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史第七章习题

近代史第七章习题

近代史第七章习题
近代史第七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

B.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C. 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2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

B. 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C. 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就绪

D. 想借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

3 、1946 年1 月政协会议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B. 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C.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D. 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4 、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这说明国民党()

A. 内战失真,和谈是假

B. 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 根本不把中国共产党放在眼里

D. 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5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 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 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 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6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是()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灭封建剥削

维护农民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B. C. D.

7 、1947 年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 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 全面扩大解放区

C. 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 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8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从此应是()

A. 恢复和发展生产

B. 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C.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 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革命

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 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 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D. 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10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 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 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二、多项选择

1 、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 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B. 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C. 准备反击蒋介石的反共进攻

D. 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E. 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2 、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 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 争取和平民主

C. 召开政协会议

D. 改组国民政府

E. 反对内战独裁

3 、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 通过的决议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 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 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E. 共产党通过谈判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

4 、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下列哪些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 陕北

B. 山东

C. 山西

D. 河南

E. 河北

5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主要有()

A. 一二 . 一血案

B. 较场口血案

C. 五二O 血案

D. 下关惨案

E. 李闻惨案

6 、中国的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 中国民主同盟

B. 中国民主建社会

C. 中国民主促进会

D. 九三学社

E. 中国致公党

7 、1946 — 1948 年国统区纸币发行量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这说明()

A. 国民政府财政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危机

B. 国统区经济飞速发展

C. 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D. 必然导致工商企业的大量破产

E. 国民政府对人民血腥掠夺和肆意搜刮

8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经济陷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中。导致这种危机的原因是()

A. 美国加紧经济侵略

B. 国民政府的野蛮掠夺

C. 大规模战争的巨大消耗

D. 民族资本家将资金转移至境外

E. 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9 、1947 年土地改革政策对内容包括()

A. 实行减租减息

B.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 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E. 发展农业生产

10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背景是()

A.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 我军兵力迅速增加,装备改善

C. 国民党兵力不足,开始重点防御

D.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E. 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三、名词解释

重庆谈判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四、简答题

1 、简述举行重庆谈判的历史原因。

2 、简述“双十协定”签订的意义。

3 、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方针的原因是什么?

4 、政协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5 、全面内战是怎样爆发的?人民解放军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6 、简述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7 、简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

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怎样从战略反攻到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的?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他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10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

1 、20 世纪20 年代至40 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中你有何认识?

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土地改革总路线?它和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及土地革命路线有什么不同?

3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4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5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七章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C

3、A

4、A

5、D

6、C

7、D

8、A

9、A 10、A

二、多项选择

1、ABD

2、BE

3、ABCE

4、AB

5、ABCDE

6、ADE

7、ACD

8、ABC

9、BCDE 10、ABCD

三、简答题

重庆谈判: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援助,力图恢复其优势,便带起“和平”的假面具,在1945 年8 月14 日、20 日、23 日,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决定派代表毛泽东等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8 月28 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经过43 天的谈判,10 月10 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次谈判在政治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是国民党陷于被动,因而是成功的。

《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 年7 月至9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并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贫农团及其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春,三大战役均告胜利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经被消灭,离蒋介石政权的灭亡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已经为时不远了。毛泽东在1949 年的新年献辞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49 年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会议还通过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决议。

七届二中全会在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条件下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和革命胜利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作了重要准备,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会上通过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决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简答题

1、简述举行重庆谈判的历史原因。

答:首先是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作出和平姿态。因为:第一,当时国际国内舆论给蒋介石一定的压力;第二,蒋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此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故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其次是共产党方面:若不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则正中蒋介石的圈套,即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将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若与之谈判,则可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还可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因此,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决定派代表赴渝谈判。

2、简述“双十协定”签订的意义。

答:“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这场斗争,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双十协定”的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对人民有利;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3、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方针的原因是什么?

答: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的基本的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其短期目标,首先是“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它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让蒋介石政府成为他在亚洲的主要支持者,以此稳定他的亚洲战线;二是从“遏制苏联”这个总的战略考虑和反对人民革命的一贯立场出发,担心“一个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和苏联结成紧密

的联盟”,担心中国革命的胜利会对整个亚洲发生深刻的影响;三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即为了便于是战后的中国成为他的倾销商品、获取廉价原料和进行自由投资的场所。

4、政协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答:主要内容有: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五项议案。

意义: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强调了和平建国方针,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受到普遍欢迎。

5、全面内战是怎样爆发的?人民解放军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答: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在美国支持下完成了内战部署,立即撕毁政协协议,1946 年夏向中原解放区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人民军队视美蒋为“纸老虎”,以运动战为主,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头8 个月便粉碎了敌军的全面进攻。继而,陕北战场人民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三战三捷和沙家店战役的胜利;山东我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全胜。这样,蒋军的重点进攻被粉碎了。

6、简述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答:第二条战线是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带有鲜明的民主性质。直接原因是蒋介石集团破坏民主团结,破坏《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如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等。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作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不仅有力的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而且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使蒋介石政府处于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

7、简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

答:土地改革是解放区这个大后方日趋巩固,又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特别是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积极从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援前线。它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8、中国人民解放军怎样从战略反攻到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的?

答:第一,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敌我双方力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共中央作出了战略反攻的决策。1947 年6 月底起,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始了战略反攻。第二,解放战争第三年,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装备有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士气低落。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中共中央经过分析,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1948 年9 月— 1949 年1 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单打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他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答: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具体有:制定《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确定了国家首都、国旗、国歌。会议召开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被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10、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具体表现是: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决定决战方向,并针对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第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第三,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第四,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五、论述题

1、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中你有何认识?

答:特征:由合作到分裂,又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

因素:第一,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这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时,两党走向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则分裂。第三,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当进步的国际势力影响中国局势时,就推动两党合作;反之,党反动的国际势力干预中国时,两党则分裂。

影响:第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第一次分裂导致了国共政权十年对峙的局面,给日本扩大侵华以可乘之机。第三,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第四,第二次分裂导致了双方三年多的内战,祖国至今不能统一。

认识:第一,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国家统一。第二,合作局面的出现主要是中共倡导和推动的结果,分裂内战局面则主要是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独裁内战方针和国际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第三,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后期乃至今日中国政局的变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土地改革总路线?它和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及土地革命路线有什么不同?

答: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解放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党早在1946 年5 月即发出了进行土地改革的“五四指示”,到年底即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自卫战争提供了可靠

的物质基础。仅到1946 年10 月,解放区就有30 万农民参军,300 万人参加了民兵和游击队,使解放军获得了力量源泉。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特别是战略反攻的开始的新形势下,为加快土地改革步伐,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47 年7 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了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目标和所有土地平均分配的土改方法,并指出土地改革的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同样是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但实行了所谓“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的错误政策。而抗战时期,由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为同国民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和团结当时尚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人们(包括地主阶级),我党主动取消了土地革命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在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前提下,保留地主的封建剥削性质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路线的一个特点是,按农村人口平分土地,对地主也一视同仁,在没收地主土地的方法上应针对中小地主、开明绅士、恶霸地主等不同加以区别对待,达到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另一个特点是对富农的政策偏左,对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利益强调不够。

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使他的统治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并最终走向崩溃。

首先,四大家族的野蛮掠夺,苛捐杂税繁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致使财政金融极度紊乱,财政赤字惊人;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拉夫征粮造成田地荒芜,人口外流,加上美国倾销农产品严重打击了中国农业,造成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限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与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也表明国民党统治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

其次,国民党当局制造一系列惨案,血的教训告诉广大爱国学生和民主人士,用和平的手段

是无法从国民党手中得到和平民主的,国民党镇压民主爱国运动的血雨腥风迫使更多的人走上更加坚定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道路,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军的第二条战线。其中以学生为中坚力量的爱国民主运动是重点,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美反蒋斗争,主要有:“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五二零”学生运动;台湾“二二八”起义等。

最后,由于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惨案后,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进一步认清了其反动本质,逐渐放弃了“中间路线”,积极进行反对独裁统治和内战的斗争。随着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国民党反动派更加变本加厉的迫害和镇压民主力量。各民主党派纷纷抗议国民政府的暴行。这些都说明蒋介石政府已经处在全国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由于其倒行逆施,最终必将走向崩溃。

4、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他们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一致,因此,从他们成立起,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在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他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自己的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个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使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48 年4 月30 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从当年8 月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

1949 年1 月22 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人士55 人联

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和平、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的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同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他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从此,各民主党派走上了新的历史道路。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的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1921 年中国共产党创建至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 年多时间里,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无数的优秀战士,他的许多卓越领导人,许多杰出的将领都在这个斗争中英勇的先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多数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他所提出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 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

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中国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一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制度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根本上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近代史习题

第一章第二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总分:10分,每题1分) 1.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开始勾结起来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3.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 A.反对贪官污吏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主法治 D.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4.近代史上最早喊出"救亡"的口号的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孙中山 5.在1840年至1919年间,中国人民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腐败 B.军事技术的落后 C.思想文化的保守 D.经济力量的薄弱 6.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7.洋务派的主张洋务运动的最主要目的是()。 A.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抗西方侵略 B.利用西方先进思想改造中国社会 C.引进西方先进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D.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8.对洋务运动的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对外国经济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 9.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10.谭嗣同慷慨就义前的临终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反映了()。 A.维新变法活动发动了广大群众 B.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C.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D.维新变法活动缺乏群众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总分:20分,每题2分)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C )。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 ABCDE )

大学近代史试题及答案

近代史纲主观题复习 第一专题重点 一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1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发动军事侵略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上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同时进行文化渗透。 2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 随着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 4 积极影响,经济上,企业制度和现代银行金融体系,向中国传播了现代工业技术,铁路的建设使中国现代化具备了现行的物资条件。制度上,西方传来的政治经济模式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精神上,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忧患意识,刺激出了中国人的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和原有城市的现代化,促进了现代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和进步,中国开始西学东渐的进程使得中国人逐渐形成了现代性的观念 第二专题重点 一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这四次运动的阶级局限性1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时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起义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运动。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洋务运动的意义:具有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早期尝试,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近代的第一步,是具有中国化历史的开端。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同时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运动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同时给中国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会进步、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其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根本。 第三专题的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近代史练习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共62题) 1.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 ) 1 A兴中会成立 B 1895年广州起义 C三民主义的提出 D华兴会的成立 2.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是( D )1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3.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D) 2 A“新政”只是骗局,从来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 1 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D) 1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6.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的政权是( A ) 1 A湖北军政府 B湖北咨议局 C中华民国政府 D南京临时政府 7.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B ) 1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创立民国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 1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南京临时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9.武昌起义爆发后,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是( D ) 1 A革命党人 B北洋军阀和旧官僚 C袁世凯的亲信 D立宪派和旧官僚 10.使孙中山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得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是在( D )事件之后。 1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反张勋复辟 D护法运动 11.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 B )。 1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次革命(A ) 1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D ) 1 A成立时间早 B实现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组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⑴1948年4月30号,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⑵1949年1月22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近代史题目及答案

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变化12页 2 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3页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是: 一是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建立一党独裁的国家。 二是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共产党,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三是居于国共之间的以民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仿照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材料题第一题(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3分)(2)比较材料1和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3分) (3)对比材料2和3,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分) (4)比较材料2和3,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2分) (1)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反对清朝的贵族统治,建立汉人当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的中心思想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中心思想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防止贫富分化与对立。(3分)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提出了解决办法。(3分)。 (3)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2分)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的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2分) 材料题第二题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1)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的失败,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就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前途是社会主义)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有了果实。 (2)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强林。第二,结束了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夷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近代史试题库最终版

试题库——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 D ) A.族权制 B.市民社会制 C.领主制 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 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 A.进行实业救国 B.实行资本主义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进行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 B ) A.洋务企业中 B.外国资本经营的近代工商企业中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 D.私人小作坊中6.近代中国社会中最革命的阶级是( A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 A ) A.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 D.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9.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势力 C.宗教势力 D.地方实力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ABCD )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ABC ) A.革命性最强 B.相对集中 C.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D.同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C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BD ) A.发展生产力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改进生产关系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AC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点?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进行的是() D. 军事侵略 下列中国近代的通商口岸中最早开放的是 B.上海 《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D.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维新派惧怕人民群众,()强调若不实行变法,下层群众将会起来造反 D.康有为 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提出是以()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土地革命问题上的主张。 C.王明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转折的标志是() D.八七会议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知识分子是() D.李大钊 国共合作以后,在全国反帝斗争的大潮中,影响最深、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罢工是()A.省港大罢工 1931年11月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地点是() D.江西省瑞金县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为起点,它解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九一八事变 1919年11月、12月,()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比较确切的阐述,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誉为姊妹篇。 B.杨鲍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即“九?一八”事变。 沈阳 日本侵略者按照“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教育。 A.奴化 1947年10月以后,爱国学生越来越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上,学生运动的主要口号便由“反饥饿、反内战”改为“()”了。 A.反迫害 1945年7月,同盟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会议是() D.波茨坦会议 据不完全统计,按1937年的比价,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多亿美元。 A.1000 在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如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在作战中以身殉国。 B.彭雪枫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近代史题库

中国近代史题库 36.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A、依靠贫农,联合雇农、中农,限制富农 B、依靠贫农,联合雇农、中农,消灭富农 C、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D、依靠贫农、雇农,限制中农,消灭富农 答案:C 37. 从1930年到1933年,在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答案:B 38. 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于()开始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4年5月 C、1934年1月 D、1933年10月 答案:A 39.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来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的领导下,独立坚持了三年之久的游击战争。 A、陈毅、贺龙 B、贺龙、项英 C、项英、陈毅 D、叶挺、贺龙 答案:C 40. ()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壮烈的一战,此战后,红军人数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A、湘江战役 B、乌江之战 C、飞夺泸定桥 D、四渡赤水 答案:A 41. 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即(),结束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通道会议D、两河口会议 答案:B 42.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针对日本制造的华北事变,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活动,这就是著名的()。 A、一二一运动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D、五二〇运动 答案:C 43. 红军主力长征至大凉山彝族地区时,红军总参谋长()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歃血为盟,实现了民族团结,使红军顺利地通过这个地区。 A、徐向前 B、刘伯承 C、叶剑英 D、林彪 答案:B 44.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了()的口号。

近代史中编练习题 (带答案)

中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C) A .严复翻译《天演论》 B .孙中山创立《民报》 C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2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 A .新文学运动 B .民主、民权运动 C .反封建礼教的运动 D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3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D) A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 B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 C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 .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4 .“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 A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 B .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C .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D .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5.(D)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 .共产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B .共产党二大的成功召开 C .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 D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6.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D) A、地主阶级政权 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8.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A)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9.在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C) A、消灭富农 B、联合富农 C、限制富农 D、保护富农 10.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1.长征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是指(B)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 B、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D、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12.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B) A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 .实行“三三制”原则 C .开展整风运动 D .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13 . 1938 年 10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 A .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 .英美等国政府支援强国抗战 C .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 .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1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C)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5.1937 年日本积极策划全面侵华的根本原因是(C) A .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 .扩大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