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中名称的由来

汉中名称的由来

汉中名称的由来
汉中名称的由来

汉中名称的由来

汉中的来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是因汉水得名,即被水所绕之意。但后来研究汉中地方史

的人,都无法解释,便生出许多臆测。其实最早的

汉中并不是现在的汉中,而是另有所指。汉中盆地

最先称为褒国,再就是南郑县了。

公元前451年秦国从蜀国手中夺取了汉中,秦国

已实行县制,在此设立南郑县。南郑县的名字取得

,是因为当年西戎入侵,部分郑国人南奔来汉中,

聚居在此,因与秦人有乡党之谊,便以南郑来命名

。秦国为了巩固和加强南郑的军事力量,派左庶长

修筑了南郑乡城,其址就在今汉中市,这个地方历

史上一直称南郑,后来才移到今天的周家坪。公元

前441年蜀利用秦国在南郑立足未稳的机会,重新

夺回南郑。蜀王封弟弟苴侯于汉中,称蒯萌王。公

元前387年秦从蜀人手中重新取得南郑。

公元前316年秦以南郑为基地,取道五丁关、

金牛道灭了蜀。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即今天川陕

公路沔县至剑门一段。途中以金牛峡、五丁关等

处最险。金牛峡、五丁关一带为石炭岩地质,崖

峻谷深,谷状多呈V形;五秦人不知入蜀道路,

假意送给蜀王能粪金的石牛和珍宝美女,蜀王贪

婪成生,就派手下五大力士——五丁,一路开山

通路将石牛运回国内。秦人尾随五丁之后,灭了

蜀国。这条路便称为金牛路。在宁强境内仍有金

牛峡、五丁关、金堆铺、烈金坝等与传说有关的

地名。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民富国强,已有并吞天下之志。灭巴蜀后安顿好了后院,着手进一步蚕食楚国。公元前312年秦夺取楚丹江流域,又败楚汉中,置汉中郡。

楚汉中郡在什么地方呢?《战国策》苏代对燕王说: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月至五渚。夏水是一条河流,源出湖北竹山地区,有三条,在江夏入汉。《史记正义》引《括志地》说:房陵即今房州房陵县,古楚汉中郡地也。房陵县即今湖北房县,属竹山地区。汉中即指今湖北竹山地区,其地理上正被汉江和沧浪水所围,沧浪水又称汉水,所以被称为汉中。此地正是秦头楚尾。汉中是一片连接巴蜀的山地,是江汉平原即楚国内腹的一道屏障,因处秦头楚尾之地,成为楚秦、楚巴的争夺焦点。

楚人在蚕食汉江诸国后,前后以汉水命名的并非汉中一处,还有汉东、汉北等处。

秦取得统一后,实行郡县制,汉中郡扩大到汉北(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郡治新城(今安康),正处在汉中郡中部。东汉时四川盆地及西南地方实力增强,汉中郡治才迁到南郑,有加强防范的意思。

东汉末年,曹操从张鲁手中夺取汉中郡,此时汉中郡的下游古汉中,中游新城,上游南郑都成为吴蜀争夺的军事要地。为了军事上的需要,遂于公元219年(汉建安二十四年),在新城设立魏兴郡,古汉中设上庸郡。南郑仍设汉中郡。从此以后,二千年来一直被沿用下来,汉中就专指汉水上游的盆地了。这种地名上的张冠李戴现象,地理上称“地名漂移”。

汉中的得名又是由于它横跨汉江之上。从现在看来,古人以银河比拟汉江似乎没有多少道理。其实不然,汉江以及雄踞其上中游的汉中,在古代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汉中盆地是鱼米之乡,汉中跨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当时水运尚好,可连巴蜀和荆楚,甚至抵达东海沿岸地区,同时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在秦巴间有褒斜、陈仓、傥骆、子午等近10条几千年的古道,陆上可直达陇南、关中、四川、湖北等地,且都是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汉中—汉文化的发祥地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北立,巴山南卧,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母亲河汉江发源于汉中宁强县,自西向东流经其内。这里自然和人文景观名播中外,地理物候环境得天独厚,素有“西北小江南”、“金瓯玉盆”等美称,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汉中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公元前312年秦惠王首置汉中郡以来,自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秦末楚汉相争,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在汉中筑坛拜将,举雄才、出奇兵,建帝业,其王朝以“汉”冠名,继而有了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之称谓。

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刘备早年在汉中称汉中王,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死后葬于汉中定军山下,同时,这里还养育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长眠着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历史上很多的杰出人物都在汉中留下了足迹。胜迹历历,史册煌煌,汉中市1994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由来

汉中的称谓由来已久。据史记载,汉中其名甚古,地名源于汉江,《史记.高祖本记》注引载“梁州本汉中郡,以水为名”,《汉中志府》也说:“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也就说汉中的地名至今至少有几千年了,有史据可考从汉中建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纪名区。

汉中是人类及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据史料记载,汉中与“华夏”一词密不可分,古代称秦岭为华山,称汉江为夏水。而秦岭呵护和汉江滋润着的丰水宝地就是汉中,可以说汉中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另据新华社1998年3月29日播发的消息说,在我国“江、淮、河、汉”四条大河中,尤以汉江水质最好。汉江居于我国南北结合地带,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成为古人类栖息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汉水中上游为猿人走廊,自150万年到20万年前的漫长历史时空中,人类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汉中境内的龙岗寺古人类遗迹和李家村、何家湾古文化遗迹等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外学者由此撰文稿,人类并非仅仅起源于非洲,中国的汉江流域同样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前不久,文化名人余秋雨在汉中游了两天后大发感慨:“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又与汉中密不可分,汉中这地方不来,那我就非常遗憾了!因此,我有一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家”!

天命归汉

汉中自古有“天汉”之美称。天汉者,汉人(狭义特指汉朝人)之自谓也。《诗经》中有《云汉》一篇,《诗经•小雅•大东》中也有“惟天有汉、鉴亦有光”的句子。天汉,即天上的银河。在古人眼里,天上的银河和地上的汉水是相对应的,汉水是效法天上的银河而存在,也象天上的银河一样有其光辉。主管名山大川的天神把汉水作为汉中的标志,连同古代帝王也远望而祭祀。所以古人一直把汉中称为“天汉”,成为雄视宇宙的象征。

据史籍记载,天汉作为专有名词,它最早出自萧何之口,并伴随如下故事。公元前206年,刘邦听从张良等的建议,避开正面敌人,绕道饶关进入关中,攻克秦都咸阳,俘获秦王子婴。而项羽一直吸引并抗击着秦军主力,行动迟缓。项羽为了扼制刘邦的势力,违背谁先夺取秦都便封他为三秦王的约定,自立为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把巴、蜀、汉中三郡划归刘邦管理,建都汉中。刘邦听到消息后极为震怒:“项羽无礼,竞敢背约,我愿和他决于死战”!樊哙、周勃、灌婴等将领也摩拳擦掌,想去攻打项羽。此时,唯有丞相萧何不赞成,向刘邦进谏道:“不可,不可!蜀汉虽险,总可求生,不至速死”。刘邦生气地问:“唯道攻打项羽就一定速死吗”?萧何接着说:“彼众我寡,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况且汉中语日:‘天汉’,其称甚美。吾愿您在汉中称王,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定三秦,天下可图也”。这一席话,说得刘邦茅塞顿开,立即率兵赴汉中,行宫设在古汉台。刘邦在汉中韬光养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厉兵秣马,一举平定三秦,后又逐鹿中原,夺得天下。这样使丞相萧何的预见得以实现。刘邦统一天下后,为了怀念帝业

兴于“天汉”的汉中,为了取天汉之美意,故特将他统治的朝代定为汉朝,强盛的汉朝绵延400多年,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汉朝、汉族、汉字、汉文化等由此始称。从此,“天汉”美称载入典籍,名闻遐迩。

天汉一词最早虽在汉朝流行,但实际上早在尧、舜、禹、汤、文、武、始皇时代,就已经民间口头流传。在汉朝汉武帝太初中年,李广利攻破大宛,汉武帝又想北征匈奴,但时已入冬,天气严寒,不便用兵。转眼间腊尽春回,没想到连日无雨,河流干涸,武帝一再祈雨,望降吉祥,于是在当年的岁首改年号为“天汉”元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天汉”无非两个含义:一是向天河祈雨,他认为自己是天命攸归的天子,因而天河应该下雨支持他;二是隐寓《诗经•云汉》的含义,借古证今,以此褒扬自我,镇压灾年。由此可见,天汉一词,寄托着汉人多么丰富的美好愿望和多么纯真的自我觉醒意识,它不仅是汉人的自信心所赖以产生的出发点和坚强基石,也成为汉人雄视宇宙的象征。

也许是历史的偶然巧合,也许“天命”真是应归大汉,但历史的确应证了萧何的预言,刘邦统一了天下。汉朝的建立的确与汉中浩浩荡荡的汉江有密切联系。大汉之立国是由于作为汉王的刘邦战胜楚霸王而取得了天下,刘邦作为汉王是由于他被封到了汉中,汉中的得名又是由于它横跨汉江之上。从现在看来,古人以银河比拟汉江似乎没有多少道理。其实不然,汉江以及雄踞其上中游的汉中,在古代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汉中盆地是鱼米之乡,汉中跨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当时水运尚好,可连巴蜀和荆楚,甚至抵达东海沿岸地区,同时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在秦巴间有褒斜、陈仓、傥骆、子午等近10条几千年的古道,陆上可直达陇南、关中、四川、湖北等地,且都是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我们必须对汉中的地理人文做出阐释,以明瞭后来发展为泱泱大国,以雄风睥睨天下的大汉王朝最初的出发点和最早的奠基石在中国历史上非同凡响的意义。天汉、天汉,天命归汉,本来是汉人的美好企盼,刘邦却凭汉中的地理优势和能忍之心以及反专制、反残暴的社会集体心理作基础,将其变为了现实。当刘邦在汉中城南的汉水之滨筑坛拜韩信为大将的时候,就已经预示了项羽的灭亡。果然在短短的五年间,刘邦就风卷残云,襄括天下,而树起大汉雄威。如今,每当绯徊于拜将坛下,遥想当年马呜风啸,汉人的襄括天下的风范,自不禁荡气回肠,猛志倏举。作为汉族人,不懂得汉中与天汉的联系,不了解天汉的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关系,未免有忘宗之嫌,的确应感惭愧!

大汉雄风

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周、秦、汉、唐四个让后世人千古敬仰的朝代。当时欧洲还处于林中采果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的确创造了令世界吃惊的古文明。的确,周秦汉唐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辉煌的图腾柱。今天我们细细来研究会发现,周朝以仁义而兴起、秦朝以法治立国,唐以文治武功一统天下。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它们没有刷新我们民族的称谓,唯独汉朝的出现,使我们民族的“华夏”之外又多了一个名称——汉。由此开始,“汉”与“华夏”在中国大地乃至世界范围内并行、延续了几千年,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汉族”似乎有取代“华夏族”的趋势。其原因,就是“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集体心理。精粗略地追溯一下,“汉族”称谓的出现呈如下轨迹:其他民族(不管是西方人、东方人、还是国内古代各少数民族)称华夏民族为汉人,是因为汉朝的建立和强大在世界上威名远扬;汉朝的建立是因为汉王得了天下;汉王封号的产生又是与汉中、汉水和太空的银河相联系。从表面上看,“汉族”这一称谓的来源只能上追至此。其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十个朝代,却没有出现以周族、秦族、唐族、元族、清族等一系列的称谓来代替华夏民族的事?为什么偏以“汉”字得名?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华夏民族也心甘情愿并十分高兴称自己为“汉族”呢?这个答案极其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汉”与“大”有极为密切的内地联系,在“汉”字中蕴含着中国古人广阔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中国古人崇尚大物伟物、崇尚具有阳刚之气和壮美气象的事物。

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黄帝、尧舜等人之所以受万民敬仰,也恰恰是因为他们所建立的业绩太大,因而才可以与天地相媲美。华夏民族这种尊“大”心理,在以“天汉”自命的汉人身上得到了充实而又有光辉的体现。古迹造字不是胡乱画成,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远古时“华夏”其意义为:华者,花也(也有说法古人把秦岭叫华山);夏者,大地;华夏者,花之大地。而从“汉”字的古体字的字源的角度,“汉”字的意思是“国之大水”之意。这一考察结果正好与汉水的实际相符,汉水古称夏水(大水),因为汉江水是天上的银河,如此看来,“汉”字上继承华夏之“夏”字,也包含着大的意思。这样,天上的大水银河借用地上的汉水,崇“大”的心理内涵也就接进了“汉”字之中。汉中本身北接秦陇,南控巴蜀、东制楚越,实在是一块天然宝地。故汉中虽不大,但能成其大。天汉、天汉,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人给“汉”字中隐寓以开廓恢宏之意义的奥秘所在。

天汉遗蕴

在周秦汉唐四个朝代中,周秦虽诞生于汉之前,但赖以建立和宏扬的主要是北方文化;唐虽然是一个南北交融的朝代,但它却诞生在汉以后,这就是说唐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超越汉人领先一步,但在粗豪、朴拙和雄放程度上,却与汉总觉得稍逊一筹。唯独汉人崛起于草野、韬晦于汉中,再成就于秦国,进而雄视天下。他们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秦楚文化揉合起来的统一国家。天汉,给他们以灵感,给他们以力量,给他们以睥睨宇宙的眼光。正因为如此,汉人的神威才空前绝后,它上承华夏之祧,并作为一个民族之标识,而被天下人所认同。有句俗语叫做“汉冢唐塔朱打圈”,唐塔,指长安周围著名的塔,朱打圈指明长安城墙。而汉冢指关中大地的一个个汉陵。汉陵就象平地上涌出的土山巨浪一样连绵不断,气象万千。虽历经两千多年的兵荒马乱和风雨侵蚀,这规模辉宏的汉代陵墓群落仍以其独有的姿态,大气磅礴地屹立在关中大地上。有人说:“宁看汉家一杯土,不阅后世紫金楼”。若从粗犷豪放之雄风言之,的确有“汉陵归来不看陵”的感慨。在追思汉人先贤时,的确深蕴着中华民族对于天汉雄风和大汉神威的仰慕。当我们从关中的诸陵出发,透过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汉人的雄豪心理作匆匆巡礼之后,再次投入汉中去追寻,归结在天汉雄风的辉煌中,并对汉人、汉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古汉台,是刘邦称汉中王时的宫廷,位于汉中市区东大街。古汉台形成于西汉之初,史载公元前206年,刘邦在萧何等劝说之下来汉中屈就汉王之位,汉中太守田叔为他修的此行宫。2000多年来,古汉台一直被视为汉室基业的象征,历代伟人均来此吊念。北宋张少愚有“留此一杯土,犹为汉家基”的诗句留传于世。古汉台中的望江楼造型别致,巍巍的风姿成为汉中标志性古建筑。现在在古汉台内建立了汉中博物馆,国之瑰宝的石门书法十三品就存放于此。每次到古汉台总是心潮起伏,浮想联联。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他们带着农民的质朴与狭隘,带着楚地人民反专制、反残暴的强烈仇恨和摧毁一切的信念;当他们中的一支风风火火地闯入关中,并因内哄而被不公正的待遇赶入汉中,驻跸古汉台时,他们的仇恨和信念以及对项羽的不满,已转化为能忍之心,在暗中积聚能量;当这支队伍再度从汉中走出时,他们不再是起义初期,也不再是刚入关中时的面貌了,也不再拘泥于与项羽拼个你死我活的想法;他们超越了褊狭的个人恩怨和地域恩怨,而以“舍我其谁”的大无畏气概和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勇气投入了筹建大汉王朝的斗争中,而且最终成功。这一切力量源于天汉,源于汉中。

拜将坛,位于汉中市区,建于公元前206年,是汉王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的古遗迹,韩信被拜为大将后,统帅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辅佐刘邦统一全国,成就帝业。明端王诗碑日:“高祖筑坛拜将帅,天佑汉宝帝业开”。由于城市的扩建,当年旌旗飘扬,三军侍立,甲仗耀日的广场已不复存在了。登上翠柏常青、拜台高筑的拜将坛,使人对风雨千秋的拜将坛联想万千。拜将坛乃是天汉雄风的一个巨大的象征,体现了汉人的雄阔大度。对汉人来讲,雄豪目标是最重要的,凡与此相忤,或妨碍此目标实现的一切都轻如云烟,

大可一笑置之,把更多的精力和目标放在能量的蓄集,以实现更大的理想。当时,刘邦作为汉中、巴、蜀地区的最高长官,按理说要叫韩信从之方法之多,但刘邦凭借天汉之大气,设坛敬拜韩信为大将,实在叫人称好。他的行为体现了天汉之大气度,又体现了他爱才且会用人,在今天仍值得学习。

张良庙,又叫汉张留侯祠,坐落在汉中留坝县紫柏山中,因张良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而得名,是中国早期道教活动之圣地。祠内北方宫殿式与南方园林式建筑巧妙融合,布局奇特,错落有致,为西北“四大古建筑群”之一。景区山环水绕,水乳交融,俏丽典雅,身临其境如坠神仙境地。在汉初“三杰”中,张良是唯一激流勇退之人。汉人中大量的都是把雄豪成就当作最终的目标,可是对于张良来说,它才是一个中间目标。留名青史后,探寻人类与世界、宇宙本体的关系,才是他的最终心愿。

张骞墓祠,坐落于汉中城固,是为了纪念汉朝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而建造的。张骞的故里在汉中城固县汉水之滨博望村,当他出使西域完成任务后,封他为博望侯。张骞是中国外交史上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当年张骞从中国最腹心的地区汉中盆地走出,走得如此豪迈和洒脱,倘若没有汉人雄放豪迈的追求氛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蔡伦墓祠,位于汉中洋县龙亭镇,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墓地和封地,墓区汉桂古柏参天,是集古建、园林、文物、石刻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在汉朝时期,中国就发明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司马相如曾说:“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因常从之所异地”。这段话无形中将汉朝的时代风气作了一个基本描述。汉世就是一个非常之世,而涌现出许多非常之人和非常之事。

汉中是汉人兴霸业的奠基地,是比关中还早的天汉雄风向外辐射的中心。即使皇室地点在关中,但支撑汉室的支柱和文化灵魂是从天汉汉中获得的。当我们纵身投入汉文化的氛围中时,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包括宇宙,总揽人物”的宏大气魄。在汉人那里,人的生命活动不再是儒家教条和规则的附庸,而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汉人认为,即生而为人,就应该到广阔的外部世界去创造,多少青年人勇敢地走出书斋,把生命的轨迹和坐标定位在到外面的世界去拼闯。这种汉文化渊源,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强大的生命力勃发出来,并作为一个巨大的整体去征服和支配外部世界。

把汉中比做天汉,但天汉又何止是高悬夜空中的银河,何止是钩连南北的纽带,何止是汉人、汉文化精神的象征!天汉这个词中所包含的雄豪内容,以及对于囊括天下,实现自身价值的期待与渴望,是所有中国人永远企盼的精神食粮

汉中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岭巴山之间。西接甘肃,南邻四川,整个地区兼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并形成冲积形谷地平原,即汉中盆地。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地处汉江中游,故名汉中。

汉中市管辖的西乡和留坝两县之名,分别与张飞和张良有关。张飞足三国时期蜀国名将,曾被封为“西乡侯”;张良为汉初三杰之一,曾被封为“留侯”。汉中的宁强具与羌族人有关,故又称宁羌。

南郑县,曾经是汉中的经济中心。它的得名与郑国的灭亡有关。西周末年,周幽王为犬戌所灭,关中地区的郑国被追东迁于郑(今河南新郑县),剩下部分郑国的百姓,抵达古褒国附近的汉江北岸,为纪念亡国,故名南郑。

汉中的略阳县得名,亦十分有趣。该地有高山西障,时值过午就不见太阳,故名略阳。

汉中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末,刘邦以汉中为基地,最终成就了400年的汉室帝业。东汉末年,张鲁自立为玉,占据汉中长达20年。三国时,刘备取汉中称王,建立蜀汉政权,

与吴、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六出祁山,驻屯汉中,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却永载史册。宋代大诗人陆游,从此地投笔从戍。明时,白莲教起义爆发,汉中高福兴自称“汉明皇帝”。由此可见,夺汉中者定天下。汉中:

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岭巴山之间。西接甘肃,南邻四川,整个地区兼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并形成冲积形谷地平原,即汉中盆地。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地处汉江中游,故名汉中。

汉中市管辖的西乡和留坝两县之名,分别与张飞和张良有关。张飞足三国时期蜀国名将,曾被封为“西乡侯”;张良为汉初三杰之一,曾被封为“留侯”。汉中的宁强具与羌族人有关,故又称宁羌。

南郑县,曾经是汉中的经济中心。它的得名与郑国的灭亡有关。西周末年,周幽王为犬戌所灭,关中地区的郑国被追东迁于郑(今河南新郑县),剩下部分郑国的百姓,抵达古褒国附近的汉江北岸,为纪念亡国,故名南郑。

汉中的略阳县得名,亦十分有趣。该地有高山西障,时值过午就不见太阳,故名略阳。

汉中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末,刘邦以汉中为基地,最终成就了400年的汉室帝业。东汉末年,张鲁自立为玉,占据汉中长达20年。三国时,刘备取汉中称王,建立蜀汉政权,与吴、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六出祁山,驻屯汉中,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却永载史册。宋代大诗人陆游,从此地投笔从戍。明时,白莲教起义爆发,汉中高福兴自称“汉明皇帝”。由此可见,夺汉中者定天下。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各个省(直辖市)名称和别称的由来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读来使人对祖国的秀丽山川倍感亲切。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当时的“北平”为“北京”,意与南京相对之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古今名人名字的由来含义

古今名人名字的由来含义 姓名是中华文化的脉承之一,它是人们以血脉传承为根基的社会人文标识。历史上名字起得好的名人,人也惊艳,名也惊艳。下面让我们一起品味中国的名字艺术。 1、子,神国公嘉的后代,公嘉字文。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公子牙字叔,他的子就叫叔得臣。子也是近这种式为姓的。故姓。 为什么人们叫子为“老二”呢?原来,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国的一个将军,他原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仅有的一个儿子是个瘸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叔梁纥当然很不满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后来,果然又生下了子,叙梁纥以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因为子是叔梁纥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人们又叫子为“老二”。 2、白,相传白到七岁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时,抓了《诗经》这本书,这不但喜坏了他父亲,而且也难坏了他父亲。他想:如果儿子长大成了诗人,若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好名字岂不遗憾?于是,越往诗人的名声面想,越发对儿子取名之事慎之又慎了,故此一拖多年没有定名。这年春天,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亲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绝诗,有意考考儿子的本事。他咏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后就说:“后面的诗句我想不出来了,由你们母子二人续上吧。”白的母亲想了一会道:“火烧杏林红霞

落”,她的话音刚落,白就用手指树,脱白说道:“花怒放一树白。”他父亲听后,连声叫好,忽然心里一动: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不正说出了花圣洁高雅吗?于是,他当即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白。 3、,1896年9月,日本青年宫崎滔天、平山,经过多曲折,在日本横滨中国革命志士少白的寓所,见到了文。文谈及革命时,其慷慨激昂之情,犹如深山虎啸。他俩被文的革命热情、见识和抱负深深感动,决心帮助文,并为他的生命安全担忧,劝他暂时留驻日本。 文同意后,宫崎和平山就陪同文找旅馆。他们绕过日比谷公园,路过候爵府邸,来到“对鹤馆”旅馆,并由平山替文代笔登记。当时,文处于流亡之中,不便公开姓名身份。填写什么好呢?平山执笔踌躇一番,忽然想起刚才走过候爵府时看见的那块牌匾,于是就在旅馆簿上写下了“”两字。但按日本习俗,只是个姓,还得有一个适当的名字才好,平山又踌躇起来了。正在这时,文接过登记簿,在“”两字下面添上了一个“樵”字,笑着对平山说:“我是中国的山樵。”这就是名字的由来。 4、迅,著名史学家候外庐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对迅之所以取名迅,作了如下解释:一般人把迅字解释为“快迅”,是不确切的。迅字《尔雅?释兽》云:“牝狼,其子激,绝有力,迅。”注云:“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缴”即激,从犬言兽性,从水言水性。都是激烈的意思。迅的,取自迅的母亲的姓。迅,古义的狼子。迅的字义可理解为牝狼一个有勇力的儿子。迅为什么要以狼子自居?他曾说过自己甘做封建制

中国各省省名之由来和历史

中国各省省名之由来和历史!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

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继续阅读全文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

中国部分城市名称的由来

中国部分城市名称的由来 北京的由来北京古代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国都,辽代称燕京,金代称中京,元代为大都,明代始改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北京的名称。古时,帝都称京师。北京的“北”字,是根据其地理位置而取的,故金陵为南京,长安(西安)为西京,汴梁(今开封)为东京;洛阳、辽阳也称过东京。天津的由来清代乾隆初年,从浙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写出描写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词》(通俗诗),诗中说:“天津名自长陵赐”。长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给起的名字。当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卫。燕王朱棣当了皇帝后,把首都定在现在的北京,北京的故宫就是他逐步建成的。燕王朱棣当了永乐皇帝,想到天津(当时还叫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就想派他的军队到直沽一边种地一边防守。回忆到自己在直沽顺利渡河,就建立起天津卫。卫是一处警备小区的意思,每卫5600人。“津”是渡口的意思,永乐皇帝认为这里是“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通过这个渡口,眼前就是康庄大道。上海的由来上海简称沪,名称最早见于北宋郊旦之《水利书》。上海因何得名?一说“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说是由于当时的渔民用“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干活就是上“沪”,因而得名。宋代开始设上海镇,元代称上海县。宋代之后贸易日盛,一跃而为“东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间,“商贾云集,海艇大小以万计,城内外无隙地”。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沿用至今。广州的由来广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颁布的6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这里的“百越”人民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来往,特建“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三个郡,郡下面设县。其中南海郡管辖番禺、龙川等四个县。南海郡治,即政治、军事机构所在地,设在这里,当时称蕃禺,并在此建城,此为广州建城之年。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东吴孙权由原交州分出南海、苍梧等4郡,新设置广州,因州治原在广信(今梧州、封开一带),广州之名取自广信的“广”字。交广分治后,广州州治迁到番禺,广州之名由此而来。

中国各个省份名称由来的简介

中国各个省份由来的简介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 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全国最新版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明细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北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天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名字的由来(作文16篇)(精美篇)

《名字的由来》 名字的由来作文(一): 名字的由来350字 中国的孩子习惯跟父同姓,我父亲姓滕,所以我也姓滕。我的名字是我在妈妈肚子里5个月的时候就取好了,是爸爸给我取的。远航是在2000年冬天那时正下着茫茫的大雪,我父母在温暖的小屋里看电视,他们看见广阔的大海上有一艘轮船,轮船上正飘着鲜红的中国五星红旗,站着威武的中国海军。这时爸爸突然就有了一个想法,说不管我们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叫远航。妈妈也觉得这个名字既好听又有好处,从此我就叫了滕远航。 我的爸爸妈妈期望我驾驶大轮船向大海前进。我期望我是一名海上特站队的队长,能够保卫国家,我不会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不论怎样我必须会努力去大海完成父母的心愿。 你此刻明白我的名字有什么秘密了吧,你们也说说你们的名字有什么秘密吧。 名字的由来作文(二): 名字的由来300字 我叫郑逸豪。郑是姓爸爸的姓,逸是飘逸的逸,英俊潇洒的意思。豪是英雄豪杰的豪,又勇敢又机智的意思。 我的名字还有其他三个。一是小马虎,因为我做事、写字、考试等都很马虎,十分容易犯大大小小的错误,所以爸爸常常严厉地批评我是个小马虎。 二是小憨憨,因为我的脸蛋胖乎乎的,说话的样貌憨憨的,做事情也懒洋洋的,所以妈妈常常摸着我的脸蛋,亲昵地叫我小憨憨。 三是旺崽小毛头,这是我姐姐给我起的名字,因为我小时候头上的头发可稀少啦,姐姐就把我的头发比喻成几根毛,所以我就有了这个小毛头这个绰号。 我的秘密已经告诉你们了,你们可千万别拿我的三个名字来开我的玩笑哦。 名字的由来作文(三): 名字的来历350字 小名字大好处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名字,每个名字都代表不一样的好处,都有一个动人的故

中国历史各朝代名称来历

中国历史各朝代名称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具体说: w.w.w.k.s.5.u.c.o.m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檀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广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

上海街道名字的由来

上海路名由来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 一、来自租界影响。 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 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 现在上海五角厂和江湾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厂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第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

全国各地地级市市名的由来

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而得名 温州:以温峤岭为名,以其地自温峤以南恒温少寒,故名 舟山:因舟山群岛的主岛舟山得名,舟山本岛其“形如舟揖”,故名舟山 湖州:因地滨太湖得名 嘉兴:三国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以为祥兆,改名禾兴县。赤乌五年(公元242年)避太子和讳,更名嘉兴县,嘉兴之名由此始。据《水经·沔水注》:“吴黄龙三年,有嘉禾生卷县,改曰禾兴。后太子讳和,改为嘉兴。”此即嘉兴之名的由来。 绍兴: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越州为绍兴府,以年号绍祚中兴之意得名。绍兴一名自此始 衢州:《元和郡县志》卷26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 丽水:丽水本名恶溪(今名好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台州:唐武德五年置海州,次年改称台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盖因天台山为名”)为台州一名之始。 金华:〈玉台新咏〉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曰金华。另一说境内有金华山(今长山)得名 福建省 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今董峰山)为名 厦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岛上建筑城堡,号厦门城,寓意大厦之门 泉州:“命名取州北主山清源山有孔泉,一名泉山也。”以山命名 漳州:处漳江之畔,因漳水得名 龙岩:以境内有龙岩山而得名 莆田:统名胜志·福建兴化府志胜》卷4:“旧说邑田多生蒲,故谓之蒲田。其后以邑时有水患,因去水从莆。” 三明:1956年由三元、明溪二县合并设三明县,取二县首字为名,今市命从县名 南平:民国《福建通志》卷2《沿革中》载:“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晋析为延平、宛平,殆取山川袤延,宛转中有平原之意。” 宁德: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城为县,从宁川、感德各取一字定名为宁德 江西省 南昌:《郡县释名》江西卷上:南昌府“府有南昌山。寓“昌大南疆”之意 九江:九江之名始见于《禹贡》:荆州,“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 景德镇:以年号命名 萍乡:《元和郡县志》记载:以地多生萍草,因而得名 新余:《元和郡县志》卷28袁州新喻县;因渝水为名。1957年改为新余,取“余”与“喻”同音。 鹰潭:市内龙头山下有潭,潭深水急,相传常有老鹰在盘旋,故名鹰潭。镇因鹰潭而得名。市因镇为名。赣州:一因州治赣县而得名;另一说章、贡2江在州治合流之故。 吉安:吉安之名,源自元置吉安路,寓祥瑞之意,取吉州、安福首字得名 宜春: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以“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抚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原辖区并为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 上饶:《郡县释名》江西卷上:“孙吴置上饶县,以其在饶州之上也,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素称富饶之地 广东省 广州:清同治《广东通志·舆地略》云:“吴以广名州,本于广信。”

上海街道名称的由来

上海街道名称的由来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原因,有如下几种: 一、来自租界影响。 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上海开创了用中国地名做路名的先例,后来各地城市纷纷仿效。45年台湾光复,台北的路名也仿效上海用中国省市地名。 但上海人习惯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 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 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兴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 现在上海杨浦区的五角场和虹口江湾镇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场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所有路名以“市国民政府”四子开头。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第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

河南省各地市名称的由来

河南各市县名称的由来 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河南现有127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可以看出,河南省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秦汉,二是隋唐,三是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汝阳,在北汝河之北。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为阴”,故名。汝南县,得名于县城在汝水(今汝河)之南。还有内黄县,汉高帝九年(前198年)置县时,因当时习惯上以黄河以南为外,以北为内,黄河以南有外黄县,此地遂取名内黄县。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范县境内古有范水,睢县境内有睢水,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淅川境内有淅水,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 二、与山有关的命名 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11个。其命名: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如: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鲁山县内有鲁山,确山县内有确山,桐柏县内有桐柏山,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南阳,因在“南山之南”得名。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 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因地形、位置得名的有: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年改市。陕县,

中国各省省会名称由来

北京 春秋战国时为燕国首都,称为蓟。金朝时称中都,元朝时改名为大都。明朝建立后改为北平,取北方平安之义。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迁都北平,因作为国家首都,改为北京。民国时期一度又改为北平,新中国建立之后正式定名为北京。 天津 元朝时建城,称为直沽。相传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曾在这里渡河南下作战,改名为天津,取天子渡口之义。后明朝在此设立卫所,后人又称天津为天津卫。 上海 得名于松江(今苏州河)一条支流上海浦。原由华亭县管辖,后在南宋时在上海浦西岸设立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朝时将上海镇由华亭县析出,设立上海县。1930年,设立上海市。 重庆 古代为巴国故地,后成为江洲、楚州、渝恭州。南宋时宋光宗先在重庆受封为恭王,后在恭王位上继承皇帝位。为了纪念自己的传奇经历,将恭州改名为重庆,取寓意为双重喜庆。1929年,设立重庆市。 哈尔滨 名称来源说法很多。一说为满语打鱼泡之意,一说为蒙语平地之意,一说为女真语名誉、声誉之意。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是女真语天鹅的意思,目前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长春 名称来源说法很多。一说来源于辽金在这里设立的长春州,一说得名于植物长春花,一说来源于乾隆皇帝的御制诗“长白千载古锡州,春光无限在宽城。” 沈阳 元朝时建城,取名沈州。后因位于沈水(今浑河)北岸,改名为沈阳。清朝时更名为盛京,民国时改名为奉天,新中国建立后恢复沈阳名称。 石家庄 原为一个普通村庄,后因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在此交汇,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市镇。北洋政府时期以石家庄为中心设立石门市,随后津浦铁路贯通使石门市规模进一步扩大。1947年石门市解放,同年正式更名为石家庄。 太原

古称晋阳,原为晋国始祖叔虞的封地,战国时为赵国首都。秦庄襄王时,在晋阳设立太原郡,取原之大者之义。从此以后晋阳又被称为太原,并且在随后的时间里沿用至今。 呼和浩特 明朝时俺答汗和三娘子建城,取名为呼和浩特。在蒙语中呼和是青色的意思,浩特是城市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青色的城市。后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改名为归绥,作为绥远省的省会。1954年绥远省撤销,划归内蒙古管辖,恢复呼和浩特的名称。 济南 秦代设立历下邑,汉朝时因位于济水(今黄河下游河道)南岸,设立济南郡并更名历下邑为济南。 郑州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等诸侯国先后建都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市。秦汉以后先后在这里设置了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城市。隋朝时,该荥州为郑州,这是郑州名称的由来。民国建立之后一度将郑州改为郑县。1948年,郑县解放后恢复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南京 战国时期,楚国设置金陵邑。随后的时间里,以金陵邑为基础发展为东南部重要城市,先后有建康、白下、应天等名称。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建都应天,将应天改为南京。清朝之后名称虽几经变化,但是在习惯上仍称为南京并沿用至今。 杭州 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渡钱塘江的渡口,取名余杭。余是指大禹,杭指当时渡河的工具。因位于钱塘江边,故又名钱塘。隋朝时废钱塘名称,从余杭中取“杭”字为名设立杭州。后来又经过了临安、杭县等名称的变化,民国时期正式建立杭州市。 合肥 因境内的东淝河与西淝河在此回合,所以取名合肥。秦汉时期设立合肥县,隋朝时设立庐州开始一直为庐州治所。1912年分为肥东县、肥西县,解放后重新设置合肥市。 南昌 汉朝时建城取名南昌,为昌大南疆的涵义,同时作为豫章郡的治所。随后的时间里名称几经改变,在元朝末年重新定名为南昌,民国时期建立南昌市。 福州

中国各省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中国各省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沪(Hu) 上海市的简称。相传境内的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因而得名。相传,古代渔民在那在里制作了一种用竹藤编制而成的捕鱼工具叫“沪”,后来 就用“沪”作为上海的简称。 冀(Ji) 河北省的简称。因古为冀州地而得名,冀字源于黄帝战蚩尤之后。民间为记述,庆贺这一历史事件,希望此后吉而免凶,不再发生给人带来灾祸的蚩尤战乱,而作扮成蚩尤形舞的舞蹈。冀州之名,是以此舞形成文字名地而记史事。故冀通记, 作希望吉而免凶解。 晋(Jin) 山西省的简称。因春秋时晋在此建国而得名。 秦(Qin) 陕西省的简称。因战国时为秦国地而得名。 陇(Long) 甘肃省的简称。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一说因陇山而得名。 宁(Ning) ①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②江苏省南京市的简称。因清时南京为江宁府治而得 名。 鲁(Lu) 山东省的简称。因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沐等河流域,为春秋时晋国地而得名。 鲁,钝也,鲁钝之意。 皖(Wan) 安徽省的简称。因境内西部有皖山(天柱山)而得名。 赣(Gan) 江西省的简称。因赣江纵贯省境而得名。(参见“赣江”条) 闽(Min) 福建省的简称。因境内有闽江而得名。(参见“闽江”条) 豫(Yu) 河南省的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据《尔雅·释地》“河南曰豫州。”疏;“李巡曰:河南其气著密,厥性安舒,故曰豫。豫,舒也。”传说,“豫”是一种古兽名,人们猜测是一种古象。距今二百万年以前,黄河流域确实是古象成群

的地方。因此,有人说“豫”是由古象而得名。 鄂(E) 湖北省的简称。因旧时省会武昌古称鄂渚,隋以后以鄂州的治所而得名。鄂,边 际之意。 湘(Xiang) 湖南省的简称。因湘江纵贯省境而得名。(参见“湘江”条) 粤(Yue) 广东省的简称。因古为南粤辖地而得名。粤同越,系古民族名,居于江浙闽粤一带,总称百粤。广东、广西古为百粤之地,故称两粤。 桂(Gui)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得名。秦代,广西郁江、黔江两岸,盛产五桂,其皮是一种名贵中药,又称肉桂,因置桂林郡。 蜀(Shu) 四川省的简称。因古为蜀国,秦置蜀郡,三国时又为蜀汉地而得名。据《说文》: “蜀,葵中蚕也。”即蛾蝶类的幼虫。 黔(Qian) 贵州省的简称。因省境东北部在战国、秦代属黔中郡,在唐代属黔中道而得名。 黔,黑色之意。 滇(Dian) 云南省的简称。据王先谦《汉书·补注》:“滇与颠同,以巅主义,顶也,皆因 滇池地居高滇之故。”

中国34个省份名称及简称来历

中国34个省份名称及简称来历 一、四个直辖市名称及简称来历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名称及简称来历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

加拿大十三省介绍

加拿大各省概况介绍 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 不列颠哥伦比亚,英文:british columbia,简称b.c,是加拿大一级行政区划之一,位于加拿大最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面靠太平洋,首府位于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的维多利亚(victoria),该省最大城市是温哥华。该省面积944,735平方公里,是加拿大面积第三大的省。沿海地带由于西风和太平洋暖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温和,冬季潮湿,夏季较热。内陆地带降雨量较小,气温变化大,甚至出现半干旱状态。北部的冬季漫长而且寒冷,夏季较短暂而且凉爽,降雨量中等。 官方语言:无明文规定,实际上英语 首府:维多利亚 最大城市:温哥华 人口总计(2006年):4,113,485 (第3位) 人口密度:4.45人/平方公里 主要城市 首府:维多利亚市(victoria)。气候温和,全年平均每日有6小时日照,最冷的日子也很少低于摄氏零度。小岛极富风情,生活闲适。 温哥华(vancouver):背山面海,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有花园城之美誉,是加拿大的主要游览胜地。 二.艾伯塔省(alberta) 艾伯塔省是加拿大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是加拿大能源大省,石油、天然气、油砂、煤炭等藏量丰厚;农业资源丰富,是加拿大主要粮食及饲料产地;高科技发达,电讯、软件、遥感、纳米科技、生命科学以至畜牧、育种等研究及成就举世闻名;加拿大的国家纳米开发中心就是设在埃德蒙顿市的艾伯塔大学里面。 艾省的专上教育系统由二十五所学院组成,其中包括四间大学和两所理工学院,令省内有一半的就业人口拥有大学学位或专上教育文凭。无论是艾省政府还是省内的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加强与中国方面的合作。 官方语言:英语(法律规定部份服务要使用法语) 首府:埃德蒙頓 最大城市:卡尔加里 人口总计:3,290,350 (第4位)

中国18个朝代名字由来

中国18个朝代名字由来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不断。夏商与西周,唐宋元明清,说起朝代名称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但是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说出这些朝代名字怎么来的呢?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1、夏 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也有一种说法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朝。 5、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