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决定性因素:___ _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可大于0或等于0,也可小于0,大于0时人口呈正增长,人口总数增加;等于0时人口总数不变;小于0时,人口呈负增长,人口总数减少,一般而言,当人口基数一定的时候,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反之越慢)。(注: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小于0,自然增长率可小于0,用于作业或者考试时正确判断三个率所表示的曲线示意图)

2.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快速增长。

3.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

(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____增长,如;有些国家已经接近零增长,如;甚至出现__ _增长,如。(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4.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观念、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等等,但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归根到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

1.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________率、________率和____________率三项指标构成的。

2. 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高-高-低型→高-低-高型→____ __型。

(1)高-高-低型: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

(2)高-低-高型: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

(3)低-低-低型: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

三.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的判读: ●右图中:

◆扩张型金字塔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收缩型金字塔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四.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

五.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但是因 大,所以人口增长依然较快。 2.人口问题与对策:

(1)一般将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量达到或者超过 %或者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量达到或者超过 %,就算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2)高-低-高型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带来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产生的社会影响有 ,解决措施是 。 (3)低-低-低型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带来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产生的影响有 ,解决措施是 。 3. 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最慢的大洲是 。

4. (了解)人口结构的概念: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年龄.. 2...性别.. 3.人种 4.民族

5.宗教

6...教育程度....

7.职业

8.收入

9.家庭人数等等

●人口计算●:

■出生率 = 出生人口数/总人口×100%

■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的人口数/总人口×100% 或 = 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快慢:一般看自然增长率高低,在总人口一定的情况下,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一.人口爆炸

二.资源和环境制约人口增长

三.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人口容量为最大人口规模】。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为最佳人口规模,即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4.中国的人口容量约为亿,是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人口合理容量约为亿。

5. 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资源状况(首要因素):与人口容量呈相关

◆科技水平:与人口容量呈相关

◆对外开放程度:与人口容量呈相关

◆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相关

6.人口容量的特点:

◆临界性:就是指一个国家人口数量不能超过即不能超最佳人口规模

◆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自然等条件和科技水平下,人口容量不同

◆警戒性:就是指一个国家人口数量不能超过即不能超最大人口规模

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概念

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即住所)的空间流动行为(要能正确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即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自主学习 1.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和破坏的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类型:成因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性质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减问题。主要环境问题: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二.师生互学 活动1. (1)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成因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性质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减问题。环境要素分类、生产类型分类、地理空间分类等。 (2)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供给能力,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使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出现环境问题。 (3)略。 活动2.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过大,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环境污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画图略。 活动3. (1)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严重时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 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 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 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 医疗条件改善,寿 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 不断改善,死亡率 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人口增长原因分析今后变化典型国家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特 点

人口增 长 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 ? ?→ ?不断增长 分布热带原始 森林等地 区的落后 民族 较落后的 发展中国 家或地区 亚、非、拉等 洲的发展中国 家或地区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 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 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 国、新加坡等)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 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笔记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99年世界60亿,05年中国13亿) 1.决定自然增长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时间和空间均不平衡。 时间:不断增加(总趋势),不同时期特点不同,20C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空间:发达国家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增长迅速。 3.世界人口增长地区分异 增长数量低到高:亚、非、拉美、欧、北美、大洋 增长速度低到高:非、拉美、亚、大洋、北美、欧 2002人口前10名:中、印、美、印尼、巴西、巴~坦、俄、孟、尼日~人口逐渐减少者:俄、德、日、匈 4.影响人口增长因素:生产力及经济水平、科教文卫/政策、宗教、人口基数。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类型: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注意:高于3%则认为出生/死亡率高,低于1%则认为自然增长率低。 模式转变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 2.地区差异(二战后更明显) 发达国家: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传统现代型转变的过渡时期 世界整体:过渡时期 我国:现代型(中/韩/古/乌是发展中国家里的现代型) 3.影响增长模式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 宗教信仰、生育观念、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等。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标准:跨越行政区,一年以上,居住地发生改变。 2.分类及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境划分 (2)国内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境划分

(3)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按迁移方向划分 3.人口迁移的意义 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减轻人口压力;造成人才流失,农田荒废。 迁入地:解决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环境/住房等问题。 意义:调整人口分布及余缺,加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促进发展/缩小差距。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源、矿产。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交通通讯、婚姻家庭、文化教育。 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中心的转移、战争 个人需求变化(往往起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永嘉之乱”后第一次北方居民南迁高潮;“安史之乱”后第二次, 南方人口首次多于北方,重心在长江流域;“靖康之难”后第三次。 美国:第一次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城市化,第三次农业危机(南→北/西), 第四次老工业区衰落(东北→西南“阳光地带”),第五次老区改善。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环境可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研究某种资源与人口的关系)。 2.环境人口容量:某地在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利用资源及其他条件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研究某一地区 整体环境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首要因素):正相关 科技水平: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水平:负相关 4.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悲观者,乐观者,中间论(100~110亿)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水平,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条件下,某国或地区最适宜的 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区域的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都有重大意义。 3.当前全球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化/老龄化→环境与资源问题。 全人类实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任务艰巨。 措施:尽可能控制人口,保障发展的平等权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受地形/水系/交通线等影响) 团块状:成都、合肥、华盛顿——平原地区 组团状:重庆——山区或丘陵 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河谷地带(污染几率大)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特 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 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 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教师提问: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板书: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图1.4)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 (2)2000年与195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 (3)计算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

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 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 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 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 人口急剧增长。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开始减缓 增长。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 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 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 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 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 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 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一、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2、人口迁移概念:一_________ 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____________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___________ )的迁移活动;国 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____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填表) 、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和图填表) 6、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认为,人 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因素的综合反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等式最主要的, _____________ 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____ 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式主要因素。都是为了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更好的 ______________ ,改 善 ________________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 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教案全册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 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 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历史时期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 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 人口数 量情况 数量少数量较多持续增加数量多 人口增 长情况 增长缓慢增长加速明显加快空前增长 人口变人们获取食生产力水生产力水平大大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

地理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课标要求】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理解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明确生产力发展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2、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计算某一国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学习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一、人口自然增长 1、人口增长速度快慢与有关。 2、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 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和的变化。 【问题探究】 1、读下图讨论分析:

⑴讨论分析时应注意图中的哪些可读的信息? ⑵这幅“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反映了人口增长的哪些特点? ⑶你认为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哪个? 2、读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先计算填空,然后讨论分析有关问题: 想一想:按经济发展水平,埃及与日本属于同一类国家吗? 表格中的信息在人口增长方面还能说明什么? 3、阅读教材活动材料(P3面),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交流: ①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你认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基础训练】 1、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 A、1987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2年 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 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 3、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慢 B、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快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word同步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word 同步学案

一、都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都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1.三大功能区的形成 2.三大功能区的形状、特点及位置 功能区形状特点区位选择及缘故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 状 商业活动繁忙,昼夜 人口数量变化大,建 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缘故:①人口稠密、市场宽敞;②交通便利、便 于商品流通 工业区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 动,并趋向于沿要紧 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缘故:①减轻对市区污染;②交通便利,降低运 输成本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 工业化后显 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 级住宅区分化;位置 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 背向进展 高级住 宅区 都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缘故: ①环境优良;②文化氛围浓,人口素养 高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邻近,与低地、工业区相 联系 缘故:①便于工人上下班;②收入低, 文化教育程度低 [迁移应用] 1.读下面甲城地理位置(左图)和都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回答(1)、(2)题。

(1)在甲城的都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 A.商业用地B.公园绿地 C.居住用地D.行政用地 (2)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要紧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其要紧缘故是 ( ) A.远离河流以防止水污染 B.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减轻大气污染 C.远离居住区以减弱嗓声污染 D.远离农田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1)C (2)B 【解析】本题考查都市功能分区的区位选择及缘故。第(1)题,都市的住宅区,是都市居民休养生息的场所,是都市最差不多的一项功能,因此都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而住宅区多临近都市的中心地带——商务区的周围。据图示,图中①的占地比例也是最大的,故①为住宅用地。第(2)题,工厂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产出废气、废水和废渣,这些废弃物进入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躯体健康。据图示,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冬季多吹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因此有严峻大气污染的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和钢铁厂等应该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二、都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阻碍都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专门多,自工业化以来,经济因素对其阻碍显著 都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阻碍都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要紧因素。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要紧取决于各种活动情愿付出租金的高低。阻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交通便利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1)交通便利程度 交通便利程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都市内不同区位的土地交通便利程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如下图所示: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与市中心的距离不同,土地租金不同,存在的经济活动也各不相同,都市内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及付租能力随距离(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递减规律及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图解如下: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全册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1、自然增长率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二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工人口总数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密切相关。) 2 、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之前一一比较缓慢的工业革命之后一段时间一一增长快速目前一一趋于平缓 3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①特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自然灾害、战争、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卫生等。 ③分布::工业革命之前 现在少数落后封闭群体中。 过渡模式 ①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水平提高等。 ③分布:18世纪末的或19世纪初的发达国家,目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低”模式 ①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口素质高,子女孕育成本高,福利制度完善等。 ③分布: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 4、人口问题

、人口的迁移 概念: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多以行政区边界判定移动范围),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定居地改变)。地区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迁移人口)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旧大陆—新大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③人口贩卖 (2)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①古代:战争、行政力量、自然条件 ②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边疆建设、户籍制度等 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政策、经济因素、向发达地区。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①生态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②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③社会文化因素(宗教) ④社会政治因素(战争、政策) ⑤其他因素 (4)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2015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测试题(16份含答案)

2015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测试题(16份含答案)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图1“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图1 A.①地月系 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 D.④河外星系解析:考核正确认识天体系统的级别,答案选C 2.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A 3.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银河系 解析: 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B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今年11月上旬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回答第4、5题。 4.入轨后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 A.到达河外星系B.始终在地月系 C.到达银河系D.始终在太阳系 5.火星与地球() A.表面温度相同 B.公转方向相反 C.同属类地行星 D.都有液态水存在 解析:利用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案例,对太阳系的范围进行考察,并考核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结 构特征如何进行分类。答案第四题选D; 答案第五题选C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5~6题。(2010春季) 5.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B.两个 C.三 个D.四个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的方面.答案第5题选B; 答案第6题选D 7.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能理解分析人类对一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2.理解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①____________,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②____________)各因素的③____________。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④____________。 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⑤________、⑥________、土壤。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政策。 (3)技术条件: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等。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⑨____________比较稳定,⑩________________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__________、社会、?______ ____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形成:?________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混合农业 (1)概念: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分布: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欧洲、北美洲等地。 (3)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是主导因素。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探究材料】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总趋势:持续增长 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 对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2、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 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 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 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 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 新趋势);发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

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 秀人才移民 3、特点 国际: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战后,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人口迁移流向,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亚 洲、非洲:一直是迁出 国内: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 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4、原因:经济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战争(巴以战争)、国家有组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导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学习目标】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概况 1.农业结构:以为主,作物以为主。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包括东亚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区。 3.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是。 二、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1.读图 3.17“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结合3.1节农业区位知识,完成横线内容。 气候:。 自然因素地形:。 土壤:。 区位优势水源:。 劳动力:。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历史:。 食物偏好:。 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1)。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2),但。 生产特点(3)和低。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4)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 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与区位条件 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的农业地域类型。 2.商品谷物农业 (1)美国、、、、乌克兰等国 (2)作物:以和为主。 (3)地形、。气候、 (4)商品谷物农业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商品谷物农业的三大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农业地带中其他的农业地域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问题一:结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试分析季风水田生产对水、土壤和地形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探究问题二: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中区位因素对商品率的影响。 【课堂训练】 1.季风水田农业的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①有广大的季风区和热带雨林区②许多大河都有大面积的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③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④工业化水平高,保证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供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3.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B.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商品率很高 C.亚洲水稻生产主要以大农场为主 D.要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必须扩大播种面积 1.多年来我国投入大量资金推广杂交水稻,目前我国杂交水稻栽培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市场 C.科技 D.政策 2.近年来,由于我国粮食大丰收,供过于求,稻谷价格明显下跌。于是有的农民压缩水稻种植面积而该种其他经济作物,这反映了() A.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强 B.市场因素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突出 C.交通运输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小 D.国家政策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大 10.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壤深厚肥沃③气候高温多雨④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 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 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