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航次研究计划设想

公共航次研究计划设想

公共航次研究计划设想
公共航次研究计划设想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05年9月南海北部海洋观测开放航次

通告

(2005.06.10)

一、开放航次定位与意义

建设南海北部海上观测可移动共享平台,设置基于长期观测的开放航次,将有利于提高大型科学考察船的使用率,发挥多方科研力量的综合优势,加强海洋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可为科学家研究南海北部环境与资源、解决需要长期观测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现场试验和观测场所,促进海洋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与整合,以及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

实施南海北部定期观测开放航次,以多学科综合与交叉为手段,以长期数据积累为基础,重点研究珠江口与华南近岸海域和南海北部生态与环境中的科学问题。同时,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提高了解和预测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华南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的能力,为华南沿海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名称

南海北部海洋环境动力变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长期观测。

三、研究内容与科学目标

近海海洋生物的出现和聚集是由其生存的环境特征所决定的。海洋中的食物、温度、海水透明度、盐度、光、海流流速及流向、底质成分等因素均会影响到生物种群丰度,并决定着种群的出现频率。因此,海洋环境要素如何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其依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有关短期与长期、中尺度和大尺度上的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由于自然事件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生物量和食物网结构变化。因此,辨别和了解影响华南近海生态系统的关键海洋学特征与过程是急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通过可持续的开放航次观测,支持南海北部海洋环境动力变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

拟开展或鼓励开展研究的内容:

—南海北部主要流系演变规律,南海北部海洋环流、涡旋与大陆架、黑潮之间的内在关系,包括:吕宋海峡的水交换过程;南海北部环流与陆架-

陆坡环流相互作用;南海北部环流主要流系动力学;南海北部跨陆架物质输

运和中尺度过程。

—南海北部河口、近海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资源生物生产过程、种群动态及

其对海洋动力环境的适应;典型海区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生物资源可持续

利用模式;近海赤潮发生生态学及海洋学机制。

—地质过程或古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活动及其生态系影响的沉积记录,包括海洋生态系对环境适应和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历史过程;探索海底天然气水合物

的地球物理指标和生物与地球化学指标。

主要科学目标:

●了解南海北部陆架的物质输送过程及其影响

●集成用于研制物理强迫的生物量模型所需的物理、化学、生物现场观测数据。

●通过定期、长期海洋观测,提高预测海洋物理过程的能力,改进海上安全和服务。

●深入了解近海物理过程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变化的影响。

●阐明陆架海域生态系统动力过程、生物资源变动规律和可持续利用机制,了解气

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对华南近海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观测内容

1)海洋水文、环流:

●海流走航测量,温度、盐度断面观测

●定点分层海流、温度和盐度的连续观测

●上层海洋光学参数测量

●海面气象要素观测

2)海洋生物、生态:

●断面生态参数,包括化学、生物(如叶绿素、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网采、微

型、微微型浮游生物和其他生物等)的采样和观测

●定点分层连续采样、观测和现场实验

●断面生物资源调查

●气溶胶对南海输入的长期观测及对南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海北部重金属的长期监测及对环境的影响

3)海洋地质、沉积:

●海洋沉积物取样(柱样、抓斗样)

●岩水界面取层状柱样

●沉积物捕集器

五、航线及站位

作为一项长期的海上观测计划,航线设计需要经过南海北部各个典型区域:包括珠江河口区、陆架上升流区、黑潮影响区、西南暖流区、沿岸流区等。除了断面站观测以外,也

需布设至少2-3个长期时间序列定点站。沿着固定的断面、主要观测点,每年至少实施一个开放航次。

2005年开放航次,仍然以断面观测为主,但从长远看,要逐步形成调查船断面观测、锚锭浮标观测、漂流浮球观测、定点捕集器采集和原位生态培养实验、平台观测相结合的观测体系。2005年9月开放航次设主要断面8个,沿主要观测断面设CTD站位约60个(图1)。如有需要,该航次执行期间可考虑经停海南省三亚港。

六、航期与运行费

2005年开放航次计划在9月上旬-下旬进行,航期约20天,观测船为南海海洋所“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作为开放航次组织单位,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先行投入船舶运行费,支持2005年开放航次。获批准参加开放航次的所内外研究组根据各自的海上观测任务量提供合理的研究经费和人员补助费。

七、组织机制

本着联合、开放、共享的原则,联合国内有关优势力量,共享海上观测开放平台。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开放航次的组织实施,并对观测数据、样品进行统一管理。

1、开放协调机制:海上定期观测开放航次,向所内外相关研究组或科学家开放。研究所设立管理委员会,受理参加开放航次的申请,协调参与开放航次所内外研究组(或科学家)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关系。

2、首席科学家制:建立开放航次首席科学家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开放航次的具体组织工作,包括编写航次实施计划、航次报告等。

3、数据共享机制:根据学科类别的不同,参加开放航次的研究组要在该航次完成后的1-2年内汇交观测数据,以便及时共享信息和数据。

八、申请参加2005年开放航次的要求

围绕上述的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在计划的主要航线、断面范围内,鼓励所内外有关研究单元申请参加本开放航次。申请者必须同意开放航次资料汇交与资料分级分期共享的有关规定。申请者必须在8月5日之前向南海海洋所提交具体的海上工作实施计划等申请材料。我所将根据实施计划的情况进行审批,申请者经审批后方可参加本航次。申请材料内容包括:

1、简述出海调查的理由,包括依托的研究课题或将来得到课题经费支持的可能性;

2、简述在本航次准备做什么、理由、如何完成;

3、希望布设站位、采样层次、海上工作时间及对航行的要求等;

4、说明观测数据汇交及可共享的时间与内容;

5、出海人员名单及相关信息,包括身份、海上工作职责,以及附上本单位的同意函。

九、联系方式

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研处

邮编: 510301

电话:(020)84458964、 89023121

传真:(020)84458964

电子邮件:kyc@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8373875.html,

图1 南海北部海洋观测开放航次主要断面、站位示意图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学派概述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线索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social choice或者collective choice)发端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Arrom)的经典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 alue, K.A.Arrow,1951)。阿罗证明,简单加法不足以在个人偏好中间排出一个一致的共同次序。假如大家没有对自己的偏好进行分门别类地设定共同的标准,又假如有两个以上的投票人和两个以上的选择,则人们就不可能制定出达到一致的集体选择的投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一项合理的共同的决定只能来自一个可以胜任的公共权力。这时,政府就不单是负责代表个人潜在的共同偏好的估价人了,因为所谓共同偏好是非常含糊不清的,有时又极不协调一致,所以,政府在集中和协调它们时拥有很大的主动行动余地。 以上就是称为“阿罗悖论”的思想。这个结果证明:真正的民主政体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阿罗不可能定律之所以被引入公共财政学,就是由于它促使人们对于国家干预的合理性进行思考:国家干预是否可能产生更有效或更好的结果?而所谓“更有效”和“更好”,究竟指什么?后一个问题属于对国家干预的规范的考察,前一个问题属于对国家干预的实证的考察。因此,后人在两条不同的路线上继续阿罗纳工作,其中一条路线偏重于逻辑的、数字的分析,属于规范的、形式的研究,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森(Sen);另一条路线侧重于对国家干预的实证的、行为的分析,这就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所做的工作。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政治市场”学说,把国家的预算决策过程看成是类似市场的由公共品的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这个学说的中心是对投票制度的分析,其中特别是对“中间投票人”等定理作了论述。“中间投票人”定理的发现者邓肯·布莱克(D.Black)在1948年指出,多数选举制度最终会使人们选择的政策成为符合“中间”选民偏好的政策。该定理表明,对社会来说,该选举制度远远不是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从理论上讲,可行的选举中最好的选举法是一致通过法(Lidahl均衡就贯穿了该法),而由于寻求一致,会要求人们付出极高的“交易费”,所以该法是很难实行的。1962年出版的布坎南与塔洛克(G.Tullock)合著的《一致的计算》(《Calculation of Consents》)就是论证这一论点的。公共选择学派的另一个研究成果是对财政制度中官僚主义行为的分析。塔洛克发现,资本主义企业和行政部门的区别不在于个人在其中的表现不一样,而在于规定他们追求个人目标时的自治程度的行为法则和制度约束在私人企业中要比在政府部门中严格得多。由此产生了一种反常的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私人企业中的个人活动最有可能符合公共利益,而在行政机构中,人们却最有可能恣意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管这些个人利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 公共选择理论所关心的主题始终是:在国家或社会中的个别成员的偏好与政府作出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在个人与政府机构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许多种可能性:(1)习惯或宗教法典,即依靠共同接受的习惯或宗教法典作出有关共同事务的决定,我们可以在原始部落中发现这种集体选择的

(完整word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Part Ⅰ (略) Part Ⅱ Directions: There are 20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part.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Then mark the 21. She A. missed B. budgeted C. loathed 22. They tried to keep it quiet but eventually everyone learned about the A. intangible B. sedate C. impudent 23. Many citizens appealed to the city government for enacting laws to protect the A. rigorous B. equivocal C. stringent 24. People who like to wear red clothes are more likely to be talkative and A. lucrative B. introverted C. vivacious 25. This is but a of the total amount A. friction B. fraction C. faction 26. They were tired, but not any less enthusiastic A. on B. by C. for 27. I think it is high time we the fact th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is area is A. woke up to B. must wake up to C. wake up to 28. So was the mood of the meeting that an agreement was s A. resentful B. amiable C. suffocating 29. Rescue workers continued the delicate task of sifting through tons of concrete and A. scraps B. leftovers C. debris 30. When she A. came to B. came off C. came through 31. The shortage of water became more this summer with the highest temperatures in 40 yea A. needy B. latent C. uneasy 32. They tried to drive their horse into the river, but he simply could A. budge B. surge C. trudge 33. Even the best medical treatment can not cure all the diseases that men and A. beseech B. beset C. bewitch 34. The boy's talent might have lain had it not been for his uncle's A. extinguished B. dormant C. malignant D. 35. The two leaders made a show of unity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though they had notably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流派与主要理论观点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流派与主要理论观点 公共选择理论有三个学派,他们是罗切斯特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弗吉尼亚学派。 罗切斯特学派:赖客是该学派的领袖人物。该学派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用数理方法来研究政治学,在投票、互投赞成票、利益集团和官员研究中使用数学推理;二是坚持把实证的政治理论与伦理学区分开来。其更多的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和政治行为的博弈理论。赖客认为,政治活动是一个博弈过程,政党竞争是一个零和博弈,一方所得是另一方所失,每个政党的最优策略是让对手规模尽可能大,而自己只需保持略有优势(有时甚至是一票之差)就可以战胜对手。因此,在多数票选举制度下,最终将会形成在规模上略有差异,但仍然是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因而,冲突和冲突和解是公共选择理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该学派始终一贯地把实证的政治理论用来研究选举、政党策略、投票程序控制、政党联盟形成、立法机构和政府官员。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该学派论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理论性的和抽象的,基本上不涉及制度内容。这一派的成员大多对西方传统的政治学偏好制度主义持反感态度,而注重空间投票模型的研究。同时,该学派的大多数论著不讨论规范问题,他们试图站在中性立场上来研究民主选举中的多数票循环、互投赞成票所造成的缺乏效率、利益集团政治学、官员斟酌权等公共选择论题。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有贝克尔、佩茨曼等。芝加哥学派的自由主义色彩尤其是“反历史”的色彩最为明显。该学派认为,经济学家可以观察、解释和描述历史过程,但是不能影响历史过程;改变这个世界的努力总的来说是枉费心机的,是对本来就稀缺的资源的一种浪费。根据这个基本思想,该学派排除了经济学家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芝加哥政治经济学建立在效用和利润最大化的强假设前途上,它从价格理论和实证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把政府主要看作是受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的个人所利用的、在社会范围内对财富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机制。其否认政府是为公众谋利益的,它认为,政治市场只不过是满足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益集团成员再分配偏好的技术上有效率的机制。它把私人

南京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料

南京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博士生教育433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考虑到博士生导师数目不断增长而博士生招生规模相对固定的现实,对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实行改革。 第二条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目的是有利于提升导师、学科的科学研究活力,有利于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利于提升学科的水平和地位,有利于形成南京大学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第三条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强化与招生培养紧密衔接的岗位意识,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限额;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尊重导师和学生选择权。 第四条博士生指导教师是特殊的人才培养岗位,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改革后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实行基本资格、上岗资格、招生落实相分离的方式。博士生指导教师基本资格由学校每年组织评审认定;上岗资格由院系根据各学科特点,实行每年或间隔一定时间的审核制度;招生落实是指具备博士生指导教师基本资格和上岗资格的导师,能够招收到符合院系学科培养条件的优秀博士生。 第五条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采取稳步实施、逐步过渡,不断推进的原则,采以渐进式的方式进行,将学校层面的总体设计与院系学科特点有机结合,注重校、院系、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学校提出改革的指导意见、总体方案和共性措施,院系、学科根据学科自

公共选择理论

一、布坎南的生平 布坎南,1919年10月2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1940年毕业于中田纳西州师范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4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芝大期间,布坎南受教于芝加哥学派创始人之一的著名经济学家F.H奈特,奈特属于自由派经济学家,布坎南受其影响很深,并曾为之撰写传记。1949年,布坎南接受田纳西大学的聘请,成为该校的教授,并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55-1956年,布坎南靠富布赖特奖学金在意大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受到了欧洲财政学派的影响,从而使他对政治决策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从意大利回国后,1956-1968年,布坎南在弗吉尼亚大学任麦金太尔讲座经济学教授,并于1958-1969年担任杰斐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68年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1969-1983年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任教授,并兼任公共选择中心主任。1983年后到乔治·梅森大学任教。布坎南一生多次获得荣誉奖,并在多个重要机构任咨询职务。1962年创立公共选择学会,并于同年任美国南部经济学会主席。1967-196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执行委员,1972年任该学会副主席。1977年获迈阿密大学法学经济学中心颁发的法学经济学奖。1980-1981年当选蒙特·佩策林学会执行委员。1982年任美国西部经济学会副主席。布坎南的著作甚丰,主要有:《财政理论和政治经济》(1960年);《赞同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与塔洛克合著,1962年);《民主进程中的财政》(1966年);《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1968年);《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在政治方面的应用》(与R.托尼逊合著,1972年);《自由的限度》(1975年);《赤字民主:凯恩斯勋爵的政治遗产》(与查理德·瓦格纳合著,1977年);《凯恩斯先生的结论:对于把经济理论滥用于政治投机活动的分析以及对宪法纪律的建议》(1978年);《自由、市场和国家:八十年代的政治经济学》(1986年)。 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 经济是现实的产物,经济理论也是为现实服务的,经济学理论之所以有其存在的价值,乃是因为它符合了它所处时代的要求;同时,现实的社会经济现象更是理论产生必不可少的背景。布坎南所提出的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点。首先,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自由主义经济学

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发表论文要求

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发表论文要求 根据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精神,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发表符合一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学术论文,现就有关规定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一、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数学、文科类及专业学位除外); 2.学术型博士学位:文科类至少在指导目录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2篇专业学术论文:理、工、医科类至少在SCI、EI或指导目录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 1篇专业学术论文: 3.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 4.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至少在EI检索或SCI检索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或有一项与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的发表要求相当,并能体现工程博士高水平科研或工程能力的成果,详见《复旦大学关于授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基本要求》; 5.用于申请学位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应署复旦大学: 6.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论文要求作者排名第一(特殊情况除外)。特殊情况包括:(1)第一作者为导师、第二作者为学位申请人,(2)以姓氏笔画禅名的期刊导师证明学位申请人是第一执笔人,(3)学位申请人在影响因子为6.0以上的SCI期刊发表文章且作者排名前三名: 7. 2012年9月前入学的文科类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类B期刊上发表(含录用)3篇专业学术论文; 8.在A类期刊上发表1篇文章可相当于在B类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 学校赞成并支持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比学校规定更高或更为详细的学术规范及学术要求。 二、其它说明: 1.在国外学术刊物上用外文发表且所发刊物属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可视同为《指导目录》中的A类期刊文章:属A&HCI (艺术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的(不含论点摘编)的学术论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和《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头版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可视同为指导目录中的A类期刊文章。 2.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全囯性学术会议编辑出版的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是否等同于在指导目录中的B类期刊发表论文,由研究生指导教师提出意见,并经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作者:杜晓中国政治学 2003-10-13 以詹姆斯、布坎南等人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是本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这一学派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对"法律——制度——结构"这一社会框架的研究,试图弥补传统西方经济学侧重个体在经济生活中的供求行为分析的片面性,从而解决政治学与经济学长期隔绝的问题。 一.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原因 1.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理论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主导理论,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西方各国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随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大,政府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这造成了政府机构膨胀,资源浪费等后果,国家干预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复兴的浪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反对国家干预,恢复自由放任。而公共选择理论则在这股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中应运而生。 2.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解释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转向对资源配置与效率问题的研究。在这同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一大批经济学家大量地将数学工具引入经济学,使用数学工具研究经济在给经济研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经济学家过分注重指标分析和模型建立,使经济学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脱离实际。一些不满经济学现状的经济学者主张恢复古典经济学的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以分析"交易过程"为核心的方法论,并将这种方法论延伸到对政治市场的分析。 二.公共选择学派的基本观点 公共选择理论是以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引入对政治体制和政府行为的分析为基础的。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中,政府与厂商、消费者具有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为。"经济人"的假设只属于厂商和消费者,只有他们才是利己的、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在私利及贪欲的驱使下,对经济生活中自己的位置作出最有利于个人的判断和设计,而政府则是超出这一狭隘的个人利益的,政府以其自己的公正与准确超乎众人之上,在追求公众的利益之时,政府以它的公正赢得公众对它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公正与准确是政府固有的一种天赋。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其实,政府官员与厂商和消费者一样,也是具有理性和私利的"经济人",他们也具有自己的动机、愿望和偏好,他们同样关心自己在政治活动中的成本和收益,在交易过程中他们也同样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同样的人不可能仅仅因为从经济市场转入政治市场之后就由仔细求利的自利者转变成为大公无私的"利他者",政府官员作为单个的个人在政治市场上会对不同的决策规则和集体制度作出最有利与自己的反应(即公共选择问题)。 在把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决策的机制或程序的选择时,这些机制或程序通过直接方式或者指定代表的间接方式,显示公民对广义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偏好。于是,在选民和国家之间就必须插入一个媒介——选举制度。但是,由于所采用的规则不同,影响选民、政治家或政党的有关行为的成本——收益也不同,因而会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结构。而且,不论以何种方式作出公共选择,最终实施社会决策的是官僚和官僚机构,其最终的决策也就很难体现公共利益的最优化。而特殊利益集团、官僚和立法官员追求私利的行为,一方面导致过多的公共物品供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规范 .doc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规范 (2005年修订版) 印刷本论文规范 一、论文封面制作要求 (一)、学位论文封面使用云彩纸。博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淡棕色,硕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淡蓝绿色。 (二)、论文封面制作要求如下: 1、封面内容(封一): (1)学校代码(10246);(2)学号(研究生)或学员号(同等学力人员);(3)学校名称(复旦大学);(4)学位论文的类别;(5)30个汉字以内的论文题目;(6)院系(规范正式的)名称;(7)专业;(8)姓名;(9)指导教师;(10)完成日期(涉密论文需注明论文密级和保密年限,参见附件1:《复旦大学涉密论文归档与管理暂行办法》)。 对于同等学力人员,必须在论文左上角注明:“同等学力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字样;对于专业学位论文,必须在论文封面“复旦大学XX学位论文”下面 注明“专业学位”字样。 2、论文封面(封一)请严格按标准样本制作。标准样本的下载地址为: 3、论文封面(封三)须打印并签署“论文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声明”的下载地址为: (三)、论文书脊上印: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二、论文内容编排要求 (一)、论文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打印、制作。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二)、论文撰写格式: 1、扉页: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2、目录: 3、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4、英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5、引言(前言): 6、正文 7、参考文献:(全文参考文献一览,各类参考文献编排格式须符合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见附件2:《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8、后记:(致谢等内容) (三)、注释位置: 硕士学位论文采用篇末注、博士学位论文采用章末注。如所在学科有特殊需要,也可适当采用脚注。 (四)、字数要求: (1)文科: 硕士:一般不少于3万字;博士:一般不少于10万字; (2)理科、医科: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确定。 三、论文装订要求 论文必须用线装或热胶装订,不能使用钉子装订。 电子版论文规范

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第十六讲:公共选择理论

第十六讲: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学派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公共选择学派在政治家的动机、政府干预、财政政策、民主制度等方面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结论。主要特征就是: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政治过程(即政治家、投票者、官僚们的公共选择行为,也即非市场的集体决策)。 1948年,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1908~1991年)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集体决策的理论根据”的文章,首次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对政治行为的分析之中,该文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但当时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逐渐成型的阶段。这一阶段,布坎南等人主张恢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张在经济研究上回到古典学派,分析规则和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把政治因素纳入经济分析之中.此后,随着K·J·阿罗、J·M·布坎南和G·塔洛克等人相继发表有关非市场决策问题的论著。由此,一门处在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交叉领域的新学科逐步形成了,这就是公共选择理论,也是一种新的公共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其宗旨是要把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轨道,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 早在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出现了科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异常繁盛的局面。许多思想家相信,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精确的实证研究和科学推理得到解决。在法国科学院,博尔达(Borda,1733-1799)、孔多塞(Condorcet, 1743-1794)和拉普拉斯(Laplace, 1749-1827)这三位院士用数学方法对政治学中的投票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1784年,博尔达在科学院宣读了他的第二篇论选举形式的文章之后,他所提议的记分投票制被科学院用在院士选举之中,直到1800年,因一个新院士拿破仑的反对,才被废止。19世纪英国数学家和小说家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1832-1898)也曾对委员会制度作过实证的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一度湮没无闻,直到邓肯〃布莱克在用类似方法研究同样问题时,才重新发现和介绍了他们。在1991年的一篇文章中,G〃塔洛克将邓肯〃布莱克奉为现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开山祖师(Founding Father)。这无疑是一种公允的评价。 继布莱克之后,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1951)、安东尼·道恩斯(Anthony Downs)在《民主的经济理论》(1957)、奥尔森(Olson)在《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布坎南(Buchanan)和塔洛克(Tullock)在《同意的计算》(1962)中分别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稍后,人们发现,在公

南京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南京大学法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南京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南京大学法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 享 南京大学2019年我校公开招考全部以“申请-考核制”方式进行。各院系根据《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工作管理办法》及院系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组织开展相关选拔工作,从考生中择优录取博士生。各院系招生计划、具体考核办法,请查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的公告说明、招生目录以及相关院系网站的实施“申请-考核制”相关规定。 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院系根据中期考核结果,在我校研究生中挑选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具体要求请咨询相关研究生培养部门。 获得推荐免试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复试后,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直接攻博招生专业一般为基础研究学科。具体要求参见《南京大学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办法》。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南京大学法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原中央大学法学院。原中央大学设有文学院、法学院、师范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和医学院七大院,其中法学院下设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和法律系。1952年全国进行大学院系调整,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科和理科为主的大学,法学院被合并到其他院校。从此,法律院系和法学教育在南京大学一度中断。1978年以后,国家开始重视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1981年南京大学恢复法律系并招生。1994年由法律系变更为法学院。南京大学自成立以来培养了大量品学兼优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中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学院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师生,例如,国民政府时期被聘制定宪法的周鲠生1927年来校任教授兼政治系主任,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人、政治学家钱端升1930年任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学副教授、教授,国际法学界“常青树”王铁崖1939年留学回国后也曾任中央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私法泰斗韩德培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 法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77人。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24人(其中博导20人),副教授28人,讲师助教5人;专职科研人员3人;行辅人员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工61人,其中取得国外学术机构博士学位的9人。法学院现设有一个法学本科专业;九个硕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博士招生选拔办法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博士招生选拔办法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2019年博士生招生继续试行“申请-考核”制方式。现将具体要求和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申请条件 申请者基本条件符合《复旦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8373875.html,/6a/70/c15159a158320/page.htm)相关规定。 (二)申请人需递交的材料 1.申请书:申请书中务必明确写明拟申请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导师(最好事先与相关导师联系);含不少于1000字的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 2.已发表或已接受的论文复印件(已接受但未正式发表的论文需要提供接受函复印件); 3.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学习成绩单(须授课单位盖章); 4.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生暂缓); 5.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复印件; 6.两封正高职称专家签字出具的推荐信; 7.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及对论文特色的自我评述(历届生),或硕士期间工作介绍、主要成果和特色的自我评述(应届生); 8.获奖证书或其他可以证明考生水平的证明文件。 以上所有材料要求在相应的截止日期前通过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8373875.html,)博士网上报名系统上传。同时要求考生必须在网上完成报名后七个工作日内将上述纸质材料邮寄或直接递交到: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环境楼304室微电子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邮编:200433)。并同时将材料电子版发送至 ic2011teach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8373875.html,(邮件请以"姓名+报考导师姓名+博士申请材料"命名),逾期不予受理。 注:(1)若材料不全,申请将不予受理; (2)上述所有材料,被提交给本院后,将不再被退回; (3)根据情况,本院可能会要求申请者另外提交申请材料原件,以供查验。若发现材料造假者,即使已被录取,也将立即取消其在本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试行办法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试 行办法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试行办法(试行) 南京大学文学院2014年博士生招生将试行“申请――考核制”,其细则如下: 一、申请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 学术剽窃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心理正常。 3、申请者应具备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 4、申请者的学位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1)应届毕业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2)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报名。 5、英语水平原则上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其他语种参照执行): CET-4通过或IELTS≥6.0或TOEFL≥85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SCI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以第一译者身份翻译出版过学术著作。 6、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对口西部计划考生参照“申请――考核制”办法执行,根据考生最终考核情况酌情录取。 二、申请材料 1、南京大学博士生入学申请考核登记表一份(从网站上下载打印)。

2、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各一份,考试时提供原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应届毕业硕士生证明》原件(附件1)。 3、硕士生课程成绩单原件一份(复印件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4、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一份。 5、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专著等)复印件。 6、获奖证书或其他可以证明考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证明材料。 7、申请学科或相近学科的两名正高职称专家推荐信(附件2)。 8、已获硕士学位申请者须提供硕士学位论文。 9、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须手写。 三、申请 1、申请人登录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页(.cn)博士生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实名申请(报名时间参看研究生院主页相关通知),并交纳报名考试费。报名交费后,生成申请考核登记表。 2、下载打印本人《“申请――考核”登记表》,与其他材料一并装订成册,于2013年12月10日前(以寄出邮局邮戳为准)用EMS寄送到文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杨宗义楼文学院研究生办公室,邮编:210023)。如因考生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寄送报名材料而导致无法参加院系考核,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3、网上报名后,凡涉及以下情况的考生,须将下列指定材料在2013年12月10日前(以寄出邮局邮戳为准)寄送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邮政编码:210093),请在邮件封面注明“文学院‘申请――考核’制材料”。 (1)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提交由考生所在省(市、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盖章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登记表”。 (2)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复印件。 (3)南京大学的教职员工,提交由人力资源处或人才交流中心盖章的同意报考的证明。 四、考核 1、材料审核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本章介绍公共选择理论(Theory of Public Choices)。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因而也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集体决策的过程和政治个体(包括选民和政治家)的行为特征,其研究重点是经济政策的制订过程。公共选择理论开创性地以人的自利为出发点,研究政治个体、政府和国家的行为,从而使人们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学者从而提出了“政府失灵”的论点。 本章第一节简单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发展、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第二节讨论投票理论,包括投票的规则、投票的中间人定理、阿罗投票悖论等,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公共产品需求理论的基础;第三节介绍公共产品的需求理论,我们将分别讨论公共产品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决定问题;然后简要介绍有关利益集团和寻租的问题;最后讨论政府失灵的理论。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公共选择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中,属于比较年轻而且影响不是很大的流派,但是由于其在理论方面的独到创见,使其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公共选择理论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把“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领域,推翻了以往认为政治家都拥有优良的品质、政府自然“为公”的传统政治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发展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邓肯?布莱克(D. Black)发表的《委员会与选举理论》,在这篇文献里,作者分析了投票程序对于公共选择的影响。然而,使公共选择理论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学流派、并且不断扩大其影响的则是“公共选择”之父布坎南(J?M?Buchanan)。 1957年,布坎南和沃伦?纳特(Knight)在弗吉尼亚大学创办“托马斯?杰斐逊中心”,其宗旨是“促进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社会秩序”。但是,其宗旨与当时流行的凯恩斯主义格格不入,在当时,人们对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表示了无比的信任,认为政府是天然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府官员也都是道德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谦谦君子”。因此,该中心备受校方的排挤。到1968年,布坎南和公共选择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塔洛克(G ?Tuock)不得不转往其他大学谋求发展。 1969年,布坎南和塔洛克来到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创办了“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并创办《公共选择》杂志。布坎南在1972年所著的《公共选择理论》一书中,明确指明这个组织的目标:“……我们将把40年来人们用来研究市场失灵的所有方法,原封不动地用来研究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这种“政府失灵”的思想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深受“滞胀”之苦,人们开始质疑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但是,这个研究中心也是命运多舛,1982年,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做出决定,居然将“公共选择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单位(包括教员、职员、设施和学生)全部移交给了乔

南京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南京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 经验分享 南京大学2019年我校公开招考全部以“申请-考核制”方式进行。各院系根据《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工作管理办法》及院系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组织开展相关选拔工作,从考生中择优录取博士生。各院系招生计划、具体考核办法,请查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的公告说明、招生目录以及相关院系网站的实施“申请-考核制”相关规定。 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院系根据中期考核结果,在我校研究生中挑选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具体要求请咨询相关研究生培养部门。 获得推荐免试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复试后,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直接攻博招生专业一般为基础研究学科。具体要求参见《南京大学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办法》。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1913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克乃文(William Harry Clemons)在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金陵大学开设图书馆学课程,实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滥觞。1922年,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东南大学开办暑期图书馆讲习科,此后至1926年每年连续开班。1927年,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建立,“十六年秋,于大学文理科,开设图书馆学系。”从此,金大的图书馆学教育正式独立建制。1978年,恢复图书馆学专修科;1985年,依托图书馆学专修科的良好基础,重建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此后先后改名为南京大学文献情报学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1年,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升格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同年加入国际iSchools组织。 学院学科体系完备。学院具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档案学和编辑出版学4个本科专业,设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和信息资源管理5个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以及图书情报、出版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并且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情报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7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种以现代经济学分析民主立宪制政府的各种问题的学科,传统上是属于政治学的范畴(对此更为普遍的称呼则是「政治经济学」,但应该注意这不可和马克思主义对这词的定义混为一谈)。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假设他们都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动的个人,以此研究他们在民主体制或其它类似的社会体制下进行的互动。公共选择理论也采用许多不同的研究工具进行研究,包括了研究对效用最大化的局限、博弈论、或决策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式很大一部分是根基于实证分析的方法上(「这是什么」);但却是将此作为研究规范(「这应该是什么」)的工具,以探索问题的所在点、并研究如何在宪政体制内改善这些问题。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主要公式之一是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假设人们的行为都是出自从有限的可用手段里挑选达成目标的途径。另一个研究目标不同、但却有相同研究公式的学科则是实证政治理论(Positive political theory)。而社会选择理论(Social choice theory)也是一个相关联的研究领域。 一、起源和公式 现代的公共选择理论开始于政治学家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他在1948年提出了一套后来会成为中位选民理论(median voter theory)的概念,他也写下The Theory of Committees and Elections(1958)一书。经济学家戈登·图洛克(Gordon Tullock)将他称为是「公共选择理论之父」(1987, p. 1040)。

2020年复旦大学考博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复旦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通知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硕士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规定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再行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专业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通知。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公共选择理论评述

公共选择理论评述 标签:杂谈分类:论文 [内容摘要] 布坎南等人在把国家视为“经济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用一种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一种非市场决策或政府政治行为及过程的“新政治经济学”。[关键词] 公共选择理论经济人布坎南 一、时代背景 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孔多塞,但主要还是来自19世纪。公共选择理论最初产生于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理论是公共选择的理论之源。税收和政府支出是政府或集体的活动,而不是单个的个人行为。在19世纪英法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模型中,国家被视为一种“不生产”的活动。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提出了政府的自愿交易学说和一致性原则。他认为,由于政治行为人是在一定的规则内作出选择的,所以规则是及其重要的。改革的方向必须集中于改变决策规则,而不是通过对决策行为人施加影响来改善预期的结果。布坎南高度评价维克赛尔的思想,并宣称在其论文中发现了提供公共选择理论的全部三个构成要素: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以及看做交易的政治。在这之后,一位瑞典经

济学家林达尔提出了公共物品理论。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雷奥尼等人的公债理论和国家学说,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又一个理论来源。19世纪在欧洲大陆流行的霍布斯、洛克等人的政治学说尤其是社会契约论,也构成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布坎南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受业于奈特教授,他认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研究社会组织是怎样为有关的集体、为社会运行的学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布坎南的思想。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西方, 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殊的经济和政治背景。二战后,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日渐盛行,它把政府干预看作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唯一良策。随着政府对市场干预的加强, 政府干预的缺陷与日俱增。布坎南等人创立公共选择理论的目的正是在于揭示“政府失灵”并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的缺陷。 公共选择被定义为对非市场管理的经济学研究。它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用于研究集体的或非市场的政治管理过程。它以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为基本行为基本假设前提,依据自由的交易能使交易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公众的公共选择揭示政府管理行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年代 公共选择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80年代成为西方经济学界享有盛誉的一个重要流派。

公共选择理论读后感

公共选择理论读后感 我用了差不多两周的时间读完了《公共选择理论》,有的地方深奥难懂,即使翻回去再看一次也还是有许多理解不全面的地方,总之读完这本书,收获还是很大的。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二战后福利经济学中关于社会福利函数性质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争论。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人类社会有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人。它主要研究初级市场,政策供给市场和政策执行市场。 社会处在霍布斯自然状态下,人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饿了就寻找吃的,困了就睡觉,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社会要摆脱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公共物品的提供不当还会导致逃票乘车问题。公共物品存在外在性,两个对彼此有不利影响的企业选址在相近的位置就会有消极的外在性产生。科斯认为,外在性产生的原因在于产权不明确。既然产权安排可以影响效率,那么,谁来界定和明晰产权呢?担负这种职能的往往是政府或某个自发形成的组织。政府确立的产权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公共物品。这些组织的形成和决策的制定,也是一种集体选择行为。在实施产权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纠纷和矛盾冲突,因而就需要有协调机构或仲裁机构,这些机构的形成与决策也是集体选择的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中,作者将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进行比较,认为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是同一个活动人,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经济市场企业家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而进行经济活动,政治市场上政治家们为了自己可以当选领导者进行选举。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政治活动中的经纪人范式将人的动机假设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被公共选择理论各流派所接受。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对公共选择理论中“经济人”范式的完善解读意义凸显。经纪人范式一定会导致政府失灵,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便是将市场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政治市场中,以避免政府干预政策的落实消耗过大成本。 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显然提倡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公共选择理论不适用于我国,它虽产生于西方,但对我国政府仍有借鉴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将政府行政机构及其内部的公务人员统称为官僚。官僚的职责是接受政治家的指令,贯彻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但官僚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使官僚对公共决策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决策的参与者,同经济生活中的每个人一样,是理性的“经济人”,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在政治活动中他们也会遵循这一目标。西方官僚理论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垄断官僚理论和竞争官僚理论。从西方学者研究的官僚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的管理低效、资源的浪费问题是困扰全世界的普遍问题,不是我国特有的。但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原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从没建立起像发达国家那样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机构及管理模式。计划经济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在目前还影响很深。现在我国政府运行中暴露出来的公共部门管理低效、资源的浪费问题更突出,产生的后果更严重,改革面临的困难更大。但归根结底,官僚理论加深了我们对政府缺陷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重要问题的理解,对我国现阶段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