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倾听有效课堂的不同声音

倾听有效课堂的不同声音

倾听有效课堂的不同声音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华夏中学张红艳

电话号码:136********邮政编码:553537

内容摘要:教师不仅要做一名演讲者,更要学会做一名倾听者。倾听是一种尊重,一种接纳,一种信任。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倾听学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它可以开启学生的话语之门,使学生更自信、更清楚、更细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让课堂更加丰盈、民主、厚重、活跃。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遵循倾听的原则,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也必须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吸收和接纳他人的学识,尊重他人的观点,做到知识共享,并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能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使有效课堂绽放出一朵瑰丽的奇葩。

关键词:有效课堂学会倾听民主丰盈

课堂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有效课堂离不开倾听,倾听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倾听是教师成长的雨露,要想让课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学会倾听。

一、倾听“疑问”的声音,让课堂更加丰盈

课堂教学因为有固定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很好的规范作用,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很多教师往往遵循教案按部就班,课堂上依据教案行云流水上完。便是一堂成功的课。这个过程往往忽视了倾听不同的声音,即使听到不同的见解。很多老师也不舍得打断自己的既定思路,要么置若同闻,要么一笑而过,恰恰忽视了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忽视了真正的问题。比如在讲授《离骚》时,不可避免地要探讨屈原的形象,课文中很多地方都表明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人,课堂讨论热烈投入,正讲解着,突然从角落里有人嘟浓了一声:“既然那么爱国,怎么会后悔呢?怎么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原本不蔓不枝的课堂,突然有了不同的走音,于是我抓住机会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回顾陶渊明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比较二人的相似点,有同学很快领悟:“爱国的

方式有很多,以身殉国是爱国,洁身自好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也是爱国。这里不过是屈原的自我反省,在这种深深的自省中,屈原做出自己的抉择—洁身自好,保持美好的情操,其实这一点更能表现人物的高尚情操,人物的真实性,这并不是说他后悔,不再爱国,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保持自身的高洁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身也是以另一种方式爱国。”这种倾听让我发现了备课中没有细致考虑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同时又深挖了教材,可谓一举两得。

二、倾听“矛盾”的声音,让生成更加自然

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有备而来,但预设和生成却不是教师可以把握和掌控的,高明的教师也许会引导学生生成,但是这种生成是越俎代庖,不是自然的。如何让生成更加水到渠成,我以为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矛盾”的声音。比如在讲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我问了一个问题:“李甲为什么不在情投意合有钱的时候赎出杜十娘?”课堂讨论很热烈,但也形成两方争执的局面,随之矛盾也产生了,有同学说李甲对十娘有真情,有同学说李甲没有真情是在“玩”。这个“玩”是我没想到的,但是它很精练。我说:“这个‘玩’字真是一语中的,它好在哪里?”学生回答:“文中提到‘李甲贪恋十娘美色’,还有李甲自称‘每闻绝调,辄不禁神魂为之飞动’,可见李甲只是贪恋杜十娘的色艺,满足自己独占花魁的虚荣心,对杜十娘根本没有真心,这也导致杜十娘最后的投江。这个‘玩’字概括精练。”这种看似矛盾的声音,却是最有价值的讨论,它自然而然地生成李甲对十娘有无真情的问题,也水到渠成地生成杜十娘投江的原因,它让生成变得自然流畅,真实而不做作。

三、倾听“独特”的声音,让脚步走得更远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独特的声音,这其中恰恰有可能孕育了深刻的思想,只要我们加以适当的引导,这些声音会像火把,点亮我们的课堂,也许这些声音更能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让学生为课堂写一段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很多同学都写到荷塘的美丽历历在目,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表现多层次的荷塘,让荷塘的美人见人怜。有一个同学却很特别,他收获的是朱自清高尚的人格。我引导他联系古诗文中荷花的意象,并回顾周敦颐的《爱莲说》:“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和

他的人品有何关联呢?这个学生写道:“自清:清出淤泥而不染,皎洁无瑕。自清:清正、清贫、清白。面对一个行将灭亡的腐朽政权,贫病交加的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斗争的洪流,并以大义凛然的骨气,写下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行壮美的诗句!他瑰丽的《荷塘月色》成了永远流传的文化珍宝,他朴素的名字成了万代敬仰的人格丰碑!”这个学生的优美文字从另一方面升华了朱自清的人格,深化了文章的内涵,这种独特的声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倾听“底层”的声音,让课堂更加民主

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让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发言,而忽视那些成绩差的,认为他们不可能有什么高深的见解。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我发现倾听“底层”的声音,有时也许会让我们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我在上《项脊轩志》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自己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作者通过哪些看似平淡的词语来表达内心深深的无奈和遗憾?同学们热烈交流后,大家都觉得分析透彻了,一位平时成绩较差、常常默默无闻的学生发言:“文中‘始为篱,已为墙’一句中的‘篱’和、墙’两个字,刻画出了一家人彼此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东犬西吠’一句意思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让人联想到邻居间的指桑骂槐,形象地刻画了叔伯们分家后彼此间的不和睦。”我听后满怀热情地表扬了该生见解的独到精辟,肯定了他在阅读课文时能调动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品味语言发表感悟。事实证明,教师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就会由衷地感到被教师尊重的快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成功的体验也就更强烈了。

五、倾听“貌似不合理”的声音,让课堂更加厚重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不可能尽善尽美,有很多我们预料不到的答案,有些答案看起来不合理,很肤浅,有些甚至和教师的预设相背离,这时候需要教师认真倾听,合理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翱翔在课堂的天空。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林冲手刃仇人,可谓痛快淋漓,我让学生概括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说出“爽、痛快”等字眼。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残忍”。我当时一怔,很快镇静下来。“是很残忍。但是林冲为什么会这么残忍呢?”学生纷纷答道:“仇人太狠毒,让一个心地善良、逆来顺受的人双手鲜血.淋漓。”引导到这里似乎还不够,于是我继续说:“那这些仇人为什么会这么猖狂?”学生回答得很精彩:

“社会黑暗,有冤无处申,把一个委曲求全的好人逼得残忍,最终把一个能忍的人逼得忍无可忍,更加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这种声音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生成的问题也很完美,不仅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且还升华了主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热情高涨,这种深入思考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创造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倾听,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倾听,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倾听让学生提升了学习的能力。倾听不仅能开启教师智慧的闸门,更能丰盈学生的头脑,让课堂变成思维的跑马场。总之,教学中要学会倾听,要用心倾听,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