再次,宗教是习语的重要来源。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们深受宗教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反映当时宗教信仰的习语。圣经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习语,事实上很多的圣经短语至今还出现在口头的对话中,但却很难去追溯它们的根源。如olivebranch(橄榄枝)源自圣经,意味着“和平”的意思,其真正含义为“讲和”。《旧约·创世纪》中说,“上帝降洪水灭世,义人诺亚一家靠了方舟得以安然无恙。洪水稍退,诺亚放出鸽子试探水势,鸽子回到方舟时嘴里衔着一枝橄榄叶,诺亚由此判断洪水已经消退。”后来人们就将橄榄枝看作平安、和平的象征。现在,“伸出橄榄枝”这个习语已被中国读者广泛使用。再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自中国的佛教。最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表达也是产生习语主要来源之一。圣经之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成为英语习语最丰富的文学来源,这些习语被广为使用。如,Achilles’heel(阿咯琉斯的脚踵)来自著名希腊史诗《伊里亚特》;Talkofthedevilandhecomes(说曹操,曹操就到)是出自中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总之,习语不仅和一个民族的宗教文化有关,还和其历史、文化遗产、生活经历、地理条件、社会习俗和心灵境界等紧密相关,这些都是习语的民族性特征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可以将习语视为一面反映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特征的镜子。不同的社会体系、文化遗产、科学技术

和习语的民族性特点息息相关。英国是一个有着漫长航海历史的岛国,所以很多英语习语都和大海有关;然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的人生活在乡村,因此农民的俗语形成了大量的习语,这些习惯用语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丰富体验的结晶,由农民在劳动中积累并代代相传。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

英汉习语的来源丰富多彩,又往往带有各自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有的意思一目了然、有的有言外之意、有的有多层含义,翻译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它的意义和翻译。译者在翻译习语时,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还要传达出原文的文化内涵、民族特色、修辞手法等。笔者认为,要有效地进行英汉习语的翻译,可遵循如下几种方法。

1.直译法

东西方人们对于感情、客观事物和社会经历等都有着相同的认识,因此,有少量的英语习语,不仅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相同或相似,而且隐含意义也相同。这时保持直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还保留了原文的修辞和风格,且增添了语言表现力,译文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汉语中的“瑞雪兆丰年”就直接译为Atimelysnowpromisesagoodharvest;“糖衣炮弹”直译为sugar-coatedbullets;“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直译为bestrictwithoneselfandlenienttowardsothers。英语中的Wallhasears直译为“隔墙有耳”;olivebranch直译为“橄榄枝”;atoothforatooth译为“以牙还牙”。

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开题报告

学号: X X 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 院(系)外语系 专业班级英语2008级1班 学生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X) 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安康学院外语院(系)英语专业2012届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研究的内容(含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 基本内容:本课题从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在习语中的应用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和例证法说明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课 题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是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说明了习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个方面介绍英汉习语中反映的文化差异. 第三部分: 主要是关于异化和归化,其中包括异化、归化的起源和定义,异化、归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并通过举例说明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 用. 第四部分: 结论。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研究的重点: 异化和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研究的难点:具体的习语翻译中应该选择哪种翻译策略及方法。 研究的创新点: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论文提纲: 1.引言 2.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2.1 语言与文化 2.2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 2.2.1 地域文化 2.2.2 历史文化 2.2.3 习俗文化 2.2.4 宗教文化 3.习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翻译 3.1 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翻译策略 3.2.1 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3.2.2 归化,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 3.2.3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美车哲学教授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all at sea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2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3 Scarlett’s Pragmatism in Gone with the Wind 4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5 从《远眺》看翁达杰的立体主义叙事形式 6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7 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 8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of Love in Charles Dickens’s A Tale of Two Cities 9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10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11 12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 13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 14 英汉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 15 A Probe into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ologisms 16 欲望与死亡——对马丁伊登的精神分析

失与重塑 34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 35 O 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36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37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38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 39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 40 中英植物词语隐喻的文化对比 41 大卫王:在希伯来世界中的社会地位 42 浅析小组合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3 解析斯嘉丽的性格及其对现代社会女性的借鉴意义 44 从安利(中国)的成功看直销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45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 46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 47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 48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49 探究斯蒂芬?克莱恩诗集中的三类意象——以

英汉习语翻译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to be on the ice 如履薄冰. to sit on pins and needles 如坐针毡. An ass is known by his ears 见耳识驴it is a sad house where the hen crows louder than the cock()鸡司晨,家之不祥. it’s ill to waken sleeping dogs/ Let sleeping dogs lie 勿惹睡狗. A bark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sleeping lion 吠犬不可怕,睡狮难提防. 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 大鱼吃小鱼. 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 骑虎难下. A good horse cannot be of a bad colour 好马无劣色. to be as mild as a lamb 驯如羔羊.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Great oaks from little acorns grow. 人靠衣服马靠鞍It’s the saddle that makes the horse and the tailor , the man. 旧瓶装新酒new wine in old bottles. 玩火者必自焚He who plays with fire gets burned. 羽毛丰满to become full-fledged. 风驰电掣to pass swiftly like the wind or lighting. The ap ple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 as timid as a hare 胆小如鼠. as strong as a horse 大力如牛.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一贫如洗.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Everyone for himself, God for us all 人人为自己, 老天为大家. A small bird wants but a small nest 燕雀无鸿鹄之志. Take not

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

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本文根据英汉习语的特点,探讨了习语在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 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副标题: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05-5-15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宁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邓慧云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10901班 200900848)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英汉互译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常和普通。无论是在何时何地英汉双语的标语或标志都不罕见,可见其在我们生活之中是比较普及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习语又是语言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文化的浓缩,是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形象鲜明、音韵优美、内涵丰富等多种特点。很多时候我们都能从一些习语中了解到一定蕴含于其中的文化意义。英语中,习语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俗语、谚语、格言、警句和俚语等。汉语中,这类表达称作“成语”或“俗语”。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的表达清楚源语言的含义,做到“信、达、雅”,让目的语的读者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对方的习语,从而了解其中蕴含着的文化。 在英汉习语翻译时我们一般要先了解英汉习语的特点;英汉习语形和意的差别;英汉互译的方法一般有采用直译法和意译法或两者相互结合与补充。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从习语中反映出中西文化差异,这些差异要求我们真切地了解产生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并把握和细究习语的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特点、形和意、直译、意译 论文大纲 1.英汉习语的特点 1,1英语习语的特点 1.2汉语习语的特点 2.英汉习语的形和意 2.1意义和形式相同 2.2意义和形式部分或完全不同 2.3意义相似,形式不同 2.4形式,意义都不相同 3.翻译方法 3.1 直译法 3.2 意译法 3.3直译和意译结合 4.结语 理论背景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班级: 系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目的: 习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英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都有着极为丰富的习语。众所周知,习语是因语法结构特殊而无法拆开,且不能依据其组成成份来解释的语言形式,或某种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英汉习语的互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同时也要考虑文化的转换。习语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习语翻译的确切性变的越来越重要。本课题通过研究中西习语的翻译与比较,用一定实证研究来表明中西习语翻译差异及其差异影响原因,从而认识到在习语翻译领域中我们所要注意的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找到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习语的准确翻译有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方语言及文化差异,更能促进中西方语言及跨文化交流,更好的促进读者的理解。英语和汉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而同时习语的文化因素也是翻译的难点。通过对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的研究,了解其文化的差异,能更好地进行互译。课题意义: 中英习语是两国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其浓缩了中英两个民族在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宗教影响、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而也是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研究探讨的重要方面。 关于习语翻译的讨论一直是翻译界的热点因为这种语言形式是中英两国文化所在,同时也是文化冲突所在。因此,更好的了解中英习语的翻译与差异有利于我们对中英文化的理解,更有利于沟通,促进文化交流等以便更好地促进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 习语是人们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不断经过提炼而成的固定词组和短句,作为人们智慧的结晶,习语折射出优秀的文化历史。它们用极为简练的方式表达生活的形象,给人一种美感。所以探究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对我们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以及对非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有一定的帮助。

英汉翻译中英文小说

Certain Things Last (某些持续的事情) For a year now I have been thinking of writing a certain book. (这一年来,我一直想写一本有把握(在思考着写一本自己已经酝酿许久)的书)―Well, tomorrow I‘ll get at it,‖ I‘ve been saying to myself.(“好吧,明天我就完成它”过去自己一直这么说)(好,明天就开始动手写,我一直对自己这么说。)Every night when I get into bed I think about the book(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就想着那本书). The people that are to be put between its covers dance before my eyes. (那些即将出现在作品里面的角色在我眼前跳舞)I live in the city of Chicago and at night motor trucks to rumbling along the roadway outside my house. Not so very far away there is an elevated railroad and after twelve o‘clock at night trains pass at pretty long intervals.(我在芝加哥生活,一到晚上,就听到家外面的公路上那些运货卡车隆隆地响。不远处有一条高架铁路,晚上过了十二点以后火车就开始通过,相互间隔得很远)Before it began I went to sleep during one of the quieter intervals but now that the idea of writing this book has got into me I lie awake and think.(过去在十二点之前趁着那一会儿的安静空隙入睡,但现在我躺在床上思考,脑海出现了写书的想法) For one thing it is hard to get the whole idea of the book fixed in the setting of the city I live in now.(在我如今居住的城 市环境中要想得到这本书确切的想法很难)I wonder if you who do not try to write books, perhaps will understand what I mean.(我很惊奇如果你没有尝试过写书,也许会明白我说什么)Maybe you will, maybe you won‘t. It is a little hard to explain. You see, it‘s something like this. (也许你会明白,或者不明白。这解释起来有点困难。就好比这样)You as a reader will, some evening or some afternoon, be reading in my book and put it down. You will go out of your house and into the street.(你作为一名读者,有些晚上或者下午可能会读我的书,读完后把它放下。你可能会离开家,走到街上)The sun

谈英汉习语的来源和翻译(一)

谈英汉习语的来源和翻译(一) 【摘要】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结晶,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和强烈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所以习语的翻译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习语的起源说起,论述了习语的五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加注和音译加注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来源;翻译;文化特色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语言的结晶。英汉习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英语习语包括习惯用语、谚语和许多俚语表达;汉语习语可以被大致分为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和粗俗语。习语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英汉习语有很多共同点,都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适当地使用习语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没有习语,我们的语言就会变得单调而干涩无味。 正确的翻译习语有助于对整个句子和文章的理解。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翻译时很难做到完全对等。很多习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翻译时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文化特色等。所以,习语的翻译是译者的难题,也是翻译理论者关注的话题。 一、英汉习语的来源 首先,大多数习语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用语。劳动人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习惯用语,比如水手发明了很多和海洋有关的生动的短语,运动员使用运动方面的习惯用语。这些习惯用语产生于各行各业,它们不仅简洁、口头化而且生动形象,和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不久就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下广泛使用,其中最生动最有用的习惯用语逐渐地由普遍的对话演变为约定俗成的语言,最终被广为使用。比如sharehappinessandwoe(同甘共苦)指一起分享快乐和悲伤;strikewhileironishot(趁热打铁)指利用有利条件首先采取行动;becomereconciled(言归于好)指化敌为友。Harmonybringswealth(和气生财)指人缘好生意自然就好。 其次,习语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寓言。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英语有着深远影响,许多英语习语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和传说,它们在书面语中广泛使用。如theappleofdiscord(不和的种子)指争端,祸事;Pandora’sbox(潘多拉的盒子)是指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装着所有罪恶的盒子。例如“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个习语源自《伊索寓言》。一只饥渴的狐狸想吃葡萄架上的熟葡萄,但它想方设法去摘,结果还是够不着。最后它只好悻悻走开并自我安慰地说:“这些葡萄是酸的,可能还没熟透呢。” 再次,宗教是习语的重要来源。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们深受宗教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反映当时宗教信仰的习语。圣经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习语,事实上很多的圣经短语至今还出现在口头的对话中,但却很难去追溯它们的根源。如olivebranch(橄榄枝)源自圣经,意味着“和平”的意思,其真正含义为“讲和”。《旧约·创世纪》中说,“上帝降洪水灭世,义人诺亚一家靠了方舟得以安然无恙。洪水稍退,诺亚放出鸽子试探水势,鸽子回到方舟时嘴里衔着一枝橄榄叶,诺亚由此判断洪水已经消退。”后来人们就将橄榄枝看作平安、和平的象征。现在,“伸出橄榄枝”这个习语已被中国读者广泛使用。再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自中国的佛教。最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表达也是产生习语主要来源之一。圣经之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成为英语习语最丰富的文学来源,这些习语被广为使用。如,Achilles’heel(阿咯琉斯的脚踵)来自著名希腊史诗《伊里亚特》;Talkofthedevilandhecomes(说曹操,曹操就到)是出自中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总之,习语不仅和一个民族的宗教文化有关,还和其历史、文化遗产、生活经历、地理条件、社会习俗和心灵境界等紧密相关,这些都是习语的民族性特征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可以将习语视为一面反映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特征的镜子。不同的社会体系、文化遗产、科学技术

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了解中英习语差异:学会大师级翻译原则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国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很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

英汉习语互译

笨鸟先飞早入林Clumsy birds have to start flying early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It takes more than one cold day for the river to freeze three feet deep。The ground is frozen three feet deep --a rather long process。 长江后浪推前浪In the Chan kiang River the waves behind drive on those before。 滴水穿石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a stone。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Light travels like an arrow, and time like a shuttle。 老马识途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The sparrow may be small but it has all the vital organs。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Indigo blue is extracted from the indigo plant, but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it comes from。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There are 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 and heavens beyond heavens。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sudden glimpse of hope in the dark mist of bewilderment, it’s a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万事开头难The first step is always difficult。 万丈高楼平地起High buildings rise from the ground。 有利必有弊Everything has its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Don’t lose a golden opportunity, it is never fou nd again。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人逢喜事精神爽People are in high spirits when involved in happy events。 人生如梦Life is but like a passing dream。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A true man loves the mountains, a wise man loves the sea。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All men but saints are apt to make mistakes。 失败是成功之母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一失足成千古 A single slip can cause a lasting sorrow。 有所不为,而后有所You must be able to refrain yourself in some matter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thers。 饮水不忘挖井Don’t forget the well diggers when you drink from this well.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on’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n’t want others to do to you 。

如何比较与翻译英汉习语

如何比较与翻译英汉习语 发表时间:2012-09-12T16:22:54.640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8月供稿作者:白迅[导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安徽省蒙城第二中学白迅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034-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我们常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各个行业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浓缩成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从英语与汉语中习语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国家之间的一些文化差异。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四类: 1、形式相近,意义相同。 虽然英汉两种文化有诸多差别,但是这两种文化的人毕竟共同生存于同一个地球上,生存环境和居住环境大体相同,有着共同的认知。无论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是价值观念,还是相同点居多。很多汉语中有的,英语中也有。同样,英语中有的东西,汉语中也有。例如,一日三餐、衣着打扮等。既然文化有诸多相同点,两种语言也有很多共同现象,这就造成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可译性。习语又是生活经验的结晶,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形式相近且意义相同的很多。如 Abirdinthehandisworthtwointhebush.(一鸟在手胜似双鸟在林。) Outofsight,outofmind.(眼不见,心不烦。) Constantdroppingwearsthestone(滴水穿石。) Strike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 Greatmindsthinkalike.(英雄所见略同。) 对于这一类习语的翻译,应当找到对应的译语习语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因为两组习语形象相近,意义相同,采取这种翻译方法,既可以保留原文的风格,又便于译语读者接受。 2、形式不同,意义相同。 虽然英美人和中国人居住的大环境相同,但是具体的生存环境还是有所区别的,加之宗教信仰、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皆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的表达方式上还是有各有不同。所以就产生了形式不同但意义相同的习语。比如说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非常发达,所以很多习语与航海有关。如: Fishbeginstostinkatthe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 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不要班门弄斧) 这两组习语虽然形式不同,英语是关于鱼的知识,而汉语则分别是关于建筑和典故的,但是它们所隐含的意义是相同的。 而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是人们的命根子,因此很多习语与土地有关。形容人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英美人说“spendmoneylikewater”,而中国人则说“挥金如土”。 英美人喜欢养宠物,宠物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英语的习语中猫、狗等宠物频频出现,如: Betterbetheheadofadogthanthetailofalion.(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Iftheolddogbarks,hegivescounsel.(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 英汉习语中形式不同,意义相同的例子很多,比如: Onecannotmakeasilkpurseoutofasow’sear.(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Killthegoosethatlaidthegoldenegg.(杀鸡取卵) Everypotterpraiseshisownpot.(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对于这一类习语,关键是要找到译语中相对应的习语,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原语中的习语替换。当然这需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要相当熟悉两种语言的习语用法,否则便会弄巧成拙。 3、形式相似,意义不同。 这一类习语是属于比较棘手的一类,需要特别小心处理。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异,有些习语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意义却相去甚远。例如,strangebedfellows看似与汉语的“同床异梦”相差无几,但实际上意义完全不同,它相当于“萍水相逢”的意思。又如,child’splay,可千万不要把它当成“视同儿戏”的意思,它表示“做某事非常容易”。还有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pullone’sleg和One’shairstandsonend,它们分别表示“开某人的玩笑”和“非常恐惧”的意思,而不是“拉后腿”和“怒发冲冠”。 对于这一类习语,切不能望文生义,要多查词典,了解习语的实际含义。 4、习语空缺。 由于中英两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同,其中有很多与历史典故有关的习语不是一一对应的。如英语中有 Achille'sheel,ThetreethatGodplantsnowindhurtsit.Godsendsmencloth,accordingtotheircold.等,汉语中有“草船借箭”、“大意失荆州”、“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拔苗助长”、“叶公好龙”等等。中英两国人社会背景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因此有些表达法就出现空缺现象,对于这一类习语,应首先理解其隐含的意思,然后采取意译的方法将其意思翻译出来。如: whiteelephant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习语。我们了解到它在英语中表示 “somethinguselessandunwantedbutbigandcostly”,那么翻译的时候只需把意义译出来即可,即“大而无用的累赘物”。其他的例子还有: crocodiletears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Allroadsleadto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 Penelope'swork永远完不成的工作。 Pandora'sbox潘多拉的盒子—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

英汉互译之文学名篇翻译赏析

文学翻译赏析 一、雄健阳刚类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历史的道路,不会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是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迭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 险峻。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 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得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 的趣味,是非有雄健的精神的人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 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 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The Bad Luck of China and the Strong Will of the Chinese Li Dazhao The progress of history sometimes comes into a territory full of hardships and hindrances, and only by means of strong will can it run through the territory. Sometimes in an extensive and open terrain with boundless plains, a huge and mighty river flows vigorously down thousands of miles. Sometimes it runs in an imposing and narrow terrain with ranges of high mountains, crags and cliffs. It zigzags its way down through them, which is drastically hazardous and precipitous. The progress of a nation undergoes the same experience. The life of human race in history is just like a journey. The places the travelers have traversed are open and flat here, but craggy and risky there. Walking on a flat and level road, an experienced traveler certainly feels delighted. However, walking in a rugged and rough terrain, one can enjoy more wits and humor. Walking in such an area of wonderful and magnificent scenes, one can savor more tastes of adventure. The road of history taken today by the Chinese nation is one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But in this section of the road, there is an extremely fabulous and magnificent view which makes those of us who are going and have gone through it feel glorious and hallowed. It is a feel only those strongly-determined people are capable of enjoyi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 stand well for our national spirit. They run into deserts and mountains, and mightily they run. They develop into huge muddy streams and vigorously they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