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贫铀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贫铀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贫铀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贫铀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文章编号:100025404(2004)0320185204 论著

贫铀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李 蓉,艾国平,徐 辉,楼淑芬,程天民,粟永萍,郑怀恩,蒋建新,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

提 要:目的 阐明贫铀(depleted uranium,DU)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cell,HK C)的急性毒性作用及损伤部位,为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01063~01500mgΠml的DU溶液作用于HK C,研究细胞超微结构、存活率的变化,多种酶含量的改变及HG PRT基因突变的频率。结果 01063~01500mgΠml浓度的DU可引起HK C细胞结构改变,存活率显著下降;溶酶体酶NAG含量随DU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他酶含量也发生变化;HG PRT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呈二项式相关关系。加入苯乙酸、亚硒酸钠使上述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DU可引起细胞活力降低,损伤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等,使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HG PRT基因突变率与DU浓度之间呈相关关系;加入恶性转化的抑制剂亚硒酸钠和苯乙酸,不会显著增加DU的毒性作用。

关键词:贫铀;毒性;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中图法分类号:R322.61;R329.24;R818.73 文献标识码:A

Acute toxic effects of depleted uranium andΠor phenyl acetate and sodium selenite on human kidney epithelial cells

LI R ong,AI G uo2ping,X U Hui,LOU Shu2fen,CHE NG T ian2min,S U Y ong2ping,ZHE NG Huai2en,J I ANG Jian2xin, H UANG Y ue2sheng(S tate K ey Laboratory of T rauma,Burns and C ombined Injury,C ollege of Preventive Medicine,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2 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acute toxic effect of depleted uranium(DU)on human kidney cells (HK Cs).Methods We used a m odel system of in vitro HK Cs exposed to DU(01063-01500mgΠml)and phenyl acetate or s odium selenite for24h.M 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ellular ultrastructure,surviving fractions of cells,con2 tents of multiple enzymes,and gene mutation frequency of hypoxanthine2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 ferase(HG PRT) were studied.Re sults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DU could induce the changes of cellular structure of HK Cs and re2 duce the survival rate of cells in a dose2dependent manner.C oncentrations of NAG,G CR,and LDH increased signifi2cantly,but those of S OD and G SH2PX reduced in a dose2dependent manner.Mutation frequency of HG PRT induced by DU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at of the spontaneous mutation.Conclusion DU can induce reduced cellular vitality,injured cell membrane,mitochondria,and lys os ome,resulting in declined antioxida2 tion capability of cells.The mutation frequency of HG PRT increases in a dose2dependent manner.Treatment of HK Cs with phenyl acetate and s odium selenite after exposure to DU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oxic effect of DU.

K ey w ords:depleted uranium;toxicity;human kidney cell

贫铀(depleted uranium,DU)在人体的主要蓄积器官之一是肾脏,铀对肾脏主要损伤的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急性铀中毒时可产生严重的肾脏功能衰竭,故研究DU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对探讨铀的蓄积

基金项目: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01L061)

Supported by the Mandator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the“T enth Five2 year Plan”of P LA(01L061)

作者简介:李 蓉(1970-),女,四川省阆中市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辐射防护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10篇。电话:(023)68752355

通信作者:粟永萍,电话:(023)68752009,E2mail:suy p2003@yah oo1com1cn

收稿日期:2003206217;修回日期:2003209208有重要意义。由于体外细胞培养用于毒理学研究经济、省时,常用于化学物质毒性的检测。很多研究者应用不同种类的细胞株检测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因此我们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cell,HK C)做观察对象,研究DU对细胞形态功能等的影响,对细胞内多种酶含量的变化,以及HG2 PRT基因突变的影响,以此研究DU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及指标的灵敏性,为DU的防治提供依据。同时一并研究了恶性转化的抑制剂亚硒酸钠、苯乙酸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

581

第26卷第3期2004年2月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ACT A AC ADE MI AE ME DICI NAE MI LIT ARIS TERTI AE

V ol.26,N o.3

Feb.2004

1 材料和方法

111 试剂

DU溶液的配制:将DU片(铀同位素组成:238U占99175%, 235U占012%以及痕量234U),加入少量浓硝酸,微热至溶解成黄色液体,用RP MI1640培养液稀释;Na

2

C O3溶液调节pH值= 710;用激光荧光法精确测量铀浓度。

β2N2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谷光甘肽(G SH2PX)、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62硫代鸟嘌呤、细胞松弛素2B购自S igma公司,RP MI1640、小牛血清等来自市售试剂。

112 细胞培养及处理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 C)由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脏病研究中心提供。培养液由RP MI1640培养基、10%的小牛血清、1%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组成,细胞在37℃、5%的C O2中孵育培养。

参照文献2,3和以往的经验,选择01500、01250、01125、01063 mgΠml4个DU浓度点诱导处于半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用时间24h,维持其指数期生长。正常对照细胞同时培养和观察。

抑制剂组:先向HK C细胞中分别加入510、215、110μm olΠL 亚硒酸钠,或510、215、110μm olΠL苯乙酸,作用6d后,再加入01250mgΠml的DU溶液作用24h,弃培养液,换新的培养液。113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在DU和抑制剂作用24h后收集经胰酶消化的细胞,经过1125%戊二醛固定后,按常规制作透射电镜标本,电镜下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114 细胞存活率测定

0125%胰酶消化细胞,制备细胞悬液,加入2%台盼蓝染液,染色约1min,置一小滴悬液于血细胞计数器内,在显微镜下计数1000个细胞中不着色细胞。

细胞存活率(%)=实验组每1000个细胞中的活细胞数

对照组每1000个细胞中的活细胞数

×100%

115 细胞内膜损伤观察(酶含量的变化)

将加入DU和Π或亚硒酸钠、苯乙酸作用后的细胞和正常HK C细胞在37℃、5%的C O2中培养24h后,37℃恒温振荡(60 rΠmin)培养20min,取适量培养混合物进行分析。

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 P)、酸性磷酸酶(ACP)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经临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β2 N2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谷光甘肽(G SH2PX)、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按比色法测定,操作步骤见试剂盒说明书,测量仪器为DU264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Beckman公司)。

116 HG PRT基因突变的检测

将62硫代鸟嘌呤(简称62TG)加入培养基中,使终末浓度为1167μgΠml(对照组不加62TG)。向培养物中(细胞数约1×106)加入DU和Π或亚硒酸钠、苯乙酸溶液,使成要求的浓度,37℃下培养30h,同时加入细胞松弛素2B(Cyt2B,S igma公司),继续培养42h;弃培养液,用生理盐水洗两次,细胞悬液经冰乙酸甲醇(1∶3)固定,制片、G iemsa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双核或多核细胞数,见文献4。

HG PRT基因变异系数=

含62TG培养的1000个细胞中双核或多核细胞数

不含62TG培养的1000个细胞中双核或多核细胞数1.7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 x±s表示,用SPSS软件作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1 细胞形态结构变化

倒置显微镜下摄影,直接观察培养中的活细胞形态。正常HK C生长良好,排列整齐,呈圆形贴壁状。受DU作用后24h,细胞多破碎死亡,存活细胞多呈悬浮状态,贴壁率降低,排列紊乱,生长不良。

电镜观察显示:正常HK C胞质内含丰富的内质网和糖原颗粒,线粒体结构正常,核呈卵圆形,核膜下可见少量染色质。受DU作用的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电子密度降低,或固缩,电子密度增高,嵴减少或消失;异染色质轻度变性,分布不均,呈团块状,常染色质疏密程度不一;胞核形状多样,有似葫芦状或其他形状,核膜内陷,核变性。

212 细胞存活率测定

见表1,当受4个不同浓度的DU作用后,细胞存活率随DU 浓度升高而降低,差异显著,二者之间似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受01250mgΠmlDU+110μm olΠL亚硒酸钠Π苯乙酸作用的细胞,与同样浓度(01250mgΠml)DU作用的细胞相比,其存活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其中215μm olΠL抑制剂作用的细胞存活率比110μm olΠL作用的细胞高,但显著低于抑制剂单独作用时的细胞存活率,510μm olΠL抑制剂作用时细胞存活率很低。

表1 细胞存活率测定

T ab1 Survival rate of cells

C oncentration Survival rate(%, x±s)

C ontrol95.3±2.0

DU 0.063(mgΠml)36.9±4.63

0.12535.6±3.73

0.25024.1±6.13

0.50010.3±1.83

DU(0.250mgΠml)+s odium selenite

1.0(μm olΠL)20.5±6.233

2.52

3.5±3.133

5.0 2.1±0.433

S odium selenite2.5μm olΠL87.1±16.7

DU(0.250mgΠml)+phenyl acetate

1.0(μm olΠL)2

2.8±4.933

2.522.4±

3.633

5.0 1.3±0.233

Phenyl acetate2.5μm olΠL90.2±7.4

3:P<0101,vs control,33:P<0105,vs s odium seleniteΠphe2

nyl acetate2.5μm olΠL

213 细胞损伤

细胞内多种酶变化总的趋势是:①除A LP外,加入DU作用的实验组酶含量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105),其中NAG、G CR、ACP、LDH和AST随DU浓度增加而增加,G SH2PX和S OD下降,A LP差异不显著;②与01250mgΠml DU+110μm olΠLΠ215μm olΠL苯乙酸或亚硒酸钠作用的细胞与01250mgΠml DU作用的细胞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与单独受苯乙酸或亚硒酸钠作用的细胞酶含量差异显著(P<0105);③单独加入215μm olΠL苯乙酸或亚硒酸钠作用的细胞中酶含量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见表2。

681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第26卷

表2 DU 作用于HK C 后酶的变化(IU ΠL , x ±s )

T ab 2 Ch anges of enzyme content in HK C induced by depleted uranium (IU ΠL , x ±s )

Agent

NAG G CR ACP LDH AST A LP G SH 2PX S OD HK C 8±215±412±383±455±122±3233±5428±3DU

0.06315

±3320±2315±43204

±3237

±1318±4202

±643

21±430.12517±2328±4318±43389±43310±2319±3183±46318±330.25018±4333±5322±63426±67313±4318±4156±57315±230.500

23±4345±8327±63454±102325±3320±5130±39312±33S odium selenite 215μm ol ΠL 8±118±216±3105±3412±110±3210±6421±5DU +Se 01250+11018±33323±33318±433464±1253317±3339±2152±573312±3330.250+2.519±23333±43320±233540±1093326±43310±3165±683311±333Phenyl acetate 2.5μm ol ΠL 8±117±217±297±1310±29±2202±9120±6DU +phenyl acetate

0.250+1.017

±23327±419±3279

±64336±19±3148

±8033

12±4330.250+2.5

21±33330±4

23±433

383±1133318±233

10±2

160±6333

13±533

3:P <0.05,vs HK C ,33:P <0.05,vs s odium selenite Πphenyl acetate 2.5μm ol ΠL

214 HG PRT 突变的检测

受DU 作用的细胞,HG PRT 突变的发生频率随DU 浓度升高而增加,且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二者之间呈一定的相关关系,见图1,其拟合方程是Y =-196X 2

+203.62X +1.1855。受01250mg Πml DU +110Π215μm ol ΠL 亚硒酸钠或苯乙酸作用的细胞,与同样浓度(01250mg Πml )DU 作用的细胞相比,其突变率稍升高,差异不显著,但大大高于亚硒酸钠或苯乙酸单独作用的细胞HG PRT 突变率,见表3

图1 HGPRT 突变频率随DU 浓度变化曲线

Fig 1 The curve of mutation frequency of HGPRT concentrations

of depleted uranium

表3 HGPRT 突变的频率( x ±s ,%)

T ab 3 Mutation frequency of HGPRT ( x ±s ,%)

C oncentration Mutation frequency (×10-4)

C ontrol

0.04±0.01DU 0.063mg Πml

13.71±3.463 0.125mg Πml 25.83±6.843 0.250mg Πml 37.90±5.193 0.500mg Πml

54.14±16.793DU +s odium selenite 1.0μ

m ol ΠL 38.27±9.6433 2.5μm ol ΠL 39.33±8.4333S odium selenitel 2.5μm ol ΠL 0.13±0.02DU +phenyl acetate 1.0μ

m ol ΠL 39.81±9.7033 2.5μm ol ΠL 41.45±10.3433Phenylacetic acid 2.5μ

m ol ΠL 0.16±0.01

3:P <0.01,vs control ,33:P <0.05,vs s odium selenite Π

phenyl acetate 2.5μm ol ΠL

3 讨论

肾脏是许多重金属化学毒作用的靶器官,也是主

要的贮存器官,重金属在其中大量浓集可导致肾脏功

能的急性衰竭,引起机体的严重损伤5

。DU 的生物效应既有重金属化学毒性的作用,又有放射性核素的辐射作用,故研究大剂量DU 溶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急性毒性作用,对以后研究DU 对机体的急性毒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表明,随DU 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尤其是01250mg Πml 以上的DU 作用时,细胞活力下降显著,01500mg Πml DU 作用的细胞存活率仅1013%,以后研究中应注意DU 浓度的大小。单独的亚硒酸钠或苯乙酸作用于HK C 后,细胞活力稍下降,为90%左右;受01250mg Πml DU +110μm ol ΠL 亚硒酸钠作用的细胞,与同样浓度(01250mg Πml )DU 作用的细胞相比,其存活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了加入恶性转化的抑制剂,会使细胞的活力下降,但不会显著减少细胞的存活率,可用做恶性转化的抑制剂。 肾小管细胞酶的漏出是评价重金属物质肾脏毒性

的常用指标1

,细胞内不同区域内酶的漏出反映了重金属毒性作用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差异,细胞浆酶漏出即反映有细胞损伤,亚细胞组分内酶也大量漏出则反映更严重的损伤。酶不仅有器官分布的特点,而且在细胞也为区域性分布。NAG 、G CR 和ACP 为溶酶体酶,LDH 为胞浆酶,AST 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和胞浆中,A LP 是肾小管细胞刷状缘的标记酶。①溶酶体:溶酶体的损害发生在早期并较敏感,其受损导致NAG 漏出,NAG 最能反映重金属的毒性。在培养液中NAG 的含量随DU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01250mg Πml DU 组相比,DU 和苯乙酸Π亚硒酸钠共同作用组的NAG 浓度稍高,可能与两种抑制剂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毒性有关。②随DU 浓度增加,HK C 释放的LDH 酶含量上升,作

7

81第3期 李 蓉,等.贫铀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为细胞活力的标记酶,LDH最为敏感,也表明DU对细胞膜损伤作用最强;但在许多病理条件下,LDH都可能增高,故其特异性并不如NAG高。③线粒体:AST 漏出对DU毒性的敏感性差,DU作用后,AST含量上升不多,说明DU对线粒体的作用较轻,这与我们电镜观察的线粒体肿胀或固缩、嵴突消失发生改变,但膜的变化不明显相一致。④刷状缘:尽管A LP随DU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可能与永生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无刷状缘存在,A LP含量多少并不反映刷状缘的损伤程度有关。⑤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DU作用于细胞后,G SH2PX随DU浓度增加而下降,可能是抗外源性氧化损伤消耗了G SH2PX,也说明了细胞内部组分发生自由基反应,细胞受损,抗氧化能力下降。S OD存在于胞浆和线粒体中,作为抗氧化酶能清除自由基,可能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在辐射对生物膜损伤中脂质过氧化是一个起决定作用的步骤,S OD含量增减对研究DU对HK C的损伤环节有重要作用。总之,急性铀中毒对细胞微绒毛、溶酶体、线粒体和线粒体酶均有损害,并伴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以及抗外源性氧化能力下降。

人类HG PRT基因序列长44kb,带有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它的基因产物HG PRT由2~4个蛋白亚单位组成,是一种细胞膜酶,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参与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HG PRT位于X 染色体长臂末端,电离辐射引起的HG PRT基因突变是不可逆的,且长期存在体内;在单基因突变研究中是一个经典的基因位点,对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非常敏感,体细胞HG 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放射毒理、遗传毒理及环境医学领域。由于DU 既有重金属化学毒性,又有放射毒性作用,其引起的HG PRT基因突变可能均有两种作用同时发生。受DU 作用的细胞,HG PRT突变的发生频率随DU浓度升高而增加,且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说明了DU可诱发基因突变,可能会引发畸变和癌变。

大剂量DU可对人肾脏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到底是以重金属毒性为主,还是放射毒性为主,还存在一定分歧。最近有研究6表明辐射在DU体外诱导的生物学效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U的重金属毒性对细胞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NAG酶活性的升高,对研究DU的重金属毒性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 砂,刘毓谷.汞化合物对大鼠游离肾近曲小管细胞毒性及其指标的探讨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3,7(1):1-4.

2M iller A C,Blakely W F,Liveng ood D,et al.T rans formation of human osteoblast cells to the tum origenic phenotype by depleted uranium2uranyl chlorideJ.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98,106(2):465-471.

3杨陟华,范保星,陆 颖,等.贫铀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J.癌症,2002,21(9):944-948.

4刘国廉.细胞毒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373 -374.

5顾学萁,王移兰.劳动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13-23.

6M iller A C,Xu J,S tewart M,et al.Observation of radiation2specific damage in human cells exposed to depleted uranium:dicentric frequency and neoplastic trans formation as endpoints J.Radiat Prot D osimetry, 2002,99(1-4):275-278.

(编辑 张大春)

个案与短篇 文章编号:100025404(2004)0320188201超声诊断腹膜后平滑肌肉瘤1例

Diagnosis of a case of retroperitoneal leiomyosarcom a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王 翔,杜文华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超声诊断科,重庆400042)

患者,女性,17岁。因右下肢肿胀进行性加重入院,临床拟诊“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查体:右下肢自大腿根部以下明显增粗,伴凹陷性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超声示:右侧盆腔髂血管旁及腹股沟区分别探及319cm×418cm、216cm×312cm的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实质性肿块,二者呈“哑铃”形相互融合,境界尚清晰,向下达大腿根部,髂动、静脉及股动、静脉均部

作者简介:王 翔(1976-),男,山西省太原市人,硕士研究生,医师,主要从事超声医学方面的研究。电话:(023)68757421

收稿日期:2003209211;修回日期:2003211210分受压,变细(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较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探及动、静脉血流频谱。超声诊断:右侧盆腔髂血管旁实质性占位(后腹膜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右侧盆壁腹膜外,表面呈结节状,与髂血管及盆壁紧密粘连,切开血管鞘见髂动、静脉被压迫变细,静脉壁变硬,弹性降低,并见肿瘤向下生长进入股管,经股管穿出后与股血管伴行,分离肿瘤及血管后见股动脉明显变细,直径约3mm。

病理诊断:右侧盆腔及大腿根部平滑肌肉瘤(低分化)。

(下转192页)

881第26卷第3期

2004年2月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ACT A AC ADE MI AE ME DICI NAE MI LIT ARIS TERTI AE

V ol.26,N o.3

Feb.2004

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

超净台的规范使用 1.打开无菌工作台及净化室的紫外灯,消毒30min以上。 2.进入净化室前先关闭紫外灯,打开超净台风机,等待30min以上,以排尽臭氧。 3.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帽子。 4.风淋2分钟。 5.75%酒精喷手上手套消毒 6.再超净台内的整个过程必须一直点燃着酒精灯;超净台内应避免放入过多的物品;使用的吸管,滴管,试管,培养瓶等均事先灭菌。 7.打开各类瓶盖前先过火,以固定灰尘;打开的瓶口、试管口过火焰,镊子使用前应经火焰烧灼。 8.水平式风机的超净台,应使瓶口斜置,应尽量避免瓶口敞开直立。 9.同一根吸管或滴管不应连续用于几个不同的细胞系;吸取培养基的吸管应离开培养瓶或试管口0.5cm,避免伸入培养瓶口或试管口;以防止细胞系的互相混杂污染。 10.漏在培养瓶上或台上的液体,立即用酒精棉球擦净。 11.操作完毕后恢复工作台面,关闭风机。 2012.06.29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 基础培养液配置: 完全培养基的配置:基础培养基+胎牛血清+抗生素和链霉素 1.取两个灭菌平皿,一个加适量基础培养基,一个加适量基础培养基 2.试验小鼠最好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在细胞间外颈椎脱臼致死,75%酒精中 浸泡即可带进细胞间,75%酒精浸泡5min左右取出 3.以下步骤须在超净台操作。用镊子将小鼠拿出后放于干净托盘在超净台上(小鼠均腹部 向上以便肾脏取出) 4.用镊子和剪刀剪开肚皮,用另一镊子和剪刀取出肾脏放入盛有基础培养基的培养皿 5.用两个弯镊子剖肾筋膜,之后放于80目细胞筛(细胞筛浸有完全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肾脏用培养基浸湿后直接在细胞筛上研磨,直至磨至近白色即可弃去此筛 6.用150目细胞筛进行过滤(因肾小管段在范围为80—150目内所以150目筛上的是我们 所要的),此筛下放一平皿用来接过滤液即为废液(过滤时用移液枪操作) 7.另取一新培养皿,将150细胞筛反过来放在培养皿上,用移液枪吸取完全培养液将肾小 管段冲洗至培养皿中,尽量少用培养液 8.弃去细胞筛,将有肾小管段的培养液倒入15ml离心管1000r/min离心4min 9.弃上清,加等量胶原酶,37度温浴15min 10.1100r离心5min,弃上清 11.两只小鼠加36ml完全培养基,用移液器将肾小管段尽可能的吹散 12.细胞瓶中放5ml培养且细胞瓶盖不要拧紧以便细胞呼吸,六孔板中放2ml培养,24孔板 放100微升培养为佳。这是原代细胞培养。 2012.06.30下午 13.细胞传培养:

(完整版)生理学第8章泌尿系统习题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数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4.肾小管重吸收 5.排泄 6.肾糖阈 7.球管平衡 8.水利尿 9.渗透性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6.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25.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是_____和_____。 26.水利尿时,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__。 27.尿液的浓缩主要是小管液在通过集合管时完成,其关键因素是_____和_____的作用。 28.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中草药与肾毒性

中草药与肾毒性 背景 ?据 WHO 数据,传统医学作为主要治疗或者辅助治疗,用于全世界 75%-80% 的人口,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传统医学包括中医,中草药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替代治疗已风靡世界。数据显示,中草药已出口至日本、韩国、印度、德国、荷兰及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内的 175 个国家和地区,估计 2012 年总市值 831 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 20%。鉴于中草药无需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故潜在危害需要全球提高重视。 ?中草药主要由天然化合物和复杂的有效成分组成,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但经常被医生和患者认为无害而忽视。中草药所致的肾损伤发病率很难评估,由于药物的副作用通常是自愿上报,而中草药的副作用报道很少,数据的缺失给人安全的错觉,特别是肾毒性方面。本文将综述中草药的肾毒性。 中草药与肾毒性相关 ?大量的基础研究关注于中草药相关肾毒性,发现主要的肾毒性成分是马兜铃酸和生物碱化合物。马兜铃酸是一类致癌、致突变和肾毒性的植物化学物质,它们主要来源于马兜铃属植物;肾毒性生物碱来源于雷公藤;另外中草药可能含有蒽醌,类黄酮和具有肾毒性的糖苷。 与中草药相关的肾毒性表现

?AKI:中草药的肾毒性大多来自患者报告,许多中草药相关 AKI 病理未明确,最常见原因是急性肾小管坏死及急性间质性肾炎。1994 年有学者报道了 2 例因金松双黄酮导致的 AKI,是一种从大红豆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曾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肾活检提示急性间质性肾炎伴急性肾小管坏死;2006 年报道了一例口服热水浸泡柏木后出现 AKI、急性肝衰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因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肾活检显示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及血红蛋白管型。另有报道穿心莲内酯导致的 AKI,主要病理表现是急性肾小管坏死,机制尚不明确。 ?中草药与 CKD:中草药与 CKD 关系最密切的是马兜铃酸,故通常被称作中草药肾病。2008 年 Vanherweghem 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 9 名年轻比利时女性进行性慢性间质纤维化及晚期肾功能衰竭,发现均正使用中草药减肥,肾活检显示有 8 人表现为广泛的间质纤维化而肾小球改变轻微,自此以后发现马兜铃酸为可能的致病因子,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大多数来自亚洲。过量摄入马兜铃酸是马兜铃酸肾病及巴尔干肾病的主要原因,马兜铃酸肾病典型表现是肾功能快速下降(6 月-2 年),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高血压、严重贫血、代谢性酸中毒,超声检查肾脏缩小,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风险很高,约为 40%-46%;巴尔干肾病是一种慢性肾小管间质病,表现为异常高频率尿频,可能由于暴露水平低,肾功能减退进程缓慢(10-20 年)。体内及体外试验已经阐明了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机制:(1) 内质网应激和损伤 (2) 氧化应

常见肾毒性药物有那些简述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哪些? 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 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抱霉素Ⅱ等; 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 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等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抱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吟、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哪些药物有肝毒性 1.金属类药物如锑、汞、砷等。

2.麻醉镇静药如乙醚、氯仿、吗啡、冬眠灵、巴比妥类安眠药,以及苯妥英钠等 抗癫痫药。 3.解热镇痛药如保太松、复方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及消炎痛等。 4.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 5.抗结核药如异菸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等。 6.其他如驱虫药、抗癌药、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等)。 7.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甲哌氯丙嗪及其他吩嗪类药物和氯哌啶醇、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8.类固醇类如同化类固醇、避孕类固醇可致胆汁阏积。 9.抗甲状腺药如甲亢平、他巴唑、甲基硫氧嘧啶,硫尿嘧啶可引起肝细胞-毛细 胆管型损害,丙基硫氧嘧啶可致肝细胞损害。 10.中草药也会引起药物性肝炎。 肾毒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最早症状可为蛋白尿和管型尿,继而可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等。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可导致肾毒性的常见药物有某些抗菌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碳酸锂、氨苯蝶啶等。目录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_操作指南

正常人肾脏近球小管上皮细胞(RPTEC)的培养方法 拆装与贮存 1.检查所有容器是否漏液或破损。 2.对于冻存细胞:将细胞冷冻管从干冰中取出并迅速放入液氮中贮存。或者,解冻并立即 培养。 3.对于增殖细胞:用70%的乙醇或异丙醇擦洗盛有细胞的培养皿,将细胞培养皿置于培养 箱(如不特殊说明,均为37℃,5% CO2)中3到4个小时。细胞处于平衡状态后,除去运送时的培养基并更新。 4.Bulletkit?使用说明:送达后,在无自动除霜功能的冰箱中4-8℃下冷藏保存基础培养基, -20℃下冷冻保存SingleQuots?细胞生长因子。如送达后已经解冻,生长因子可在4℃下冷藏,并需要在72小时之内加入基础培养基中。加入基础培养基后,在一个月之内使用,不要再次冷冻。 5.ReagentPack TM传代试剂在运送前已经过无菌过滤在-20℃下保存。传代试剂在运送过程 中可能会解冻。可以进行一次再冷冻。如果在3天之内使用,可以在4℃下冷藏。 Trypsin/EDTA溶液的保存时间有限并会在4℃下活化。如果在送达之后出现解冻,立即分装并在-20℃下冷冻。建议HEPES缓冲液(以下简称HEPES)和Trypsin中和液不要在4℃下冷藏超过一个月。 注意:为保持解冻后的Trypsin/EDTA的新鲜和活性,可将其按20ml分装并置于消毒的离心管中,-20℃下再次冻存。 培养基的制备 1.用乙醇或异丙醇对所有的添加剂管瓶及装有培养基的试剂瓶消毒。 2.用移液管将全部的添加剂加入培养基中。 3.用培养基冲洗添加剂管瓶。对于每瓶添加剂,可能会有少量残存未被移取。少量的残存, 即使10%,也不会显著影响在含有添加剂培养基中的细胞生长。 4.将添加剂管瓶上的标签撕下并贴于培养基的试剂瓶上。以此记录每种添加剂加入的时间 和含量。建议将全部标签贴于培养基试剂瓶上(不要将培养基的批号及有效期覆盖)以避免混淆和重复添加。 细胞解冻/起始培养 1.RPTEC(Renal Proximal Tubule Epithelial Cell,肾脏近球小管上皮细胞)的建议接种密

铁、氧自由基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一)

铁、氧自由基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一) 关键词:铁氧自由基肾小管上皮细胞铁,过渡态金属元素之一,外层轨道电子分布呈3d64s2,化学性质活泼,极易得失电子,产生高反应性氧自由基或铁氧、过铁氧复合物,导致组织损伤。正常情况下,体内的铁以血红素铁或非血红素铁等非反应态存在,但在急、慢性肾脏病变,尤其是伴发蛋白尿的临床和动物模型中可发现小管液及上皮细胞浆内博莱霉素敏感铁即具有催化活性的游离铁显著增加〔1〕,并且可积聚于肾近曲、远曲小管细胞的溶酶体中,偶见于线粒体内。铁的积聚与蛋白尿、肾小管间质病变、脂质过氧化、次全切除肾的肾小球滤过率、残余肾重量等病损程度直接相关〔1,2〕,铁负荷可增加缺血肾的损伤易感性〔3〕;而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铁介导的氧自由基损伤的主要部位,小管间质病变又是继发性肾单位毁损和慢性进展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决定因素〔2〕。因此阐明铁、氧自由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正受到日益重视。 一、铁代谢与肾小管上皮细胞 蛋白尿时,尿转铁蛋白排泄增多,转铁蛋白是铁的主要转运形式,相对分子质量为88000,球形,等电点5.2,与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5000,pI4.7)相比,其通过肾小球滤膜更多的是由膜孔的改变而不是受电荷屏障影响〔2〕。尿铁/尿转铁蛋白比例增高提示蛋白尿损害加重,铁的毒性作用与下列因素有关:铁的游离、Fe3+→Fe2+及用以生成·OH的H2O2或其他过氧化体。转铁蛋白结合铁或小管腔内解离铁(亦可来源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可经位于基底膜侧的转铁蛋白受体或刷状缘胞饮作用进入肾小管细胞。一般认为,铁的解离与尿液pH 有关,当尿pH接近至6时,有催化活性的游离铁迅速增加,但尿液中铁螯合剂存在的浓度、种类,离子成分,可能存在的还原成分,使尿pH在<6或>6时,也能使铁游离〔4〕。尿中游离铁溶解度极低(<10-6),当pH>4时,铁以羟氧化体和磷酸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存在,因此小管液中非转铁蛋白结合铁,必须与小分子物质如焦磷酸、ADP或柠檬酸(可能性更大)结合,增加铁的溶解度与反应性。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可缓解肾功能恶化、改善组织学形态的方法,均可同时降低小管液铁,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开博通与铁结合可降解O2-〔5〕)、铁缺失、甲状腺切除、限制饮食蛋白、限磷。 入胞后的铁大部分以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形式积聚于溶酶体。胞浆内催化铁的来源途径可能有三:小管腔的重吸收、跨基底膜的摄取、原有细胞内铁储存池的释放。铁释放的因素包括:氧自由基,铁蛋白的动员(Fe3+→Fe2+),细胞色素P450转换不足,后者可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额外铁、催化铁的重要来源〔6〕。其他来源包括:血红蛋白、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某些情况下肾外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脱氢酶4Fc=4S簇等。 二、肾小管细胞的铁毒性作用机理 近曲小管细胞是铁介导的氧自由基损伤的主要部位铁对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取决于铁剂的剂量、接触时间、接触铁的类型、有无转运蛋白等〔7〕。10-4mol/L铁作用于小管细胞即可引起溶酶体铁积聚,各种细胞损伤,包括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变性、中间纤维增多、自嗜体鞘样结构增加、β1整合素亚基表达下调,损伤修复障碍,肌红蛋白尚有抗细胞增殖作用〔8〕。但目前对于哪个自由基触发和引起损伤、铁源性自由基产生部位和作用途径、导致细胞死亡的关键生化事件等尚有争议。 1.氧化损伤学说(oxidantstress):在缺血、免疫、中毒性(包括肌注甘油后、肌红蛋白、顺铂、庆大霉素)肾病的临床和实验动物模型中,均发现氧自由基作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脂质过氧化产物MDA)。铁通过催化Fenton/Haber-Weiss反应使O2逐步还原,依次形成O2-、H2O2、·OH。·OH的产生具有部位特异性,由于附着于刷状缘胞外膜磷脂的游离铁原位催化而来,且作用于小管腔中<100nm的有效范围,去铁胺(DNA,deferoxamine)可阻断其通路,而只有到达该部位的·OH清除剂才能发挥作用;H2O2和O2-则分别可自由穿过胞膜及经离子通道出入细胞。自由基可直接作用于蛋白质、脂质、多糖、DNA,破坏生物大分子;同时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产品简介: 1、产品名称: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ouse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2、组织来源:小鼠肾近曲小管组织 3、产品规格:5×105cells / 25cm2培养瓶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简介: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离自正常小鼠肾组织,细胞形态为上皮样铺路石状。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功能: (1)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几乎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 (2)排泌非营养物质进入终尿。 (3)细胞能分泌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通过产生IL-8 或直接趋化白细胞参与急性炎症反应。 (4)移植肾炎症和新月体肾炎中PTEpiC表达IL-2R alpha 和MHC-Ⅱ类抗原,

BMP7对TGFβ 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BMP7对TGFβ 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优秀毕业论文 精品参考文献资料英文缩略词表 a-SMA(a-smooth muscle actin) a一平滑肌肌动蛋白 BMP-7(bone moiphogenctic protein-7) 骨形态发生蛋白一7 Col I(type I collagen) I型胶原 DEPC(diethyl pyrocaeoonate) 焦碳酸二乙酯 E-cadhcrin B钙粘连素 ECM(extmcellular matrix) 细胞外基质 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MT(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蚴胞·间充质转分化CrGF(connectivc tissue growth factor)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fN(h'bronectin) 纤维连接蛋白 HK-2(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MET(mesenehymal-to-epithclial transition) 间充质细胞.E皮细胞转化 MMP-2(malri metalloproteinase-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MFB(myofibroblast) 肌成纤维细胞 MCP-l(monocyte chcmoatWactant protein-I)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IGF冯,(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一01) 转化生长因子B l Tm(mbmommrstitial fibrosis)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TIMP-I(tissue inlu'bitor of the matri metalloproteinase-1) 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TEC(r砌tubular epithelial cell) 肾小管E皮细胞 PAI-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lu'bitor-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一1 PBS(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磷酸盐缓冲液 RT-PCR(reverse I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system) 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 应SDS(sodium dodecyl sulphate) 十二烷基磺酸钠 I兀Jo(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单侧输尿管梗阻 2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讨论课)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药源性疾病日趋严重: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报告:我国近来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 (案例)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略) 1、肾血液循环特点: (1)肾的血液供应丰富,肾血流量大。约占心输出量的1/4,90%的血液供应皮质。 (2)肾动脉在肾内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3)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有利于原尿生成。 2、肾小球的滤过膜 滤过膜包括三层: 1、内皮细胞层 2、基膜 3、上皮细胞层(肾小囊脏层) 影响滤过膜通透性的因素: (1)分子大小 (2)电荷正常时滤过膜表面(基膜、足细胞膜)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蛋白多糖,使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不易通过。 第二节药物肾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一、肾脏对药物毒性的易感性(原因) 1、肾血流量丰富,占心输出量的1/4,血流量的改变容易影响肾结构和功能 2、肾脏肾组织呈高代谢状态,需氧量大,多种酶作用活跃,易遭损伤 3、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和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使药物-组织接触面积大 4、肾小管具有尿浓缩功能,使某些药物在肾小管间质中的浓度提高

5、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特点,使大分子物质易于停滞于局部 6、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不足 7、多种药物或其代谢物的主要排出途径 8、肾脏具有酸化尿液之功能,其pH的改变有可能影响药物之溶解性,可发生管内沉积 二、药物的肾脏损害部位与类型 (一)损伤部位: 1、肾小球损伤 2、肾近曲小管损伤 3、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损伤 4、肾间质损伤 (二)损伤类型: 药源性肾脏疾病几乎包括各种类型的肾脏疾病,如: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免疫介导肾小球损伤 ?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梗阻性损伤 ?其它 1、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 是指各种病因(如药物)引起双侧肾脏在短期内泌尿功能急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5%~10%与药物有关。 引起ARF的主要药物: 抗生素类(70.2%)、解热镇痛药(21.1%)和各种中药(24.6%),有19.3%的病人为综合用药所致。 2、免疫介导肾小球损伤 ?免疫复合物经肾小球时沉积在局部,继而引起Ⅲ型变态反应(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如非甾体抗炎药、肼苯哒嗪等引起的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 3、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病 *导读: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功能,担负着对肾小球滤出的有用物质…… 1.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 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功能,担负着对肾小球滤出的有用物质,如水、Na+、Cl-、HCO3、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功能,同时还担负着对电解质与酸碱度的调节功能来维持体内的渗透压、电解质和酸碱度的平衡,促进体内物质代谢。 2.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的变化 (1)肾小管功能一旦受损,其重吸收与调节功能、浓缩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原发性肾小管损伤较少见,多数继发因素来自于肾小球,来自肾间质损伤,同时也来自于肾毒性药物和毒物损伤。 最突出的临床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如药物或细菌感染时则会表现出尿路炎症反应,血尿、细菌尿。临床上可通过病史和化验结果分析,做为鉴别诊断依据,如:肾小球损伤在先,而后漫延到肾小管功能损伤,多为原发性肾小球病变;如果肾小管功能损伤在先,同时伴有肾脏萎缩,多为慢性间质性肾损害。而间质性损害一定有原发病因的。如常见的急慢性肾盂肾炎,高尿酸血症,结缔组织病,药物性肾损害,毒物性肾损害等。 (2)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分泌系列促炎症因子与促纤维化因

子,引起间质炎症反应,血管收缩加重肾缺血。 (3)在炎症反应与纤维化因子作用下易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3.临床上常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病 (1)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首先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其临床表现以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造成的夜尿增多为早期表现(夜尿量24小时总 尿量的1/3),尿比重降低,尿PH值异常,尿糖、少量蛋白尿、尿电解质异常,肾小管功能损伤表现,该类表现早于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慢性间质性肾炎一定有原发病因,要仔细询问病史,找出原因,祛除病因。如慢性肾盂肾炎与下尿路感染等。 (2)以痛风肾或高尿酸血症形式发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病 血清尿酸浓度达到或超过386.8umol/L(7mg/dl)时称高尿酸血症。当GFR≦25ml/min时,肾脏对尿酸的滤过率降低,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 由于人体内对尿酸的代谢紊乱而导致高尿酸血症,部分病人尤其是青少年由于参与尿酸代谢的酶有遗传性缺陷而导致高尿酸血症。 还有部分病人患有骨髓瘤、白血病、其他恶性肿瘤、核酸分解亢进,促使尿酸急剧增加。 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分泌与浓缩尿酸功能障碍,促使尿酸在肾小管局部聚集,尤其是在尿液呈酸性环境时,尿酸更易析出,

肾小管的常见病变有哪些

肾小管的常见病变有哪些? ( l )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光镜下各种染色均可显示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呈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管腔狭小,严重者部分细胞崩解。电镜下初期可见内质网肿胀,继而线粒体肿胀、囊状改变,甚至崩解,是肾脏缺血、中毒的早期可逆性病变。粗颗粒变性小管上皮细胞结构粗大,病变较重,除线粒体肿胀外尚有线粒体的崩解及融合。 ( 2 )吸收性蛋白滴状变性或玻璃滴状变性:光镜下可见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遍布球状蛋白滴,直径为0 . 5 一2 um ,电镜下主要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溶酶体。这是由于严重的蛋白尿导致近端小管异常回吸收所造成的,见于严重蛋白尿患者。 ( 3 )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可分为以下类型: l )细小空泡变性:光镜下可见上皮细胞肿胀,胞浆淡染并且遍布微小空泡。这些空泡可以是碳水化合物或糖原的沉积,也可以是脂类物质。电镜下可见很多的各级溶酶体、吞噬泡、脂滴。见于因过量输注高渗性液体而导致的渗透性肾病、先天性糖蓄积肾病,以及因缺氧、中毒和大量蛋白尿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2 )粗大空泡变性:光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出现边界清晰的巨大空泡。电镜下可见界膜清晰的空泡,或由于细胞基底膜内折扩张造成。主要为细胞水盐代谢障碍所致。见于低钾血症和大量糖原沉积所致的l 肾损害。 3 )等立方空泡变性:为最特征性的病变,空泡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段,空泡含液体而非脂质。此病变需与等渗性利尿剂造成的小管空泡变性相鉴别。 ( 4 )肾小管上皮细胞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融合可导致多核巨细胞形成,见于各种慢性损伤。 ( 5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含铁血黄素沉积:患者尿内出现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胆色素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吸收作用,胞浆内出现相应的血色素、肌红蛋白素、黑色素、胆色素等沉积。老年患者或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脂褐素沉积。( 6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包涵体:缺血和中毒可引起小管上皮细胞损害。光镜下缺血性小管上皮细胞损害散在分布,病变较轻,仅类及小管的某个节段。而病毒感染和铅、秘等重金属中毒性小管损伤则往往相反,病变范围广,累及大多数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出现核内或胞浆内包涵体。 ( 7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细胞染色质深,常失去沿肾小管基底膜单层规整排列的特点,呈现大小不一、排列紊乱的形态。 ( 8 )萎缩:小管萎缩的程度,常与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相平行。而各种肾小球疾病及间质性肾炎引起的肾小管萎缩,常伴有严重的纤维化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来源:上海市医师协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

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出现的毒性反应,是由包括中草药在内的不同药物所致、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和不同病理类型的一组疾病。近年来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或滥用药物致使药物引起的急慢性肾衰的报道日渐增多,其中急性肾衰约占34.2%,同时由于部分医师对药物毒副作用认识不足或将药物的中毒症状误认为原发性肾脏病的表现而延误治疗,甚至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肾衰。因此,了解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并合理用药,对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概述 (一)、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1、直接肾毒性药物通过直接损害机制损伤肾小管。其直接作用与浓度有关,当药物在肾小管内浓度增高至中毒浓度时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当毒素浓度低时,主要损害小管细胞的功能,在近端小管引起Fanconi综合症;在远端小管可引起浓缩功能及排酸功能丧失。如毒素浓度高,则可导致小管细胞坏死,在近端小管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远端小管引起肾性尿崩症或肾小管性酸中毒。 2、免疫反应某些药物及其降解产物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改变了宿主蛋白的结构,使其成为抗原从而诱发免疫反应;此外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亦可成为抗原,致使自身抗体形成,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机制导致肾小管和肾间质的病变。免疫反应性肾损害一般与药物的剂量无关。 3、梗阻性因素某些药物如磺胺、氨甲喋呤等可在尿路中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肾盂、肾盏或输尿管,因尿路梗阻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4、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某些药物(如二性霉素B、NSAIDS、止痛剂等)可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下降而致肾损害。 5、药物性肾损害诱发因素原有肾病变,特别是已有肾功能减退、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严重贫血及老年患者等,均使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加大,常诱发肾损害。 (二)、药物性肾损害的肾脏病理改变 各种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对肾脏某些部位有特殊的亲合力,因而不同药物所致肾病变的组织学变化有所不同,其中以肾小管—间质受累最为常见,肾小球和肾血管受累者较少。 1、以肾小管—间质受累为主者 (1)急性肾小管坏死以氨基甙类抗生素引起者最为常见,其次是头孢类抗生素,系由药物对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直接毒性所致。二性霉素B、羟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大剂量青霉素等对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亦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近端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基底膜断裂及间质水肿。重症病变可延及远端肾小管,甚至累及肾小球。 (2)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常由于青霉素族(如半合成青霉素、新青霉素I、II、III、青霉索G、氨苄青霉素等)及头孢菌素类的过敏反应所致。肾间质呈变态反应性炎症病理变化,表现为肾间质高度水肿、有多数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IgG沿肾小管基底膜呈线样沉积,常伴C3沉积,同时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及坏死。 2、以肾小球受累为主者 非甾体类消炎药、利福平、青霉素、青霉胺所致的肾损害可以肾小球受累为主。病理变化表现为肾小球肾炎。药物不同,病变类型亦可能不同;利福平可引起新月体肾炎,消炎痛、青霉胺或青霉素可引起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增生性肾炎、新月体肾炎或膜性肾病。 (三)、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药物性肾损害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综合征。 1、急性肾衰综合征 药物肾毒性所致的急性肾衰综合征多为非少尿型,用药后每日平均尿量常大于1000m1,但血肌酐、尿素氮迅速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尿比重及尿渗量下降,可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停药后肾功能渐恢复,肌酐清除率复升,进入多尿期后血肌酐及尿素氮降至正常范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及结构恢复正常则需半年至一年之久。重症、病情复杂者及老年患者肾功能损害常难以恢复而逐渐演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需依赖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 2、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 由于药物过敏所致,临床表现为用药后出现:①全身过敏反应,包括药物热、药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关节酸痛、血嗜酸白细胞计数升高、血IgE升高。②肾脏过敏反应,表现为无菌性白细胞尿,尿沉渣见

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摘要] 目的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5年6~12月期间,于本地动物实验中心选取60只健康雄性大鼠,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对照组则仅接受左侧输尿管游离,14 d后对两组大鼠的左侧肾脏中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肾脏功能等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14 d mtDNA(1.49±0.12)、NRF1(1.87±0.17)、PGC1a(1.76±0.21)、Drp1(2.49±0.24)、Mfn2(2.45±0.2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7±0.23、1.11±0.29、1.05±0.32、1.14±0.35、1.17±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的COX(2.61±0.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7±0.19),SO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55±0.16 vs 1.07±0.18),其RIF指数(22.76±1.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1±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氧所造成的线粒体氧化损伤会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引起大量致纤维因子的产生,并从多途径引起肾间质纤维化。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肾小管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0-003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mitochondria oxidative damage i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o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Methods A total of 60 health male rats were selected from a local animal experimental center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5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left ureteral obstruction,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left ureteral mobiliza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 mitochondria and renal function of the left kidney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after 14 days. Results At 14 d after surger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tDNA (1.49±0.12), regenerating gene (1.87±0.17),interrupted gene(1.76±0.21), and fusion gene(2.49±0.24, 2.45±0.27)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1.07±0.23, 1.11±0.29,1.05±0.32, 1.14±0.35, and 1.17±0.14)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level of COX (2.61±0.27) in kidney

对肾脏损害小的降压药附: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时降压药的选用

对肾脏损害小的降压药 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对我媳妇用降压药的原则建议: 禁用止痛药、感冒药等肾毒性药物,避免肾脏病变加重;禁用ACEI、ARB类降压药。 通过下面那篇文章,终于搞清楚了我媳妇的慢性肾衰竭为什么要禁用ACEI、ARB类降压药。一是肌酐偏高;二是生肌酐清除率过低;三是属于高血压合并肾衰竭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况。 为了减轻降压药对肾脏功能的损害,一是选降压药需经过肝脏代为宜;二是只能选择钙通道阻滞药氨氯地平;三是选择血管扩药高特灵为宜。 ACEI和ARB类的都可以,依那普利,缬沙坦,代文,厄贝沙坦都是肾科常用的。ACEI类的比较便宜 1.血管紧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苯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等。有靶器官保护作用,其中洛汀新的肾脏保护作用得到多种实验证实,也是目前肾脏科应用比较多的药,但是这一类因为个体差异约10%患者有干咳的副作用。 2.血管紧素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代文)、洛沙坦(科索亚)。作用同ACEI类,都有肾脏保护作用,不引起干咳,但是临床有的医生反应降压效果不如ACEI,另外价格高于ACEI。 另外如果是二期以上得高血压,单用以上一种降压药一般很少能达标的,所以建议根据情况可以和其他类降压药连用,建议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建义仔细阅读一下药物说明书,如对肾功能有影响的降压药最好不用,以下是对肾无影响的降压药:洛沙坦,伊贝沙坦,Valsartan,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以上降压药对其他种类的降压药而言,副作用少.请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降压药对人的肾脏有害那么吃什么样的降压药不伤害肾脏呢? 建议您买卡托普利片,该药除降压外,对肾脏还有保护作用。生产厂家推荐如下: 1。华氏制药 2。齐鲁制药厂 3。天方药业股份公司 一般来说中药降压药的肾毒性小,如罗布麻片等,西药利尿降压药如速尿、呋塞米等有些小,注意选择应用。 这个情况一般用卡托普利有对肾脏的保护的作用。平时建议你保持心情舒畅,多吃蔬菜,适量的运动。 你好考虑可以应用依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对肾脏伤害较小,建议低盐、低脂饮食。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个情况一般用卡托普利有对肾脏的保护的作用。 意见建议:

肾脏病饮食注意事项及肾毒性药物

肾脏病饮食注意事项及肾毒性药物 血磷高者忌食高磷食物如: 1.奶制品:牛奶、干酪、奶油; 2.鸡、鸡蛋黄; 3.肉类:特别是脑、肾、猪肝、瘦牛肉、瘦猪肉肉汤; 4.鱼类:沙丁鱼,黄鱼,带鱼,对虾; 5.干果,硬果,如:核桃、花生等 可以食用低磷食物: 豆油、凉粉、冬瓜、麦淀粉、猪排骨、鸡蛋白、苹果、番茄 血钾高者忌食: 1. 水果:香蕉、葡萄、西瓜、杏子、橘子、哈密瓜、甜瓜、干红枣; 2. 蔬菜:菠菜,香菜,苋菜,油菜,甘蓝,黄瓜,韭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芋头,土豆,蘑菇,香椿,百合,榨菜,黄花菜,干花生; 3. 海产品类:紫菜,海带,虾皮,鲳鱼,泥鳅; 4. 粮食:荞麦,玉米,黄豆,黑豆,绿豆; 5. 茶叶;食醋;麦乳精; 血尿酸高者忌食 动物内脏、鱼虾蟹蚌、啤酒、菇类、豆类、菠菜

低脂饮食 1.肉类:烤煮牛肉、牛肝、羊肉、鸡肉。 2.鱼类及其它海产品:鲤鱼、鲟鱼、比目鱼、蛤肉、蟹肉、虾、牡蛎。 3.蔬菜:芦笋、茄子、鲜扁豆、莴苣、豌豆;土豆、菠菜、南瓜、西红柿、 卷心菜、花椰菜、黄瓜、绿辣椒、胡萝卜、白箩卜。 3.水果:所有的水果及果汁(新鲜的、罐装的或冰冻的均可)。 4.乳制品:脱脂牛奶(鲜奶或奶粉)、人工奶油、家用奶酪。 5.面包和谷物等:大米、面包、通心粉、咸苏打饼干、玉米粉。 6.调味品类:蜂蜜、果酱;番茄酱、生姜、芥末、咖啡茶 7.限制动物脂肪摄入,饮食中供给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及植物油(豆油、菜子油、香油) 优质低蛋白饮食 应选择高生物价蛋白质,主要是动物蛋白,鸡蛋(去蛋黄)、牛奶、瘦肉、鱼等 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着升高。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 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一时一毒” 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细胞浸润。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 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 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何首乌、芦荟、决明 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 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肾毒性中药 柴胡:有毒成分:挥发油及柴胡皂苷。 常用量 中毒量:35g以上。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天花粉蛋白。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作者姓名:高丰 指导教师:赵玲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药物制剂 完成日期:2010-11-23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高丰 (四川农业大学药物制剂,雅安 625014) 【摘要】药物治疗可使人类受益(主要作用),但也可引起人体多种器官损害,而肾脏则是受损害最为严重的器官之一。一些药物可对肾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过敏反应造成肾脏损伤。研究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药物;肾脏;毒性作用 【引言】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同时它又是一个调节器官,通过分泌激素样的物质调节体内的代谢,肾脏功能的完整性与机体内环境平衡密切相关,肾脏在代谢、废物排泄和对细胞外液容量调节、电解质组分、酸碱平衡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肾脏还合成并释放激素和活性物质。药物损伤肾脏将导致上述功能受损,并对全身代谢有严重影响。肾毒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最早症状可为蛋白尿和管型尿,继而可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等。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可导致肾毒性的常见药物有某些抗菌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碳酸锂、氨苯蝶啶等。 1 药物致肾脏损伤的机制 1.1直接肾毒性多种药物经血液进入肾脏时易被滤过并被浓缩,使肾组织内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组织,尤其是肾小管内及肾小管周围的浓度更高于其他组织。因此,肾小管细胞 接触药物的浓度比其他细胞更高。肾小管细胞的高代谢活动,更增加了肾小管对药物损伤的易感性,使药物对肾脏的损伤常表现为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各种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损伤肾脏,其作用强度依赖于所接触药物的浓度、持续时间长短及肾脏对药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等因素。 1.2导致肾脏缺血药物对肾脏的损伤,除了直接作用于肾脏细胞外,还与药物引起肾脏缺血有关,二者相互作用。肾脏损伤的机制包括:(1)肾毒性药物直接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减少髓质的血流,导致缺氧性损伤。(2)肾毒性药物妨碍肾血管的自主调节活动,使。肾脏缺血更易发生,从而加重。肾小管的损伤。(3)肾毒性药物引起的膜损伤和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脱偶联可增加细胞的无效用氧,加大肾小管细胞对氧的供需矛盾,引起缺氧性损伤。(4)肾毒性药物在线粒体的水平也可导致ArP产生减少,从而引起类似缺氧的细胞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