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文献著录格式%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等.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C.浙江农业科学,'016, 5) (12): 1970-1973.

D O I:10. 16178/j. issn. 0528-9017. 20161208

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令雇冰种凌观6年第57卷第l2期

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包斐,王桂跃#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浙中综合试验站,浙江东阳322100)

摘要:对2010—2015年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生产中的病虫害进行调查,确定主要病虫害种类,虫害主要 为小地老虎、玉米螟和蚜虫,病害主要为小斑病、纹枯病、苗枯病和南方锈病。通过药剂防治试验,总结出一 套简单有效的病虫害一体化防治技术,包括种子包衣、大喇叭口期玉米螟、叶斑病、纹枯病前移防治技术等。

分析了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针对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研究建议。

关键词:甜糯玉米;玉米螟;苗枯病;纹枯病;南方锈病;发生趋势;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0528-9017(2016)12-1970-04

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一年可种植两季,常年种 植面积在5万hm2以上⑴,由于甜糯玉米自身特点和品种抗性差,以及本区域气候适宜等原因,造 成病虫害发生严重。通过对2010—2015年玉米整 个生育期间病虫害进行调查,初步明确了现阶段生 产上的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规律和趋势,并通过试 验总结出一套简单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1主要病虫害

1.1 虫害

以地下害虫、亚洲玉米螟和蚜虫为主,大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和桃蛀螟偶有发生。

1.1.1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为小地老虎,在玉米苗期为害,将玉米嫩茎咬断取食,若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缺 苗断垄。小地老虎春玉米为害超过秋玉米,一般田 块为害率小于5%,重发生田块达10% ~20%,年 份间差异较大。

1.1.2 亚洲玉米螟

玉米螟为鲜食甜糯玉米最重要害虫,鲜食甜糯 玉米由于茎秆含糖量较高,生产品种对玉米螟的抗 性普遍较差,造成玉米螟为害严重[2]。浙江省玉米螟初始为害在5月中旬,越冬虫源羽化产卵后为 害心叶,拔节后蛀茎,穗期主要为害花丝穗轴以及茎秆,也会蛀食鲜嫩籽粒,造成鲜穗商品性下降。玉米螟在浙江省每年发生3 ~5代,世代重叠严重,为害峰期不明显,除6月初之前成熟的极早播玉米 不需要防治外,其他时间播种在心叶期须进行防治。

1.1.3 蚜虫

玉米蚜和禾谷溢管蚜是为害玉米的优势种群[3]。蚜虫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为主,主要为 害心叶和雄穗,严重时可覆盖植株大部分茎秆和叶 片,影响授粉和光合作用,容易引起霉烂。大棚里 早春种植玉米易受蚜虫为害,当前为实现提早上市,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应注意早春玉米蚜虫 的防治。

1.1.4 其他害虫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桃蛀螟和大螟 也是本地区影响甜糯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一般与 玉米螟混合发生,不需单独防治。但由于其主要蛀 食嫩籽粒为害,易造成穗腐,可结合玉米螟同时防 治。大螟主要在拔节期为害,在第3?5叶鞘上产 卵,幼虫蛀食幼嫩茎秆,由于大螟在玉米上有转株 为害习性,会造成田间植株片状枯死,及时拔除枯 心苗可有效防治大螟为害[4]。

1.病害

主要为小斑病、纹枯病、苗枯病和南方锈病。

收稿日期:2016-07-26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 A R S-02);金华市科技项目(2012-2-059);浙江省农科院重点实验室项目 作者简介:韩海亮(1984—),男,助理研究员,从事玉米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王桂跃,E-mail: zjdygy@https://www.wendangku.net/doc/697995824.html, 。

三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

三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 摘要:以异隐纯合体杂交法组配的3个甜糯玉米品种为材料,观察了其主要农艺性状,测定了青苞适收期子粒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甜糯13-3的抽雄?散粉?吐丝较快,穗长较长,青苞产量较高?3个甜糯玉米品种在青苞适收期都含有粗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钙?镁?铁?锰?铜?锌?硒等多种营养成分,但在3个甜糯玉米品种中尚未发现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都最高的品种?3个甜糯玉米品种比其对应的糯玉米亲本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都有增加,3个甜糯玉米品种中,甜糯13-2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 关键词:甜糯玉米;异隐纯合体杂交;农艺性状;营养成分 Major Agronomic and Quality Characters of 3 Sweet-waxy Maize Hybrids for Fresh Food Abstract: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3 sweet-waxy maize hybrids combined by the cross between allotypic recessive homozygot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ontent of main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in their grains was measured in the fresh day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ime for tasseling, pollinating, silking of TN13-3 were short, the ear length was long, and the yield of fresh ear was high. There were many kinds of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in the grain of 3 sweet-waxy maize hybrids in the fresh days, including rough protein, amino acids, vitamin E, vitamin B1, vitamin B2, vitamin C, calcium, magnesium, iron, manganese, copper, zinc and selenium. The sweet-waxy maize hybrid in which all kinds of nutritional ingredient contents were all high was not found.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3 sweet-waxy maize hybri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corresponding parental waxy maize.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TN13-2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three breeds. Key words: sweet-waxy maize; cross between allotypic recessive homozygotes; agronomic characters; nutritional ingredient 鲜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摘鲜嫩果穗用于蒸煮食用的玉米类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是甜玉米,我国鲜食玉米的涵义较广,凡可用于鲜食的都被列入鲜食玉米?我国目前生产上的鲜食玉米在玉米分类上主要归属于3种类型,包括各种类型的甜玉米?糯玉米以及某些品种的普通玉米等[1]? 鲜食玉米中的甜玉米与糯玉米的优缺点正好互补,甜玉米味甜但缺少糯性和香味,糯玉米粘香但甜味较差?因此如何培育出可综合两类玉米优点,即既甜又糯的新类型玉米,既是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广大鲜食玉米育种者的育种目标?此前在各种媒体上曾出现一些称之为甜糯玉米的品种,归纳起来可分为如下四类:普甜

鲜食玉米产业分析报告

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分析 鲜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加工或直接食用的玉米类型,是我国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鲜食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等。鲜食玉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深受市场欢迎,具有极大的市场商机。鲜食玉米产出效益是普通玉米的2~3倍,采摘后的青秸粗蛋白含量是普通玉米的1~2倍,是奶牛理想的饲料。鲜食玉米生长期短,农药化肥施用量少,只要按照绿色食品规程生产,是理想的绿色食品。多年来我国农业科研专家付出很多努力,培育出适用于不同区域的鲜食玉米品种,推动了产业的不断发展。从全球围看,鲜食玉米产量较大的国家有美国、中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市场对鲜食玉米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空间巨大。 鲜食玉米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极具外向型发展潜力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根据联盟秘书处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全国鲜食玉米种植总面积约70万公顷,其中甜玉米近30万公顷,糯玉米近40万公顷,种植区域分布在全国24个省份,形成了北糯南甜的格局,我国已成为全球糯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全国已培育鲜食玉米品种近400个,其中2005~2009年国家审定品种41个。全国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100余家,其中型企业占15%。 一、糯质玉米 糯玉米,即糯质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族、玉米属、玉米种,糯质型,又名蜡质型,是普通玉米引入中国后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基因隐性突变,由WX突变为wx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玉米类型,故也称为中国糯型。 (一)糯质玉米生化特征 糯质玉米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地区至今还可以找到原始性状的糯质玉米,如四路糯、紫秆糯、曼金兰黄糯等品种;西南地区糯质玉米资源丰富,省农业科学院保存的糯质玉米有250多个品种。糯质玉米和当地硬粒玉米比较,在粒色、喜肥性和籽粒品质方面具有相同的变异趋势,即白粒喜肥水,黄粒适应性广,花乌粒较硬但香味浓郁。糯质玉米与当地硬粒玉米的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谱均具有五酶带,这是起源于中国糯质玉米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发现,糯质玉米是受隐性基因wx控制的突变类型,糯质玉米的特殊品质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1、糯质玉米的表现型 1909年12月,植物学家柯林斯(G.N.Collins)对起源于中国的糯质玉米植物学进行了描述:糯质玉米植株顶部有4~5片叶都长在植株主茎的同一侧,上部几个节的叶片特别直立,而下部的叶片较展开披垂;籽粒的胚乳从任何方位切开,都有卵裂的性质,表面无光泽、光滑,坚硬呈结晶状,显示蜡质特性。 2、糯质玉米的生化特性 1922年,韦瑟沃斯(Weatherwax)发现糯质玉米淀粉主要由支链淀粉组成,而普通玉米直链淀粉含量较多。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位通过1,4糖苷键连接成的直链状大分子化合物,聚合的葡萄糖单位在100~6000个之间,一般为300~800个;而支链淀粉除了由葡萄糖单位通过1,4糖苷键连接成直链外,支叉结构部分是以1,6糖苷键连接的大分子化合物,聚合的葡萄糖单位1000~3000000个。直链淀粉遇碘液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紫红色,而且吸碘量大大低于直链淀粉,这可作为区分普通玉米与糯质玉米的检测方法。同工酶方法检验生化指标表明,起源于中国的糯质玉米有86.3%具有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的第五带,13.2%具有第四带或混合带,而来源于美国的马齿(包括糯质马齿)玉米有85.7%具有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的第四带,14.3%具有混合带。就是说,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的第五带是来源于中国糯质玉米的标志酶带,而它的第四带则是来源于美国的马齿玉米的标志酶带。 3、糯质玉米的基因定位 1909年,柯林斯把中国糯质玉米的结构基因定名为wx。1935年爱默生(Emerson)把wx基因定位在第9染色体上。1981年曾孟潜等对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分析表明,中国糯质玉米和普通玉米一样2n=20,各对染色体的大小也相似。研究表明,就淀粉糊的胶黏性和坚实性而言,基因作用是累加的,就其对支链淀粉百分率的影响而言,其作用大部分是显性的。蜡质基因点上有几个等位基因,已经分析清楚的有Wx、wx2、wx。Wx为显性,wx2、wx为隐性。中国糯质玉米的一些原始性状为多基因控制。 (二)糯质玉米育种现状 1、国外育种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糯玉米育种研究的国家,对糯玉米品种的培育和开发利用处于领先水平。美国于1937年开

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97995824.html, 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作者:涂明真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4期 摘要为筛选适合泉港区推广种植的高产糯玉米新品种,引进SBS968、红玉2号、金彩糯670、天香糯8号4个糯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玉2号、天香糯8号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在泉港区推广种植;金彩糯670、SBS968综合表现也好于对照品种苏玉糯5 号,建议在泉港区小面积试种。 关键词糯玉米;品种;试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3.0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070-01 为筛选适合泉港区推广的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以加快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更新换代促进糯玉米生产发展,泉港区涂岭镇农业服务中心引进4个糯玉米新品种进行了试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溪西村,毗邻万亩走马埭耕地保护区中绿公司农场,土质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作玉米。 1.2 试验材料 参试的4个糯玉米品种为:SBS968(由厦门农龙种苗有限公司提供)、红玉2号(由南 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提供)、金彩糯670(由金农科种子科技公司提供)、天香糯8号(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CK)。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CK)。试验采用对比法排列,不设重复,大区种植株行距31.8 cm×60.0 cm,参试品种种植423.5 m2,对照品种种植300 m2,在同一田块上并列种植。 1.4 试验过程 2013年3月18日用塑料钵育苗,3月20日出苗,于3月27日3叶1心时整畦移栽,每穴定苗1株。移栽前撒施进口三元复合肥112.5 kg/hm2(含N 16%、P2O5 16%、K2O 16%)。4

鲜食糯玉米品比试验

鲜食糯玉米品比试验 摘要:对20个鲜食糯玉米(Zea mays L.var. ceratina Kulesh)杂交组合进行品比试验鉴定,初步总结了各参试糯玉米杂交组合的鲜苞产量?田间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品质表现?结果表明,杂交组合wh1?wh8?wh12产量?品质均优于对照香白糯,推荐参加鲜食糯玉米的区试,进行审定? 关键词:糯玉米(Zea mays L.var. ceratina Kulesh);杂交组合;品比试验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of Fresh Waxy Corn Abstract: 20 fresh waxy maize cross combinations were used in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The characters of the tested waxy corn cross combinations including fresh ear yield, field plant traits, ear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were preliminarily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esh ear yield and quality of cross combinations wh1, wh8 and wh1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thus could be recommended to the regional test of fresh waxy corn. Key words: fresh waxy corn(Zea mays L.var. ceratina Kulesh); cross combination;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糯玉米(Zea mays L. var. ceratina Kulesh)又称蜡质玉米或粘玉米,是受隐性糯质基因(wxwx)控制的一个普通玉米的胚乳突变类型[1]?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西南的西双版纳和广西省的亚热带地区,也是惟一起源于我国的类型?糯玉米淀粉因全部为分子质量小的支链淀粉而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良好的适口性,目前在国内主要用于鲜食[2-5]?为加快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促进种植结构调整,为鲜食糯玉米品种区试审定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推动糯玉米产业的发展[6,7],本试验用香白糯[8]作对照,对现有的糯玉米骨干系组配的20个新的杂交组合的产量?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品质等主要性状进行鉴定和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利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玉米育种研究组现有的鲜食糯玉米骨干自交系配制而成的20个杂交组合,编号为wh1~wh20,以香白糯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安排在广州市,试验地肥力中等,地势高,排灌方便,前茬种植作物为花生?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63个小区,小区面积6.67 m2?种植方式为直播,株距30 cm,行距70 cm,每小区30株? 1.3 栽培管理及性状鉴定 2011年8月26号播种,按当地较高的生产水平进行栽培管理,并在乳熟期对各组合的主要田间性状进行调查登记,适收期收获鲜苞计产和室内考种,授粉23 d后对各组合进行品质品尝评价,其标准参照文献[9]?田间调查项目及室内考种按照国家区试要求及标准进行[10]? 1.4 分析方法

玉米制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制种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玉米瘤黑粉病 1.1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分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菌瘤。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圆形或角状菌瘤;雌穗发病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菌瘤,严重的全穗形成大的畸形菌瘤。菌瘤外表是一层银白亮膜,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以后遂渐变成灰白色,后期变成黑灰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冬孢子)。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地表、粪肥上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对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此外,病菌也能从伤口侵入。冬孢子在玉米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玉米抽雄期蔓延最快,形成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后停止侵染。 1.2发病环境条件玉米在全生育期内都可以感染瘤黑粉病,尤其以抽雄前后一个月内为盛发期,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造成生理干旱,抗病力弱,利于发病;苗期高温多湿、人工去雄作业、虫害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伤口,都会严重发病;连年制种田及高密植田或灌溉时间间隔长,造成水分时少时多,以及偏施过量氮肥,都会削弱植株抗病力,使病害发生较重。品种抗性:一般紧凑型品种较抗病,披散型品种抗病差;硬粒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 1.3防治方法:防治此病采用减少菌源、选用抗病亲本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3.1 减少病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进行秋深翻整地,把地面上的菌源深埋地下,减少初侵染源;避免用病株沤肥,粪肥要充分腐熟。与非谷类作物轮作倒茬2~3年。 1.3.2 利用抗病自交系用于生产,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选择紧凑型品种、硬粒型品种。 1.3.3化学防治:用含有粉锈宁成分的种衣剂包衣或拌种;在可见叶10—12叶喷施好立克3毫升/亩,喷施2次;或在玉米抽雄前喷50%多菌灵150克/亩或5%福美双150克/亩,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1.3.4 加强栽培管理,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避免偏施、过施氮肥;灌水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易感染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及时彻底防治玉米螟等害虫;人工去雄尽量不要造成大的伤口,均可减轻病害。 2.玉米红蜘蛛 2.1症状及发生规律: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

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利用 研究 学院:农学院 班级:农学(081)班 姓名:库尔班江.亚力昆 学号:083131121

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摘要:本项目从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消费观点的改变,阐述了糯玉米品种选育与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糯玉米由一个突变体到现在上百个品种,各种花色的发展过程;糯玉米由简单的青嫩果穗鲜食到现在的青嫩鲜食、保鲜加工、深加工等多种利用途径,以及形成了产业化;分析了糯玉米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要根据我国国情因时、因地、逐步扩大的建议;明确了现阶段糯玉米的育种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玉米生产将不在局限于传统的生产粮食和饲料,玉米科研向多途径大范围拓展。玉米品质育种和特殊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当前世界玉米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引进、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产品是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糯、甜玉米是玉米的两种特殊类型,来至普通玉米又高于普通玉米,具有独立的内在组成,表现出特有的籽粒构造、营养成份、加工品质和食用风味等特征。糯玉米糯中带甜,皮薄肉厚,柔软细腻,清香可口,富含人体所需蛋白质、赖氨酸、维生素和植物素类物质,是营养品质很好的特种水果和蔬菜,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后保持原有鲜嫩玉米风味周年供应市场,且具防病保健作用,深得人们喜爱。和普通玉米相比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大的经济价值,增加的价值通过加工和饲料试验从终端产品体现出来,加工后可增值300-400%,国外也叫遗传增值玉米。 1.糯玉米研究进展 1.1品种选育研究 糯玉米是玉米属的一个亚种,是因玉米第九条染色体WX基因发生突变而产生的,是玉米各类型中唯一起源于我国的类型;是玉米传入我国后,由于云南、广西一带的傣族、哈尼族有喜爱黏食的习俗,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选择黏食型玉米突变体培育而成的。1908年由美国传教士法南(J. M. W. Farnharm)通过上海领事从云南征集几个糯玉米品种,寄交美国农业部国外引种处。附言说“这是一种特殊的玉米,有几种颜色。中国人说它们都是同一品种,比其它玉米要黏得多,可能会发现它有新的用途。” 1908年5月植物学家柯林斯(G.N. Collins)把中国寄去的糯玉米种子种植在华盛顿附近,其中有52株成熟。通过种植观察,他把起源于中国的糯玉米隐性突变基因定名为“wx”,并给它定名为“中国蜡质玉米”。直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只是出于好奇在遗传试验中作为标记基因而种植。到了40年代早期,依阿华农业试验站发现糯玉米支链淀粉的性质与木薯块根淀粉相似。1942年依阿华农业试验站培育出第一个糯玉米杂交种。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从远东进口木薯淀粉困难,美国开始糯玉米淀粉的商业性生产。1970年美国玉米带遭受玉米叶枯病重创之后,由于糯玉米表现出优良抗性和独特品质,才使糯玉米成为研究重点。20世纪最近50多年,糯玉米淀粉用途的新发现导致糯玉米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有较稳定的面积。美国现在有6个私人公

国家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附件1:《国家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一)生育期 1、播种期:指播种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有50%的幼芽出土达2厘米时的日期。 3、散粉期:全区有50%的植株雄穗主枝开始散粉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有50%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3厘米的日期。 5、鲜果穗采收期:甜玉米在吐丝后21-24天、糯玉米吐丝后23-26天采收并记载。 6、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的植株果穗苞叶由绿变黄、籽粒硬化的日期。 7、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总天数。 (二)植株性状 1、株高:在乳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测量从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测株高同时进行。测量从地面至第一果穗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株型:抽雄后目测,分紧凑、半紧凑、松散等型记载。 4、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率。 5、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植株结有双穗(第二穗以达150粒以上才计)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 6、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有果穗但不结籽粒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 7、分蘖率:抽雄后调查带分蘖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 8、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角度大于45度但未折断者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 9、倒折率(茎倒):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株数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收获前调查。 (三)果穗性状(一般随机连续取样10穗测量) 1、穗长:测量穗基部至穗顶端长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2、穗粗:将取样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的直径,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4、穗形:分圆筒形、长锥形、短锥形记载。 5、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 6、行粒数:每穗对称数2行再除以2,为每行粒数,然后求其平均值。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针对不同生育时期提出防治技术,以期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要做好玉米生产,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虫害。根据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消长规律,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病斑多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影响灌浆,减产可达15%~30%[1]。玉米粗缩病是由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迟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叶期,为易感粗缩病敏感生育期,与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时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及茎秆上,最初为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当地一年发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发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2]。其他病虫害还有玉米绣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虫等。 2防治技术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采用生态控制、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1播期防治 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如农大108可抗玉米大斑病、粗缩病和黑粉病,中抗小斑病,郑单958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黑粉病。二是播种时,种子要用冷水浸泡12~24h或50℃温水浸泡6~8h,浸泡过的种子摊开阴干,然后用种衣剂或药剂拌种,可防治玉米病虫害[3]。三是减少迟播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的播种面积,推迟夏

玉米生长各阶段病虫害及防治办法

一、出苗期 这一阶段基本没有病害,但为了防止出现“老小苗”的现象,达到促根壮苗的目的,主要的措施有: 1、早间定苗。应在三叶期间苗,四叶期定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缺苗断垄较重地段,可留生长一致的双株,确保密度。 2、中耕除草。玉米出苗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并喷施新高脂膜,疏松土壤,防止病菌侵染,保护禾苗茁壮成长,消灭杂草,促根深扎。 3、追肥浇水。追肥在定苗后、拔节前进行,要根据植保要求施肥并喷施壮穗灵,有壮苗和促叶壮秆的作用,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苗期的浇水次数可掌握在1~2次。苗期遇涝,应及时挖沟排水,并及时中耕,以便还苗。 4、防治病虫。玉米苗期害虫主要为粘虫、蓟马,防治粘虫可用50%辛硫磷乳剂3000倍液+新高脂膜喷雾提高药效,防止病毒病复生。 二、穗期阶段 1、玉米大斑病 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3)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2、玉米小斑病 症状: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2号、商单4号、丹玉6号等;自交系有吉63、辽1311、自330等。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 (3)加强栽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50-75千克,隔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