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考研政治考前模拟训练及答案(五)

2017年考研政治考前模拟训练及答案(五)

2017年考研政治考前模拟训练及答案(五)
2017年考研政治考前模拟训练及答案(五)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经济学上的财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有人称之为物质财富,有人称之为自然财富,有人称之为人为财富,也有人称之为财富;明确地将经济学上的财富称为社会财富的是马克思,在马克思看来,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

A.金银构成的

B.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

D.使用价值构成的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马克思指出,“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个别劳动

D.社会劳动

5.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6.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B.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7.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商品交换的实现

C.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的尺度是

A.具体劳动

B.复杂劳动

C.简单劳动

D.个别劳动

9.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0.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通过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运动

B.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进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

D.按照市场供求状况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结果

11.在人类历史上,自从出现商品交换以来,商品的价值形式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依次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B.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C.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12.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包含着一系列内在矛盾,其中最基本的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13.马克思认为“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

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这句话说明了

A.货币的本质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一回事

C.货币的基本职能

D.只有货币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14.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与其他商品相比还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

A.它完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B.它是由劳动者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决定的

C.它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D.它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

料的价值

15.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具有的二重性是指

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

过程的统一

C.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6.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和“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

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A.剩余价值可以在流通中产生,也可以在生产中产生

B.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在生产中

产生

C.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D.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生产为条件

1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是劳动力自身价值和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是借助于

A.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具体劳动实现了价值增殖

D.抽象劳动实现了价值增殖

18.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土地、设备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实现了价值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实现了价值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19.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过程,

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A.工人用于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使用价值的时间

C.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时间

D.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全部价值的时间

20.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400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100

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30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A.300%

B.200%

C.150%

D.100%

2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根据是资本不同部分

A.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周转速度的不同

22.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是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垄断市场和价格

23.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由于各个

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则是

A.个别企业靠延长工作日和增加劳动时间的结果

B.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24.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和竞争的外部压力决定的。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和

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结果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没有关系

2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

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句话揭示了资本积

累的一般规律是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C.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D.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

26.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循环,不是当做孤立的行为,而是当做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

A.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剩余价值实现的影响

B.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C.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平均利润率的影响

D.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银行利率的影响

27.产业资本可以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其划分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

28.产业资本就是“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C.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29.社会生产是连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补偿问题

D.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30.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

物质资料的总和。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划分为第Ⅰ部类和和第Ⅱ部类的依据是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

B.社会总产品的交换形式

C.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形式

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

31.工资形式对资本主义“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种表现形式掩盖了现实关系,正好显示出它的反面。”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值

D.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3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工人劳动一段时间后,资本家会支付给工人一定数量的工资。表面看来,工人好象是出卖劳动,工资是劳动的报酬。然而,马克思并没有被这一假象所迷惑,他始终强调“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劳动的价格

3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同时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资本主义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比。它反映了

A.生产资本的增殖程度

B.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34.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资本本性的内在要求。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

D.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协商的结果

35.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提到“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我们的经济制度都受到动荡的经济周期的折磨”,“商业周期(或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呈现周期性,其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关于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马克思指出,“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并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形成价值。这就是说,要把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一定的物体里面,即一定的对象里,它才形成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说明它是

A.商品的本质属性

B.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C.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D.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3.交换价值指的是当一种产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产品的价值,它是

A.一种商品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价值相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

B.一种商品使用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C.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D.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下列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A.使用价值是永恒范畴,而价值是历史范畴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又相互对立

5.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A.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B.生产者既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C.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D.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

6.具体劳动是指人们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在于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的人类劳动

B.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D.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7.“物以稀为贵,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观点

B.是错误的观点

C.正确揭示了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根源

D.否定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决定作用

8.劳动生产率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另一种是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B.劳动者技术的平均熟练程度

C.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D.生产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合理程度

9.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这段话表明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律

B.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强制性

C.价值规律具有自发性

D.价值规律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

10.马克思明确说过:“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出售这个假定,当然只是意味着:它们的价值是它们的价格围绕着运动的重心,而且价格的不断涨落也是围绕这个重心来拉平的。”这表明,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11.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主要包括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B.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12.劳动力在任何社会中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还在于

A.劳动力是蕴藏在人们身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它是存在于活的人体内的劳动能力

B.劳动则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发挥

C.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

D.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13.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包括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15.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而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来反映。它是

A.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6.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绝对剩余价值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17.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恩格斯高度评价说“这个区别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最复杂的问题的钥匙”。这一区分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18.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人口。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相对人口过剩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简言之就是,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其形式主要包括

A.潜伏的过剩人口

B.暂时的过剩人口

C.停滞的过剩人口

D.流动的过剩人口

19.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

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有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

的差额

20.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

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

21.马克思指出“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要保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需要具备的条件

A.产业资本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B.产业资本必须有三种循环方式

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22.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考察社会总资本运行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实现

B.社会生产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C.社会生产分为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2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

B.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

C.资本主义工资小于工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

D.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24.马克思指出:“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神秘的形式,而这个神秘化的形式必然会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恩格斯也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

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两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

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

D.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5.资本主义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决定了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利润率。对于资本家来说,要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就要求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

A.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是通过资本的转移实现的

C.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和剩余价值在各部门分割的过程

D.是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的过程

2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下列选项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B.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C.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D.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都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范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D

2.B

3.D

4.B

5.C

6.C

7.B

8.C

9.A 10.C 11.A 12.A 13.C 14.C 15.B 16.C 17.D 18.B 19.C 20.B 21.B 22.C 23.C 24.A 25.C 26.B 27.D 28.D 29.B 30.D 31.A 32.B 33.D 34.A 35.B

二、选择题Ⅱ

1.ABD

2.ABCD

3.BC

4.ABC

5.CD

6.ABC

7.BD

8.ABCD

9.ABC 10.ACD 11.ABCD 12.ABCD 13.ACD 14.AD 15.CD 16.ACD 17.ABD 18.ACD 19.ABCD 20.BCD 21.CD 22.CD 23.ABCD 24.ABD 25.ABCD 26.ABCD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题(一)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题(一) 1 根据材料分析“注重社会公平,理顺分配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政策措施、相互关系。 「材料」 (1)社会财富开始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居民收入差别过度扩大, 贫富悬殊,过度悬殊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 (2)城乡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3)地区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4)行业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5)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是贫富差别过度悬殊的重 要指标; (6)各种非法收入数额越来越大,是人民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7)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不明显,收入分配的税收 调节制度不健全。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 先富起来,而且实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但同时分 配关系又没有理顺、分配次序混乱,这是造成收入差别过度扩大的直 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 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 (2)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为公平追求效率,效率不能损害公平,具体措施是: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升福利补偿、增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别过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收入分配政策实行调整,即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使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特别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注重的反贫困和反腐败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别过度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2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从“六五”至“十五”的前3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A)。 A、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B )。 A、系统化 B、民族化和具体化 C、国家化 D、世界化 3、1942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一致的目标是(A)。 A、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 B、国际化和中国化 C、理论和实际 D、旧中国与新中国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下面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下面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的是(D)。 A、最终的奋斗目标 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农民同盟军思想 D、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八大 9、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中。 A、《论新阶段》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10、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是在( A )。 A、遵义会议以后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D、红军长征胜利以后 1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 A.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1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A)。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的理解和运用。唯物主义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的路线,唯心主义则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自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心静自然凉"明显夸大了人的内心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2.【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只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因此,本题的选项C是正确答案。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因果关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此首先排除C项。地表干燥与沙尘暴是因果联系,是先有地表干燥才有沙尘暴,沙尘暴不会转化为地表干燥,两者不可能相互转化,故而B项也被排除。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有很多,题干提到了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地表干燥、土质疏松、大风等部分原因,至于其他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表明产生沙尘暴这个结果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以D项不正确,而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 4.【答案】C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5.【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是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便提上日程。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6.【答案】C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A、B、D选项应排除。 7.【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来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里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就是指的各种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并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性。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个说法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能够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能够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动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实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理解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3.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 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 B。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C。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 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 4.在科学理解中,意识的“超前反映”更为突出,这里称之为“超前反映”的意思主要是指( ) A。意识活动的对象性 B。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C。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D。意识活动的自控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反映。具体来说,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之间存有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 意识是主观存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也存有密 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 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准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能够变成 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即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富口袋”指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 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富脑袋”对创造物质财富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所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能动的 反作用,说明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所以,选项B准确。选 项AD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背道而驰,属于唯心 主义观点。选项C混淆了物质和精神的本质区别,也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故排除。所以,本题准确答案是选项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性。但是,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 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 社会规律中,既存有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有着主观制约客观的 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能够以完全相同的 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 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理解社会规律比理解

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

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制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降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现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极重要,但人们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直接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人们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A 2.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海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亦是自然演化的阶段 【参考答案】C 3.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A.20万元 B.20.5万元 C.21.5万元 D.22万元 【参考答案】D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法人资本所有制 C.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D.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 【参考答案】B 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参考答案】C 6.2010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其根本目的是 A.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B.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 C.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D.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参考答案】B 7.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B.发展 C.矛盾D.质变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

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4)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4)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作者:@钟方源 万能模版 毛中特无论答什么,都要写: 我们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为指导, 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实在写不出,再加上: 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能够符合中国的国情, 能够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 能够提高综合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有利于建设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全面建成小康 (一)、如何理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重要性} ①第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实现了党制定的两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目标;

②第二,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为实现第二个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③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是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目标任务。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谈二者关系} 所以,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和“关键一步”。{总结归纳} (二)、如何理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①之所以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因为2020年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指的是什么} 1)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一项不能少} 2)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不能少} 3)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共同发展的小康。{一处不能少} 而目前我国农村还有五千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几百个贫困县没有摘帽,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1)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1) 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盘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2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 材料3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2观点的联系,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4分)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2的观点。(3分)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3中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材料1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观点,材料2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辩证统一的,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对抗的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相应的主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的发展、激化有个过程。我们既要坚定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

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那么,只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而不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选项BCD错误。相互过渡、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也一定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选项B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2)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2) 质量互变规律在历年的真题中多次出现,下面老师选取其中两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并对其加以解析。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单选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本题通过题干可知华罗庚的优选原则说明要寻找粉笔长度的最适合值,防止过犹不及,也同样防止未达目标,所以此题充分表明了优选原则是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正确答案是选项C。选项A注重量的积累在本题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本题干并不是说粉笔注重积累,长度越长越好,因此错误。同样选项B和选项D与本题无关,是干扰项。因此错误。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单选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 本题题干中数学题每一个乘数都是90分即90%,这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是把他们都乘在一起就等于了59分即59%,成绩最后由90分成了59分,成了不及格。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通过分析题干可以得出其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即量变引起质变。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质量互变规律这个知识点在考试中总体难度不大,同学们只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考点即可。当然,要想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一方面要把该知识点基本内容牢牢掌握,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相关习题训练。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考研考试当中经常会考察的,通常在选择题中出现。首先,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以上是物质、静止和运动的

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完整版)

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完整版) 一、单选题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资本主义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D.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向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 B.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 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6.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一论述 A.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7.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 A.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B.使土地的城镇化先于人口的城镇化 C.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D.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8.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特别行

2017考研政治答案解析(单选)

2017考研政治答案解析(单选)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干】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 【选项】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A 2.【题干】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 【选项】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答案】C 3.【题干】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 【选项】 A.20万元 B.20.5万元 C.21.5万元 D.22万元 【答案】D 4.【题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 )。 【选项】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法人资本所有制 C.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D.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 【答案】B 5.【题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 【选项】 A.国营经济

2017考研政治全真模拟题(一)

考研政治全真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诗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动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 A. 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B.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 C. 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D. 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3.“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的这段话表明() A.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一样的 B.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具体劳动无关 C.使用价值是历史范畴 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5.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方式,这事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这其中有全球性、阶段性因岁的影响,但根本上是() A.结构性问题 B.去库存问题 C.产能过剩问题 D.去杠杆问题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7.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欧的传播。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李达 D.瞿秋白 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二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下选项中正确反映国共合作的是()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合作双方采取党外合作的组织形式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作者:@钟方源 万能模版 毛中特无论答什么,都要写: 我们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为指导, 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实在写不出,再加上: 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能够符合中国的国情, 能够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 能够提高综合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有利于建设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全面建成小康 (一)、如何理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重要性} ①第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实现了党制定的两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目标; ②第二,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为实现第二个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③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是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目标任务。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谈二者关系} 所以,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和“关键一步”。{总结归纳} (二)、如何理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①之所以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因为2020年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指的是什么} 1)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一项不能少} 2)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不能少} 3)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共同发展的小康。{一处不能少} 而目前我国农村还有五千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几百个贫困县没有摘帽,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②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于扶贫标准线以下,这1)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2)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为什么是关键} ③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如何解决} 扶贫开发1)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事关增进人民福祉,3)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4)事关国家长治久安,5)事关我国国际形象。 打赢脱贫攻坚战,1)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2)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准,3)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材料,联系协调发展理念,说明全面建成小康为什么要“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①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1)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3)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这段话联系协调发展理念角度}

2017年考研政治考前冲刺试题(分析题4)-考研模拟及答案解析

2017年考研政治考前冲刺试题(分析题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尚尚田一亩,当尚中田一亩一分,当尚下田一亩二分,当中尚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尚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贩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贩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多逾十五岁以下一半。如十六岁以尚分尚尚田一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尚尚田五分;又如十六岁以尚分下下田三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下下田一亩五分。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2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摘自孙中山《发刊词》 材料3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第六条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