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的通知

填报时间:2010-03-23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第七秘书处

文号:成办发〔2010〕14号签发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

签发时间:2010-03-10 生效时间:2010-03-10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三月十日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0-2020)

为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川委发〔2010〕1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成都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267.8亿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129元,增长10%;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1.1亿元,增长3.7%。但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我市农业发展尤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种植业和养殖业集约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才比例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产品物流体系薄弱,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

(一)特色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2009年,全市种植业产值223.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6%。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茶叶、中药材、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2009年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4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5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38万亩。

2.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城乡建设用地矛盾日渐突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日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规模小,名优品牌少;优质、安全、生态农业发展不够,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健全。(二)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2009年,全市养殖业产值达201.8亿元(含牧业、渔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8%。近年来,通过加快畜禽结构调整,推进规模养殖,我市现已建成一批生猪、肉(奶)牛、鸡鸭兔和水产等规模养殖小区(场)。截至2009年底,全市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有3022

个,规模化养殖率提高到33.27%;生猪存栏达527万头,年出栏1081万头;养殖水面13.24万亩,水产品总量达10.5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达到55%。

2.存在的问题。畜禽良繁、动物防疫、投入品质量监管、养殖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薄弱;畜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窄,市场占有率低,深加工产业链短;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2009年,我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41亿元,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657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9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12家,50亿元以上的3家。涌现出“美好”、“通威”、“得益绿色”、“棒棒娃”、“豪吉”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沿新都区、郫县、温江区、双流县、锦江区、成都高新区、金牛区,形成了以饮料、调味品、休闲食品生产为主的产业聚集带,沿邛崃市、新津县、崇州市、蒲江县,形成了以肉类加工、白酒制造和茶叶加工为主的产业聚集带。

2.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不匹配;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农产品加工领域缺乏国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品牌认知度低,市场竞争力弱。

(四)农业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至2009年,全市大型农业物流市场有13家,其中,一圈层3家,二圈层8家,三圈层2家,年交易额累计300亿元以上。

2.存在的问题。农业物流业总体规模偏小,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农业物流市场仅6家;农业物流业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需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物流业基本上只具备单一的市场交易功能,与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切实加强城乡统筹,深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四大基础工程”,积极打造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西部农产品加工中心、西部现代农业物流中心、西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见表一)。

成都市现代农业总体发展目标(表一)

序号主要指标2015年2020年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530580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3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7654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65755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3203606耕地有效灌溉率(%)97.5987单位耕地创造农业产值(元/亩)11000130008农副产品加工产值(亿元)2703209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708010休闲观光农业吸纳就业人数(万人)253511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接待人数(万人)90001200012休闲农业旅游收入(亿元)3550

分产业目标具体如下:

(一)优势特色种植业。

1.发展目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以提高粮食单产为主,在充分考虑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的前提下确定种植业主要发展目标(见表二)。

成都市优势特色种植业发展目标(表二)

种植业类别建设项目2015年2020年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

粮食水稻330176330178小麦1204612046马铃薯88228823其他1423214233小计680276680280油菜1402114023蔬菜城市蔬菜102180105195外销蔬菜133235135240反季蔬菜40714075小计275486280510特色

水果猕猴桃25152516.5伏季水果68606862小计93759378.5食用菌25682570花卉苗木2730(亿元)2730(亿元)茶叶351.8352中药材257257.5林竹商业林

笋材竹300115(亿元)360207(亿元)

2.发展方向。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大力推进新品种示范、推广,提高种植业良种化水平;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整合,积极引进优势企业,提高种植业组织化程度。

3.规划布局。

(1)水稻。建设国家级、省级水稻生产基地330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2万亩、青白江区15万亩、新都区30万亩、温江区8万亩、都江堰市23万亩、彭州市40万亩、邛崃市36万亩、崇州市42万亩、金堂县20万亩、双流县34万亩、郫县23万亩、大邑县26万亩、蒲江县15万亩、新津县16万亩。

(2)小麦。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分别布局在青白江区8万亩、新都区8万亩、都江堰市5万亩、彭州市6万亩、邛崃市10万亩、崇州市20万亩、金堂县25万亩、双流县15万亩、郫县5万亩、大邑县12万亩、新津县6万亩。

(3)马铃薯。建设高产马铃薯生产基地78万亩,分别为:青白江区6万亩、新都区4万亩、都江堰市1万亩、彭州市7万亩、邛崃市12万亩、崇州市10万亩、金堂县12万亩、双流县10万亩、大邑县8万亩、蒲江县8万亩。建设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10万亩,其中,彭州市5万亩、大邑县5万亩。

(4)油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双低油菜生产基地140万亩,分别为:青白江区6万亩、新都区10万亩、温江区3万亩、都江堰市8.7万亩、彭州市10万亩、邛崃市22万亩、崇州市17万亩、金堂县15万亩、双流县12万亩、郫县7.5万亩、大邑县13.5万亩、蒲江县8万亩、新津县7.3万亩。

(5)城市蔬菜。建设优质、安全的城市蔬菜生产基地105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5万亩、青白江区5万亩、新都区7万亩、温江区5万亩、都江堰市5万亩、彭州市22万亩、邛崃市5万亩、崇州市6万亩、金堂县10万亩、双流县15万亩、郫县5万亩、大邑县5万亩、蒲江县5万亩、新津县5万亩。

(6)外销及加工蔬菜。建设优质高效外销蔬菜生产基地135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4万亩、青白江区5万亩、新都区15万亩、温江区2万亩、都江堰市14万亩、彭州市25万亩、崇州市8万亩、金堂县15万亩、双流县15万亩、郫县15万亩、大邑县9万亩、新津县8万亩。

(7)反(错)季蔬菜。建设生态高效反季节或错季蔬菜生产基地40万亩,分别为:新都区2万亩、温江区1万亩、都江堰市3万亩、彭州市10万亩、邛崃市3万亩、崇州市2万亩、金堂县10万亩、双流县2万亩、大邑县5万亩、蒲江县2万亩。

(8)猕猴桃。沿龙门山低山丘陵区(海拔500至1200米)建设猕猴桃生产基地25万亩,分别为:都江堰市12万亩(含猕猴桃科技产业园)、蒲江县5万亩、彭州市5万亩(含猕猴桃基因库基地)、邛崃市3万亩,形成龙门山脉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在都江堰市建设猕猴桃科技产业园。在彭州市建设猕猴桃基因库为载体的主题公园。

(9)伏季水果。沿龙泉山丘陵区建设以枇杷、水蜜桃、早熟梨、葡萄为主的伏季水果生产基地68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21万亩、青白江区9万亩、金堂县13万亩、双流县25万亩。在龙泉驿区建设伏季水果科技产业园。

(10)食用菌。建设以姬菇、平菇、黄背木耳等产品为主的木腐食用菌生产基地10万亩,

其中青白江区3万亩、彭州市1万亩、金堂县6万亩;建设双孢蘑菇、草菇、姬松茸等产品为主的草腐食用菌生产基地12万亩,其中邛崃市3万亩、崇州市3万亩、大邑县4万亩、新津县2万亩;建设外销珍稀食用菌基地3万亩,其中青白江区1万亩,金堂县、郫县、大邑县共计2万亩。在青白江区和郫县各建设1个珍稀食用菌科技产业园。

(11)花卉苗木。建设花卉苗木生产基地27万亩。苗木基地分别为:温江区13万亩、都江堰市5万亩、崇州市2万亩、郫县5万亩;在金堂县建设2万亩鲜切花生产基地,形成以温江区为核心,涵盖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相邻区域的苗木产业圈,其中,温江区主要建设观叶植物生产基地和花卉苗木科技产业园,温江区、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建设绿化苗木生产基地,都江堰市、崇州市建设兰花生产基地,金堂县主要建设鲜切花生产基地。(12)茶叶。沿龙门山低山丘陵区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2万亩,其中都江堰市5万亩、彭州市3万亩、崇州市1万亩、大邑县3万亩。沿邛崃山丘陵地区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23万亩,其中蒲江县13万亩、邛崃市10万亩。在蒲江县建设茶叶科技产业园。

(13)中药材。沿龙门山和邛崃山区域建设中药材产业带,重点发展黄连、川芎、郁金和杜仲、黄柏、厚朴等三木药材,规划面积25万亩,其中都江堰市10万亩、彭州市5万亩、崇州市2万亩、大邑县5万亩、邛崃市3万亩。

(14)林竹。沿龙门山、邛崃山、龙泉山及其延伸区域的低山丘陵区建设林竹生产基地360万亩,分别为:都江堰市38万亩、彭州市40万亩、崇州市28万亩、大邑县67.7万亩、邛崃市61.1万亩、蒲江县32万亩、金堂县34万亩、龙泉驿区23万亩、双流县27万亩、青白江区9.2万亩。

(二)优势养殖业。

1.发展目标。

(1)畜禽养殖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生猪存栏400万头,出栏1000万头;家禽存栏4500万只,出栏1亿只;到2020年,实现生猪存栏300万头,出栏800万头;家禽存栏3000万只,出栏8000万只。

(2)水产养殖发展目标。到2015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4.8万亩,可养殖面积达到35.5万亩,产量达12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8.3万亩,可养殖面积达到15.3万亩,产量达13万吨,实现产值52亿元。

2.发展方向。全面提高DYC、PIC、托佩克等优良生猪的养殖覆盖面和养殖水平;加大彭县黄鸡、青脚麻鸡、鲑鳟鱼、鲟鱼等特色优良家禽水产品种的推广,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推进规模化健康养殖,推动生猪、家禽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生猪、家禽及水产养殖向成都都市经济圈的合作地区转移;提升养殖业疫病防控水平;严格控制养殖业污染,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实现养殖业污染物“零排放”;建立完善生猪、家禽、水产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的需求。

3.规划布局。

(1)生猪。生猪产业主要布局在青白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三大纯外血优良种猪繁育基地主要布局在邛崃市、双流县、大邑县。

(2)家禽。家禽养殖主要布局在龙泉驿区、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3)水产。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其他适宜养殖冷水鱼的地区建设冷水鱼苗繁育、成鱼养殖基地,带动全市冷水鱼产业发展;在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蒲江县、新津县建设名优水产品基地;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配套建设鲑鳟鱼加工厂、鲟鱼和鱼籽酱加工厂;在都江堰市、邛崃市、双流县、新津县建设水产品加工厂,主要加工斑点叉尾鮰、鲑鳟、黄鳝、泥鳅;在温江区、郫县等近郊地区,重点发展集

观赏、垂钓和餐饮一体的休闲观光渔业。

(三)农产品加工业。

1.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产值270亿元,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70%;到2020年,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产值320亿元,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80%。2.发展方向。在优势农产品集中区域合理规划布局一定数量的农产品集中加工园(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国家级、省级品牌;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3.规划布局。

(1)生猪及副产品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龙泉驿区、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大邑县、蒲江县。

(2)家禽产品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邛崃市、崇州市、双流县、新津县。

(3)茶叶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都江堰市、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

(4)粮油产品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新津县。(5)食用菌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青白江区、都江堰市、大邑县、金堂县。

(6)川菜原辅料及蔬菜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郫县、新都区。

(7)猕猴桃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都江堰市、彭州市。

(8)饲料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新都区、邛崃市、金堂县、双流县、新津县。(四)农业物流业。

1.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降低农产品消耗为目标,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物流品牌和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物流配送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农产品公共物流信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及储藏保鲜、冷链运输等基础配套设施。到2020年,初步形成配置合理,功能协调,综合批发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重要农业物流中心。

2.规划布局。整合完善《成都市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成都市食用农产品市场规划(2006-2020)》,在二、三圈层的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彭州市、新津县等区(市)县规划布局3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物流项目(见表三)。

成都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物流项目规划(表三在附件)

(五)生物质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为支撑,基地和平台建设为纽带,创新和攻克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建立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研究开发平台,重点开发秸秆气化发电技术、高效沼气发酵制剂、秸秆发酵快速启动技术和以甘薯、葛粉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新工艺。到2020年,开发出适应不同区域的新型沼气高效发酵菌剂5至10种,建成大型高效畜禽场粪污沼气示范工程10至20个,建成秸秆气化和秸秆成型加工示范工程10个。开发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设备和5至10项关键技术工艺。在甘薯主产区建设2至3个能源专用甘薯品种繁育和原料生产基地,利用林地资源建设5至10个能源植物品种基地,年繁育推广能源植物品种3至5万亩。

(六)休闲观光农业。

1.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家乐和乡村酒店经营等休闲观光农业收入50亿元,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劳动力达35万人。

2.发展方向。与优势特色农业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景观带;改造和提升传

统“农家乐”,新增一批国家3A和4A级乡村旅游景区;利用岷江、沱江、都江堰灌区和龙门山、邛崃山、龙泉山等自然风光及成都平原的田园、生态景观,结合城乡统筹、灾后重建及村镇建设项目,构建以森林、湖泊、草地、花卉、苗木、果蔬、特色养殖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带,全面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1)一圈层:主要分布在锦江区、成华区,重点提升“五朵金花”和“北湖”景区形象和经营管理水平。

(2)二圈层:主要分布在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重点推进龙泉山脉伏季水果休闲观光农业带、“温—郫—崇—都”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带、都江堰灌区特色旅游观光带、双流昆山现代农业观光区建设。

(3)三圈层:主要布局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新津县,重点推进龙门山优质猕猴桃、冷水鱼、林产基地及森林休闲旅游观光带,以及邛崃山优质茶文化旅游观光农业带、新津梨花溪农业休闲观光带建设。

四、推进措施

(一)强化科技支撑。抓好一批面向农业、农村的重点试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在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新技术、新产品。(二)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用人才;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育和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积极引进高级农业人才,致力发展产业高端,力争在农业科研关键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实施品牌化战略。以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为主体,培育、提升农产品品牌,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支持和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名牌”、“四川名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积极创建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出口标准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四)提升服务水平。以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为核心,提供农民需求型订单服务、三级联通的呼叫服务、农业技术委托服务、特色基地集中服务、依托科研院校的专家技术承包服务、整合社会资源的多元化服务,推动农业服务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农技服务水平;以“137工程”(建立1个信息网络主干平台、搭建3个服务平台、开发应用7个服务系统)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五)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智能化大棚、中小拱棚、滴灌喷灌、容器育苗、标准化菇房、低温保鲜库等设施农业。尽早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安全高效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六)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业。突出抓好生猪、家禽、粮油、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绿色和有机认证,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包装、流通、销售各个环节严格执行绿色和有机标准。深入开展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全面提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我市农产品中的比例。

(七)实施农业环保行动。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和规划布局调整,大力推广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综合技术,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切实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以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末级渠道节水改造为主,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高效利用等一流水利设施示范片。因地制宜,推进冬水田恢复工作试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开展人畜饮水安全和旱片、丘区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九)提升耕地质量。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实现耕地质量的动态管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调整土壤酸碱度,治理耕地污染。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推广农田保护耕作栽培技术,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成都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物流项目规划(表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