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韦伯的官僚制对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

浅谈韦伯的官僚制对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

?28?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一、官僚制在中国

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依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它以效率为中心并且追求理性,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强调的重点是理性,他试图以合乎科学性、规律性、必然性、可计算性的事实来排除人治的因素。这正是针对古代官僚制中的人治所提出的。古代官僚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家长制和世袭制,是一种人治的社会形态,官僚制的提出就当时社会而言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它却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饱受诟病,遭到众多批判,批判它过于理性而忽视了人情。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对官僚制进行反思,找出适合中国官僚制发展的道路。

中国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已经内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种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家长制和宗法制,这种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把家和国联系在一起,把君权和父权联系在一起。可见在古代中国,维持社会秩序的并不是法律,而是伦理道德,也就是说,是“人治”代替了“法治”。 另外,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中国的官僚政治的支配作用有很深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活动乃至他们的整个人生

观,都拘囚锢蔽在官僚政治所设定的樊笼中。[1]

把学术思想作为官僚统治的工具,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作为最正常最合理的形态。

事实上,中国的官僚制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中国,官僚制的组织形态是建立在古[收稿日期]2011-12-05[作者简介]蔡政(1987-),女,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领导学。

中图分类号:O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1—0028—02

代官僚制基础之上,人治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中国社

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市场体系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必然给“人治”带来很大的生存空间。所以,对于官僚制是不可能完全摒弃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来寻找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古代官僚制的反思

官僚制的建立是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它是针对古代官僚制的家长制和世袭制而提出的。韦伯认为,只有拥有了理性的法律,建立起了普遍法制观念,并有着货币经济、通讯和运输手段、先进的科学技术和

专门的文职阶层,才能建立起合理性的官僚制。[2]

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影响并不可能在一时根除,这种思想严重制约了中国官僚制的健全发展,它主要表现为:

(一)法治意识稍显薄弱在西方,通过启蒙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人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那些肆意践踏人民的权利的专制政体的发展就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他们倡导天赋人权,讲求人人生而平等,强调法治。而在东方的中国,毕竟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政府管理过程中有时会贯穿人治的色彩。一般的社会秩序,不是靠法来维持,而是靠宗法、靠纲常、靠下层对上层的绝对服从来维持,于是,“人治”与“礼治”便被宣扬来

代替“法治”。[1]

这就导致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内部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而韦伯官僚制中法制化的特征,不仅要求任何机构的建立和撤销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并且机构内部的权限范围必须是由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赋予的,这恰恰可以弥补法治不足的现实情况。(二)理性精神略显不足

中国社会所强调的理性与西方所倡导的理性有

浅谈韦伯的官僚制对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

蔡 政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韦伯的官僚制是针对古代的官僚制理论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受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内化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无所不在的官僚制,我们应该取其所长来弥补它在中国社会中的不足,建立起立足于中国国情的行政体制。

关键词:韦伯官僚制;法治;理性;家长制

?29?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很大的差别。中国古代的官员只对上级或君主负责,他们希望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使自己获得利益。韦伯称其为“实践政治的理性主义”,他们的目标从来也不会超过世俗利益。[2]这种世俗理性通过维系人伦关系来维持社会秩序,通过获取既定政治制度下的固定的收入来实现自我。韦伯认为世俗理性是价值理性的表现,但不是工具理性。而中国社会目前缺少的正是这种工具理性。

正如本尼斯所言“官僚制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武断和感情用事进行管理的做法。”[3]事实上,中国并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韦伯的理性官僚制,无论是从组织的内部设置再到外部的行政执行,都缺乏了韦伯所倡导的“理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中国官僚制由于理性不足,其功能的发挥表现为严重的不足和变异,对于处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期、官僚制理性不足的中国,充分发挥理性官僚制的功能、建构理性官僚制就成为了中国的必然选择。

(三)呈现出家长制色彩

我国古代自汉武帝起就设法推行儒家的纲常教义,纲常之教的重心在乎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可以看出,君臣的关系是政治的,父子和夫妻的关系则是家族式的。通过这种关系,以家长制的方式把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联系到封建统治当中。另外,古代中国往往把盛世寄托在名君身上,造就了一种依附性顺从人格的形成。同时,封建统治者还实行愚民的政策,正如俄皇叶卡捷琳娜所说“如果农民受到了教育的时候,就是她的统治垮台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家长制成为了官僚制统治的一种习以为常的状态。在现代行政管理当中,这种家长制依旧存在。行政领导被视为一种权威,以“家长”的姿态出现,没有人可以违抗,稍有异议就会遭到严重的指责。韦伯的官僚制恰恰也是针对古代官僚制的这种家长制而提出的,无论是对于19世纪的欧洲还是21世纪的中国,对于克服家长制的弊端都具有进步意义。

三、中国官僚制与韦伯官僚制融合策略

我国官僚制种种弊病不是由于官僚制发展过度,而是由于我国官僚制发展不足造成的。[4]结合目前中国所存在问题,提出如下融合策略。

(一)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中国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倡导清官廉吏的贤人政治,对于贪官污吏也严加惩治,为了稳定统治秩序,统治者常常“杀一儆百”以告诫和惩治官员。尽管统治者的这种方式带有浓重的“人治”色彩,但是如果选才得当,那么也为官僚统治的稳定带来良好的效果。200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法,而且还蕴含了理念的创新,如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同时,对于公务员的选拔要依托“德、能、勤、绩”,选拔德才兼备的且具有“公共人”精神的人员为公众服务。

韦伯把法理型权威作为官僚制建立的基础,要求建立健全法制体系,行政组织要依法建立,依法办事。在中国,法治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的最有效的方式。要将法治贯穿于整个行政过程当中,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二)建立理性政府管理体制

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盖伊?彼得斯指出:“对于体制转换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在追求政府部门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建立一个可被预测的、属于全民的、正直的韦伯式的官僚政府。”[5]

从组织机构的设置来说,政府机构设置的随意性较大,这也是历次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造成“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原因之一。政府机构的设置要依据政府的职能,设置之后或改革之后,都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避免随意性。

从组织职能的划分来说,职能划分不明确,容易造成相互推诿,影响行政效率。政府内部横向、纵向要权责明确,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要明确分工,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政企分开,党政分开,从而避免组织职能划分方面的非理性行为。

(三)培育市民社会完善民主机制

如前所述,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把自己的统治建立在人民贫困无知的基础之上。相反,如果给广大人民充足的受教育机会,让他们接受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那么,他们对于问题的认识就不会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并且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地位和社会现状。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监督行政人员及行政过程,发扬民主,提高效率。

总之,官僚制的提出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中国社会所实行的官僚制,并不是韦伯意义上的官僚制,它缺乏了工具理性,这是由中国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及传统精神所决定的。中国的官僚制弊病并不是实行过度所造成的,恰恰是由于我国的官僚制发展不足所造成的。对于韦伯的官僚制,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就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即两千年的封建文化的渗透所造成的法治精神匮乏、理性精神缺乏、家长制色彩浓重等特点,借鉴该理论中的合理成分来弥补我国具体实践中的不足,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官僚制体制。

【参考文献】

[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张康之.韦伯对官僚制理论的确认[J].教育与研究,2001,(06).

[3]张康之.“官僚制”的文化答[J].东疆学刊,2002,(03).

[4]曾涓.理性官僚制视角下的中国官僚制[J].法制与社会,2008,(01).

[5]胡德平.不同视域下的官僚制改革:中西方行政体制改革比较[J].行政论坛,2007,(01).

 (责任编辑:杨晓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