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

《汉书·地理志》郡国列表

刺史部郡名县数郡治下辖县、邑、道、侯国

司隶校尉部

(京畿)[注1] 京兆尹

(渭南郡)12 华阴县[注2] 长安县、新丰县、船司空县、蓝田县、华阴县、郑县、湖县、下邽县、南陵县、奉明县、霸陵县、杜陵县

左冯翊

(河上郡)24 高陵县[注3] 高陵县、栎阳县、翟道、池阳县、夏阳县、衙县、粟邑、谷口县、莲勺县、鄜县、频阳县、临晋县、重泉县、郃阳县、祋祤县、武城县、沈阳县、褱德县、征县、云陵县、万年县、长陵县、阳陵县、云阳县

右扶风

(中地郡)21 郿县[注4] 渭城县、槐里县、鄠县、盩厔县、斄县、郁夷县、美阳县、郿县、雍县、漆县、栒邑、隃麋县、陈仓县、杜阳县、汧县、好畤县、虢县、安陵县、茂陵县、平陵县、武功县

弘农郡11 弘农县弘农县、卢氏县、陕县、宜阳县、黾池县、丹水县、新安县、商县、析县、陆浑县、上雒县

河东郡24 安邑安邑、大阳县、猗氏县、解县、蒲反县、河北县、左邑、汾阴县、闻喜县、濩泽县、端氏县、临汾县、垣县、皮氏县、长脩县、平阳县、襄陵县、彘县、杨县、北屈县、蒲子县、绛县、狐讘县、骐国

河内郡18 怀县怀县、汲县、武德县、波县、山阳县、河阳县、州县、共县、平皋县、朝歌县、脩武县、温县、野王县、获嘉县、轵县、沁水县、隆虑县、荡阴县

河南郡22 雒阳县雒阳县、荥阳县、偃师县、京县、平阴县、中牟县、平县、阳武县、河南县、缑氏县、卷县、原武县、巩县、谷成县、故市县、密县、新成县、开封县、成皋县、苑陵县、梁县、新郑县

豫州刺史部颍川郡

(韩国)20 阳翟县阳翟县、昆阳县、颍阳县、定陵县、长社县、新汲县、襄城县、郾县、郏县、舞阳县、颍阴县、崈高县、许县、傿陵县、临颍县、父城县、成安国、周承休国、阳城县、纶氏县

汝南郡37 平舆县平舆县、阳安县、阳城国、?强县、富波县、女阳县、鲖阳县、吴房县、安成国、南顿县、朗陵县、细阳县、宜春国、女阴县、新蔡县、新息县、灈阳县、期思县、慎阳县、慎县、召陵县、弋阳国、西平县、上蔡县、 、西华县、长平县、宜禄县、项县、新郪县、归德国、新阳县、安昌国、安阳国、博阳国、成阳国、定陵县

沛郡37 相县相县、龙亢县、竹县、谷阳县、萧县、向县、铚县、广戚国、下蔡县、丰县、郸县、谯县、蕲县、 、辄与县、山桑县、公丘国、符离县、敬丘国、夏丘县、洨国、沛县、芒县、建成国、城父县、建平国、酂县、栗国、扶阳国、高国、高柴国、漂阳县、平阿国、东乡县、临都县、义成县、祈乡国

梁国

(砀郡、吕国)8 睢阳县砀县、甾县、杼秋县、蒙县、已氏县、虞县、下邑、睢阳县鲁国

(薛郡) 6 鲁县鲁县、卞县、汶阳县、蕃县、驺县、薛县

冀州刺史部魏郡18 邺县邺县、馆陶县、斥丘县、沙县、内黄县、清渊县、魏县、繁阳县、元城县、梁期县、黎阳县、即裴国、武始县、邯会国、阴安县、平恩国、邯沟国、武安县

巨鹿郡20 巨鹿县巨鹿县、南?县、广阿县、象氏国、廮陶县、宋子县、杨氏县、临平

县、下典阳县、贳县、郻县、新市国、堂阳县、安定国、敬武县、历乡国、乐信国、武陶国、柏乡国、安乡国

常山郡

(恒山郡)18 元氏县元氏县、石邑、桑中国、灵寿县、蒲吾县、上曲阳县、九门县、井陉县、房子县、中丘县、封斯国、关县、平棘县、鄗县、乐阳国、平台国、都乡国、南行唐县

清河郡14 清阳县清阳县、东武城县、绎幕县、灵县、厝县、鄃县、贝丘县、信成县、 县、东阳国、信乡国、缭县、枣强县、复阳县

赵国

(邯郸郡) 4 邯郸县邯郸县、易阳县、柏人县、襄国县

广平国

(平干国)16 广平县广平县、张县、朝平县、南和县、列人县、斥章县、任县、曲周县、南曲县、曲梁国、广乡县、平利县、平乡县、阳台国、广年县、城乡县

真定国 4 真定县真定县、稿城县、肥累县、绵曼县

中山国14 卢奴县卢奴县、北平县、北新成县、唐县、深泽县、苦陉县、安国县、曲逆县、望都县、新市县、新处县、毋极县、陆成县、安险县

信都国

(广川郡)17 信都县信都县、历县、扶柳县、辟阳县、南宫县、下博县、武邑、观津县、高堤县、广川县、乐乡国、平堤国、桃县、西梁国、昌成国、东昌国、脩县

河间国 4 乐成县乐成县、候井县、武隧县、弓高县

兖州刺史部东郡22 濮阳县濮阳县、观县、聊城县、顿丘县、发干县、范县、茬平县、东武阳县、博平县、黎县、清县、东阿县、离狐县、临邑、利苗县、须昌县、寿良县、乐昌县、阳平县、白马县、南燕县、廪丘县

陈留郡

(济川郡、济阳国)17 陈留县陈留县、小黄县、成安县、宁陵县、雍丘县、酸枣县、东昏县、襄邑、外黄县、封丘县、长罗国、尉氏县、傿县、长垣县、平丘县、济阳县、浚仪县

山阳郡

(昌邑国)23 昌邑昌邑、南平阳县、成武县、湖陵县、东 、方与县、橐县、巨野县、单父县、薄县、都关县、城都国、黄国、爰戚国、郜成国、中乡国、平乐国、郑国、瑕丘县、甾乡国、栗乡国、曲乡国、西阳国

济阴郡

(定陶国)9 定陶县定陶县、冤句县、吕都县、葭密县、成阳县、鄄城县、句阳县、秺县、乘氏县

泰山郡24 奉高县奉高县、博县、茬县、卢县、肥成县、蛇丘县、刚县、柴县、盖县、梁父县、东平阳县、南武阳县、莱芜县、巨平县、嬴县、牟县、蒙阴县、华县、宁阳国、乘丘县、富阳县、桃山国、桃乡国、式县

城阳国

(剧郡) 4 莒县莒县、阳都县、东安县、虑县

淮阳国

(陈郡)9 陈县陈县、苦县、阳夏县、宁平县、扶沟县、固始县、圉县、新平县、柘县

东平国

(济东国、大河郡)7 无盐县无盐县、任城县、东平陆县、富城县、章县、亢父县、

樊县

青州刺史部平原郡19 平原县平原县、鬲县、高唐县、重丘县、平昌国、羽国、般县、乐陵县、祝阿县、瑗县、阿阳县、漯阴县、朸县、富平国、安德县、合阳国、楼虚国、龙额国、安国

千乘郡15 千乘县千乘县、东邹县、湿沃县、平安国、博昌县、蓼城县、建信县、狄县、琅槐县、乐安县、被阳国、高昌县、繁安国、高宛县、延乡县

济南郡

(博阳郡、吕国、济川国)14 东平陵县东平陵县、邹平县、台县、梁邹县、土鼓县、于陵县、阳丘县、般阳县、菅县、朝阳国、历城县、猇国、著县、宜成县

齐郡12 临淄县临淄县、昌国县、利县、西安县、巨定县、广县、广饶县、昭南县、临朐县、北乡国、平广国、台乡县

北海郡26 营陵县营陵县、剧魁国、安丘县、瓡国、淳于县、益县、平寿县、剧国、都昌县、平望国、平的国、柳泉国、寿光县、乐望国、饶国、斟县、桑犊县、平城国、密乡国、羊石国、乐都国、石乡国、上乡国、新成国、成乡国、胶阳国

东莱郡17 掖县掖县、腄县、平度县、黄县、临朐县、曲成县、牟平县、东牟县、?县、育犁县、昌阳县、不夜县、当利县、卢乡县、阳乐国、阳石县、徐乡县

甾川国 3 剧县剧县、东安平县、楼乡县

胶东国8 即墨县即墨县、昌武县、下密县、壮武县、郁秩县、挺县、观阳县、邹卢县高密国

(胶西国) 5 高密县高密县、昌安县、石泉县、夷安县、成乡县

徐州刺史部琅邪郡51 东武县东武县、不其县、海曲县、赣榆县、朱虚县、诸县、梧成县、灵门县、姑幕县、虚水国、临原国、琅邪县、祓国、柜县、瓶国、邞县、雩假国、黔陬县、云国、计斤县、稻国、皋虞国、平昌县、长广县、横县、东莞县、魏其国、昌县、兹乡国、箕国、椑县、高广国、高乡国、柔国、即来国、丽国、武乡国、伊乡国、新山国、高阳国、昆山国、参封国、折泉国、博石国、房山国、慎乡国、驷望国、安丘国、高陵国、临安国、石山国

东海郡38 郯县郯县、兰陵县、襄贲县、下邳县、良成国、平曲县、戚县、朐县、开阳县、费县、利成县、海曲县、兰祺国、缯县、南成国、山乡国、建乡国、即丘县、祝其县、临沂县、厚丘县、容丘国、东安国、合乡县、承县、建阳国、曲阳县、司吾县、于乡国、平曲国、都阳国、阴平国、郚乡国、武阳国、新阳国、建陵国、昌虑国、都平国

临淮郡29 徐县徐县、取虑县、淮浦县、盱眙县、厹犹县、僮县、射阳县、开阳县、赘其县、高山县、睢陵县、盐渎县、淮阴县、淮陵县、下相县、富陵县、东阳县、播旌县、西平县、高平国、开陵国、昌阳国、广平国、兰阳国、襄平国、海陵县、舆县、堂邑、乐陵国

楚国

(彭城郡)7 彭城县彭城县、留县、梧县、傅阳县、吕县、武原县、甾丘县

泗水国 3 凌县凌县、泗阳县、于县

广陵国 4 广陵县广陵县、江都县、高邮县、平安县

荆州刺史部南阳郡36 宛县宛县、犨县、杜衍县、酂国、育阳县、博山国、涅阳县、阴县、堵阳县、雉县、山都县、蔡阳县、新野县、筑阳县、棘阳县、武当县、舞阴县、西鄂县、穰县、郦县、安众国、冠军县、比阳县、平氏县、随县、叶县、邓县、朝阳县、鲁阳县、舂陵国、新都国、湖阳县、红阳国、乐成国、博望国、复阳国

南郡

(临江国)18 江陵县江陵县、临沮县、夷陵县、华容县、宜城县、郢县、邔县、当阳

县、中庐县、枝江县、襄阳县、编县、秭归县、夷道、州陵县、若县、巫县、高成县

江夏郡14 西陵县西陵县、竟陵县、西阳县、襄县、邾县、轪县、鄂县、安陆县、沙羡县、蕲春县、鄳县、云杜县、下雉县、钟武国

桂阳郡11 郴县郴县、临武县、便县、南平县、耒阳县、桂阳县、阳山国、曲江县、含洭县、浈阳县、阴山国

武陵郡13 义陵县索县、孱陵县、临沅县、沅陵县、镡成县、无阳县、迁陵县、辰阳县、酉阳县、义陵县、佷山县、零阳县、充县

零陵郡10 零陵县零陵县、营道、始安县、夫夷县、营浦县、都梁国、泠道、泉陵国、洮阳县、钟武县

长沙国13 临湘县临湘县、罗县、连道、益阳县、下隽县、攸县、酃县、承阳县、湘南县、昭陵县、荼陵县、容陵县、安成县

扬州刺史部庐江郡12 舒县舒县、居巢县、龙舒县、临湖县、雩娄县、襄安县、枞阳县、寻阳县、灊县、皖县、湖陵邑、松兹国

九江郡15 寿春邑寿春邑、浚遒县、成德县、橐皋县、阴陵县、历阳县、当涂国、钟离县、合肥县、东城县、博乡国、曲阳国、建阳县、全椒县、阜陵县

会稽郡

(荆国、吴国)26 吴县吴县、曲阿县、乌伤县、毗陵县、余暨县、阳羡县、诸暨县、无锡县、山阴县、丹徒县、余姚县、娄县、上虞县、海盐县、剡县、由拳县、大末县、乌程县、句章县、余杭县、鄞县、钱唐县、鄮县、富春县、冶县、回浦县

丹扬郡

(故鄣郡)17 宛陵县宛陵县、于朁县、江乘县、春谷县、秣陵县、故鄣县、句容县、泾县、丹阳县、石城县、胡孰县、陵阳县、芜湖县、黝县、溧阳县、歙县、宣城县

豫章郡18 南昌县南昌县、庐陵县、彭泽县、鄱阳县、历陵县、余汗县、柴桑县、艾县、赣县、新淦县、南城县、建成县、宜春县、海昏县、雩都县、鄡阳县、南野县、安平国

六安国 5 六县六县、蓼县、安丰县、安风县、阳泉县

益州刺史部汉中郡12 西城县西城县、旬阳县、南郑县、褒中县、房陵县、安阳县、成固县、沔阳县、钖县、武陵县、上庸县、长利县

广汉郡13 梓潼县梓潼县、汁方县、涪县、雒县、绵竹县、广汉县、葭明县、郪县、新都县、甸氐道、白水县、刚氐道、阴平道

蜀郡15 成都县成都县、郫县、繁县、广都县、临邛县、青衣县、江原县、严道、绵虒县、旄牛县、徙县、湔氐道、汶江县、广柔县、蚕陵县

犍为郡12 僰道僰道、江阳县、武阳县、南安县、资中县、符县、牛鞞县、南广县、汉阳县、?县、朱提县、堂琅县

越巂郡12 邛都县邛都县、遂久县、灵关道、台登县、定莋县、会无县、莋秦县、大莋县、姑复县、三绛县、苏示县、阑县、卑水县、灊街县、青蛉县

益州郡24 滇池县滇池县、双柏县、同劳县、铜濑县、连然县、俞元县、收靡县、谷昌县、秦臧县、邪龙县、味县、昆泽县、叶榆县、律高县、不韦县、云南县、嶲唐县、弄栋县、比苏县、贲古县、毋棳县、胜休县、健伶县、来唯县

牂柯郡17 故且兰县故且兰县、镡封县、鄨县、漏卧县、平夷县、同并县、谈指县、宛温县、毋敛县、夜郎县、毋单县、漏江县、西随县、都梦县、谈稿县、进桑县、句町县巴郡11 江州县江州县、临江县、枳县、阆中县、垫江县、朐忍县、安汉县、宕渠县、鱼复县、充国县、涪陵县

武都郡9 武都道武都道、上禄县、故道、河池县、平乐道、沮县、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

凉州刺史部陇西郡11 狄道狄道、上邽县、安故县、氐道、首阳县、予道、大夏县、羌道、襄武县、临洮县、西县

金城郡13 允吾县允吾县、浩亹县、令居县、枝阳县、金城县、榆中县、枹罕县、白石县、河关县、破羌县、安夷县、允街县、临羌县

天水郡16 平襄县平襄县、街泉县、戎邑道、望垣县、罕幵县、绵诸道、阿阳县、略阳道、冀县、勇士县、成纪县、清水县、奉捷县、陇县、豲道、兰干县

武威郡10 姑臧县姑臧县、张掖县、武威县、休屠县、揟次县、鸾乌县、扑 、媪围县、苍柗县、宣威县

张掖郡10 觻得县觻得县、昭武县、删丹县、氐池县、屋兰县、日勒县、骊靬县、番和县、居延县、显美县

酒泉郡9 禄福县禄福县、表是县、乐涫县、天?县、玉门县、会水县、池头县、绥弥县、干齐县

敦煌郡 6 敦煌县敦煌县、冥安县、效谷县、渊泉县、广至县、龙勒县

安定郡21 高平县高平县、复累县、安俾县、抚夷县、朝那县、泾阳县、临泾县、卤县、乌氏县、阴密县、安定县、参?县、三水县、阴盘县、安武县、祖厉县、爰得县、眴卷县、彭阳县、鹑阴县、月氏道

并州刺史部太原郡21 晋阳县晋阳县、葰人县、界休县、榆次县、中都县、于离县、兹氏县、狼孟县、邬县、盂县、平陶县、汾阳县、京陵县、阳曲县、大陵县、原平县、祁县、上艾县、虑虒县、阳邑、广武县

上党郡14 长子县长子县、屯留县、余吾县、铜鞮县、沾县、涅氏县、襄垣县、壶关县、泫氏县、高都县、潞县、陭氏县、阳阿县、谷远县

云中郡11 云中县云中县、咸阳县、陶林县、桢陵县、犊和县、沙陵县、原阳县、沙南县、北舆县、武泉县、阳寿县

定襄郡12 成乐县成乐县、桐过县、都武县、武进县、襄阴县、武皋县、骆县、定陶县、武城县、武要县、定襄县、复陆县

雁门郡14 善无县善无县、沃阳县、繁畤县、中陵县、阴馆县、楼烦县、武州县、 县、剧阳县、崞县、平城县、埒县、马邑、强阴县

代郡18 代县桑乾县、道人县、当城县、高柳县、马城县、班氏县、延陵县、狋氏县、且如县、平邑、阳原县、东安阳县、参合县、平舒县、代县、灵丘县、广昌县、卤城县朔方刺史部北地郡19 马领县马领县、直路县、灵武县、富平县、灵州县、昫衍县、方渠县、除道、五街县、鹑孤县、归德县、回获县、略畔道、泥阳县、郁郅县、义渠道、弋居县、大 、廉县

上郡23 肤施县肤施县、独乐县、阳周县、木禾县、平都县、浅水县、京室县、洛都县、白土县、襄洛县、原都县、漆垣县、奢延县、雕阴县、推邪县、桢林县、高望县、雕阴道、龟兹县、定阳县、高奴县、望松县、宜都县

西河郡36 平定县富昌县、驺虞县、鹄泽县、平定县、美稷县、中阳县、乐街县、徒经县、皋狼县、大成县、广田县、圜阴县、益阑县、平周县、鸿门县、蔺县、宣武县、千章县、增山县、圜阳县、广衍县、武车县、虎猛县、离石县、谷罗县、饶县、方利县、隰成县、临水县、土军县、西都县、平陆县、阴山县、觬是县、博陵县、盐官县

朔方郡10 朔方县三封县、朔方县、修都县、临河县、呼遒县、窳浑县、渠搜县、沃野县、广牧县、临戎县

五原郡16 九原县九原县、固陵县、五原县、临沃县、文国县、河阴县、蒱泽县、南兴县、武都县、宜梁县、曼柏县、成宜县、稒阳县、莫?县、西安阳县、河目县

幽州刺史部涿郡29 涿县涿县、逎县、谷丘县、故安县、南深泽县、范阳县、蠡

吾县、容城县、易县、广望国、鄚县、高阳县、州乡国、安平县、樊舆国、成国、良乡国、利乡国、临乡国、益昌国、阳乡国、西乡国、饶阳县、中水县、武垣县、阿陵县、阿武国、高郭国、新昌国

勃海郡26 浮阳县浮阳县、阳信县、东光县、阜城县、千童县、重合县、南皮县、定国、章武县、中邑、高成县、高乐县、参户国、成平县、柳国、临乐国、东平舒县、重平县、安次县、脩市国、文安县、景成国、束州县、建成县、章乡国、蒲领国

上谷郡15 沮阳县沮阳县、泉上县、潘县、军都县、居庸县、雊瞀县、夷舆县、宁县、昌平县、广宁县、涿鹿县、且居县、茹县、女祈县、下落县

渔阳郡12 渔阳县渔阳县、狐奴县、路县、雍奴县、泉州县、平谷县、安乐县、厗奚县、犷平县、要阳县、白檀县、滑盐县

右北平郡16 平刚县平刚县、无终县、石成县、延陵县、俊靡县、薋县、徐无县、字县、土根县、白狼县、夕阳县、昌城县、骊成县、广成县、聚阳县、平明县

辽西郡14 且虑县且虑县、海阳县、新安平县、柳城县、令支县、肥如县、宾从县、交黎县、阳乐县、狐苏县、徒河县、文成县、临渝县、絫县

辽东郡18 襄平县襄平县、新昌县、无虑县、望平县、房县、候城县、辽队县、辽阳县、险渎县、居就县、高显县、安市县、武次县、平郭县、西安平县、文县、番汗县、沓氏县玄菟郡 3 高句骊县高句骊县、上殷台县、西盖马县

乐浪郡25 朝鲜县朝鲜县、 县、浿水县、含资县、黏蝉县、遂成县、增地县、带方县、驷望县、海冥县、列口县、长岑县、屯有县、昭明县、镂方县、提奚县、浑弥县、吞列县、东暆县、不而县、蚕台县、华丽县、邪头昧县、前莫县、夫租县

广阳国 4 蓟县蓟县、方城县、广阳县、阴乡县

交阯刺史部南海郡 6 番禺县番禺县、博罗县、中宿县、龙川县、四会县、揭阳县郁林郡12 布山县布山县、安广县、阿林县、广郁县、中留县、桂林县、潭中县、临尘县、定周县、增食县、领方县、雍鸡县

苍梧郡10 广信县广信县、谢沐县、高要县、封阳县、临贺县、端谿县、冯乘县、富川县、荔浦县、猛陵县

交阯郡10 羸 羸 、安定县、苟屚县、麊泠县、曲昜县、北带县、稽徐县、西于县、龙编县、朱?县

合浦郡 5 合浦县徐闻县、高凉县、合浦县、临允县、朱卢县

九真郡7 胥浦县胥浦县、居风县、都庞县、余发县、咸驩县、无切县、无编县

日南郡 5 西卷县朱吾县、比景县、卢容县、西卷县、象林县

《汉书?地理志》无记载的郡国[编辑]

以下都是《汉书?地理志》无记载的郡国,这些郡、国部分是秦置,后来被废除,或是西汉后期设置,或只是短时间存在过。

衡山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属荆州刺史部,郡治邾县。后屡改衡山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废,析东部属庐江郡,西部属江夏郡。

象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属益州刺史部。汉昭帝元凤五年(前76年)废。淮南国,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设置,属扬州刺史部。辖境为九江、衡山、庐江、豫章四郡。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废淮南国,改为九江郡。

东阳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属徐州刺史部。辖东海郡南部的东阳县一带。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改东阳郡为广陵郡。

江都国,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置,属徐州刺史部,以东阳郡、故鄣郡为其境。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国除。

苍海郡,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置,属幽州刺史部。由于史籍记载简略,其建制情况已难以详考。元朔三年(前126年)废。

沈黎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属益州刺史部,郡治笮都县。其领县可考者有笮都县、青衣县、旄牛县、徙县、严道五县。汉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省沈黎郡入蜀郡。珠崖郡,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置,属交阯刺史部,郡治瞫都县。其领县今可考者有瞫都县、珠崖县、苟中县、紫贝县、临振县、玳瑁县、山南县七县。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废。

儋耳郡,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置,属交阯刺史部,郡治儋耳县。其领县今可考者有儋耳县、至来县、九龙县三县。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儋耳郡并入珠崖郡。

真番郡,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置,属幽州刺史部,郡治霅县。其领县今可考者有霅县、含资县、带方县、海冥县、列口县、长岑县、昭明县、提奚县八县。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并入乐浪郡。

临屯郡,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置,属幽州刺史部,郡治东暆县。领十五县,今可考者有六县,包括东暆县、不而县、蚕台县、华丽县、邪头昧县、前莫县。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并入乐浪郡。

汶山郡,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置,属益州刺史部,郡治汶江县。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撤销汶山郡,改为蜀郡北部都尉。

广宗国,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分巨鹿郡置,不久即废。

西海郡,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置,属凉州刺史部,郡治龙耆城。设修远县、监羌县、兴武县、军虏县、顺砾县五县。

太常郡,即由太常管理的郡,专门管理皇家陵县的一个特殊郡,位于长安县附近的三辅境内。西汉太常领县的制度不知起源于何时,至迟在汉武帝时已有。太常郡领九县:长陵县(高帝陵)、安陵县(惠帝陵)、霸陵县(文帝陵)、南陵县(薄太后陵)、阳陵县(景帝陵)、茂陵县(武帝陵)、云陵县(赵婕妤陵)、平陵县(昭帝陵)、杜陵县(宣帝陵)。汉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废除了陵县制。

西域都护府[编辑]

主条目: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编辑]

主条目:西域都护府

西汉行政区划变更年表[编辑]

皇帝纪年公元年年内行政区划变更

高帝元年前206年

正月,项羽分封诸侯,内史西部设雍国,内史东部设塞国

八月,塞王司马欣降汉,塞国新设渭南郡、河上郡

高帝二年前205年

六月,雍国平定,新设中地郡

高帝五年前202年

撤销黔中郡,其西北部分并入南郡、巴郡,余部新设武陵郡

析庐江郡新设豫章郡

新设韩国,领颍川郡

新设楚国,领陈郡、薛郡、泗水郡、东海郡、鄣郡、吴郡(会稽郡)六郡

新设梁国,领砀郡

新设赵国,领常山郡、邯郸郡、巨鹿郡三郡

新设燕国,领广阳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六郡

新设淮南国,领九江郡、庐江郡、衡山郡、豫章郡四郡

新设长沙国,领长沙郡、武陵郡二郡

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四郡成为化外之地

高帝六年前201年

析巴郡、蜀郡新设广汉郡

析东海郡新设东阳郡

析楚国新设荆国,领鄣郡、吴郡、东阳郡三郡

析济北郡新设博阳郡

析琅邪郡新设胶西郡

析琅邪郡新设城阳郡

楚国之陈郡改为直属汉廷

韩国封地迁至太原郡,颍川郡改为直属汉廷

新设代国,领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三郡

新设齐国,领济北郡、博阳郡、临淄郡、胶东郡、琅邪郡、胶西郡、城阳郡七郡高帝七年前200年

撤销韩国(共维持2年),太原郡直属汉廷

高帝九年前198年

撤销代国(共维持3年),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三郡划属赵国

撤销渭南郡、河上郡、中地郡三郡,合并设置内史

析巨鹿郡新设清河郡、河间郡二郡,属赵国

高帝十一年前196年

梁国增领东郡

析云中郡新设定襄郡

复设代国(第二次设置),领定襄郡、雁门郡、代郡、太原郡四郡

赵国之雁门郡、代郡二郡改属代国

赵国之云中郡改为直属汉廷

新设淮阳国,领颍川郡、陈郡二郡

高帝十二年前195年

荆国改为吴国

析长沙郡新设桂阳郡,属长沙国

惠帝元年前194年

撤销淮阳国(共维持2年),颍川郡、陈郡二郡直属汉廷

惠帝二年前193年

博阳郡改为济南郡

齐国之城阳郡改为鲁元公主汤沐邑

吕后元年前187年

撤销陈郡,复设淮阳国(第二次设置)

撤销赵国之常山郡,新设常山国

撤销齐国之济南郡,新设吕国

吕后六年前182年

撤销楚国之薛郡,新设鲁国

吕国改为济川国

梁国改为吕国(新)

撤销齐国之琅邪郡,新设琅邪国

文帝元年前179年

撤销吕国(共维持8年),砀郡、东郡二郡直属汉廷

撤销淮阳国(共维持8年),改设淮阳郡,直属汉廷

撤销鲁国(共维持3年),改设薛郡,划属楚国

撤销常山国(共维持8年),改设常山郡,划属赵国

撤销济川国(共维持2年),改设济南郡,划属齐国

撤销琅邪国(共维持2年),改设琅邪郡,划属齐国

齐国增领城阳郡(鲁元公主汤沐邑)

文帝二年前178年

撤销砀郡,复设梁国(第二次设置)

撤销赵国之河间郡,新设河间国

撤销代国之太原郡,新设太原国

撤销齐国之济南郡、济北郡,合并新设济北国

撤销齐国之城阳郡,新设城阳国

文帝三年前177年

撤销济北国(共维持1年),济南郡、济北郡二郡改为直属汉廷

文帝四年前176年

撤销太原国(共维持2年),改设太原郡,属代国

撤销淮阳郡,复设淮阳国(第三次设置)

文帝六年前174年

撤销淮南国(共维持28年),九江郡、庐江郡、衡山郡、豫章郡四郡直属汉廷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

撤销淮阳国(共维持8年),改设淮阳郡、汝南郡二郡,直属汉廷

撤销城阳国(共维持10年),改设城阳郡,划属齐国

复设淮南国(第二次设置),领九江郡、庐江郡、衡山郡、豫章郡四郡

文帝十五年前165年

撤销河间国(共维持13年),改设河间郡、广川郡、勃海郡三郡,直属汉廷

撤销齐国(共维持36年),临淄郡、胶东郡、胶西郡、琅邪郡、城阳郡五郡改为直属汉廷文帝十六年前164年

撤销城阳郡,复设城阳国(第二次设置)

撤销济北郡,复设济北国(第二次设置)

撤销临淄郡,复设齐国(第二次设置),新设甾川国

撤销济南郡,新设济南国

撤销胶东郡,新设胶东国

撤销胶西郡,新设胶西国

撤销淮南国之衡山郡,新设衡山国

撤销淮南国之庐江郡、豫章郡二郡,新设庐江国

内史分为右内史、左内史

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

撤销长沙国(共维持45年),长沙郡、武陵郡、桂阳郡三郡改为直属汉廷

撤销淮阳郡,复设淮阳国(第四次设置)

撤销长沙郡,复设长沙国(第二次设置)

撤销南郡,新设临江国

撤销汝南郡,新设汝南国

撤销河间郡,新设河间国

撤销广川郡,新设广川国

赵国之常山郡改为直属汉廷

析胶西国新设北海郡,直属汉廷

景帝三年前154年

撤销汝南国(共维持1年),改设汝南郡

撤销淮阳国(共维持1年),改设淮阳郡

撤销济南国(共维持10年),改设济南郡

撤销济北国(共维持10年),改设济北郡

撤销胶东国(共维持10年),改设胶东郡

撤销吴国(共维持41年),鄣郡、东阳郡二郡新设江都国,会稽郡(吴郡)改为直属汉廷赵国之巨鹿郡、清河郡二郡改为直属汉廷

代国之雁门郡、代郡、定襄郡三郡改为直属汉廷

燕国之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五郡改为直属汉廷

楚国之沛郡、东海郡二郡改为直属汉廷

撤销楚国之薛郡,复设鲁国(第二次设置)

析常山郡新设中山国

景帝四年前153年

撤销赵国(共维持49年),改设邯郸郡

撤销庐江国(共维持11年),庐江郡、豫章郡二郡改为直属汉廷

撤销临江国(共维持2年),改设南郡

析济北郡新设平原郡

析胶东郡新设东莱郡

撤销济北郡,复设济北国(第三次设置)

撤销胶东郡,复设胶东国(第二次设置)

景帝五年前152年

撤销广川国(共维持3年),新设信都郡

析邯郸郡新设魏郡

撤销邯郸郡,复设赵国(第二次设置)

景帝七年前150年

撤销胶东国(共维持3年),改设胶东郡

撤销南郡,复设临江国(第二次设置)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

撤销信都郡,复设广川国(第二次设置)

撤销胶东郡,复设胶东国(第三次设置)

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

撤销临江国(共维持3年),改设南郡

撤销清河郡,新设清河国

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

撤销常山郡,复设常山国(第二次设置)

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

析梁国复设济川国(第二次设置)

析梁国新设济东国、山阳国、济阴国

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

撤销济阴国(共维持1年),改设济阴郡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

撤销济川国(共维持6年),改设济川郡

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

撤销山阳国(共维持8年),改设山阳郡

撤销清河国(共维持11年),改设清河郡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新设犍为郡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

撤销燕国(共维持74年),改设广阳郡

新设苍海郡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

撤销齐国(共维持37年),改设齐郡

新设朔方郡、五原郡二郡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

撤销苍海郡(共维持2年)

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

析上郡新设西河郡

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

撤销淮南国(共维持46年),改设九江郡

撤销衡山国(共维持42年),改设衡山郡

济川郡改为陈留郡

析巨鹿郡新设广平郡

析济南郡新设泰山郡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

撤销江都国(共维持33年),东阳郡改为广陵郡,鄣郡改为丹阳郡,直属汉廷庐江郡迁往江北

撤销衡山郡,析南郡、衡山郡新设江夏郡

析九江郡新设六安国

新设酒泉郡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

析广阳郡新设涿郡

析沛郡、广陵郡新设临淮郡

撤销广阳郡,复设燕国(第二次设置)

撤销齐郡,复设齐国(第三次设置)

撤销广陵郡,新设广陵国

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

撤销济东国(共维持28年),新设大河郡

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

撤销代国(共维持82年),改设太原郡

撤销常山国(共维持31年),改设常山郡、新设真定国

撤销清河郡,复设清河国(第二次设置)

析北地郡新设安定郡

析陇西郡新设天水郡

析右内史、河南郡、南阳郡三郡新设弘农郡

析东海郡新设泗水国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

析桂阳郡新设零陵郡

析酒泉郡新设张掖郡、敦煌郡二郡

新设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郁林郡、象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牂柯郡、武都郡、汶山郡、沈黎郡、越巂郡十三郡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

撤销齐国(共维持7年),改设齐郡、新设千乘郡

新设儋耳郡、珠崖郡二郡

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

新设益州郡

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

撤销胶西国(共维持56年),改设胶西郡

新设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玄菟郡四郡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

撤销右内史,改设京兆尹、右扶风

撤销左内史,改设左冯翊

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

撤销沈黎郡(共维持14年),并入蜀郡

撤销山阳郡,新设昌邑国

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

撤销广平郡,新设平干国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

撤销济北国(共维持66年),并入泰山郡

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

撤销儋耳郡(共维持28年),并入珠崖郡

撤销真番郡(共维持26年)、临屯郡(共维持26年)二郡,并入乐浪郡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

析张掖郡、陇西郡、天水郡三郡新设金城郡

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

撤销燕国(共维持37年),改设广阳郡

昭帝元凤五年前76年

撤销象郡(共维持35年),并入郁林郡、牂柯郡

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

撤销昌邑国(共维持23年),改设山阳郡

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

撤销胶西郡,新设高密国

撤销广阳郡,新设广阳国

撤销广川国(共维持78年),改设信都郡宣帝地节元年前69年

撤销楚国(共维持133年),改设彭城郡

赵国绝继

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

撤销汶山郡(共维持44年),并入蜀郡

析张掖郡新设武威郡

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

赵国复继

撤销清河国(共维持48年),改设清河郡撤销信都郡,复设广川国(第三次设置)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

撤销淮阳郡,复设淮阳国(第五次设置)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

新设西域都护府

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

撤销平干国(共维持35年),改设广平郡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

撤销中山国(共维持99年),改设中山郡宣帝五凤四年前54年

撤销广陵国(共维持63年),改设广陵郡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

撤销大河郡,新设东平国

撤销济阴郡,新设定陶国

宣帝甘露四年前50年

撤销广川国(共维持16年),改设信都郡宣帝黄龙元年前49年

撤销定陶国(共维持3年),改设济阴郡

撤销彭城郡,复设楚国(第二次设置)

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

长沙国绝继

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

撤销广陵郡,复设广陵国(第二次设置)撤销清河郡,复设清河国(第三次设置)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

长沙国复继

撤销珠崖郡(共维持64年)

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

撤销清河国(共维持4年),改设清河郡

撤销中山郡,复设中山国(第二次设置)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

撤销太常郡,并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撤销陈留郡,新设济阳国

撤销河间国(共维持117年),改设河间郡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

撤销信都郡,新设信都国

元帝建昭四年前35年

撤销中山国(共维持8年),改设中山郡元帝建昭五年前34年

撤销济阳国(共维持7年),改设陈留郡撤销山阳郡,复设山阳国(第二次设置)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

撤销河间郡,复设河间国(第二次设置)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

撤销山阳国(共维持9年),改设山阳郡撤销济阴郡,复设定陶国(第二次设置)成帝阳朔元年前24年

楚国绝继

成帝阳朔二年前23年

楚国复继

撤销信都国(共维持14年),改设信都郡撤销中山郡,复设中山国(第三次设置)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

成阳国绝继

成帝鸿嘉四年前17年

广陵国绝继

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

成阳国复继

成帝元延二年前11年

广陵国复继

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

撤销定陶国(共维持20年),改设济阴郡撤销信都郡,复设信都国(第二次设置)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

撤销东平国(共维持48年),改设东平郡撤销广平郡,新设广平国

平帝元始元年1年

撤销东平郡,复设东平国(第二次设置)西汉行政区关系表[编辑]

西汉前期

中央王国

郡郡

西汉中期中央

郡王国

西汉后期中央

(州)

行政区划界限管理系统

行政区划界限管理系统 一、建立行政区划界限数据库,实现勘界成果的数字化管理 1.将勘界协议书附图及工作用图经扫描、几何纠正及色彩校正后,形成在内容、几何精度和色彩等方面与原勘界协议书附图基本保持一致的栅格数据文件。同时,在数字栅格地图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现有比例尺的标准基础数据进行行政区划界限专题和地图各要素的数字线划地图的矢量数据采集。 2.将勘界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行政区划界线的协议书、请示、批复文件及界桩登记表、成果表、工作总结、界线联检等勘界文档资料录入、整理,将以上勘界成果资料进行扫描、处理、分类,为行政区划界线数据库档案等准备电子档案基础数据。 二、建立行政区划界线信息化管理 三、

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导致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来越深,土地价格扭曲刺激城市不合理扩张,导致各种名目的圈地手段层出不穷;但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在经济理性驱动下又产生了两个意外的效果:一是地方政府有足够动力对城市周边自上而下的无序建设进行控制。 对于大规模的城市再开发,如果依赖于房地产企业或民间力量来推进的话,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企业改制留下的诸多后遗症将给开发进程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像很多生地挂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拆迁安置方便往往矛盾重重、难以推进,造成很多社会矛盾。而地方政府借助强大的行政动员能力、雄厚的资金保障以及其他综合政策的优势,在推进大规模城市再 开发方面的优势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城市空间生产的双重性在于,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动力,增加了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资,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速度,城市表面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其潜在的成本是巨大的,一是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广大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发展机会和广大非城市居民的福利为代价的;二是是因为空间生产的高成本导致土地价格上涨过快,带动了生产成本和城市生活成本快速上扬,反过来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城市化与工业化受阻,这些都会导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失衡的格局更加突出。 失调的城市功能体系 1.物质空间与功能需求脱节 在地方政府空间生产的行为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产与消费环节已经分离,生产的目标是城市空间的交换价值,而不再是它的使用价值。 从理论上分析,在一国之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一般是不允许关税壁垒的存在。因此,如果没有政治上的割据,在统一大市场的作用下,区域经济不会出现分割现象的,而是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态纵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组织区域经济运行时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个行政区域管辖范围,而应突破行政区划界线,在更大的经济联系空间范围内,按经济区网络合理组织区域经济运行,大力培育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区经济,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然而在我国,由于特定的的历史和体制背景,行政区的经济功能十分突出,并且,在地方政府强烈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政府对经济的不合理干预行为十分严重,使区域经济行为带有强烈的政府行为色彩,因此,一旦触及局部与整体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时,在内外运行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这种政府行为就往往容易演变成地方本位主义和保护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地方政府行政管辖范围的行政区划界线,也就如同一

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根据以下原则: 1、政治原则 促使国家机zhi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dao,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2、经济原则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3、民族原则 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此外,也顾及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 国家都是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各国的行政区划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有其明显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例如,中国从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建立统一国家并施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也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 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调整的一般原则:1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2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 有利于各族

人民的团结 4 参照历史、实事求是 5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6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应遵循的具体原则:1 有利于各地的经济发展 2 尽量保持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 3 新省区的面积、人口与经济容量基本要求 4 区域内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完善性 5 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性6 充分考虑民族的地域分布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7 区域人文文化现象的近似性 8 必须依托和培育区域中心城市 9 军事与国防安全原则10 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基本稳定的原则

备战2020地理真题专项训练——中国的行政区划

备战2020地理真题专项训练——中国的行政区划 【知识点回顾】 一、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三级。 二、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门2个特别行政区。 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四、特殊的省级行政区。 1.跨纬度最广的是省。 跨经度最广的是自治区。 2.地处纬度最高的是省。 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3.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是省。 4.大陆海岸线最长的是省。 沿海岛屿最多的是省。 5.全部处于热带的是省。 6.邻国最多的是自治区。 邻省最多的是自治区、省。 7.面积最大的是自治区。 面积最小的是特别行政区。 8.人口最多的是省。 人口最少的是特别行政区。 9.同时濒临黄、渤海的是省、省。

10.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是省、自治区、省、省。【真题演练】 1.(2019邵阳)湖北省有“千湖之省”的美誉,黑龙江省的大庆市有“百湖之城”的美称。据此完成下题。 如图中四省区轮廓与湖北省相对应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019宜昌)2018年1明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大的桥岛隧集群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该桥主体所在的广东省的简称是 A.桂B.粤 C.闽D.琼 3.(2019齐齐哈尔)我国最早看到日出的省级行政区是 A.海南省B.黑龙江省 C.台湾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2019云南)下图是老王在银川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题。 银川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川B.甘C.宁D.青 5.(2019广安)下列选项不属于省级行政区域的是 A.四川省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广安市D.重庆市 6.(2019广元)“在祖国的西南部,有一片广袤的土地,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差异明显;长江犹如一条蓝色玉带,镶嵌在南部大地上。它,就是我们的家乡﹣﹣四川。”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平鲁区乡镇行政区划现状基本情况表

平鲁区乡镇行政区划现状基本情况表

阎 阎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9704404.html,/host/140603.html 据平鲁金农网 双碾乡简介: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1958年设双碾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20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0.8万。通公路。辖双碾、大有坪、红娘墓、段山寺、良关、黄榆坡、杨家窑、计家窑、潘井沟、东水洼、刘井沟、三角嘴、下井沟、河叶沟、扒齿沟、韩家山寺、前马亮沟、九坪梁、和尚壁、白辛庄、大泉沟、土圈沟、上井沟、侯港、东港、曹井沟、雄沟梁、柳沟、吴家窑、顾家店3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莜麦、豌豆、马铃薯、胡麻。 凤凰城镇简介: 凤凰城镇地处朔州市北部,北靠高石庄乡、西倚阻虎乡和双碾乡,南邻西水界乡,东部毗邻右玉县。距朔州市区70公里,距平鲁区政府所在地井坪镇40公里,位于两省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镇总面积184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委员会、3050户,人口10813人,耕地54657.8亩,。2007年实现社会总产值4500万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农民劳务输出1500人。主导产业为粮油种植,有一座粮油加工厂。凤凰城镇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望,历史上是山西与内蒙古联系的咽喉要道。凤凰城镇是平鲁区提出重点建设的:“一城四镇”中的四镇中的四镇之一,境内有两条最重要的交通干线109国道和平朔一级路,区位交通突出。109国道横贯全境,是山西与内蒙古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省道平朔一级路北起凤凰城,南到朔州市,是凤凰城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要道。凤凰城源于明朝初期,相传凤凰城开始修筑城垣的时候,筑城的能工巧匠在放线时,见依城背靠的北固山顶落下一只美丽的凤凰,瞬时将工匠放好的工程线神不知鬼不觉地移到了正在筑城的坝门(即凤头)位置。当时正

上海市分乡镇行政区划组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市分乡镇行政区划组图 篇一: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实验环境及数据................................................. (1) 3实验要求................................................. (1) 3.1数据的符号化显示................................................. (1) 3.2注记标注................................................. .. (2)

3.3绘制格网................................................. .. (2) 3.4绘制环境污染专题层................................................. . (2) 3.5添加图幅整饰要素................................................. (2) 4实验主要步骤................................................. .. (2) 5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制作的主要步骤................................................. ..5 5.1数据符号化................................................. (5) 5.1.1打开shanghai.mxd地图文档 (5) 5.1.2根据排序规则对图层进行排序 (5)

我国有几级行政区划——一篇文章帮你理清

我国有几级行政区划——一篇文章帮你理清 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建国前后初步形成,建国之后多次调整逐步形成完善的。为什么说建国前后,因为建国之前解放区已经形成了一部分较为成熟的行政区划,比如内蒙古自治政府就成立于1947年,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除去特殊情况,我国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四个等级。(副省级、副地级行政区属于特殊情况)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我国的行政区划。一、省级行政区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全国共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省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中有23个省。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省指的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中央机构,而不是地方行政区划。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开始于元朝,成熟于明清,民国时期沿用,建国后也采用了省这一行政区划。元朝设立的行省,全称是“行中书省”。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所谓行中书省就是“行动中的中书省”,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全权机关。当时元朝在中国设立了很多行省,但是在今天京津冀鲁晋地区没有设行省,这个地区直辖于中书省。看下图的岭北行省到了北冰洋了,真是大啊!现在的23个省包括: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长春)、辽宁省(省会沈

阳)、江苏省(省会南京)、山东省(省会济南)、安徽省(省会合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河南省(省会郑州)、湖北省(省会武汉)、湖南省(省会长沙)、江西省(省会南昌)、陕西省(省会西安)、山西省(省会太原)、四川省(省会成都)、青海省(省会西宁)、海南省(省会海口)、广东省(省会广州)、贵州省(省会贵阳)、浙江省(省会杭州)、福建省(省会福州)、台湾省(省会台北)、甘肃省(省会兰州)、云南省(省会昆明)。 2.自治区我国非常重视各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背景: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 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经过多年的调整已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体系,即农村行政区划体系、城市行政区划体系及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区划体系。 城市行政区划体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行政区划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行政区划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按“精减、效能”的原则,改革市镇设置标准,确定新的设市模式,有利地推动了中国城镇的发展。 中国城市的法定概念包括设市城市和建制镇两部分,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在20万至50万之间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 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中国设市城市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建制镇五类,其中特大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按照行政级别,中国设市城市又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建制镇属于县级以下。 记事 到1997年底,中国的城市总数已达668个,建制镇18316个。在设市城市中包括:特大城市34个,大城市47个,中等城市203个,小城市384个。直辖市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均为特大城市);副省级市为: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5个(除宁波外均为特大城市);地级市207个;县级市442个。 截至1997年底,中国城市(包括建制镇)非农业人口总数28386万,其中设市城市中的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为7462.10万,大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为3241万,中等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为4542万。 2002年6月5日新华社报道,建设部日前公布的《2001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1年末,中国有设市城市664个,城市人口近3.6亿人,城市面积60.7万平方公里,城市范围内人口密度588人/平方公里。 2003年5月21日新华社报道,建设部日前发布的《2002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2年末,中国有设市城市660个,城市人口35343.78万人。城市面积464772平方公里。城市范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60人。统计公报还显示,中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保持较快发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得到较好改善。2002年,中国完

最新全国街道乡镇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表(精)

11110111010111010100111010100211010100311010100411010100511010100611 010100711010100811010100911010101011010211010200111010200311010200711010 200911010201011010201111010201211010311010300111010300211010300311010300 411010300511010300611010300711010411010400111010400211010400311010400411 010400511010400611010400711010400811010511010500111010500211010500311010 5004110105005 11110111010111010111010111010111010111010111010111010111010111010111 011101021101021101021101021101021101021101021101110103110103110103110103 110103110103110103110111010411010411010411010411010411010411010411010411 01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0北京市市辖区东城区东华门街道景山街道交道口街道安定门街道北新桥街道东四街道朝阳门街道建国门街道东直门街道和平里街道西城区 西长安街街道新街口街道月坛街道展览路街道德胜街道金融街街道什刹海街道崇文区前门街道崇文门外街道东花市街道龙潭街道体育馆路街道天坛街道永定门外街道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天桥街道椿树街道陶然亭街道广安门内街道牛街街道白纸坊街道广安门外街道朝阳区建外街道朝外街道呼家楼街道三里屯街道左家庄街道102030414141414141414141413041414141414141304141414141414130414141414141 4141304141414141 11010500711010500811010500911010501011010501111010501211010501311010 501411010501511010501611010501711010501811010501911010502111010502211010 502311010502411010502511010502611010502711010502811010502911010503011010 503111010503211010503311010503411010503511010503611010503711010503811010 503911010504011010504111010504211010540011010550111010611010600111010600 2110106003110106004110106005110106006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 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 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 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0511011101061101061101061101061

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概况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是中央集权出现后的产物。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随着朝代的更迭,其最明显的变化特征莫过于行政区划的变化。从行政区划的定义可知,其变化过程是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同步的,因而地方的行政区划和中央政府便会产生分权和集权的矛盾,而这也是推动行政区划变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中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史也就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调整史。那么行政区划的划分又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由于行政区划的作用是统治和管理土地和人民,因此其划分和管理的决定性因素是政治。在中国历史上政区的划分是以政治为首要因素,同时顾及到自然、经济等相关因素。在中央政权稳定的情况下,最理想的是三者的兼顾。 具体从政区地理的角度来看,行政区划基本上遵循四个要素,即中央到地方分几个层次进行管理;行政区面积范围;国家内部政区间的界线;行政中心的选择。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意味着行政区划的变迁,而这种变迁也在很大程度上综合反映了我国人文地理面貌的变化。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地方行政单位是县,至春秋早期其含义已与邑类似,并多见与各类文献中,而秦和楚更是最早势力含有行政区划意义的县的国家。 较之县稍晚出现的是郡,大约在春秋中晚期,初期郡的地位较低,地理位置也较偏远。此时郡与县的出现已经开始慢慢打破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废分封,行郡县,使郡县二级制得到正式的实行。初分天下36郡,后增加桂林、南海、象郡等至46郡。 至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由于秦末农民起义中六国旧贵族的要求,也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尽管后来汉高祖陆续废除异姓王而分封同姓诸侯,地方和中央集权的矛盾还是无法避免。这就出现了从景帝开始的削藩策略,至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等措施,使汉代王国灵帝大为缩小。至此汉又回归至郡县二级制。西汉初继承秦41郡,至汉平帝时中央政府所辖103郡,而东汉时达到105郡,但此时由于刺史制度的实行和演变,郡的行政级别已将为二级,州则升至以及行政区。 从东汉开始至魏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制。其发展经历了东汉的十三州到三国的十九州再到西晋时的二十一州。西晋后,由于侨置郡县的泛滥,行政区划开始变得异常混乱,州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从刘宋的二十一州到陈的六十四州(公元580年),而在公元581年,北方的州的数量已达到二百一十一。此时州郡县三级制已混乱到极致,行政区划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至隋唐五代,都府制代替了州郡县三级制,隋至唐初设总管府,唐武德七年改为都督府,又由于少数民族政权对唐边疆的压力,遂开始设置节度使,掌一州或数州之军政大权。而节度使的权力过度膨胀导致的结果便是安史之乱,唐代也由此由盛转

【全文】《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word版)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已经2017年11月22日国务院第19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区划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规划。行政区划应当保持总体稳定,必须变更时,应当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制订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应当及时报告党中央。 第三条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以及变更隶属关系或者行政区域界线时,应当考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情况;变更人民政府驻地时,应当优化资源配置、便于提供公共服务;变更行政区划名称时,应当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第四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具体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行政区划相关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行政区划的具 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行政区划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区划管理工作的领导,将行政区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行政区划的管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第七条下列行政区划的变更由国务院审批: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简称、排列顺序的变更; (二)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自治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 (三)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 (四)凡涉及海岸线、海岛、边疆要地、湖泊、重要资源地区及特殊情况地区的隶属关系或者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第八条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国务院备案。 第九条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依照法律、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撤销、更名、驻地迁移、管辖范围的确定和变更,由批准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审批。

全国乡镇区划边界数据 全国乡镇边界矢量数据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全国乡镇区划边界数据全国乡镇边界矢量数据 北京揽宇方圆全国乡镇行政区划数据,是结合野外实测资料,同时参照有关地理图件,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开展行政区划地图矢量化工作,最终获取全国乡镇区划边界数据。主要包括省市乡、镇、街道矢量边界,精度满足1:10万比例尺要求。 行政区划:简称政区,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原则: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中国现行六级行政区,即省级、地级、县级、乡级、村级、组级,其中省、县、乡三级为基本行政区。 截止2014年,共统计六级行政区(数量): (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共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共333个其中:11个地区、3个盟、30个自治州、289个市; (三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共2854个其中:1429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361个县级市、893个(市辖)区、1个林区、1个特区; (四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共40497个其中:11626个乡、1034个民族乡、20117个镇、7566个街道、151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2个(县辖)区; (五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共N个其中行政村、社区; (六级行政区)组级行政区共N个其中行政村村民小组、社区居民小组。

(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共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共333个其中:11个地区、3个盟、30个自治州、289个市;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朱秋霞 原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1期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分析了行政体制与财税体制相分离的情况,指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财政效率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批评了试图重新划分行政区划来提高财政效率的设想。 关键词:行政区划/地方财政/效率 近年来,随着由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带来的市场化进程的進一步深入,对地方财政体制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需求显得日益突出。中国现有的地方财政体制以及行政体制必须进行比较大的改革,这似乎已经是理论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的共识。一种改革方案是:增加省级行政单位,由省直接管理县市。同时,取消乡镇,由县直接管村,因为现在乡镇管理人员太多,财政危机严重,上级政府无法控制乡镇,所以不如取消乡镇。这样的结果就形成了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相同的财政体制:三级行政,三级财政,而且财政和行政是同一的层次。本人认为,这种方案是建立在以美国制度为西方发达国家制度模式代表的表面理解的基础上的,忽视了一些制度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此,本文试图对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些相关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讨论,为中国地方财政改革的方案选择排除理论上的误区。省(州)地方自治的立国原则对于世界上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来说,由其建国的历史特点,基本上是联邦制国家。在这些联邦制国家,州(省)是基本的自治单位。州自治主要体现为州的重要事务由本州人民决定,而联邦所拥有的权力理论上只是州对国家权力的让渡。联邦(中央)政府无权改变州(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包括决定省府这样的事情。从财政体制上来说,最早的权力让渡形式就是关税联盟,例如德国的普鲁士关税联盟。由于这样一个特点,对于大部分西方国家来说,州作为固定的行政单位,其管辖的范围,立国以后一经形成就固定不变。美国最初只有13个州,最后通过购买和扩张,扩大为现在的50个州,但是其已经有的州,一经形成以后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德国和法国边境地区的萨尔州,本来是属于法国所有,后来通过居民自决,加入德国,成为德国的一个州。东西德统一,也是通过由东德加入西德的方式实现的。最近,德国为勃兰登堡是否加人柏林市进行居民投票。对于我们相当一些中国人来说,自治也许只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文化传统,而我的理解是,这是西方国家立国的基本理念。一个通常的误解是,先有国家,后有国民,而正确的理解是先有国民,后有国家。如果一个国家不是以自治的单位联合而成,那么国家本身就没有民众授权的法律基础。因此,从民意授权立国的基本原则来说,省(州)作为基本自治单位的管辖范围是不可以通过行政区改革,而只有通过当地居民投票的方式才能加以改变的。

地理八年级上册1.1.3三级行政区划教案

1.1.3三级行政区划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 2、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并且正确填注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 3、通过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特别是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进而激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位置。 2、难点: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具: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秋游的时候,老师是不是对同学们进行分组了呀?这是为什么呢?(便于管理) 2、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国也进行了进一步划分,我们叫做行政区划。翻开新课。 (二)新课讲解: 1、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三级: (1)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 (2)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如香港和澳门)。 你知道你的户口所在地吗?学生填后说明。过渡: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

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我国的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23个省; (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4)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各省级行政区划、简称、省会: 4、记忆省级行政区的方法: (1)按方位记忆: ①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 ②北部:边疆一区内蒙古自治区 ③南部沿海:四省一区(两特),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④西南:三省一区一市,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⑤西北内陆三省两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探索

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探索 论文内容摘要:在界定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概念时,应全面考虑不同行政区划的地理邻近性、产业关联性,本文基于行政区域创新体系与跨行政创新体系的辩证关系以及借鉴美国、日本的都市圈模式等因素,对跨行行政区创新体系进行研究综述。随着生产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加剧、劳动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延伸,区域之间的合作愈加密切,跨行政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化发展的主流趋势。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行政区域跨行政区域创新创新体系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基于行政区域的,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这种创新体系往往加强了行政区域意识,人为地隔断了创新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主体与要素的流动(特别是在区域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从而降低了区域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创新效率与能力。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现状 在国外,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如Saxesonian(1994)等强调的区域都是特定地理、历史、文化因素的区域,如硅谷、麻省128号公路,并不以行政区域为重点。但在我国,国内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多偏重于行政区域单位评价之上的城市竞争力分析,打破行政界限进行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很少。根据Kaufmann 和Todtling的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形成的障碍之一,是占优势的市场与互动空间处于区域之外。随着生产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加剧、劳动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延伸,区域之间的合作愈加密切,跨行政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化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邻近地区的创新主体联系与合作的加强,一些跨行政区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创新合作,增强大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必须加强跨行政区创新体系研究(龙开元,2004)。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与核心特征 (一)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 龙开元(2004)认为跨行政区创新体系是指跨行政区划的一种区域创新体系,是由不同行政区划内的有着密切联系的企业、科研院所、大学以及政府在具有统一创新环境下相互作用,不断创新而形成的一种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创新体系。如跨二省一市的长三角10多个地区组成的创新主体间形成密切的创新联系与合作

江苏省地级市、县级市、乡镇数量和名称(江苏行政区域名称)

全省辖全省辖::13个地级市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个县级市、、25个县个县、、877个乡镇个乡镇 1、南京市南京市 辖辖11个市辖区个市辖区、、2个县个县、、15个镇个镇 市辖区市辖区:: 玄武区玄武区、、鼓楼区鼓楼区、、建邺区建邺区、、白下区白下区、、秦淮区秦淮区、、下关区下关区、、雨花台区雨花台区、、浦口区浦口区、、栖霞区栖霞区、、江宁区、六合区六合区 县 :: 溧水县溧水县((7):永阳镇、白马镇、东屏镇、石湫镇、洪蓝镇、晶桥镇、和凤镇; 高淳县高淳县((8):淳溪镇、阳江镇、砖墙镇、古柏镇、漆桥镇、固城镇、东坝镇、桠溪镇 2、无锡市无锡市 辖辖6个市辖区个市辖区、 、2个县级市个县级市、、36个镇个镇 市辖区市辖区:: 崇安区崇安区、、南长区南长区、、锡山区锡山区、、惠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滨湖区、、北塘区北塘区、、 县级市县级市:: 江阴市江阴市((1616)):长泾镇、顾山镇、华士镇、璜内镇、利港镇、南闸镇、青阳镇、申港镇、霞客镇、夏港镇、新桥镇、月城镇、云亭镇、周庄镇、祝塘镇、澄江镇 宜兴市宜兴市((2020)):丁蜀镇、芳桥镇、高塍镇、官林镇、和桥镇、湖父镇、太华镇、万石镇、西渚镇、新建镇、新街镇、新庄镇、徐舍镇、杨巷镇、宜城镇、张渚镇、周铁镇、大浦镇、鲸塘镇、屺亭镇。 3、徐州市徐州市 辖辖5个市辖区个市辖区、、4个县个县、、2个县级市个县级市、、106个镇 个镇 市辖区市辖区:: 云龙区云龙区、、鼓楼区鼓楼区、、九里区九里区、、贾汪区贾汪区、、泉山区泉山区、、 县级市县级市:: 邳州市邳州市((2424)):八路镇、八义集镇、岔河镇、车辐山镇、陈楼镇、戴圩镇、戴庄镇、港上镇、官湖镇、邳城镇、四户镇、宿羊山镇、铁富镇、土山镇、新河镇、邢楼镇、燕子埠镇、议堂镇、运河镇、占城镇、赵墩镇、邹庄镇、碾庄镇、炮车镇 新沂市新沂市((1616)):阿湖镇、北沟镇、草桥镇、港头镇、高流镇、合沟镇、棋盘镇、邵店镇、时集镇、双塘镇、唐店镇、瓦窑镇、王庄镇、新安镇、新店镇、窑湾镇。 县 :: 铜山县铜山县((2121)):大彭镇、大许镇、单集镇、房村镇、汉王镇、何桥镇、黄集镇、利国镇、刘集镇、柳泉镇、柳新镇、马坡镇、茅村镇、三堡镇、棠张镇、铜山镇、徐庄镇、伊庄镇、张集镇、郑集镇、大黄山镇 睢宁县睢宁县((1616)):安庆镇、高作镇、古邳镇、官山镇、岚山镇、李集镇、梁集镇、凌城镇、邱集镇、沙集镇、双沟镇、睢城镇、桃园镇、王集镇、魏集镇、姚集镇 沛 县(1515)):安国镇、大屯镇、河口镇、胡寨镇、敬安镇、龙固镇、鹿楼镇、栖山镇、魏庙镇、五段镇、杨屯镇、张寨镇、张庄镇、朱寨镇、沛城镇。 丰 县(1414)):常店镇、大沙河镇、范楼镇、凤城镇、华山镇、欢口镇、梁寨镇、师寨镇、首羡镇、顺河镇、宋楼镇、孙楼镇、王沟镇、赵庄镇。 4、常州市常州市 辖辖5个市辖区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个县级市、、32个镇 个镇 市辖区市辖区:: 钟楼区钟楼区、、天宁区天宁区、、戚墅堰区戚墅堰区、、新北区新北区、、武进区武进区 县级市县级市::

中国行政区划教案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龟山镇熊家铺中学罗士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轮廓及其位置,从而培养学生图与名统一的地理记忆能力。 2.使学生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划分的标准。 2.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轮廓及其位置。 能力目标: 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并且正确填注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特别是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进而激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轮廓及其位置。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行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弄清行政区地理分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地区差异明显,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我国设立了各级行政区划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课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一课时) 二新课导入 【出示PPT课件】1.提问:信封上出现的湖北省、麻城市、龟山镇三个地名,它们的行政级别相同吗?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区划

基本上分为几级? 2.课件上显现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三传授新知 板书:一行政区域的划分 【出示PPT课件】1.了解我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2.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数量和构成情况。 3.介绍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划单位,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指出它们都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书:二省级行政区域 1.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利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名称,并熟悉各级行政区域的位置。 2.【出示PPT课件】学生花5分钟时间大致了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轮廓及其位置。 3.为了便于熟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轮廓及其位置,教师特别整理出几种方法。【出示PPT课件】 (1)歌诀记忆省区名称 要求学生读”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每句歌诀中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 (2)轮廓特殊的省区 对一些形状特殊的省级行政区,教师特别指出,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按地理方位记忆省区 把我国分为东北、北部边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七大区域,化整为零,分区记忆。 (4)沿大陆海岸线,陆上疆界线记忆。 (5)沿长江、黄河记忆。 (6)山川与行政区划。 4.通过以上的几种方法,学生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轮廓及其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继续复习巩固一下。【出示PPT 课件】 四归纳总结【出示PPT课件】 五课堂练习【出示PPT课件】 1.小试牛刀:代码分别代表哪些省区? 2.活动:找出湖北省临近的省区,对号入座。 3.自我检测。 六课外作业。 课后搜集各自所代表的政区的相关资料,向北京奥运会期间,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介绍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情况。

城市行政等级序列与城乡规划体系

城市行政等级序列与城乡规划体系 王明田 【摘要】19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大力推广市辖县(或市带县)体制,通过建立地级市拉开了城市行政等级。其后历经三十年发展演变,在我国演化出一套完整的城市行政等级序列——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副地级市、县级市、镇级市等。城市行政等级序列是中国集权行政管理体制在城市管理上的缩影,按城市行政等级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已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枷锁。适应城市行政等级序列管理制度,我国建立了以地级市为主导、区域规划与城乡规划合二为一的独特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开创城镇体系规划,引入“三结构一网络”等技术工具,进一步固化、强化了城市行政等级序列。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亟需建立新的空间规划体系,以校正行政等级序列带来的诸多问题。在区域规划层面,建立全国和省级“城乡体系规划”替代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在城乡规划层面,构建市、县平级的规划编制体系,以市(县)以市(县)城乡总体规划取代城市(县城)总体规划,赋予各级城市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城市行政等级;市辖县;城镇体系规划;城乡体系规划;城乡总体规划 “新型城镇化”将中国城镇化进程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新与旧对应,过去30年城镇化发展是建立在“市辖县”等基本行政制度背景下的。欲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需要追根溯源检讨“市辖县”等行政制度对中国三十年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利弊。 1.市辖县体制与城市行政等级序列 1.1市辖县推动了城市行政等级制度 《辞源》对城市的解释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我们观察国外的城市,从行政区划来看基本采用“切块设市”的模式,即将人口密集的实体建设地域划定为城市地区,并在管理上采用市民自治的方式,城市只有大小而没有行政等级之分。受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影响,我国城市行政等级“森严”。从行政等级来看,我国城市可以划分为省级市(直辖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县级市、镇级市(如浙江)等级别。从行政区划来看,我国城市基本采取整建制设市的模式,在原有县、乡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将人口密集的实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