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

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

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
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总体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显微镜各部位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并且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2.思想与方法

本着“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的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以学生终身发展为追求,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知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思想教育;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

3.教育价值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课的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为以后各种生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

4.研究该问题的方法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实验指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通过教师的演示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总结使学生明确规范操作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以及新

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确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习显微镜各部位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并且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爱护实验用品。并在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是必须具备的生物技能,因此教学重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它们的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用显微镜规范操作需要反复强化练习,能够使用低倍镜观察装片上清晰的物像。

五.课前准备

1.显微镜、木本植物茎的横切片、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2.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影像资料,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课件

3.课前将每台显微镜找到木本植物茎横切片的物像。

4.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质疑激趣:利用导语,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个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提出问题细胞是什么样的呢?

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引出新课《生物与细胞》的学习。(设计意图:利用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思考怎样用肉眼观察微小的细胞。)

2,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先观察“木本植物茎的横切片”的物像,(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明确要想自己也能找到清晰的物像,就必须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入这节课的学习。)3,带着目标学习,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利用教学课件介绍显微镜的出现及发展历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进行小组间相互讨论,归纳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后进行发言,最后由老师做补充和讲解。(1)起支持作用的是: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和镜筒。

(2)遮光器的作用: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3)具有放大物像功能的结构是:物镜和目镜

(4)将低倍物镜换至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

(5)可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

(6)粗准焦螺旋:大幅度调节镜筒的升降

(7)细准焦螺旋:极小的范围内升降镜筒

(8)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我、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欲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为显微镜的使用打好基础。

4 显微镜的使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细胞呢?

(2)联系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播放视频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强调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3)观察目镜与物镜外形的不同,以及镜筒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4)由教师一步一步演示,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跟着一步一步练习,观察写有

“上”字的玻片,探索显微镜的物象特点。

(5)①取:镜右手握,左手托

②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

③安:目镜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

的教育。

④对光,强调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在观察时应左眼看,右眼睁。转动反

光镜,以看到明亮的视野为准。

⑤观察,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镜筒先下降(强调镜

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直到接近标本),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动作要缓慢)

⑥选一组看到清晰物象的学生代表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由各个小组成员自行动手操作,观察。老师与小先生巡视,帮助。提出疑问,明确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规范学生的操作要领。

⑦归纳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一取二放,三安装。四

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⑧请学生借助口诀回顾方法步骤,然后要求观察“木本植物茎的横切片”,每位同学

都练习显微镜的使用,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探究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以及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进行分析,通过合作学习,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5.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播放教学课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加深对显微镜的使用的印象,并且进一步强调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对显微镜的使用口诀与放大倍数进行归纳与总结,然后进行小组竞赛根据实验操作,讨论并完成课件上的各种问题。

七.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板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顺口溜),以便于学生能更好的更规范的使用显微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14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141270046 自动化杨蕾生 一、实验目的: 了解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 二、基本原理: 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 H=K H IB,当霍尔元件处在梯度磁场中运动时,它的电势会发生变化,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测微头、数显单元。 四、实验步骤: 1、霍尔传感器和测微头的安装、使用参阅实验九。按图14示意图接线(实验模板的输出V o1接主机箱电压表Vin),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显示选择)开关打到2V档。 2、检查接线无误后,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大致在磁铁中间位置,再调节Rw1使数显表指示为零。 3、以某个方向调节测微头2mm位移,记录电压表读数作为实验起始点;再反方向调节测微头每增加0.2mm记下一个读数,将读数填入表14。

作出V-X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对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不要将霍尔传感器的激励电压错接成±15V,否则将可能烧毁霍尔元件。 六、思考题: 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是什么量的变化? 答:本人认为应该是实际的输入、输出与拟合的理想的直线的偏离程度的变化,当X不同的时候,实际的输出值与根据拟合直线得到的数值的偏离值是不相同的。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所得得实验数据做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实验数据如下: 表9-2

(1)由上图可知灵敏度为S=ΔV/ΔX=-0.9354V/mm (2)由上图可得非线性误差: 当x=1mm时, Y=-0.9354×1+1.849=0.9136 Δm =Y-0.89=0.0236V yFS=1.88V δf =Δm /yFS×100%=1.256% 当x=3mm时: Y=-0.9354×3+1.849=-0.9572V Δm =Y-(-0.94)=-0.0172V yFS=1.88V δf =Δm /yFS×100%=0.915% 2、归纳总结霍尔元件的误差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进 行补偿。 答:(1)零位误差。零位误差由不等位电势所造成,产生不等位电势的主要原因是:两个霍尔电极没有安装在同一等位面上;材料不均匀造成电阻分布不均匀;控制电极接触不良,造成电流分布不均匀。补偿方法是加一不等位电势补偿电路。 (2)温度误差。因为半导体对温度很敏感,因而其霍尔系数、电阻率、霍尔电势的输入、输出电阻等均随温度有明显的变化,导致了霍尔元件产生温度误差。补偿方法是采用恒流源供电和输入回路并联电阻。

数据的基本统计与非参数检验

北京建筑大学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分析》实验名称数据的基本统计与非参数检验实验地点基C-423 日期2016 . 3 .17 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目的】 (1)熟悉数据的基本统计与非参数检验分析方法; (2)熟悉撰写数据分析报告的方法; (3)熟悉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 【实验要求】 根据各个题目的具体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根据附件“住房状况调查”给出的相关数据,请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分别对数据的“家庭收入”、“现住面积”,进行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分析,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根据附件“住房状况调查”给出的相关数据,请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不同学历对家庭收入、现住面积是否有显著影响,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根据附件“住房状况调查”给出的相关数据,请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分析家庭收入与10000元是否有显著差异,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根据附件“住房状况调查”给出的相关数据,请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分析婚姻状况对家现住面积是否有显著影响,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根据附件“减肥茶数据”给出的相关数据,请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分析该减肥茶对减肥是否有显著影响,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1. 表一家庭收入和现住面积的基本描述统计量 家庭收入现住面积 N 有效2993 2993 缺失0 0 均值17696.1567 62.7241

均值的标准误279.64310 .47349 中值15000.0000 60.0000 众数10000.00 60.00 标准差15298.80341 25.90383 方差 2.341E8 671.008 偏度 5.546 .910 偏度的标准误.045 .045 峰度55.425 3.078 峰度的标准误.089 .089 百分位数25 10000.0000 45.0000 50 15000.0000 60.0000 75 20000.0000 80.0000 表一说明, 家庭收入方面: 被调查者中家庭收入的均值为17696.16元,中值为15000元,普遍收入为10000元; 家庭收入的标准差和方差都相对较大,所以,各家庭收入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偏度大于零,说明右偏;峰度大于零,说明数据呈尖峰分布; 由家庭收入的四分位数可知,25%的家庭,收入在10000以下,有50%的家庭,收入在15000以下,有75%的家庭,收入在20000以下; 现住面积方面: 被调查者中现住面积的均值为62.724平方米,中值为60平方米,普遍面积为60平方米; 现住面积的标准差和方差都相对较大,所以,各家庭现住面积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偏度近似等于零,说明现住面积数据对称分布;峰度大于零,说明现住面积数据为尖峰分布; 由现住面积的四分位数可知,25%的家庭,现住面积为45平方米以下,有50%的家庭,现住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有75%的家庭,现住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下。 图一:家庭收入直方图 该图表明,家庭收入分布存在一定的右偏。 图二:现住面积直方图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2.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A.单倍体B.二倍体 C.三倍体D.六倍体 3.三体综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 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 A.②①③B.④①② C.③①②D.③②① 4.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淀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5.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识的是() A.调查的人群要随机抽取 B.调查的人群基数要大,基数不能太小 C.要调查群体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 D.要调查患者至少三代之内的所有家庭成员 6.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N/4 B.N/8 C.N/6 D.0 7.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8.将一粒花药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能正常开花结果。该植株下列细胞中哪一细胞与其他三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A.根细胞B.种皮细胞 C.子房壁细胞D.果实细胞 9.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1种,全部B.2种,3∶1 C.4种,1∶1∶1∶1 D.4种,9∶3∶3∶1

实验十九 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实验十九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是线性霍尔元件的输出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再经施密特电路整形成矩形波(开关信号)输出的传感器。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的原理框图19—1所示。当被测圆盘上装上6只磁性体时,圆盘每转一周磁场就变化6次,开关式霍尔传感器就同频率f相应变化输出,再经转速表显示转速n。 图19—1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原理框图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转速调节0~24V直流稳压电源、+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频率\转速表;霍尔转速传感器、转动源。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19—2将霍尔转速传感器安装于霍尔架上,传感器的端面对准转盘上的磁钢并调节升降杆使传感器端面与磁钢之间的间隙大约为2~3mm。 2、将主机箱中的转速调节电源0~24V旋钮调到最小(逆时针方向转到底)后接入电压表(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0V档);其它接线按图19—2所示连接(注意霍尔转速传感器的三根引线的序号);将频频\转速表的开关按到转速档。 3、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在小于12V范围内(电压表监测)调节主机箱的转速调节电源(调节电压改变直流电机电枢电压),观察电机转动及转速表的显示情况。

图19—2 霍尔转速传感器实验安装、接线示意图 4、从2V开始记录每增加1V相应电机转速的数据(待电机转速比较稳定后读取数据);画出电机的V-n(电机电枢电压与电机转速的关系)特性曲线。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n(转/ 406286108132157179203225250分) V(mv)2003004635006017037999019991104 电机的V-n(电机电枢电压与电机转速的关系)特性曲线 五、思考题: 利用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时被测对象要满足什么条件? 被测物能够阻挡或透过或反射霍尔信号,般都是一个发射头一个接收头若发射接收安装在同侧,则被测物必须能反射该信号,发射接收安装在对侧,则被测物必须能阻挡透过该信

人教版八上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达标题A卷 1、倘若大自然的细菌、真菌等突然消失,则将会出现() A、动植物大量繁殖 B、人类会没有传染病 C、植物没有病虫害 D、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堆积如山 2、脚癣、甲癣等都是由()引起的。() A、寄生虫 B、真菌 C、链球菌 D、病毒 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和,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4、使人或动植物患病的是一些营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5、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什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达标题B卷 1、棉花枯萎病是由()引起的。() A、细菌 B、病毒 C、害虫 D、真菌 2、人的肠道内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 1和维生素K,他们与人类的关系是()A、寄生B、腐生C、共存D、共生 3、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与植物共生。

4、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 5、我们把鸡、鱼的内脏埋进土里,过一段时间后翻开泥土,发现内脏不见了,请解释原因。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达标题C卷 1、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因为豆科植物的根中有() A、根瘤菌 B、乳酸菌 C、白僵菌 D、放线菌 2、夏天,一杯放在餐桌上的牛奶变质了,这主要是因为() A、细菌和真菌容易在牛奶中繁殖,使他变质 B、高温使牛奶变质 C、空气使牛奶变质 D、时间长了使牛奶变质 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作为参与物质循环,引起, 与。 4、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如地衣是与共生而形成的,与豆科植物共生。 5、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达标题A卷 1、人们在实践中对细菌、真菌的利用非常多。下列与细菌的利用有关的是( )A.制作酸奶和香醋B.酿制酱油和葡萄酒

霍尔传感器制作实训报告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报告 课程名称传感器及应用 报告内容霍尔传感器制作与调试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班级08152 姓名陈红杰 学号31 二0一0年六月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传感器及应用》 霍尔传感器制作实训报告 班级 08152 学号 31 姓名陈红杰时间2009-2010第二学期 指导老师张教雄谢应然 项目名称霍尔传感器电路制作与 调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对霍尔传感器的实物(电路部分)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 2.了解双层PCB板以及一定(霍尔传感器)的焊接排版的技术和工艺。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1.认识霍尔传感器(电路部分)的元件(附图如下): 2.焊接电路PCB板(双层)和对电路设计的排版工艺的了解。 3.对霍尔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进行基本的分析(附图如下):

霍尔传感器原理图: 霍尔开关电路(霍尔数字电路),由三 端7812稳压器,霍尔片差分放大器THS119, 三端可调分流稳压器TL431及双路JFET的输 入运放TL082和输出级组成。在外磁场的作 用下,当感应强度超过导通阀值时,霍尔电路 输出管导通,输出低电平 TL082是一通用的J-FET双运用算放大 器,其特点有,较低输入偏置电压和偏移电 流,输出没有短路保护,输入级具有较高的 输入阻抗,内建频率被子偿电路,较高的压 摆率。最大工作电压为18V。TL082是霍尔传 感器的核心处理部位。(CON2接口对应霍尔 元件THS119) 霍尔元件THS119封装图

印刷板: 3211 2 2 12 121 2121 21 21212 1 21 2 1 4321 1234 8 7653213 211 2321 121 2 1212 直流电源输入24V ,由IN4148、三端稳压管7812和TL431(串接一个电阻)构成的稳压支路,得到不同的电压。霍尔元件THS119是采样核心元件,值得一提的是Z2这个稳压元件。在实际运用当中精密稳压集成电路TL431并不一定要用实物,可以用一个NPN 型三极管来串接一个电阻来等效代替。 整个电路的设计运用了闭环温度反馈来实现自我保护。主要的设计是RT1热敏电阻,对电路在工作时的表面温度进行控制。这样的设计能很好的起到一个自我保护。 因为我们知道,霍尔传感器的PCB 板是封装在塑料外壳里,由于电路的工作环境的问题,导致电路几乎没有更好的散热(外壳有些导热)。至此,用到RT1热敏电阻来进行温度控制保护显得非常合理。 三、实验操作(焊接): 1.霍尔传感器PCB 双层印制电路板的焊接。 2.了解电路的元件的安排和电路设计线路的排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关于烟草花叶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活细胞中寄生B.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C.具有细胞结构D.属于植物病毒. 2 . 关于细菌、真菌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内,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B.细菌的生活需要水,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 C.冰箱有耐低温的细菌和真菌。 D.所有的细菌和真菌体积都很小。 3 . “超级细菌”是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有关。“超级细菌”的结构特点() A.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同SARS病毒一样无细胞结构 C.有同真菌一样的细胞结构D.没有DNA 4 . 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①酵母菌②草履虫③病毒④衣藻 A.①B.②C.③D.④ 5 . 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病菌B.葡萄球菌C.流感病毒D.酵母菌 6 . 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蜜蜂B.水稻C.乳酸菌D.禽流感病毒 7 . 下面关于噬菌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真菌病毒,非常微小,单位一般用毫米表示 B.它具有荚膜等特殊结构 C.它一般寄生在动物细胞内 D.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通过侵入细菌体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8 . 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有关该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B.有细胞结构 C.体积微小,肉眼无法观察D.不能独立生活 9 . 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酵母菌B.幽门螺杆菌 C.噬菌体D.衣藻 10 . 下列有关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原核生物B.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和真菌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D.细菌是一类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 1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棵小树经历风雨,长成参天大树,是它的生长过程 B.秋天到了,燕子迁徙,这是它们主动适应环境,有利个体生存和物种延续 C.病毒是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D.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也能够由小长大 12 .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完整版)练习使用显微镜习题附答案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1.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解析: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数目就越少;反之相反。 答案:A 2.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 ①选用大光圈②选用小光圈③选用平面反光镜④选用凹面反光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大光圈使光线透过的较多,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因此光线过暗时应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答案:C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污点从视野中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上 D.反光镜上 解析: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转动目镜,污点随着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着动,则污点就在玻片标本上,换一个物镜,污点消失,则污点就一定在物镜上。 答案:B 4.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物像是( ) A.“上”和“6” B.“下”和“9” C.“上”和“9” D.“上”和“6” 解析:从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像。所以看到的物像分别是“上”和“9”。 答案:C

5.某同学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中看到了一行细胞如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则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解析:由低倍镜头(10倍)换成高倍镜头(40倍),看到的细胞就放大为原来的4倍,数目相应减少为原来的1/4,即在低倍镜下能看到8个细胞,在高倍镜下只能看到2个细胞。故选B项。 答案:B 6.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右图)。为了进一步对该细胞进行观察,应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则临时装片的移动方向为(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解析: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本题中若要将物像移至中央,中央在视野中淋巴细胞的左下方,根据像与物移动方向相反的原理,临时装片的移动方向应为右上方。 答案:A 7.取用安装有镜头的显微镜时,如果只用一只手握住镜臂,将易滑出、跌落、损坏的是( ) A.目镜 B.物镜 C.标本 D.反光镜 解析:目镜与镜筒之间没有螺纹连接,容易滑出。 答案:A 8.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在一条直线上的结构是( )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答案:A 9.下列部件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一组是( ) A.反光镜、目镜 B.物镜、目镜 C.遮光器、镜筒 D.转换器、光圈 答案:B 10.要除去目镜上的灰尘,擦拭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纱布 B.绒布 C.擦镜纸 D.手绢 答案:C

生物必修二第四第五章单元测试

生物必修二第四第五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在每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治疗艾滋病(HIV 病毒为RNA 病毒)的药物AZT 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 构很相似。下列对AZT 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自我复制 C.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逆转录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表达过程 2.如图是DNA 和RNA 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都有5种碱基和8种核 苷酸 B .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构 成 C .蓝藻的线粒体中也有上述两种核酸 D .DNA 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 核糖而没有核糖 3.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 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 个体的概率为1/6 B .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 隐性遗传病 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 W 、aX W 两种 4.在胰岛B 细胞合成胰岛素的过程中,不需要...(. ). A .脱氧核苷酸 B .核糖核酸 C .核糖核苷酸 D .氨基酸 5.如果DNA 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则该片段(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 .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 ②④⑤ 6.原核生物的mRNA 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 须在mRNA 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 A .原核生物的tRNA 合成无需基因指导 B .真核生物tRNA 呈三叶草结构 C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 D .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 7.珠蛋白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如果将来G 非洲爪蟾的网织红细胞的珠蛋的白mRNA , 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非洲爪蟾的卵细胞中,结果如下图甲所示。如果注射 含有珠蛋白mRNA 的多聚核糖体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则结果如下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外源mRNA 的注入不影响卵细胞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B .珠蛋白mRNA 在卵细胞中可能竞争利用其中的核糖体 C .若不注入珠蛋白mRNA 卵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珠蛋白 D .卵细胞内没有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 8.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 .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 、氨基酸、核糖体、酶、A TP 即可完成 C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得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D .某段DNA 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 、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9.一个mRNA 分子中有m 个碱基,其中G +C 有n 个,由该mRNA 翻译合成的蛋白质有两 条肽链。则其模板DNA 分子的A +T 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 .m 、m 3-1 B .m 、m 3-2 C .2(m -n)、m 3-1 D .2(m -n)、m 3 -2 10.若下图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DNA 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仁与图中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中心法则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指的是B 过程 C .每种tRNA 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D .图中A 过程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 11.理论上每一个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内所含DNA 的质与量是一样的,为何所含蛋白质的 质与量不一样( ) A .不同细胞的基因经过不同的重组,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 B .不同细胞的基因数量不一样多,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 C .不同细胞被转录的基因不一样多,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 D .不同细胞的基因复制速度不同,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 12.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spss实验报告——非参数检验

实验报告 ——(非参数检验)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SPSS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 2、熟悉非参数检验的概念及适用范围,掌握常见的秩和检验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 1、某公司准备推出一个新产品,但产品名称还没有正式确定,决定进行抽样调 查,在受访200人中,52人喜欢A名称,61人喜欢B名称,87人喜欢C 名称,请问ABC三种名称受欢迎的程度有无差别?(数据表自建) SPSS计算结果如下: 此题为总体分布的卡方检验。 零假设:样本来自总体分布形态和期望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即ABC三种名称受欢迎的程度无差别,分布形态为1:1:1,呈均匀分布。 观察结果,上表为200个观察数据对A、B、C三个名称(分别对应1,2,3)的喜爱的期望频数以及实际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的差。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相伴概

率值为0.007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零假设,认为样本来自的总体分布与制定的期望分布有显著差异,即A、B、C三种名称受欢迎的程度有差异。 2、某村庄发生了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经过调查,发现当地居民是直接饮用 河水,研究者怀疑是河水污染所致,县按照可疑污染源的大致范围调查了沿河居民的中毒情况,河边33户有成员中毒(+)和均未中毒(-)的家庭分布如下:(案例数据run.sav) -+++*++++-+++-+++++----++----+---- 毒源 问:中毒与饮水是否有关? SPSS计算结果如下: 此题为单样本变量值随机检验 零假设:总体某变量的变量值是随机出现的。即中毒的家庭沿河分布的情况随机分布,与饮水无关。 相伴概率为0.036,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零假设,因此中毒与饮水有关。 3、某试验室用小白鼠观察某种抗癌新药的疗效,两组各10只小白鼠,以生存日数作为观察指标,试验结果如下,案例数据集为:npara1.sav,问两组小白鼠生存日数有无差别。 试验组:24 26 27 30 32 34 36 40 60 天以上 对照组:4 6 7 9 10 10 12 13 16 16 SPSS计算结果如下: 此题为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1)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 病毒 章末检测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从生物体的构成上看,下列生物有别于其它三者的是() A. 衣藻 B. 变形虫 C. 草履虫 D. 埃博拉病毒 2.下列选项中,哪一类也被称作是噬菌体() A. 植物病毒 B. 动物病毒 C. 细菌病毒 D. 放线菌 3.观察病毒的形态通常使用的工具是() A. 放大镜 B. 高倍光学显微镜 C. 电子显微镜 D. 以上三者均可 4.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的对象主要是牛、羊、猪等家禽,也可感染人。从病毒的分类来看,属于() A. 植物病毒 B. 细菌病毒 C. 动物病毒 D. 噬菌体 5.今年5月,广东省惠州市出现的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症确认病例,患者为韩国确认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确认该患者感染MERS-COV病毒(简称MERS)表现为:发热,咳嗽,气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请问该病毒属于() A. 植物病毒 B. 动物病毒 C. 细菌病毒 D. 噬菌体 6.病毒在下列哪种环境中能进行繁殖() A. 土壤中 B. 水中 C. 空气中 D. 大肠杆菌细胞中 7.下图是腺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是指细胞壁 B. 图中②是指病毒的遗传物质 C. 该病毒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 D. 图中②由蛋白质分子构成 8.科学家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的汁液滴到健康烟草叶片上,引起花叶病;将患病的烟草叶片的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再滴到健康烟草叶片上,依然引起花叶病,由此发现了病毒。病毒发现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病毒比细菌小 B. 烟草花叶病不是由细菌引起的 C. 细菌具有致病性 D. 病毒具有致病性 9.下列关于肺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B. 十分微小,没有细胞结构 C. 可以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D. 可以在空气中独立生活

霍尔传感器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一)清点主要仪器(二)测量1.调节仪器①将仪器按照如图4所示安装:将弹簧固定在焦利秤上部的横梁上,在一 个刻有水平线的小平面镜杆下端挂上砝码盘,小平面镜杆穿过固定在立柱上的玻璃管,其上端与弹簧的下端相连, ②调节焦利秤的底脚螺旋,使焦利秤立柱竖直;调节螺旋E 使小平面镜上水平线与玻璃管壁上的水平线重合作为平衡位置,并调节支架让小镜面及其它参于振动的物体竖直。 2.测量弹簧的倔强系数K 2.1利用新型焦利秤(静态法)测定弹簧倔强系数K ①调节实验装置底脚螺丝,使焦利秤立柱垂直(目测);②将弹簧固定在焦利秤上部悬臂上,旋转悬臂,使挂于弹簧下放的砝码 盘的尖针(1)靠拢游标尺上的小镜; (2)在砝码盘放入10个1g 的砝码,然后依次取出。在三线重合(小钩中的平面镜中有一水平刻线G ,玻璃管上有一水平刻线D ,D 在平面镜中有一像D’,通过转动标尺调节旋钮可将弹簧上下移动,则平面镜同时上下移动。当G 、D 、D’三者重合时称“三线重合”。)时,记录各次标尺读数y1,y2,……y10。(3)作Mi ~Yi 图,验证Mi ~Yi 满足线性关系,并求出斜率,'K 即为弹簧的倔强系数。'/K g K 2.2测量弹簧振子振动周期求弹簧倔强系数(动态法)K (1)用电子秒表测弹簧振子振动50次的时间,然后求得弹簧振子的周期。T (2)用集成开关型霍尔传感器测量弹簧振动周期,求弹簧倔强系数。(3)将集成霍尔开关的三个引脚分别与电源和周期测试仪相接。OUT 接周期测试仪正级,V-接电源负极,并和周期测试仪负级连接,V+接电源正级,见图3;、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标题: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作者:孙洁肖红艳普凤梅 班级:09应用心理学 学号:20091740107 20091740109 20091740126 日期:2011年6月24日

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孙洁(20091740107)肖红艳(20091740109)普凤梅(20091740126)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昆明 650031) 摘要:本实验采用闪电测反应速度测定装置测量了35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计算了其中3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均值及标准差,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并对35名被试进行了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经过分析得到实验结果:(1)3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被试3的反应时与被试1、被试2的差异很明显;(2)全体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35名被试内进行的性别与组别的T检验都得出被试简单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别的结果,即本次实验没有存在练习效应。这与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也验证了实验假设的正确性。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视觉;差异 1.引言 1.1有关反应时的概念 反应时(简称RT)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反应时最早由天文学家发现,后由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加以研究和发展。1873年,奥地利生物学家Exner首先提出“反应时间”这个概念。以后Wundt(冯特)把反应时间引用到他的心理实验室里,使得反应时间直接成为了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使用反应时作为指标的实验研究,曾对解决心理学理论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两类。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Hirsch, A.)在1861-1865 年间测量了视听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ms,声为140ms,触觉为140ms,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简单反应时比较短,并且具有通道差异性,因为感官换能的时间不同,研究表明训练有素的成人其视觉的简单反应时为150-230ms;此外反应时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所以我们提出假设:全体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 1.2实验目的 本实验涉及的是有关视觉简单反应时的研究。验的目的是:(1)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其实验材料的整理与数据的处理;(2)学会比较视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分析全体被试视觉简单反应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1.3 实验指导语 这是一次视觉反应时间的测量实验,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请你注意电脑屏幕的刺激呈现窗;当你看到闪电刺激后,就迅速按“OK”键(鼠标左键)上。不能提前按键或延迟较长时按键,否则测量无效,并重开一组。

2020智慧树,知到《常见感染病》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常见感染病》章节测 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常见感染病》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述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 A:病毒 B:支原体 C:衣原体 D:细菌 E:放线菌 答案: 病毒 2、不列入蠕虫范围的寄生虫是( ) A:蛔虫 B:猪带绦虫 C:肺吸虫 D:旋毛虫 E:疟原虫 答案: 疟原虫 3、关于微生物的特征错误的一项是( ) A: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B:肉眼看不见 C: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D: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放大后观察 E:必须放大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答案: 必须放大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4、下列哪项不是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 A:个体微小 B:繁殖迅速 C:种类繁多 D:分布广泛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答案: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5、内毒素的化学性质是( )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D:氨基酸 E:脂多糖 答案: 脂多糖 6、关于内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革兰阴性菌裂解后释放出 B: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不耐热,60℃30分钟可被破坏 D:引起发烧、休克、DIC等症状

E:甲醛处理不能形成类毒素 答案: 不耐热,60℃30分钟可被破坏 7、外毒素特点之一是( )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D:可制备成类毒素 E:耐热 答案: 可制备成类毒素 8、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 A:肠毒素作用 B:发热 C:休克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E:白细胞反应 答案: 肠毒素作用 9、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杀细胞效应 B:病毒基因整合 C:包涵体形成 D:病毒引起的免疫保护 E:细胞凋亡

霍尔传感器电容传感器4实验数据+图形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霍尔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霍尔传感器静态特性的理解。掌握灵敏度、非线性度的测试方法,绘制霍尔传感器静态特性特性曲线,掌握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保持元件的控制电流恒定时,元件的输出正比于磁感应强度。本实验仪为霍尔位移传感器。在极性相反、磁场强度相同的两个钢的气隙中放置一块霍尔片,当霍尔元件控制电流I不变时,Vh与B成正比。若磁场在一定范围内沿X方向的变化梯度dB/dX为一常数,则当霍尔元件沿X方向移动时dV/dX=RhXIXdB/dX=K,K为位移传感器输出灵敏度。霍尔电动势与位移量X成线性关系,霍尔电动势的极性,反映了霍尔元件位移的方向。 三、实验步骤 1.有关旋钮初始位置:差动放大器增益打到最小,电压表置2V档,直流稳压电源置±2V档。 2..RD、r为电桥单元中的直流平衡网络。 3.差动放大器调零,按图6-1接好线,装好测微头。 4.使霍尔片处于梯度磁场中间位置,调整RD使电压表指示为零。 5.上、下旋动测微头,以电压表指示为零的位置向上、向下能够移动5mm,从离开电压表指示为零向上5mm的位 置开始向下移动,建议每0.5mm读一数,记下电压表指示并填入下表 X(mm) V(v) X(mm)

6.用以上的位移和输出电压数据,绘出霍尔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位移和输出电压特性V-X曲线, 指出线性范围。 7.将位移和输出电压数据分成两组,用“点系中心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两点联线的斜率,即得到灵敏度 值。 实验可见:本实验测出的实际是磁场的分布情况,它的线性越好,位移测量的线性度也越好,它们的变化越陡,位移测量的灵敏度也就越大。 四、思考题 1.为什么霍尔元件位于磁钢中间位置时,霍尔电动势为0。 2.在直流激励中当位移量较大时,差动放大器的输出波形如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第五章 病毒-学习文档

第五章病毒 知识点1病毒的发现 图5-5-1 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 1.请说出病毒的发现者:俄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图5-5-1中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现过程: (1)实验现象:A正常叶,B病叶,C________,D________。 (2)实验结论:烟草花叶病是由______________的病原体引起的,叫作“____________”。直到20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才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________颗粒。 读图,完成3题。 3.烟草花叶病毒的生存环境是() A.烟草根周围的土壤水溶液 B.烟草周围的空气 C.腐烂的烟草叶 D.烟草的活细胞 知识点2病毒的种类 图5-5-2 多种多样的病毒 1.请写出图中病毒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请描述病毒的形态:在____________下,可以看到病毒的形态是________的。它们比________小得多,只能用________(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3.请说出病毒的种类:病毒不能____________生活,必须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它们寄生的________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1)________病毒:专门寄生在________和动物细胞里的,如流感病毒; (2)________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如烟草花叶病毒; (3)________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也叫________,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霍尔传感器综合实验

实验三十霍尔传感器及其应用 霍尔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实现磁电转换的一种传感器。霍尔效应自1879年被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本世纪50年代,由于微电子学的发展,才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开发了多种霍尔元件。我国从70年代开始研究霍尔器件、经过30余年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已经能生产各种性能的霍尔元件,例如普通型、高灵敏度型、低温度系数型和开关式的霍尔元件。 由于霍尔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度好、稳定性高、体积小和耐高温等特性,它已广泛应用于非电量测量、自动控制、计算机装置和现代军事技术等各个领域。 【预习提要】 (1)什么是霍尔效应?霍尔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2)霍尔传感器用于测振幅和称重的原理是什么? (3)设计待测量的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要求】 (1)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和交流激励特性。 (3)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在振动测量中的作用。 (4)学会多功能传感器中用霍尔式传感器称重的方法。 (5)练习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式压力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应用。 【实验器材】 霍尔式传感器、电桥、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音频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双线示波器、电压表、测微头、示波器、振动圆盘、砝码、 。【实验原理】 一、霍尔效应 如图1所示的金属或半导体薄片,若在它的两端通以控制电流I,并在薄片的垂直方向上施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那末.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即霍尔输出端之间)将产生电势差U H,称为霍尔电压,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图1 霍耳效应示意图 图2 霍耳效应解释 霍尔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运动电荷受磁场中洛伦兹力作用的结果。假设,在N 型半导体薄片的控制电流端通以电流I ,那末,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电子)将沿着和电流相反的方向运动。若在垂直于半导体薄片平面的方向上加以磁场B ,则由于洛伦兹力f B 的作用,电子向一边偏转(见图2),并使该边形成电子积累;而另一边则积累正电荷,于是产生电场。该电场阻止运动电子的继续偏转。当电场作用在运动电子上的力f E 与洛仑兹力f B 相等时,电子的积累便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在薄片两横端面之间建立的电场称为霍尔电场E ,相应的电势差就称为霍尔电压U H ,其大小可用下式表示: d IB R U H H = (V) (30~1) 式中;R H ——霍尔常数(m 3C -1); I ——控制电流(A) B ——磁感应强度(T); d ——霍尔元件的厚度(m)。 令 d R K H H = (30~2) 将(30—2)式代入(30—1)式,则得到 IB K U H H = (30—3) 由上式可知,霍尔电压的大小正比于控制电流I 和磁感应强度B 。K H 称为霍尔元件的灵敏度。它是表征在单位磁感应强度和单位控制电流时输出霍尔电压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要求它越大越好。霍尔元件的灵敏度与元件材料的性质和几何尺寸有关。由于半导体(尤其是N 型半导体)的霍尔常数R H 要比金属的大得多,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采用N 型半导体材料做霍尔元件.此外,元件的厚度d 对灵敏度的影响也很大,元件的厚度越薄,灵敏度就越高,所以霍尔元件的厚度一般都比较薄。 (30—3)式还说明,当控制电流的方向或磁场的方向改变时,输出电压的方向也将改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