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反应物量不同产物不同的反应

反应物量不同产物不同的反应

反应物量不同产物不同的反应

1,强酸或硫酸氢盐(由于硫酸氢盐里有H+显强酸性)跟碳酸盐的反应以盐酸和和碳酸钠为例:

碳酸钠加到盐酸:2HCl + Na2CO3=2NaCl+H2O+CO2(↑)

盐酸加到碳酸钠中:Na2CO3 + HCl=NaHCO3 + NaCl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2,强碱跟铝盐的反应

以氢氧化钠和氯化铝为例:

氢氧化钠加到氯化铝:3NaOH+ AlCl3=Al(OH)3(↓)+ 3NaCl

Al(OH)3+ NaOH ==NaAlO2 + 2H2O 氯化铝加到氢氧化钠:AlCl3 + 4NaOH=NaAlO2 +3NaCl + 2H2O

3NaOH+ AlCl3=Al(OH)3(↓)+ 3NaCl

,3,强酸跟偏铝酸盐的反应

以盐酸跟偏铝酸钠为例:

盐酸滴加到偏铝酸钠中

H++AlO2-+H2O=Al(OH)3↓

Al(OH)3+3H+=Al3++3H2O

总反应4H++AlO2-= Al3++2H2O

偏铝酸钠滴加到盐酸中:

AlO2-+4H+=Al3++2H2O

Al3++3AlO2-+6H2O=4Al(OH)3↓

总反应为AlO2-+H+H2O=Al(OH)3↓

4,二氧化碳跟强碱的反应,

以氢氧化钠为例: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

CO2+2NaOH=Na2CO3

CO2+Na2CO3=2NaHCO3

氢氧化钠倒入二氧化碳中

CO2+NaOH=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5,碳酸氢盐跟强碱的反应

以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钙为例:

Ca(HCO3)?+ 2NaOH(过量)= CaCO3↓+ Na2CO3+ 2 H2O

Ca(HCO3)2(过量)+ NaOH = CaCO?↓+ NaHCO3+ H2O

高中化学反应中的过量问题总结

高中化学反应中的过量问题总结 一、过量问题解题思路 1、过量问题的计算题通常有两个标志 ①同时给出两种反应物的量; ②给出一种反应物和一种生成物的量 ③给出一种反应物和一种生成物的量 2、过量问题的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分两步 ①通过化学方程式中两种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先判定出哪种反应物过量 ②按量不足者计算. 3、判定过量的方法: ①数值比较法 ②商值比较法 ③讨论法(取值范围) ④极值法 一、同时给出两种参加反应物的各自的量。 【例1】8molH2与6mol O2充分反应,求生成水的质量。 【解析】设恰好跟8 molH2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为x 2H2 + O2 == 2H2O 2 1 2 8 mol x n(水) x = 4mol 题目给的反应物O2为6mol,所以O2是过量的, 应以H2的量来计算。 n(水)=2×8/2=8 mol m(水)=8mol × 18g/mol=144g 答:可生成144g水。 二、过量问题常见题型 1、给出两种反应物的量,直接选量计算 这是最基本、最直接的过量问题,没有思维难度,只要按部就班严密解题即可。但应注

意题目的综合分析,防止顾此失彼。 例221g 铁粉与8g 硫粉混合加热,若不考虑其他损失,可生成硫化亚铁a g ;将上述反 应后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得标况下V L 气体。则a 、V 的数值分别为( ) (提示:FeS H SO FeSO H S +=+↑2442) A. 33、8.4 B. 22、5.6 C. 29、8.4 D. 22、8.4 解析:根据题意()n Fe mol n S mol ==0375025.()., 由S Fe FeS +=可知Fe 过量,按S 的量计算,()n FeS n S mol ==().025,所以 m FeS g ()=22。产生的气体为H S 2和H 2的混合气体,由于Fe H Fe FeS H S ~~~22;, ()n H H S n Fe mol 220375+==().,标况下V =84.。选D 项。 此题容易误选B 项,只顾前面的分析,忽略了后面的综合。 2、固体反应物过量导致酸浓度不够高,需定性判断 化学中的一些反应需要在高浓度下才能进行,当固体反应物过量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水而使溶液浓度降低,最终导致反应停止或发生其他反应。此时不能简单地选择不足量的物质进行计算,需要动态思维、定性判断。例如,Cu 、Ag 等金属与浓硫酸的反应;MnO 2与浓盐酸的反应。若是Zn 与浓硫酸的反应,随着浓度的下降则还原产物由SO 2变为H 2;而Cu 与浓硝酸反应随着浓度的下降则还原产物由NO 2变为NO 等。 例3:向100181 mL mol L ·-的H SO 24溶液中加入64g 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H SO 24 的物质的量( ) A. 等于1.8 mol B. 等于1 mol C. 等于0.9 mol D. 小于0.9 mol 解析:显然Cu 过量,若直接选量计算,则误选C 项。依题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有水的 生成而使H SO 24溶液的浓度降低,()n H SO 24被还原应小于0.9 mol 。选D 项。

药物暴露量-效应关系研究指导原则

药物暴露量-效应关系研究指导原则

目 录 Ⅰ.前言 (2) Ⅱ.暴露量-效应关系研究的重要作用 (2) A. .............................................................................................. 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性内容33B. 用于支持确定安全性和疗效的信息.......................................................................................... Ⅲ.药物暴露量-效应关系研究需考虑的因素(剂量-浓度-效应关系和效应-时间关系).................. 88910101014141719191921232426A. ............................................................................................... 剂量-时间关系和浓度-时间关系B. .......................................................................................................... 浓度-效应关系:2种途径Ⅳ.暴露量-效应关系研究的设计方法................................................................................................... A. .......................................................... 群体暴露量-效应关系与个体暴露量-效应关系的比较B. ............................................................................................... 暴露量-效应研究试验设计方法Ⅴ. 药物暴露量和效应的测定指标和内容........................................................................................... A .测定全身暴露量....................................................................................................................... B. 测量效应.................................................................................................................................... VI. 建立暴露量-效应关系模型............................................................................................................. A. .................................................................................................................................... 一般考虑B. ........................................................................................................................ 建立模型的策略VII. 暴露量-效应研究报告的申报资料:............................................................................................ 参考文献................................................................................................................................................. 附录A :相关的规范指南....................................................................................................................... 附录B :PK-PD 的儿童研究决策树的整合...........................................................................................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专题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t c v ??=(A) (A);单位:mol/(L ·min)或mol/(L ·s)。 (3)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动”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v 正=v 逆≠0 ②“等” :达到化学平衡时v 正=v 逆,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 ③“定” :外界条件不变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各物质的浓度、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④“变”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影响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即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3.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学会应用建立等效平衡的思维方式解决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问题。 【经典题型】 一、化学反应速率 题型一: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 【例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 v(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C ) A.) mol/(L 0.010 ) (NH 3 s v? =B.) mol/(L 0.001 ) (O 2 s v? = C.) mol/(L 0.001 (NO)s v? =D.) mol/(L 0.045 O) (H 2 s v? = 【方法点拨】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题型二:以图象形式给出条件,计算反应速率 【例2】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X+Y_______2Z_______。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0.05mol/(L·min)__________。 题型三:根据已知的浓度、温度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例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B ) A.10℃20mL 3mol/L的X溶液 B.20℃30mL 2mol/L的X溶液 C.20℃10mL 4mol/L的X溶液 D.10℃10mL 2mol/L的X溶液 二、化学平衡 题型四:已知一个可逆反应、一种起始状态

关于化学的过量与少量

1、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反应物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 这类离子反应,只要注意题给条件,判断产物是否与过量 反应物继续反应,正确判断出产物形式即可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练习时应由基本的、常见的物质因量不同导致的不同离子反应开始逐步深入,并采用对比的方法,从中掌握其书写规律。以下两物质间的反应均与其用量有关,书写时应注意反应物量的不同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①Ca(OH)2 + CO2 CO2(少量)+ Ca 2+ +2OH —=CaCO3↓ + H2O CO2(足量)+ OH —=HCO3— ②NaOH+CO2 CO2+ 2OH—(足量)=CO3 2 —+ H2O CO2(足量)+ OH —= HCO3— ③Ca(ClO)2 + CO2 CO2(少量)+ Ca 2+ +2ClO—+ H2O =CaCO3↓ + 2HClO CO2(足量)+ClO—+ H2O = HCO3—+HClO ④NaAlO2+CO2 CO2(少量)+ 2AlO2—+3H2O =2Al(OH)3↓ + CO32—CO2(足量)+ AlO2—+2H2O =Al(OH)3↓ +H CO3 — Al(OH)3只溶于强酸。 在以上①、②、③、④组物质反应中,当CO2 过量时,CO3 2 —与过量的CO2反应生成H CO3 —,过量的CO2

使生成的CaCO3溶解。 ⑤SO2 + NaOH(情况与CO2类似,此略), ⑥SO2 + Na2SiO3 SO2(少量)+ SiO3 2—+ H2O =H2 SiO3↓ + SO32- 2SO2(足量)+ SiO3 2—+2 H2O =H2 SiO3↓ +2 HSO3— ⑦SO2 + 氨水 SO2(少量)+ 2NH3 + H2O =2NH4+ + SO32- SO2(足量)+ NH3﹒H2O =NH4+ + HSO3— 在⑤、⑥、⑦中,当SO2过量时溶液中形成HSO3—离子。但值得注意的是:当SO2与氧化性物质反应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将少量的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SO2 + ClO —+ H2O = SO4 2—+ Cl—+ 2H + 而SO2 +2 ClO —+ H2O = SO3 2—+2 HClO (错误) ⑧NaOH+AlCl3 Al 3+(足量)+ 3OH —= Al(OH)3↓ Al 3+ + 4OH —(足量)= AlO2—+ 2H2O ⑨NaAlO2 + HCl AlO2—(足量)+ H + (少量)+H2O = Al(OH)3↓AlO2—+ 4 H + (过量)= Al 3+ + 2H2O ⑧、⑨均涉及到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Al(OH)3它溶解于强酸、强碱。

高中化学反应过量与否

1、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Al3++3OH-==Al(OH)3↓(2)Al(OH)3+OH-==AlO2-+2H2O 若向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振荡,开始时无明显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其离子反应分步写:(1)Al3++4OH-==AlO2-+2H2O(2)3AlO2-+Al3++6H2O==4Al(OH)3↓ 若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Al3++4OH-==AlO2-+2H2O 若向足量Al2(SO4)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2、向足量的Ca(HCO3)2溶液中逐渐滴入NaOH溶液 化学方程式:NaOH+Ca(HCO3)2==H2O+CaCO3↓+NaHCO3 离子方程式:OH-+Ca2++HCO3-==H2O+CaCO3↓ 若向足量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Ca(HCO3)2溶液 化学方程式:Ca(HCO3)2+2NaOH==2H2O+CaCO3↓+Na2CO3 离子方程式:Ca2++2HCO3-+2OH-==2H2O+CaCO3↓+CO32- 3、向足量的NH4HCO3溶液中逐渐滴入NaOH溶液 化学方程式:NH4HCO3+2NaOH==NH3.H2O+H2O+Na2CO3 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NH3.H2O+H2O+CO32- 若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 化学方程式:NH4HCO3+2NaOH==NH3↑+2H2O+Na2CO3 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NH3↑+2H2O+CO32- 4、向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Mg(HCO3)2溶液至沉淀完全 化学方程式:Mg(HCO3)2+4NaOH==2H2O+Mg(OH)2↓+2Na2CO3 离子方程式:Mg2++2HCO3-+4OH-==2H2O+Mg(OH)2↓+2CO32- 若向Mg(HCO3)2溶液中逐渐滴入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 化学方程式:2NaOH+Mg(HCO3)2==Mg(OH)2↓+2NaHCO3 离子方程式:2OH-+Mg2+==Mg(OH)2↓ 5、碳酸氢钙与烧碱 在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少量烧碱溶液:Ca2++HCO3-+OH-=CaCO3↓+H2O 反滴时则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6、氢氧化钠与氢硫酸 NaOH溶液滴入足量氢硫酸中与氢硫酸滴入NaOH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1)OH-+H2S=HS-+H2O(2)2OH-+H2S=S2-+2H2O 若将氢硫酸换成亚硫酸、碳酸或磷酸,则原理类似。 二、HCL 1、向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AlO2-+H++H2O==Al(OH)3↓(2)Al(OH)3+3H+==Al3++3H2O 若向盐酸溶液中滴入NaAlO2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AlO2-+4H+==Al3++2H2O(2)3AlO2-+Al3++6H2O==4Al(OH)3↓ 若向NaAlO2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AlO2-+4H+==Al3++2H2O 若向足量NaAlO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AlO2-+H++H2O==Al(OH)3↓ 2、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CO32-+H+==HCO3-(2)HCO3-+H+==CO2↑+H2O 若向盐酸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CO32-+2H+==CO2↑+H2O 若向足量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docx

第一章 1.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 ( 化学反应个工程问题 ) 的科学。 2.所谓数学模型是指 ( 用数学方法表达各变量间的关系 ) 。 3.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包括(动力学方程式、物料横算式子、热量衡算式、 动量衡算式和参数计算式) 4.所谓控制体积是指(能把反应速率视作定值的最大空间范围)。 5.模型参数随空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分布参数模型)。 6.模型参数随时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非定态模型)。 7.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式为( 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 1.均相反应是指 ( 在均一的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 2.对于反应aA + bB→ pP + sS,则r P=( p/a )r A。 A 的量 / 反应开始的物料 A 的 3. 着眼反应物 A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 转化率 Xa=转化了的物料 量) 。 4.产物 P的收率ΦP与得率ХP和转化率 x A间的关系为 ( Xp/Xa ) 。 5.化学反应速率式为r A=k C C AαC Bβ,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 C,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k P,则 k C=[ (RT)的a+B次方]k P。 6. 对反应 aA + bB→ pP + sS的膨胀因子的定义式为(P+S)-(A+B))/A。 7.膨胀率的物理意义为 ( 反应物 A 全部转化后系统的体积变化率 ) 。 8.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 反应速率 ) 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9.反应级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 反应速率 ) 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对复合反应,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主反应 ) ,其它的均为 ( 副反应 ) 。 11.平行反应A→ P、A→ S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1> E2,选择性S p与 (A 的浓度 ) 无关,仅是(A 的浓度 ) 的函数。 12.如果平行反应 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 E1> E2,提高选择性 S P应( 提到 温度 ) 。 13.一级连串反应 A → P→ S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 的收率,应 ( 降 低)k 2/k 1。 14.产物 P 的收率的定义式为 ( 生成的全部 P 的物质的量 / 反应掉的全部 A 的物质的量 ) 15.产物 P 的瞬时收率φP的定义式为 ( 生成的物质的量 / 反应的 A 的物质的量 ) 16.产物 P 的选择性 S P的定义式为 ( 单位时间内产物P 的物质的量 / 单位时间内生成产物 S 的物质的量 ) 17.由 A 和 B 进行均相二级不可逆反应αA A+αB B =α S S,速率方程为: r =- dC /dt=kC C。 AA A b 求:( 1)当 C A0/C B0=αA/ αB时的积分式 (2)当 C A0/C B0=λ≠αA/ αB时的积分式 18.反应 A → B 为 n 级不可逆反应。已知在 300K 时要使 A 的转化率达到 20%需,而在 340K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求该反应的活化能E。 第三章 1.理想反应器是指 ( 理想混合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 ) 。 2.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 ( 反应器容积 ) 与( 进料的体积流量 ) 之比。 3.全混流反应器的放热速率Q G={ (Hr ) Ft 0 y A0 x A}。 4.全混流反应器的移热速率Q r ={Ft 0 C pm (T1T2 ) } 5.全混流反应器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Q G Q r}。 6.全混流反应器处于热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Q G Q r dQ r dQ G}。 dT dT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1.表示方法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 v =Δc Δt ,单位为mol·L -1·min -1或mol·L -1·s -1。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在反应a A(g)+b B(g) c C(g)+ d D(g)中,存在v (A)∶v (B)∶v (C)∶v (D)=a ∶b ∶c ∶d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2)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都必须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解析 对于一些化学反应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体积、压强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逆反应速率(×) (4)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 - 1·s - 1是指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 1(×) (5)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6)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 1.(2018·郑州质检)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 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 (A)=0.5 mol·L - 1·min - 1 B.v (B)=1.2 mol·L - 1·s - 1 C.v (D)=0.4 mol·L - 1·min - 1 D.v (C)=0.1 mol·L - 1·s - 1 答案 D

超敏反应及免疫学应用习题

第十六章免疫病理之一:超敏反应 【目的要求】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熟悉: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超敏反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超敏反应的分类:根据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分为Ⅰ、Ⅱ、Ⅲ、Ⅳ型。 二、Ⅰ型超敏反应: 1、特点及参与成分(变应原、变应素、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2、发生机制(致敏阶段、发敏阶段)。 3、临床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 三、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四、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五、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超敏反应 2. 变应原 3. 变应素 4. Authus反应 5. DTH 二、填空题 1.超敏反应是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根据免疫应答的机制和临床特点,可将超敏反应分为4型:其中 I 型,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 II 型,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III 型,又称为免

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IV 型,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3.表面具有FcεRI的细胞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4.根据I型超敏反应效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速发相和迟发相两种类型。 5.致敏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预先形成储备的介质包括组胺和激肽原酶;新合成的介质主要包括白三烯、前列腺素D2 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6.青霉素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和青霉烯酸是半抗原,与体内组织蛋白结合后就具有了免疫原性。 7.ABO血型的天然血型抗体属于 IgM 类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的Rh抗体是 IgG 抗体。 8.补体不参与 I 型和 IV 型超敏反应。 9.Ⅳ型超敏反应是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10.食物过敏反应属于 I 型超敏反应;异型输血反应属于 II 型超敏反应;急性肾小球肾炎多数属于 III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属于 IV 型超敏反应。 11.预防超敏反应时,最理想的方法是查明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 12.临床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时,为防止血清过敏性休克,需作皮肤过敏试验;如为阳性,而又必须使用时,应采用脱敏疗法。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超敏反应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A.致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 B.发生时间有快有慢 C.为异常免疫反应D.为负免疫应答 E.一定是相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时才发生 2.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E ) A.中性粒细胞 B.致敏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E.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3.引起即刻相反应的主要生物学活性介质是( E ) A.白三烯 B.前列腺素D2 C.血小板活化因子 D.激肽原酶E.组胺 4.I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 E ) A.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B. 无补体参与 C.特异性IgE参与 D.发生和消退迅速 E.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

高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量的不同导致反应不同的方程式及离子式

高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量的不同导致反应不同的方程式及离子式 悬赏分:15 |解决时间:2010-1-21 22:57 |提问者:金福德顺 最佳答案 常见的量变引起质变的化学方程式归纳如下: 1、铁(少量、过量)与稀硝酸的反应 Fe+4HNO3(稀)=Fe(NO3)3+NO↑+2H2O 2Fe(NO3)3+Fe=3Fe(NO3)2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2、铜与硝酸(浓变稀)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 ↑+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锌与硫酸(浓变稀)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 ↑+2H2O Zn+H2SO4(稀)=ZnSO4+ H2 ↑注意:常常结合定量计算考查硫酸的性质。4、溴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少量、过量)的反应 6FeBr2+3Cl2=2FeCl3+4FeBr3 2FeBr3+3Cl2=2FeCl3+3Br2 2FeBr2+3Cl2=2FeCl3+2Br2注意:该反应是离子方程式书写和定量判断产物的热点。 5、碘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少量、过量)的反应 FeI2+Cl2=FeCl2+I2 2FeCl2+Cl2=2FeCl3 2FeI2+3Cl2=2FeCl3 +2I26、碘化亚铁溶液与溴水(少量、过量)的反应 FeI2+Br2=FeBr2+I2 2FeBr2+Br2=2FeBr3 2FeI2+3Br2=2FeBr3+2I27、硫化钾溶液与碘单质(少量、过量)的反应 K2S+I2=2KI+S↓ KI+ I2=KI3 8、硫单质(少量、过量)与浓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3S+6NaOH(浓)2Na2S+Na2SO3+3H2O Na2S+(x-1) S=Na2Sx9、氯水与亚硫酸钠(少量、过量)溶液的反应 Na2SO3+Cl2+H2O=2NaCl+H2SO4 H2SO4+ Na2SO3=Na2SO4+H2O+SO2 ↑10、溴水与亚硫酸钠(少量、过量)溶液的反应Na2SO3+Br2+H2O=2NaBr+H2SO4 H2SO4+ Na2SO3=Na2SO4+H2O+SO2 ↑11、碘水与亚硫酸钠(少量、过量)溶液的反应Na2SO3+I2+H2O=2NaI+H2SO4 H2SO4+ Na2SO3=Na2SO4+H2O+SO2 ↑12、硫化钠(少量、过量)溶液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Na2S+2FeCl3=2NaCl+2FeCl2+ S↓ Na2S+ FeCl2=2NaCl+FeS↓13、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少量、过量)的反应2Fe(OH)3+2HI=2Fe(OH)2+I2+2H2O Fe(OH)2+2HI=FeI2+2H2O14、氢氧化铁胶体与盐酸(少量、过量)的反应 Fe(OH)3(胶体)+3滴HCl→红褐色沉淀Fe(OH)3+3HCl=FeCl3+3H2O15、硅胶与氢氧化钠(少量、过量)溶液的反应硅胶+3滴NaOH→白色沉淀 SiO2 ?nH2O+2NaOH=Na2SiO3+(n+1)H2O16、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少量、过量)溶液AlCl3+3NaOH=Al(OH)3 ↓+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AlCl3+4NaOH= NaAlO2+3NaCl+2H2O注意: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方法因为控制不好氢氧化钠的用量,不能用

最新化学反应工程基本概念

第一章 1 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 (化学反应个工程问题)的科学。 2 2.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 (用数学方法表达各变量间的关系)。 3 3. 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包括(动力学方程式、物料横算式子、4 热量衡算式、动量衡算式和参数计算式) 5 4. 所谓控制体积是指(能把反应速率视作定值的最大空间范围)。6 5. 模型参数随空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分布参数模型)。 7 6. 模型参数随时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非定态模型)。 8 7. 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式为 (累积量=输入量-输出 9 量)。 10 第二章 11 1. 均相反应是指 (在均一的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12 2. 对于反应aA + bB → pP + sS,则r P =( p/a )r A 。 13 3.着眼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转化率Xa=转化了的物料A的量/反应开14 始的物料A的量)。 15 4. 产物P的收率Φ P 与得率Х P 和转化率x A 间的关系为( Xp/Xa )。 16 17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r A =k C C A αC B β,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 C ,假定符合 18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k P ,则k C =[ (RT)的a+B次方]k P 。 19 6.对反应aA + bB → pP + sS的膨胀因子的定义式为(P+S)-(A+B))/A 。 20

7.膨胀率的物理意义为 (反应物A全部转化后系统的体积变化率)。 21 8.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反应速率) 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22 9. 反应级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速率) 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23 10.对复合反应,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主反应),其它的均为(副反应)。 24 11. 平行反应A → P、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 ,选择性 25 S p 与 (A的浓度)无关,仅是 (A的浓度) 的函数。 26 12. 如果平行反应A → P、A → S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 ,提 27 高选择性S P 应(提到温度)。 28 13. 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的收29 率,应(降低)k 2/k 1 。 30 14. 产物P的收率的定义式为 (生成的全部P的物质的量/反应掉的全部A 31 的物质的量) 32 15. 产物P的瞬时收率φ P 的定义式为(生成的物质的量/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 33 16. 产物P的选择性S P 的定义式为(单位时间内产物P的物质的量/单位时 34 间内生成产物S的物质的量) 35 17. 由A和B进行均相二级不可逆反应α A A+α B B = α S S,速率方程为: 36 r A =-dC A /dt=kC A C b 。 37 求:(1)当C A0/C B0 =α A /α B 时的积分式 38 (2)当C A0/C B0 =λ≠α A /α B 时的积分式 39

2012届第三轮 无敌化学反应方程式过量问题记忆

第2讲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过量问题 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反应物的过量问题。 一、碱金属与氧气反应中氧气过量问题 1、常温下:4Na+O2=2Na2O;氧气过量:2Na2O+O2=2Na2O2 点燃下:2Na+O2Na2O2,此反应与氧气是否过量无关。 2、对于:Li+O2Li2O2;K+O2KO2;Rb+O2RbO2这三个反应均与氧气量多少无关。 二、酸式盐与碱反应反应物相对过量问题 酸式盐与碱充分反应生成正盐和水,若碱中阳离子与酸式盐中阳离子相同,则正盐有一种;若碱中阳离子与酸式盐中阳离子不相同,则正盐有两种。反应中的过量问题应是建立在生成正盐和水的基础上,过量的反应物再与正盐反应生成新的产物,即以不足量物质实际参加离子反应的离子完全反应为基准,同足量物质反应来书写离子方程式。例如: 例1、向足量的NaHCO3溶液中逐渐滴入澄清石灰水 化学方程式:Ca(OH)2+2NaHCO3==2H2O+CaCO3↓+Na2CO3 离子方程式:Ca2++2OH-+2HCO3-==2H2O+CaCO3↓+CO32- 例2、向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逐渐滴入NaHCO3溶液 化学方程式:NaHCO3+Ca(OH)2==H2O+CaCO3↓+NaOH 离子方程式:HCO3-+Ca2++2OH-==H2O+CaCO3↓+OH- 或HCO3-+Ca2++OH-==H2O+CaCO3↓ 例3、向足量的NaHSO4溶液中逐渐滴入Ba(HCO3)2溶液 化学方程式:Ba(HCO3)2+2NaHSO4==2H2O+2CO2↑+BaSO4↓+Na2SO4 离子方程式:2HCO3-+Ba2++2H++SO42-==2H2O+2CO2↑+BaSO4↓ 例4、向足量的Ba(HCO3)2溶液中逐渐滴入NaHSO4溶液 化学方程式:NaHSO4+Ba(HCO3)2==H2O+CO2↑+BaSO4↓+NaHCO3 离子方程式:H++SO42-+HCO3-+Ba2+==H2O+CO2↑+BaSO4↓ 例5、向足量的Ca(HCO3)2溶液中逐渐滴入NaOH溶液 化学方程式:NaOH+Ca(HCO3)2==H2O+CaCO3↓+NaHCO3 离子方程式:OH-+Ca2++HCO3-==H2O+CaCO3↓ 例6、向足量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Ca(HCO3)2溶液 化学方程式:Ca(HCO3)2+2NaOH==2H2O+CaCO3↓+Na2CO3 离子方程式:Ca2++2HCO3-+2OH-==2H2O+CaCO3↓+CO32- 例7、向NaHSO4溶液中逐渐滴入Ba(OH)2溶液至沉淀完全 化学方程式:NaHSO4+Ba(OH)2==H2O+BaSO4↓+NaOH 离子方程式:H++SO42-+Ba2++OH-==BaSO4↓+H2O 例8、向NaHSO4溶液中逐渐滴入Ba(OH)2溶液至中性 化学方程式:2NaHSO4+Ba(OH)2==2H2O+BaSO4↓+Na2SO4 离子方程式:2H++2SO42-+Ba2++2OH-==2H2O+BaSO4↓+SO42- 或2H++SO42-+Ba2++2OH-==2H2O+BaSO4↓ 若在例8的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将看到白色沉淀生成, 其离子方程式SO42-+Ba2+==BaSO4↓ 例9、向足量的NH4HCO3溶液中逐渐滴入NaOH溶液 化学方程式:NH4HCO3+2NaOH==NH3.H2O+H2O+Na2CO3 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NH3.H2O+H2O+CO32- 例10、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 化学方程式:NH4HCO3+2NaOH==NH3↑+2H2O+Na2CO3 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NH3↑+2H2O+CO32-

化学反应工程基本概念

第一章 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 (化学反应个工程问题)的科学。 2.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 (用数学方法表达各变量间的关系)。 3. 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包括 (动力学方程式、 物料横算式子、 热量衡算式、 动量衡算式 和 参数计算式) 4. 所谓控制体积是指 (能把反应速率视作定值的最大空间范围)。 5. 模型参数随空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 ( 分布参数模型)。 6. 模型参数随时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 (非定态模型)。 7. 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式为 (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 1. 均相反应是指 (在均一的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2. 对于反应aA + bB → pP + sS ,则r P =( p/a )r A 。 3.着眼反应物A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转化率Xa=转化了的物料A 的量/反应开始的物料A 的量)。 4. 产物P 的收率ΦP 与得率ХP 和转化率x A 间的关系为( Xp/Xa )。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r A =k C C A αC B β,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 C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k P ,则k C =[ (RT)的a+B 次方]k P 。 6.对反应aA + bB → pP + sS 的膨胀因子的定义式为 (P+S )-(A+B))/A 。 7.膨胀率的物理意义为 (反应物A 全部转化后系统的体积变化率)。 8.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反应速率) 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9. 反应级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速率) 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对复合反应,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主反应),其它的均为(副反应)。 11. 平行反应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选择性S p 与 (A 的浓度) 无关,仅是 (A 的浓度) 的函数。 12. 如果平行反应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提高选择性S P 应(提到 温度)。 13. 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 的收率,应(降 低)k 2/k 1。 14. 产物P 的收率的定义式为 (生成的全部P 的物质的量/反应掉的全部A 的物质的量) 15. 产物P 的瞬时收率φP 的定义式为(生成的物质的量/反应的A 的物质的量) 16. 产物P 的选择性S P 的定义式为(单位时间内产物P 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生成产物S 的物质的量) 17. 由A 和B 进行均相二级不可逆反应αA A+αB B = αS S ,速率方程为: r A =-dC A /dt=kC A C b 。 求: (1)当C A0/C B0=αA /αB 时的积分式 (2)当C A0/C B0=λ≠αA /αB 时的积分式 18. 反应A → B 为n 级不可逆反应。已知在300K 时要使A 的转化率达到20%需12.6min ,而在340K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3.20min ,求该反应的活化能E 。 第三章 1. 理想反应器是指(理想混合反应器 平推流反应器)。 2. 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 (反应器容积) 与(进料的体积流量)之比。 3. 全混流反应器的放热速率Q G ={ 00()A A Hr Ft y x ? }。 4. 全混流反应器的移热速率Q r ={ 012()pm Ft C T T - } 5. 全混流反应器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G r Q Q = }。 6. 全混流反应器处于热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G r Q Q = G r dQ dQ dT dT > }。

与量有关化学反应

与量有关化学反应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铁(少量、过量)与稀硝酸的 (1)少量铁与稀硝酸的反应: Fe+4HNO3(稀)=Fe(NO3)3+NO↑+2H2O ;Fe+4H+ +NO=Fe3+ + NO↑+2H2O 。 (2)过量铁与产物硝酸铁的再反应: 2Fe(NO3)3+Fe=3Fe(NO3)2 ;2Fe3+ +Fe= 3Fe2+ 。 (3)过量铁与稀硝酸的反应: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3Fe+8H+ +2NO=3Fe2+ + 2NO↑+4H2O 2、铜与硝酸(浓变稀)反应 (1)铜与浓硝酸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 ↑+2H2O ;Cu+4H+ +2 NO=Cu2+ +2NO2 ↑+2H2O 。 (2)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Cu+8H+ +2 NO=3Cu2+ +2NO2 ↑+4H2O 。 3、锌与(浓变稀)反应 (1)锌与浓硫酸反应: Zn+2H2SO4(浓)= ZnSO4 + SO2 ↑ +2H2O (2)锌与浓硫酸反应 Zn+H2SO4(稀)=ZnSO4+ H2 ↑ ;Zn + 2H+ = Zn2+ + H2 ↑ 。 4、溴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少量、过量)的反应 说明:性:Cl2>Br2>Fe3+>I2>SO2 >S ,还原性:S2- >SO>I- >Fe2+ >Br- >Cl- (1)溴化亚铁溶液与少量氯气的反应: 6FeBr2+3Cl2=2FeCl3+4FeBr3 ;2Fe2+ +Cl2 = 2Fe3+ +2Cl- 。 (2)过量氯气与没反应的溴离子反应的反应: 2Br-+Cl2=2Cl-+Br2 ; (3)溴化亚铁溶液与过量氯气的反应: 2FeBr2+3Cl2=2FeCl3+2Br2 ;2Fe2+ +4Br- +3Cl2 = 2Fe3+ +6Cl- +2Br2 。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几个常用指标的定义及计算:转化率、选择性、收率。 第二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1、化学反应速率的工程表示,气固相催化反应及气液相非均相反应反应区的取法。 2、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及其换算。 3、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可逆、平行、连串、自催化)。 4、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步骤及基本特征。 5、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 6、理想吸附等温方程的导出及应用(单组分吸附、解离吸附、混合吸附)。 7、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推导步骤。 8、不同控制步骤的理想吸附模型的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9、由已知的动力学方程推测反应机理。 第三章理想间歇反应器与典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1、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式。 2、理想间歇反应器的特点。 3、理想间歇反应器等温、等容一级、二级反应反应时间的计算及反应器体积的计算。 4、自催化反应的特点及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最佳反应器形式的选择。 5、理想间歇反应器最优反应时间的计算. 7、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分析其浓度效应及温度效应。 8、平行反应选择率的浓度效应及温度效应分析。 9、平行反应反应器形式和操作方式的选择。 10、串连反应反应物及产物的浓度分布,t opt C p.max的计算。 11、串连反应的温度效应及浓度效应分析。 第四章理想管式反应器

1、理想管式反应器的特点。 2、理想管式反应器内进行一级、二级等容、变容反应的计算。 3、空时、空速、停留时间的概念及计算。 4、膨胀率、膨胀因子的定义,变分子数反应过程反应器的计算。 第五章理想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 1、全混流反应器的特点。 2、全混流反应器的基础方程及应用。 3、全混釜中进行零级、一级、二级等温、等容反应时的解析法计算。 4、全混釜的图解计算原理及图解示意。 5、全混流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与返混,返混对反应的影响。 6、返混产生的原因及限制返混的措施。 7、多釜串联反应器进行一级、二级不可逆反应的解析法计算。 8、多釜串联反应器的图解法计算原理。 第七章化学反应过程的优化 1、简单反应过程平推流反应器与全混流反应器的比较及反应器形式的选择。 2、多釜串连反应器串连段数的选择分析。 3、自催化反应反应器的选型分析。 4、可逆放热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平衡温度和最优温度的概念。 5、平行反应选择率的温度效应及浓度效应分析,反应器的选型,操作方式的确定。 6、串连反应影响选择率和收率的因素分析,反应器的选型及操作方式的确定。 7、平推流与全混釜的组合方式及其计算。 第八章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的传递现象 1、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全过程及特点。 2、等温条件下催化剂颗粒的外部效率因子的定义。 3、外扩散、内扩散对平行反应、连串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分析。 4、气体流速对外扩散的影响分析。 5、等温条件下催化剂颗粒的内部效率因子的定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