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药分析及残留分析知识点

农药分析及残留分析知识点

农药分析及残留分析知识点
农药分析及残留分析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区分农药原药和制剂的概念。

答:原药:是农药合成单位通过工业化生产线直接合成的纯度较高的农药产品。

一般为单一组分,有些可能是几种异构体的混合物,但其中以某种有效成分为主。

对原药的分析一般主要考虑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酸度和水分分析。

制剂:一般是用农药原药或工业品,加入一定的助剂(如溶剂、乳化剂、湿展剂)、载体等加工而成的农药产品。

决定制剂效果的因素除有效成分含量外,还有制剂的理化性状。因此其分析包括有效成分含量分析和理化性状分析两方面。

2.什么是农药残留?其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答: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

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单体、有机代谢物、降

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进入人体的途径:(1)直接残留(2)土壤中的农药残留(3)水中的农药残留(4)空气中的农药残留

具体危害:有机氯——损伤肝肾,肥胖,致癌

有机磷——损伤DNA,致畸

氨基甲酸酯——染色体断裂,致癌

苯类——损伤造血系统,白血病

3.农药分析的内容和范畴

答:1.内容样品类型原药分析、制剂分析、残留分析

分析内容有效成分分析(定性、定量)

制剂理化形状分析

2.分析方法所属范畴有效成分含量分析(常量分析、含量一般大于1%)

乳油中水分含量分析:微量分析(要求<0.5%)

4.分析方法的分类

5..农药常量分析的操作程序

1.样品采集

2.标准品的准备

3.分析方法的确定

4.数据处理

5.检验报告

6.农药常量分析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答:定量:滴定分析、电化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分析、色谱分析

定性:TLC、UV、IR、NMR、MS、色谱质谱联用、二级质谱的应用。

7.对于新农药,分析方法的建立:

①分析手段的可靠性光谱法、色谱法(考虑特异性、干扰物)

②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回收率实验,对精密度和准确度做出评价,进行误差分析。

③分析方法的确认准则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重现性、线性

8.基本概念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重现性、线性。

①精密度(Precision):偶然误差的量度。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重复测定时所得结果互相接近的程度。

②重复性(Repeatability):指用相同的方法,由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使用同一设备对同一试验物质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重复测定所得的结果的接近程度。

③重现性(Reproducibility):指用相同的方法,由不同的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使用不同的设备对同一试验物质进行测定所得的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④准确度(Accuracy):测定值与分析样本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⑤线性(Linearity):在一定范围内所得试验结果与分析样本浓度成比例的一种性能。

9.不同分析方法要求

原药和制剂分析:目的是获得农药有效成分的准确含量。对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高,对灵敏度要求不高。

农药残留分析:对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不高,对灵敏度要求高。

10.上一问为什么?

答: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比

精密度:同一试样重复测定结果比较

由于原药和制剂中,农药含量较高;农药残留分析中,样品所含农药量较少,前处理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分析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不高,但对灵敏度要求高,能检出样品中的微量农药。

11.重量法、银量法、和电位滴定法优点

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可在一般的分析化学实验室进行

缺点:方法无特异性,类似结构的杂质和农药助剂均影响测定结果

测定步骤多,花费时间长。

12.农药分析方法的进展

铜、砷、铅(重量法、滴定法)

有机氯(银量法、电位滴定法或重量法测总氯)

有机磷(可见光范围比色法)

苯环和杂环结构农药(紫外、红外分光光度法)

可还原的氧化基团(广谱法)

以上分析方法均不具有分离样品的功能,只能测定单个成分,适合分析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农药。现在一般用薄层色谱分离样品。

13..GC,LC与常规分析方法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答:GC:1.混合物通过色谱柱得到有效分离。

2.选择性好。

3.灵敏度高。

4.样品处理也比较简单。

5.精密度使用内标物可达到化学法和分光光度法水平。

GC:适用于易挥发,热稳定性好的物质

在对组分直接进行定性分析时,必须用已知物或已知数据与相应的色谱峰进行对比,或与其他方法(如质谱、光谱)联用,才能获得直接肯定的结果。在定量分析时,常需要用已知物纯样品对检测后输出的信号进行校正。

LC:优点:室温和较低温度进行,绝大多数农药均可使用。对于热稳定性差,不易挥发的农药,

省略GC中的衍生化步骤。特别适用于难于用GC测定的农药。

缺点:检测器灵敏度不如气相。

14.农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答:1.有效成分)(包括名称、化学结构式、化学和物理性能指标)

2.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

3.各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4.与标准一起备案的还有有关该标准的编制说明。

15. 农药质量标准分哪几类?

答:国际:2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内:三级标准国家标准(标有GB字样):由国家标准局制定;部颁标准或叫行业标准(标有H字样) :由相关的上级部委(化工部)制定;企业标准(标有Q字样):由生产企业制定。

16.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原因

答:(1)原料不合格。原药中有效成分含量不足;

(2)配制和加工制剂用的助剂并非惰性,其中所含杂质可与有效成分反应

(3)产品保存不当(如温度、光照等使有效成分分解等)

(4)稳定剂持效期不够或未加稳定剂。

17.原药的质量标准

①纯度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分含量,用百分率表示。原药纯度应在90%以上。

②酸碱度原药和制剂的质量指标。限制酸碱度是为了降低贮存过程中农药原药和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防治制剂的物理性能改变及其使用时产生药害。减少包装腐蚀。

FAO标准:酸度、碱度表示,对原粉一般要求<0.1%-0.2%

③水分含量原药、制剂。

限制水分含量的目的:是降低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保持化学稳定性。原药、乳油、可溶性粉剂有指标。

18.制剂的质量标准

答:1.有效成分含量

2.粉粒细度

3.容重

4.润湿性

5.悬浮率

6.乳液稳定性

7.成烟率

19.水分:减少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

使固体农药制剂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

粉剂水分含量不大于1.5%。用粉剂的流动性指标来控制粉剂的分散性比用水分含量控制的方法更有效。含水量与填料吸水性有关。

pH值:保证产品中有效成分的稳定,减少分解,

防治产品物化性质的改变或使用时发生药害

避免包装材料腐蚀。

基本概念:容重、悬浮率、润湿性、成烟率、

外观:直接反映产品的外在状态。

如乳油:稳定的均相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

可湿性粉剂:自由流动的疏松粉末,不应有团块;

悬浮剂:流动的均匀悬浮液,长期存放可有少量沉

淀或分层,但置于室温下用手摇动应能恢复原状,

(1)容重——粉剂的质量指标之一。测定方法一致的条件下,粉剂和WP的容重与所用填料的容重、助剂的种类、有效成分的种类和浓度以及粉粒的细度有关。

?即每单位容积内粉体的质量(克/毫升),又称表

现比重。同一种粉体的容重小,表示粉粒较细,粉体含水量低

(2)悬浮率:是指有效成分在悬浮液中保持悬浮一定时间和均匀分散的能力。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剂等农药剂型质量指标之一。

限制目的:悬浮性好的产品在兑水使用时,可使所有的有效成分都均匀地悬浮在水中,施药时有效成分能够均一一致的喷洒在防治作物上。

(3)润湿性:农药样品撒到水面至完全润湿所需要的时间。

限制目的:使施用前加水稀释时,农药能够很快润湿,分散成均匀的悬浮液体,使药效均匀。

(2)成烟率:这是烟剂产品的质量指标之一。以烟剂燃烧

时农药有效成分在烟雾中的含量与燃烧前烟剂中

农药有效成分含量的百分比表示

限制目的:保证烟剂产品点燃成烟后,有足够的有效成分能够挥发、蒸发或升华,而不大量分解或残留在渣中。

烟剂成烟率80%+,蚊香60+

20.农药登记类型

(1)新有效成分农药登记(临时和正式)

(2)特殊有效成分(卫生杀虫剂、杀鼠剂、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天敌农药)

(3)新制剂登记

(4)相同产品登记

(5)分装产品登记

(6)新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登记

(7)特殊需要农药登记

21.原药中杂质的危害有哪些?

答:(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

?(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

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

?(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碎。

?(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成污染。所以要尽可能提高原药的纯度,减少杂质的含量。

22.原药全分析

概念:确定农药产品中有效成分和0.1%以上及微量对哺乳动物、环境有明显危害的杂质名称、结构式、含量称为农药原药全分析

23.杂质分析的目的:

答:了解产品的稳定性,判断其药效和安全性,

确定所登记成分的真实性,保证进行药效、毒理学、残留、环境等一系列实验的可靠性。

保证原药的有效成分含量。

22..利用TLC分离助剂和杂质一般适用于哪种类型农药?

答:难挥发的、并可溶于一定的溶剂中的样品组分进行分离。

第二章原药与制剂分析的采样

1.采样工具:

一般取样器

双管取样器:易潮解、变质

取样探子:坚硬、件数多

液体农药采用取样管采样,普通玻璃或塑料制成

2.固体制剂采样

从多个小包装中分别取出再制备混合样时,应从多个小包装中取出部分或全部产品,混合均匀,必要时进行缩分。

缩减样品用四分法:样品堆成圆台,取对角线上两份;反复四分法,至所需分量。

3.采样的一般规定内容

答:1.批次和批次采样的基本原则(每批单独采样)

2.采样准备(洁净、干燥、密封、防止变质)

3.随机采样原则(不同部位)

4.样品的混合与缩分(固体样品采用四分法)

5.样品份数(至少3分,实验室、备考样品、存样)

第三章分析前处理

重点:薄层层析法中各种铺板材料的代号和内容、酸性和碱性农药各应选用的板类型、板活化方法、定性方法。

1.分析前的准备

..农药分析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1)了解农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稳定性、挥发性和极性(GC/TLC/HPLC),有无吸收或发射光谱特性(UV/HPLC)

(2)了解样品特性

杂质类型、量(判断是否需要前处理和前处理的方法)

(3)了解前人的研究工作基础,是否有标准分析方法

(4)根据现有条件制定分析方案(注意仪器分析要求有标准品,化学分析法不需标准品但定量误差大)

2.前处理方法:

原药,直接用溶剂溶解

制剂:

水剂,萃取

乳油,溶解后萃取

粉剂、粒剂,溶解

3.TLC分离助剂和杂质

适用范围:挥发性小的农药有效成分

原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

一般程序:铺板—板活化—点样—展开—显色—定性—溶出

板活化:目的是除去硅胶中吸附的水分子,增加硅胶板的吸附能力。105°C烘干30min。

4..为什么薄层色谱法在农药常量分析中只是作为分离的手段,与其它检测方法连用,而不单独作为农药分析的的一类方法?

答:因为在薄层板上直接定量的方法所得的结果,误差比较大,又由于薄层均匀度和点样器的重复性较差,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不能满足工业分析要求。故在农药分析中仅作为分离的手段,进一步将薄层色谱与其它检测方法联用,利用薄层色谱将农药有效成分和杂质分离,再使用滴定法、极谱法、可见光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5.薄层色谱特点:

答;1.展开时间短,一般只需10-30分钟

2.分离能力强,谱带集中

3.灵敏度高,样品量少,点样1-10微克即可进行定性

4.显色方便

6、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7.测定时不需要农药标样

6.反相层析:在吸附层析中,高剂型物质在层析柱上吸附较牢,洗脱时发生拖尾现象和保留时间长的问题。在支持物上涂一层高碳原子的疏水性强的烷烃类,洗脱液用强极性的溶液,极性强最先洗脱。

7..吸附薄层色谱的原理是什么?

答:由于样本各组分的理化性质不同,他们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不同,在展开剂(流动相)中的洗脱作用(溶解度)亦不同,各组分随展开剂由原点向预定的前沿移动时,在两相间反复进行吸附和解吸附。吸附性强的组分难以被展开剂溶解下来,移动速度小;吸附性弱的组分容易被展开剂溶解下来,移动速度大。移动速度的差别使各组分分离。

8.影响薄层色谱分离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展开剂的选择和移动速度;

展开剂在一特定吸附剂上移动的速度与其极性和粘度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溶剂或混合剂达到适宜的展开速度是很重要的。

(2)吸附剂颗粒的大小:

吸附剂颗粒小,分散效率高;吸附剂颗粒大小与展开的长度要协调好;颗粒大展开剂量推动过速而影响分离效果,则展开距离要延长。

(3)合适的展开距离:

吸附剂颗粒在30μm时,展开距离以10-15厘米为最适宜。

(4)点样时应使用样本浓缩液。

9.各种硅胶的代号意义是什么?

答:硅胶H

硅胶G(含有13%的石膏黏合剂)

硅胶GF254(含13%的石膏黏合剂和在254nm波长下发荧光的物质)

硅胶GF365(含13%的石膏黏合剂和在365nm波长下发荧光的物质)

硅胶HF254(含在254nm波长下发荧光的物质)

硅胶D5(含5%的石膏黏合剂)

10.以CMC和淀粉做黏合剂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较牢固,可用铅笔写字,但在显色时不宜用腐蚀性很强的显色剂,并且淀粉和CMC中的成分有时对于鉴定某些有机物有干扰。

11.硅胶用于中性、酸性物质分离,氧化铝用于碱性的亲脂性化合物分离。

具体硅胶用于有机酸、挥发油、萜类、皂苷、黄酮、蒽醌、氨基酸分离。

12.氧化铝特点

①氧化铝为吸附能力较强的极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碱性的亲脂性化合物的分离。

②通常氧化铝的吸附能力与其自身的含水量有关。含水越多,吸附活性越小,吸附能力越弱。

13.硅胶特点

答:①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相关。适用于酸性、中性物质分离,不能用于碱性物质分离。

②硅醇基显弱酸性,只能适用于中性、酸性分离。

③活化温度105-110,不能过高。氧化铝150-160.

14.展开时注意几个参数:

温度:展开时应防止在无阳光直射和不通风处,否则会有温度波动。

湿度:极高或极低影响有非极性溶剂体系的无机涂层。相对湿度大于705-80%影响薄层钝化使Rf增加。

15.显色方法:

1.有色化合物:直接定位

2.无色:紫外吸收——紫外灯检出——斑点有荧光,荧光板上有暗班

显色剂定位:喷雾显色

蒸汽显色:碘——生物碱、氨基酸衍生物、肽类、脂类及皂苷

喷雾后加热显色

显色剂通常有碘、硫酸

16.显色的一般原则

答:一看:首先在日光灯下观察,画出有色物质的斑点位置

二照:在紫外灯下观察有无暗班或荧光斑点

三碘:大部分有机物吸收碘可逆的产生棕色或黄色斑点

四显:既无色又无紫外吸收的物质,可用显色剂显色

17.影响Rf的因素:

1.吸附剂的性质和质量。吸附剂的活度

2.取样量的大小

3.展开槽的饱和程度

4.边缘效应

5.薄层的厚度和厚薄不均匀

6.展开剂或样品中的杂质会影响Rf值

第四章化学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本章重点:1.化学分析包括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也叫容量分析)

2.重量分析(沉淀法)、滴定分析(酸碱滴定下敌敌畏含量和薄层定胺法、氧化还原滴定下的碘量法、溴酸钾法和氯胺T法、沉淀滴定下的银量法等的分析对象和原理) 第一节重量分析法

1.重量分析法原理:将被测组分与试样中的其它组分分离后,转化为一定的称量形式,然后用称重测定该组分的含量。

有三类:沉淀法、气化法、电解法

1.沉淀法:将被测组分以微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下来,再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最后称重,计算其含量。

例:测定以烟碱(抗蚜威,净叶宝)为有效成分的农药中烟碱的含量。依据:烟碱和硅钨酸反应,能迅速生成溶解度小的稳定硅钨酸烟碱沉淀。用硅钨酸与烟碱反应生成烟碱的硅钨酸盐的方法。

步骤:①将样品调为碱性

②水蒸气蒸馏蒸出烟碱

③与硅钨酸反应

④用无灰定量滤纸过滤出沉淀

⑤用酸性水溶液洗涤沉淀

⑥850°C烘至恒重

总烟碱%=硅钨酸残渣重量*分取倍数*0.114/样品重量*(1-含水率)

0.114是1克沉淀中烟碱的克数

分取倍数——样品总体积(总质量)/吸取溶液体积(质量)

思考题:先碱化,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沉淀

1.用什么溶液接收蒸出的烟碱

答:稀盐酸

2.如何判断烟碱已经蒸完?

通过观察被测溶液能否继续生成沉淀判断反应终点,予以快速测定

3.为何用无灰定量滤纸过滤沉淀?

无灰定量滤纸灼烧后灰分很少可忽略不计

4.为何要洗涤沉淀?

弱酸洗涤沉淀酸效应和他同离子效应

5.如何衡量恒重?如何操作?

850度灼烧后取出坩埚,使其降温,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30min,取出称量。再次灼烧,冷却称量。若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2mg则恒重。

%-30%出时,用一吸附剂吸收,然后根据吸附剂重量的增加计算。

举例:测定水分含量,烘干至恒重,以重量减少代表水分含量。

H2O%=试样加热前后质量差*100%/试样重

3.电解法:利用电解原理使得金属离子在电极上析出,然后称重,求得其含量。农药分析中应用较少。

4.重量分析法优缺点:

优点: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直接用分析天平称量而获得分析结果,不需要标准试样或基准物质进行比较。如果操作小心,分析方法可靠,误差小,则能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相对误差0.1%-0.2%

缺点: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也不适用于微量和痕量组分的测定

5.影响重量分析的因素

答:1.沉淀的溶解度要求被测组分在溶液中残留不超过1mg,很多反应不能满足

2.同离子效应(减小溶解度)沉淀反应平衡后,加入含有某一构晶离子的试剂或溶液,则沉淀的溶解度减少。

3.盐效应由于加入了强电解质而增大沉淀溶解度的现象

注:沉淀溶解度很小时忽略盐效应,溶解度大且离子强度高时要考虑盐效应的影响。

讨论:1.过量加入沉淀剂,可以增大构晶离子的浓度,降低沉淀的溶解度,减小沉淀的溶解损失

2.太多沉淀剂会增大盐效应,配位反应的那个使得溶解度增大

3.沉淀剂用量:一般过量505-100%为宜;非挥发性过量20-30%

4.酸效应溶液的酸度影响沉淀溶解度

讨论:1.酸度对强酸盐的沉淀物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酸度对弱酸型或多元酸型的沉淀物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弱酸根盐的沉淀应在较低的酸度下进行沉淀。

3.PH减小,氢离子浓度增大。溶解度增大。溶解平衡。

5.络合效应(配位效应)

进行沉淀反应时,若溶液中存在能有与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的络合剂,则反应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影响沉淀的完全程度,甚至不产生沉淀。

例如,在氯化银沉淀的溶液中加氨水,由于银铵根的形成,使氯化银的溶解度增大

6.其他因素:

A.温度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B、溶剂极性极性越小,溶解度越小

C、沉淀颗粒大小同种沉淀,颗粒越大,溶解度越小

D.胶体形成胶溶使溶解度增大溶液中

E,水解某些沉淀易水解

6.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A、沉淀应具有较小的溶解度;沉淀反应应定量的完全进行。

B。沉淀易于过滤洗去杂质

C。沉淀应易转化成称量形式

7.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A.组分必须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B。称量形式要稳定

C。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尽可能大

水蒸气蒸馏法: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农药的分离

第二节滴定分析法

1.滴定分析定义:将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从滴定管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标准溶液与被测组分按化学计量反应完全,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2.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完全相符。

3.优点:较为准确,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简单。

4.滴定分析方法有:①酸碱滴定②氧化还原滴定法③沉淀滴定法④亚硝酸钠滴定法⑤非水滴定法其他有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

5。电位滴定法:选用两只不同的电极。一支为指示电极,其电位随溶液中被分析成分的离子浓度变化而变化;另一支为参比电极,其电极电位固定不变。到达滴定终点时,因被分析的离子浓度急剧变化而引起指示电极的电位突减或突增,此转折点为突跃点。

6.永停滴定法:把两个相同的铂电极插入滴定溶液,在两个电极之间外加一小电压。观察滴定过程中通过这两个电极间的电流突变,根据电流的变化情况确定滴定终点。

薄层-滴定法

不需要农药标准品,根据化学反应消耗的试剂可以直接算出有效成分的含量。

2.1酸碱滴定法

举例:2.2.1磷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碱性条件下分解。制剂酸度用PH表示,原药以含酸量表示。

2.2.2农药含量的测定

敌敌畏的滴定分析

步骤:1.薄层色谱分离敌敌畏杂质

2.0-1°C,用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反应20min(水解成二甲氧基磷酸钠和二氯乙醛)

2.用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剩余的碱,根据消耗的碱量计算其含量

副反应:二氯乙醛在碱性溶液中可继续分解而消耗碱液。因此要控制时间和温度

薄层定胺法:

氨基甲酸酯类如异丙威、速灭威等。

薄层分离——碱解,定量地放出挥发性的甲胺

用硼酸吸收甲胺,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计算出有效成分含量

注意事项:

1.滴定时不能用酚酞,只能用甲基红或溴甲酚氯作指示剂

2.苯基脲类除草剂如除草隆,在碱性条件水解出二甲胺,也可用蒸馏定胺法,水解产物蒸入硼酸中,用盐酸标定二甲胺,计算敌草隆含量。

2.3沉淀滴定法

要求:①反应速度快,生成沉淀的溶解度小

②应定量进行

③有准确确定等当点的方法

脱卤素:

①脂肪链上的卤素,敌百虫、敌敌畏、磷胺、滴滴涕,矮壮素,用KOH/NaOH水溶液

②有苯基取代的如甲草胺、三氯杀螨醇用氢氧化钠钾乙醇溶液。

③稳定直链上的,溴氰菊酯、氯菊酯等用氢氧化钾乙二醇溶液。

④苯或杂环上卤素,氰戊菊酯、杀虫脒、百菌清、除草醚、敌草隆需要在金属钠在水乙醇中回流脱下。

以氰戊菊酯为例:

1.薄层分离样品杂质

2.用二甲苯将组分洗入50ml圆底瓶中,加0.5g金属钠后回流,沸腾后由上口分3-4次加入10ml无水乙醇,回流约30min,用水、丙酮洗入烧杯。测定前需要加入甲醛溶液,取出氰基的干扰。

2.3.1滴定方法

1.莫尔法: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如敌百虫

2.佛尔哈德法:脱卤素后用铁铵矾为指示剂

原理:1.在含Cl-的溶液中,加入已知过量的硝酸银,使Cl-完全形成AgCl

2.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硫氰酸铵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硝酸银,滴入的硫氰酸铵生成AgSCN白色沉淀。

3.在Ag+与SCN-反应完全后,过量一滴硫氰酸铵与Fe3+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FeSCN2+。指示终点到。

注意::氰化银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所以部分银离子被吸附于表面,因此往往出现终点出现过早的情况,使得测定结果偏低。

滴定时必须充分摇匀

问:一般滴定反应接近终点时,需要不断摇动溶液使反应完全进行,,如果本反应如此操作会出现什么问题?

现象:溶液中出现红色后仍不断摇动溶液,红色又会消失,会误认为终点尚未到达而继续滴定,造成误差。

原因:

因为终点时若继续滴入NH4SCN.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SCN大,过量的SCN-将与AgCl反应,AgCl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SCN。

解决办法:

A.在试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后,加入1-2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硝基苯,用力摇动使AgCl 表面覆盖一层有机物,避免沉淀与外部溶液接触,阻止硫氰酸铵与氯化银发生转化反应。

B.氯化银沉淀完全后,离心,分出沉淀后再加入硫氰酸铵滴定溶液中过量的银离子。

2.3.3佛尔哈德法特点

1.酸度:硝酸酸性条件下进行。溶液的酸度一般控制在0.3-1mol/l之间,Fe3+易水解。

也不能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反应否则三价铁离子将水解成颜色较深的Fe(H2O)(OH)2+或Fe2(H2O)4(OH)4+等影响终点观察,甚至产生Fe(OH)3沉淀,以致失去指示剂的作用。

2.指示剂用量:为使终点时刚好能观察到红色,所需FeSCN2+的最低浓度为6*10-6mol/L;三价铁离子的浓度一般控制在0.015mol/L

3.吸附的影响:用返滴定法滴定氯离子时,为了避免氯化银沉淀发生转化,应轻轻摇动。

4.干扰:强氧化剂、氮的低价氧化物、铜盐、汞盐等能与硫氰酸根起反应,干扰测定,必须预先除去。

2.4氧化还原滴定法

要求:1.反应能定量的完成

2.反应速度快

3.有效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等当点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

1.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终点明显,空白值小

2.单如溴化法与薄层色谱联用时,展开剂甲醇、乙醇、丙酮、石油醚等都可可能消耗溴而有干扰测定,因此必须尽量除去展开剂或选用干扰小的展开剂。

3.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农药本身的官能团有时也会干扰,测定时必须严格遵守温度,反应时间和氧化剂的量。

4.在处理氧化还原滴定结果时,以其摩尔质量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单元。

2.4.1碘量法

原理:利用碘的氧化性和碘离子的还原性进行滴定。

分析对象:分子中含不饱和烃或水解后产生巯基的农药有效成分。

分类:直接碘量法(终点淀粉变蓝)和间接碘量法

1.直接碘量法:①薄层法将甲胺磷与杂质分离,经甲醇氢氧化钠碱解后,用标准碘溶液滴定至浅黄色

如:有机氯农药杀螟丹

杀螟丹在碱性溶液中分解为二氢沙蚕素,其在酸性条件下可被碘氧化为沙蚕素。

加入淀粉指示剂用碘滴定至微蓝色。

例2.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如代森锌。代森铵

遇酸能释放二氧化碳,用甲醇氢氧化钾吸收后生成黄原酸钾。用标准碘液滴定至淀粉指示剂变蓝。

直接碘量法特点:

利用碘的氧化性直接滴定还原性物质

指示剂:淀粉

酸度中性、弱碱性

不能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否则发生歧化反应

2.间接碘量法:

原理:利用碘离子的还原性与氧化性物质反应生成游离的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后测出农药的含量。

指示剂:淀粉

终点现象:溶液蓝色褪去

反应条件:

1.酸度:弱酸或中性。反应主要是碘和硫代硫酸钠反应。酸度控制不当会影响计量关系,酸度越大,反应越快,酸度太大时,碘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酸度一般以0.2-0.4mol/L 为宜。

2.反应要加过量的碘化钾,作用是什么?

防止碘的挥发和空气中氧气氧化碘离子。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可以使碘离子形成络离子I3-;且滴定时使用碘瓶,不要剧烈摇动,以减少碘的挥发,

此外,碘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随光照和酸度增高而加快。应置于暗处,滴定前应调好酸度;析出碘后,立即进行滴定。

3.温度的影响

室温太高会增大碘的挥发,降低指示剂的灵敏度。

4.滴定前的放置

氧化剂与碘化钾作用时,在碘量瓶中,一般在暗处放置,保持一定时间。反应完全后,稀释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目的是防止碘挥发和碘离子被氧气氧化。、例如:砷酸药剂。在样品中加入盐酸和碘化钾溶液,碘化钾将砷还原,生成的碘用硫代硫酸钠回滴。

注意事项:

1.进行间接碘量法时,应在碘量瓶中进行

原因:

1由于生成的碘易挥发,碘量瓶上沿装有碘化钾溶液,碘化钾与碘生成络离子不挥发

2.在酸性条件下碘离子易氧化,而且温度越高氧化越严重,因此要避免与空气接触,同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不要过度摇动。

3.溴酸钾法和高锰酸钾法也是间接碘量法。

碘量法误差来源及预防措施

误差来源1碘.易挥发2.碘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析出碘

预防:

1.加入过量的碘化钾,生成络离子

2.氧化析出的碘立即滴定

3.避免光照

4.控制溶液的酸度

5.使用碘量瓶

6.滴定时不能过度摇动

2.5溴酸钾法

用溴酸钾和过量的溴化钾做标准溶液。酸性条件下析出溴,溴与被测农药反应,剩余的溴与碘化钾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反应析出的碘,算出被测农药有效成分含量。本质是间接碘量法。

分析对象:硫代磷酸酯如乐果。分子中含双键和苯环的农药,如氨基甲酸酯类速灭威水解后产生间甲酚,可与溴反应。

有些含硫农药,如杀虫双、福美双、杀螟丹

2.6亚硝酸钠滴定法(重氮化滴定法),含氨基和硝基的芳香化合物。、原理利用芳香族伯胺在盐酸存在时能与亚硝酸作用,生成芳香族伯胺的重氮盐。

反应过程:把芳香胺放入过量浓盐酸中,再加入适量亚硝酸钠溶液,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亚硝酸钠是否过量。

2.7氯胺T法

对苯磺酰氯胺钠(氯胺T),在酸性介质中能氧化硫代磷酸酯农药的三P键和其他农药的三C-S键,将硫氧化成硫酸,多余的氯胺T能与碘化钾作用析出碘,可用碘量法测定

2.8非水滴定法

对弱碱性化合物,用乙丙酮、苯、三氯甲烷等溶解,以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

弱酸性:用二乙胺、乙二胺和甲基酰胺、苯、乙腈等溶解,以氢氧化四丁基铵标准溶液滴定。

第二节电化学分析法

主要是电位分析和极谱分析法

1.1原理:将两个电极共同浸入试样溶液中,其中一个电极的电位能够指示溶液中被测离子活度或浓度的变化。(指示电极)

另一个电极的电位恒定不变,(参比电极)根据测量电极电位,以确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理论基础:能斯特方程(指示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间的定量关系)

电位滴定法:

滴定过程的关键:确定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时,所消耗滴定剂的体积

特点:1.不用指示剂而以电极电位或电池电动势的变化确定终点

2.不受样品溶液有色或浑浊的而影响

3.客观可靠,准确,易于自动化

常借助电位滴定法确定指示剂的变色终点或检查新方法的可靠性。

1.3电位滴定分析农药时电极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使用电极:玻璃-饱和甘汞电极;锑-饱和甘汞

注意:玻璃电极使用前须在水中浸泡24h以上(使不对称电位处于稳定值);使用后用去离子水冲净擦干保存

饱和甘汞电极:应保证氯化钾溶液的饱和,并注意电极液络部不被污染或堵塞;使用后保存在氯化钾溶液中

锑电极使用前用细砂纸将表面擦亮,使用后应冲洗并擦干

作业

1.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要浸泡24h,目的是使不对称电位处于稳定值。

2.测定溶液PH时使用的指示电极时玻璃电极,参比电极是甘汞电极。

第五章波普分析法

波谱分析特点:快速、用样量少,不破坏样品,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问题一:什么是波谱分析?

通过测定有机物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吸收,来鉴定不同有机物结构的一种分析手段。

问题二:与化学方法鉴定有机物结果相比,有什么优点?

1.速度快、用量少

2.可探索到更深层次的构型和构象的状况

3.样品经测试后常不会被破坏

问题三:波普分析的基本原理

1.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频率=光速

2.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E=hv=hc/波长

3.光的能量是量化的,分子固有的能极差也是量化的

不同的结构只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所以,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是物质结构特性的反映。

1.分子中的固有能级差分三个层次,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MS>UV>1H-NMR>13C-NMR

3.不饱和度的计算

1.双键、硝基、环不饱和度为1

2.U=4r-s

纯样品为一个峰或一个点

4.紫外可见光可分为三个区域:远紫外区10-190nm

紫外区190-400nm

可见区400-800

5.紫外光谱基本原理:紫外光谱是由样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使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引起。朗伯比尔定律

6.主要跃迁类型:整个吸收光谱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是鉴定化合物的标志。

σ→σ*,n→σ*,π→π*和n→π*

其中跃迁所需要的能量E的大小是(σ→σ*)>n→σ*>(π→π*)>(n→π*)

其中π→π*跃迁,n→π*跃迁对应的波长在紫外光区.

1.σ→σ*

饱和碳氢化合物,远紫外区,波长小于200nm

2.n→σ*如O,N,S,X,OH,NH2都能发生,一般在150-250nm,主要在200nm以下,远紫外区

3.π→π*近紫外区,不饱和烃含有两个以上共轭双键,230-720nm

4.n→π*同时存在杂原子和双键π电子,C=O,N=N,C=S,近紫外或可见光区有吸收,200-700nm 蓝移:就是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红移:就是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7.影响紫外光吸收的因素:1.分子内部因素如分子结构的变化,或取代基的变化。助色团与羰基碳原子相连,蓝移;溶剂极性增大,红移。

红外光谱

1.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条件一:辐射光子的能力必须等于跃迁所产生的能量。

条件二:辐射与物质之间必须有耦合作用,

对称分子,偶极矩为0,辐射不能引起共振——红外“非活性”振动

非对称分子:偶极矩不为零,红外活性振动

2.分子振动类型及能量大小比较

不对称伸缩振动、对称伸缩振动(高频)、面内弯曲振动、面外弯曲振动

3.红外光谱中八个重要区段(官能团区4000-1330cm-1,指纹区1330-400cm-1)

三,核磁共振

注,当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是奇数时才会发生核自旋.

四、质谱分析法

1.特点:质谱不属于波普范围

与电磁波的波长和分子内某种物理量的改变无关进样量少、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

唯一可以给出分子量,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2.质谱仪的组成

基本组成:进样系统、电离源、质量分析器、检测系统

辅助:真空系统、电气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3.质谱中离子的重要类型

1.分子离子

有机化合物离子峰的稳定性顺序

芳香化合物,共轭链烯,烯烃,脂环化合物,酮,胺,酯,醚,酸,支链烷烃,醇

分子离子峰的特点:出现在质荷比最高的位置

第二部分残留分析

第八章农药残留基本概念与田间试验

1.基本概念

规范残留试验:在良好农业生产规范和良好的实验室规范或相似条件下,推荐使用剂量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最大残留量。

推荐剂量:农药经田间药效试验后,提出的防治某种作物病虫草害的施药量或浓度。

田间样品:按照规定的方法在田间采集的样品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摘要:阐述了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对策。 关键词:农药残留;现状;食品安全;对策 今年来,人们极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和化学因素。其中,化学因素主要指汞、镉、铅等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及农用化学物质等。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全世界每年有300万农药中毒者,我国每年有数万至10万农民中毒者。 一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 1.1 有机氯农药该类农药应用最早,主要品种有滴滴涕和六六六。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和脂肪,进入环境后不易分解,并不断地迁移和循环,所以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就已相继限制和禁止使用,但目前仍是食品中重要的农药残留物之一,在粮食、水果、禽蛋、茶叶、中药中均有检出。 1.2 有机磷农药因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半衰期短,不易在作物、动物和人体内蓄积,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有机磷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施用量越来越大,已成为目前污染食品最为严重的农药。2000年至2002年,湖北省孝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市豆类、叶菜类及根茎类蔬菜、水果中4种常用有机磷农药(地亚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4份样中,有88份检出有机磷农药,占71%,且以甲基对硫磷检出率最高,占总阳性样品的63.6%,豆类中只检出甲基对硫磷,蔬菜中4种有机磷均能检出,甲基对硫磷的检测结果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1.3 其他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不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其残留较有机磷轻,但随着其用量的增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也逐渐突出。拟除虫菊酯农药属中等或低毒类农药,在光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转化为极性化合物。在喷施时,该农药与果实、谷物直接接触。这是造成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且主要集中在果皮上。 二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的大量施用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环境中的农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进入人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危害程度课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食用喷洒高毒农药不久的蔬菜和水果,或者使用因农药中毒而死亡的畜禽肉品和水产品,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食用农药残留量较高的食品,农药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有些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 我国蔬菜、水果中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即使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农民仍然使用,因而由于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的中毒事件屡屡发生。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每年平均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使用工业盐等发生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就有150次左右。2005年1月,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一小学发僧一起因食用油农药残留的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造成829名学生出现呕吐、腹痛、头晕不适等中毒症状。2005年4月,广州增城市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的30多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因食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考试题库

附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技术 件: 人员大比武理论知识考试参考试题 题库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法律法规类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 B )。 A ?农产品及制品 B ?初级产品 C ?植物产品 D ?动物产品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C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A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时间分别为( B ) A. 2006年6月29日、2007年1月1日 B.2006 年4 月29 日、2006 年11 月1 日 C.2007 年1 月1 日、2007 年5 月1 日 D. 2007年4月29日、2007年11月1日 4.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B )的规定。 A .食品安全法B.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食品卫生法 D .产品质量法 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

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 A )状况信息。

6.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 B )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总体 情况、食 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及其处理信息、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 息。 A.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D.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时间为( A. 2006年 11月 1日 C . 2009年 1月 1日 8. 《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是指各种供人( C )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 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A .吃的 B .饮用的 C .食用或者饮用的 D .其他的 9.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 C )联合发布 A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C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D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 C ),及时修订 A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 .农产品市场监管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A ?农产品质量安全 C .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安全 B .食品质量安全 D .农、兽药质量安全 D )。 B . 2008年 6月 1日 D . 2009 年 6 月 1

农业部《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国家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 量制定指南》 为规范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确保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经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农业部 2015年10月8日 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 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公平贸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特制定本指南。 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分析农药毒理学和残留化学试验结果,根据消费者膳食结构,对因膳食摄入农药残留产生健康风险的可能性及程度进行科学评价。 本指南用于指导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一、毒理学评估 农药毒理学评估是对农药的危害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特征进行描述。通过评价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和毒理学试验结果,推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或急性参考剂量(ARfD)。 (一)毒物代谢动力学评价 对农药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过程、排泄和蓄积等进行评价。 (二)毒理学评价 对农药及其有毒代谢产物的急性毒性、短期毒性、长期毒性、致癌性、致畸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等进行评价。 (三)推荐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急性参考剂量 根据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理学评价结果,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水平(NOAEL),采用适当的不确定系数,制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对于有急性毒性作用的农药,制定急性参考剂量(ARfD)(具体参考《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制定指南》和《农药急性参考剂量制定指南》)。 二、残留化学评估 残留化学评估是对农药及其有毒代谢物在食品和环境中的残留行为的评价。通过评价动植物代谢试验、田间残留试验、饲喂试验、加工过程和环境行为试验等试验结果,推荐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和最高残留值(HR)。 (一)动植物代谢试验和残留物确定 参考毒理学评估结果,进行动植物代谢试验,对农药代谢规律、最终产物进行评价,确定残留物。 (二)残留行为评价 1.残留分析方法。对残留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正确度和精密度等。 2.样品贮藏稳定性。对试验样品贮藏稳定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包括提取、净化后待测试样的贮藏稳定性。 3.规范残留试验。对试验设计中的农药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施药剂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样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6,共计15分评分标准:2.5答案: 1、食品腐败变质——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2、ADI——系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相当人体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 3、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4、、挥发性盐基总氮——指肉、鱼类样品浸液在弱碱性下能与水蒸汽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主要是氨和胺类(三甲胺和二甲胺),常用蒸馏法或Conway微量扩散法定量。 5、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称为残留量,表示单位是mg/Kg食品或食品农作物。 6、 LD50——指受试动物经口一次或在24h内多次染毒后,能使受试动物中有半数(50%)死亡的剂量,单位为mg/kg体重。 二、填空 ,×30,共计30评分标准:1分 答案: 1、鲜奶中的乳烃素能抑制细菌生长、防腐败变质。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 6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 3、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4、通过兽医卫生检疫,可以将肉品划分安全肉、条件可食肉和废弃肉 三类。 5、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6、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有酸价、过氧化物值 和羰基价。 7、细菌性食物中毒按照中毒机理可以分为2类,分别是感染型和毒素型。 8、食品法典委员会将食品风险分析分为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 风险情况交流三个必要部分,其中风险评估是食品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农药残留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农药残留分析 农药残留分析复习题 简答题 1、写出各种硅胶代号及其意义 a.硅胶H—不含粘合剂 b.硅胶G—硅胶和锻石膏混合而成 c.硅胶HF254—不含粘合剂,含荧光 指示剂,254nm呈现强绿色荧光背景 d.硅胶GF254—同时含粘合剂和荧光指示剂,254nm光致发光,呈强的绿色荧光背景 e.硅胶HF254+336—不含粘合剂,含无机荧光剂,在254nm和336nm呈现荧光背景 2、简述农药残留分析常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的类型及其特点 (1)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特点:质量型,准通用型;最高操作温度(℃)450最低检测限丙烷<5 pg 碳/s;线性范围107(±10%)主要用途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对碳氢化合物的灵敏度高 (2)热导检测器(TCD)特点:浓度型,通用型;最高操作温度(℃) 400;最低检测限<400 pg/ml,壬烷:20000 mv?ml/mg;线性范围丙烷:104(±5%);主要用途适用于各种无机气体和有机物的分析,多用于永久气体的分析。 (3)电子俘获检测器(ECD)特点:浓度型,选择型;最高操作温度(℃) 400;低检测限六氯苯<0.04 pg/ml;范围>104;主要用途适合分析含电负性元素或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多用于分析含卤素化合物。 (4)氮磷检测器(NPD)特点:质量型,选择型;操作温度(℃) 400;低检测限用用偶氮苯和马拉硫磷的 混合物测定:<0.4 pg氮/s; <0.2 pg磷/s;范围>105;要用途适合于含氮和含磷化合物的分析。 (5)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特点:质量型,选择型;高操作温度(℃) 250;低检测限用十二烷硫醇和 三丁基膦酸酯混合物测定:<20 pg硫/s,<0.9 pg磷/s;性范围硫:>105磷:>106;要用途适合于含硫、含磷和含氮化合物的分析。 3、简述酶抑制法测定农药残留的基本原理 乙酰胆碱酯酶与胆碱能神经的生理功能极为密切。其生理功能是:当神经冲动到达胆碱能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h(乙酰胆碱)外排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胆碱能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的激发。在正常生理条件下,Ach完成传递冲动作用后,随即被突触后膜上的AchE在数毫秒内水解,生成乙酸和胆碱,水解产物与加入的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反之,式样提取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酶的活性就被抑制,式样中加入的机制就不能被水解,从而不显色或颜色很浅,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计算出抑制率,就可判断农药残留情况。 4、简述超声波萃取原理 超声波辅助萃取: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强烈空化效应、机械振动、扰动效应、高的加速度、乳化、扩散、击碎和搅拌作用等多级效应,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加速目标成分进入溶剂,促进提取的进行。 名词解释 1、农药残留:指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 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 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2、农药纯品:能够真正反映化合物特性的高纯度物质。 农药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3、最大残留限制(MRL) :指由食品营养标准委员会推荐的,食品或动物饲料中允许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 浓度(毫克/千克)。是根据在毒理学上认为可以接受的食品农药残留量制定的。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指在一生中,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可感知危险的日摄入量。 论述题 1、论述农药标准品常用的制备方法p62 ①重结晶法(适于除去农药原粉中的少量杂质) ②蒸馏法 ③柱层析法(其特点: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 ④区域熔融法 ⑤升华法(此法在农药纯品制备中应用较少) ⑥薄层色谱法(常用来制备毫克级农药纯品) 2、写出样品提取技术的类型及其提取剂的要求 (1)溶剂提取法包括液液提取和固液提取 固液提取常用以下方法:①索式提取法②振荡提取法③组织捣碎法④消化提取法 (2)固相提取法

农药残留分析

名词解释 农药残留: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P1) 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P2) 可提取残留:可提取残留是农药残留分析的对象。(P1) 残留半衰期:农药初始残留量至消失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P2) 固相萃取(SPE):指液体样品中的分析物通过吸着作用被保留在吸着剂上,然后用一定的溶剂洗脱的过程。(P27) 衍生化:一种利用化学变换把化合物转化成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 最大残留限制(MRLs):指由食品营养标准委员会推荐的,食品或动物饲料中允许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mg/kg)(P3) 可接受的日摄入量(ADI):指在一生中,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可感知危险的日摄入量。单位为:mg/kg/day。溶剂萃取:根据溶解性差异,选用对残留农药溶解度大的溶剂,将分析物从样品基质中提取出来的方法。(P23) 净化(纯化):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提取物中对测定有干扰作用的杂质的过程。(P38) 实验室样品:从群体采集的送达残留分析实验室的样品材料 测定:把通过参照比较农药标准品的量(外标法和内标法)测算出试样中农药残留的量(P5) 结合残留:农药亲体或代谢产物与土壤中的腐殖质、植物的木质素、纤维素通过化学键或物理结合作用,牢固结合形成的残留物。(P2) 检测样品:实验室样品经过缩分减量或经过精制后的样品。 固相微萃取法:它实际是利用固相提取的方式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净化,但所用的固相材料及其分离机制不同。(P44) 单残留方法:是定量测定样品中一种农药的残留量的方法。 农药残留动态:农药残留动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农药本身物理化学性质,使用方法,施药时期,作物、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及环境条件.(P10) 多残留方法:是在一次分析中同时测定一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方法。 浓缩:通过减少样品溶液中的溶剂或水分而使组分的浓度升高。 富集:利用液-固萃取的方法浓缩某种组分。 填空 1、气相色谱的特点: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选择性高、适用范围广 2、固相萃取的操作程序:活化吸附剂、上样(吸附)、洗涤(去除杂质)、洗脱和收集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1、目前农药在蔬菜中残留的问题 1.1、农药是把“双刃剑”,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属性和对其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1.2、在我国农药中,70%为有机磷农药,而在我国生产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中,70%为剧毒、高毒类,而且较多是禁止在蔬菜作物上使用的。 2、农药中毒事件常有报道,究其原因 2.1、农产品不按规定的用药量、次数、方法或安全间隔期施药,或施用不允许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类农药; 2.2、现在标准施行的农药残留测定需要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净化和用大型分析仪器进行,无法对廉价的蔬菜进行随时随地或快速检测而形成的监管不到位。 3、农药分类: 3.1、矿物源农药 3.1.1、有效成分起源于矿产无机物和石油的农药。 3.1.2、代表有硫酸铜、硫磺、石硫合剂、磷化铝、磷化锌和石油乳剂等。 3.2、生物源农药 3.2.1、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及微生物源农药。 3.2.2、植物类别有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源昆虫激素、拒食剂、引诱剂、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植物防卫素、易株克生物质等。 3.2.3、动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动物毒素、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和天敌等。 3.3、按作用方式分类 3.3.1、胃毒素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2、触杀性农药(对硫磷、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3、内吸性农药(乐果、甲胺磷、氧乐果、久效磷) 3.3.4、熏蒸性农药(溴甲烷、磷化铝、敌敌畏) 3.3.5、特异性农药(乙烯利、毒霉素、灭幼脲) 4、目前所使用的农药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 了解2009-2010年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为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整理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数据,描述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与残留水平。结果监测期间,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率为30.56%,各类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的差异为叶菜类(19.10%)<果菜类(39.13%),叶菜类(19.10%)<菌类(37.06%),菌类(37.06%)<块根类(40.91%);地区差异为成都(9.00%)、自贡(6.52%)<乐山(23.33%)<达州(48.89%)<绵阳(76.09%);季节差异为第三季度(11.96%)<第四季度(39.41%)。在超标农药品种方面,除丙溴磷、甲氰菊酯、抗蚜威、联苯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杀扑磷7种农药外,其余33种农药在蔬菜中均存在超标,且超标程度各异,但在各类蔬菜中的残留水平并无差异。结论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严峻,混合农药超标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完善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为确保蔬菜稳产、增产,农药自出现就被广泛地用于蔬菜产业的病虫草害防治。由于农药的使用,我国每年可挽回蔬菜1600万吨,经济效益十分巨大[1],但也正是由于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影响蔬菜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引起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四川省是我国西南地区蔬菜产业的龙头,200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为113.33万ht,人均年消费量为91.98kg,但是农村人均年消费量超过121kg[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为保护人们健康和了解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四川省于2009年开展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工作,研究通过整理2009-2010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省内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为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网。2009-07/09及2010-08/12,在成都、达州、乐山、绵阳和自贡5市设立常规监测点,监测的农药种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及氨基甲酸酯共4类40种,监测的蔬菜共9类76种;样本采集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抽样过程中遵循随机原则,抽样场所包括辖区内各种类型的销售市场;样本中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参照GB/T5009系列标准,部分监测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参照四川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3,4];对于低水平监测数据的处理参照“食品污染监测数据处理指南”[5];数值修约与超标样品分析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及规定[6~14],少数国内暂无标准者参考国际相关标准[15~17]。 1.2方法通过计算超标率、平均残留浓度描述监测期内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时间、地区及蔬菜种类中农药残留的超标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蔬菜中各农药残留水平,统计软件为SPSS13.0。 2 结果 2.1 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的超标情况监测期间共检样品648份,其中超标样品198份,总超标率为30.56%。各类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存在差异(χ2=24.469,p=0.002),两两检验得叶菜类与果菜类、叶菜类与菌类、块根类与菌类之间有差异,其余各项无差异,表现为叶菜类(19.10%)<果菜类(39.13%),叶菜类(19.10%)<菌类(37.06%),菌类(37.06%)<块根类(40.91%);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存在地区差异(χ2=227.481,p=0.000),两两检验得成都市与自贡市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成都(9.00%)、自贡(6.52%)<乐山(2 3.33%)<达州(48.89%)<绵羊(76.09%),见表1。 除丙溴磷、甲氰菊酯、抗蚜威、联苯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杀扑磷共7种农药在蔬菜

2018继续教育考试题目和答案解析

2018年度执业(从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试题 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最佳选项,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列哪一个不是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点人群():(1分)* ? A.妇女、儿童 ? B. 残疾人群 ? C.老年人口 ? D. 军人 2、以下属于水溶性固体分散体载体的是 ( ) :(1分)* ? A.聚乙二醇类 ? B.聚维酮 ? C.乙基纤维素 ? D.表面活性剂类 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需求主要有哪几种类型():(1分)* ? A. 养老服务需求 ? B. 养老用品需求 ? C. 养老金融需求 ? D. 养老地产需求 ? E. 养老机构需求 4、下面哪些方法属于基因芯片原位合成技术():(1分)* ?A、原位光刻合成 ?B、合成点样 ?C、压电打印 ?D、分子印章 5、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地龙药材重金属不超过():(1分)* ? A.30mg/kg

? B.20mg/kg ? C.40mg/kg ? D.50mg/kg 6、从药品质量和临床治疗的角度看,药品的一致性评价可以包含三个层次,其包含为( ): (1分)* ?A体外药学一致 ?B体内生物利用度一致 ?C临床疗效一致 ?D以上都不是 7、超临界流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下列哪些是它 的优点:( ):(1分)* ? A.制备过程条件温和,不需有机溶剂,绿色环保,无污染; ? B.操作条件不易于控制,产品重现性差; ? C.直接形成微粒,无需粉碎,避免了常规制粒过程中产生相转变、高表面能、静电和化学降解等问题; ? D.对许多溶质具有溶解性,药物溶出效果显著E.技术难以掌握,控制,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8、在溶剂-熔融法中,先用少量有机溶剂溶解药物,然后将溶液与熔化了的载体混合均匀, 蒸去有机溶剂,按熔融法冷却固化即得。以下哪种浓度的溶剂不影响载体的固体性质( ):(1分)* ? A.5% ? B.6% ? C.8% ? D.11% 9、我国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1分)* ? A. 国家领导层重视程度 ? B. 政策文件导向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而随着农药的出现,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之中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但对人身体的影响却是百害而无一利。那么,检测出农药并尽量消除农药残留成为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年研发、使用的新兴技术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取技术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对提高蔬菜、粮食的产量、质量。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粮食害虫问题越来越严重,农药的使用范围与程度也逐渐加重。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农药的检测作为农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项目。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也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农药残留的研究与检测工作,我国也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农药检测技术由起初的比色法、容量法等灵敏度较低的检测方法发展到检测农药更为优越的薄层色谱技术、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技术。 近十年来,我国引进了国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下面就对这几种技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农药残留提取技术 目前,我国对于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技术主要有振荡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溶剂、吸附法、浸渍漂洗法、消化法以及匀浆捣碎法等,这些技术方法都是较为传统的方法,其对设备的要求较低,而且成本开销也很低。但是也存在着样本用量较大、毒性也大、检测试剂用量较多、选择性差以及提取率低等缺点,尤其是对一些稳定性较高的农药残留样本,提取率少。近几年来,我国有引进了一些检测效果更精确的设备与技术,如固相萃取、微波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提取以及加热溶剂萃取等。用这些技术方法提取样本中农药残留,操作简单快捷、检测试剂用量少、选择精确度高以及提取率也十分可观等诸多优点,不仅使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操作省时省力。 2.净化技术 在对农药残留检测样本进行提取之后,提取液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因此要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分理出杂质。常用的净化方法有液液分配、凝结沉淀法、柱层析法、磺化法、薄层层析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又出现了吹扫蒸馏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色谱净化法以及固相萃取法等更加有效果的净化方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被研发并应用,使净化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的应用,使得净化过程更快、更准确、更便捷、更经济,同时还使净化效果更好。因此,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的问世,必将取代其他原有的传统净化技术。微型柱中常用的填料有硅胶、氧化铝、活性炭以及c18等,根据不同的情况及净化要求,选择不同的填料[2]。 3.净化液浓缩技术 对净化液进行浓缩,使农药残留的检测更加便捷。目前使用的浓缩技术主要包括吹气法、自然挥发法等,这些技术的浓缩速度较慢,不适用于易氧化、蒸气压高的农药。k-d浓缩器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净化液的浓缩。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对农药的保留度高,但是该方法的浓缩时间也较长,对已分解的净化液回收率过低,不适用于沸点较高、体积较大的净化液。近几年,旋转蒸馏法的出现,解决了上述提到的所有问题。这种方法浓缩速度快、简单易行、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 1.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 assessment):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情况交流(risk communication):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当前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前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黄梦芹 (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造成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农药的对策。 关键词农药残留;现状;危害;原因;对策 农药自诞生以来,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调节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己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全国每年都有上百起因食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产品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严重影响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目前,农药残留和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控制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因此,完善农药残留的检测手段和防控农药残留危害的工作刻不容缓。 一、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 (一)农药残留的现状 随着农药法制的建设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陕西于2003—2006 年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三年农药残留速测仪的检出率分别为12.0%、21.2%和41.3%,超标率分别为10.6%、17.5%和30.4%,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为甲拌磷、敌敌畏、氧乐果、乙酰甲胺磷,其次为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山东临沂于相同年份对蔬菜的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达 19.0%和 12.8%。浙江青田于 2005——2007 年也对蔬菜进行了检测,在近 1 万个样品中乐斯本、毒死蜱、敌敌畏、攻击等有机磷农药的超标率达到了7.8%。内蒙古通辽于2007年从大米中检测出水胺硫磷和灭多威分别超标33.3%和66.7%。吉林于2007 年报导大豆、红豆和绿豆中 DDT 的超标率分别为6.3%、12.3%和 12.5%。浙江宁波于2007年对市售鲜活水产品中农药的残留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各类水产品中超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螃蟹(18.5 %)、鲫鱼(14.8 % )、草鱼(13.6 % )、黄鱼(12.9 % )、梭子蟹(11.1%)、河虾(8.7%)、鲢鱼(8.0%)、对虾(7.4 %)和鳊鱼(4.8 %)。说明农药残留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比较严重。 中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 500多家,且多数规模很小。其中,绝大多数农药生产厂家无产品研发机构,多以仿制国外产品或混配、分装为主,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且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主要表现在高毒农药产品比重大,农药市场存在一些国家禁用产品,农药

食品安全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 1?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 A. 对 B. 错 A 2?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食品污染可以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A. 对 B. 错 A 3?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指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而且它具有传染性。 A. 对 B. 错 B 4?在“赤潮”期间,最好不要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贝、蛤、蟹、螺、蚶类水产品。 A. 对 B. 错 A 5?煮豆浆时,豆浆产生大量泡沫,表明豆浆已经煮熟。 A. 对 B. 错 B 6?掺伪食品是指该食品中存在非固有的物质或者异物,以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劣质食品。 A. 对 B. 错 A 7. 食品掺伪的主要成分其来源是食品添加剂。 A. 对 B?错 B 8. 细菌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的特点? A?形体微小 B?结构复杂 C种类繁多 D?培养容易 B 9?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微生物污染 B. 农药残留 C. 加工方法不合理 D. 没有分类存放 A 10. 关于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争夺营养 B. 机械损伤 C分泌毒素 D急性中毒 D 11. 食用没有煮熟的四季豆(菜豆)导致中毒的原因是? A. 含有皂素 B. 含有秋水仙碱 C含有龙葵碱 D.含有亚硝酸盐 A 12. 以下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不包括哪点? A. 蔬菜腐烂变质 B. 煮熟的菜存放过久 C. 蒸锅水连续使用,不断浓缩或煮菜熬粥 D. 正常烹调的新鲜蔬菜 D 13. 下列那种鱼腐败时易产生组胺? A. 鲫鱼 B. 草鱼 C鲐鱼 D.青鱼 C 14. 食品掺伪的主要方式有几种? A. 3 B. 4 C. 5 D. 6 C

【免费下载】农药残留分析论文

水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analysis technology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1前言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粮食损 失约占总产量的50 % ,使用农药可挽回上述损失中的30 % ,其效益约为农药使用成本的4倍。在水果和蔬菜中使用农药可提高产量,但对生态环境、人类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与食物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常有发生[1]。新闻上已经报道了许多因食用带有超标农药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如汤山一家三口实花菜中毒;住在天津红桥区咸阳路桓仁楼的黄某一家三口,因吃了凉拌的黄瓜、西红柿而中毒。经化验证实:食物里有残存农药。所以加强水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十分必要。由于农药品种多,化学结构和性质各异,待测组分复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不断涌现。在水果和蔬菜中残留量很低,直接测定非常困难,为此需对样品前处理技术、分析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改进、开发和研制。下面对残留农药的检测技术进展进行介绍。2样品的前处理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主要包括提取、浓缩和净化等步骤。它是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方法的检测限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分析仪器的工作寿命。传统的索氏提取、液液分配、柱层析等,不仅操作繁琐、费时、提取与净化效率低、易引入误差,且需使用大量有毒溶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样品前处理技术正向着省时、省力、廉价、减少溶剂、快速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液-液萃取法(LLE)是最 早使用的一种提取净化方法,现已逐步被以下方法取代: 2.1固相萃取(SPE ) 固相萃取法是液固萃取和液相色谱柱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液体样品中目标化合物或杂质的吸附,选用合适强度的洗脱溶剂,使目标化合物选择性地洗脱或保留在柱上,与样品基体和干扰物分离,从而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固相萃取节省时间,可减少杂质引入,对操作者安全,重现性好,同时对农药残留物能够快速富集。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当前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前农药残留的现状 分析及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当前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黄梦芹 (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造成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农药的对策。 关键词农药残留;现状;危害;原因;对策 农药自诞生以来,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调节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中残留问题己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全国每年都有上百起因食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产品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严重影响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目前,农药残留和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控制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因此,完善农药残留的检测手段和防控农药残留危害的工作刻不容缓。 一、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 (一)农药残留的现状 随着农药法制的建设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陕西于2003—2006 年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三年的检出率分别为%、%和%,超标率分别为%、%和%,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为甲拌磷、敌敌畏、氧乐果、乙酰甲胺磷,其次为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山东临沂于相同年份对蔬菜的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达 %和 %。浙江青田于 2005——2007 年也对蔬菜进行了检测,在近 1 万个样品中乐斯本、毒死蜱、敌敌畏、攻击等有机磷农药的超标率达到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及答案1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及答案 (每空4分,共100分)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2、GB5009上的准确称取是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准确度为 ±0.0001g。 3、采样应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和 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4、食品理化实验室个人防护设施主要包括护目镜,工作服,口罩, 手套。 二、选择题: 1、食品理化检验包括(ABC) A、快检筛查 B、定性 C、定量 2、法定计量单位包括(AC) A、mol/L B、% C、kg D meq 3、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ABCDEFGH): A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B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C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D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E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F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G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H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4、掺伪或中毒样品采样应注意(B) A 代表性B典型性C普遍性 5、一般样品在检验后应保存(A)个月 A 一、 B 三、 C 六、D九 6、罐头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同一批号,包装小于250克时,采样应 不少于(D)个 A 3、 B 6、 C 9 、D10 7、下列单位哪些是错误的写法(AC) A mg/Kg、 B g/100g、 C PH 、 D mol/L 8、被测物质含量在

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1 有机磷农药化学特性 有机磷是磷酸的酯,由磷酸与三种醇连续反应生成。它们被用作溶剂、杀虫剂、阻燃剂和增塑剂。有机磷农药(OPs)主要是磷、磷硫或磷硫酸的酯类、酰胺类或硫醇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商业建筑或家庭和花园中防治昆虫病害[1]。大部分OPs属于有机硫代磷酸亚基,其官能团为硫代磷酸P=S键。敌畏和草甘磷主要是P=O键。许多有机硫代磷酸酯(OTPs)由硫转化为毒性较高的氧。这种转化发生在人体内的肝酶和环境下的氧气和光的影响。氧和硫都被水解成毒性较低的烷基磷酸盐,并在排泄前进一步身体代谢。OPs包括超过100种化合物,根据IPCS INCHEM(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和美国EPA(美国环保署),他们被归类为“剧毒”(HT)(老鼠口服LD50值小于50毫克/公斤)“适度有毒”(MT) (LD50值超过50毫克/公斤,低于500毫克/公斤)[2]。 2 接触有机磷农药的途径 一般人口通过家庭使用杀虫剂产品和消费受污染的饮料和食品而在环境上接触OPs。职业性暴露人群包括农药行业工作者从事的生产活性成分或制备配方和农业工人可能从事混合物的制备和应用作为不同的活动的一部分,包括重返以前治疗领域和专业涂抹器。接触杀虫剂也影响从事公共卫生应用的工人。每个人群的主要接触途径各不相同。一般人群以摄入为主,职业性暴露组以吸入和皮肤吸收为主[3]。室内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吸入接触,较少通过皮肤吸收接触;室外工作人员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和吸入接触(小于10%)。皮肤的吸收量因药剂的不同而不同,通过眼睛暴露也可能是通过蒸气、粉尘或气溶胶,这甚至可能导致全身中毒。OPs的毒性几乎完全是由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这是一种神经末端的酶,导致乙酰胆碱的积累,引起人体呼吸、心肌和神经肌肉传导损伤[2]。 当OPs进入人体后,通过两步代谢途径代谢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代谢产物。非特异性代谢物为二烷基磷酸(DAPs),可分为二甲基磷酸(DMPs)和二乙基磷酸(DEPs)。DMP包括二甲基磷酸(DMP)、二甲基硫代磷酸(DMTP)和二甲基二硫代磷酸(DMDTP),DEP包括二乙基磷酸(DEP)、二乙基硫代磷酸(DETP)和二乙基二硫代磷酸(DEDTP)[4]。 3 有机磷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 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食物是人类接触OPs的来源。即使这些食物中的化合物含量很低,也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因为它们的食用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